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ppt
合集下载
植物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植物蛋白质组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849a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4.png)
3.4.1 蛋白质组数据库
蛋白质组包括大量的信息:蛋白质的序列信息、加工和修饰信息、表达 结构功能信息、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信息。
蛋白质 数据库
拟南芥数据库 拟南芥蛋白数据库PAT 苜蓿数据库DOME
3.4.2 蛋白质鉴定分析软件
例如 :2-DE成像分析软件:Melanie ,QUEST 蛋白质鉴定软件:MASCOT ,PROWL
(2)基因组的组成是固定的,蛋白质组的组成是动态的。 基因组在所有细胞中几乎都是相同的,与之不同,蛋白质组具有 很高的细胞和组织特异性。 基因组是相对稳定的,蛋白质组处于高度动态变化之中。
(3)细胞内蛋白质的拷贝数(108)远比基因拷贝数大(105)。
(4)基因可采用PCR扩增和自动测序,而蛋白质还没有这些技术。
蛋白质组学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和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前者利 用各种先进技术研究蛋白质表达的整体变化,即研究在机体的生长发 育、疾病和死亡的不同阶段中,细胞与组织的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后者 主要通过分离蛋白质复合物系统地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2.蛋白质组和基因组
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关系:它们在概念上有相关性,代表某一蛋白
5.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前景和挑战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应用面临3个主要问题: 1.表达的整体分析以及蛋白质组编目
大规模整体性的分析蛋白质在某一个细胞或组织中的含量以及动 态表达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目标之一。 2.大规模的蛋白质功能研究 蛋白质最大的挑战是鉴定每一个蛋白质以及它们的异构体的功能, 一个较有前景的策略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整体性研究植物蛋白 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建立完整的蛋白质调控网络 建立蛋白质调控网,不仅可以提供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信息, 而且还可以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信息联系起来。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1ad1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3.png)
代谢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 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分析,发现了一些与代谢过程密切相 关的关键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涉及糖代谢、脂肪代谢等多 个方面,为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同时,对代谢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 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蛋白质组学揭示基因表达 的复杂性
蛋白质组学研究关注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蛋白质,揭示了基因表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这些
因素在基因组学研究中难以全面考虑。
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的关系
代谢组学为蛋白质组学提供上下文
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为蛋白质组学提供了上下文和背景。蛋白 质的功能和表达往往与代谢物的变化相互关联,了解代谢物的变化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Nhomakorabea0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蛋白质分离技术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通过改变电泳的pH值和电场强度, 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离成多 个有序的蛋白质带,以便后续的 鉴定和分析。
蛋白质芯片技术
将蛋白质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 通过与特定的配体或抗体相互作 用,实现对蛋白质的快速、高通 量筛选和检测。
蛋白质免疫沉淀技
术
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 结合,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 合物中分离出来,常用于蛋白质 相互作用的研究。
详细描述
癌症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过对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蛋白 质表达谱的比较,发现了一系列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 的关键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 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为癌症治疗提供了 潜在的药物靶点。
案例二: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
蛋白质组学及技术介绍PPT通用课件.ppt
![蛋白质组学及技术介绍PPT通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0ff8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03.png)
拖尾"point streaking") 。
3.二相SDS-PAGE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 酰胺溶液
分离胶缓冲液
10%(w/v)过硫酸铵 溶液
(30.8%T,2.6%C):30%(W/V)丙烯酰胺和 0.8%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水溶 液。将 300g 丙烯酰胺和 8g 甲叉双丙烯酰胺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最后用去离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结构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表达模型的研究,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分析及空间结构的解析种类分析及数量确定; 2、功能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功能模式的研究,包括蛋白质功能及蛋白 质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组学可分为三个主要领域: 1、蛋白质的微特性以供蛋白质的规模化鉴定和他们的后翻译饰; 2、“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供蛋白质水平与疾病在广泛范围的有力应用比 较; 3、应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法(包括串联质谱法、生物质谱法)或酵母 双杂交系统以及其他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技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方法所研究的蛋白均是在体内经过翻译后修饰的,并且是可 分离的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能够反映正常生理条件下的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2、酵母双杂交系统:
该系统利用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中,DN A结合结构域(binding domain,BD)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AD)启动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这一原理,将己知蛋白X和待研究蛋白Y的基 因分别与编码AD和BD的序列结合,通过载体质粒转入同一酵母细胞中表 达,生成两个融合蛋白。若蛋白X和Y可以相互作用,则AD和BD在空间上 接近就能形成完整的有活性的转录因子,进而启动转录,表达相应的报告 基因;反之,如果X和Y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就不会表达。这样, 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与否,便可确定是否发生了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3.二相SDS-PAGE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 酰胺溶液
分离胶缓冲液
10%(w/v)过硫酸铵 溶液
(30.8%T,2.6%C):30%(W/V)丙烯酰胺和 0.8%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水溶 液。将 300g 丙烯酰胺和 8g 甲叉双丙烯酰胺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最后用去离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结构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表达模型的研究,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分析及空间结构的解析种类分析及数量确定; 2、功能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功能模式的研究,包括蛋白质功能及蛋白 质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组学可分为三个主要领域: 1、蛋白质的微特性以供蛋白质的规模化鉴定和他们的后翻译饰; 2、“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供蛋白质水平与疾病在广泛范围的有力应用比 较; 3、应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法(包括串联质谱法、生物质谱法)或酵母 双杂交系统以及其他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技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方法所研究的蛋白均是在体内经过翻译后修饰的,并且是可 分离的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能够反映正常生理条件下的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2、酵母双杂交系统:
该系统利用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中,DN A结合结构域(binding domain,BD)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AD)启动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这一原理,将己知蛋白X和待研究蛋白Y的基 因分别与编码AD和BD的序列结合,通过载体质粒转入同一酵母细胞中表 达,生成两个融合蛋白。若蛋白X和Y可以相互作用,则AD和BD在空间上 接近就能形成完整的有活性的转录因子,进而启动转录,表达相应的报告 基因;反之,如果X和Y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就不会表达。这样, 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与否,便可确定是否发生了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组学PPT课件
![蛋白组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3b15b2a8956bec0875e3b6.png)
2. 难溶于水或分子量大于18万的蛋白质难于在 2-D胶上显示。
3. 质谱技术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来自2-D胶 上的许多低丰度的蛋白质仍不能鉴定。
蛋白组学
4.蛋白质的修饰对于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的确定 将是一种“无限”的工作。
5.蛋白质组研究任务是我们面临的“无尽挑战”。
蛋白组学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干扰
蛋白组学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参与物质
1. mRNA与密码子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
2. 氨基酸的运载工具:tRNA
蛋白组学
3. 核糖体—肽链合成的“装配机器”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
多核糖体
蛋白组学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一)、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酸活化的总反应式是:
氨基酰-tRNA 合成酶 氨基酸 + ATP + tRNA + 氨基酰-tRNA
第三章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蛋白组学
第一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的定义
蛋白质组
protein + genome
proteome
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一个细胞或一个机体的基因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组学
一、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的定义
蛋白质组学 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与功能模式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鉴定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
蛋白组学
3.在IF-2和GTP的帮助下, fMet-tRNA进 入小亚基的P位,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 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配对。
IF-2 GTP
5'
AUG
3'
DNA-BD具有与报告 基因转录调控区特异结 合的功能,DNA-AD则具 有活化转录的功能。
3. 质谱技术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来自2-D胶 上的许多低丰度的蛋白质仍不能鉴定。
蛋白组学
4.蛋白质的修饰对于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的确定 将是一种“无限”的工作。
5.蛋白质组研究任务是我们面临的“无尽挑战”。
蛋白组学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干扰
蛋白组学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参与物质
1. mRNA与密码子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
2. 氨基酸的运载工具:tRNA
蛋白组学
3. 核糖体—肽链合成的“装配机器”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
多核糖体
蛋白组学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一)、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酸活化的总反应式是:
氨基酰-tRNA 合成酶 氨基酸 + ATP + tRNA + 氨基酰-tRNA
第三章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蛋白组学
第一节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的定义
蛋白质组
protein + genome
proteome
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一个细胞或一个机体的基因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组学
一、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的定义
蛋白质组学 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与功能模式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鉴定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
蛋白组学
3.在IF-2和GTP的帮助下, fMet-tRNA进 入小亚基的P位,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 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配对。
IF-2 GTP
5'
AUG
3'
DNA-BD具有与报告 基因转录调控区特异结 合的功能,DNA-AD则具 有活化转录的功能。
蛋白质组学全部全套ppt课件
![蛋白质组学全部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1ed69331126edb6f1a10b2.png)
蛋白质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Proteomics
蛋白质组表达模式
The study of global changes in protein expression
蛋白质组功能模式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through the isol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 基因组表达的各种 mRNA是彼此孤立的, 互不干扰;
蛋白组
相互作用
▪ 蛋白质组中的各种蛋白质 却是彼此间有着广泛的相 互作用;
▪ 蛋白质互作的研究有两类: 第一类是研究蛋白质相互 作用的网络,第二类是研 究蛋白质复合体组成。
基因组
单一手段
▪ 在基因组研究中, DNA测序技术是最基 本和最主要的工具, 因为基因组的均一性 和简单性使得一种单 一的技术就能胜任基 因组的研究任务。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或应用大规模蛋白质分 离和识别技术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是对基 因组所表达的整套蛋白质的分析。
蛋白质组学可以被广泛定义为生物样本中蛋白 质的系统分析与存档,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 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其内容包括蛋白质的定性鉴 定、定量检测、细胞内定位、相互作用研究等,最 终揭示蛋白质功能网络。
• 这说明转录和翻译水平对蛋白的含量有几乎相同的重要 性
Why Proteomics?
(2)蛋白质的动态修饰和加工并非必 须来自基因序列
• 蛋白质在翻译后有多种化学修饰,如糖基化、磷酸 化、异戊二烯化、酰化作用等。
• 蛋白质在翻译后还有各种加工过程,如剪切(酶 原降解、结构域拼接)等,不但可以改变其立体 结构,而且是实施其功能与调节的重要结构基础。
蛋白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ppt
![蛋白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08b9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e.png)
但是仅仅进行鉴定并不能提供用以阐明蛋白质的功 能的全部信息,监控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对阐明细胞 体内存在的各种生物进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定 量蛋白质组学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一部分被 提出来。
2
常用研究方法
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化学标记定量方法 荧 光 差 示 双 向 凝 胶 电 泳 技 术 ( F-2D-
质量变化依赖于氮原子数目,因此对未 知的蛋白质难以进行定量。
10
(二)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体 内标记(SILAC法)
高等动物细胞的生长中需要一些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如赖氨酸 (Lys)、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等,这些氨基酸细胞自身 无法合成,需要从外界摄入补充。
在培养细胞时,可以在培养介质中特异的加入用稳定同位素标 记的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在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后,细胞中合 成的含有这类氨基酸的蛋白质几乎都掺入了标记的氨基酸 。
31
MCAT策略流程:定性
Lys只在Trypsin酶切后的末端,所以产生的b离子都没有被修饰;所有的y 离子带Lys,因此被修饰。
在MS/MS图谱上,所有的b离子是单一条带出现,所有的y离子是成对出现, 丰度比例一样,且相差同样的m/z。
容易区分b离子和y离子,容易读出氨基酸序列。
32
MCAT策略流程:定量
36
–COOH羧基标记
通过对羧基酯化进行 标记
用H和D标记的甲醇酯 化标记,来定量研究 蛋白质表达量的差异
37
羧基酯化标记进行蛋白定量研究
比例=2 : 1
38
缺点:
特异性不是很好,在C末端和Asp和 Glu残基上都有标记,且效率不均
采用的标记条件容易引起天冬酰胺 (Asn)和谷氨酰胺(Gln)的去酰胺
2
常用研究方法
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化学标记定量方法 荧 光 差 示 双 向 凝 胶 电 泳 技 术 ( F-2D-
质量变化依赖于氮原子数目,因此对未 知的蛋白质难以进行定量。
10
(二)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体 内标记(SILAC法)
高等动物细胞的生长中需要一些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如赖氨酸 (Lys)、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等,这些氨基酸细胞自身 无法合成,需要从外界摄入补充。
在培养细胞时,可以在培养介质中特异的加入用稳定同位素标 记的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在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后,细胞中合 成的含有这类氨基酸的蛋白质几乎都掺入了标记的氨基酸 。
31
MCAT策略流程:定性
Lys只在Trypsin酶切后的末端,所以产生的b离子都没有被修饰;所有的y 离子带Lys,因此被修饰。
在MS/MS图谱上,所有的b离子是单一条带出现,所有的y离子是成对出现, 丰度比例一样,且相差同样的m/z。
容易区分b离子和y离子,容易读出氨基酸序列。
32
MCAT策略流程:定量
36
–COOH羧基标记
通过对羧基酯化进行 标记
用H和D标记的甲醇酯 化标记,来定量研究 蛋白质表达量的差异
37
羧基酯化标记进行蛋白定量研究
比例=2 : 1
38
缺点:
特异性不是很好,在C末端和Asp和 Glu残基上都有标记,且效率不均
采用的标记条件容易引起天冬酰胺 (Asn)和谷氨酰胺(Gln)的去酰胺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PPT课件.ppt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f3364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3.png)
ICAT的优点
• ICAT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主要表现在:(1) 能够兼容分析任何条件下体液、细胞、组 织中绝大部分蛋白质;(2)烷化反应即使在 盐、去垢剂、稳定剂(如SDS、尿素、盐酸 胍等)存在下都可进行;(3)只需分析含Cys 残基的肽段,从而降低了蛋白质混合物分 析的复杂性;(4)ICAT战略允许任何类型的 生化、免疫、物理的分离方法,因此能很 好地定量分析微量蛋白质。
双向凝胶电泳
• 首先利用等电点聚焦来分离不同等电点的 蛋白,再利用SDS-PAGE来分离不同分子 量的蛋白,其分辨率是非常高的。微克级 的蛋白质就可以被很好的分辨开了。
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技术
(MALDI)的发展
• 日本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的工作,是质谱分析发 展的一个主动力。 1987年,在第二届中-日质谱 分析联合讨论会上,田中耕一论述了软激光解吸 附技术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离子化。一年之后,他 的这篇创造性的论文发表在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上。田中 耕一的工作为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技术 (Maldi)打下了基础。2019年,他和弗吉尼亚联 邦大学的John B Fenn,由于他们对软吸附电离 方法上的贡献一起被授予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应用实例
• 1.通过比较给药前后细胞的蛋白质组, 鉴别出毒理学的蛋白质标志物 。
• 2. 疟疾疫苗的研究。
ICAT技术
同位素标记的亲和标签(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 ICAT)技术作为一种体外标记稳定同位素的相对定量方法, 已经成为重要的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方案。2019年,Gygi 等人用化学方法合成一种能和半胱氨酸反应的亲和试剂, 称为稳定同位素编码的亲和标签,它有轻链和重链(稳定重 同位素)两种形式,可以在体外标记不同状态下的蛋白质样 品,酶解并用亲和柱分离纯化被标记的肽段后,再用质谱 进行分析,和体内标记法一样也能够得到成对的峰表示不 同样品中肽段及对应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这种稳定同位素 亲和标签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细胞和组织的定量蛋白质 组学分析上,提供精确的蛋白质相对定量数据。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1f3b135fbfc77da369b1c3.png)
■ 互补与互助
— 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研究和基因组研究依然是形影相随的两个重要领 域。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之间既为互相补充又能互相帮助。
— mRNA是介于基因和蛋白质之间的中间产物。因为mRNA既是基因的产物, 又比蛋白质要容易分析,所以,研究mRNA的表达模式也是了解基因组和蛋 白质组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专门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转录组。研究 转录组的主要手段是基因芯片技术、SAGE(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技术。
羟肉桂酸)中,基质吸收激光提供的能量而蒸发,携带部分样品分子进入 气相,并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样品分子使其离子化。
飞行时间质谱(TOFMS)由离子源(S)引出极、漂移区(D)和检测器组成。 当离子在离子源内形成后在离子源内电场E的作用下进入无场漂移区。在理想状 态下,所有进入漂移区的离子具有相同的动能(KE). 测定离子在漂移区内的飞行时间即可计算出它的质荷比。
蛋白质分离 技术双Fra bibliotek电泳和差异凝胶电泳
■ 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 elctrophresis,2DE)是根据不同蛋白质 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不同利用第一向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PAGE电泳 将蛋白质混合物中的各种蛋白分离开。 ■ 差异凝胶电泳(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DIGE)是在2DE基 础上建立的蛋白质分离技术。该方法将待比较的两个样品蛋白质分别 用不同的荧光染料(Cy2、Cy3、Cy5)进行标记后,等量混合再进行双 向电泳。由于荧光染料的发光波长不同,可以在一块凝胶上检测两个 样品,并通过蛋白点不同荧光信号间的比率确定蛋白量的差异。
离子源
引出极 漂移管D
压加 速 电
+ +
+
S
D
《蛋白质组学》课件
![《蛋白质组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411e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8.png)
蛋白质组学技术
本节将介绍蛋白质组学常用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包括质谱、二维电泳、 蛋白质结构预测等。
蛋白质组学应用领域
本节将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药、农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其 广泛的研究价值。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性
本节将详细解释为何蛋白质组学研究对于解决生物学中的关键问题和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欢迎观看《蛋白质组学》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技术、 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课程介绍
本节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以及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 性。
蛋白质组学概述
本节将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概述,帮助您理解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
本节将展望析和应用拓展等方面。
结论和要点
本节将总结蛋白质组学课程的要点和结论,帮助您加深对蛋白质组学的理解 和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研究方法PPT课件
![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研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d40ac0a2161479161128b9.png)
(3)还原剂用于断裂二硫键,常用的有DTT(二硫苏糖醇)、TDF (二硫赤藓糖)
和TBP(三丁基膦)
使用注意点:
样品离心前在室温下至小保持1小时,使完全变性和溶解;样品含尿素不可加热,
已防蛋白修饰;样品类型不同,选择裂解液的- 组成也不同。
12
(二)蛋白质分步提取技术
-
13
Sample Preparation
μg/ml DNase I 、 5 μg/ml RNase A 。
对大部分细胞提取,第一步与第二步往往出现相同的图谱,最后一步因
膜蛋白提取出来而完全不同。若先将细胞器分级提取,再联合上述方法,
效果将更好。
-
16
(三)亚细胞蛋白质的提取
1、细胞中亚细胞的分离
据蛋白的大小和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细胞破碎后,先低速离心从胞质溶 液中分离出细胞核和未破碎的细胞,得到上清溶液;随后对上清溶液进行密 度梯度分离,得到线粒体、溶酶体等亚细胞器;然后对亚细胞内的蛋白质进 行分离提取。
-
3
2、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进展
(1)1975年,2-DE技术建立 (2)上世纪80年代,固相化pH梯度凝胶问世,使2D-E的重复性
和加样量改善 (3)上世纪末期,MALDI-TOF-MS和ESI-MS可精确测定相对分子
量和微量 (4)快速多肽序列 (5)90年代,多图象分析与大规模数据处理软件问世,复杂蛋
更多的离液剂进行清洗,可去掉与膜作用不强的非膜蛋白,从而富集膜蛋
白。另外膜蛋白通常位于两相去污系统中相对较丰富的一相。
B、摸蛋白的特性
低丰度、大多偏碱性、难溶于等电聚焦的水相介质中。
C、为了从二维电泳凝胶图谱中分离出膜蛋白,首先必须服从三个条件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939f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d.png)
蛋白质组定义
1,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2,在一种细胞/组织内存在的全部蛋白 质。
Proteome
• 1994 M.Wilkins and K.W.Williams
•
Macquarie University in Sydney
• Total Proteins Complement of a Genome
环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EAL COMPLEXITY…
IS IN CELLULAR ROTEOMES • BEYOND THE GENOME… • Tissue Specific Expression • Alternate Splicing, (1/3 of all genes) •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Functional
Proteomics
• During human development, cell express different proteins
• Normal and cancer cells express different proteins
• Cell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drug express different proteins
– Types and Level:
– Signal Sequence cleavage – Glycosylation
– Phosphorylation – Farnylation – Isoprenylation – Acetylation
• All combine > 100-1000 fold increase in complexity
蛋白质组学总结ppt课件
![蛋白质组学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9ea71db52acfc789ebc973.png)
如有可能,可加入强变性剂:
8 mol/L 尿素、 10% TCA 或 2% SDS。
但在上述条件时,仍有些蛋白酶保持一定活性,所以 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降解。
13
四、通过沉淀分离蛋白 分离策略: 沉淀蛋白质,使之与其它成份分开,再重悬溶解蛋白 质。 附带作用: 浓缩较稀的样品(如植物、尿液等)。 注意: 某些蛋白会由于重悬造成一定的丢失。
11
二、剧烈的裂解方法 用于难以破碎的细胞,如固体组织内的细胞,或具有 坚硬细胞壁的细胞,比如酵母。 1)超声裂解法。 2)弗氏压碎法。 3)研磨法。 4)机械匀浆法。 5)玻璃珠匀浆法。
12
三、用蛋白酶抑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止蛋白裂解 细胞裂解,蛋白酶释放出来,必须加以抑制。
蛋白酶在低温下无活性,所以尽量在低温制备。
一个细胞内的全套蛋白质,反映特殊阶段、环境、状
态下细胞或组织在翻译水平的蛋白表达谱。
2
2、技术路线与相关技术
技术路线
蛋白提取 样品 酶切消化 蛋白混合物
双向电泳 蛋白图谱 肽段 数据库 酶切消化
肽段混合物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数据库检索 质谱数据
3
第二章 蛋白质组研究方法
蛋白质组的技术基础 (三大支撑技术): 双向电泳(2-DE),可以分离数千种蛋白质。 生物质谱技术,精确测定多肽质量及序列。 计算机为基础的图像分析及相应数据库构建。
2 )冻融裂解:用液氮迅速冷冻细胞 (1-2 min) ,随后在
37℃ 融化(1-2 min) ,反复几次。
10
3 )去污剂裂解:主要用于组织细胞。含有去污剂的缓冲 液重悬细胞。 4 )酶裂解法:裂解植物、真菌和细菌等有细胞壁的细胞。 等渗缓冲液含有某种酶:
8 mol/L 尿素、 10% TCA 或 2% SDS。
但在上述条件时,仍有些蛋白酶保持一定活性,所以 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降解。
13
四、通过沉淀分离蛋白 分离策略: 沉淀蛋白质,使之与其它成份分开,再重悬溶解蛋白 质。 附带作用: 浓缩较稀的样品(如植物、尿液等)。 注意: 某些蛋白会由于重悬造成一定的丢失。
11
二、剧烈的裂解方法 用于难以破碎的细胞,如固体组织内的细胞,或具有 坚硬细胞壁的细胞,比如酵母。 1)超声裂解法。 2)弗氏压碎法。 3)研磨法。 4)机械匀浆法。 5)玻璃珠匀浆法。
12
三、用蛋白酶抑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止蛋白裂解 细胞裂解,蛋白酶释放出来,必须加以抑制。
蛋白酶在低温下无活性,所以尽量在低温制备。
一个细胞内的全套蛋白质,反映特殊阶段、环境、状
态下细胞或组织在翻译水平的蛋白表达谱。
2
2、技术路线与相关技术
技术路线
蛋白提取 样品 酶切消化 蛋白混合物
双向电泳 蛋白图谱 肽段 数据库 酶切消化
肽段混合物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数据库检索 质谱数据
3
第二章 蛋白质组研究方法
蛋白质组的技术基础 (三大支撑技术): 双向电泳(2-DE),可以分离数千种蛋白质。 生物质谱技术,精确测定多肽质量及序列。 计算机为基础的图像分析及相应数据库构建。
2 )冻融裂解:用液氮迅速冷冻细胞 (1-2 min) ,随后在
37℃ 融化(1-2 min) ,反复几次。
10
3 )去污剂裂解:主要用于组织细胞。含有去污剂的缓冲 液重悬细胞。 4 )酶裂解法:裂解植物、真菌和细菌等有细胞壁的细胞。 等渗缓冲液含有某种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转印到膜上
图像分析
Western blot检测
选择目标蛋白斑点,胶内酶切
质谱分析(MALDI/TOF或ESI/MS/MS)
获得肽质量指纹谱或肽序列标签
数据库检索鉴定蛋白质
Western blot、 免疫组化验证 蛋白质并确定 其定位
根据氨基酸序 列合成寡核苷 酸探针,克隆 基因
蛋白质功能研究,包 括蛋白质生物活性、 抗体制备、蛋白质相 互作用等方面
7
3.2.3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
一、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二、液相色谱技术 三、生物质谱技术与蛋白质鉴定 四、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8
一、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一)2-DE的概念 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 2-DE是指第一向的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等电聚焦电泳与第二向SDSPAGE组成的分离系统,也称双向聚丙烯酰胺凝 胶电泳,简称2-DE。等电聚焦电泳是基于蛋白质 等电点(pI)的差异进行分离,SDS-PAGE则是 根据蛋白质分子量(Mw)的不同进行分离。
22
(三)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的计算机分析 • 细胞或组织样本经2-DE分离后,得到一张含有成
百上千个蛋白质斑点的凝胶电泳图谱。凝胶图谱 分析包括确定蛋白质斑点的位置、大小、染色深 浅、pI和分子量;图谱间的比较、差异蛋白质斑 点的确定;图谱质量的优化、数据的储存管理、 数据库分析等内容。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生 物信息学工具,能客观、有效地从电泳图谱中提 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记等
19
(一)考马斯亮蓝染色
考马斯亮蓝染色是最常用的蛋白质染色 方法。考马斯亮蓝R-250化学名为三苯基甲 烷,R代表红蓝色。考马斯亮蓝R-250与蛋 白质的碱性基团可逆结合,染色线性范围 可达1~55μg,灵敏度为30~100ng蛋白质 。考马斯亮蓝染色的最大优点是染色重复 性好,操作简便,不影响后续的质谱鉴定 ,灵敏度比常用的氨基黑高100倍,但低于 银染色和荧光染色,不能满足对低丰度蛋 白质的检测要求,样品用量大。
3
3.1概述
蛋白质组(proteome):PROTEins + genOME,意思是 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 白质)
1994年由澳大利亚科学家Wilkins提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指的是不同细胞在不同时相表达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9
第一向等电聚焦
酸
pH梯度
碱
低 分 子 量 第 二 向
IPG胶条
SDS-PAGE
高 分 子 量
图7-2 双向凝胶电泳示意图
10
1、第一向电泳―IPG等电聚焦电泳
1)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 等电聚焦(IEF)是60年代发 展起来的一种蛋白质分析分离手段,如图所示,在电场中 电泳基质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不断增大的pH梯度,由 于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正极移 动,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负极移动,当蛋白质分子运 动到各自的pI处时,所带净电荷变为零,于是停止迁移而 留在该位置上。这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别聚集在各自的pI处 ,形成一条狭窄稳定的区带而彼此分开的现象称为等电点 聚焦。
25
(五)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前的样品处理 1、分部提取法 用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液分 部抽提细胞或组织裂解液,先用水溶液抽 提,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含大部分水溶性蛋 白;再用对膜蛋白具有中等溶解度的提取 液抽提沉淀,离心后上清液中含中等疏水 性的蛋白质,包括膜表面蛋白和膜相关蛋 白;最后用强溶解力的提取液抽提沉淀, 得到疏水性强的蛋白质。
荧光染料发出的荧光来检测蛋白质。用于 蛋白质染色的荧光染料很多,有的共价结 合于蛋白质上,有的和蛋白质形成非共价 结 合 。 目 前 商 品 化 的 荧 光 染 料有 SYPRO Ruby, 其染色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达1 ~10ng,染色线性范围宽,对糖蛋白、脂 蛋白染色效果好,不影响后续的质谱鉴定 ,是一种较理想的蛋白质染色方法,但价 格较昂贵。
对应于基因组的所有蛋白质构成的整体,不是局限于一个 或几个蛋白质
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各不相同 在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
4
3.1.3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 质组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 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 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 规律。
3、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 • 1996年基因公司发明了一种称为激光捕获
显微切割(LCM)的新技术,即在显微镜 下从组织切片中分离、纯化单一类型细胞 群或单个细胞的技术。它成功地解决了组 织中的细胞异质性问题,是分子病理学和肿 瘤基因组学研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28
二、生物质谱技术与蛋白质鉴定 (一)质谱的基本原理
charge
16
双向电泳的流程
样品制备 第一向等电聚焦 第二向SDS-PAGE 凝胶上蛋白的检测 蛋白的软件的检测
17
(二)凝胶上蛋白质的检测 ➢蛋白质样品经2-DE分离后,凝胶上的蛋白
质斑点须用一定的方法使其显现出来,让 仪器或人眼检测到。
18
染色方法
• 考马斯亮蓝染色 • 银染(不含戊二醛) • 荧光染色(Cy3, Cy5),放射性同位素标
蛋白质组学包括: 细胞器蛋白质组学:通过纯化细胞器或用质谱仪鉴定蛋白质
复合物组成来确定蛋白质在亚细胞结构中的位置。 表达蛋白组学:把细胞、组织中的所有蛋白质建立成定量表
达图谱或扫描EST图。
5
样品处理
蛋 白 蛋白质分离 质 组 学 研 究 蛋白质鉴定 流 程 图
蛋白质样品
电泳前蛋白质样品的处理
双向电泳分离
31
10 0
相 80
对
强
度 (
60
%
)
40
20
0
基峰 分子离子峰
20
40
60
80
质荷比(m/z)
图7-6 质谱棒图
10 0
32
(二)生物质谱
完整的现代质谱仪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 器、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一个保持质谱仪高真 空度的真空系统。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最重要的两个部件, 也是不同质谱仪的主要差别所在。电喷雾质谱(ESI)和基质辅助激 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为离子源的质谱技术已广泛应用 于生物大分子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因此
20
(二)银染色 原理 在酸性硝酸银溶液中蛋白质与银离 子发生作用,然后在碱性pH条件下,银离 子被甲醛还原成银颗粒沉淀在蛋白质上而 呈显棕黑色。银染色灵敏度很高,是考马 斯亮蓝染色法的100倍,但操作繁琐,重复 性不如考马斯亮蓝染色,对糖蛋白、钙结 合蛋白的染色效果差。
21
(三) 荧光染料染色 荧光染料染色法是利用结合于蛋白质的
6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
1、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组成)的研究 ➢ 蛋白质组成分鉴定、数据库构建、新型蛋白质
的发现、同源蛋白质比较、蛋白质加工和修饰 分析。 2、蛋白质组功能模式(作用)的研究 ➢ 基因产物识别、基因功能鉴定、基因调控机制 分析。 ➢ 重要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如细胞周期、分化 与发育、环境反应与调节等)。 ➢ 医药靶分子的寻找和分析(包括新药靶分子、 肿瘤分子标记、人体病理介导分子等)。
• 质谱分析法(MS)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样品分 子电离成离子,然后通过测定这些离子的质荷比 (m/z)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法的过程为:将样品气化并电离成带 电离子,然后通过一定方法将不同m/z的离子分开 ,并测定其强度,绘出质谱图,对质谱图进行分 析可得到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定量方面的信息。
29
F= Bzv
1 m v2
2
mv2 F’= Rm
B
Rm
离子检测器
U
离子源 S
质谱方程 : m
zHale Waihona Puke =B 2 Rm 2 2U
图7-5 质谱仪的原理
30
• 有机分子受到电子轰击后,会断裂形成不 同的多种离子,以离子的质荷比m/z为横座 标,离子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质谱 图称为标准质谱图,也叫棒图。
34
• 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有高通量的蛋白质鉴 定方法,MS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多种 蛋白质属性参数,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 可迅速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因此,MS已成 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 。下面介绍两种应用MS技术进行蛋白质鉴 定的方法。
35
1、肽质量指纹图谱法
基本过程为:蛋白质混合物样品经过2-DE分离后 ,从胶上切下需要鉴定的蛋白质斑点,用胰蛋白 酶进行水解,胰蛋白酶在特定位点切割蛋白质, 形成长短不一的多肽混合物,用MALDI-TOF质谱 仪对多肽混合物进行质量分析,得到肽片段质谱 图,一个质谱峰代表一种肽片段离子。由于各种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同,胰酶水解后产生的肽片 段数目及质量均不相同,具有特征性,因此将得 到 的 肽 片 段 质 谱 图 称 为 PMF 。 下 图 为 卵 白 蛋 白 PMF:
11
-
pH
10
9
pI=8.0蛋白质
8
7
6
5
pI=4.0蛋白质
4
3
2
+
等电聚焦的“聚焦效应”
12
第一向:等电聚焦
+
pH 3
pH 7.5
+
pH 3
pH 7.5
–
pH 10
–
pH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