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戏曲-笔记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89964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0.png)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戏曲基本概念
1、戏曲的定义及特点
2、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3、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传统
4、戏曲的艺术表达和特色
二、戏曲的历史发展
1、中国戏曲的起源和演变
2、戏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3、戏曲的影响和传播
三、戏曲的基本功法
1、唱腔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2、表演动作和身段的基本动作
3、表演台词和声音的技巧
4、舞台表演和布景的要求
四、京剧、越剧、评剧等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
1、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2、越剧的表演艺术和传统
3、评剧的表演传承和流派
4、湘剧、黄梅戏等其他重要戏曲剧种的特色
五、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
1、名家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2、经典剧目的故事情节和演出特色
3、名家演出的经典唱段和表演技巧
4、名家角色扮演的表演技法和形象塑造
六、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1、戏曲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统传承
2、戏曲的现代演艺市场和表演形式
3、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和推广模式
4、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方向
七、戏曲的相关知识
1、戏曲的音乐和乐器
2、戏曲的服饰和化妆
3、戏曲的表演道具和舞美
4、戏曲的文学创作和曲艺变化
八、戏曲与现代社会
1、戏曲艺术与当代文化
2、戏曲剧目在当代社会的表演意义
3、戏曲表演在当代市场的推广和接受程度
4、戏曲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戏曲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基本功法和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戏曲的传承和创新、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8269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9.png)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b56c31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5.png)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戏曲一般指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戏曲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戏曲读书笔记
![戏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c5a711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06.png)
戏曲读书笔记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最近,我沉浸于对戏曲的研究与欣赏,这一过程仿佛是在古老的艺术殿堂中进行了一场深度的旅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新奇与惊喜。
在阅读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对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从先秦时期的巫舞、优戏,到汉代的百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戏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成形。
宋元时期,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关汉卿、王实甫等剧作家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明清时期,传奇的繁荣更是将戏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作品,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戏曲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
唱腔是戏曲的灵魂,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唱腔风格。
比如京剧的唱腔华丽高亢,昆曲的唱腔婉转悠扬,豫剧的唱腔则豪放粗犷。
念白则要求清晰准确,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做功包括身段、手势、眼神等,演员通过细腻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打功则是武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打斗场面常常令观众拍手叫绝。
戏曲的服装和脸谱也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
服装的颜色、款式和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地位。
脸谱则是戏曲中用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独特化妆方法,通过色彩和图案的组合,展现出人物的忠奸善恶。
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黄色代表勇猛……这些独特的符号语言,让观众能够在瞬间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戏曲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社会现实等各个方面。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通过戏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例如《窦娥冤》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穆桂英挂帅》展现了巾帼英雄的爱国情怀,《梁山伯与祝英台》歌颂了纯真的爱情。
艺术常识之戏剧(讲义+笔记)
![艺术常识之戏剧(讲义+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20593b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png)
艺术常识之戏剧(讲义)CONTENTS五、外国音乐家(三)其他音乐家肖邦《革命练习曲》《小狗圆舞曲》(三)其他音乐家李斯特“钢琴之王”《匈牙利狂想曲》(三)其他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天鹅湖》(三)其他音乐家狄盖特《国际歌》随堂练习1.巴赫是17世纪杰出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其创作广泛吸取16世纪以来意大利、法国等国音乐的成功经验,成就很高,对后世音乐发展有深远影响。
他的国籍是()。
A.德国B.法国C.英国D.俄国2.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其作曲者是()。
A.舒曼B.贝多芬C.勃拉姆斯D.柴可夫斯基七、戏剧(一)中国戏剧1.昆曲《牡丹亭》(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越剧《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评剧《刘巧儿》《花为媒》(一)中国戏剧2.五大剧种——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艺术常识之戏剧(笔记)【说在课前】今天讲解的是艺术常识中的戏剧部分,尤其是中国戏剧。
先把昨天没有讲解的名家名曲讲解完毕。
CONTENTS五、外国音乐家(三)其他音乐家肖邦《革命练习曲》《小狗圆舞曲》“肖邦”一夜成名【解析】外国作曲家肖邦:主要创作钢琴音乐作品。
他是爱国音乐家,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事业。
创作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波兰籍作曲家,从小出入于专业的音乐学院,国家处于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没有好的生存技能让自己在战火中生存。
于是他离开了国家,但是他非常爱国,走之前还带走了一捧泥土。
他去世的时候还将心脏运回了祖国。
1.他在离开波兰的路上听到了国家战败的消息,非常愤懑激昂,于是写了一首《革命练习曲》。
慷慨激昂的旋律代表了他愤懑的心情。
24京剧趣谈的课堂笔记
![24京剧趣谈的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1c3310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6.png)
24京剧趣谈的课堂笔记※京剧小知识: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①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
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②京剧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
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
③京剧的角色分为生(老生、小生)、旦(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净(花脸、黑头)、丑(文丑、武丑、老丑、小丑)四种类型。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段落大纲:《马鞭》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中“马鞭”出现的原因、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里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写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实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马鞭知识点①马鞭的产生: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大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记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解决了,而且解决的无比漂亮。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的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明显地显现出来。
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在舞台上代替了马匹,这就是京剧中的虚拟,马鞭是真实的道具,马匹是虚拟的,剧情中的“马失前蹄”、“策鞭催马”、“纵鞭腾越”等则是由演员用各种动作表演出来的。
《亮相》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的静态亮相。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中静态亮相的艺术效果。
第三自然段:写写京剧舞台上“动”的表演。
※词句赏析:1.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这两句话交代了“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原因,为下文马鞭的出现作铺垫。
2.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学公开课学习笔记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学公开课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8cd1a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b.png)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学公开课学习笔记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学公开课是一门引人入胜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和思考。
1. 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在学习戏曲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戏曲风格和特点,比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传承方式,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2. 戏曲的表演技巧戏曲的表演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角色的准确理解。
在学习课程中,我了解到了戏曲表演的一些基本技巧,比如身段、唱腔、唱念做打等。
身段是指演员的身体动作,包括行走、站立和手势等。
唱腔是指演员用唱的方式来演绎剧中的角色和情节。
唱念做打是指演员通过念白、念词、做动作和打斗来表现戏曲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些表演技巧,我更加欣赏到了戏曲的艺术魅力。
3. 戏曲的文化内涵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学习戏曲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戏曲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每个戏曲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剧情和寓意,通过欣赏戏曲,我不仅可以看到历史故事的再现,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情感。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4.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创新。
在学习戏曲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现代戏曲的一些新动向。
比如,一些年轻演员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和创新剧目来吸引年轻观众,让戏曲艺术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戏曲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受众。
戏曲的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尽一份力量。
5. 戏曲与当代社会尽管在现代社会中,戏曲受到了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但戏曲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学习戏曲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戏曲在传承文化、塑造人物和传达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笔记]戏曲鉴赏知识点
![[笔记]戏曲鉴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8e1d4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f.png)
戏曲鉴赏知识点1.优孟衣冠:典故《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
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
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
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2.《东海黄公》:西汉角抵戏中的一个节目取材于民间故事据《西京杂记》记载: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
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
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
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自负的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了。
关中一带的民众根据这个故事编成节目来表演;后来汉朝皇帝把它采入宫廷,作为角抵戏的一个节目。
3.参军戏:中国古代戏曲形式。
由优伶演变而成。
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
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
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4.勾栏瓦舍: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瓦舍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
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
5.《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保存在《永乐大典》中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艺术上虽然粗糙,但就其性质来看,已经是成熟的戏剧文学。
所以可以说,中国戏剧艺术在宋代已经正式形成,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中国戏曲艺术通论,复习笔记。俞为明 版。
![中国戏曲艺术通论,复习笔记。俞为明 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fa9c146edb6f1aff001fcb.png)
★.戏剧: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简单说,即戏曲者,演故事也。
★.戏曲的艺术特征:一,必须综合言语、动作、歌舞等多种表演艺术,即通常所说的唱、念、做、打等表演艺术,其中最主要的是歌与舞两种表演艺术。
二,戏曲必须“演故事”,即具有故事情节。
这是戏曲有别于一般歌舞表演、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的重要标志。
三,戏曲史代言体,不是叙述体。
演员必须扮演成剧中任务,以剧中任务的身份来表演故事情节,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是戏曲区别于小说、说唱等其他叙事文学的重要标志。
★.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1.综合性:所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就是说中国戏曲是一门由演员扮演、借助言语、动作、歌舞等表演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
表现为:a.综合的范围广,它综合了唱作念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在各种综合性艺术中史绝无仅有的。
b.综合的程度紧,戏曲将不同门类的艺术综合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与混合,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
c.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各艺术因素综合的过程不同,中国是从单一到综合。
2.写意性:a.表现在内容上,中国古代戏曲作家与理论家们历来都强调戏曲必须表现剧作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即”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
b. 体现在表演形式上,即表演形式的虚拟性。
首先,中国戏曲以虚拟的表现手法来处理舞台时空与现实生活时空的关系。
(西方用舞台布景,中国用演员表演完成)。
其次,中国戏曲以虚拟的手法来塑造舞台形象。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在创造舞台形象时,既不同于体验派,也不同于表现派,不求形似,强调深思。
即通过虚拟的、高度变形和夸张的表演手法,讲角色的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地方性:地方性也是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之一。
我国会死一个服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民情风俗、方言土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地区就有一个地区的方言和民歌。
3.脚色体制:生旦净丑杂中国戏曲的脚色制,一方面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设计确定的,即戏曲的脚色,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人物的缩影,也正因为如此,戏曲可以扮演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各种各样的人物;另一方面,由于每一种脚色是按照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特征确定的,各种脚色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与表演程式,因此,戏曲的脚色体制,是人物的典型性格与特定的表演形式的统一体。
京剧戏谈课文笔记
![京剧戏谈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52daf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0.png)
京剧戏谈课文笔记
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表演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赞颂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戏剧艺术。
二、课文笔记
1. 介绍了京剧中使用的道具,以及它们在京剧中的独特含义。
比如马鞭在京剧中的使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道具,却代表了马匹的存在,演员通过表演技巧可以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骑马的情境。
此外,鞋底上的高底、酒壶酒杯等道具也都有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法。
2. 介绍了京剧中的表演艺术。
京剧的表演非常注重细节和技巧,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可以生动地表现出各种情感和情境。
比如亮相动作可以表现出角色的气势和精神状态,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意义。
3. 强调了京剧艺术的独特性和魅力。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技巧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智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的魅力。
三、学习重点
1.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了解京剧中道具的使用和表演技巧的特点,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3.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和文化背景,比如京剧的历史、流派、行当等。
2. 观看一些经典的京剧表演,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3. 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京剧表演技巧,比如亮相、身段等,体验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5f8fef69b307e87101f696df.png)
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第一章先秦到六朝中国戏曲萌芽于原始歌舞,是由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
先秦到六朝主要是戏曲的萌芽期。
第一节原始到商周一、原始歌舞原始时期出现了以装扮为主要艺术手段的歌舞活动,其体现出艺术发生之初的几个特点:一、是对生活的模拟表演;二、具有综合性,歌唱、舞蹈、器乐结合;三、具有娱神的仪式性。
二、巫傩祭仪商周时期,歌舞由集体活动发展成少数人的娱乐,出现了以娱神为目的,兼以娱人的巫觋表演,在南方尤为兴盛。
巫傩是盛行于商周的一种逐鬼除疫的祭祀仪式。
据淮南子记载,其核心人物是“方相氏”。
秦汉以后,傩祭宗教色彩淡化,逐渐显示娱人的特点。
到宋代宫廷傩舞中,方相氏已由将军、门神等代替。
第二节春秋到南北朝戏剧一、俳优春秋战国时期从巫觋中分化出“优”,或称“俳优”、“倡优”。
他们是宫廷中专攻帝王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擅长歌舞模仿,一般由男子充任。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优孟衣冠”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先秦俳优的状况。
二、角抵戏汉代出现了“百戏”,其中以“角抵戏”最引人瞩目。
角抵戏源于上古祭祀战神蚩尤的舞蹈“蚩尤戏”,最初指两个人徒手搏斗以角力之大小的武术表演。
西汉以后演变成一种有固定内容和情节,又角力者装扮人物的故事表演。
当时最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它已经具有了角色扮演、情节、假定情景和较强的娱乐性,可谓中国戏曲的萌芽。
三、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出现了呈现戏曲雏形的歌舞戏,代表曲目有《拔头》、《大面》、《踏摇娘》。
这些歌舞戏中已经呈现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的典型特征:有人物化妆表演、有问答对话、有线索单纯的故事、有戏剧冲突的情节等。
第二章唐、宋时期第一节隋唐戏剧隋代增设剧场、成立乐曲机关促进了戏剧的发展。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戏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首先,《拔头》、《大面》、《踏摇娘》等歌舞戏继续流行,不过经过革新后更具有戏剧性,体现在:一、踏摇娘表演者由男角色变为女角色;二、增加“典库”调弄,表演者由两人增加到三人;三、添加了乐器伴奏;四、增添了一些科介;五、除伴唱还增加了说白。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d14120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7e.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笔记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优美独特的唱腔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与中国中医、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并称为“四大国粹”。
一、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练、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①唱指歌唱。
②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③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④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二、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老生、小生)、旦(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净(花脸、黑头)、丑(文丑、武丑、小丑、老丑)四种类型。
主旨归纳来本文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讲述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带我们领略了京剧之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马鞭有种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鞭的颜色可以代表马匹的颜色,比如白马鞭代表白龙马,黑马鞭代表乌骓马,黄马鞭代表黄骠马。
演员通过马鞭的挥动和身体的起伏、翻腾,形象地表现出马匹的飞奔腾跃和人物在马背上的颠簸。
这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虚拟化表现手法。
初步感知: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马鞭使用的妙处。
举例介绍实在和虚拟的道具。
第二部分(2-3自然段)一步说明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员表演的特点。
“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
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
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其为“亮相”。
还有在一段武打完毕,敌对双方也都各自亮相,而战败一方的“亮相”被称为“败式”。
中国戏曲上课知识点总结
![中国戏曲上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cf5a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e.png)
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戏曲的起源据考古学研究,中国戏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夏、商、周时期。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祭祀活动中的歌舞与神秘仪式,后来发展成为古代民间劳动生活的产物。
2.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戏曲的基本格局。
戏曲在唐代盛行,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戏曲类型,如散曲、小令、曲子、兮船调等。
宋元时期,戏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散曲、小调、大曲等。
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达到巅峰,京剧等经典剧种相继出现。
二、中国戏曲的类型中国戏曲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话剧、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越剧、粤剧等。
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演特点。
下面针对部分主要戏曲类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一种。
它的表演手法多样且技艺繁复,表演内容广泛,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段。
京剧有丰富的剧目内容,表演时舞台音乐、道具布景都十分精美,整齐明快的打击乐总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2.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表演风格细腻婉转,舞台装饰精美,表演细致入微,情感饱满。
3.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表演特点是优美、细腻、婉转、典雅,语调舒缓如歌,富有叙事、抒情性质。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表演特点是舞台大型、歌舞兼备、武打精彩。
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称。
以上仅是四种中国戏曲类型的简单介绍,实际上中国戏曲类型还有很多,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
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下面将针对戏曲表演的一些技巧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唱腔唱腔是中国戏曲的一种表演形式,表演者在唱腔中既要演唱,又要演戏,唱腔的表演需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演技。
唱腔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声音的变化、气息的控制等。
2.表演动作中国戏曲的表演动作非常讲究,演员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
中外戏剧史经典笔记
![中外戏剧史经典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73ab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1.png)
中外戏剧史经典笔记1.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是中外戏剧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戏剧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祭祀仪式,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各种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而在西方,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的重要代表,包括悲剧和喜剧。
1.1 中国古代戏剧-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歌唱和说白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唱腔和舞台表演,以及极为精致的化妆和服饰。
- 豫剧:豫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地区,以豫剧脸谱和优美的唱腔著称。
它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注重动作表演和唱腔的韵味。
- 越剧:越剧是中国的一种流行戏曲剧种,起源于浙江地区,以越剧音乐和精致的唱腔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它通常讲述女性角色的故事,注重音乐表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1.2 古希腊戏剧- 悲剧: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希腊,通常以神话故事为题材,表现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
著名的古希腊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
- 喜剧:古希腊喜剧是古希腊文化中的重要元素,相对于悲剧,喜剧注重幽默和滑稽的表现形式,以讽刺和嘲笑社会问题为主题。
著名的古希腊剧作家有阿里斯托芬和欧里庇得斯等。
2. 现代戏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戏剧也在不断发展。
在中国,京剧、话剧、现代舞剧等形式的戏剧开始兴起,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而在西方,现代戏剧主要包括现实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和抽象戏剧等。
2.1 中国现代戏剧- 京剧:现代京剧在传承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思想和社会主题,使其更具时代价值。
- 话剧: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戏剧形式之一。
它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
- 现代舞剧:现代舞剧是现代中国戏剧的一种创新形式,它以独特的舞蹈语言和视觉效果,表现独立自主的个体和思想情感。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docx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84693fe1711cc7931b716d2.png)
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第一章先秦到六朝中国戏曲萌芽于原始歌舞,是由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
先秦到六朝主要是戏曲的萌芽期。
第一节原始到商周一、原始歌舞原始时期出现了以装扮为主要艺术手段的歌舞活动,其体现出艺术发生之初的几个特点:一、是对生活的模拟表演;二、具有综合性,歌唱、舞蹈、器乐结合;三、具有娱神的仪式性。
二、巫傩祭仪商周时期,歌舞由集体活动发展成少数人的娱乐,出现了以娱神为目的,兼以娱人的巫觋表演,在南方尤为兴盛。
巫傩是盛行于商周的一种逐鬼除疫的祭祀仪式。
据淮南子记载,其核心人物是“方相氏”。
秦汉以后,傩祭宗教色彩淡化,逐渐显示娱人的特点。
到宋代宫廷傩舞中,方相氏已由将军、门神等代替。
第二节春秋到南北朝戏剧一、俳优春秋战国时期从巫觋中分化出“优”,或称“俳优”、“倡优”。
他们是宫廷中专攻帝王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擅长歌舞模仿,一般由男子充任。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优孟衣冠”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先秦俳优的状况。
二、角抵戏汉代出现了“百戏”,其中以“角抵戏”最引人瞩目。
角抵戏源于上古祭祀战神蚩尤的舞蹈“蚩尤戏”,最初指两个人徒手搏斗以角力之大小的武术表演。
西汉以后演变成一种有固定内容和情节,又角力者装扮人物的故事表演。
当时最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它已经具有了角色扮演、情节、假定情景和较强的娱乐性,可谓中国戏曲的萌芽。
三、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出现了呈现戏曲雏形的歌舞戏,代表曲目有《拔头》、《大面》、《踏摇娘》。
这些歌舞戏中已经呈现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的典型特征:有人物化妆表演、有问答对话、有线索单纯的故事、有戏剧冲突的情节等。
第二章唐、宋时期第一节隋唐戏剧隋代增设剧场、成立乐曲机关促进了戏剧的发展。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戏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首先,《拔头》、《大面》、《踏摇娘》等歌舞戏继续流行,不过经过革新后更具有戏剧性,体现在:一、踏摇娘表演者由男角色变为女角色;二、增加“典库”调弄,表演者由两人增加到三人;三、添加了乐器伴奏;四、增添了一些科介;五、除伴唱还增加了说白。
2021年戏曲读书的笔记(5篇可选)
![2021年戏曲读书的笔记(5篇可选)](https://img.taocdn.com/s3/m/e631962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d.png)
2021年戏曲读书的笔记(5篇可选)第一篇:2021年戏曲读书的笔记《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
它的主题的两个层面是如此浑然融为一体——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爱情的命运和文化的命运在此剧中就像血泪融合在一起了。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戏曲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戏曲读书笔记1《桃花扇》应该是几部古典戏曲中,观众最为陌生的一部,然而却是现代戏曲舞台的宠儿,在各种戏曲中变换着身姿,经久不衰,更被那些艺术名伶们反复吟唱。
这部写于清初的戏曲著作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又像是作者的自述,“国破家亡风飘絮”面对山河动荡,朝廷更迭,几经国破家亡,最终勉强苟活了下来。
生在清初的孔尚任与其他从旧时朝廷走出来的人们一样,自己的国已不国,委身外夷脚下,不胜滋味,只能寄情于诗赋。
有时人们又不免窃喜,倘若没有这时代的更迭,又那里能得到这样一曲百唱不厌的戏曲佳作呢?国虽不在了,心依存,志犹在,古人们的辛酸成长起来是后人望尘莫及的志向。
回到书中,即便是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主人公的侯朝宗依旧踏歌江南,美人在怀,好不风流。
却又写得文字,抒得豪情,广结有识之士,深受众人敬仰。
奈何新婚的余温还未消散殆尽,遇上奸人陷害,身家唯恐不保,只得仓皇逃走。
这一走便是此去经年,归期无望,这一走,只留得闺中美人独自饮泪,幸得盟誓之扇陪伴左右。
国家的动荡终于连江南的乐土也被踏破了,本想偏居江南一隅的南明也在外敌的金戈铁马下渐渐倒下了。
美人在命运的面前挣扎的抬起头,痴候良人归来,却有小人想得渔翁之利,将其推到那些徒有家财万贯的贼人之手。
为表忠贞,美人自刎表之,血溅盟誓之扇,后有贤士顺着血滴画出一折桃花,至此《桃花扇》成忠贞之帅,流传后人,在夹缝中苟活下来的美人从此隐于山林。
又是多少年的动荡,南明再也没有残存的余力,清兵的旗帜已经横扫中原,国终究是灭了,国也终究是另有了,只是,人事无常,昔日已不再。
也不只是命运的捉弄,或是缘分尚存,男女主人公最后竟在出家的寺中重逢,纵使千言万语,竟也无语凝噎,只一折《桃花扇》能解衷肠。
关于京剧的读书笔记
![关于京剧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20b33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6.png)
关于京剧的读书笔记京剧:传承千年的中华艺术珍宝简介: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音乐艺术都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阅读有关京剧的资料,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清代末期,是在戏曲艺术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了梆子、秦腔、戏曲等元素而形成的。
最初诞生于北京,因此得名“京剧”。
京剧在不断的演变中,吸收了各种戏曲艺术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京剧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韵味。
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而引人入胜。
脸谱、服饰、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以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
脸谱的色彩、表演者的嗓音、动作的舞蹈性,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每一位演员都需经过严格的训练,通过变脸、换装等技艺来表达角色的情感与性格,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使京剧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文化内涵:京剧是一种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的艺术形式。
通过剧情、台词、唱腔等多方面的表现手法,京剧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经典剧目如《红楼梦》、《白蛇传》等,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更传承了古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音乐艺术:京剧的音乐艺术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唱、念白、二黄、京胡等乐器的协调运用,为京剧增色不少。
音乐在京剧中不仅是背景伴奏,更是情感的表达工具,通过曲调的高低、快慢,京剧能够更深刻地传达角色内心的感情变化。
个人感悟:通过深入了解京剧,我深感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博大精深。
京剧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音乐艺术,让我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今天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贡献。
戏曲读书笔记
![戏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e3fb3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8.png)
戏曲读书笔记引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相关的戏曲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欣赏和传承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本文将对我在阅读戏曲著作过程中所得到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戏曲的特点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集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视觉艺术的综合表达方式。
其次,戏曲以强烈的身体语言和声音表现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再次,戏曲的剧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社会意义,通过角色对话和唱词展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戏曲演员的培养在阅读戏曲著作时,我了解到戏曲演员的培养是一个十分严格和系统的过程。
戏曲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基础,并熟练掌握各种曲艺技巧。
同时,戏曲演员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来塑造独特的角色形象,以及传递戏曲的文化内涵。
三、不同地域的戏曲风格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许多不同地域的戏曲风格。
通过阅读相关著作,我发现每个地区的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色和艺术风格。
例如,京剧以其雄浑大气的唱腔和夸张的表演风格闻名于世。
湖南花鼓戏则以其激情四溢的舞蹈和激昂的曲调深受人们喜爱。
不同地域的戏曲风格不仅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特点,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瑰宝。
四、戏曲在社会传媒中的作用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戏曲通过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线观看和学习戏曲,进一步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戏曲也成为了跨文化交流和友谊的桥梁,为世界各国人民带去欢乐和文化的碰撞。
五、戏曲的传统与现代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和创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阅读戏曲著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一方面,戏曲通过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和创新的剧目编排等方式,得到了更年轻一代观众的喜爱。
另一方面,传统的唱腔、表演技巧和服饰等元素也在现代戏曲中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u 戏剧和戏曲的区别狭义的戏剧专职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载欧洲各国发展起来既而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在中国称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传统的以及现当代的各种戏剧形式。
u 戏剧的划分西方:戏剧学类单指话剧,歌剧(音乐)、舞剧(舞蹈)都被排除在外;u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虚,指的是动作中所要操作或附着的东西并不存在,如开门的门,上马的马;拟,是仿照、模拟生活动作,开门、上马的动作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用真实的生活动作来引起观众的幻觉。
1. 戏剧表演的动作具有变形、强化、美化的性质,以及程式化的特点,有统一的规范。
2. 戏曲时空随剧中人的叙述,根据人物的身份、动作而随意确立。
3. 戏曲表演脱形求神,用经过提炼的、美化的抽象的表演来揭示生活现象的底蕴。
u 宋元南戏——以南方方言、南方曲调所组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1. 南戏之祖:《琵琶记》。
2. 《琵琶记》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史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已经成型;3. 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代南戏剧本;4. 最成功的南戏——《琵琶记》(元末,高明),昆曲常演的《吃糠》、《描容》、《上路》、《扫松》、《坠马》均出自《琵琶记》。
u 元杂剧1.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2.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悲剧《窦娥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
△喜剧《望江亭》,川剧《谭记儿》、京剧《望江亭》均改编于此,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取自三国题材。
3. 元杂剧常识:1) 结构一般以一本四折为单位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四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起、承、转、合四个过程。
所谓“折”,即现在戏剧中的“幕”,每一折都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段落。
2) “楔子”,相当于现在戏剧的“过场戏”。
作用是补充说明情节,又不影响剧情的紧凑简练,是戏剧冲突更迅速有力地推向高潮,但决不允许将楔子加在最后。
3) 采用的曲调是北曲,吸收了宋金词、曲和诸宫调的成分,比较高亢激昂;4) 演唱形式,每折只有一个主要角色独唱(旦本/末本),其他人都只能说。
4. 王实甫《西厢记》1) 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但将其改编为反封建的自主爱情主题。
2) 五本二十一折,体制宏伟。
5. 纪君祥历史悲剧《赵氏孤儿》1)元杂剧中的现实主义杰作;《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风格,喻为“雪里梅花”;2)法国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3)第一个传到欧洲,也是18世纪唯一在欧洲流传的中国戏剧,对18世纪欧洲的戏剧文学和戏剧舞台演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南戏《赵氏孤儿记》、明代传奇《八义记》、清代京剧和地方戏《八义图》、近代京剧《搜孤救孤》均改编于此。
6. 郑光祖痴情传奇《倩女离魂》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代表了后期元杂剧创作的辉煌。
2)题材出自唐传奇陈玄祐的《离魂记》,在情节和语言上受《西厢记》影响;u 明传奇——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以南曲为基础而兼收北曲的新体制,以昆山腔为主,题材方面则“十部传奇九言情”。
1. 李开先《宝剑记》1)改编自《水浒传》,讲的是林冲与高裘之间忠与奸的斗争;2)昆曲《夜奔》改编于此,侯永奎、李少春、裴艳玲都以演《林冲夜奔》而知名。
2. 梁辰鱼《浣纱记》1)昆山腔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流行借助于此;2)所谓“不多出韵,平仄甚谐,共调不失”;3)内容为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战的故事中交织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曲折;4)取自《史记·吴越世家》和赵晔的《吴越春秋》;5)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用于清偿,梁辰鱼将昆山腔用于舞台演出;3. 周朝俊《红梅记》1)明代后期著名的流派有吴江派和临川派,周朝俊并非这两派中人,但兼具吴江派的声律之长和临川派的文辞之美,有人称他是双美派;2)当代著名作家孟超根据此剧中部分情节编写了京剧《李慧娘》3)成为昆剧的保留剧目,影响至今。
4. 薛近兖《绣襦记》1)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为昆、越、川、豫剧等的保留曲目。
5. 王世贞《鸣凤记》1)取材自现实生活,参与现实斗争,采取多人多事的结构,为昆曲保留曲目。
6. 汤显祖《牡丹亭》1)明代戏剧临川派的领袖,所居之处名“玉茗堂”,所写《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合称为“玉茗堂四梦”;2)浪漫主义杰作,以“情”胜“理”,歌颂了个性解放;3)又名《还魂记》,改编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4)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汤显祖认为戏剧作品要言情,以表达情感内容为主,提倡才情,不忌丽辞,不拘音律;而沈璟则认为必须合乎音律。
5)成为昆剧保留剧目,另有《劝农》、《闺塾》、《惊梦》、《寻梦》等单独演出。
7. 阮大铖《燕子笺》1)两线戏剧,昆曲《狗洞》取自于此;u 清传奇1. 李玉△时事剧《清忠谱》1)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群,有朱素臣、朱佐朝、叶时章、邱园、张大复等人,大都出身下层社会,剧作揭露黑暗现实有力、适合舞台演出。
2)“一、人、永、占”四剧,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3)时事剧《清忠谱》、《万民安》;4)《清忠谱》第一次在戏剧舞台上描写了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场面;5)其中《拉众》、《鞭差》、《打尉》等内容后被改编为京剧《五人义》;△《千钟禄》2. 李渔《风筝误》1)清朝前期“风情喜剧”流行于世,以李渔的《笠翁十种曲》和万树的《拥双艳三种》为代表,重在发掘戏曲的娱乐功能,清洁新奇,结构精巧,语言通俗,在喜剧手法上颇有创造。
2)著有《风筝误》、《比目鱼》、《奈何天》、《蜃中楼》等,合称《笠翁十种曲》;3)《闲情偶记》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戏剧理论专著,总结古代的戏曲理论,主张写“一人一事”;4)梅兰芳《凤还巢》改编于此。
《比目鱼》1)描写戏曲艺人的情感生活;3. 洪昇《长生殿》1)洪昇与孔尚任被合称为“南洪北孔”,《长生殿》和《桃花扇》既具有苏州派作家作品深刻的现实性,又有历史抒情剧作家作品浓郁的抒情性,即有风情戏剧中的男女爱情描写,又把爱情与政治结合了起来,使爱情剧有了新高度,被誉为传奇创作的双峰。
2)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4. 孔尚任《桃花扇》1)以明代崇祯十六年到南明福王二年这段历史为题材,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的爱情为情节线索,以复社文人继承东林党反对宦官专权的传统、与魏忠贤余孽阮大铖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展示了明末南明王朝覆亡的广阔的历史画面;2)王丹凤主演电影《桃花扇》,胡连翠指导黄梅戏电视剧《桃花扇》。
u 近现代戏剧1. “花雅之争”1) 花部和雅部都是戏曲名词,雅部指的是北京、扬州等地的封建士大夫把昆腔成为雅部,而昆腔以外的地方戏曲叫做花部。
2) 两种戏曲形式共生,出现了争夺观众、争夺舞台、争夺票房的现象。
秦腔艺人魏长生在北京的演出标志着“花部”已与“雅部”势均力敌;3) “花雅之争”的结果是成熟典雅的昆剧没有竞争过驳杂粗陋的花部诸腔。
花部诸强后来经过各种演变形成了今天的京剧和多种多样的地方戏。
2. 京剧的形成1)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将二黄、西皮两种声腔带入北京,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吸收了其他剧种的长处而逐渐形成了皮黄剧,也就是后来的京剧。
2) 1905年第一部京剧电影《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3) 旦行艺术——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4) 生行艺术——余叔岩、杨小楼;5) 行当——戏曲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角色形象体系,行当的划分使表演更规范化、技术化,也使人物性格更鲜明。
分为“生、旦、净、丑”四大基本门类。
6) “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
3. 昆曲再生——第一出在新中国舞台上引起轰动的戏曲是昆曲《十五贯》,由明末清初朱素臣的《双熊梦》改编而来。
4.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艺术片是1953年拍摄的《梁山伯与祝英台》5. 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打渔杀家》等等。
u 现当代话剧1. 早期话剧(文明戏)1)是萌芽期的中国话剧,活动中心在上海。
最早的剧目《官场丑史》;2)“春柳社”,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的综合性艺术团体。
建国后第一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参与其中。
3)《黑奴吁天录》,曾孝谷根据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
4)《共和万岁》和《家庭恩怨记》;2. 现代话剧的诞生1)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从此以后中国话剧严格的导演制度建立起来,话剧作为完整的舞台艺术样式,在我国开始形成。
2) 1928年4月,在洪深建议下,将“话剧”作为统一名称。
3) 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熊佛西《一片爱国心》3. 左翼话剧(1927~1937)1) 我国现代话剧创作的第一个高峰;2) “南田北熊”田汉——“南国社”——《名优之死》;熊佛西——《艺术家》、《醉了》3) 夏衍——《上海屋檐下》、《赛金花》、《秋瑾传》4) 曹禺——《雷雨》,第一个成功借鉴了索福特勒斯、易卜生等人剧作的“锁闭式”结构,将长达三十年的戏剧时间集中在一天一夜内表现,将三十年前、三年前发生的事情同当前正在进行的情节有机地、形象地交织在一起,将偶然性的事件组织到剧本行动中去,使之成为剧本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日出》,“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方法。
——《原野》《雷雨》、《日出》、《原野》这抗战前曹禺创作“三部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戏剧艺术的成熟,是我国的多幕剧创作在容量上和艺术质量上都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4. 抗战话剧与战后话剧(1937~1949)1) 抗战初期,主要是独幕剧、活报剧、街头剧,其中《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和《三江好》被合称为“好一计鞭子”;2) 夏衍——《法西斯细菌》;3) 郭沫若——《屈原》;4) 曹禺——《北京人》,成功借鉴了民族传统和契诃夫剧作沉于朴素的风格,是其剧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5)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6) 曹禺——《家》,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7) 田汉——《丽人行》;8) 陈白尘——《升官图》5. 话剧在曲折中前进(1949~1966)1) 胡可——《战斗里成长》;2) 陈其通——《万水千山》;3) 老舍——《茶馆》,是新中国第一次出国演出的剧目,被誉为“远东戏剧的奇迹”;4) 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关汉卿》被誉为我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5) 郭沫若——《蔡文姬》;6) 曹禺——《胆剑篇》;7) 朱祖贻、李光——《甲午海战》;8) 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年被改编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