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早期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生后因素:呼吸窘迫综合症,缺血 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积水,胆红素脑 病及脑部感染等.
病理生理源自文库改变
脑瘫的病理改变很广泛,主要为脑干神经核, 皮质,皮质团块的神经元结构改变以及白质 神经纤维变化及髓鞘分离等.痉挛型双瘫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改变为主,多见于早产儿; 不随意运动型可见基底节病变或脑室周围白 质软化;共济失调型大部分为先天性小脑发 育不全;痉挛型偏瘫主要是对侧脑损伤.从病 因分析病理变化主要有: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中 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损伤类型主要累及椎 体系,椎体外系和小脑三大体系.
脑瘫的早期诊断
河南宏力医院康复科 夏静静 2011.9.8
学习要点
1.脑性瘫痪的定义 2.发病率和病因 3.病理生理学改变 4.分型和临床表现 5.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以中枢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 病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 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 碍和姿势异常.
(6)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验都难以完成. (7)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约占脑瘫的5%.
5.肌张力低下型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力降低.
(1)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旋 外展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2)本型与肌病所至的肌迟缓相混,但可引出腱反射.
(10)本型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 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瘫的20%.
3.强直型
较为少见,由锥体外系损伤所至,主要表现如下: (1)肢体僵硬,活动减少 (2)肌张力增强呈持续性 (3)被动运动时屈曲或伸展均有抵抗,抵抗在缓
慢运动时最大 .(4)无腱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
增高. (4)对刺激反应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不
稳定 (5)构音和发音障碍,流口水,摄食困难 (6)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 (7)可伴有手足徐动和(或)舞蹈症
(8)此型患儿一般智商较痉挛型患儿高,有较好的理解 能力.多开朗,热情,但高度紧张,怕刺激.
(9)此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可分为紧张性和非紧 张性两种.
脑瘫的其他问题:
1.学习困难 2.视觉,听力,语言障碍 3. 癫痫或抽风 4.心理行为异常 5.饮食困难 8.流涎,牙齿问题 9.直肠和膀胱问题 10.感染问题
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 塑性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后效果好,因此 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治疗十分重要.早期 发现异常,不等于过早和急于诊断脑瘫.一般认 为出生后6-9个月作出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在 一岁左右就要做出诊断.
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力听力等多种障碍, 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疾患.
发病率和病因
1.发病率 脑瘫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
0.1%,我国为0.15%-0.5%.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 成活率的提高,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病因复 杂,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伴有多 种并发症等,使脑瘫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成为世 界性的难题,多年来世界范围内脑瘫的发病率 和患病率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脑瘫分型
按临床表现分为6型: (1)痉挛型 (2)不随意运动型(包括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
肌张力失调和震颤等). (3)强直型 (4)共济失调型 (5)肌张力低下型 (6)混合型
按瘫痪部位分为5型:
(1)单瘫 (2)双瘫 (3)三肢瘫 (4)偏瘫 (5)四肢瘫
脑瘫的临床表现
无论那种类型的脑瘫,均具有非进行性脑损伤 或发育障碍的特点.临床表现多以运动发育落 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直立(矫正)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肌张力 异常为主.
1.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1)上肢屈曲,内旋,内收,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 (2)躯干前屈,圆背坐(拱背坐) (3)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
2.病因
脑瘫的直接原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 (或)发育缺陷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 综合症.按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前,围 生期和出生后.
三大原因
.(1) 出生前因素大致分为:a.母体因素,孕期大 量喝酒,用药,妊娠期感染等 b.遗传因素
(2)围生期因素主要有:a.低体重儿和巨 大儿 b.早产儿是目前发现患脑瘫的最主要因 素之一.C.胎盘功能不全,缺血缺氧等被认 为与脑瘫有关.
足,剪刀步,足外翻 (4) 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 向性格
等. (5) )低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约占脑瘫患儿
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 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主要表现如下:
(1)不随意运动以末梢为主 (2)非对称姿势 (3)肌张力变化(静止时减轻,随意运动时突然
(一)脑瘫的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病史以及相关因素 的分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影像学,电生理,听觉,视 觉,感知觉和认知等问题的检查. 脑瘫诊断的三要素:发育时期,非进行性,永久性.
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等 .(5) 此型一般临床症状较重,护理困难.
4.共济失调
主要损伤部位在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不自主 运动.本体感觉和平衡感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姿势. 主要表现如下:
(1)运动笨拙不协调 (2)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 (3)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 (4)醉酒步态 (5)运动速度缓慢,头部活动少,分离运动差,肌张力可偏低
(3)本型常为婴儿早期症状,幼儿以后可转为其他型,多 为不随意运动型.
(4)本型可能是伴有智力落后,癫痫等并发症的重症脑 瘫的早期临床表现.
. 6.混合型
脑瘫某两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 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型 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两种或 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症状的 表现为主,可能大致相同.
病理生理源自文库改变
脑瘫的病理改变很广泛,主要为脑干神经核, 皮质,皮质团块的神经元结构改变以及白质 神经纤维变化及髓鞘分离等.痉挛型双瘫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改变为主,多见于早产儿; 不随意运动型可见基底节病变或脑室周围白 质软化;共济失调型大部分为先天性小脑发 育不全;痉挛型偏瘫主要是对侧脑损伤.从病 因分析病理变化主要有: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中 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损伤类型主要累及椎 体系,椎体外系和小脑三大体系.
脑瘫的早期诊断
河南宏力医院康复科 夏静静 2011.9.8
学习要点
1.脑性瘫痪的定义 2.发病率和病因 3.病理生理学改变 4.分型和临床表现 5.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以中枢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 病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 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 碍和姿势异常.
(6)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验都难以完成. (7)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约占脑瘫的5%.
5.肌张力低下型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力降低.
(1)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旋 外展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2)本型与肌病所至的肌迟缓相混,但可引出腱反射.
(10)本型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 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瘫的20%.
3.强直型
较为少见,由锥体外系损伤所至,主要表现如下: (1)肢体僵硬,活动减少 (2)肌张力增强呈持续性 (3)被动运动时屈曲或伸展均有抵抗,抵抗在缓
慢运动时最大 .(4)无腱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
增高. (4)对刺激反应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不
稳定 (5)构音和发音障碍,流口水,摄食困难 (6)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 (7)可伴有手足徐动和(或)舞蹈症
(8)此型患儿一般智商较痉挛型患儿高,有较好的理解 能力.多开朗,热情,但高度紧张,怕刺激.
(9)此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可分为紧张性和非紧 张性两种.
脑瘫的其他问题:
1.学习困难 2.视觉,听力,语言障碍 3. 癫痫或抽风 4.心理行为异常 5.饮食困难 8.流涎,牙齿问题 9.直肠和膀胱问题 10.感染问题
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 塑性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后效果好,因此 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治疗十分重要.早期 发现异常,不等于过早和急于诊断脑瘫.一般认 为出生后6-9个月作出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在 一岁左右就要做出诊断.
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力听力等多种障碍, 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疾患.
发病率和病因
1.发病率 脑瘫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
0.1%,我国为0.15%-0.5%.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 成活率的提高,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病因复 杂,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伴有多 种并发症等,使脑瘫的预防和康复治疗成为世 界性的难题,多年来世界范围内脑瘫的发病率 和患病率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脑瘫分型
按临床表现分为6型: (1)痉挛型 (2)不随意运动型(包括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
肌张力失调和震颤等). (3)强直型 (4)共济失调型 (5)肌张力低下型 (6)混合型
按瘫痪部位分为5型:
(1)单瘫 (2)双瘫 (3)三肢瘫 (4)偏瘫 (5)四肢瘫
脑瘫的临床表现
无论那种类型的脑瘫,均具有非进行性脑损伤 或发育障碍的特点.临床表现多以运动发育落 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直立(矫正)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肌张力 异常为主.
1.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1)上肢屈曲,内旋,内收,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 (2)躯干前屈,圆背坐(拱背坐) (3)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
2.病因
脑瘫的直接原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 (或)发育缺陷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 综合症.按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前,围 生期和出生后.
三大原因
.(1) 出生前因素大致分为:a.母体因素,孕期大 量喝酒,用药,妊娠期感染等 b.遗传因素
(2)围生期因素主要有:a.低体重儿和巨 大儿 b.早产儿是目前发现患脑瘫的最主要因 素之一.C.胎盘功能不全,缺血缺氧等被认 为与脑瘫有关.
足,剪刀步,足外翻 (4) 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 向性格
等. (5) )低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约占脑瘫患儿
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 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主要表现如下:
(1)不随意运动以末梢为主 (2)非对称姿势 (3)肌张力变化(静止时减轻,随意运动时突然
(一)脑瘫的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病史以及相关因素 的分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影像学,电生理,听觉,视 觉,感知觉和认知等问题的检查. 脑瘫诊断的三要素:发育时期,非进行性,永久性.
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等 .(5) 此型一般临床症状较重,护理困难.
4.共济失调
主要损伤部位在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不自主 运动.本体感觉和平衡感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姿势. 主要表现如下:
(1)运动笨拙不协调 (2)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 (3)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 (4)醉酒步态 (5)运动速度缓慢,头部活动少,分离运动差,肌张力可偏低
(3)本型常为婴儿早期症状,幼儿以后可转为其他型,多 为不随意运动型.
(4)本型可能是伴有智力落后,癫痫等并发症的重症脑 瘫的早期临床表现.
. 6.混合型
脑瘫某两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 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型 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两种或 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症状的 表现为主,可能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