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诗》第二首《战城南》
语文诗词赏析-《战城南》
《战城南》卢照邻战城南1将军出紫塞2,冒顿在乌贪3。
笳喧雁门北4,阵翼龙城南5。
雕弓夜宛转6,铁骑晓参驔7。
应须驻白日8,为待战方酣9。
【注释】1、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
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2、紫塞:泛言边塞。
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3、冒顿(mò 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
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
《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
”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4、笳喧:胡笳的弹奏声。
笳:匈奴乐器,即胡笳。
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5、阵翼:战阵的两侧。
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6、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
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7、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
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
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
参,检验。
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8、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
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弓而挥之,日为之退三舍。
”(一舍等于三十里)于是二人继续战斗。
9、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作者介绍】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高宗乾封间任益州新都尉。
秩满,漫游蜀中。
离蜀后,寓居洛阳。
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
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
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自投颍水而死。
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战城南原文、注释及赏析(最新)
战城南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战城南唐代:卢照邻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译文: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注释:将军出紫塞,冒(mò)顿(dú)在乌贪。
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
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紫塞:泛言边塞。
冒顿: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
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
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笳(jiā)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笳喧:胡笳的弹奏声。
笳:匈奴乐器,即胡笳。
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阵翼:战阵的两侧。
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tán)。
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
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
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
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
参,检验。
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hān)。
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
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
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赏析: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
战城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战城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战城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战城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1战城南李白〔唐代〕原文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
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士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注释战城南:乐府古题。
《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
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
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
今有南北两河。
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
俱在新疆西南部。
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
条支:汉西域古国名。
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
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
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
过之皆下马拜。
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匈奴“句:此句谓匈奴以杀掠为其职业。
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
避:一作“备”。
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
杨炯、宗泐《战城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杨炯、宗泐《战城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战城南》唐·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战城南元·宗泐进兵龙城南,转战天山道。
烽烟涨平漠,杀气霾荒徼。
将军重爵位,天子尚征讨。
不辞斗死多,但恨生男少。
1、这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杨诗着重表现对将士们不畏苦难、忠心报国精神的赞美与敬佩;而宗诗侧重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战争的反感。
(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冰冻之水让战马受伤寒,秋风使人愁绪增添还有黄尘漫天来侧面烘托将士的英勇,战士方寸报国之心犹如白日一样明明白白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后一首通过不惜战死的将士多,只是嫌国内生的男孩太少来直接表现主题——反对战争及对不关心战士生命的上层阶级的不满。
(2分)2、第一首诗尾联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尾联使用了对仗、比喻、对比、烘托、借景抒情(任选两种)等艺术手法。
(2分)诗人把将士们的“忠心”比作“白日“,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战士们一心征战、保家卫国的坚贞纯正之心;而这样的内心又与漫天黄沙、弥漫千里的灰暗的战争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忠贞。
(2分)【问题】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写战争景象用了什么手法?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参考答案](1)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
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2)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我们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征战者脉搏激剧的跳动。
看到征战者在东闯西突的搏杀的身影。
古诗战城南·丹旌电烻鼓雷震翻译赏析
古诗战城南·丹旌电烻鼓雷震翻译赏析《战城南·丹旌电烻鼓雷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僎。
其古诗全文如下: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
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注释】1、烻(yàn 宴):兴盛貌2、勍(qín擎)敌:强敌3、繁弱:亦作“蕃弱”,古之良弓名4、眊(mà茂):用羽毛做的装饰物,这里指兜鍪上的装饰5、黎:黎民6、来苏:谓因其来而获得休养生息。
苏,苏息【鉴赏】何承天的《战城南》诗是他于“晋义熙(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末私造”《鼓吹铙歌》十五篇中的一首。
铙歌,即“短箫铙歌”,本为军乐。
何承天的这组《鼓吹铙歌》,“虽有汉曲旧名,大抵别增新意,故其义与古辞考之多不合”(郭茂倩《乐府诗集》)。
作者以颂扬赞美态度来描写战争,旨在“建威扬德,劝士讽敌”。
其诗主题格调与表现形式,均与汉乐府古辞迥然有别。
此诗以叙阵战为主,采用整齐的三、三、七句式,每三句为一层意思,全诗二十四句,可分作四段来看。
开头三句为第一段。
首句“战城南”系套用乐府古辞语。
作者起笔拉开战幕,描绘出大战的场景。
“勍敌猛”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分别从敌我两方来写。
前三句言敌方兵强马众,攻势凶猛;后三句写己方士气振奋,斗志昂扬。
“仗大顺”,谓依顺天道民心。
“应三灵”,指得日、月、星三灵垂象之应。
如陈琳所谓“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
”(《军武赋》)古称“明王之征”,必顺天命以伐无道。
战前先“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祷于后土、四海神祇、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司马法》)而后命将兴师。
作者在此强调己方乃“正义”之师,将士激于义愤,争相赴敌。
“长剑击”至“长角浮叫”九句为第三段,写战场交锋。
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扫平“敌寇”,尽歼“逆徒”,余黎沾惠,百姓讴歌及班师回朝,庆功祝捷。
战城南
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杨炯诗鉴赏《战城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
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
”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
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
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
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
“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
“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
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
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
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
“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
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聘疆场,报效君王。
汉乐府
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乌鸦)可食。
为我(战死者)谓乌:“且为客豪(同“嚎”,哭号)!野死谅(诚然)不葬,腐肉安能去(离开)子(乌鸦)逃(腐烂的肉体,难道还能逃离啄食的命运)?”水深激激(流水声),蒲苇冥冥(幽深静寂)。
枭骑(勇健的马,兼喻战死的勇土)战斗死,驽马(劣马,兼喻懦夫)徘徊鸣。
梁(桥梁)筑室(在桥梁上构筑宫室),何以南,何以北(怎能够南北来往),禾黍(音熟)不获君(君主)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战死者)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即暮夜不归)!本篇选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最早见于《宋书·乐志》。
本诗以强烈的感情,诅咒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并对战死者深表哀悼。
诗中以战死者的口吻叙写其与乌鸦的对话,读来倍感痛切。
有所思(有所爱)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拿什么)问遗(音畏,赠送)君?双珠玳瑁(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可做成各种装饰品)簪,用玉绍缭(缠绕)之(以玉饰簪)。
闻君有他心,拉杂(胡乱,不再珍惜之意)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迎风抛洒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不再相爱)!相思与君绝(对你的爱永远断绝)!鸡鸣狗吠(当初和男子幽会时的情景),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音希,表声字,无意义)!秋风肃肃(犹“萧萧”)晨风(鸟名)飔(音“思”,思慕,一说晨风即雉。
雉常朝鸣以求偶),东方须臾(一会儿)高(通“暗”,指东方发白)知之(东方日出,将照见我的本心)。
本篇选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最早见于《宋书·乐志》。
写一位女子要与情人断绝关系,却又不能完全断绝的炽烈复杂感情。
有所思,有所爱之意。
上邪上邪(犹言“天哪”。
上,指天;邪,同“耶”)!我欲与君相知(相爱),长命(令,使)无绝衰(感情断绝或减弱)。
山无陵(山峰,指高山化为平地),江水为竭,冬雷震震(雷声),夏雨(降、落)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本篇选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最早见于《宋书·乐志》。
【诗歌鉴赏】杨炯《战城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杨炯《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杨炯《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杨炯《战城南》原文塞北途辽远,城南战细穗。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闷水寒伤马,悲风恨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杨炯《战城南》译者待更新杨炯《战城南》赏析《战城南》是唐代诗人杨炯的诗词作品之一,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
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
”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以仅对句当起,出来句开门见山交代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泼墨泼墨抹出一个塞外辽阔的背景。
对句切题,负面埃皮纳勒区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凄美场面。
诗人如泣如诉的详述,泡含泪血,语言质朴真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叹也随之而来。
因此颈联及自然地转至抒情性的描述。
“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玉肌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就是写下马,实则写下人,精妙地抒发边地苦寒不必“玉肌”之意。
“悲风恨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
秋风微凉,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迎叛人思乡马跑泉的愁绪。
这联诗真实地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就是诗人思想倾向的表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
战城南诗歌鉴赏
战城南诗歌鉴赏
《战城南》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其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首先,诗歌以“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开头,以对句形式交代了战争的地点和背景。
诗人巧妙地利用“辽”、“远”二词展现塞外的广阔和荒凉,同时通过“苦辛”暗示战争的艰辛。
在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中,诗人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战场的景象。
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壮烈。
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幡旗”比作“鸟翼”,将“甲胄”比作“鱼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军队威武的气势和士兵的斗志。
颈联“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通过描写战后士兵的心境,展现了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摧残。
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
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
这种矛盾的心境,更加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总的来说,《战城南》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诗人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战城南》赏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行走在悲壮之中—汉乐府诗歌《战城南》赏析*********,电子****,***《汉乐府》名分四门:郊庙、鼓吹、相和、杂曲,而《战城南》就是属于《汉乐府·鼓吹曲辞》,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铙歌”原为“军乐”,本应慷慨激昂雄阔壮丽。
但是,此诗并没有照这个基调写,它以哀音开篇,又以悲壮之词结尾,这不免让我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诗歌的开篇极其悲壮,“战城南,死郭北”,一个“战”字,点明了战事激烈的背景,让人在看到这一个词眼的瞬间仿佛战场上的惨烈厮杀之景,一种雄壮悲凉的气氛就这样给渲染出来了,但是,在这种气氛下,诗歌并没有像一般的诗一样顺着描写战斗情景激烈的线索写下去,而是接着一个“死”字来体现那种悲怆,在城南作战,在郭北战死,诗歌用这种平淡的语气述说着战斗的激烈,更是增添了那种悲凉。
我认为,这里的“城南”“郭北”这两个词想要表现的并不是真的战斗在城南,战死在郭北的战斗场面,更深层的应该是为了表现城池各方受敌人入侵,无论是城南还是郭北,战斗一样惨烈,说明城池形势不容客观的局势,这样的话,就更加凸显出了战事紧张的背景,战斗如此激烈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野死不葬乌可食。
”战士们战死,尸体也只能被遗弃在野外被乌鸦啄食不能安葬,这是何等悲凉?但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战事太紧,活下来的战士还得继续和敌人厮杀,没有空来给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立一座坟冢,只能让这些为国捐躯的战友死后尸体受乌鸦啄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这一句中的“豪”应该是“嚎叫,悲嚎”的意思,而对于整句历来有两个理解,有人说“我”是指作者,“客”是指战死的将士,作者对乌鸦说:“请为战死的战士悲嚎一曲,他们战死荒野不得安葬,他们的尸体又怎么逃脱你们的尖喙!”;也有人说,“我”其实是指将士,而“客”就是他们战死后的自己,将士们想到自己战死后被遗尸荒野不得安葬,尸身被乌鸦啄食的情景,不禁悲怆万分,希望乌鸦为他们悲嚎一曲,以慰英灵。
汉乐府诗歌
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薄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鸡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门行》东门行,不顾归。
来人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战城南》阅读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战城南》阅读战城南唐代:卢照邻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译文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注释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
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紫塞:泛言边塞。
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冒顿(mò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
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
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笳喧:胡笳的弹奏声。
笳:匈奴乐器,即胡笳。
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阵翼:战阵的两侧。
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
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
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
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
参,检验。
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
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
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赏析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
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
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
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
乐府诗文集:《战城南》原文
【导语】《战城南》是⼀⾸汉乐府民歌,属《汉⿎吹铙歌⼗⼋曲》之⼀,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者⽽作。
汉朝和匈奴曾长期爆发冲突,朝廷派兵长期戍守,不免使战⼠产⽣怨恨之情。
下⾯是⽆忧考分享的乐府诗⽂集:《战城南》原⽂。
欢迎阅读参考! 《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安能去⼦逃? ⽔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不获君何⾷?愿为忠⾂安可得? 思⼦良⾂,良⾂诚可思: 朝⾏出攻,暮不夜归! 【译⽂】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战死在野外,⼫体不埋葬乌鸦来啄⾷。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声! 战死在野外没⼈会为我们埋葬,这些⼫体哪能从你们⼝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事,那南北两岸的⼈民将如何交往? ⽆⼈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保卫国家都⽆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那些忠良将⼠实在令⼈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同回来。
【注释】 郭:外城。
野死:战死荒野。
野死:死于野外。
乌:乌鸦。
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故称之为“客”。
豪:同“嚎”,⼤声哭叫,号叫。
谅:当然。
安:怎么。
激激:清澈的样⼦。
冥冥:深暗的样⼦。
枭(xiāo)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
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梁:表声字。
⽽:⼀作“不”。
良⾂:指忠⼼为国的战⼠。
【鉴赏】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
”城南、郭北,互⽂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战争,到处都有流⾎和死亡。
抒写⼀场激烈的战事,起句刚叙及“战”,便径接以“死”,⽽对⼠卒杀敌的悲壮场景,不作⼀语描述。
战争过后,⼤地上横七竖⼋,躺满了⼫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掩埋的战⼠。
古诗战城南·野死不葬乌可食翻译赏析
古诗战城南·野死不葬乌可食翻译赏析《战城南·野死不葬乌可食》作者为唐朝诗人汉乐府。
其古诗全文如下: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前言】《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
今存《战城南》篇写阵战之事,沉痛哀悼那些不幸阵亡的士卒。
后世文人常以此题作诗。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何承天、卢照邻、杨炯、李白等诗人的《战城南》。
【注释】①郭:外城。
野死:战死荒野。
②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
豪:通“号”,大声喊叫。
③激激:清澈的样子。
冥冥:深暗的样子。
④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
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翻译】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人们连南北也分不清了。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赏析】此诗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者而作,作者借助战士之口描写战争的残酷,反对并诅咒战争,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的牺牲品。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开头三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带进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之中。
城南、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
战争过后,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
战城南(何承天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城南南北朝:何承天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
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译文注释烻(yàn宴):兴盛貌。
勍(qíng擎)敌:强敌。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繁弱:亦作“蕃弱”,古之良弓名。
眊(mào茂):用羽毛做的装饰物,这里指兜鍪上的装饰。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黎:黎民。
来苏:谓因其来而获得休养生息。
苏,苏息。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赏析何承天的《战城南》诗是他于“晋义熙(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末私造”《鼓吹铙歌》十五篇中的一首。
铙歌,即“短箫铙歌”,本为军乐。
何承天的这组《鼓吹铙歌》,“虽有汉曲旧名,大抵别增新意,故其义与古辞考之多不合”(郭茂倩《乐府诗集》)。
作者以颂扬赞美态度来描写战争,旨在“建威扬德,劝士讽敌”。
其诗主题格调与表现形式,均与汉乐府古辞迥然有别。
此诗以叙阵战为主,采用整齐的三、三、七句式,每三句为一层意思,全诗二十四句,可分作四段来看。
开头三句为第一段。
首句“战城南”系套用乐府古辞语。
作者起笔拉开战幕,描绘出大战的场景。
“勍敌猛”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分别从敌我两方来写。
前三句言敌方兵强马众,攻势凶猛;后三句写己方士气振奋,斗志昂扬。
“仗大顺”,谓依顺天道民心。
“应三灵”,指得日、月、星三灵垂象之应。
如陈琳所谓“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
”(《军武赋》)古称“明王之征”,必顺天命以伐无道。
战前先“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祷于后土、四海神祇、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司马法》)而后命将兴师。
作者在此强调己方乃“正义”之师,将士激于义愤,争相赴敌。
“长剑击”至“长角浮叫”九句为第三段,写战场交锋。
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扫平“敌寇”,尽歼“逆徒”,余黎沾惠,百姓讴歌及班师回朝,庆功祝捷。
杨炯《战城南》全诗鉴赏
杨炯《战城南》全诗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杨炯《战城南》全诗鉴赏【诗歌】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描写战争的诗句3首
描写战争的诗句3首(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描写战争的诗句3首1、战城南(乐府诗集)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吴均《战城南》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吴均《战城南》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战城南》是六朝文人吴均汉乐府旧题写作诗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调不同。
吴均这首诗写得较为悲壮,抒发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城南》原文
南北朝:吴均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
他十分英勇,曾经五次参加作战,多次突入敌军多层的包围。
他的声名可比秦国名将白起,他曾经跟随秦王作战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注释
①躞蹀(xiè dié):行走的样子。
②骊马:黑马。
③畿(jī):区域。
④鱼丽阵:古代作战时军队布置的阵势。
⑤九重围:形容多层的围困。
⑥“名慑”两句:这两句借用历史上秦国的强大和白起的威名来衬托战士的英勇。
武安将,指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他曾被封为武安君。
⑦意气重:倒装句法,即“重意气”,实际指重报国立功的意气。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
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诗》第二首《战城南》【篇目】[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古风泊客一席谈】战城南[乐府诗集·汉乐府诗·鼓吹曲辞·铙歌]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作品介绍]《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
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注释]①郭:外城。
这两句中的城南、城北为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都有战争,也都有战死的人。
②野死:战死荒野。
乌:乌鸦。
传说乌鸦嗜食死尸腐肉。
这句说,战士尸遗荒野,正好供乌鸦啄食。
“乌可食”三字极写作者哀悼之情。
③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异乡人,故称之为“客”。
豪:“嚎”的借字,今通作“号”,号哭。
④谅:揣度之词,犹今口语“想必”。
⑤安能:怎能。
子:指乌。
这三句是作者对乌的要求。
余冠英说:“古人对于新死者,须行招魂的礼,招时且号且说,就是‘号’。
诗人要求乌先为死者招魂,然后吃他。
”⑥激激:清澈貌。
⑦冥冥:幽暗貌。
这里指蒲苇的葱郁。
⑧枭骑:勇健的骑兵战士。
枭:勇。
⑨驽(n ú奴)马:劣马。
徘徊:彷徨不进貌。
⑩梁筑室:指战争中在桥上构筑工事营垒。
梁,桥。
一说,梁,表声的字。
⑾何以北:一作“梁何北”。
这两句是说,桥上构筑了营垒,河南、河北的交通断绝。
⑿禾黍:泛指田野种植的谷物。
这句是说,战争影响生产,禾黍不获,租赋则无所出。
⒀子、良臣:指战死者。
⒁这两句指战士出攻阵亡。
[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赏析壹壹/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破坏,引起人民强烈的不满。
《战城南》一诗,通过对凄惨荒凉的战场的描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穷兵黩武者的罪恶。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开头三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带进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之中。
城南、城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有流血死亡。
战争过后,战士们陈尸荒野,无人埋葬,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的尸体。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尸安能去子逃?’”“为我”作者假托死者对乌鸦说:“你忙什么?先为死者招魂再吃。
死在野外是没人埋葬,腐肉怎么能逃过你的口?”“豪”同“嚎”,是大声哭叫的意思,人死后的招魂仪式。
陈尸荒野,无人收葬,任乌鸦啄食,本极触目惊心,而诗人又假托死者与乌鸦对话,乞求乌鸦慢点下嘴,先给自己招一下魂再吃。
古代风俗,人死后由亲人给举行招魂仪式,以慰魂灵。
现在战死沙场,无人收葬,竟乞求啄尸的乌鸦叫几声,权作招魂。
这一构思,实为奇特,真是想落天外;但是凄惨、悲凉之情,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
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
这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在内。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桥上筑房,怎么使南来北往的人得以行走?一说“室”为堡垒,筑在桥上,阻塞交通。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壮丁都到战场战死,谁种地呢?活着的人吃什么呢?没饭吃谁能来当忠臣?是说这样做对统治者也是不利的,带有一定的警告意味。
这里,不只是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且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边缘,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当时还有一首也是写战争徭役破坏生产的《小麦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夫何在西击胡。
”丁壮被驱遣西征,家中的农事只靠妇女来承担,这怎能不影响到生产和生活呢?既反映了当时不正常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
“子”和“良臣”在这里是同位语。
意谓:怀念你们这些战死疆场的人,你们实在令人怀念!早晨发起攻击的时候,你们个个都还是那样生龙活虎,怎么到夜晚,却见不到归来的身影子呢?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
结尾两句同开头战死遥相呼应,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这首歌词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是浪漫主义手法的例证。
全诗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对阵亡将士寄予无限的悲悯和礼敬。
佚名赏析贰贰/《战城南》属《汉乐府·鼓吹曲辞》,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铙歌”本为“军乐”,军乐给人的乃是一种振奋情怀,本诗虽开篇即为哀音,但仍阻不住“军乐”中那种特有的“挑灯看剑”般的壮声情怀。
细读此诗,全诗正是从荒寂与悲哀中体现出一种涌动的英雄豪情、一种昂扬而悲壮的英雄精神。
一、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这是一首开篇哀音的篇章,其何以仍属“军乐”?初读本诗,除让人感到极度悲哀与荒寂的情怀外,丝毫看不出那点滴的悲壮之声。
然仔细体味,我们又确能从荒寂与悲哀中感受到诗中涌动的一种豪情,这种豪情,笔者喻之为“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
“战城南,死郭北”,全诗开篇即是“战”,气势极其宏伟,很不同于一般战争题材的诗作。
但紧接宏伟而至的却是一个“死”字,这一个“死”,让汇聚千军万马的呼啸战场刹那间变得荒凉无声,给人一种恐怖、惊悸、悚惧之感。
我们初读此句,想到的可能是一种很现实的场景,比如在城南战,战到城北而死等等。
其实,此句乃是一种互文表现手法。
所谓“战城南,死郭北”绝非说在城南战,在郭北死,而是指在城南、郭北打仗、战死。
这一句,囊括了整个外城、内城的所有战争场景,它让我们见证到那充满悲壮而惨烈的战争场面,宏大而激烈,这种宏大壮烈的场面本身就体现出英雄般的豪壮气概。
笔者以为,全诗开篇即用“战”与“死”来激励战士,大有“破釜沉舟”之悲壮情怀。
战争,没有发生在别地,而发生在人民生活积聚的城南与郭北,显然,这是一场有强敌入侵,战士们不得不拿起矛戟誓死为国捐躯的保卫战争。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更应是一首英雄之歌,一首以悲剧描写为开头的英雄赞歌,这种悲剧即“向死性”。
然令读者惊异的是,接下来的半句,本诗并没有把悲壮场面继续演绎下去,或者说并没有唱出鼓励战士们的壮怀豪歌,下半句所呈现的却是比第一句更为惨烈、悲凄、绝望而死寂的场面——“野死不葬乌可食”。
将士们战死野外,无人安葬,那孤零零的一具具尸体竟成为乌鸦啄食的对象。
人与人的争战,成为动物界“渔翁得利”的胜利场景,这种恐怖、震撼的场面,不得不令今日读者陷入深深地思考。
我们应痛恨人类的战争,还是希冀动物怜悯战争中的人类?“且为客豪!”一句足见诗人乃在祈求动物的怜悯。
可以说,这是“人”的一种悲哀。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想必我死于野外定无人安葬,乌鸦啊,我之腐肉怎能逃脱出您的口欲?所以,请在啄食之前,先为我哀歌一曲吧!初读此句,我们读到的是对将士们的同情、悲悯,甚至读到一种爱莫能助的悲愤。
如潘啸龙先生即在《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不无感慨地指出:将士们战死野外,无人安葬,竟成为乌鸦啄食的对象。
但笔者以为,这恰恰证明着将士们是带着死的精神冲向战场的,他们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也知道死后无人安葬,但他们无需别人去安葬,他们追求的仅是活的意义,死的崇高,所以他们在冲向战场之前、在未死之前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乌鸦“为客豪”的挽歌。
这是一种深沉的悲哀,这深沉的悲哀中蕴含的竟是将士们对保卫家园的深深热爱。
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很多版本皆认为诗中之“我”为作者,而“客”为死难之将士。
如朱东润先生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就指出:我即指作者,而客指代阵亡将士。
但笔者以为,作为一首“军乐”,它所表达的主题定不仅仅是一种哀乐,而更是一种哀中之悲、哀中之壮。
这里的“我”,实质就是指行军的将士,而“客”则是将士想象那死难后的自己。
所以,“为我谓乌”一句,正是将士们自己唱给自己的一曲挽歌,而这正表现出将士自身视死如归的情怀,一种明知自己会死却绝不退却的英雄气概!二、寂灭而奔突的英雄气蕴“水深激激,蒲苇冥冥”,这是对现实战场场景写实而诗意的描绘。
深深的河水泛出静静的清澈之光,那黄昏中的蒲苇,幽暗而冥深。
这一句通过“景”写出战场之静,这是一种死寂的静,一种战后寂灭、荒凉、无人的哀之极境。
在这一寂灭之中,将士们的亡灵是否亦渐渐寂灭?回答显然是:没有。
全诗没有停止对寂灭战场的描绘,接着将镜头渐渐转移到战争的象征之物——战马。
本诗这样写道:“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善战的骏马皆已战死,唯剩那些羸弱的驽钝之马在那空旷无人、布满死尸的战场上低低徘徊,哑哑呜咽而发出阵阵悲鸣之声。
这句话我们看不到“人”的存在,可能将士们早已身亡,所剩的至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者。
其实,这些老弱病残者亦如悲鸣的驽马一样,眼见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唯有空自悲鸣与叹息。
驽马的悲鸣,更显出战场的死寂与寂灭,但在这寂灭的哀境中,我们除了有对阵亡的将士们深深的哀鸣外,别的还能有什么呢?也许,我们看到的真的只有哀寂、苍悲,但如果读到下一句,就会体悟到寂灭背后那奔突的英雄气蕴。
将士们并没有为自己的阵亡而发出过多的哀叹,相反,他们的亡灵似仍飘荡在战场的上空,为自己的这一战进行鼓进、高歌。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在桥上构筑起营垒,怎么能南来北往地通行?李安纲先生以为,历来对“梁筑室”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解作桥上架屋一解‘梁’作声辞, ‘筑室’为构筑宫室等工事。
前者可以闻人了步《古诗笺》为代表, 后者可以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为代表。
”但笔者以为,在桥上建筑东西未必是真的,这里运用的乃是指代手法。
我们知道,梁,本义即桥,其实在此即代指河流,也即护城河。
由城南、郭北可以看出这条护城河是东西走向,而敌人的侵袭远远渡过河,攻破外城,直奔内城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