九年级物理摩擦力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判断不同情况中的摩擦力方向。

(2)会运用实验验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能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4)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滑动摩擦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

(2)通过生活常见的事例知道摩擦力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2)增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教学重点】1、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大小。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自主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相对运动”的理解2、验证“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设计和创新过程3、设计实验表格,体现控制变量法【教学资源】两本叠在一起的书、铁架台若干、弹簧测力计若干、木块若干、砂纸若干、钩码若干、导学案若干、自行车一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请两位学生上台帮忙将两本叠在一起的物理书分开。

2、请这两位同学再将一页页叠在一起的物理书分开。

3、板书课题:摩擦力。

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回顾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条件。

1、引出摩擦力一课。

2、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回忆原有知识为体验“相对运动”做准备。

摩擦力的方向1、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拖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2、再一次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手掌放在纸面上,保持不动。

用另一只手拖动纸运动。

3、提问:这两次是否都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4、提问:第二次实验手以桌面为参照物的运动状态和以纸为参照物的运动状态。

5、提问:为什么第二次实验中手相对桌面静止仍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6、两次感受相结合,说明“相对运动”是以接触面为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7、总结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1)判断接触面(2)以接触面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方向(3)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1、观察、感受。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详解》在中学物理的学习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摩擦力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我们行走、骑车到各种机械的运转,都离不开摩擦力的作用。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二、摩擦力的分类1. 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外力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开始运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mu N$,其中$f$表示滑动摩擦力,$N$表示正压力,$\mu$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3.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滚动摩擦力。

在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正压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正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力的作用1. 有利作用(1)摩擦力可以使我们能够行走。

当我们行走时,脚向后蹬地,地面对脚产生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推动我们前进。

(2)摩擦力可以使车辆能够行驶。

车辆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了车辆前进的动力。

(3)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固定在某个位置。

例如,用螺丝固定物体时,螺丝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防止物体松动。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0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0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0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3.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物体的重量)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知道一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用:一块木板,火柴盒、石头、木块、橡皮、放大镜、砂纸、线绳、VCD光盘、橡皮泥、水槽。

2、小组:每组记录纸1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感知神奇的摩擦力1、老师借学生两本科学书,相互一页一页交叉2、你们能把这两本科学书分开吗?3、请学生上来试试4、为什么会拉不开呢?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呢?学生说说道理-引出课题(摩擦力))5、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儿有摩擦力?学生举例6、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一点摩擦力吗?学生尝试(用手、书本、笔盒、脚、身体:用手擦桌子、脸等) 7、在制造摩擦力的观察中,你说说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谈自己的发现(主要讲摩擦力发生的条件:静止的物体没有摩擦力,当物体运动或将要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一个物体不能产生摩擦力,两个物体且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摩擦力,能产生热等)9、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二、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教师演示:一块木板一端放上火柴盒、石头、木块、橡皮(试验后再定)2、猜一猜:把木板一端抬高,那块物体先滑下来?学生猜测3、教师演示抬高一端,不掉下来时,问:这时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吗?(有)继续抬高,观察哪样先滑下来。

4、为什么它们滑下来有快慢说明什么?学生说出理由(物体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有大小)你们认为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提出看法:(如:物体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光滑、物体的轻重、运动速度速度、用力的大小、物体的材料等)5、谁能证明你的看法是正确的呢?(学生提出建议:实验)三、实验验证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每组选择一个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是否成立。

物理知识点之摩擦力

物理知识点之摩擦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物理知识点之摩擦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大静摩擦力1、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在静摩擦中出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当切向外力逐渐增大但两物体仍保持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随着切向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静摩擦力的增大只能到达某一最大值。

当切向外力的大小大于这个最大值时,两物体将由相对2、静摩擦力方向判断方法①设想它们的接触面将发生怎样的形变,某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就是促使它产生形变的方向 ;②在假设没有静摩擦力时,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就是实际有静摩擦力时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分析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时要以接触面上另一物体为参照物,故分析不同的接触面上的静摩擦力时要不断改变参照物;③从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

特别要注意:静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静摩擦力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也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趋势,而是阻碍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所以,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是有任意的夹角。

3、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若物体是静止的,当加在物体上的几个力有使物体沿接触面运动的趋势,但外加力尚未大得足以克服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因而不足以使物体进入相对运动状态,这时的摩擦力由平衡方程确定,而不能应用式 Fmax=fsFn。

因为这时的摩擦力尚未达到最大值。

静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于使物体产生滑动趋势的切向外力,随着切向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在零与最大静摩擦力 Fmax 之间,即 0≤F≤Fmax。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 (即法向反力)N 成正比,即 Fmax=fN,f 称为静摩擦系数。

当加在物体上的力,正好能使刚体沿接触面滑动,亦即达到临“界运动状态”,这时的摩擦力已经达到最大值,因而既可以由平衡方程确定,也可用 Fmax=fsFn 计算。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程度的关系。
学生学习能
能力基础:虽然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历了科
力分析 学探思路和方法,还不是很完整。用生活中的摩擦现 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 上,通过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 因素。把有关摩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知道增大、 减小摩擦的方法。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 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 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教师演示实验: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 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 不同方向的弯曲。
知识本身的要求并不高。教材中的安排是通过认识滑动
摩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滚
动摩擦和静摩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
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
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
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 尤其重要。因此,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 探究,以帮助他们完成由“学会”到“会学”到“好学” 的转变,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也既 课例研究综 是通过物理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 述 展。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教学法,旨在将 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 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 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摩擦力公式压力单位压力单位换算

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摩擦力公式压力单位压力单位换算

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摩擦力公式压力单位压力单位换算一、摩擦力公式:摩擦力是由于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相互抵抗相对滑动的力而产生的,通常用F表示。

摩擦力公式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用Fs和Fd表示。

1.静摩擦力公式:Fs=μs*N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试图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2.动摩擦力公式:Fd=μd*N其中,μd为动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试图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二、压力单位:压力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通常用P表示。

压力的单位有多种,常见的单位有帕斯卡(Pa)、兆帕(MPa)、毫米汞柱(mmHg)、大气压(atm)等。

1.帕斯卡:1Pa=1N/m²帕斯卡是国际单位制中表示压力的基本单位。

2.兆帕:1MPa=10⁶Pa兆帕是压力的常用单位,常用于描述较大的压力。

3.毫米汞柱:1mmHg ≈ 133.32Pa毫米汞柱是测量气压的常用单位,在一些情况下经常使用。

4.大气压:大气压是标准大气压下的压力单位,常用于描述气压和液压。

三、压力单位换算:在物理中,常常需要进行不同压力单位之间的转换。

1.从帕斯卡换算为兆帕:兆帕=帕斯卡/10⁶2.从帕斯卡换算为毫米汞柱:毫米汞柱=帕斯卡/133.323.从帕斯卡换算为大气压:4.从兆帕换算为帕斯卡:帕斯卡=兆帕*10⁶5.从毫米汞柱换算为帕斯卡:帕斯卡=毫米汞柱*133.326.从大气压换算为帕斯卡: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备考中关于摩擦力公式、压力单位和压力单位换算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继续提问。

九年级物理小实验

九年级物理小实验

九年级物理小实验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实验器材。

- 弹簧测力计、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如玻璃、木板、砂纸)、不同质量的木块。

2. 实验步骤。

- 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缓慢匀速拉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保持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将木块放在砂纸上,重复上述步骤,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2,比较F_1和F_2的大小。

- 在木块上添加砝码,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3,比较F_1和F_3的大小。

3. 实验结论。

-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实验器材。

- 质量不同的小球(如小钢球、小塑料球)、斜面、水平木板、木块。

2. 实验步骤。

- 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_1和s_2(小球从较高处滚下时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更远)。

- 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_3和s_4(质量大的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更远)。

3. 实验结论。

-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三、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 实验器材。

- 电源、电压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如L_1、L_2)、导线、开关。

2. 实验步骤。

-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串联电路,电路中有电源、开关、L_1和L_2串联。

- 用电压表测量L_1两端的电压U_1,记录数据。

- 用电压表测量L_2两端的电压U_2,记录数据。

- 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U,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 U_1+U_2。

四、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中考物理摩擦力与实验解析

中考物理摩擦力与实验解析

中考物理摩擦力与实验解析摩擦力及其实验问题知识点1:摩擦力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1)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2)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知识点2:探究摩擦力实验(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2)实验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用转换法。

(3)实验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例题1】(2020湖南常德)如图,物体重50N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F压=30N,若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0.2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等于50NB. 物体对墙壁的压强为250PaC. 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D. 若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物体向下运动【答案】A【解析】A.物体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则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是平衡力,那么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的两个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等于50N,故A正确;B.物体对墙壁的压强故B错误;C.物体是被压在竖直墙壁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大小有关,故C错误;D.若物体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物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而物体原是静止的,那么还会保持静止不动,故D 错误。

初中摩擦力公式

初中摩擦力公式

初中摩擦力公式
f=uFN(公式中,f为滑动摩擦力,FN为正压力,u为滑动摩擦系数)。

若为静摩擦力,则根据受力分析而决定如何计算;若为滚动摩擦力,初中阶段不做计算和研究,只要知道“滚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就可以了。

摩擦力简介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原因有两个:固体表面原子、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化学键重组的能量需求,胶力)和它们之间的表面粗糙所造成的互相之间卡住的阻力。

一个相对于一个流体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

这个阻力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层流的情况下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成比例,在紊流中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的平方成比例。

有时一个物体同时受到阻力和摩擦力,比如一辆汽车在运动时既受到空气的阻力也受到其轮胎的滚动摩擦。

(摩擦力有时能使物体运动,与阻力不同。

)。

微专题(运动和力)摩擦力—(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运动和力)摩擦力—(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8-3 摩擦力知识· 解读一,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地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地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地力.2.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二,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地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地方向相反.3.大小:两物体间实际发生地静摩擦力F在0与F max之间,即0<F≤F max.(1)范围:0<F≤F max.(2)计算:物体处于匀速或静止时,由二力平衡款件求解.(3)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4.产生款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即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地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地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地相对运动地方向相反.3.大小:滑动摩擦力地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公式:F=μF N,μ为动摩擦因数,它地数值跟相互接触地两个物体地材料和接触面地情况相关.(也可以由二力平衡来求解)(1)F N是两个相接触地物体间地压力,它不一定等于重力,F N地大小可以与重力G大小相等,也可以不等.(2)动摩擦因数μ地大小由接触面地材料和接触面地粗糙程度决定,与F N无关.(3)滑动摩擦力地大小与接触面地面积无关,与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地大小无关.4.产生款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即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典例· 解读例1,相关静摩擦力地表述,正确地是( )A .两个相对静止地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地作用B .受静摩擦力作用地物体一定是静止地C .在物体间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地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D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例2,(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地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地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 地作用,下面表述正确地是( )A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地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 ,方向竖直向上B .若木块静止,当F 增大时,木块受到地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 .若木块静止,当F 增大时,最大静摩擦力随之增大D .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 ,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例3,下面相关滑动摩擦力地表述中,正确地是( )A .有压力一定有滑动摩擦力B .有滑动摩擦力一定有压力C .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地运动方向相反D .只有运动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结果】C .【思路】当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可能产生静摩擦力,A 错。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3节《摩擦力》。

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摩擦力的作用及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实验用小车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小车、测力计、粗糙程度不同的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走路、开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实践情景引入:摩擦力演示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6.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主要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分类(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摩擦力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在生活中,摩擦力有哪些应用?(3)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2. 答案:(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摩擦力公式初中物理

摩擦力公式初中物理

摩擦力公式初中物理在咱们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摩擦力。

说到摩擦力,就不得不提到摩擦力公式啦。

先来说说什么是摩擦力。

想象一下,你在地面上推一个大箱子,是不是感觉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推动它?这就是因为箱子和地面之间存在着摩擦力在“捣乱”。

摩擦力就像是一个“小调皮”,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那摩擦力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呢?这就得请出咱们的摩擦力公式了,f = μN 。

这里的 f 表示摩擦力,μ 叫动摩擦因数,N 则是接触面之间的压力。

咱们来仔细瞧瞧这个公式。

动摩擦因数μ ,它就像每个接触面的“个性标签”,不同的接触面,μ 的值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冰面和地面相比,冰面的μ 就比较小,所以在冰面上推东西会更容易些。

再说说压力 N ,它可大有讲究。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做实验,我把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逐渐增加放在木块上的砝码。

随着砝码越来越多,压力变大了,我再去推动木块,明显感觉到需要用更大的力,这就是因为压力增大,摩擦力也跟着增大了。

那这个公式在生活中有啥用呢?比如说,咱们骑自行车的时候,车胎和地面之间就有摩擦力。

如果地面很滑,μ 变小了,摩擦力不够,咱们就容易摔倒。

所以下雨天骑车要特别小心。

还有汽车的刹车系统。

刹车的时候,刹车片和车轮之间产生摩擦力,让车子停下来。

如果刹车片磨损了,摩擦力变小,刹车效果就会变差,这可就危险啦。

在做题的时候,咱们要灵活运用这个公式。

有些题目会给咱们各种条件,让咱们求摩擦力的大小。

这时候可别慌张,先把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找出来,然后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答案啦。

总之,摩擦力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它可是藏着很多奥秘和用处呢。

只要咱们认真学习,多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让物理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摩擦力计算公式初中物理

摩擦力计算公式初中物理

摩擦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力,影响着物体的运动。

计算摩擦力的公式非常重要,广泛应用于初中物理学教学中。

首先,要计算摩擦力,需要知道摩擦力的两个参数:摩擦系数和接触面的普朗克力。

摩擦系数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的摩擦力与其重力之比,而普朗克力则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的受力面积。

计算摩擦力的公式是:F=μ×P,其中F表示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P表示普朗克力。

其次,在初中物理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它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运动,如物体在不同的摩擦系数和普朗克力下的加速度大小,还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最大摩擦力。

此外,还可以用计算摩擦力的公式来计算滑动时物体的速度变化等。

再者,要计算摩擦力,还需要考虑到接触物体表面的特性,例如硬度、粗糙度、湿润程度等因素。

摩擦力受表面特性影响很大,因此,在计算摩擦力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最后,在计算摩擦力的公式中,摩擦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此外,在计算摩擦力时,还要考虑重力的影响,因为它也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总而言之,计算摩擦力的公式是初中物理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运动,如加速度、最大摩擦力、速度变化等,同时要考虑接触物体表面的特性和重力的影响,并调整摩擦系数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初中物理摩擦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

体育运动:许多体育运动都涉及到摩擦力。例如,举重时,运动员需要利用杠铃与手掌之
5
间的静摩擦力来保持稳定;跑步时,运动员需要利用脚掌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力来推动自
己前进
6
日常生活用品: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也涉及到摩擦力。例如,剪刀、刮胡刀等工具的工作原理 都利用了动摩擦力;门、窗等物体的关闭也需要利用静摩擦力来保持稳定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接触:两个物体必须接触才能产生摩擦 力
粗糙:两个接触表面必须具有一定的粗 糙度,才能产生摩擦力
压力:两个接触表面之间必须存在一定 的压力,才能产生摩擦力
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之间 必须存在相对运动,才能产生摩擦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两个接触表面之 间没有相对运动,但存在相 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 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相对运动的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 介绍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产生条件、分类、影响 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的 内容
摩擦力的基 本概念
摩擦力是指两个接触 表面之间产生的阻碍 相对运动的力。它通 常由两个相互接触的 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和压力决定。摩擦力 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 动摩擦力两种
初中物理摩擦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
动摩擦力:两个接触表面之 间存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接触表面的粗糙度:接触表面的粗糙度 越大,摩擦力越大 压力:接触表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大 温度:温度越高,摩擦力越小 湿度:湿度越大,摩擦力越小 接触表面的材料:不同材料的接触表面 之间的摩擦系数不同
初中物理摩擦力
总结
本文介绍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产生条件、分类、影响因素以及 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了解这 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摩 擦力的本质和规律,为实际应用 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们也可 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 工作效率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物理公式。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的总结。

1.速度公式:速度(v)= 距离(s)/ 时间(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速度变化量(Δv)/ 时间(t)3.力公式:力(F)= 质量(m)×加速度(a)4.力的分解公式:对于一个斜面上的物体,沿斜面方向的力为:Fh = F × sinθ垂直斜面方向的力为:Fv = F × cosθ5.摩擦力公式:静摩擦力(Ff)≤ 静摩擦系数(μ静) ×普通反作用力(Fn)动摩擦力(Ff) = 动摩擦系数(μ动) ×普通反作用力(Fn)6.力矩的计算:力矩(M)= 力(F) ×力臂(r)力臂(r)= 线与力的垂直距离7.机械功公式:功(W)= 力(F) ×位移(s)× cosθ8.重力公式:重力(Fg)= 质量(m) ×重力加速度(g)9.密度公式:密度(ρ)= 质量(m)/ 体积(V)10.压强公式:压强(P)= 力(F)/ 面积(A)11.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12.电流公式:电流(I)= 电荷(Q)/ 时间(t)13.电压公式:电压(V)= 功(W)/ 电荷(Q)14.电阻公式:电阻(R)= 电压(V)/ 电流(I)以上是常见的九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并灵活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将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物理世界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初中物理摩擦力公式

初中物理摩擦力公式

初中物理摩擦力公式
摩擦力公式:f=μN
F:摩擦力的符号;μ:滑动摩擦系数,N:正压力。

注意,N 是在与速度方向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来的压力绝对值,并不是合力(合力肯定为零,否则就会运动)。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3)化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式: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使接触面分离【在物体接触面形成一层气垫或磁悬浮】;(3)减小压力;
(4)减小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摩擦力》课堂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摩擦力》课堂实录

第三节摩擦力从容说课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三、德育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具准备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比赛结果:女生获胜.[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二、新课教学1.摩擦力[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演示]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生]同意.[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投影]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同学们讨论后交流)问题1:[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问题2:[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摩擦力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经历制定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二、重、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摩擦力定义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长木板、毛巾、钩码、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刷、水瓶、自制模型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A、(弹簧测力计下挂小车静止)问小车状态?得什么结论?转换法测G的方法。

二力平衡的物体还可能保持什么状态?B、什么叫相对运动?(演示书上小车)
(二)导入:(随堂实验1):请两同学用火腿肠拔河(大同学一端涂上油),谁帮小同学赢得比赛?(导入课题)
(三)进行新课:前面学习了弹力、重力,那么什么叫摩擦力呢?学生归纳摩擦力产生条件(引导说出:互相接触;做相对运动)
(演示1):用力推毛刷向前运动,观察毛刷向后倒,说明毛刷受向后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归纳定义: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为何会产生摩擦?(出示模型说明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造成阻碍。


介绍静摩擦力的存在,今天重点研究“滑动摩擦力”。

问学生还想知道摩擦力的那些知识?学生说:三要素(依定义归纳):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作用点:接触面上。

4、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1)引导猜想:根据生活中推物体的经验,猜测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随堂实验2:组织学生随堂搓手和指背比较)
猜想1:压力大小。

猜想2:接触面粗糙程度。

(2)设计实验:介绍器材,如何控制变量?怎样比较摩擦力大小?实验注意事项?(组织讨论)
(3)进行实验:组织学生完成实验,画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合作)
(4)分析与论证:
比较甲、乙:相同接触面上,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比较甲、丙: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5)评估:评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课件演示2):出示实验结论,加深学生的认知。

过渡:摩擦力阻碍我们发生相对运动,是不是摩擦力越小越好呢?
(学生演示)手抓水瓶(直接抓和涂肥皂水抓比较)。

讲:生活中有的摩擦有益,有的有害;有益的需增大,有害的需减小,下面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课件演示3 录象播出生活中的摩擦):讨论、归纳:
5、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增加润滑剂,变滑动为滚动。

(四)小结:(课件演示3)
1、学到哪些知识?(依板书)
2、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作业:观察找出自行车哪些地方利用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各是通过怎样的途径?
[教学小结]:
复习和导入是本课的关键。

在陌生的班级讲课,加上学生基础较差,新课引入显的至关重要。

复习转换法测重力、相对运动是为新授课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导入中,事先在火腿肠的一端涂上香油,请学生推选力气大的和力气小的两位学生上台拔河,其中力气大的学生抓涂油的一端,胜利者当然是力气小的学生,是
谁帮了他的忙哪?回答是摩擦力。

在活动中调动了学习兴趣,在出乎意料中激发了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演示(小车与桌面间)、学生举例(骑车、推桌)归纳出产生摩擦力需具备的两个条件;通过举例(车会停下)和演示(毛刷后倒),使学生知道该力具有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性质,从而归纳出定义。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猜想,通过分析推重物的事例、做搓手与搓手指背比较的随堂实验,帮助学生排除其它干扰因素,得出合理的猜想;在设计实验的环节,引导得出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利用转换法测摩擦力及实验中该注意的事项;实验过程是由两位同学演示完成(因条件和时间所限,未能分组完成),其他学生通过记录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

本次探究活动重点部分是猜想和设计。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亮点。

这部分内容为了解性知识,通过播放五分钟的视频短片“生活中的摩擦”,让学生有感官上的认识。

引导学生归纳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后,将课本上的内容介绍留给学生课后阅读,这样安排既节约了时间,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学空间。

对李万荣“摩擦力”一课的评析
东胜教研中心苏立谦
本节内容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摩擦力的概念;另一部分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一部分采用的是“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式;第二部分采用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本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全面参与。

(2)、通过多种方式为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3)、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

2、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资源,创设了教学条件,优化了教学过程。

教师摒弃了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根据教学目标,重组了教学内容,使本节教学内容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本节课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

使教学“活”起来。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本节课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条件,创设了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具体表现为:
(1)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设疑和提问,引导学生的
思维和探究活动。

(2)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中建立概念。

(3)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

4、本节课将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融于一体。

学生既有观察思考、听讲阅读,又有实验操作、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既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又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拓展探究:
在激趣导入部分采取了用“香肠”拔河比赛的形式,结果弱者一方胜出,学生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创设了学习氛围,起到了激趣、动情、引思的作用。

新课导入,用毛刷演示,更加直观,化难为易,层层突破。

然后教师打破教学常规,先举生活中的事例,再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摩擦力。

学生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很多方案。

教师适时引导:“在这么多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中,哪些实质是一样的?”学生通过分类,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的猜想。

用控制变量法验证假说,边实验边演示,归纳得出了结论,体现了教师是点拨者、是向导,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学习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时,教师利用海绵和木板提问,用什么办法减小海绵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学生能总结出将木板换成玻璃板、在海绵与木板之间加
圆铅笔、加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关注科技前沿的意识。

在小结中,教师总结了本节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形成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使学生知道探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求学生去灵活应用。

本节课布置了形式新颖、贴近生活的作业——自行车上找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特点,重视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物理,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期待下节课的到来。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意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总结,都从实验探究和学生生活事例出发,体现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也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02 0.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