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防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25820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6.png)
实验报告一:黑客攻击方法及木马防范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了解常见的黑客攻击方法2、 掌握常见的黑客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的黑客软件的使用方法3、 掌握木马等恶意代码的防范方法掌握木马等恶意代码的防范方法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1、 本机上构建虚拟机系统,在虚拟计算机上安装“冰河”服务器端,本地计算机中安装“冰河”客户端。
试用“冰河”的客户端控制服务器端计算机,记录试验步骤。
装“冰河”客户端。
试用“冰河”的客户端控制服务器端计算机,记录试验步骤。
2、 在安装冰河服务器端的计算机中,下载并安装“木马克星”,并对计算机扫描,记录扫描及查杀效果。
录扫描及查杀效果。
3、 使用“流光”扫描远程终端服务端口是否开放,记录开放的端口号,分析可能的入侵方法。
侵方法。
三、实验小结三、实验小结实验报告二:入侵检测及WEB安全技术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了解入侵检测方法、了解入侵检测方法2、了解WEB 安全技术安全技术2、掌握常用入侵检测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入侵检测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服务器的安全配置方法、掌握服务器的安全配置方法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1、Snort Snort 的使用的使用的使用1.1、在网站上下载Snort Snort,并安装,并安装,并安装1.2、Snort Snort 探测规则的设置探测规则的设置探测规则的设置1.3、Snort Snort 的使用的使用的使用1.4、练习Snort 的不同运行模式的不同运行模式1.5、Snort 的日志分析的日志分析2、Web 安全技术安全技术2.1.1.配置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 的帐号、端口、的帐号、端口、IIS IIS IIS、安全日志、目录和文件权限等。
、安全日志、目录和文件权限等。
2.2.2.配置配置Windows 2000 NT 系统的安全。
系统的安全。
2.3.3.配置拥护管理的安全。
配置拥护管理的安全。
网络攻防作业指导书
![网络攻防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0d509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8.png)
网络攻防作业指导书一、概述网络攻防是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和攻击测试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习网络攻防的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学生完成网络攻防作业。
二、作业要求1. 理解网络攻防基本概念:包括黑客、入侵、安全漏洞等;2. 熟悉网络攻防工具的使用:如Nmap、Metasploit、Wireshark等;3. 掌握常见的攻击与防御方法:如密码攻击、拒绝服务攻击、防火墙配置等;4. 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仿真环境或实验室进行攻防演练。
三、攻防实验步骤1. 实验环境准备:搭建攻防实验环境,包括攻击主机和防御主机两个部分;2. 攻击技术学习:了解并熟悉多种攻击技术,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社会工程学攻击等;3. 防御技术学习:学习针对不同攻击的防御技术,如输入验证、代码过滤、权限控制等;4. 实战演练:根据实验要求,使用攻击工具对防御主机进行攻击,并分析攻击结果;5. 漏洞修复:根据分析结果,修复防御主机上存在的漏洞,提高安全性。
四、攻防实验注意事项1. 合法性原则:在进行攻击与防御实验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进行非法攻击;2. 实验环境隔离:攻击与防御实验应在隔离的实验环境中进行,防止对真实网络产生影响;3. 安全措施:实验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备份数据、限制攻击范围等;4. 经验总结:每次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总结攻防技巧和策略,为今后的实验提供参考。
五、作业提交要求1. 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包括攻击方法、防御策略和问题解决等;2. 思考与讨论: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3. 时间控制:作业需按时完成,逾期将影响评分。
六、评分标准1. 实验报告:清晰明了、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按照要求提交;2. 实验结果和分析:准确详实、合理有理论支撑;3. 学习能力:对攻防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创新思维:在攻击与防御实验中的创新思维。
网络攻防_实验报告
![网络攻防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b7c9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d.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网络攻防课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际网络攻防场景,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攻击手段。
2. 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搭建(1)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2)防护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3)攻击设备:Kali Linux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首先,在攻击设备上安装Kali Linux操作系统,并在防护设备上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然后,配置网络参数,使攻击设备、防护设备和服务器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2)模拟攻击① 端口扫描:使用Nmap工具对防护设备进行端口扫描,查找开放端口。
② 漏洞扫描:使用Metasploit框架查找防护设备上的漏洞。
③ 攻击:根据漏洞信息,使用Metasploit框架对防护设备进行攻击。
(3)防御① 防火墙策略:根据端口扫描结果,设置防火墙规则,禁止非法访问。
② 入侵检测:根据入侵检测系统报警信息,分析攻击来源和攻击类型。
③ 漏洞修复:根据漏洞扫描结果,修复防护设备上的漏洞。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端口扫描通过Nmap工具,成功扫描到防护设备上的开放端口。
其中,80端口为Web服务端口,21端口为FTP服务端口,22端口为SSH服务端口。
2. 漏洞扫描使用Metasploit框架,成功发现防护设备上存在多个漏洞,如SSH服务未启用密码验证、Web服务存在SQL注入漏洞等。
3. 攻击根据漏洞信息,使用Metasploit框架成功对防护设备进行攻击,获取了部分系统权限。
4. 防御① 防火墙策略:根据端口扫描结果,设置防火墙规则,禁止非法访问。
例如,禁止21端口(FTP服务端口)的访问。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8e90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3.png)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2)单击“下一步”按钮·进人如图 4-2 所示的“禁止功能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
如果选中“禁止右键菜单”复选框.当运行了该病毒后.右击时将无法弹出快捷菜单。
图 4-2 设置“禁止功能选项”(3)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3 所示的“病毒提示对话框”设定界面时。
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
当选中“设置开机提示对话框”复选框.并设置了提示框标题和内容等后,相关信息将以对话框方式在开机时自动显示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4 所示的“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当选中“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自动传播(蠕虫)”复选框时.病毒可以向指定数量的用户发送垃圾邮件。
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下一步夏上一步图4-4“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IE 修改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注意.当选中“设置默认主页”复选框后,会弹出“设置主页”对话框,需要读者输人要修改的IE 浏览器主页地址(即每次打开IE 浏览器时默认打开的主页地址).如图 4-5 所示图4-5设置IE浏览器修改选项(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如图 4-6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单击“开始制造”按钮,生成病毒文件。
图4-6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此时,可看到相应路径下,已经生成了脚本病毒文件3.2感染病毒并观察感染后的系统变化情况(1)将生成的脚本病毒文件置于虚拟机中,在其上双击使之运行。
为保证完整准确地查看病毒的感染效果.可重启已经感染了病毒的虚拟机系统。
然后,根据病毒文件生成时的设置,观察系统感染了病毒后的表现情况。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观察系统文件夹下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在 C:\ Windows,C:\Windows\system32下多了不明来源的脚本文件。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20e5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4.png)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报告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探究网络攻击的方式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防御策略。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102. 实验软件:Kali Linux,Metasploit三、实验步骤1. 模拟攻击:使用Kali Linux中的Metasploit工具,通过漏洞利用、社会工程等方式进行攻击。
具体步骤如下:- 找到目标IP地址- 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及服务- 寻找可利用的漏洞并进行攻击2. 实施防御措施:根据攻击的方式和方法,采取相应的防御手段。
具体防御措施如下:- 更新系统补丁: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 配置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流量并禁用不必要服务的端口。
- 强化口令: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使用两步验证等认证方式提高安全性。
- 加密数据传输:使用SSL/TLS等协议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
- 安装安全软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及时检测和阻止恶意程序。
- 持续监测和跟踪:通过日志记录、入侵检测系统等手段,持续监测和跟踪网络活动,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四、实验结果1. 模拟攻击:通过Metasploit工具对目标主机进行了漏洞利用攻击,成功获取了目标主机的管理员权限,并控制了目标主机。
2. 实施防御措施:根据攻击方式和方法,我们采取了以下防御措施并测试其有效性:- 更新系统补丁:通过手动或自动更新系统补丁,修复已知漏洞。
实验结果显示,更新系统补丁后,无法再利用该漏洞进行攻击。
- 配置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流量并禁用不必要服务的端口。
实验结果显示,防火墙能有效阻止非授权的访问。
- 强化口令: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强密码后,无法通过猜测密码的方式获取管理员权限。
- 加密数据传输:使用SSL/TLS等协议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加密传输后,无法获取明文数据。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作业指导书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145879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c.png)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 (4)1.1 网络安全概述 (4)1.1.1 网络安全定义 (4)1.1.2 网络安全目标 (4)1.1.3 网络安全威胁 (4)1.2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 (5)1.2.1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5)1.2.2 防护策略 (5)1.3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5)1.3.1 物理安全 (5)1.3.2 网络边界安全 (5)1.3.3 主机安全 (5)1.3.4 应用安全 (5)1.3.5 数据安全 (6)1.3.6 安全管理 (6)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 (6)2.1 对称加密算法 (6)2.1.1 数据加密标准(DES) (6)2.1.2 高级加密标准(AES) (6)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6)2.2.1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 (6)2.2.2 RSA加密算法 (6)2.3 混合加密算法 (7)2.3.1 SSL/TLS协议 (7)2.3.2 SSH协议 (7)2.4 数字签名技术 (7)2.4.1 数字签名标准(DSS) (7)2.4.2 数字签名算法(RSA) (7)第3章认证技术 (7)3.1 概述 (7)3.2 常见认证协议 (8)3.3 认证服务器与证书 (8)3.3.1 认证服务器 (8)3.3.2 证书 (8)3.4 实践:搭建基于OpenSSL的CA认证中心 (8)3.4.1 环境准备 (8)3.4.2 创建CA认证中心 (8)3.4.3 创建用户证书 (9)3.4.4 验证证书 (9)第4章网络边界安全 (9)4.1 防火墙技术 (9)4.1.2 防火墙的类型 (9)4.1.3 防火墙的部署策略 (9)4.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2.1 入侵检测系统(IDS) (9)4.2.2 入侵防御系统(IPS) (9)4.2.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部署与优化 (10)4.3 虚拟私人网络(VPN) (10)4.3.1 VPN技术概述 (10)4.3.2 VPN协议及加密技术 (10)4.3.3 VPN部署与运维 (10)4.4 实践:配置与优化防火墙规则 (10)4.4.1 防火墙规则配置基础 (10)4.4.2 防火墙规则优化策略 (10)4.4.3 实践操作:配置与优化防火墙规则 (10)第5章恶意代码与防护 (10)5.1 病毒与蠕虫 (10)5.1.1 病毒概述 (10)5.1.2 病毒防护技术 (10)5.1.3 蠕虫概述 (11)5.1.4 蠕虫防护技术 (11)5.2 木马 (11)5.2.1 木马概述 (11)5.2.2 木马防护技术 (11)5.3 勒索软件 (11)5.3.1 勒索软件概述 (11)5.3.2 勒索软件防护技术 (11)5.4 防护策略与工具 (11)5.4.1 防护策略 (11)5.4.2 防护工具 (11)第6章网络协议安全 (12)6.1 TCP/IP协议安全 (12)6.1.1 IP协议安全 (12)6.1.2 ICMP协议安全 (12)6.1.3 ARP协议安全 (12)6.2 应用层协议安全 (12)6.2.1 HTTP协议安全 (12)6.2.2 SMTP协议安全 (12)6.2.3 DNS协议安全 (12)6.3 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12)6.3.1 TLS协议概述 (12)6.3.2 TLS协议的加密算法 (12)6.3.3 TLS协议的安全特性 (13)6.4 实践:配置SSL/TLS加密的Web服务器 (13)6.4.2 申请SSL/TLS证书 (13)6.4.3 配置Web服务器 (13)6.4.4 测试SSL/TLS加密效果 (13)6.4.5 注意事项 (13)第7章网络安全扫描与评估 (13)7.1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13)7.1.1 扫描技术概述 (13)7.1.2 常见扫描技术分类 (13)7.1.3 常用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13)7.2 漏洞评估与管理 (14)7.2.1 漏洞管理的重要性 (14)7.2.2 漏洞评估流程 (14)7.2.3 漏洞修复与跟踪 (14)7.2.4 漏洞库与漏洞信息来源 (14)7.3 网络安全审计 (14)7.3.1 网络安全审计的目的与意义 (14)7.3.2 网络安全审计标准与法规 (14)7.3.3 网络安全审计方法与流程 (14)7.3.4 审计证据与报告 (14)7.4 实践:使用Nmap和OpenVAS进行安全扫描 (14)7.4.1 Nmap扫描实践 (14)7.4.2 OpenVAS扫描实践 (14)第8章无线网络安全 (15)8.1 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15)8.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15)8.2.1 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15)8.2.2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15)8.2.3 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 (15)8.2.4 WPA3 (15)8.3 无线网络安全攻击与防护 (15)8.3.1 无线网络安全攻击类型 (15)8.3.2 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6)8.4 实践:配置安全的无线网络 (16)8.4.1 选择合适的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16)8.4.2 设置复杂的无线网络密码 (16)8.4.3 关闭WPS功能 (16)8.4.4 开启无线网络隔离 (16)8.4.5 部署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 (16)第9章网络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16)9.1 网络安全监控技术 (16)9.1.1 入侵检测系统(IDS) (17)9.1.2 入侵防御系统(IPS) (17)9.1.3 流量监控与分析 (17)9.1.5 蜜罐技术 (17)9.2 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 (17)9.2.1 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7)9.2.2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 (17)9.2.3 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7)9.2.4 关键技术和工具应用 (17)9.3 日志分析与审计 (17)9.3.1 日志管理 (17)9.3.2 日志分析技术 (17)9.3.3 审计策略与实施 (17)9.4 实践:使用SIEM系统进行安全监控 (17)9.4.1 SIEM系统概述 (17)9.4.2 SIEM系统部署与配置 (17)9.4.3 日志收集与整合 (17)9.4.4 安全事件分析与报警处理 (17)第10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8)10.1 云计算安全概述 (18)10.1.1 云计算安全基本概念 (18)10.1.2 云计算安全威胁模型 (18)10.1.3 云计算安全防护策略 (18)10.2 大数据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18)10.2.1 大数据安全挑战 (18)10.2.2 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18)10.3 容器与微服务安全 (18)10.3.1 容器安全 (19)10.3.2 微服务安全 (19)10.4 实践:搭建安全的云计算环境 (19)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1.1 网络安全概述1.1.1 网络安全定义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护网络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完整、保密和可用,以及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全文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05fc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d.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
3.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3. 实验工具:Wireshark、Nmap、Hydra、Metasploit等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与侦察(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分析目标主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2)使用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流量,寻找攻击线索。
2. 口令破解与远程重放攻击(1)使用Hydra工具破解目标主机的弱口令。
(2)使用Metasploit框架进行远程重放攻击,模拟攻击者的行为。
3.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1)使用Metasploit框架模拟SYN洪水攻击,测试目标主机的防御能力。
(2)分析目标主机的防火墙策略,寻找防御漏洞。
4. 漏洞利用与木马攻防(1)使用Metasploit框架利用目标主机存在的漏洞,获取远程控制权限。
(2)分析木马程序的行为特征,制定相应的防御策略。
5. Web攻防(1)使用Burp Suite等工具进行Web漏洞扫描,寻找目标网站的安全漏洞。
(2)模拟SQL注入、XSS等攻击,测试目标网站的防御能力。
6. 入侵检测与防护(1)使用Snort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识别恶意攻击。
(2)分析入侵检测日志,制定相应的防御策略。
四、实验步骤1. 网络扫描与侦察(1)启动Nmap,设置扫描参数,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
(2)启动Wireshark,选择合适的接口,开始捕获网络数据包。
2. 口令破解与远程重放攻击(1)启动Hydra,设置破解参数,开始破解目标主机的弱口令。
(2)启动Metasploit,选择相应的攻击模块,进行远程重放攻击。
3.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1)启动Metasploit,选择SYN洪水攻击模块,设置攻击参数。
(2)分析目标主机的防火墙策略,寻找防御漏洞。
实验七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七_网络攻击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2764a3f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6.png)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图5-1 使用traceroute 工具成功追踪192.168.1.185主机后的显示结果如果使用 t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Baiducom(61.135.169.125 是百度的IP地址.也可以直接使用域名 wwwBaiduCom).追踪成功后将显示如图 5-2 所示的结果图5-2 使用 traceroule 工具成功追踪 wwwBaiducom 的显示结果如果使用 t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w3schoolcom,由于该主机不存在(已关机),因此将显示如图 5-3 所示的结果。
实验时,读者可以用一个不存在的主机域名来代替本实验中的 wwww3schoolcom。
图5-3 使用i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w3schoolcom 失败后的显示结果步骤4:dmitry工具的应用。
首先,进入/usr/local/bin 日录.找到 dmitry 工具:然后使用“./dmitry”命令查看其帮助文档;输人“./dmitry-p 192.168.168.153 -p -b”命令扫描机 192.168.68.153,操作过程和显示结果如图 5-4 所示.读者会发现该主机开放了 SSH的22端口图5-4 使用 dmitry 工具扫描主机 1921681185的显示结果如果扫描 wwwbaiducom 开放的 TCP 80 端口,将会显示如图 5-5 所示的结果。
图5-5扫描wwwbaiducom开放的TCP80端口后的显示结果步骤 5: itrace 工具的应用。
itrace 工具有 raceroute 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itrace 使用ICMP反射请求。
如果防火墙禁止了 traceroute,但允许ICMP 的反射请求,那么仍然可以使用itrace 来追踪防火墙内部的路由。
执行“./itrace -ietho -d wwwbaiducom”命令,可以看到如图 5-6 所示的回复信息说明已经进行了成功追踪。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b646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9.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本实验针对网络攻防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模拟真实网络环境,对常见网络攻击手段进行实战演练,掌握网络攻防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攻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网络攻击手段的防御措施。
3.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扫描技术,了解目标网络结构。
(2)实验步骤:① 搭建实验环境,包括攻击主机、靶机等。
② 使用Nmap等网络扫描工具对靶机进行扫描。
③ 分析扫描结果,了解靶机开放端口、服务版本等信息。
2. 漏洞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漏洞扫描技术,发现目标网络中的安全漏洞。
(2)实验步骤:① 使用Nessus、OpenVAS等漏洞扫描工具对靶机进行扫描。
② 分析扫描结果,找出靶机存在的安全漏洞。
③ 针对漏洞进行修复或采取防御措施。
3.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恶意代码分析技术,提高对恶意代码的识别能力。
(2)实验步骤:① 下载恶意代码样本。
② 使用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方法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
③ 识别恶意代码类型、攻击目的、传播途径等。
4. 网络攻击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常见网络攻击手段,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实验步骤:① 实施端口扫描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oS)等网络攻击。
② 分析攻击原理、攻击过程、攻击效果。
③ 针对攻击采取防御措施,如设置防火墙规则、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
5. 网络防护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实验步骤:① 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漏洞,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② 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③ 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网络扫描实验,掌握了网络扫描技术,了解了目标网络结构。
2. 通过漏洞扫描实验,发现了靶机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了相应的修复措施。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c1201a8d1f34693daef3efb.png)
实验1 网络攻防中的常用命令和工具(2课时)实验目的1.了解网络攻击的大致步骤和方法。
2.熟练使用PsTools中的相关程序,能够使用该套工具进行基本入侵和日志清除。
3.掌握NET命令组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NET命令组进行基本的入侵。
4.学会使用TFTP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
5.熟练使用Cacls程序进行相关访问权限设置。
6.熟练掌握NC的使用方法。
实验准备•要求实验室内网络是连通的,组内每台计算机均可以访问另外一台计算机。
•下载相关工具和软件包。
•每台计算机建立一个管理员账号csadmin,密码为testadmin。
网络攻击的大致步骤和思路•资料收集:寻找目标网络及主机的IP地址与名称,搜集尽可能多的详细信息。
•基本扫描:辨别目标网络或主机所开放和提供的服务,以及操作系统版本等。
•弱点刺探:根据目标提供的服务寻找安全突破点。
如服务软件漏洞、操作系统漏洞,甚至是病毒留下来的后门等。
•取得初步权限:利用相关漏洞或获得的用户名和口令取得进入系统的初步权限。
•提升权限:如果之前获得的权限不够,则在已有权限基础上,继续通过其他方法提升权限。
•进行破坏:根据入侵目的对目标进行相关操作,或者继续对网络内其他目标进行渗透和攻击。
•建立后门:完成相关任务后,安装木马、后门或者克隆账号等,以便以后继续对其进行控制。
•毁灭证据:为了避免被发现和追踪,清除或者伪造相关入侵日志和其他入侵痕迹。
技术资料•课程专用网络空间:/kj/netsecurity•网络相关帮助文档第一阶段实验要求–熟悉PsTools工具使用方法。
–熟悉介绍的各种常用DOS命令。
–学会使用TFTP进行文件上传下载。
–熟悉NC工具的使用/blog/cns!3177c02ff4c1ef86!111.entry–熟悉Cacls的使用。
第二阶段实验要求•已知某台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管理员用户名(csadmin)和密码(testadmin)。
请使用如下方法入侵该计算机(获得Shell,在对方计算机中安装远程控制程序进行屏幕控制)。
网络攻防的实验报告
![网络攻防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9dcf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0.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攻击手段的防御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攻击手段的防御方法;3.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扫描的基本方法,了解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
(2)实验步骤:① 使用Nmap工具对目标主机进行端口扫描;② 分析扫描结果,找出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③ 查询开放端口对应的服务,了解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
2. 漏洞利用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漏洞利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针对漏洞进行攻击。
(2)实验步骤:① 使用Metasploit框架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利用;② 分析漏洞利用过程,了解漏洞攻击的原理;③ 掌握针对漏洞的防御方法。
3. 防火墙配置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作用。
(2)实验步骤:① 使用iptables命令行工具配置防火墙规则;② 设置防火墙策略,限制非法访问;③ 验证防火墙规则,确保网络安全。
4. 入侵检测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入侵检测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发现和防御网络攻击。
(2)实验步骤:① 使用Snort工具对网络流量进行检测;② 分析检测到的入侵行为,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③ 配置入侵检测规则,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扫描实验:通过Nmap工具成功扫描出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并分析出对应的服务,找出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
2. 漏洞利用实验:使用Metasploit框架成功利用目标主机的漏洞,实现对目标主机的控制。
3. 防火墙配置实验:通过iptables命令行工具成功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4. 入侵检测实验:使用Snort工具成功检测到网络流量中的入侵行为,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并配置入侵检测规则,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2634b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d.png)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网络安全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见攻击手段,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 一台已安装好操作系统的计算机2. 网络安全实验室3. 网络安全软件,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三、实验准备1. 确保计算机已安装好操作系统,并更新了最新的安全补丁。
2. 确保实验环境隔离,不会对其他网络设备造成威胁。
3. 打开防火墙,并设置合适的策略。
4. 安装杀毒软件,并保持实时监测。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口令猜测攻击a.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其他学生尝试通过猜测目标计算机的口令进行攻击。
b. 观察并记录猜测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攻击者可能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c. 分析攻击者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实验二:网络钓鱼攻击a.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其他学生尝试通过发送伪装的电子邮件进行网络钓鱼攻击。
b. 观察并记录攻击过程与结果,分析攻击者可能采用的手段和技巧。
c. 分析攻击者的手段和技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实验三:恶意软件攻击a.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其他学生尝试通过发送伪装的恶意软件进行攻击。
b. 观察并记录攻击过程与结果,分析攻击者可能采用的恶意软件类型和传播方式。
c. 分析攻击者的恶意软件类型和传播方式,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请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对其他网络设备造成威胁。
2. 在实验过程中,请勿进行未经授权的攻击行为,严格遵守实验规定。
3. 在实验结束后,请关闭防火墙,删除已安装的恶意软件等。
4. 在实验过程中,请注意监测计算机的网络流量和异常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实验总结1. 学生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攻击手段和防御策略的有效性。
2. 学生应提出改进网络安全的建议,并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教训。
实验二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二_网络攻击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2f7b91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e.png)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2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攻防基础实训二图3安装完成3-2登录BackTrack 5靶机。
输人" startx "命令如图4图4 BT5字符型操作模式3-3打开BackTrack 5图形用户界面,如图5。
图5 BT5图形用户界面3-4 终端输入“cd/pentest/passwords/rainbowcrack”切换到RainbowCrack工作目录,使用ls命令查看如图6图6 切换到RainbowCrack工作目录3-5 ./rtgen命令查看帮助文档如图7图7 查看帮助文档3-6 创建第一张彩虹表如图8图8创建第一张彩虹表3-7 创建第二张彩虹表如图9图9创建第二张彩虹表3-8 查看彩虹表如图10图10查看彩虹表3-9 ./rtsort命令查看帮助文档如图11图11/rtsort命令查看帮助文档3-10 rtsort工具整理第一张彩虹表如图12图12 rtsort工具整理第一张彩虹表3-11 rtsort工具整理第一张彩虹表如图13图13 rtsort工具整理第一张彩虹表3-12 ./rcrack命令查看rcrack工具的帮助文档如图14图14查看rcrack工具的帮助文档3-13 使用rcrack工具破解abcde的md5散列值如图15图15rcrack工具破解abcde的md5散列值破解成功1.5电子邮件攻击:利用社会工程学工具发送恶意邮件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读者在熟悉电子邮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工程学攻击手段,学习电子邮件攻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条件攻击机:BackTrack 5(BT5)攻击机软件BackTrack - Exploitation Tools - SocialEngineering Tools靶机RedHat3.实验过程3-1.登录攻击机并启动社会工程学攻击工具过程如下:(1):登录BT5主机如图1图1登录BT5主机(2)启动Back Track - Exploitation ToIools - Social Engineering Toolkit - set 程序,如图2图3图2启动步骤图3 启动结果(3)提示用户是否同意服务条款钦,输人“y ”命令表示同意,随后正常启动该程序,如图4图4 输入y命令同意服务条款(4)BT5的7个功能选项列表如图5图5 BT5功能选项列表3-2. 进行社会工程学攻击过程如下:(1)选择攻击方式Social-Engineering Attacks如图6图6 选择攻击方式(2)选择执行一次邮件攻击(Perform a Mass Email Attack)如图7图7选择执行一次邮件攻击负荷选择列表(3)选择PDF文件社会工程学如图8图8 选择负荷(4)选择PDF攻击类型如图9图9选择PDF攻击类型(5)选择shell负荷的类型如图10图10 选择shell负荷类型(6)返回连接的地址,端口默认为443如图11图11 返回连接地址(7)选择是否修改文件名,此处选择保持原名如图12图12 选择保持原名(8)用户选择邮件模板,此处选择有预定的模板如图13图13 选择邮件模板类型为有预定的模板(9)选择预定义模板类型(Dan Brown’s Angels & Demons)如图14图14 选择预定义模板类型(10)设置收发邮箱用自带的sendmail发送邮件如图15图15 设置收发邮件四、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四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四_网络攻击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945fb0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d.png)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4 实验项目名称:Windows操作系统攻防实训二学号姓名专业、班20网络工程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时间2023-4-6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完成windows servers的安全配置2.完成Windows登录安全的实现3.完成利用samba漏洞进行渗透4.完成arp和dns欺骗攻击的实现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7,Kali Linux ,Ubuntu 操作系统等,具体见实验内容与步骤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1 windows servers的安全配置1.实验目的熟悉 Windows 操作系统安全架构的基础上,针对 WindowsServer 操作系统的配置,掌握 Windows 服务器的安全配置方法2.实验条件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73.实验过程3-1.以账号 Adminisirator 身份登录 Windows Server 2003 操作系统。
如图13-2.给 Guest 账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禁用。
(1)“我的电脑”->“属性”->“管理”->“计算机管理(本地)”->“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组”->“用户”,选中Gucst账号并右击->“设置密码”(2)密码设置成功3-3.禁用 Guest 账户。
(1)“Guest” ->“属性”,同时选中“用户不能更改密码”“密码永不过期”和“账户已禁用”复选框(2)Guest 账户已经被禁用3-4.将系统Administrator 账号重命名(1)“Administrator”->“重命名”(2)命名为Wly3-5.创建一个陷阱用户。
(1)“用户”列表空白处右击,选择“新用户”,新建一个名为 Administrator 的用户,并给Administrator 设置密码,单击“创建”(2)在新建的 Administrator 上右击,选择“属性”,可看到此用户隶属于 Users 普通用户权限3-6.密码安全设置。
实验一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一_网络攻击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2b4564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2.png)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实验序号: 1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攻防基础实训一学号姓名专业、班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完成配套实训教材1.1 中断攻击2.完成配套实训教材1.2 篡改攻击3.完成配套实训教材1.3 端口攻击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攻击机,靶机(具体见实验内容及步骤)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1中断攻击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读者在学习DoS/DDoS攻击实现原理和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防火墙应用,掌握相关的防御方法。
2.实验条件攻击机win2003,靶机win xp,UDP Flood2.0,天网防火墙3.03.实验过程3-1.将两台虚拟机配置在同一子网如图1.1图1.1 两虚拟机处于同一子网3-2.使用UDP Flood程序向靶机服务器发送UDP包如图1.2图1.2攻击机用UDP flood向靶机发送udp数据包3-3登录防火墙,单击“日志”标签,靶机防火墙日志记录:记录下攻击机发送的UDP数据包。
其中,本机端口是445.并且该UDP包是允许通行的。
如图1.3图1.3 靶机防火墙日志记录信息3-4.设置防火墙规则禁止UDP包通过,靶机防火墙对UDP数据包进行拦截,且记录如图1.4和1.5图1.4增加IP规则图1.5防火墙日志中显示被拦截的UDP数据包1.2 篡改攻击:ARP欺骗攻击1.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使读者对IP网络中某一网段主机之间的通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对AR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ARP欺骗攻击的防范方法。
2.软硬件要求攻击机(Windows XP以上)cain ,靶机(Windows XP以上)3 . 实验过程3.1安装cain如图2.1图2.1cain安装完成3.2 运行“ipconfig”和“arp-a”命令后的显示结果如图2.2图2.2查看靶机网络配置信息3.3登录攻击机,运行Cain工具,如图2.3图2.3运行cain工具3.4单击Configure菜单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取Sniffer选项卡,打开如图2.4所示的对话框,在其中选择本机的网卡,并进行绑定,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Cain工具操作窗口.图2.4 绑定本机网卡3.5点击Filters and ports ,打开如图2.5所示的对话框,在其中选取嗅探的协议类型和对应的端口号。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网络攻防实验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网络攻防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772537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0.png)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实验三:网络攻防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搭建步骤;2、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并学会使用snort检测攻击;【实验内容】1、使用snort搭建入侵检测系统;2、设计攻击,并使用入侵检测系统检测攻击;【实验环境】平台:Ubuntu 18.04+ kali虚拟机框架:snort 2.9.11;【实验步骤】1.入侵检测系统的搭建1.1 安装php、apache和mysql按照如下命令安装需要的包如下图所示,php服务已经安装好,新建一个php文件,内容为(),然后打开,说明apache2和php服务都已经配置完成1.2安装snort采用18.04以上的版本,不需要专门下载文件解压,软件源自带了2.9版本的snort,所以安装步骤较为简单,不需要从第三方源下载和编译等繁琐的步骤,只需要采用apt来安装安装成功后,显示的信息如下所示:修改配置文件,如下所示为了验证snort已经安装成功,这里添加一条新的规则,检测icmp报文,然后启动snort,进行监听。
对应的 ubuntu系统端的显示为可以看到有alert告警打出,说明添加的新规则已经生效。
1.3安装Barnyard2首先采用wget的方式来下载,也可以选择下载到本地,然后上传到虚拟机或者服务器,然后按照如下命令进行解压、编译、安装打出版本信息,证明安装成功接下来配置数据库,采用以下命令配置数据库,并在barnyard2中添加数据库配置然后启动mysql创建一个snort数据库和角色,名字也叫做snort,密码任选即可。
为了测试,这里向eth0发送数据包,然后开启barnyard2,选择连续处理模式,查看刚刚ping的记录再查看对应的日志文件可以看到也生成了最新的日志文件。
再查看数据库可以看到,数据库的条目也有所增加,新的信息已经被存入数据库之中,这一步的配置到此结束。
1.4安装BASE采用以下命令安装修改配置文件,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访问的时候直接访问到base的主页:配置好后,如下所示:、2.模拟攻击2.1 Ping大包网络攻击首先编写规则,这里添加一条icmp报文的规则规则设定为,如果收到超过800字节大小的icmp报文,就输出警报信息,然后用cmd,向目标ip地址持续发送大小为1000的大包。
实验三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三_网络攻击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41127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f.png)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3 实验项目名称:Windows 操作系统攻防实训一(2)安装 Idoo File Encryption 工具软件如图1-2图1-2安装Idoo File Encryption 工具(3)分别在 Type a password 和 Retype your password 文本框内输入并确认Idoo File Encryption 工具的管理密码如图1-3图1-3输入并确认 Idoo File Encryption 工具的管理密码(4)运行 Idoo File Encryption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在图3中设置的管理密码,单击 OK 按钮进行确认,如图1-4图1-4输入管理密码(5)进入Idoo File Encryption操作界面如图1-5图1-5 Idoo File Encryption操作界面(6)桌面新建一个名为text.tex的文档输入text并保存如图1-6图1-6 新建并保存text.tex文档(7)在Idoo File Encryption运行界面选择Lock Files-Add Files添加刚刚新建的文档text.tex如图1-7图1-7在Idoo File Encryption运行界面添加新建的文档text.tex(8)单击Lock Files对文档进行加密如图1-8图1-8对文档进行加密(9)再次打开文档,提示被加密如图1-9图1-9加密成功拒绝访问1.2 Windows 口令破解1.实验目的(1)学习Windows口令破解的原理。
(2)熟练使用Windows口令破解工具破解 SAM文件。
2. 实验清单及软硬件要求Windows Server 2003的计算机,通过实验恢复该操作系统 Administrator的登录密码。
首先在该计算机上安装Java环境。
Hash 密码获取软件GetHashes和Windows密码破解(恢复)软件SAMInside3.实验过程(1)登录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如图2-1图2-1 登录实验环境(2)将软件GetHashes和SAMInside复制到系统指定的文件夹D:\tools\中如图2-2图2-2安装软件到指定文件夹(3)选择“开始”“运行”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cmd”命令,进入命令提示符操作窗口如图2-3图2-3进入命令提示符操作窗口(4)切换到C:\tools\文件夹。
实验6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
![实验6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20627b8561252d381eb6ec7.png)
实验 6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6.1 实验目的1、理解 Dos/Ddos/ARP 攻击的原理及实施过程,掌握检测和防范 Dos/DDoS/ARP 攻击的措施;2、理解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及实施过程,掌握防范和避免措施。
6.2 实验环境实验室所有机器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并组成了一个局域网;Dos/DDoS/ARP 攻击软件;每 4-5 个学生为一组:互相进行攻击或防范。
6.3 实验原理6.3.1 DoS 的原理拒绝服务( DoS )攻击利用系统或协议的缺陷,采用欺骗的策略进行网络攻击,目的是使目标主机因 为资源全部被占用而不能处理合法用户提出的请求,即对外表现为拒绝提供服务。
常见的 DoS 攻击方法:( 1 ) Synflood: 该攻击以多个随机的源主机地址向目的主机发送 SYN 包,而在收到目的主机的 SYN ACK 后并不回应,这样,目的主机就为这些源主机建立了大量的连接队列,而且由于没有收到 ACK 一直 维护着这些队列,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而不能向正常请求提供服务。
( 2 ) Land-based :攻击者将一个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设置为目标主机的地址,然后将该包通过 IP 欺骗的方式发送给被攻击主机,被攻击主机与自己建立空连接并保留连接,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 性能。
(3) UDP 洪水(UDP flood) 一个数据包时随机反馈一些字符。
意攻击,通过伪造与某一主机的 一台主机,通过将 Chargen 和 Echo 服务互指,来回传送毫无用处且占满带宽的垃圾数据,在两台主机之 间生成足够多的无用数据流,这一拒绝服务攻击飞快地导致网络可用带宽耗尽。
4 ) Smurf 、UDP-Flood 、Teardrop 、 PingSweep 、Pingflood 、Ping of Death 等。
6.3.2 DDOS 的原理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是基于 DoS 攻击的一种特殊形式。
网络攻击与防御作业指导书
![网络攻击与防御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428100e763231126edb11e9.png)
《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作业论文题目:系别:班级:姓名:成绩:二〇一二年四月基于SPI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目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头号问题,无论是病毒、木马,还是来自黑客的恶意攻击都在较大程度地影响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对于个人PC 用户来讲,层出不穷的蠕虫和木马造成的威胁性越来越大。
黑客可以通过入侵Web 服务器并植入木马,使得成千上万浏览相关网页的用户都陷入危险之中。
当木马侵入系统后,传统的反病毒软件并不能保证及时发现,这样就有可能让黑客通过木马对个人PC 用户进行远程控制。
当系统被植入木马后,轻则用户的隐私会被泄露,重则用户的网络银行账号、IM 账号、Email 账号等都会被监听并截获密码发送给黑客,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
由于反病毒软件工作原理的限制,对于新出现的木马,或者是专门进行“免杀”处理过的木马它们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无能为力;而防火墙则不然,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截获所有进程的网络操作,根据规则决定进行过滤还是放行,或者向用户进行报警。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款个人防火墙配合反病毒软件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即使反病毒软件没有及时查杀到木马,凭借防火墙的网络保护功能也可以使得木马无法连接网络,不至于将自己的敏感信息泄露给黑客。
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反病毒软件、个人防火墙等常规安全软件以及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的工作原理是必须认真掌握的。
要想实现一个防火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必须理解常规的网络通信程序工作原理,包括OSI 协议模型、数据传输过程等;必须知道常见的网络编程方法,不仅包括如何编写基于网络连接的程序,还有如何进行封包监视和截获等的实现方法;必须知道通常的病毒与木马是如何突破防火墙保护的,以及怎样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
通过实现一个完整的防火墙,可以把大学期间学习到的内容有效地串联起来,例如网络编程、Windows GUI 编程、消息机制、注册表操作、动态链接库编程,促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得到一个系统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络攻防实验指导书1、网络嗅探技术实验等级:中实验目的:1.利用嗅探器进行最基本的数据包嗅探2.利用嗅探分析网页数据包中的URL实验环境:可以连通互联网的实验网络所用工具:1.Sniffer Pro2.URL地址嗅探器实验内容:1.Sniffer Pro 协议嗅探及分析2.URL地址嗅探及分析实验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实验原理嗅探可通过网卡的混杂模式获取流经网卡的所有数据。
实验内容一:SniffPro 协议嗅探及分析1)安装Sniffer Pro2)在选择sniffer pro的安装目录时,默认是安装在c:\program files\nai\snifferNT目录中,我们可以通过旁边的Browse按钮修改路径,不过为了更好的使用还是建议各位用默认路径进行安装。
3)在注册用户时,注册信息随便填写即可,不过EMAIL一定要符合规范,需要带“@”。
在随后出现的“Sniffer Pro Usr Registration”对话框中,大家注意有一行"Sniffer Serial Number"需要大家填入注册码“SA154-2558Y-255T9-2LASH”4)截出的几张图来参考下:这个就不用说了,人人皆知;释放程序....建议使用英文的字符填写安装程序中建议使用英文的字符填写同上,填写好的建议使用英文的字符填写同上,填写好的phone:是需要填写电话区号等这些可以随意输入阿拉伯数字fax number是输入传真号也随意在sniffer serial number后卖弄输入产品序列号就OK了注册诸多数据后我们就来到设置网络连接状况了,一般对于企业用户只要不是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的都可以选择第一项——direct 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复制sniffer pro必需文件到本地硬盘,完成所有操作后出现setup complete提示,我们点finish按钮完成安装工作。
由于我们在使用sniffer pro时需要将网卡的监听模式切换为混杂,所以不重新启动计算机是无法实现切换功能的,因此在安装的最后,软件会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我们按照提示操作即可重启后即可使用。
依次点击开始——sniffer,启动snifferPro,弹出如下图,选择互动网卡,勾选Log Off 完成后确定,进入sniffer窗口模式,点击File——Log On点按钮,开始监听。
5)Sniffer Pro提供一个Default的过滤器,即捕获所有网卡监听到的数据包,包括任何协议、任何源以及目的地址。
在缺省情况下,只需要选择启动Sniffer Pro捕获数据包,就可以抓到所有流经网络的数据包。
停止抓包后可以对抓到的包进行分析。
6)如果要自己定义过滤器,例如设置一个“telnet”过滤器,在Sniffer Pro工具栏中单击【定义过滤器】按钮,即弹出相应配置面板;然后单击【Profiles】按钮,弹出规则设置面板;单击【New】按钮,添加一个新的过滤规则:7)设置完过滤规则,就可以启动Sniffer Pro来监听并捕捉符合要求的数据包了。
在结果窗口中分三栏,最上面列举捕获数据包的概略信息;中间则是所选单个包的详细分析信息;最下面是以十六进制和ASCII两种格式显示的单个数据包的原始内容:实验思考:这里介绍的嗅探操作方法是最基本的,事实上,SnifferPro还提供更高级更复杂的捕包方法,学员可以参考《聚焦黑客——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中的详细介绍来自己实验这方面的内容。
图形界面下的嗅探器由很多,材料中还包含了Ethereal,它主要用于进行协议分析,学员自行实验。
除了图形界面的嗅探器,对网络管理员来说,命令行方式的嗅探器或许更常用一些,windump就是其中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它源自Unix系统下的tcpdump,是经典的嗅探工具。
还有黑客们常用的shotgun编写的GNUSniff,学员可以自己去实验这方面的内容,详细介绍请参见推荐教材。
通过本实验操作,学员应该掌握各种基本协议数据包捕获分析的方法,其实大多数Sniffer功能都是类似的,操作方式也很相似,都需要设置自己的捕包过滤器。
学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通过捕包来分析网络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内容一:URL地址嗅探及分析(1)安装URLSnooper软件。
安装中提示如果未安装WinPcap的用户必须在安装成功后安装WinPcap库文件,客户机上已近安装了winpcap4.0,安装时可以取消winpcap2.3的安装重启后才能正确使用URLSnooper软件。
(2)运行URLSnooper软件,在“常规选项”栏中配置网络和启动等相关参数。
选择退出时自动保存配置以及启动时自动载入上次配置。
网络侦测选项中选择目前本机的网卡信息。
配置情况可参考下图所示:(3)在“搜索”栏中点击“侦测网络”按钮。
(4)浏览任意网站,在地址栏中可以查看所有连接的URL地址信息。
(5)使用“快速搜索字符串”提取出关键字的URL信息。
实验思考:该实验介绍了一种专用协议的嗅探器,该嗅探器自动过滤出URL信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学员应该从该实验中举一反三,在分析不同的网络问题时可以选择地采用一些较为简单的嗅探器,提高工作的效率。
同时,学员也应该了解到这些嗅探器带来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安装专用协议的嗅探器后,入侵者可以十分容易地掌握内部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员工集中访问的服务器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进行入侵。
2、网络扫描实验等级:中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扫描这种信息探测技术的原理。
2.学会使用常见的端口扫描工具。
3.了解各种常用服务所对应的端口号。
实验内容:1.网络扫描基础2.端口扫描3.漏洞扫描4.特点漏洞扫描实验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实验环境:可以连通互联网的实验网络所用工具:1.Superscan2.Nc3.Nmap4.XScan漏洞扫描器5.SSS漏洞扫描器6.RPC特定漏洞扫描器实验原理端口扫描,就是连接到目标系统的TCP和UDP端口上,确定哪些服务正在运行(即处于监听状态的过程)。
端口扫描的实质,是对目标系统的某个端口发送一数据包,根据返回的结果,判断该端口是否打开并处于监听状态。
至于具体发送的数据包类型,则根据各种扫描技术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对目标系统执行端口扫描,可以实现多种目的,主要有:•确定运行在目标系统上的TCP服务和UDP服务;•确定目标系统的操作系统类型;•确定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特定服务的版本。
端口扫描的最大作用是提供目标主机网络服务的清单,通常一个端口对应一种服务。
端口扫描除了可以获得目标主机开放的TCP和UDP端口列表,而且可以通过一些连接测试获得监听端口返回的Banners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监听端口开放的服务类型和使用的软件版本。
端口扫描的类型有多种,包括:TCP Connect扫描、TCP SYN扫描、TCP FIN扫描、TCP Xmas扫描、TCP Null扫描、TCP ACK扫描、UDP扫描、Ident扫描、FTP Bounce扫描等。
高级的TCP扫描技术中主要利用TCP连接的三次握手特性和TCP数据头中的标志位来进行,也就是所谓的半开扫描。
首先认识一下TCP数据报头的这六个标志位。
•URG:(Urgent Pointer field significant)紧急指针。
用到的时候值为1,用来处理避免TCP数据流中断。
•ACK:(Acknowledgment field significant)置1时表示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为合法,为0的时候表示数据段不包含确认信息,确认号被忽略。
•PSH:(Push Function),PUSH标志的数据,置1时请求的数据段在接收方得到后就可直接送到应用程序,而不必等到缓冲区满时才传送。
•RST:(Reset the connection)用于复位因某种原因引起出现的错误连接,也用来拒绝非法数据和请求。
如果接收到RST位时候,通常发生了某些错误。
•SYN:(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用来建立连接,在连接请求中,SYN=1,ACK=0,连接响应时,SYN=1,ACK=1。
即,SYN和ACK来区分Connection Request和Connection Accepted。
•FIN:(No more data from sender)用来释放连接,表明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
TCP协议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客户端(请求方)在连接请求中,发送SYN=1,ACK=0的TCP数据包给服务器端(接收请求端),表示要求同服务器端建立一个连接;然后如果服务器端响应这个连接,就返回一个SYN=1,ACK=1的数据报给客户端,表示服务器端同意这个连接,并要求客户端确认;最后客户端就再发送SYN=0,ACK=1的数据包给服务器端,表示确认建立连接。
因此,就可以利用这些标志位和TCP协议连接的三次握手特性来进行扫描探测。
•SYN 扫描这种扫描方式也被称为“半打开” 扫描,因为利用了TCP协议连接的第一步,并且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TCP连接。
实现办法是向远端主机某端口发送一个只有SYN标志位的TCP数据报,如果主机反馈一个SYN ││ ACK数据包,那么,这个主机正在监听该端口,如果反馈的是RST数据包,说明,主机没有监听该端口。
•ACK 扫描发送一个只有ACK标志的TCP数据报给主机,如果主机反馈一个TCP RST数据报来,那么这个主机是存在的。
也可以通过这种技术来确定对方防火墙是否是简单的分组过滤,还是一个基于状态的防火墙。
•FIN扫描对某端口发送一个TCP FIN数据报给远端主机。
如果主机没有任何反馈,那么这个主机是存在的,而且正在监听这个端口;主机反馈一个TCP RST回来,那么说明该主机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监听这个端口。
•NULL扫描即发送一个没有任何标志位的TCP包,根据RFC793,如果目标主机的相应端口是关闭的话,应该发送回一个RST数据包。
•FIN+URG+PUSH扫描向目标主机发送一个Fin、URG和PUSH分组,根据RFC793,如果目标主机的相应端口是关闭的,那么应该返回一个RST标志。
上面这些技术可以绕过一些防火墙,从而得到防火墙后面的主机信息,当然,是在不被欺骗的情况下的。
这些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难于被记录,有的办法即使在用netstat命令上也根本显示不出来,而且一般的安全防护设备也根本不记录这些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隐藏自己。
实验内容一:网络端口基础本实验分三个部分。
【一】使用Antiport查看本地开启的端口(1)在A机上运行ie并浏览网页,使用ping确认网址ip:P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