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七章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资料
• •
再贴现政策
• 涵义: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
等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持 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再贴现率和申请再 贴现金融机构资格的规定和调整。 • 内容:再贴现的主体条件、用途范围 、票据对象 、 利率 。 • 作用:影响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影响贷 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 ;影响和调整信贷结构的效 果 ;影响公众预期。 • 特点: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发生变化, 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可调节信贷结构;调节 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效果受利差波动的影响;中央银 行处于被动地位 ;调节方向缺乏弹性 。
公开市场业务
• 涵义: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
证券,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 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行为。 • 内容: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的 计划;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选取操作 机构;确定交易方式(现券交易、正回购和逆回 购) 。 • 作用:调控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 ; 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 用,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 • 特点 :主动权在中央银行;操作具有弹性 ;具 有较强的可逆性 ;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有较发达 的证券市场 。
• 涵义: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 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 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 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 的活动。 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流 动性 ;调节货币供应量 。 特点:对货币供应量影响力度大、速度快, 效果明显 ;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 均等的 ;对经济的振动大,操作的灵活性 差,很难做结构性调节。
赤字货币化 ;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与地位 的需要 ;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第七章、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2、政府干预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影响 一是在中央政府的层次上,主要影响 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以及中短期货币政 策的操作 表现:中央银行在四大目标中,根据 本国不同的情况独立作出取舍的权力 如果货币政策目标没有法定化,通常 会受到政府的左右,使政策目标不能保持 稳定 由于中短期政策操作的灵活性较大, 不可能法定化,通常会受到政府的干预
新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货币供给是 外生的,利率是内生的 其一,货币当局、财政政策及其他外 部因素决定了银行信贷和货币供给的规 模与数量 其二,货币与收入的关系表明,货币 政策导致货币供给变化,从而导致国民 收入的变化 其三,利率在长期内由实物资本内生 地决定,在短期内受货币供给和流动性 偏好的影响
介,也是社会财富 → 是一种生产要素 → 是经济增长中的一种资源 → 货币量和物 价、产出相关 → 货币政策有效 地位:非正统理论 主要代表:剑桥交易方程式、凯恩斯学 派、制度学派
主要代表观点
20世纪初的剑桥方程式:M=KPY M为货币需求量,Y为产出,K为以货 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对社会总财富的比率, P为产出的货币单位的价值或价格 K说明货币具有价值储藏的职能,货 币不单纯是交易媒介
4、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货币购买力 指数 货币购买力——货币的币值,指每单 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能够买到包含 多少价值量的商品或劳务 货币购买力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同一 货币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用等能力的 相对数指标,即指单位货币的币值 计算:一般用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衡量 货币购买力 = 1 / 物价指数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存量的变动与经济变 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密切,而且稳定 这种密切而稳定的关系只能就短期而言, 就长期而言,货币存量的变动只能影响物价, 不能影响产量 产量是由人们的能力、勤奋、天资、所掌 握的资源、经济组织、政治体制等实际因素 决定的,与货币数量无关
第七章_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搭配
Y
双紧 适度紧或中 性适度松
中性或适度 紧适度松
双松
T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1.货币政策的操作规则(谦P202) (1) 新古典综合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规 则不可取,力主中央银行按“单一规则”来操作 (2) “单一规则”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 (3)货币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得出“货币最重要”的著名论断: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效、更重要,货币政 策理应成为政府的主导性经济政策。
7.3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种类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信用分配、直接干预、 利率管制、特种存款) 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说、窗口指导) 消费信用控制
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启示(郭P110) (一)各国具体的货币政策环境对其政策工具的 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呈现出以间接化为 主的趋势 (三)货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与特定 时期的政策目标有很大关系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1、凯恩斯学派:利率
2、货币学派;货币供给量
3、托宾:股价 (六)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发展历程(郭P69)
1、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20来自纪9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工具很少,由于缺少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 众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去追逐长期债券,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 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 机构投资者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提供重要工 具。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机构,扮演着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角色。
货币银行学中的中央银行研究及货币政策分析,关注着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和货币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货币银行学中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它的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来满足经济中的货币需求,维持货币供应的稳定性,以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制定是中央银行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市场的状况,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金融监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中央银行负责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它通过设立监管规则、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督检查等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用来调控和控制经济的一种手段。
它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中央银行需要分析经济的整体状况,包括通货膨胀水平、就业状况和经济增长速度等指标,以了解当前的经济状况。
其次,中央银行需要评估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外部条件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等。
最后,中央银行还需要考虑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方利益的影响,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居民的消费能力等。
货币政策的执行主要通过改变利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来调整信贷条件,促进或抑制投资和消费。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货币市场。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责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保证其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旨在维护国家货币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挑战。
一、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责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主要的角色和职责包括货币发行与管理、利率政策制定和监管金融机构等。
首先,中央银行负责货币的发行与管理,通过灵活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护货币的稳定价值。
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此外,中央银行还负责监管金融机构,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可以采取多种工具和手段。
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等手段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信贷规模。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水平。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通常包括货币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稳定等。
首先,货币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意味着中央银行要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维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其次,中央银行还要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水平。
此外,中央银行也要关注就业市场的稳定,通过货币政策来创造有利于就业增长和降低失业率的环境。
四、中央银行的挑战和限制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中央银行需要权衡不同的经济指标和利益,如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平衡。
其次,中央银行还需应对国内外的经济冲击和风险,如金融危机和外汇波动等。
此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平衡政治和经济利益。
总结起来,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维护货币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为一国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央银行作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以影响经济的货币环境,从而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通常包括经济稳定、通货膨胀控制、就业促进以及经济增长的平衡等。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权限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责和权限。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包括货币发行、外汇管理、金融监管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等。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三、中央银行的工具和手段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达到既定的目标。
其中,最常用的包括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以及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等。
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经济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四、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货币政策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减少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相反,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胀压力,稳定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国际金融环境和中央银行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给中央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变化以及外汇市场的不稳定等,都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挑战。
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是货币政策执行的重要保障。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一、引言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与地位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维护货币的稳定,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其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货币、管理汇率、维护金融稳定等。
中央银行在宪法或法律中通常被赋予独立性和自主性,以确保其能够独立地履行职责,不受政府或政治干预。
三、货币政策的制定1. 数据分析与研究: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趋势。
通过收集和分析通胀率、失业率、GDP增速等数据,中央银行可以评估经济的健康状况和压力源,进而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和重点。
2. 决策会议:中央银行通常设立决策会议,由决策委员组成,就货币政策进行深入讨论和决策。
委员们会根据各自的观点和专业知识,就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和决策,力求达成共识。
3. 沟通与透明度: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与公众、市场和政府保持沟通,并提供决策的透明度。
发布货币政策报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可以增强市场对中央银行政策意图的理解,减少不确定性,维护市场的稳定。
四、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1. 稳定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物价的稳定。
通胀率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政策工具,可以控制通胀率的水平,维护物价的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投资环境,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降低利率或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手段,中央银行能够激发经济活力,促进企业投资和消费。
3. 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负责监管和管理金融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可以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金融学》目录
《金融学》目录第一章金融概述11 金融的定义与范畴12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13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2 货币的职能23 货币的形态演变24 货币制度的类型与构成要素25 国际货币体系第三章信用与利息31 信用的含义与形式32 信用工具33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34 利率的决定因素与作用35 利率的计算方法第四章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42 货币市场43 资本市场44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45 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五章金融机构51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52 商业银行53 中央银行54 政策性银行55 非银行金融机构第六章商业银行的业务61 负债业务62 资产业务63 中间业务64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地位72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第八章国际金融81 外汇与汇率82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83 国际收支84 国际储备85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第九章金融风险管理9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特征92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93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94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含义与动力102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与影响103 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与科技111 科技对金融的影响112 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113 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二章行为金融学121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122 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偏差123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第十三章金融伦理与社会责任131 金融伦理的内涵与原则132 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133 金融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
货币与银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与银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与银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系统中,货币和银行是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
货币作为一种流通媒介和价值尺度,通过银行体系的运作来发挥其作用。
而中央银行则扮演着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角色,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经济稳定。
一、货币:经济中的核心货币是任何市场经济的核心。
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还是经济计算和价值储存的工具。
货币的发行需要由相应的货币当局来管理,以确保货币的安全性、可信度和流通性。
这也是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当局的职责所在。
货币的供应量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刺激经济活动,而货币供应的紧缩则会抑制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管理货币供应,并通过一系列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中央银行是国家的最高货币机构,负责管理货币发行和监管金融体系。
它独立于政府和商业银行,并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经济稳定。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限制信贷,以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活动疲软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
三、货币政策的工具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其中包括:1.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当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时,市场利率也会相应上升,从而降低信贷需求和促使储蓄增加。
相反,当中央银行降低基准利率时,市场利率也会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2.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
当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时,会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促进信贷和经济增长。
相反,当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时,会减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收紧信贷和抑制通货膨胀。
3.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中央银行学-第七章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2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 充分就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者,都在现行工 资水平下找到工作。
充分就业≠100%就业,需要扣除: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自愿失业。 一般认为失业率3%以下。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总需求不足引起 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18
§2 货币政策目标
28
§2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引起进口增加,使得贸易收支状 况变坏。
国民收入增加 进口需求↑ 破坏贸易 收支状况
引进外资可能形成资本项目逆差。
引进外资 资本项目逆差
29
为促进经济↑
§2 货币政策目标
2.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3. 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本国经济稳定
正确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范金融危机
14
4. 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1 货币政策概述
要点小结
1. 货币政策的定义及类型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均衡性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长期的经济政策
英国 充分就业兼顾国际 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 稳定货币
从稳定货币向充分就业过渡。 充分就业 稳定货币 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目标重点。 充分就业 稳定货币兼顾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货币兼顾国际 稳定货币
四. 20世纪60年代以后
日本
加拿大
–
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掌握中央银行制度的定义: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1.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熟悉)(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2.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世界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
如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新中国。
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了解支持和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中央银行独立程度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阶段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基本不独立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相对独立【例题1·多选题】(2007年)从历史上看,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集中货币发行权B.集中黄金买卖权C.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D.管理金融业E.确保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正确答案』ACDE【例题2·单选题】(2010年)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与( )之间的关系。
A.立法机关B.商业银行C.政府D.工商企业『正确答案』C(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中央银行的主要管理职责:利用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央银行则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
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互动密切关系着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出发,探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作用以及现代货币政策的挑战和前景。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其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就业和外汇平衡等。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实施,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和信贷配额等。
货币政策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考虑到国内外经济环境、通货膨胀压力、经济增长态势以及价格稳定目标等因素,以确保货币政策的适时性和有效性。
二、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责任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央银行通常独立于政府机构,以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执行力。
其主要职责包括货币发行、利率调控、金融监管等。
首先,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的独占权,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的流动性和价格水平。
通过购买和销售国债等操作,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调整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其次,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调整利率政策,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和资金供应。
通过调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经济的借贷成本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对经济活动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此外,中央银行还承担着金融监管的责任,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中央银行有权监管和审查商业银行的运营活动,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三、现代货币政策的挑战和前景尽管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其中之一是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即其影响效果和传导机制在不同经济环境中的表现不一致。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也称类似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不 设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货 币管理机构或授权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 制度。其特点是一般只具备发行货币、为政府服务、 提供最后贷款和资金清算等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实 行此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香港(1993 年4月1日,香港成立了金融管理局,它集中了货币政 策、金融监管及支付体系管理等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但与其他中央银行不同的是一些中央银行的职能依然 由别的机构分担,例如发行钞票的职能由渣打银行、 汇丰银行和中国银行共同承担;银行间的票据结算由 汇丰银行完成;政府银行的职能也一直是由商业银行 执行)、斐济等。
第七章
中 央 银 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 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 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 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中央银行是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
(二)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由各个银行当 日自行清算已非常困难,而票据交换及清 算如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影响正 常的经济运行。 企业间的支付由银行来完成,银行间 的支付就需要一家银行的银行来为之服务。 所以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 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完成这个使 命。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到1843 年。这一阶段是中央银行的萌芽期, 1668 年瑞典的克里斯银行由一家私人资 本创建的银行被改组为瑞典国家银行, 它是现代中央银行的萌芽,但是此时的 瑞典银行并未独占发行权,所以还称不 上是真正的中央银行。
金融学课件7 第七章中央银行
目前,欧洲联盟成员国建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以适应欧盟内部经济金融一体 化进程的要求。
二、中央银行制度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是最主要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指国家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全面、 纯粹的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具体分为: • 一元式中央银行(总分行制):一个国家内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 实行总分式机构设置。 •一般是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职 能。 •二元式中央银行:它是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 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受 中央级机构的监督管理,但是在它们各自的辖区内有较大的独立性。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多采取这种中央银行体制,如美国、德国等
中国人民银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 全球资产规模最大央行 • 总行位于北京和上海 • 分支行,1827个县 (市)支行
上海、天津、沈阳、南 京、济南、武汉、广州
、成都、西安
二、中央银行制度
美联储
•1913年成立
• 全称美国联邦储备局
12个联邦储备银行
第一联邦储备区 -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第二联邦储备区 -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第三联邦储备区 - 费城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第四联邦储备区 - 克里夫兰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 第五联邦储备区 - 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第六联邦储备区 -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第七联邦储备区 -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第八联邦储备区 -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第九联邦储备区 - 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第十联邦储备区 - 堪萨斯市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第11联邦储备区 -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第12联邦储备区 -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七章中央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条件中央银行是为了适应货币金融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主要有:(1)银行券(货币)的统一发行部分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不能兑现;银行券的区域流通(2)票据清算处理票据增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要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清算中心。
(3)最后贷款人银行会遇到临时性的资金不足,同时融资渠道有限。
(4)金融管理金融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很高的风险。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存放款业务以外,都从事银行券的发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许多小的商业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办法有很大缺点:小的商业银行信用能力不强,他们分散地发行银行券,如果爆发经济危机或银行经营不善,从而引起银行券不能兑现,无法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及其流通的稳定引致信用危机;同时,许多小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他们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流通,这就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因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权成的集中货币发行的银行。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日益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了,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结清已发生困难。
这样,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使是同城结算也有问题。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公下的清算中心,这只能由中央银行来办理。
1773年英国伦敦成立的票据交换所。
在每个营业日,各银行的收款人员都聚集到票据交换所,将本行收到的应收票据送交相应的付款行,并接受其他行送来的本行应付票据,计算其差额后与票据交换所的总结算员办理净额的款项支付。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自然演进型由一般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
2024版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概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践目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挑战与对策定义作用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公平与效率原则在保障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总量平衡原则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目标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原则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手段财政收入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和国债等。
通过调整税率、税基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支出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财政投融资政策工具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预算政策工具通过编制和执行政府预算,对财政收支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实现财政政策的总体目标。
定义作用目标原则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手段工具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必须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利率和汇率等。
手段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包括一般性政策手段、选择性政策手段和补充性政策手段。
其中,一般性政策手段是最主要的手段,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二者协调配合对于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会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则会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考虑政策时滞、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以提高政策效果。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执行机构。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对国家的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和金融市场,并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 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幅度,以维持物价的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以合理的利率和金融环境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降低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 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负责监管金融机构,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央银行通过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及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等,来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
二、货币政策工具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1.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调整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来影响市场的借贷成本。
降低利率可以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低成本的贷款,促进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
2. 现金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降低现金准备金率会增加商业银行可贷款的金额,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3. 开放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等金融资产,来控制市场上的流动性。
购买国债会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而出售国债则会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
4. 汇率政策:在一些国家,中央银行还会通过调整汇率来实施货币政策。
调整汇率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数据分析:中央银行关注经济数据,如通胀率、经济增长率、就业状况等,以了解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决策制定: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讨论并制定货币政策的方向和调整。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PPT课件
3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主要指标含义 中国:资产=负债;美国:资产=负债+资本项目 总资产项目: 1、国外资产: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 (1)外汇:中央银行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2)货币黄金:可作为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的黄金资产 (3)其他国外资产:除了外汇和黄金之外的。
2021/3/12
2021/3/12
13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含义:央行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规定的比例计 提并上缴的存款准备金数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1)避免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 (2)可以控制银行存款创造的能力。
机制:上调r,货币供给量下降;反之上升
2021/3/12
14
2、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
第二讲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本讲内容: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央行的货币政策
四、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2021/3/12
1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在金融领域代表国家,制定并实施 货币政策,对相应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 的机构。
美国: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体系(12家)
欧洲:欧洲中央银行(跨国)
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
公开市场业务。
2021/3/12
11
三、央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三个渐进的层次:
1.操作目标:基础货币、准备金、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2.中介目标:Leabharlann 币供给量、市场利率3.最终目标:充分就业、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 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央行调控操作目标、观测中介目标、实现最终目标。
7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中央银行
主要有新加坡、马尔代夫、沙特阿拉伯、斐济、中国香港等国。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multinational central bank system)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跨国中央银行成立的目的在于推进联盟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及避免通货膨胀。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支付清算系统内涵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具体来说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指令传递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务债权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
中央银行在支付清算系统中的地位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The single central bank system)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 分为: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quasi central bank)
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综合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中国最早的票据交换所于1933年在上海成立。 上世纪50年代,随着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及“大一统”银行体制的建立,不再需要独立的票据交换所。改革和开放后,重新逐步推行票据交换。
票据交换所
票据交换依据的原理是: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项;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
——不以营利为目的
中央银行的活动特征: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基本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中央银行-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两级 银行体系. 17世纪中后期前没有中央银行的银行业 银行体系.在17世纪中后期前没有中央银行的银行业 被称为自由银行体系. 被称为自由银行体系. 自由银行体系的缺陷: 自由银行体系的缺陷: 1.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银行券逐步转变为信用货币(不能兑换的银行券) 银行券逐步转变为信用货币(不能兑换的银行券) 2.票据交换清算问题 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性 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来办理票据交换业务 清算机构来办理票据交换业务. 的,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来办理票据交换业务.
3.组织,参与管理全国的清算 组织, 商业银行因业务关系相互间每天都要发生大量资 金往来,需要及时核算, 金往来,需要及时核算,可通过他们在中央银行开 设的存款账户进行转账和划拨. 设的存款账户进行转账和划拨. 4.主持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外汇头寸过多时买进外汇, 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外汇头寸过多时买进外汇, 外汇头寸不足时卖出外汇, 外汇头寸不足时卖出外汇,这样既向商业银行提供 了外汇资金融通的便利, 了外汇资金融通的便利,又可由此监控国际收支状 况谋求外汇收支平衡. 况谋求外汇收支平衡.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中央银行制度的初建阶段 1668年 瑞典银行被收归国有, 1668年 瑞典银行被收归国有,执行部分中央银行 职能.1694年 英格兰银行建立, 职能.1694年 英格兰银行建立,被赋予货币发行特 成为世界第一家中央银行. 权,成为世界第一家中央银行.初建阶段中央银行的 主要任务是统一货币发行. 主要任务是统一货币发行. 中央银行制度的扩建阶段 1913-1945年是中央银行急剧发展时期 年是中央银行急剧发展时期, 1913-1945年是中央银行急剧发展时期,扩建阶段中 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调节货币供给量. 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调节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 1945年 至今, 1945年-至今,强化阶段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完善 组织结构,加强独立性, 组织结构,加强独立性,使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和调 控经济的工具. 控经济的工具.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 1. 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 , 适时适度发行货币, 适时适度发行货币 , 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 的货币需求基本一致, 的货币需求基本一致 , 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 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 2. 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 , 调节货币供给量,保持币值稳定, 调节货币供给量 , 保持币值稳定 , 正确处理 好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好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制, 3. 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 , 适时印制 , 铸造或销毁票币,调拨库款, 铸造或销毁票币 , 调拨库款 , 调剂地区间的 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 货币分布 , 货币面额比例 , 满足流通中货币 支取的不同要求. 支取的不同要求.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 使之成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权,使之成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美国等少数国家例外. 美国等少数国家例外.在这些国家中通常以财政 部门作为货币的发行机构. 部门作为货币的发行机构.
(三)管理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业的管理者,运用行政的, 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业的管理者,运用行政的, 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对金融机构进行管理, 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对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其中主 要靠间接手段(三大法宝) 要靠间接手段(三大法宝)引导和管理商业银行和 金融机构,实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在 金融机构,实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 行使管理职能时,处于超然地位, 行使管理职能时,处于超然地位,不偏向任何一家 银行. 银行.
(三)中国中央银行史简介 人民银行成立前中国的中央银行 第一家中央银行是1904 1904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 第一家中央银行是1904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 后改名,改组为大清银行,中国银行) 1928年 (后改名,改组为大清银行,中国银行).1928年, 民国中央银行成立. 1932年 民国中央银行成立.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 银行成立,成为革命根据地中央银行. 银行成立,成为革命根据地中央银行. 人民银行的成立与发展 1948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 第一阶段,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第一阶段,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第二阶段,1979-1983,向专司中央银行职能过渡. 第二阶段,1979-1983,向专司中央银行职能过渡. 第三阶段,1984年 10日起以工商银行成立为标 第三阶段,1984年1月10日起以工商银行成立为标 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志,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可表述为:中央银行是国家赋 中央银行的性质可表述为: 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 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这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同, 这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同,主要表 现在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现在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1.集中存款准备金 既是为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既是为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也是便于中 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给量. 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给量. 充当"最后贷款人" 2.充当"最后贷款人"责任 通过再贴现, 再贷款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再贴现 , 再贷款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与一般的商业银 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作为银行的银行有以下几 层含义: 层含义: 中央银行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 1.中央银行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2.中央银行在与业务对象的业务往来中仍表现出 银行所固有的" 等业务特征; 银行所固有的"存,货,汇"等业务特征;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 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 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者. 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者.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3)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5)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6)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经理国库; (7)经理国库; 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8)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0)作为国家的央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0)作为国家的央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主要代表,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主要代表,是 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一方面 对商业银行施加严格的监管以维持整个银行体系的 稳健;另一方面, 稳健;另一方面,又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后 积极为商业银行提供清算,流动性支持等服务. 盾 , 积极为商业银行提供清算 , 流动性支持等服务 . 同时,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同时,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还通过制 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 供给量.本章将主要介绍央行的产生,发展, 供给量.本章将主要介绍央行的产生,发展,基本 职能及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职能及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为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 中央银行为政府 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金融的一个专门机构. 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金融的一个专门机构.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3.向政府融通资金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范围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范围,即监管的内容,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范围,即监管的内容,主要 包括事前的预防性监管,事后的"最后贷款人" 包括事前的预防性监管,事后的"最后贷款人"责 任及救助行为,存款保险等三方面的内容. 任及救助行为,存款保险等三方面的内容.
5.代表本国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7.对金融业实施监管 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 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其中,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其中,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代表本国政 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代理国库是其作为政府的银 行最主要的职能. 行最主要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