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西湖 •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每年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杭州 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 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 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 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 美丽华贵之城”。宋代大文豪苏东 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 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 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 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 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中国传统文化
秦汉服饰
•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 为贵。袍服属汉族服 装古制,秦始皇在位 时,规定官至三品以 上者,绿袍、深衣。 平民穿白袍,都用绢 制作。汉代四百年来, 一直用袍作为礼服。
汉代妇女服饰 汉代男子曲裾 汉汉代代皇官帝吏冕袍服服 汉代长冠之一
唐朝服饰
•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 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 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 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 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 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 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 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 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 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 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 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
粽子
•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 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 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 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 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 传统食品。2010年12月,江西 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 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 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早 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 棕”,直到现在的每年农历五 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 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 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 南亚诸国。
包子
• 包子,中国汉族传统食品之一, 起源于三国时期,相传由诸葛 亮发明。价格便宜、实惠。包 子通常是用面做皮,用菜、肉 或糖等做馅儿。不带馅的则称 作馒头。在江南的有些地区, 馒头与包子是不分的,他们将 带馅的包子称作肉馒头。包子 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大 小依据馅心的大小有所不同, 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其他 依次为中包、大包。常用馅心 为肉、芝麻、豆沙、干菜肉等, 出名的有广东叉烧包、上海灌 汤包。中国的面相学也有包子 脸之说。
明孝陵
•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 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明孝陵建于明 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 后去世,葬入此陵。因皇后谥“孝 慈”,故名孝陵。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 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 (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 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 年。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 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 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 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 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 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 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明孝 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 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 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 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至 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汤圆
• 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 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 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 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 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 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 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 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 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大部 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 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 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 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 万事如意。
造神
• 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 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 (浙江衢州称),中国古代神话传 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 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 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 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 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 为诸多拜神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 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 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祭祀灶神。魏晋以后, 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 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 名吉利,妇名搏颊”。冀中地区供 张奎、高兰英。
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女式大袖衫唐祭祀襦唐与裙朝重(半男大交臂子政领服事版饰时)的朝唐服代齐胸襦裙
来自百度文库
宋代服饰
• 宋代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 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 协退让 --服饰文化不再艳 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 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 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 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 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 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 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 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 又显得典雅大方。
毛公鼎
•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 为皇皇钜制,被 誉为“抵得一篇尚 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 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 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 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 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 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 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 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 “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 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 读尚书也。”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 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 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 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 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 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 气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 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可 说是天差地远,然而,毛公鼎上刻 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 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 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 研究价值。
玄武门
• 玄武门是古城南京的一处古城 门。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 京时开始修筑的,历时21年建 成。明南京城周长33.65公里, 城高平均12米,宽10至18米。 城墙以条石砌基,巨砖砌身, 城砖用优质粘土和白瓷土烧成, 每块重20斤到40斤。砖上还印 有制砖府县和烧砖人的姓名和 烧制日期。以糯米浆拌石灰作 粘合剂,非常坚固。虽经年月 的风吹雨打,至今还有20公里 城墙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南 京全城共有13座城门、1万3千 6百个垛口、2百多个堡垒。规 模最宏大的是正南方向的聚宝 门(今中华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