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合集下载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立法概况:一、四个发展阶段: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苏区、工农民主政权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边区、抗日民主政权4、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解放区、解放区民主政权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4年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2、主要内容:(1)确立宪法的任务和工农民主政权的目的第一条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

”工农民主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的限制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率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从而将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任务用宪法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2)确定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华苏维埃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采取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作为其政权组织形式。

最高政权是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地方政权为各级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政治上、经济方面、文化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4)规定对外政策基本方针中华民国完全自由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反革命政府所借的一切外债。

3、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宪政运动史上第一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宪法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在中国宪政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土地革命战争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

那么土地革命内容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摸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概括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历史背景[请简述](1)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诉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农民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土地兼并的农民起义中,早已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土地平均主义思想。

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说明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源自于对土地的强烈诉求和渴望。

土地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正确处理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关键所在。

(2)资产阶级革命的平均地权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因此,中国的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加深。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但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并未成功。

中国人民在受到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同时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的压迫。

第三专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专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专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又称土地革命时期)一、历史轮廓和历史走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和对革命人民的极端统治,中国共产党被迫走向了一条独自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道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成立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年下半年,共产党组织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尤其是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也是共产党创建红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由于敌强我弱,这些起义大多数都失败了。

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一千多人,向井冈山地区进发,并进行了三湾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进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走上了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我们党内也先后发生了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虽然党内不断发生“左”的错误,但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我党利用国民党新军阀先后发生的蒋桂、蒋冯、蒋唐和中原大战等军阀混战,在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地区迅速壮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闽浙赣、鄂豫皖南等多个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红色政权已发展到近十个省,红军发展到十万人,并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大规模围剿。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被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到1933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30万人,建立了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达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最高峰。

然而在“左”倾错误思想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百万军队的第五次“围剿”,除一部分留在南方继续坚持游击战外,主力部队于1934年10月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其他多数根据地的红军也在“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下遭到损失,被迫撤离,先后参加了长征。

亭旁起义史略

亭旁起义史略

亭旁起义史略亭旁起义,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下,中共浙江省委、宁海县委(当时三门亭旁属宁海县)为贳彻“八・七”会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总方针,而发动的一次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尝试。

是一九二七年秋到一九二九年底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创建红色政权而举行的约200次武装起义中较早的一次。

它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是我们三门人民的骄做,更是我们革命老区亭旁人民的骄傲。

一九二七年,党的“八・七”会议后,根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以及中共中央指示浙江省委“应马上准备一个广大的农民暴动”的精神,当时在宁海中学担任事务、任中共宁海县委委员的包定同志,十ー月份,受县委指派,以小学教师职业为掩护,回亭旁开展革命活动。

他以亭山、桂林小学为据点,在包家、杨家、任家、邵家等村,召集包照光、邵茂藩、包照华、邵宜民等秘密组织“穷人会”、“壁虎社”,同当地反动势力开展斗争。

开办干部训练班,吸收党员,培养干部。

二七年底,建立了中共亭旁支部。

率先成立了包家村农民协会。

与此同时,他与下叶村叶信庄、南溪梅其彬等同志,组织平民夜校,并利用剧社、茶灯会等民间春节文艺活动,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和鼓动,使亭旁的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一九二八年一月,中共字旁区委成立。

包定同志兼任区委书记。

在亭旁起义前夕由任畴任区委书记。

二八年春节,共青团亭旁区委员会成掌上三门立,邵茂藩任书记。

到一九二八年五月,亭旁区党团员已发展到700余人。

在党团组织发展的同时,亭旁等地农民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当时,包定领导了农民组织农会,开展抗麦租、加工资,反对增加田赋,实行平粜等经济斗争,为发动武装打下了基础。

一九二八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南溪事件”,加速了亭旁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五月二十日,宁海县委在谷仓岭头召开了有亭旁、海游、珠岙、桑州四区武装人员参加的起义预备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包定被推选为红军总指挥,拟订了起义的总纲领、口号,要求亭旁、海游、珠岙、桑州各区分头做好起义的准备工作。

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讲解_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讲解_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讲解_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介绍中国近代宪政开始是模仿日本,后来却走上了一条和日本不同的道路,一条通过革命走向宪政的道路。

这是由于中日两国存在不同的历史约束条件。

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一: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反对国民党恐怖统治的内战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

[2] 中文名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起义发生时间:1927年8月1日~1938年6月发生地点: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安徽、四川、河南、陕西、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广大地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件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1] ,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2]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3] 。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日本败局已经注定。

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介绍“十年内战时期”是指1927年到1937年,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英译:New Culture Movement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十年内战的历史事件二: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完整word版)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1927年8月--1936年12月)

(完整word版)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1927年8月--1936年12月)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1927年8月——1936年12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至1937年7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民国十六年)9月至1928年1月涿州战役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蚌埠战役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南昌起义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至9月龙潭战役秋收起义1927年(民国十六年)10月第一次兰封战役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第二次兰封战役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至12月黄麻起义1927年(民国十六年)12月广州起义1928年(民国十七年)1月至2月第一次反进剿1928年(民国十七年)5月第三次反进剿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平江起义1929年(民国十八年)8月至12月中东路战争1929年(民国十八年)12月百色起义1930年(民国十九年)3月至11月中原大战1930年(民国十九年)10月至12月红二军团南征1930年(民国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民国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攻剿1931年(民国二十年)1月至2月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攻剿1931年(民国二十年)3月至5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攻剿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民国二十年)7月至9月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至1933年春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1931年(民国二十年)10月至11月江桥抗战1931年(民国二十年)11月至1932年6月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民国二十年)12月宁都起义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3月淞沪抗战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1945年8月东北抗联游击战争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淞沪空战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2月商湟战役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3月至5月苏家埠战役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4月漳州战役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6月潢光战役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0月至1933年9月川军二刘大战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0月至12月红四方面军转移之战长城抗战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3月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6月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3月热河抗战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7月至8月岷江战役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9月至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秋至1937年冬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8月至10月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秋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至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至12月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至8月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遵义战役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至5月中央军区九路突围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嘉陵江战役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5月泸定桥之战荆紫关战斗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9月腊子口之战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0月至12月天芦名雅邛大战役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1月直罗镇战役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至5月东征战役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至3月乌蒙山战役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5月至7月西征战役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西路军西征之战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山城堡战役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至12月绥远抗战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至12月百灵庙之战。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战方针:
敌 退 我 追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 中兵力,各个 歼灭”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1931年冬 地点: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建
城市革命
农村革命
海陆丰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意义:
2.中共创建革命军队,武装夺权的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3、长征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巩固练习
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 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 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2.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 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3)意义: 确领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 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三章第二次国革内命战争时期-PPT文档资料

第三章第二次国革内命战争时期-PPT文档资料
第三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创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一、“朱毛红军”会师前起义部队的思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想
失 败 失 败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赣南“四整” 三湾改编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井冈山会师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赣南四整
1.天心圩整顿思想。针对悲观论调和逃跑主义,召 开排以上干部会议进行理想和前途教育。
朱德说“大革命失败了,革命的旗帜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 Evaluation only. 定要走下去。1927 年的中国革命好比 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 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是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 命终于成功了。只要坚持斗争下去,中国也会有“1917年”。” 朱德还说“: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强!” -------《陈毅传》 陈毅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 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 时的英雄。” -------《陈毅传》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3、八七会议简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 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 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 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 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 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 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 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 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枪杆子取政权, 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党的二大会址—— 上海南成路辅德里 625号
党的二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 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1月 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 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 发生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工人、京汉铁路 工人等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 了30万以上。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
2、党的五大召开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 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图为五大原址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 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 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 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 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 忠发、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 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 等出席了大会。 代表着57967名党员。 名党员。 代表着 名党员
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国共合作, (1924初-1927.7) 初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十年内战,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内战”或者“土地革命战争”。

那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

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十年内战,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内战”或者“土地革命战争”,其中包括收服北洋军阀残余势力的战争,讨伐国民党内部各派军事集团,以及围剿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地的历次战争。

因后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反抗蒋介石统治的革命战争,所以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

国共第一次内战自1927年国民党清党爆发,到1937年国共合作结束,总共十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

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同年10月,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

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

而蒋介石却坚持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继续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并于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围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点评:在1927年至1937年的10年间,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的道路,积累和丰富了斗争经验,造就了一大批英勇善战的指挥员,并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原则,为迎接中国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令离开湘赣苏区西征(参见红六军团西征),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l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率领中央红军主力第l、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与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撤离中央苏区,向湘西转移,开始长征(参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初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由军事保守主义变为转移中的逃跑主义,虽经苦战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的四道封锁线,但红军损失过半(参见湘江战役)。在此危急之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毛泽东的提议,决定放弃原定北出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黔北和川黔边前进。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实行高度灵活的运动战,纵横驰骋于国民党军的重兵之间,先后四渡赤水河(参见四渡赤水战役)。在遵义战役中,取得了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的重大胜利。接着南渡乌江,威逼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尔后,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参见泸定桥之战),翻过夹金山,于6月在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此之前,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于1934年11月开始长征(参见红二十五军长征),至1935年5月,创建了鄂豫陕苏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为创建川陕甘苏区进而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决定集中兵力向北进攻。但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借口“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拖延行动。8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下旬,当中共中央所在的右路军通过草地到达巴西、班佑,左路军进至阿坝等地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令左路军停止前进南下川康边,并背着中共中央电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央。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于9月10日率红1、红3军(7月由红1、红3军团改称)和中央直属队先行北上,12日到达甘肃省迭部县俄界,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陕甘支队越过岷山,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至此,胜利结束了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随后,到达甘泉与红十五军团(由鄂豫陕苏区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和陕甘苏区的红26、红27军组成)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中央红军长征前向湘西转移的红6军团于1934年10月到达黔东与红3军(随即恢复红2军团番号)会合后,发动湘西攻势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继而粉碎了国民党军80多个团的大规模围剿(参见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1935年9月,红2、红6军团在国民党军调集130多个团重兵围剿的情况下,于11月19日离开苏区开始长征。经湘中、黔西北,西进云南。1936年4月渡过金沙江,7月2日进抵西康省甘孜(今属四川省),与南下受挫后于同年4月转战到道早、炉霍、甘孜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5日,红2、红6军团与红32军(1935年7月由红9军团改称)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3个纵队离开甘孜地区北上,先头部队于8月10日占领哈达铺,进入甘肃省南部地区。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今子长县城)举行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策,并确定将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根据上述方针,1936年2月和5月,红一方面军先后发起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进一步扩大了红军和陕甘苏区。8月底,红一方面军主力为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于8月底由宁夏豫旺堡挥师南下。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静宁县将台堡胜利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是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土地革命是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土地革命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结束。

土地革命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常指的年份是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之间。

一直到日本全面侵华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才宣告结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革命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曾从最多时的近30万人减少到约3万人,但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英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

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试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阵的文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是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不断地和反动派做斗争,同时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一系列的文人墨客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

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和生活现状。

例如,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春华》以及短篇集《霜痕》等。

鲁彦的《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雀鼠集》、《河边》等五个短篇集和长篇《野火》(后改名《愤怒的乡村》),还有张天翼、艾芜、柔石、胡也频、殷夫等作家。

以下我们就列出一部分进行分析:“五四”时期在创作上已有成就的作家,这一时期由于受到革命形势的激励,作品的主题和题材有了新的变化。

王统照于一九三三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山雨》。

作品以军阀统治下的北方农村为背景,深刻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苛捐杂税、天灾兵祸下农村经济的凋落,农民寻求出路的摸索与挣扎。

长篇着重表现了自耕农奚大有由“靠地吃饭”到“另打算”的富于代表性的变化过程。

奚大有“是个最安分,最本等,只知赤背流汗干庄稼活的农夫”,对于离开土地,流亡在外靠手艺吃饭的农民,他认为“即使任管如何拿钱,那不是本分,因此他并不欣羡”。

但是当现实逼得他“活不下”的时候,他的顽强的“安土乐居”思想也动摇了。

最初,由于卖菜的纠纷,他被兵大爷无理拘押,他父亲借债将他赎了出来。

这项债务竟逼得他变卖田产,父亲更因此一气引起老病死去。

围绕着这一主要情节,作品还表现了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遭遇。

奚大有的父亲——奚二叔,他勤劳忠厚,却又偏狭保守。

年轻时曾参加过反对帝国主义强开铁路的自发斗争,对于所有随铁路输入的各种洋货极表不满,他只是本分地守住自己的祖业,并想用刻苦的劳动增添田产和房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他变卖田产并由此送掉生命。

此外,流浪雇农宋大傻的被迫“吃粮”,徐利的铤而走险,满腹牢骚的陈庄长,乐天安命的魏二,以至怀着涉茫的希望、终日枯坐“瓢屋”的徐老秀才,形形色色,各具特点。

土地革命的前提是什么

土地革命的前提是什么

土地革命的前提是什么
土地革命(1927-1937),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同时也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革命)。

在此介绍的是十年内战时期的,即初级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

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本章基本历史线索基本历史线索——(1927.8——1937.7)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该时期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所以也称10年内战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其主要历史特点是:①这10年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经历的最艰难、最曲折的历史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千难万险;②党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并逐步把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③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关系由破裂到重新组合,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又逐步形成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在同阶级敌人的艰苦曲折的斗争中,在同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中,党逐步提高了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水平,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在多方面展开。

党逐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

第八章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第一,新建立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政权,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

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仍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

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变化,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且,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也更加严重了。

由此,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没有变,依然是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实行“清党”、“分共”政策后,国民党立即陷入互争雄长的派系角逐中。

1928年底,国民党各派系在一致反共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暂时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

当时,国民党各派势力主要的有三个:以蒋介石、胡汉民为代表的南京派(简称宁派);以汪清卫、唐生智为代表的武汉派(简称汉派);以谢持、张继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简称沪派)。

宁汉两派各有一个国民党中央,各有一个国民政府,西山会议派则有一个国民党中央党部。

三派之外还有一些各自为政的地方实力派,如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以冯玉祥为代表的西北军和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山西军阀等。

国民党内各派的纷争,当时主要表现为宁汉的矛盾和斗争。

武汉方面组织有东征军,兵分两路,由唐生智、张发奎指挥“东征讨蒋”;南京方面也派出军队,由李宗仁指挥,“西征讨共”。

冯玉祥则居间调停。

宁、汉双方都争做国民党纳“正统”,以便由自己来掌握国民党中央的领导权,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反革命政权。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宁汉双方在共同反共的基础上开始相互妥协,并在宁方宣布废除打倒“西山会议派”的口号,恢复西山会议派骨干分子的国民党党籍后,宁汉沪三方开始合流。

此时,对蒋介石的处境十分不利。

以汪精卫为首的汉方要求宁方承认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为国民党的最高机关,并取消蒋介石的权力。

在宁方内部,由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徐州前线败于孙传芳的部队,早有取蒋而代之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机移兵南京,逼蒋下台。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采取暂避锋芒,以退为进的策略,于1927年8月13日宣布下台,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

宁方实权落到早就想联汪伐奉的桂系手中,从而为宁汉双方合流创造了条件。

蒋介石的下野,进一步促进了宁汉合流。

8月22日,汉方代表汪精卫、孙科、唐生智等与宁方代表李宗仁等在庐山商议合作办法,决定武汉政府于9月3前迁往南京,与南京政府合并。

9月间,宁、汉、沪三方代表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特别委员会”,作为行使党权的临时最高机关。

特委会的成立,形式上把宁汉对立的两个政权合并为一个包括各派联合的政权,但实际上,国民党各派的矛盾和纠纷并未解决。

汪精卫因未获中央实权,回到武汉后,即与唐生智结合成立武汉政治分会,攻击特委会代行中央职权是“违法篡党”,挟鄂、湘、皖三省与南京相峙,这样,宁汉合流又形成了宁汉对立。

并且于1927年10月至11月间,演成了宁汉战争。

后来,桂系联合湘系的程潜,在冯玉祥的配合下,唐军迅速败退,放弃武汉。

11月11日唐生智通电下野,部队撤往湘南,南京方面的桂系势力扩展到武汉。

与此同时,1927年9月底,粤系张发奎回到广州后,公开打出“拥汪护党”的旗号,反对特委会,并且联合桂系李济深联名电请汪精卫回粤“主持党国大计”。

汪精卫抵达广州后,积极与李济深、张发奎等各方势力联合,企图以广州为据点,与南京方面对立。

宁汉对立又演变成为宁粤对立。

再说蒋介石下台后,带领张群等一班亲信东渡日本,与日本各界要人频频举行会晤。

蒋以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享有特殊地位和权益为条件,谋求得到日本的支持。

在日本期间,蒋还与美国驻日特使达成秘密协议,以保障并帮助发展美国在华权益为条件,取得了美国的支持。

他还拜见了宋美龄的母亲,取得了宋母对他和宋美龄结婚的同意。

通过这种政治婚姻,蒋以宋氏家族为纽带,进一步密切了同美国的关系。

从国内政局来说,当时国民党内互相斗争的各派,为了加强自身的地位以战胜对方,都希望得到蒋介石的帮助。

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因遭到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事进攻,很希望蒋介石重新上台,以便联合国民党各派共同讨奉;桂系则主张蒋介石复职,实行拥蒋反汪的策略;汪精卫本来与蒋对立,但11月间张发奎突然攻击在广东的桂军,12月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了广州,桂系及各派官僚政客均引为口实,一致攻击汪精卫集团。

汪精卫处境孤立,不得不对蒋让步,同时又想拉蒋制桂,遂于12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预备会上,提议恢复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取消也为蒋介石所反对的特委会,并愿将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之事交由蒋介石办理。

不久,江精卫被迫秘密出国。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复职。

2月2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通过了《整理党务》、《改组国民政府》、《制止共产党阴谋》和《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等议案。

国民党的二届四中全会,全面地篡改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革命内容,抛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蒋介石国民党反革命政权的建立作了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即着手整编军队,准备“北伐”。

将何应钦掌握的第—路军改编为第一集团军,蒋介石嫌总司令;将国民革命联军改编为第二集团军,以冯玉祥为总司令;北方的国民革命军改编为第三集团军,以阎锡山为总司令;两湖的部队改编为第四集团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

蒋、冯、阎、桂四派新军阀的暂时妥协,完成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准备。

5月中旬,北伐军逼近京津地区,奉系军阀部队退往山海关以外。

在退军过程中,日本人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6月8日,阎锡山部进入北京,反奉战争基本结束。

张作霖死后,东北政局复杂,日本一方面以武力相威胁阻挡国民党军北进;另一方面,企图乘东北混乱之机扶植清皇族博仪等复辟势力成立“满蒙帝国”。

张学良潜回东北,宣布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并发出通电,希望和平与不妨碍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政府决定改用和平方法解决东北问题。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发出“易帜”通电。

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至此,国民党政府取得了全国政权形式上的“统一”。

附加:蒋介石为什么能打败其他对手,取得国民党的领导权。

由蒋介石来继承外逸仙的衣钵,比如说,在1925年孙逸仙逝世时,是无从预见的。

那时,国民党领导权似乎注定要给汪精下、胡汉民或廖仲凯;他们三人都比蒋介石有丰富得多的革命经历,与孙逸仙的关系也更为亲密。

然而,蒋介石对于政敌有三大优势,他之所以能当权多归因于此。

首先,他是军人,而军队当时已成为主要的政治工具。

他上台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他在1923年受孙逸仙指派指挥国民党在黄埔的军校。

作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监督千万名军校学生的训练(在1924一l 926年间仅在最初四期就有5000名学生毕业),他与许多学生之间形成了中国师生之间的强有力的联系。

毕业后,这些青年军官取得党军的指挥权,而党军一般比军阀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达支军队成为效忠蒋介石的有力的工具,他得以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有效地加以运用。

例如,蒋介石在1927年8月被迫下野之后,他继续得到党军的效忠,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党军。

所以,没有蒋介石的合作,中央特别委员会实际上无力对华北进行北伐。

此外,在1927年12月20日,18个将领由何应钦领衔联名打电报给特别委员会,要求重新任命蒋介石为最高军事司令官。

利用军队的支持——连同各种政治和金融势力的支持——蒋介石迫使特别委员会辞职,并在1928年1月恢复了他在党政军中的统治地位。

蒋介石在政治斗争中享有的第二个优势,是优越的财政基础。

北伐期间,一些革命领导人向蒋介石建议,绕过重兵据守的上海去占领华北。

他们认为到那时上海将会不战而落入革命军手中。

然而,蒋介石像1913年以后的孙逸仙一样,把这座长江沿岸的大城市看作主要军事目标。

蒋介石比国民党大多数其他领导人更加认识到上海在财政上的重要性,知道控制上海税款收入胜过指挥许多个师的军队。

在1912年和1922年间,蒋介石有很多时间在上海。

他和那里的金融界领袖人物有密切关系,据说同青帮一—一这是个控制上海下层社会的秘密团体一一头子也有密切关系。

当然,上海的财源必须加以发掘。

这点起初不会遇到困难,因为上海的资本家在1927年春被共产主义日益迫近的幽灵弄得惊慌失措,他们联名上书,要求蒋介石防止过激的革命行为发生。

这正合蒋介石之意。

虽然蒋介石过去有时唱过左派过激的高调,但是,他也被越来越激进的共产党人所困扰。

或许,甚至更加使他心神不宁的,是由鲍罗廷和中国左派分子在武汉谋划的对他领导权的政治威胁。

由此可见蒋介石和资本家互相需要。

上海资本家在3月未同意向他提供首批预付款390万元。

作为回报,他答应制止上海劳工运动,并从革命运动中清除共产党势力。

1927年4月12日黎明前,蒋介石以大举镇压上海共产党领导的工会,来忠实地履行这宗交易规定的义务。

数以百汁,或许是数以千计的共产党和工人,在这次血腥的清洗中被杀害。

可是资本家却如愿以偿;共产党人不再成为上海的威胁。

在南京的10年时期,政府从全国经济的贸易和制造部门——大多集中在上海地区——取得政府税收的近85%。

政府在财政上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

这样,又是上海的资本家认购公债的大部分。

由于能够发掘中国这个最大、最现代的城市的财富,蒋介石比他的政敌享有一种值得羡慕的优势。

例如,冯玉祥痛感他所以不能与蒋介石竞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的薪饷、给养和装备都比他的军队优越。

他声称,蒋介石还非常富有,足以用钱收买对方军队归附以挫败对手。

第三个为蒋介石在国民党运动中取得优势的因素,是他对派系和军阀政治的权术运用自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