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010f14e2bd960591c67723.png)
ph对水质的影响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
ph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
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
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
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
ph 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ph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
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与水体中的co32--hco3--co2缓冲体系及ca2+-caco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关性。
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
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
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ph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1.养殖全过程ph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 值最高,有时可超过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7.0以下,如果水质不加以调节,则ph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2.一天中的ph值变化规律: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
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ph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对虾及各种生物(微生物为主)呼吸产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则ph值就会逐渐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
如果是阴雨天,则一天中的ph值变化最小。
3.天气变化对ph值的影响:晴天、阴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阴雨天情况正好相反,连续的阴雨天会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须及时调节。
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
![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c7c04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f.png)
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
1.总大肠菌群和病原微生物:总大肠菌群是判断饮用水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2.pH值:pH值反映了饮用水的酸碱性,一般范围在6.5-8.5之间,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浊度:浊度指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过高的浊度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口感,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4.水温:水温过高会导致细菌繁殖加快,从而影响水质,而水温过低则可能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5.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的氧气含量,对于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都至关重要。
6.国家控制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硝酸盐和铅的含量,以及放射性物质和农药残留等。
7.其它指标:还有一些其它指标如水中有机物含量、氯、硬度等,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需要在标准范围内控制。
以上这些指标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被细致地规定,以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性。
这些标准的确立是根据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它们不仅适用于自来水厂和饮用水厂,也适用于家庭自来水和瓶装水等。
通过对水质指标的监测和检测,可以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饮用水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饮用水水质指标是可以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而不断修订和调整的。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看到饮用水水质指标的变化和更新。
这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最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便时刻保持对饮用水质量的了解和关注。
总之,饮用水水质指标是评估饮用水安全性和水质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
通过合理监测和管理,我们可以确保人们能够获得高质量、安全的饮用水,保障健康生活的基本需求。
水质分析报告各参数意义
![水质分析报告各参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45d2e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4.png)
溶解氧
总结词
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水处理效果均有影响。
详细描述
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越高, 越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通常情况下,淡水中溶解氧应不低于5毫克/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应不低于3毫 克/升。
总硬度
02
水质分析参数概述
物理参数
浊度 描述水体浑浊度的参数,主要反映水体 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浊度越高,表示
水体越浑浊。
pH值 表示水体酸碱度的参数,范围在1-14
之间。 pH值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 处理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色度 水的颜色深度,通常由水中的溶解性 物质、有机物或无机物造成。色度过 高可能影响水的使用价值。
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规定了渔业用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和相应的标准。
水质安全与健康
饮用水安全
01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以保障居民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
工业用水安全
02
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水质指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以确
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渔业用水安全
03
水质分析的目的
评估水体的健康状
况
通过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和营养 盐等指标,了解水体的生态平衡 状况,评估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 的安全性。
预测环境变化
通过对水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 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 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水资源管理
了解水质状况有助于合理利用和 保护水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生 活用水提供保障。
研发新技术
鼓励和支持水处理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提高水质改善的科技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74642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7.png)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水质检测是评估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水质中各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则反映了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本文将从各种检测指标中选择几个典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和电导率也是常见的水质指标。
TDS 反映了水中溶解性固体总的含量,包括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等。
而电导率则测量了水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它与水中溶解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一般来说,TDS越高,水质越差,因为高浓度的溶解物质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电导率则可以反映水体中的盐度和离子浓度,通常情况下,电导率和TDS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此外,水体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学需氧量(COD)也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BOD5是指水体中微生物在五天内对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所需的氧气量,而COD则是指水体中全部可氧化有机物质所需的氧气量。
一般来说,BOD5和COD都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示器,它们的含量越高,说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越严重。
然而,BOD5与COD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不同的有机物质分解过程和速率不同,它们对BOD5和COD值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最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反映水体中氮污染程度的常见指标。
氨氮一般来自于生物和化学污染,它是水体中氮氧化还原过程的中间产物。
亚硝酸盐也是氮氧化还原过程的产物,它可由氨氮经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
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可作为水体受氮污染程度的指示器,它们的含量越高,说明水体中氮污染越严重。
此外,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与水体中的微生物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各种水质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可能存在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等。
通过对水质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程度,为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指标及其意义
![水质监测指标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2cf4f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2.png)
水质监测指标及其意义1.温度:温度是水体中最基本的物理指标之一、它会影响水中的生物活动、氧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等。
高温水体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2.pH:pH值是水体酸碱性的度量标准。
酸性或碱性水体可能导致生物群落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pH值还能影响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毒性。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支持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水中的氧气来自大气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窒息。
4.水浊度:水浊度是水中悬浮颗粒物(如泥沙、污染物)的浓度。
高浊度水体会影响光的透过性,导致浸水植物的损失,并减少水中氧气的溶解。
5.溶解物质和化学氧化需求量(COD和BOD):COD和BOD是衡量水中溶解有机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
高COD或BOD值表明水体中存在大量有机废弃物,可能导致富营养化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崩溃。
6.总氮和总磷:总氮和总磷是水体中的营养盐指标。
过量的氮和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蓝藻爆发,并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7.重金属: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均具有毒性。
监测重金属含量可以评估水体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8.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如农药、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厂排放物等。
这些化合物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和慢性影响。
9.微生物:微生物监测指标主要涉及水体中的细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如引起致命的水传播疾病。
有效监测和管理水质是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水质监测指标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确保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a5e26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0.png)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水质分析是对水样中各种物质含量、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水质分析中使用的指标非常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指标。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温对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直接影响,也是反映水体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2.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度,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3.浊度:浊度是表征水体悬浮物浓度的指标,一般用肉眼或浊度仪来测定。
4.电导率:电导率是水中电离物质的浓度和种类的综合指标,反映水体的盐度。
二、化学指标1.总溶解固体(TDS):是水中所有溶解在其中的固体物质的总重量,反映水中总溶解性物质的含量。
2.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是衡量水体中生物呼吸状态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3.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中有机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4.生化需氧量(BOD):是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所需的氧气量,用来判断水体的自净能力。
5.氨氮(NH₃-N):是水中的主要无机氮形态之一,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重要指标。
6.亚硝酸盐氮(NO₂⁻-N)和硝酸盐氮(NO₃⁻-N):是水中的主要无机氮形态之一,也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7.总磷(TP)和总氮(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与水体中的藻类生长和富营养化程度关联。
三、有机物指标1.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是常见的水体有机污染物。
2.悬浮物(SS):悬浮物是水中悬浮态物质的总称,包括悬浮固体和悬浮液滴等。
悬浮物的含量反映水质的浑浊程度。
3.油脂和脂类:包括水中的原油、石油产品、炼油废水中的石脑油、轻柴油、石蜡、脂肪酸等,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四、微生物指标1. 大肠杆菌群(E. coli):是常见的水中致病微生物指标,其含量可以反映水体的细菌污染程度。
2. 耐热大肠杆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与大肠杆菌群类似,也是常用的水质微生物指标。
影响水质四大指标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影响水质四大指标因素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c33fb93b3567ec112d8a6a.png)
影响水质四大指标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5年第20期杨移斌本文就影响水质四大常见指标因素及在养殖生产中应用试剂盒测试水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以期与同行交流。
1 影响水体四大水质指标因素1.1 pH天然水体pH 值俗称酸碱度,是指水体中已经电离生成氢离子的浓度。
pH 值影响水生生物活动。
pH 值能够反映水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活动情况,根据pH 值可以间接判断养殖用水的水质状况,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不同发育阶段对pH 值有不同适应范围,因此它是评价水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渔业水质pH 值一般控制在6.5~8.5 之间。
影响水体pH最主要的因素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二氧化碳的增减是由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1.2 溶解氧氧气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DO),溶解氧是生活在水体中水生生物存在的必要条件。
若水中不存在溶解氧时,除了厌氧微生物外几乎一切水生物都无法生存;也是表示水质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低氧或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即使水生生物不至立即死亡,但长期生活在低氧条件下,水生生物在生理生态上也要受到一系列不利影响,鱼增重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发病率高,影响鱼虾胚胎发育,畸形率增大,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强。
合适的溶氧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质,使养殖生物获得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减少应激反应和胁迫对养殖生物的危害,让养殖生物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让饵料系数保持在一个最低值提高成活率。
溶解氧的来源:空气的溶解:水面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
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在白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加注新水:在养殖中加注新水是氧气的来源之一。
人工增氧:纯氧增氧或者底部管道(或气石)增氧、化学增氧(过氧化钙)及增氧机增氧。
溶解氧消耗的途径:①养殖生物耗氧(生物呼吸、肠道消化、运动、保持体温);②水呼吸(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呼吸耗氧);③底质耗氧(底栖生物呼吸耗氧、有机物分解耗氧、氨氮等转化成无害物质时所需的耗氧。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eac56e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d.png)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在水质分析中,有一些常用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的质量。
这些指标包括 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总溶解固体(TDS)和氨氮等。
本文将介绍并论述这些指标在水质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pH 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它对水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pH 值的正常范围是 6.5 到 8.5,超出这个范围的水可能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例如,过酸性的水会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pH 值也会影响水中溶解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水质。
溶解氧是衡量水中氧气含量的指标。
水中的溶解氧来自大气和生物活动。
溶解氧对水中的生物体生存至关重要,包括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水中缺氧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监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及早发现水体中的缺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化学需氧量(COD)是测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有机物可能来自废水排放、农业和工业活动等。
高 COD 值表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这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水样进行 COD测定,可以评估水体的有机物负荷,进而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改善水质。
总溶解固体(TDS)是衡量水中溶解性无机盐的总浓度的指标。
这些无机盐可以来自天然的水源,也可以来自工业废水排放等。
高 TDS值可能会对水的味道、透明度和可使用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在饮用水中高 TDS 值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检测和监测水中的 TDS 值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质是至关重要的。
氨氮是衡量水中氨氮含量的指标,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
高氨氮含量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
监测水中的氨氮含量可以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溶解固体和氨氮是水质分析中常用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的质量,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水质评测标准
![水质评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f122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6.png)
水质评测标准水质评测是对水体的理化特性、污染程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进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水质评测的几个主要方面:1.感官指标感官指标主要包括水体的色度、浑浊度、嗅味、悬浮物等。
这些指标是人们直接能够通过感官进行评估的,对水质的好坏有着直观的影响。
(1)色度:水体的色度通常反映了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低色度的水通常较为清澈,而高色度的水则可能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
(2)浑浊度:浑浊度是衡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含量的指标。
高浑浊度的水会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影响人类的视觉感受。
(3)嗅味:水体的气味通常可以反映其污染状况。
如果水体散发出异味,可能意味着存在有机污染。
(4)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不可沉淀的固体物质,包括泥土、微生物等。
过多的悬浮物可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也会影响水质。
2.化学指标化学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化学性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1)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溶解氧的含量有重要影响。
(2)总硬度: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
硬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
(4)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高化学需氧量意味着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有机污染。
3.毒理指标毒理指标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毒性影响,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1)重金属: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酚类、有机氯等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产生毒性影响。
(3)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如氨氮、硝酸盐等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4.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b112e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4.png)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自然水体,其水质的好坏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评估地表水的水质状况,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旨在通过对水体化学、物理和生物特征的测量,提供对水质状况的定量描述。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化学指标1. pH值(酸碱度)pH值是表征水体酸碱性的指标,通常在0到14之间,数值越低表示越酸,越高表示越碱。
地表水的pH值受到化学物质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对生物的适应性和水体中溶解物质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2.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对于维持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谢活动至关重要。
DO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3. 水温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繁殖。
异常的水温可以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 溶解物质的浓度地表水中溶解的物质包括重金属、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
这些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生物学指标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
良好的水质通常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相关,因为某些生物对污染更敏感,它们的存在和繁殖可以指示水质的优劣。
2. 水生生物指数水生生物指数通过对水体中特定生物的存在和数量进行调查和统计,评估水质状况。
许多昆虫和鱼类对水质敏感,它们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可以提供有关水质的重要信息。
三、物理指标1. 水体透明度透明度是指水体中光线穿透的程度,与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的含量有关。
高透明度表示水体清澈,而低透明度可能意味着水体浑浊。
2. 流速流速是指水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流速的变化可能影响水体的氧气含量和悬浮物质的输送。
以上是对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的简要介绍,这些指标能够提供对水体质量的初步评估。
然而,要全面评估地表水的水质状况,需要考虑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统计分析。
水质检验指标
![水质检验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bd187b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2.png)
水质检验指标水质检验是对水样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水质是否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水质检验指标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不同的指标可以了解水样中的各种物质含量和水质状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水质检验指标及其意义。
1.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
pH值的正常范围为6.5-8.5,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下降。
2.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它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溶解氧的含量过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现象,从而危害水生生物的健康。
3. 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质的总量,包括泥沙、污泥等。
高浓度的总悬浮物会使水变浑浊,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 水温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它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5. 氨氮(NH3-N)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氮源,它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6.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气量,它反映了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程度。
高浓度的COD值表明水体受到了有机污染物的严重污染。
7. 总磷(TP)总磷是衡量水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总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水生生物死亡。
8. 高锰酸盐指数(KMnO4-I)高锰酸盐指数是一种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性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高浓度的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9. 氟化物(F-)氟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以预防牙齿疾病。
但是,高浓度的氟化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骨骼病变和牙齿病变等。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35个指标的说明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35个指标的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15c9c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e.png)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35个指标的说明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水质标准,共涵盖了35个指标。
本文将对这些指标进行逐一说明,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水质标准及其重要性。
1. pH值:pH值是水中酸碱程度的指示,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一般为6-9,保持在这个范围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2. 溶解性总固体:水中所含的溶解性总固体代表了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其中包括盐类等。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一般为500mg/L以下,高于此值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氨氮:氨氮是水中一种常见的污染物,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0.15mg/L以下。
4. 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一类与肠道有关的细菌,其存在通常说明水体受到粪便等污染。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100个/100mL以下。
5.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与粪便有关的细菌,存在说明水体存在粪便等污染源。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0个/100mL以下。
6. 铅: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影响。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0.01mg/L以下。
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一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存在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0.5mg/L 以下。
8. 总α放射性:总α放射性是衡量水体中放射性污染的指标,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0.1Bq/L 以下。
9. 总β放射性:总β放射性是衡量水体中放射性污染的指标,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1.0Bq/L 以下。
10. 总汞:总汞是一种常见的有毒物质,高浓度的总汞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0.001mg/L以下。
11. 总镉:总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存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为0.005mg/L以下。
水质监测 环境 标准 10项指标
![水质监测 环境 标准 10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65fbd0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e.png)
深度了解水质监测: 10项指标全面解读引言水质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监测的标准和指标不仅关乎环境保护,也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饮用水的品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根据水质监测相关的10项指标,从浅入深地探讨这些指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义。
1.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重要指标,它对水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具有直接影响。
酸性或碱性过高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2. 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和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中生物的存活情况以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 浊度浊度是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它是衡量水体清澈程度的指标之一。
浊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对饮用水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4. 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指数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性的重要参数,它的升高可能意味着水体中存在着污染物质,对水质产生危害。
5. 总氮总氮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过高可能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6. 总磷总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含量过高会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导致水质恶化。
7. 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氧化剂的需求量,它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8. 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是衡量水中有机物对生物活性炭氢化合物的需氧能力,它对于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至关重要。
9. 铅铅是常见的水污染金属之一,其含量过高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10. 汞汞是一种高毒的金属元素,其存在会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危害。
总结与回顾本文通过对水质监测的10项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从酸碱度、溶解氧、浊度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含量逐一分析,探讨了这些指标对水质和环境的重要性。
水质监测不仅关乎于环境保护,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加强对水质监测的合理评估和有效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e3c5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f.png)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评估水体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水体中的各种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水质的优劣。
下面是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1.pH值:pH值是评估水体酸碱性的指标。
pH值在0到14的范围内,7表示中性,小于7表示酸性,大于7表示碱性。
pH值受到二氧化碳、碳酸盐、硅酸盐等化学物质的影响,对于水体的生态和生物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2.溶解氧(DO):溶解氧指水体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的含量。
溶解氧是大多数水生生物进行呼吸代谢所需的要素,用于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过低的溶解氧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电导率:电导率是测量水体中电流通过的能力,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性固体物质含量。
电导率与水中的溶解盐含量、温度和导电离子种类相关。
高电导率可能是水体污染迹象,表示水体中存在过多的溶解性离子或盐类。
4.温度:水体温度是水体热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温度对水中生物生长、溶解氧含量和其他物理和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
温度升高会加速生物代谢,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5.氨氮:氨氮是水体中存在的氨和氨态氮的总和,通常指代水体中潜在有毒的氨化合物。
水体中的氨氮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肥料和动物排泄物等。
氨氮的过高含量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有毒。
7.物理悬浮物:物理悬浮物包括水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如泥沙、有机碎屑、悬浮微生物和粉尘等。
过多的物理悬浮物会影响水体透明度,阻碍光合作用和水生生物生活。
8.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测量水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所需氧气的指标。
高COD值代表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较高,可能来自污水流入和工业废水排放。
高COD值可能降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9.水中重金属:水中重金属是指水体中的铅、汞、铬、镉、砷等金属元素。
重金属是有毒的,可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含量通常通过分析水样中的一部分来评估。
10.溶解沉积物:溶解沉积物是水中溶解的有机和无机物的总量,是评估水体的综合污染程度的指标。
水质全分析项目
![水质全分析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0f3ab2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8.png)
水质全分析项目引言:水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资源,而水质分析项目则是评估水质状况的重要手段。
水质全分析项目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质全分析项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1. 物理指标1.1 温度:水体温度是水质分析的基本指标之一,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1.2 浊度:浊度指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高浊度水质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的透明度和生物生存环境。
1.3 颜色:水体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深色水体可能含有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 化学指标2.1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都可能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2.2 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其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3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藻类爆发。
2.4 水中重金属:水中重金属如铅、汞等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通过水质分析可以评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
3. 生物指标3.1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水体中最基本的生物群落,通过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2 水生动物:水生动物对水质的变化非常敏感,通过观察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判断水体的生态状况。
3.3 细菌和寄生虫:水体中的细菌和寄生虫是引起水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水质分析可以检测其存在与否。
4. 重要性4.1 保护人类健康:水质全分析项目可以评估水体中是否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4.2 生态保护:水质分析可以匡助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4.3 水资源管理:水质分析结果可以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水质全分析项目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涵盖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等多个方面。
地表水水质影响指标科普
![地表水水质影响指标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5935e5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f.png)
氨氮水质监测中的氨氮是指水中的氨(NH3)和游离氨基离子(NH4+)的总量。
它是一种营养物质,可导致水体中的藻类等微生物的生长,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氨氮的检测方法通常有纳氏比色法、苯酚-次氯酸盐(或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等。
氨氮指标偏高对水体有以下影响: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在水中会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些盐类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水质下降:氨氮的增加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值降低,水质下降,水的颜色和透明度也会受到影响。
鱼类死亡:氨氮对鱼类有毒害作用,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氨氮水体会引起眼、鼻、喉等部位的刺激感,以及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
因此,需要加强对水体中氨氮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水体和人类健康。
化学需氧量(COD)水质监测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些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但一般水及废水中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数量相对不大,而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COD可作为有机物质相对含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化学需氧量指标偏高对水体有如下影响:水体有机物污染: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尤其是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当化学需氧量偏高时,说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水质变差,影响水体的自然净化过程。
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化学需氧量偏高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大量被消耗,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恶化,容易导致水生生生态系统破坏:化学需氧量偏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人类健康影响:如果有人饮用了这样的水源,会大量的吸入各种危害物,沉积在人体之内,导致人体出现畸形、突变等情况,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781a4c3102de2bd960588e1.png)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一、水质检测中各指标的定义:1.悬浮物:水中的悬浮物质是颗粒直径在10-4m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
2.浑浊度:由于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微粒,使得原是无色透明的水产生浑浊现象,使浑浊的程度称为浑浊度。
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
浑浊度就是指浊度。
3.总硬:水中金属离子的总含量称为水的硬度。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之和称为总硬)4.碱度:是指水中CO32-、HCO3 -、OH-及其他一些弱酸盐类的总和。
5.总铁:铁在水中有几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比如二价的亚铁(Fe2+),三价铁(Fe3+),铁的配合物(如铁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铁的氧化物(如铁锈)。
以上水中各种形态的铁称为总铁。
6.总磷:总磷包括水中溶解物质的含磷和悬浮物中的含磷。
7.电导率: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
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一般通过对溶液电导的测量可掌握水中所溶解的总无机盐类的浓度指标。
8.CL- :水中游离态氯离子的总和。
水中氯离子降低方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膜过滤等。
9.PH值:二、水质中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1.悬浮物与浑浊度的关系:悬浮物主要由泥沙、原生动物、澡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水流之中,产生水的浑浊度。
浑浊度与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大小有相关关系,因为颗粒的大小、形状、折射指数也影响悬浮体的光学性质。
2.PH值与总碱之间的关系:总碱度M=[HCO3 - ]+2[CO32-]+[OH-]-[H+]PH≤8.3时,水中只有HCO3 -8.3≤PH<9.4时,水中只有CO32-、HCO3 -PH=9.4时,水中只有CO32-9.4<PH<11.0时,水中只有CO32-、OH-PH≥11.0时,水中只有OH-3.电导率与总硬的关系: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固体量浓度成正比,而且固体量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水质97项指标
![水质97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460dc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f.png)
水质97项指标摘要:一、引言二、水质97项指标的含义及重要性1.生活用水质量标准2.工业用水质量标准3.生态环境用水质量标准4.各指标在水质评价中的作用三、水质97项指标的具体分析1.物理指标1.温度2.透明度3.电导率2.化学指标1.pH值2.氧化还原电位3.总硬度4.氯化物3.生物指标1.微生物总数2.大肠杆菌群3.浊度四、水质97项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生活用水案例2.工业用水案例3.生态环境用水案例五、我国水质标准的现状与展望1.现行水质标准2.存在的问题3.未来水质标准的发展趋势六、总结正文: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质问题关系到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工业发展。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合理利用,了解水质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水质97项指标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二、水质97项指标的含义及重要性水质97项指标是衡量水资源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包括生活用水质量标准、工业用水质量标准和生态环境用水质量标准等。
以下是各项指标的简要说明:1.生活用水质量标准:关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指标。
2.工业用水质量标准:关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质要求,包括酸碱度、硬度、溶解氧等。
3.生态环境用水质量标准: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营养物质、有机物、重金属等。
4.各指标在水质评价中的作用: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监测和分析,综合评价水质的优劣,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三、水质97项指标的具体分析水质97项指标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各部分指标的简要概述:1.物理指标:1) 温度:反映水体的热量状态,影响水生生物和水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 透明度:反映水体的清澈程度,与水生生物和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3) 电导率:反映水中溶解性物质的含量,与水体的化学成分有关。
2.化学指标:1) 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性,影响水中生物和化学反应。
2) 氧化还原电位:反映水体氧化还原能力,与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降解有关。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294f770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5.png)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最新版】目录1.水质检测的重要性2.九项检测指标的概述3.九项检测指标的详细内容4.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5.如何保障水质安全正文一、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和测定的过程。
水质检测对于保障人类的生活用水安全,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水质检测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水质管理的基础工作。
二、九项检测指标的概述水质检测的指标繁多,但根据我国相关标准,主要有九项检测指标,包括:pH 值、色度、浑浊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粪大肠菌群。
三、九项检测指标的详细内容1.pH 值:反映水的酸碱度,对生物生长和生存有直接影响。
2.色度:反映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影响水的感观性状。
3.浑浊度:反映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影响水的透明度。
4.溶解氧:反映水体的生化活性,对水生生物生存有直接影响。
5.化学需氧量: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6.总氮:反映水中氮元素的总含量,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是评价水体营养化的重要指标。
7.总磷:反映水中磷元素的总含量,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是评价水体营养化的重要指标。
8.氨氮:反映水中氨的含量,对水生生物有害。
9.粪大肠菌群: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程度,是评价水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四、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可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生化活性、卫生状况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生活用水的安全都有直接影响。
五、如何保障水质安全要保障水质安全,首先要加强水质检测,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其次,要加强水环境保护,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水质检测的指标
![水质检测的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65c206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5.png)
水质检测的指标水是生命之源,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检测水质变得尤为重要,以确定水质是否符合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要求。
但是,在检测水质时,必须确定用于检测的指标。
不同的水质指标有不同的意义。
最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总悬浮物、颜色、浊度、容积电导率、氨氮、氯化物、硫化物、矿物质、pH值、水温以及有机物。
总悬浮物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温度下,水中可见的微小悬浮物的总质量,包括各种颗粒物质和溶解物等。
它可以衡量水的清洁程度,如果总悬浮物的指标超标,则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如果超标,则表明水中含有有害悬浮物,如细菌和病毒等。
颜色指的是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物所致的颜色。
水质检测中,在一定透明度条件下,水中有害悬浮物和溶解物的含量越多,水的颜色就越浓。
浊度是衡量水中悬浮物程度和浓度的指标之一,是全球比较常用的水质指标,是用来衡量水中悬浮物的透光度,而悬浮物透光度越低,浊度越高。
容积电导率是衡量水质中的溶解态物质的极性的一个指标,是对水中有害溶解态物质的浓度进行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电导率越大,水中有害溶解态物质的浓度也就越大。
氨氮指的是水体中氨态氮的含量,是检测水质中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氨氮浓度较高的水体中,会有一种叫做“氨氧化细菌”的微生物产生,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氯化物指的是水中含有氯化物,主要以氯酸根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如果水中的氯化物含量过高,会导致水的味道变苦并引起人体腹泻、皮肤病等症状,损害人体健康。
硫化物是一种水体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工业污水等排入水体而造成的。
对于硫化物过多的水体,游客在洗澡时可能因为硫味而拒绝入浴,会影响水体的质量。
矿物质指的是水体中大离子、重金属等的含量,如钙、镁和铁等。
它们有助于满足人体营养需求,但是如果离子被过度污染,则可能影响水体的质量。
pH值是指水体中氢离子浓度的程度,是衡量水质酸碱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pH值太低或太高可能会破坏水中生物的结构,也可能影响其他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对水质的影响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
ph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
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
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
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
ph 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ph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
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与水体中的co32--hco3--co2缓冲体系及ca2+-caco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关性。
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
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也有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
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ph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1.养殖全过程ph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 值最高,有时可超过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7.0以下,如果水质不加以调节,则ph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2.一天中的ph值变化规律: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
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ph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对虾及各种生物(微生物为主)呼吸产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则ph值就会逐渐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
如果是阴雨天,则一天中的ph值变化最小。
3.天气变化对ph值的影响:晴天、阴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阴雨天情况正好相反,连续的阴雨天会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须及时调节。
对ph值的调控1.放苗前调控:放苗时如果ph值高于9.0(上午10点左右测量值)则虾苗的成活率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放苗前进行ph值的调控是养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调控可采用施加酸性化学物质的方法,如加入适量醋酸、柠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换水或注入新水(地下深井水更好),尽可能将ph值降到9.0以下(8.5以上),这样可确保放苗后虾苗的成活率达到生产要求。
2.中前期调控:在养殖全过程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水质的各项指标一般都还比较正常,如nh3、h2s等浓度很低,对对虾的不良影响就很小,这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将ph 值控制在最适合对虾生长的范围里。
随后,ph值逐渐降低,如果上午10点测量出的ph值在8.0以下,则应及时进行调高。
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
3.中后期调控: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水质各项指标已经很差,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nh3、h2s浓度就不可避免升高甚至超标,且ph值下降又特别快,这个时候如果不调节好ph值,即使增氧机满负荷不停地运转,对虾仍会有生理性缺氧浮头的危险,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后期的ph值调控技术要求比较高,也是决定养殖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
由于nh3、h2s的毒性与ph值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中后期调节ph值一定要考虑全面,假如nh3浓度很高而h2s浓度很低,此时可将ph值调到正常偏低水平,这样可降低nh3毒性又确保不会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如果情况恰好相反,则可将ph值调到正常偏高水平。
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ph值的正常,又尽可能地降低水体中nh3和h2s的毒性,这样就会提高养殖的产量。
ph值偏低或偏高的处理措施ph值偏低的处理措施:①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②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如淡养对虾池ph值低于7.8,每亩用量5-15kg),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③对于ph值下降过快或过低的水体,也可用naoh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进行稀释(比如稀释1000倍),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以确定效果;④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对于形成的蓝绿藻要及时控制,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茂盛;⑤充分增氧,控制还原型物质的生成。
ph值过高的处理措施:①注入新水。
②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硅酸镁)调节,用量为每亩1-2kg。
通常滑石粉以1.5-2.5g/m3全池泼洒,可使水体ph降低0.5-1;③每亩用0.5-1kg明矾,全池泼洒④对ph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少量多次泼洒后,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⑤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
⑥使用“牧鱼露”(每亩用1 kg)加红糖或腐植酸(每亩用2~3 kg)。
四、溶氧溶氧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养殖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5-8mg/l之间,至少不低于4mg/l;当溶氧低于3mg/l时,虾会烦躁不适、轻度缺氧、呼吸加快、摄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
溶氧更低时就可能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
水体中溶氧量取决于增氧与耗氧因素的消长作用。
池塘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空气溶解(与风浪,水体的水平和垂直移动有关);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换新水所携带氧气等几个方面。
而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则包括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等几个方面。
当池塘溶氧不足时可采用的主要应急措施:①增氧机的合理使用;②合理的换水;③减少池塘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好氧量;④合理地使用增氧剂;⑤逐渐培育出所需适宜的新藻相。
目前主要的增氧剂作简要的说明:a过硼酸钠,白色细小结晶粉末,属于温和性氧化剂,能缓慢释放氧,当水温高于40℃,氧气逃逸加快,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使用过硼酸钠后可增加水体的碱性,提高池塘水体的ph。
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应注意不能与酸类物质混存。
b过氧化钙,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提高水体的碱性,提高ph值,并可絮凝有机物及胶粒,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氢,防止厌氧菌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的作用,改良水质。
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但对于缺氧池塘可参考下表使用量。
c过碳酸钠[na2co3.3h2o2]白色、自由流动颗粒结晶粉末。
水溶液呈碱性,活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
过碳酸钠干粉的活性氧含量相当于30%浓度的双氧水。
使用过碳酸钠后池塘溶液的ph值呈碱性,生成活性氧,从而发挥了其杀菌、漂白去污的功能。
预防缺氧以0.075-0.15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缺氧急救时使用量可加倍,以0.15-0.22g/m3的水体泼洒。
此外,0.02%过碳酸钠溶液还可进行活鱼运输,每5-6h加药1次。
五、氨氮氨氮是由池中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的尸体等有机物分解产生。
当氨氮的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
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
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0.2㎎/l为宜。
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0.5mg/l 以下。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
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
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
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防治养殖过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①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中氮的库容量;②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③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养密度;④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科学投喂;⑤经常开动增氧机;⑥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⑦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预防,早处理;⑧及时清理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
⑨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活菌制剂,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质,稳定水体中的ph值,加快水体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
但在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泼洒活菌制剂前后3-7天忌施消毒剂,也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
光合细菌在日出时使用,效果显着;在使用硝化细菌时,不能像芽孢杆菌一样用红糖、池水活化;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时最好与其他活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后泼洒沸石粉,效果会更加显着;使用硝化细菌后,3-4天内尽量不排水等。
六、亚硝酸盐水生动物排泄的有机废物经氨化作用产生氨,虾的泌氨作用产生氨,人为施用无机氮肥产生氨,这些氨在水体中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经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这过程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结果就会引起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体内的累积。
在养殖的中后期,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喂量增加、生物及氮的库存量增加,而硝化细菌自身繁殖相对较慢且生长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有关。
亚硝酸盐的毒性机理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虾体表的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
亚硝酸盐浓度高低对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于0.1mg/l,虾及水生动物在此条件下,能够正常自有地生活,不会造成任何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