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十七年散文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十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十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13
• 其次,秦牧的散文 “形散”而 “神聚”,也就是体现了通常所说的 “形散而神不 散”
的散文基本特征。虽然秦牧在其一篇题为 《散文领域——海阔天空》的学术论文 中大 力倡导 “大散文”的理论观点,强调当代散文的一种突破性,竭力做到旁征博引, 然 而繁多的材料却能处处紧扣 “中心”,杂而不乱,真正做到寓控制于放纵之中,正如 翱翔天际的风筝始终牵引在放者的手中,这根线从看似庞杂的材料中寻到相通之处进 而将其牵引在一起。 《社稷坛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大开大阖、思接千古,如五色 土的历史缘由、屈 原等千百年来思想者的不断探求……看似天马行空、纷繁芜杂,但多 条思索的纹路统 一于一条抒情主线周围。始终以社稷坛、五色土为线索贯穿全篇,松 弛得宜,聚放自 如,形成大气磅礴、汪洋恣肆的散文风格。在叙事过程中夹叙夹议, 运笔轻重浓淡、 参差有别,在大起大落的变化中整合结构以实现形神的统一。作者把 美丽的幻想与深 刻的分析结合起来,情理交融,使想象的境界臻于深邃悠远,发人深 省,启人深思。
14
三、刘白羽
• 刘白羽 (1916—2005),北京人,部队作家,与杨朔、秦牧并称为 “当
代散文三大 家”。在小说、散文两方面均有建树。刘白羽的散文创作大致经历了 两个阶段:1936年 至1958年是刘白羽散文创作的早期阶段,以通讯、速 写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单篇散文 《关于长城的回忆》、《从黄昏到夜晚》、 《横 断中原》,通讯报告集 《游击中间》、 《环行 东北》和 《延安生活》等。其中 出版于1946年的 《延安生活》中的七篇作品较早地报 道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新 面貌新生活,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创作 了大量优秀的散文 作品,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散文集 《为祖国而战》、 《朝鲜在战火中 前进》、 《对和平宣誓》等,体现了刘白羽部队作家的本色;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题 材的有散文集 《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 《平明小札》等,享有极高声誉。 第二 个阶段是1959年以后,1959年 《日出》的发表标志着他由 “战地通 讯”向 “抒情散 文”的根本性转变。《芳草集》、《海天集》、《秋阳集》等先 后问世,表明了他对散文创 作的不懈追求。

十七年散文——精选推荐

十七年散文——精选推荐

第五章十七年散文教学目标与要求:1.大概了解十七年散文创作的概况以及散文创作实绩。

2.散文随笔体的发展,创作情况。

3.三大散文家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散文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大散文家的散文创作情况并比较他们散文创作的异同。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

第一节散文随笔创作概观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历史语境中,我们来谈作为以“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现代随笔在建国后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沉重、很艰难的话题。

但是历史无可回避,中国现代随笔仍然在求生存、求发展,虽然与前两个阶段相比,两个阶段相比,整体是呈现出萎缩状态。

整体是呈现出萎缩状态。

整体是呈现出萎缩状态。

但大体而言,但大体而言,但大体而言,除了文革十年随笔基本停除了文革十年随笔基本停滞外,建国后的“十七”年,建国后的“十七”年,随笔也曾两度出现过短暂的“复兴”景象,随笔也曾两度出现过短暂的“复兴”景象,随笔也曾两度出现过短暂的“复兴”景象,第一次第一次是1956年上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第二次是1961年至1962年。

在1956年第一次随笔“复兴”之前,许多知识分子由于亲眼目睹或亲身领教这一场场的文艺政治化的批判场面,犹如惊弓之鸟。

大多数人选择了明哲保身、沉默不语。

那种具有现代理性批判精神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随笔是难得一见的。

当时影响较大的是陈笑雨以马铁丁笔名发表的一些随笔。

这类文章基本上是正面立论,对青年、工人、知识分子进行和风细雨的教育,而对时政的谏言或批评,那是比较少,而且也相当的谨慎。

而像夏衍的《报喜与报忧》、严秀的《论“数蚊子”》,韩川的《部务会议》、呼加诺的《狗为什么会叫?》等,那种将笔锋针对社会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的随笔杰作,可谓凤毛麟角,委实不多。

这个情况一直延续至1956年上半年。

这一年的四月份,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 6月13日,当时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章,进一步阐述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十七年散文概述ppt课件

十七年散文概述ppt课件
这种结构也可以概括为:“开头设悬 念,中间转弯子,卒章显其志。”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例如《泰山极顶》。这篇文章,作者一开始就 指出,登山的目的是看日出。登泰山看日出,必须 头天晚上上山,在“天街”上住一夜,第二天早上 看日出。但是,“我”住在天街的那天晚上,山上 突然漫起了雾。雾又浓又湿,晚上甚至悄悄从门缝 挤了进来,落在枕头边上,还能听到零星的雨声。 “我”心里凉了半截。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 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 的作品。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二、十七年散文发展概况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 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61年被称 为“散文年”。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 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 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 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 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 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 坑坎坎的,倒象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 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雪浪花》
第二天,我们上了“观日峰”以后,看见山上 的雾虽然散了,但天是阴的,这样日出就肯定看不 成了。“我们”来就是看日出的,日出看不成,能 想象,“我们”是多么的沮丧。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五章 十七年的散文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五章 十七年的散文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五章十七年的散文第五章十七年的散文马铁丁:陈笑雨的笔名“司马龙”,张铁夫的本名,郭小川的笔名“丁云”中各取一字合成。

后来为陈笑雨一人专用。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桥梁专家罗立正,保守顽固,居功自傲,在抗洪关键时刻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损失,但免予处分;青年工程师曾刚因坚持原则和锐意改革而被挤出了桥梁工作队。

《本报内部消息》,陈立栋,“传令兵”式的官僚主义者,但善于揣摩上级意图,博得了好名声。

两篇受到了苏联作家奥维奇金“批评特写”的直接影响,采用了小说典型化的写法,深刻反映了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批判了官僚主义及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现象,同时也揭示了体制内存在的严重弊端。

郁风《浩伯伯——三十年的医生》,揭示农村缺少医药,生存窘境依旧。

关于人性与人情问题的文艺短论:1957年1月,巴人在《新港》发表《论人情》,共和国以来呼唤人性的滥觞之作。

1957年6月7日,《文汇报》,徐懋庸《过了时的纪念》1957年7月,《新港》发表王淑明的《论人性与人情》钱谷融《文艺月刊》,《论“文学是人学”》,从文学的对象、题目、目的、人道主义精神、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典型本质论的错误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文学是人学”的合理性。

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最著名的是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还有陈涌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周勃的《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钟惦棐的《电影的锣鼓》1961年,《文艺报》第3期发表《题材问题》,指出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齐放,必须广开文路,提倡题材的多样化,破除题材上的清规戒律。

文艺八条:中宣部、文化部根据周恩来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通常所说的“文艺八条”,其中第一条就是进一步贯彻执行双百方针,以纠正“左”的文艺思潮。

有人将1961年定为“散文年”。

邓拓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设《燕山夜话》专栏,《三家村札记》:邓拓与吴晗、廖沫沙合用“吴南星”的笔名在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杂志开设《三家村札记》专栏。

中国当代文学(5)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5)散文

第三节
刘白羽的散文
刘白羽是一位部队作 家 , 在当代文学史上 以散文著称。 以散文著称。 他是北京人, 他是北京人,生于一 九一六年, 九一六年,从三十年 代起就开始文学创作, 代起就开始文学创作, 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和 通讯报告, 通讯报告,引起过文 艺界的注目。 艺界的注目。
刘白羽散文分为两个阶段: 刘白羽散文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5)
主讲人: 主讲人:杨迎平
第五章 十七年的散文
第一节 十七年散文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年至1956年为散文创作的第一 两个时期,1949年至 年至 年为散文创作的第一 个时期。这个时期通讯报告空前发展, 个时期。这个时期通讯报告空前发展,其主题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二 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个时期是1957年至 年至1966年,是当代文 第二个时期是 年至 年 学史上散文创作趋于活跃的一个时期。以杨朔、 学史上散文创作趋于活跃的一个时期。以杨朔、 秦牧和刘白羽为代表的一批散文作家, 秦牧和刘白羽为代表的一批散文作家,以他们 的创作实践打破了沉闷的空气。 的创作实践打破了沉闷的空气。
比较刘白羽、杨朔和秦牧的散文特点: 比较刘白羽、杨朔和秦牧的散文特点:
(1)新奇的故事、精粹的引文、有趣 的知识。 的知识。 (2)优美如诗、热烈似火、广阔像海。 )优美如诗、热烈似火、广阔像海。 (3)清丽如水粉、浓艳如油彩和多彩多姿 )清丽如水粉、 的风俗画。 的风俗画。
杨朔:诗人,含蓄、隽永、阴柔、婉约 情意绵 杨朔:诗人,含蓄、隽永、阴柔、婉约,情意绵 绵。 秦牧:学者,广阔、深邃、丰富、渊博, 秦牧:学者,广阔、深邃、丰富、渊博,妙趣横 生。 刘白羽:战士,雄浑、鲜明、飘逸、刚健、 刘白羽:战士,雄浑、鲜明、飘逸、刚健、气势 磅礴。 磅礴。

当代文学史:第五章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和话剧

当代文学史:第五章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和话剧
❖《三家村札记》:《前线》杂志专栏 (吴南星——邓拓、吴晗、廖沫沙)
❖《燕山夜话》:《北京晚报》专栏(马 南邨——邓拓)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艺术散文第二次崛起
❖ 杨朔:《茶花赋》、《樱花雨》、 《雪浪花》
❖ 刘白羽:《长江三日》、《红玛 瑙》、《樱花漫记》
❖ 秦牧:《花城》、《古战场春晓》 ❖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菜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主要作品
❖《秦牧杂文》(1947)
❖《星下集》、《贝壳集》、 《花城》、《潮汐和船》、 《艺海拾贝》(50、60年代)
❖《长街灯语》、《花蜜与蜂
刺》、《晴窗晨笔》等(80年
代)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知识小品型散文
❖ 知识性 ❖ 哲理性 ❖ 趣味性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散文名篇
❖《古战场春晓》 ❖《土地》 ❖《潮汐和船》 ❖《花城》 ❖《社稷坛抒情》
❖ 革命的哲理和革命的人生哲学 ❖ 情感空间广阔,气势宏伟 ❖ 语言色彩绚丽,注重夸饰形容
(色彩)和铺叙排比(气势) ❖ 总体风格:粗放、雄健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散文名篇
❖《日出》 ❖《长江三日》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刘白羽散文的缺憾
❖ 主题重复与单调 ❖ 政治宣传式的思维模式 ❖ 语言放纵繁冗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艺术散文的第一次崛起
❖ 老舍《养花》 ❖ 杨朔《香山红叶》 ❖ 秦牧《社稷坛抒情》 ❖ 魏巍《我的老师》 ❖ 丰子恺《庐山真面》 ❖ 姚雪垠《惠泉吃茶记》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杂文
❖ 马铁丁:《思想杂谈》 ❖ 巴人:《况钟的笔》 ❖ 任晦:《废名论存疑》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长短录》:《人民日报》专栏(夏衍、 唐弢、吴晗、孟超、廖沫沙)

现当代文学第四讲 十七年散文

现当代文学第四讲 十七年散文

(2)第二次创作高潮 (1961—1964)P66
空前丰收,61年也被称为“散文年”。
以艺术的精致来弥补创作的欠缺,酿 造更美好的生活,出现一批散文佳作。
“散文三大家”:杨朔“以诗为文”、 刘白羽“以情牵论”、秦牧“知识小 品”
3、杂文的创作
(1) 56—57上半年 P64 • 敢于切中时弊,大胆批判生活中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纵情挥洒,激情 澎湃,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多以议论 来抒情。
3、语言绚丽多彩
雄健豪放,抑扬顿挫,气势磅礴 。
时常出现富于哲理的警言:“曙光就在前 面我们应当努力” (《长江三日》) 。
4、 不足:
感情抒发节制不够,议论过多,有 时流于空泛说教,缺乏真情实感。
三、秦牧的散文创作P68
由于政治功利观念的制约,这种诗 的意境追寻,带有明显的人工斧凿 的痕迹。
二、刘白羽的散文 P69
1、热情歌唱时代最强音
热情高昂地歌颂新时代精神,情感热
烈,格调高亢。
(1916-2005)
《长江三日》
2、 表现出壮美豪迈的美学风 格
意象选择:表现千姿百态的长江、浩瀚 无边的大海、苍莽雄伟的长城、旭日、 朝霞等雄奇、壮美又富有象征意义的美 好事物,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情调。
“以诗为文”成为杨朔自觉的艺 术追求。
《雪浪花》 “是叫浪花咬的”
3、“三段式”艺术构架
杨朔散文结构十分讲究,大多不直抒胸臆,而 用曲笔。欲扬先抑的开头,中间转弯,最后点 题、卒章显志的构架。
《荔枝蜜》 运用“写景—记事写人—议论点睛”的三段式
结构
诗化散文的不足 P68
这种艺术风格被规范化、模式化, 偏离了艺术创作的多样化追求。也 是对作家苦心追求的艺术独创性的 背离。

十七年散文概述

十七年散文概述

二、十七年散文发展概况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 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 61 年被称为 “散文年”。
(1)抒情散文异常活跃 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冰心 《樱花赞》峻青《秋色赋》等。 (2)报告文学的新发展 由偏重记事发展为以写人为主,具有时代感和新闻性。 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3)尖锐泼辣的杂文 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札记》有感而发,大胆 泼辣。
——《雪浪花》
…… “是叫浪花咬的,” 老渔民慢条斯 理说:“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 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 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 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 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 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 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 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雪浪花》
三、杨朔散文的局限性 1、思维的模式化。 以上我们讲到杨朔散文经常使用 托物言志的方式,这种方式后来形成 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十七年”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必须表达 一定的政治主题,日常生活、寻常的事物不具 有独立的意义。
杨朔之前,很多散文直接写到重要的政治 事件、政治人物。 杨朔散文把日常生活、日常的场景引入了 散文。但是日常生活在杨朔散文中仍然不具备 独立的意义。它们必须依附于某个政治主题在 作品中才能获得合法性。
2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 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 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 到这样的事情,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 形成我文章的思想意境。” 有人据此给他总结了一个公式: 动情→反复思索→形成意境 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思索最为重要。正是 在这个环节中,作者将政治思想注入其中;让 政治思想与诗的意境结合起来。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分析记得以前学过的一篇散文叫《荔枝蜜》,现在对于它的印象已经模糊了,更没有注意到它的作者是谁,直到最近学习当代文学的“十七年散文”,才对这篇散文的作者杨朔有所了解。

首先“十七年散文”,指的是以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之间的这十七年中,作家创作的类型为散文的文学文本的总和。

而在这其中,处于公开发表状态下的散文又是十七年散文的主流。

在这一时期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中,以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较为出色与成功。

而这其中,又以杨朔的散文成就最高且自成一体。

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人们把他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当代散文三大家”。

他生前写下的散文,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散文,在意境创造、诗意构思、人物描写、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诗的语言”的艺术个性,被文学界称为“杨朔模式”或称“杨朔体散文”。

杨朔的散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7-1949)主要内容是赞美革命,宣传抗战,抨击国民党。

艺术上采取写实手法。

作品回避自我,很少写到自己的感情。

散文比较简单和直露。

第二阶段,(1949-1955)生活画面变得比较开阔,内容较丰厚充实,抒情成分明显增强,表达的感情也由外露转向了内向和深沉。

第三阶段,(1955-1968)是杨朔创作的成熟期。

1956年,杨朔发表了《香山红叶》,这篇散文被认为是杨朔散文创作成熟的一个标志。

他的最大的特点是把散文当诗一样来写,随后创作了《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等散文。

所以要了解杨朔的文章就要了解他在1955年—1968年所创作的散文,首先这段时期杨朔的题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迅速及时反映朝鲜战争的通讯特写,讴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过程中的英雄事迹及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的;二、赞美与抒写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成就、崭新风貌与普通劳动者平凡但却伟大的精神境界;三、叙写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美景,反对新老殖民主义者的英勇斗争,歌颂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当代文学史第五讲 十七年散文创作

当代文学史第五讲 十七年散文创作
文学的“一体化”进程当 中,在“时代的抒情”大潮当中,这种 “个人的思考”是有限的、充满矛盾和 困惑的。在知识分子努力转变心态、角 色、写作姿态的过程中,保留并呈现这 种思考,是难能可贵的。
1,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红豆》 (在爱情与革命之间) 2,知识分子的思考与苦恼:《望星空》 (在个体生命与历史洪流之间) 3,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 (在持守人格与堕落屈服之间) 4,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 《陶渊明写〈挽歌〉》
秦牧:“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



1,文艺随笔:闲笔和畅想接纳了不少典故、 细节,平易近人的谈话风、亲切感 2,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 3,流于说教,冗杂拖沓
二、现实的讽喻与个人的思考


1,现实的讽喻:邓拓《燕山夜话》、吴南星 《三家村札记》(温和节制、曲折展开) 2,私人性话语:《傅雷家书》、《顾准日 记》、《无梦楼随笔》
刘白羽:散文是“战斗生活的号角”


1,以时代激情与信仰拥抱对象——“崇高” (大自然的雄伟景象与大我的战斗激情) 2,感情放纵,节制不够 《桂林山水歌》——《长江三日》:自然景物 的描写向时代精神的转化
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



1,立意:发现日常生活当中的“诗意”并转 化为时代主题——“人民性颂歌” 思考:“以小见大”是否可行?影响? 2,手法:主题意象化,象征比附 思考:散文与诗歌的“雕琢”有无差别? 3,结构:卒章显其志,欲扬先抑 思考:“物—人—理”的杨朔模式?
第五讲
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一、“散文三大家”及“杨朔模式”


(一)五六十年代散文的总体状况 1,以特写/报告文学为主——写实 2,主题:光明的赞歌(时代主调) (二)五六十年代散文“三大家”——杨朔、 秦牧、刘白羽——与时代主题同步,但审美视 野较为开阔,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三)不足:雷同化倾向,艺术观念偏狭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6十七年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6十七年散文
秦牧散文特点: 秦牧散文特点: 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 1)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 新生活, 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 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 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 枯燥。 枯燥。 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 2)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 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 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 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土地》 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如《土地》。十七年 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 间,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 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 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
十七年散文概述
小结 : 十 七年时 期的散 文由于 受到 的文艺理论和“ “左” 的文艺理论和“左 ” 的僵化观念的 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 影响, 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 ,限 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 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 主要 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 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 , 缺少真情的抒 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第四讲 十七年散文
十七年散文概述
1949- 1956年为第一阶段 通讯、 年为第一阶段: ( 一 ) 1949 - 1956 年为第一阶段 : 通讯 、 报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 王家斌》 华山《童话的时代》 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 毛主席向着黄河笑》 杨朔《石油城》 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十七年”散文

“十七年”散文
“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五十年代初:通讯、报告、特 写为主。 两大主题:一、歌颂社会主义 建设,二、表现抗美援朝战争。
六十年代初:当代散文创作高潮。 理论探讨活跃,散文创作繁荣。 1961年:“散文年”。
报告文学: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大寨英雄谱》 《小丫扛大旗》
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 1、颂歌体的艺术格调。歌颂 新社会、新人。 2、构思精巧。长于从日常生 活中捕捉典型对象,挖掘象征意义, 赋予时代精神。 3、注重意境,追求诗意。
秦牧 代表作: 《土地》、《社稷坛抒情》、 《古战场春晓》
艺术特点:题材广泛,知识丰 富;富于趣味性、哲理性。 灯、船、社稷坛、古战场、土 地等意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革命回忆录: 《志愿军英雄传》、《高玉宝》、 《真正的战士董存瑞的故事》、 《黄继光》、《王若飞在狱中》 大型丛吴南星:“三家村札记”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代 表了“十七年”散文创作的最高成 就。
杨朔
代表作: 《荔枝蜜》 《雪浪花》 《茶花赋》 《泰山极顶》
“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缺失 1、回避矛盾。不能真诚面对 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较多看到积 极因素,不愿反映矛盾和缺陷。 2、“非我化”。真实的个人 感受和生命体验在散文中缺位。 3、模式化。

【中国当代文学史】十七年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史】十七年散文

• 从一九四九年一月起,沈从文陷入“精神失常”。1949年 1月,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学生,发起了对他的激烈批判, 一幅幅大标语从教学楼上挂下来,上面醒目地写着“打倒 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并全文抄 录了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在校内张贴,一切都那样的 触目惊心。

1949年3月,沈从文试图切脉自杀,被人发现后送往医 院抢救,幸而不死。病愈后,他去了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政 治,学习“毕业”后,经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及北大副 教授兼历史博物馆代馆长韩寿萱介绍,正式调往历史博物 馆。
• 冯乃超的《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说“地主阶级的弄 臣沈从文,为了慰娱他没落的主子,也为了以缅怀过去来 欺慰自己,才写出这样的作品来,然而这正是今天中国典 型地主阶级的文艺,也是最反动的文艺。”;
• 而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对沈从文的文学活动作了更 为“全面”的批判: 沈从文不仅是‚桃红色‛的代表,‚作文字上的裸体画, 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更为严重的是,‚特别是沈从文, 他一直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在抗战初期全民族 对日寇争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高唱着‘与抗战无关论’; 在抗战后期作家们加强团结,争取民主的时候,他又喊出 ‘反对作家从政’;今天人民正‘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 战争’,也正是凤凰毁灭自己,从火中再生的时候,他又 装起一个悲天悯人的面孔,谥之为‘民族自杀的悲剧’, 把我们的爱国青年学生斥之为‘比醉人酒徒还难招架的冲 撞大群中小猴儿心性的十万道童’,而企图在‘报纸副刊’ 上进行其和革命游离的新第三方面,所谓‘第四组织’。‛
• 左翼文化人的激烈批判使沈从文心怀忧惧,忧惧的主要还 不是这种批判本身,而是这种批判背后日益强大的政治力 量的威胁。一九四九年沈从文的“疯狂”,这些因素都是 直接的。同时他感受到的在周围人事中的隔绝无援,对他 却成为一种排斥的力量,陷到完全孤立无助情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宾雁的报告文学
•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胆干预生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深刻反映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 活,深刻反映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 揭露和批判官僚主义和其他阻碍社 会主义建设的消极现象以及政治经 济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济体制上存在的弊端,同时又在揭 示阴暗面的过程中显示社会积极健 康的力量 • 报告文学(1956年): 报告文学(1956年 • 《在桥梁工地上》曾刚、罗立正 在桥梁工地上》曾刚、 • 《本报内部消息》 陈立栋、黄佳 本报内部消息》 陈立栋、 英
十七年散文
三家村“杂文:邓拓(笔名马南邨)、吴晗、廖沫沙( 三家村“杂文:邓拓(笔名马南邨)、吴晗、廖沫沙(笔 )、吴晗 名:繁星) 繁星) • 60年代初,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上开辟了“三 60年代初 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上开辟了“ 年代初, 家村札记”专栏, 吴南星” 家村札记”专栏,以“吴南星”,为笔名陆续发表了 大量杂文。 大量杂文。 • 思想态度和文体风格:在宽容、中庸的形态中,寄托 思想态度和文体风格:在宽容、中庸的形态中, 他们对现实生活缺陷的敏感、关切, 他们对现实生活缺陷的敏感、关切,容纳他们对于现 代教条,对于僵化思想秩序的质疑性批判。 代教条,对于僵化思想秩序的质疑性批判。 • 邓拓在自己的杂文集《燕山夜话》中提出:我之所以 邓拓在自己的杂文集《燕山夜话》 提出: 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 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 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 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 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 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 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 邓拓《郑板桥和“板桥体”》、《一个鸡蛋的家当》、 邓拓《郑板桥和“板桥体” 一个鸡蛋的家当》 说大话的故事》 两则外国寓言》 《说大话的故事》、《两则外国寓言》、《伟大的空 专治健忘症》 三家村札记》 话》、《专治健忘症》(《三家村札记》) 《陈绛和 王耿的案件》《堵塞不如开导》 》《堵塞不如开导 批判正解》 王耿的案件》《堵塞不如开导》、《批判正解》 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
十七年散文
二、杂文 巴人:浙江奉化人,王任叔, 巴人:浙江奉化人,王任叔,是 当代著名杂文作家。40年代,他的 当代著名杂文作家。40年代, 年代 杂文依旧颇具鲁迅笔法而享誉文坛。 杂文依旧颇具鲁迅笔法而享誉文坛。 杂文集《遵命集》 点滴集》 杂文集《遵命集》和《点滴集》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观察敏锐,思想深刻, 观察敏锐,思想深刻,文笔犀利 , 人道主义精神,对人的尊重, 人道主义精神,对人的尊重,张杨 人的价值和尊严 况钟的笔》 敲草榔头“之类》 《况钟的笔》、《“敲草榔头“之类》
朝鲜通讯
• 四、通讯 • 朝鲜通讯:抗美援朝期间,作家奔赴朝 朝鲜通讯:抗美援朝期间, 鲜前线采写的一批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 通讯。 朝鲜通讯报告选》 通讯。如《朝鲜通讯报告选》、《我们 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谁是最可爱 的人》 的人》等。
魏巍的朝鲜通讯
• 魏巍:部队作家。曾两次赴朝,写下了 魏巍:部队作家。曾两次赴朝,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 思想和艺术特点:1、根据革命的需要确 思想和艺术特点: 、 定和表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深刻主题。 、 定和表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深刻主题。2、 人物是报告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 人物是报告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为了 表现主题的需要, 表现主题的需要,魏巍在人物塑造方面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塑造典型人物过 程中,作者不是采取现象的罗列与堆砌, 程中,作者不是采取现象的罗列与堆砌, 而是从无数的事迹中选取最本质、 而是从无数的事迹中选取最本质、最有 代表性的事例。 、把叙事、 代表性的事例。3、把叙事、抒情和议论 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刘宾雁的报告文学
• 批判: 批判: • 姚文元在《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和创作倾向》 姚文元在《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和创作倾向》 一文中批判说: 一文中批判说:“他用自己反党的眼光把陈立栋 丑化了,他恨陈立栋执行党的指示, 丑化了,他恨陈立栋执行党的指示,所以他就把 陈立栋丑化成一个没有任何优点的人。 陈立栋丑化成一个没有任何优点的人。作者在竭 力假造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执行党的指示= 力假造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执行党的指示=官僚 主义=独断独行=教条主义和党八股。 主义=独断独行=教条主义和党八股。同其他右 派一样,他在这里攻击的不是官僚主义, 派一样,他在这里攻击的不是官僚主义,而是党 的领导。 的领导。”、“作者把黄佳英当作英雄的先进人 物来表现的,在黄佳英身上寄托了他反对‘ 物来表现的,在黄佳英身上寄托了他反对‘官僚 主义’的全部理想。 主义’的全部理想。然而黄佳英是怎么样一个人 那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反现状’ 呢,那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反现状’的个人主义 但尽管作者想把她写成娜斯嘉型的人, 者。但尽管作者想把她写成娜斯嘉型的人,在刘 宾雁的笔下,在阶级斗争十分尖锐的中国, 宾雁的笔下,在阶级斗争十分尖锐的中国,黄佳 英却不是娜斯嘉,而是反党的个人主义者。 英却不是娜斯嘉,而是反党的个人主义者。”
十七年散文
• 一、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 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 • 《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 • 《高玉宝》,高玉宝 高玉宝》 • 《在烈火中永生》,罗广斌、杨益 在烈火中永生》 罗广斌、 言 • 《志愿军英雄传》 志愿军英雄传》 • 《红旗飘飘》 红旗飘飘》 •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萧三)。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萧三)。 • 《方志敏战斗的一生》(缪敏) 方志敏战斗的一生》 缪敏) • 《王若飞在狱中》(杨植霖) 王若飞在狱中》 杨植霖)
散文三大家
• 杨朔:酿造生活与营构诗意 杨朔: • (1)感情浓郁,诗意盎然,文本 )感情浓郁,诗意盎然, 整体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诗意 诗意。 整体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诗意。 • (2)十分注意文章结构的谋篇布 )十分注意文章结构的谋篇布 一般采用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 局,一般采用曲径通幽、“卒章 显志” 园林式结构。 显志”的园林式结构。 • 誉之者称“别出心裁的转弯艺 誉之者称“ 斥之者则认为是“ 术”,斥之者则认为是“先写景 再借喻比人,最后点明哲理、 物,再借喻比人,最后点明哲理、 抒发情感的‘ 抒发情感的‘物——人——理’ 人 理 的‘三段结构’”的“散文新八 三段结构’ 股”
十七年散文
• • • • 五、文艺性散文 主要是指散文小品,又称抒情性散文。 主要是指散文小品,又称抒情性散文。 冰心、吴伯箫、碧野, 冰心、吴伯箫、碧野,及散文三大家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人。20 年代写作的《寄小读者》 年代写作的《寄小读者》,解放后出版 的散文集, 小橘灯》最为完备, 的散文集,以《小橘灯》最为完备,收 1953年到1965年之间所写的四首诗和 年到1965 有1953年到1965年之间所写的四首诗和 十二篇散文。 十二篇散文。 • 《小橘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 小橘灯》 我们这里没有冬天》 • 冰心散文的基本特色: 冰心散文的基本特色: • 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 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 婉含蓄的手法, 婉含蓄的手法,清新明丽的语言
十七年散文
• 马铁丁杂文 • 马铁丁:50年代初,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三人在 马铁丁:50年代初,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三人在 年代初 长江日报》 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思想杂谈” 《长江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思想杂谈” 时合用的笔名。 时合用的笔名。 • 题材广泛: 题材广泛: • A或对当时形势任务作出分析,对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 或对当时形势任务作出分析, 对广大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的疏导。 对广大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的疏导。 • B.或委婉批评人民内部的各种错误思想,具体阐述革 B.或委婉批评人民内部的各种错误思想 或委婉批评人民内部的各种错误思想, 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C.或谈论理想,青春,品德修养,以及生命价值。 C.或谈论理想 青春,品德修养,以及生命价值。 或谈论理想, • 突出优点,善于把最深奥的道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话 突出优点,善于把最深奥的道理, 讲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轶闻趣事也比较多, 讲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轶闻趣事也比较多,常 托物兴辞,同时,语言练达,文风质朴。 托物兴辞,同时,语言练达,文风质朴。 • 缺点:理胜于辞,趋时应景的痕迹较重。有些篇章未 缺点:理胜于辞,趋时应景的痕迹较重。 能完全摆脱“布道” 说教”痕迹。 能完全摆脱“布道”、“说教”痕迹。
思考:
《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了哪三个场 谁是最可爱的人》 景来表现主题? 景来表现主题? 一是;松骨峰战斗 一是;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 二是马玉祥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 二是马玉祥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 三是在防空洞里战士们和作者关于战争 的谈话; 的谈话; 三个场景各有特色和侧重, 三个场景各有特色和侧重,都落脚在主 题“最可爱的人”的表现上. 最可爱的人”的表现上.
十七年散文
• 三、报告文学 • (“中青报”记者)《为了六十一 中青报”记者) 个阶级兄弟》 个阶级兄弟》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 穆青《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焦裕禄》 穆青《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 •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 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刘宾雁的报告文学
李希凡也批判了这篇作品。他在《 李希凡也批判了这篇作品 。 他在 《 从 〈 本 报内部消息〉开始的一股创作上的逆流》 报内部消息 〉开始的一股创作上的逆流》 中说: 中说: 绝不能低估《本报内部消息》 “ 绝不能低估 《 本报内部消息 》 在一部分 青年中的影响, 青年中的影响 ,尤其是在有着浓厚的资产 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青年中间, 阶级、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青年中间,黄佳 英起了极大的煽动作用。在反右派斗争中, 英起了极大的煽动作用。 在反右派斗争中, 很多青年右派分子, 很多青年右派分子 ,正是披着黄佳英的外 衣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衣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别的右派分子的历 史我不清楚,赫赫有名的林希翎,这个卑 史我不清楚, 赫赫有名的林希翎, 劣透顶的人物, 劣透顶的人物,我非常清楚她是怎样走上 舞台扮演黄佳英的(报纸上已经全部揭露 舞台扮演黄佳英的( 了她的丑恶面目,我在这里不再细谈了) 了她的丑恶面目 ,我在这里不再细谈了) 。 难道林希翎之流不正是刘宾雁的黄佳英的 模特• 狭义:指“抒情性散文”,相当于五四文学革命 狭义: 抒情性散文” 初提出的“美文”或称“艺术散文” 初提出的“美文”或称“艺术散文”。 • 广义:除狭义外,还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 广义:除狭义外,还包括“叙事性” 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文学、 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文学、以及以议论为主的文 艺性短论, 杂文” 杂感” 此外, 艺性短论,即“杂文”、“杂感”。此外,回忆 人物传记。 录,人物传记。 • 分类: 分类: • 1.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 1.回忆录和 史传性散文” 回忆录和“ • 2.杂文; 2.杂文 杂文; • 3.报告文学 3.报告文学 • 4.通讯 4.通讯 • 5.文艺性散文 5.文艺性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