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第九讲-第三章
15.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
16.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零售业区位论 服务业区位论
神奇的正六边形 天生的建筑工程师-蜜蜂
内蒙古的太仆寺 旗,寻找一种地 貌奇观——石柱 群。这种石柱群 很神奇,从上面 看,每一根石柱 的截面大体为六 边形,整整齐齐 地并在一起,好 似蜂巢。
3.货物的供给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货物供给上限: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为中心 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最大的销售距离)。 货物供给下限: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 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或叫做门槛值(需 求门槛)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4. 中心地的等级
四、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意义和存在问题 (一)理论和现实意义
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 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理论地理学之父”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 – – – – 城市等级 城市与腹地 城市内与城市间的社会经济空间模型 城市区位、规模和职能 零售业、服务业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
(1)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
能够提供高级商品或服务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 只能提供低级商品或服务的为低级中心地。 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上限越大,有高级职 能(包括低级职能);反之亦然。 乡镇 县城 地级市 一般餐馆 省会城市 高级饭店 油条早点摊
(2)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重点)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2、采用孤立化研究方法,为 后来的区位论研究开辟了 道路,至今仍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3、农业圈层不同,集约化程 度不同的理论,在今天仍是 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六、其他因素对杜能圈的影响
1、若孤立国内有一条可 以通航的河流,则同心圆 模式成为沿着河流伸展的 狭长型分布模式。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
区位论产生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 义时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早期区位论思想 二、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成为区 位论的奠基著作。 2.工业区位论 劳舍发表了《决定工业诸部门适当区位的自 然法则的研究》,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 工业区位论。韦伯于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 论》,标志着经典区位论的建立。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 圈层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1、自由式农业圈,生产容易腐 烂、难以运输的农产品。 2、林业圈,以生产木材为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3、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 把土地分为六个区。 4、谷草式农业圈,为七区轮作。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韦伯提出运费和劳动费两个 一般区域性因子,再加上集 聚因子和分散因子,就构成 了由运费、劳动费、集聚 (分散)三个区位因子组成 的一般区位因子体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3版)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的局限性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约翰·冯·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 1783—1850) 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以下简 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杜能圈 一般在城市(市场)近处种植笨重、体积大因而运输量较
大或者运费成本相对其价格而言过高的作物,或者生产易于腐 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 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较小的作物。
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 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 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而当原料地为多个,并不同消费地在一起,其区位图形 为多边形,即区位多边形。
图3-9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
图3-10 范力农构架
(3)综合等费用线 等 费 用 线 —— 运 输 费 用 相 同 的点的连线,围绕N、M的同心圆 状连线。 综 合 等 费 用 线 —— 全 部 运 费 相等点的连线,图中A - B - C - D E - F各点的连线。
图3-3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二)中观尺度——上海市郊区20世纪80年代农业区位模式 第一圈为距市中心10 km内的区域,以蔬菜、奶牛、花卉
生产为主; 第二圈为距市中心10 ~ 20 km之间的区域,主要以棉花、
蔬菜、奶牛和自给性粮食生产为主; 第三圈为距市中心20 ~ 35 km之间的区域,以商品粮、棉
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其他工业区位理论-行为主义
经济地理学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韦伯 工业区位论
韦伯 工业区位论
1.假设前提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一致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一致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且不能移动,各地劳动力的
成本是固定的,且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 限供应
韦伯 工业区位论
2.韦伯分析了如下区位因子 (1)一般因子 在一般成本因素中(相关场所土地费、固定资产、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劳 动力成本、物品运输费、资本利率、固定资产折旧率)提炼出3个一般区位因子: 原料燃料费、劳动力成本、运费 (2)特殊因子 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水质。 (3)积聚因子和分散因子 它们决定了工业区位格局的偏移
概念:原料指数 区位重量
原料指数:原料指数是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盛昌单位 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量/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整个生产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它等于生产每 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
多自给型农业 (3)理性经济人假设有局限性 (4)现代交通技术和保鲜技术使运输距离的制约变小 (5)在孤立国中只考虑的农业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城市周围
土地的其他利用方式
杜能 农业区位论概念
7.评述其意义 (1)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对农业区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同时还提出了两个重 要原理: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性;二是距离市场越近,布局单位 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 (2)在经济学上的意义 1)杜能在研究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对现 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 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第三章--区位理论
3、商品服务范围:
上限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 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是由对中心商品的 需求所限定的。
下限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必须到达消 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是从供给角度所规 定的边界。又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 量。
往往容易和中心辐射范围混淆
4、中心地的等级:具有高级中心地职 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 低级中心地。
第三章 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论 二、工业区位论 三、中心地理论 四、零售业区位理论
本章重点: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的 提出者、假设前提和基本理论。
零售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普劳德伍特的零 售业空间分布类型,霍伍德和博伊斯德中 心边缘模型;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
社会经济现象地理扩散的一般规律;通道 扩张、邓宁折衷理论;多部门企业空间扩 张规律以及空间演变四种模型的区别和相 同点。
运费地点)处劳动费低3个单位。
如果单位产品的劳动费用大,则工厂从最小 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大;
如果劳动费和区位重量之比即劳动系数越大, 则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越大,劳 动系数越小,运费指向越强。
3、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 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工厂区位选择有时也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工业区位出现了新的指向型,如临空型、临海型
和高智能型等区位类型
运输与集中的矛盾
工业区位论强调运输费用最小和集聚效益最大都 是最优区位。表现为运输成本下降后,集中带来 的成本节约大约运费增加时,公司会在一些地方 集中布局,以实现生产或运输成本的规模经济。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此处可以看成是利润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第一节区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区位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工加深的产物。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生产地也是消费者的居住地,生产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以手工业为主),这个时期没有探讨区位论的需要和可能。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从家庭手工业向大工厂发展,企业间竞争激烈,因此工厂企业最佳区位选择就成为竞争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区位论就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了。
(一)早期区位思想的产生早在18世纪,区位论思想就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出现并广泛传播。
如法国的康提伦(R. Cantillon)于1775年在他的著作《关于商业本质的一般论述》中提出城市谷价决定农民的土地用途,指出城市谷价运费的多少与距离城市的远近,都影响农业各部门的区位。
他还以同样的观点论述了工业、矿业和林业的区位。
这是后来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发展的先驱。
(二)静态区位论的研究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为静态区位论研究阶段,是典型的静态模式时期,多以一两个因素进行孤立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一般经济理论研究以英国为主,以抽象距离因素研究区位论以德国为主。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已逐渐走向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垄断集团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垄断集团内部也在追求个别企业的“合理性”,这就大大推动了区位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从工业和农业两个侧面探讨经济布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1. 农业区位论的研究在农业区位论研究方面,最早是苗勒(A. Muller)在1812年专门探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业形态的分布。
杜能(J. H. von Thunen,1783—1850)在1826年发表《孤立国》一书,成为农业区位论的代表。
该书对农业区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核心思想是:不同农产品由于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各有其相对的优势区位。
其理由是:农业发展是由市场谷价决定的,如产地与市场距离加大,运费就增加,农产品中谷物的原价必须减少,所以远离市场的农场,以粗放经营方式才可以获利。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经济活动区位-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1 复习笔记一、杜能农业区位理论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目的(1)背景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19世纪德国(普鲁士)特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
①19世纪初,普鲁士的农业制度改革,取缔了所有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的隶属关系,农民在法律上成为了自由农民,可独立支配属于自己的农场。
②促使贵族成为大的土地所有者和独立的农业企业家。
③大量获得了人身自由的农民成为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农业劳动者。
(2)目的以合理经营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生产地域一般配置原则。
2.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理论前提①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②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③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④距城市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⑤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⑥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⑦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2)形成机制根据以上假设前提,杜能给出的地租收入公式如下:式中:R为地租收入;P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为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Q为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等同于销售总量);K为生产地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为农产品的运费率。
由该地租收入公式:①地租收入R对某一固定农作物产品而言,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②当地租收人为零及以下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
③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④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图3-1上部)。
⑤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农场主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3-1下部)。
图3-1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3)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依据杜能理论,农业生产将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六个农业带,即杜能圈。
经济地理学课件-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5-3
二、理论概要区位因子(1) 一般因子 —— 所有与工业有关的运费(可包含原料燃料费差异)、劳动力成本 (2) 特殊因子 —— 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促使集聚与促使分散的因子二、理论概要(一) 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2 理论前提(1)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成本固定,并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二、理论概要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Step Three Step TwoStep One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三个阶段二、理论概要(一) 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3 理论重点(1) 运费指向论(2)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3) 集聚指向论二、理论概要运费指向论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 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 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运费指向论•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原料分类标准: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
: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纯原料、损重原料) 原料指数 =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运费指向论•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区位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 =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 1= 原料指数 + 1运费指向论•2.最小运费原理☆前提: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
(1)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运费指向论•2.最小运费原理☆一般区位法则:(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均可(自由)。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一.背景与目标背景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目的是获取的地租最多。
二.理论概要1.前提假设杜能提出了假设的孤立国,以及孤立国成立的6个前提条件:P60㊣ 2.形成机制在以上的条件下,所有假定农产品的运费与运输距离和其重量成正比。
农产品活动以追求地租最大为目标的合理活动。
杜能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和斜率。
从而形成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笔记本有推算式。
3.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P61的杜能圈形成机制杜能圈:在孤立国的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下,在一平原,以一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
㊣4杜能区位理论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他提出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并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领域,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磨擦(距离的影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 5 理论的局限性见书P65-661.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
河流因素的干扰,杜能圈沿着河流方向分布。
土质因素影响为随着土质恶劣,单产下降,谷作业农业圈系那个城市方向缩小,畜牧圈范围扩大。
谷物价格。
随其价格的降低,商业谷物种植范围向城市范围缩小,畜牧圈扩大。
2技术发展和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在杜能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距离因素制约趋于变小。
3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使该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
逆杜能圈:辛克莱尔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同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城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
三.杜能研理论的方法1.明确目标-获取最多地租2假定前提3律化因子(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确定)4锁定于一5清化关系(在单一变量的条件下研究)6依次展开7形成体系3-2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一.背景与目的二.理论概要(一)基本概念1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经济地理第三章
设A到市场C的距离为b,B到
市场C的距离为a,假定工厂
b
c
Pr α
β
建于三角形内部P点,连结P
B(N) a
C
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连线。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29)
A(M)
bB(N) a
运费Y=M·AP+N·BP+r
AP=[b2+r2-2brcosα]1/2 BP=[a2+r2-2arcos(β-α)]1/2
劳动费指数也叫劳动力成本指数,是指生产单 位重量产品所需的平均劳动费用。
劳动费指数=劳动费/产品重量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38)
但劳动费指数考虑的只是产品重量,实际 上,运费大小还与原料运量有关。因而,他又 同时提出了“劳动系数”的概念。
劳动系数=劳动费/(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劳动费指数/区位重量
3. 交通工具只有马车,运费和运输距离成正比。
4. 农业经营以取得最大收益为目标。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4)
二、农耕形态的空间差异
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作物最有利,即 利润(P)最大,取决于三个因素:①生产成本 (E)、②产品市场价格(V)、③运费(T)。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P=V-(E+T)。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1)
杜能生于1783年,死于1850年。1810年杜 能在罗斯托克镇购置了一块146公顷的土地。在 此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详细按每一小块 土地的实际面积计算产量和成本,并作了长期 记录。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 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图3.22
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一) 假定命题 廖什认为:
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 市场地域。 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 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
而市场地域与价格、需求均有关。
(二) 假定条件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 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 均等分布。 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 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 为相同。 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 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 可不考虑。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以生产地的需求量PQ为轴,将需求曲线QF旋转 一周,得到一圆锥体,即廖什的需求圆锥体。 圆锥体积即啤酒厂的总需求量。 圆锥体的底面,以PF为半径的圆形地域为啤酒 生产的市场区。其边界为啤酒生产的市场边界线。
2.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
图3.25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引自:最近的地理学,p.48,图1-20 )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问题:“经济人”与“满意人”。 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观点: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 了环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地选 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 现实: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即在某种满 足的目标下行动的人。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一)基本假定命题与研究思路 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假定命题:
结论1:
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收益的空
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
在收益性空间界限内能形成最佳区位(利润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习题一、填空题:1、杜能的,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目的在于。
3、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的增加将呈结构。
4、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
5、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将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对之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
7、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称为。
8、作物的地租曲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
9、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将不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的因子逐步排除在外,将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最终确定为和两种。
10、韦伯在构建工业区位时,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筑其工业区位理论。
11、韦伯将集聚分为和两种类型。
12、帕兰德把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并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对区位论发展做出了一大贡献。
13、胡佛对韦伯区位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他将运费分为和两个部分,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的曲线而不是直线。
14、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出发,认为最佳区位不是也不是,而是。
二、名词解释:1、地租曲线2、区位因子3、区位条件4、普雷德行为矩阵5、集聚因子6、分散因子7、经济人8、满意人9、临界等费用线10、杜能环三、简答题: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圈层结构。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4、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四、论述题1、分析并论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农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根据以上分类,韦伯提出原料指数的概念,以 此来论证运输费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所谓原 料指数,是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 制成品总重量之比,即:
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 重量
按此公式推算,可得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不同种类原料的原料指数。一般使用遍在性原 料的指数为0,纯原料的指数为1,失重性原料 的指数大于1,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在性原料, 其指数都可能大于1。
(二)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 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
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
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因此,某个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 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 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 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指向是对运输指向的第一次变形。
劳动力成本指每单位产品中劳动力的费用,即工资率。由于工资 率的差异与劳动效率也即劳动力的素质有关,故存在着地理分布 上的差异性。如此,在运输指向确定的工业区位上,当移出此地 时,若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增加的运输费,则为合理;反之, 位置移动则不合理。韦伯理论中用等费用线工具来分析确定劳动 力指向。
(三)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韦伯从运输成本的关系论述了工业区位模式之后, 对影响工业区位的第二项因素——劳工成本进行了分 析。他认为劳工成本是导致以运输成本确定的工业区 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素。所谓劳工成本,就是 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或称劳动力费 用。
韦伯认为,当劳工成本(工资)在特定区位对 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 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 (工资较低)的地区选址建厂。其前提是在工 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条件之下,工厂 从旧址迁往新址,所需原料和制成品的追加运 费小于节省的劳动力费用。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区位理论
A
B
韦伯的工业区位选择只从生产的角度寻求空间费用最低点,未考虑需求与利润最大也可能是企业区位选择追求的目标。
韦伯工业区位的选择没有考虑一些偶然因素,包括投资者个人的偏好、政府的政策等。
局限性: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第三节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从需求的角度考虑区位问题) 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不是寻求成本最低的空间点,而是寻求利润最大的空间点。利润的大小与收入与成本两个因素相关。所以,费用最小区位并不一定就是利润最大区位,而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才是最优区位。 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市场价格 市场地域(领地)的大小; 企业的生产区位 所以,廖什建立了价格、需求和区位之间的关系模型 廖什认为:
的企业,平均成本较低,
获利的空间范围较大,企
业在空间选择区位的余地
较大(蓝线所示);反
之,企业经营能力较差
时,平均成本就较高,获
利空间范围就较小,在空
间上选择区位的余地就较
小(红线所示)。
第五节 行为区位理论
政府区位政策的差异造成区位条件的变化
1
在政府的政策下,GH区域可
2
从营利区域变化为亏损区
3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1、获利空间范围的确定 图中: a点是平均费用最低点;也是利润最大点; b点是平均收益最高点 Ma和Mb表示平均费用与价格相等的区位,Ma和Mb表示利润的可能性边界。 Ma与Mb之间地区,收入>费用的地区为营利区域,在Ma和Mb以外是收入<费用的地区,为亏损区域; 只要在Ma和Mb之间,企业均能获利。所以,企业不一定选择A点(利润最大点)这一最佳区位,而是可以在Ma和Mb之间选择一个最满意的区位。
一个生产性企业所占市场领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2)第二节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二)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一)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依据原料指数将工业分为如下三种类 型,据此可判断其区位倾向。
1 .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面粉、葡萄酒、乳品、
制糖、造纸、水泥、钢铁等) 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啤酒、饮料等)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炼油、机械组装等)
间机制。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 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 使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比在其他地 点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即费用节约的因子。
韦伯将其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2、一般因子与特殊因子 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 例如运费、劳动力、原料等。 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
例如空气湿度。
图3.10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即在给定生产 1T 供应市场( C )的产品, 需要原料产地 1(M1)供应3T原料,原料产地2 ( M2)供应 2T原料的区位三角形中,运费最小 点是M1、M2和C的重力中心。
即最小运费点是区位三角形或区位多边形 的重力中心。
图3.11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3、集聚与分散因子 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场所集中而获得 成本下降的因子为集聚因子。 使工业企业为了避免由于集中所导 致的成本上升而离开集中地的因子称为 分散因子。
(二)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韦伯的基本思路: 从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找出与所有工业相关的一 般成本因素。 再从一般成本因素中找出与区位有关的成本因素。
(二) 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韦伯测定了当时德国机械、金属和运输机械工
业的劳动费指向程度。
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对农业地域空间分 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
经济学意义:
(1)、杜能农业区位论对经济区位研究而言,其孤立化 的研究思维方法,最具重要意义。 (2)、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 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不仅仅用此原理可说明农业土地利用,
区位三角形与多边形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
综合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c)劳动力成本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劳动力指数:动力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劳动力指数:动力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一、帕兰德(Tord Palander)区位理论——不完全竞争
(1)假设: 一、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场的位置已知,生
产在哪里进行的问题? 二、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价格 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 (2)生产区布局——所有费用总和最小的区位。 等距离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 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 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
二是根据运输方式不同运输率不同的原理,给出了降低运费
的手段。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
(二)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
假设条件:在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完全竞争、生产要 素具有完全的可移动性——研究运费和生产费对区位的影响。 送达价格:采掘费和运费的和 采掘工业的市场地域:采掘费一定,运输价格就是变量。采 掘工业的特点是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平均费用也伴随着生产 的增加而上升。
(2)、理论假设与步骤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一)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二)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上海、 (三)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一)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 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 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 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 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 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 经济活动的影响, 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 的基础。 的基础。
五、理论与现实
(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二)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类型: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 类型: 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 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 运费、劳动力、地租等; 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 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 在区位因子中, 子,集聚、分散因子。 集聚、分散因子。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 土 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 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 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 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 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 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 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 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杜能关于“孤立国”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 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 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 土质条件一样, 耕作; 耕作;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知识总结
第三章农业与⼯业区位理论第⼀节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的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时代。
19世纪德国乃⾄整个欧洲的社会历史背景复杂,⽣产⼒状况呈现⼤变⾰的趋势,企业型农业开始成⻓。
杜能,他本⼈是⼀个农业资本家,(德)1783-1850,以下简称杜能)于1826年出版了《孤⽴国》⼀书,⾸次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的:农业⽣产⽅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泰尔:合理农业论——以轮作式农业⽣产⽅式全⾯取代三圃式农业⽣产⽅式(⿊⻨区、⼤⻨区、休闲轮作区)杜能:圈层式农业区位理论——不同地⽅对中⼼城市距离远近所带来的运费差决定着不同地⽅农产品纯收益或“经济地租”⼤⼩,将形成以城市为中⼼,由内向外呈同⼼圆分布的六个农业地带⼆、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理论前提(“孤⽴国”的假设条件)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个城市;不存在可⽤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是唯⼀的交通⼯具;⼟质条件⼀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距城市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城市的⻝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矿⼭和⻝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追求利益最⼤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2、形成机制地租收⼊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R——地租收⼊;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单位农产品的⽣产成本;Q——农产品的⽣产总量(等同于销售总量);K——为⽣产地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两点结论:(1)在“杜能条件下”同⼀产品的地租只与Kt(运费)有关;(2)运费不能⽆限制增加,否则要改变经营⽅式(R不能为负)地租曲线当地租收⼊为零及以下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因⽽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
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条地租曲线,其斜率⼤⼩由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般斜率较⼤,相反则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 在《孤立国》之前,在普鲁士的农业领域,著名的农业
学家泰尔(A.D.Thaer,1757—1828)的合理农业论 占主导地位。泰尔提出为改变普鲁士农业的落后状况,应 该在普鲁士全面取代三圃式农业生产方式而改为轮作式农 业生产方式。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 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6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hunen,1783-1850) •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 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以下简称《孤立国》), 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 础。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只探讨市场距离。农业生产方
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或布局是 由距离市场远近决定的,由生产地到销售地(市场)所 需运费决定的。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 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图3.4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 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 四个圈域。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
(1)距市中心10KM以内,以蔬菜、牛奶、花卉为主。 (2)10~20KM,以棉花,蔬菜,奶牛和自给性粮食为主。 (3)20~35KM,以商品粮,棉花和季节性蔬菜为主。 (4)35KM以外,以商品粮,棉花渔业和奶牛为主。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二)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出现的农业空间分异,源于生 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 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1) 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的优越性。 (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 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 收益最大。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 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 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 A.雨季耕地 • B.旱季耕地
图3.5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对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
(1)、从理论上首次揭示了经济活动的空间 分异规律,被尊为区位论的“鼻祖”。这种 模式在实践中也能找到。
(2)、他运用的“孤立化”研究方法对以后 的区位论研究和地理学研究的影响深远。
• 谷物的产量一定,都是10S。随着价格的逐渐降低,商业性谷
物种植范围越来越小。当谷物的价格一定(1.05T/S),随着土地的
劣化,单产会降低,谷物种植范围缩小。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v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追求产量和多品种多样化生 产)的空间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 济学家,他于1909年著书《关于工业的区位》, 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时代背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韦伯工业论:通过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及集 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 产成本最低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PPT文档演模板
图3.2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 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 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
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 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思考题
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研究目的。 2.试析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若干假设前提。 3.评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农业生产的空间结构模
型。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v 商业性经营农业,经营目的会变化,不同经营者农业生 产方式配置不同;
v 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 用制约变小;
v 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逆杜能 圈) 。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图3.8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PPT文档演模板
由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到耕作极限点的地 租收入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地租曲线的结构--圈层结构
•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 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 率所决定。农场主选择生 产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 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 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图3.2)。
• 针对上述泰尔的合理农业论,杜能的《孤立国》试图论 证对于各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一定都有利这一观点。 从而提出合理经营农业的一般地域配置原则。其中心思想 是农作物的分布或布局是由距离市场远近决定的,由生产 地到销售地(市场)所需运费决定的。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
三圃式轮作:是指把地分为3区,每区按照冬谷类→春谷
类→休闲的顺序轮换,3 区中每年有1区休闲、2区种冬、春
谷类。
•
这种耕作方式十分粗放.
•
与粗放耕作相对应的是集约化耕作.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经济人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通晓市场规律,从事商品化生产。
可以归结为:均质平原、唯一市场、唯一运输方式、经济人。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 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 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位因子的具体确定,是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 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因素的成本因素。运费和劳动费 ◆识别一般区位因子的方法 第一步,工业产品的生产、分配过程主要成本包含:布局场所 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 料费;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物品的运费。 第二步,在整个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中,一般成本因素有:布 局场所的土地费;固定资产费;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劳 动力成本;物品的运费;资本的利率;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v 创立了“孤立化” 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次从 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 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v 应用抽象、演绎的推理方法,对后来的区位论 研究有重要意义: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理论的局限性
v 2 林业区:产量大,运量大,主要解决 城市薪材及木材。距近半圈为薪碳树种, 远半圈为建筑用木材。
v 3轮作农业区:每6年一轮回,集约化轮作 带。
v 4谷草轮作区:谷物、牧草和休闲轮作, 7年一轮回。
v 5三圃轮作区:休闲、燕麦及稞麦3年一 轮回。
v 6畜牧业区:粮食自给,产品为活畜、黄 油和奶酪。
(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 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 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图3.6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图3.7 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 图3.1 杜能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3.416)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 构。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杜能圈结构
在孤立国内,农业生产布局围绕市场(城市) 呈同心圈有规律的布局:自由农作区、林业区、 轮作农业区、谷草轮作区、三圃轮作区、畜牧业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