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讨论稿) (2)
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范文(通用篇)
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范文(通用篇)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品德和思想教育的引导,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道德品质,我校决定实施课程思政建设。
二、目标和任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全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其具体任务如下:1. 制定和调整相关课程设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2. 建立并完善师资队伍,加强思政教师的培训和考核;3. 制定相关教材教辅材料,提供思政课程资源支持;4. 开展课程建设实验和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三、组织和管理1. 设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
2. 成立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教师培训和培养工作。
3. 招聘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思政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4. 设立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四、课程思政教材和资源建设1. 开设思政教材编写项目,组织教师撰写优秀的思政教材。
五、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1. 针对已有思政教师,加强培训和提升教学水平;2. 对新教师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3. 注重教师的思政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其专业素养。
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方法1. 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演讲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与挑战。
4. 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保证1. 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估和改进;2. 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评价,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3. 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科学指标的制定和评估。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执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执行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迅速,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院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本执行方案旨在推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二、方案内容1.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 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运用。
- 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指标,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养。
- 优化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各个课程中去。
-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思政建设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 制定并落实学生思政教育考核制度,确保教育效果。
-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三、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明确目标和责任- 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指标;- 责任单位明确,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 第二阶段:制定实施方案- 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和措施;- 编制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3. 第三阶段:推进实施- 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第四阶段:评估和总结- 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课程思政建设措施;- 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执行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升;- 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显著增强;- 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在社会中有竞争力。
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
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一、教学内容的创新1.结合时事热点,引入鲜活案例。
将国内外时事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拓展国际视野。
增加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提高其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线下课堂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引入翻转课堂。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教师则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开展情境教学。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提高其实践能力。
三、评价体系的创新1.多元化评价。
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
2.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课堂氛围。
3.引入社会评价。
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实际成长紧密结合。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1.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培训、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引进行业专家参与教学。
邀请行业专家、优秀企业家等走进课堂,为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和人生感悟,丰富教学内容。
3.加强教师激励机制。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应以提高教育效果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通过不断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新的活力,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
基金项目: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2020CXCYKT14)㊂作者简介:申珊珊(1989-),女,安徽滁州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叶晓璐(1986-),女,浙江瑞安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㊂行业协会的活动㊂例如高校老年教育的实践㊁实训课程与行业协会 游学活动 整合设计开展;高校聘请行业协会(如老科协)的专家参与高校科研㊁讲座研讨㊁老年教育课程教学等活动;行业协会在每年开例会(例如科研会议㊁研学会议等)时,可以联合高校开展,在高校校园内或者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例如营养康养中心㊁中草药种植基地㊁药房等),行业协会会议与高校联合开设,进一步促进高校整体的科研㊁教学能力的提升㊂参考文献[1]李振兴.社区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03):9-10.[2]于志国等. 互联网+1+4 线下线上融合模式推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的研究[J ].成人教育,2021,(12):45-48.[3]周晶晶.成人社区学习成果认证需求研究[D ].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8,(05):139-229.[4]孙冬喆.中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D ].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4,(05):82-123.[5]吕荻.高校资源服务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7,(5):12-16.[6]卢子洲,廖康平.合作博弈视角下 1+X 证书制度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与协作[J ].教育与职业,2020,(08):21-27.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申珊珊㊀叶晓璐(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 敢闯会创 的课程目标定位下,以培养学生成为 有理想㊁有本领㊁有担当 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来定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创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学校和地方特色思政资源作为育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评价,让学生在做中悟,引导学生在双创中不仅实现个人理想,也应为社会发展㊁国家富强作出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㊂同时,本文结合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实施㊂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0.0330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渠道㊁主阵地㊂多位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㊁内容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内在契合点,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体现了同向同行㊂目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㊁策略等方面,在教学研究,如教学安排㊁教学设计等方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且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尚未有系统的方法㊂围绕 培养什么样的人㊁如何培养人㊁为谁培养人 这一问题,改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本文通过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和学校㊁地方的特色思政资源,基于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了本课程的教学思政案例㊂同时,探索了思政评价方法,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㊁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使其成长为勇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爱国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㊂1㊀课程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应包含国家㊁社会㊁个人3个层面的要求,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㊁以遵纪守法为核心的公德操守㊁以人文仁爱为核心的担当意识㊂同时,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目标同质㊁价值取向一致㊁价值准则协同,这都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创业,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守诚信㊁尚和合的时代价值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 敢闯㊃69㊃会创 课程目标定位㊂在 德技并修 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成为 有理想㊁有本领㊁有担当 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来定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即培养学生 想创业㊁会创业㊁敢创业 ,提高其创新精神㊁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创业态度,培养经世济民的担当意识㊂在双创实践教育中践行创新精神㊁增强创造价值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敢创意识㊂在 润物细无声 的知识学习中融入价值理念㊁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㊂2㊀教学内容为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参与 强国一代 培养的功能作用,课程内容要强化企业家精神,即把国家期许的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深度融入学科内容之中㊂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为例,明确了思创融合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㊁能力提升㊁价值塑造3个层次的育人目标和要素,为教学内容提供方向,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互促㊂围绕 以传授知识㊁能力为关键,以培养精神㊁意识为核心 的课程定位,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目标,结合学校和地方资源,在国家㊁社会㊁个人3个层面,分别深度挖掘了跟党学创业㊁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商人㊁三瓯一木的传承与发展等特色课程思政资源,提炼双创课程中的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具体化㊁生动化的课程思政案例(课程思政主要融入点具体见表2)㊂每次课引导学生把国家㊁社会㊁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在双创中不仅实现个人理想,也应为社会发展㊁国家富强作出贡献,共筑中国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㊂表1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思政目标了解创业形势;熟悉创业政策㊂能运用创业政策帮助创业㊂感受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关注与关爱,激发爱国主义精神㊂家国情怀乐担当掌握创业团队的组建要点;掌握创业团队的管理技巧㊂能科学地组建创业团队;能有效地管理创业团队㊂感知团队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领悟理想信念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㊂坚定信念跟党走熟悉创意转化为创业机会的标准;掌握评估创业机会的方法㊂会判断创意是否能转化为创业机会;能评估创业机会是否适合自己㊂感知机会评判的科学性,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感受机会重找㊁团队重组,培育勇于探索精神㊂实事求是勇探索掌握客户细分的要点;掌握行业竞争分析的要点㊂能合理定位目标用户,明确其需求;能客观分析竞争情况㊂领悟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培养为民造福意识;感知行业竞争的激烈性,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㊂使命担当重民本掌握产品设计要点;掌握专利申请流程㊂能设计产品原型;能进行专利申请㊂感知产品设计的流程性,传承工匠精神;感知专利保护的必要性,培养守正创新的意识㊂精益求精爱劳动掌握获取创业资源的要点;熟悉启动资金的分类㊂能够获得创业资源;能够筹措创业启动资金㊂感知资源整合的艰难性,树立不忘初心的意识;感知资源整合的复杂性,树立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㊂不忘初心善奋斗掌握商业模式要素;熟悉创新商业模式的切入点㊂能设计商业模式;能创新商业模式㊂感知商业模式的变化,培养追求卓越的意识;领悟商业模式的创新,培养创新精神㊂追求卓越会创新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内容要求;掌握项目路演的技巧㊂能科学撰写创业计划书;能开展项目路演㊂感知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培养科学撰写态度;感知分工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㊂团队合作讲诚信掌握创新创业大赛要求㊂能积极参与比赛;能科学选定参赛项目㊂感知参赛项目,培养关注社会痛点的习惯,培养创造价值的信念㊂创造价值能守正有理想 想创业有本领 会创业有担当 敢创业表2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项目内容育人元素思政素材切入点认识创新创业了解双创形势爱国主义国家双创政策学生通过收集国家双创政策,在了解双创形势的知识目标同时,感受国家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激发爱国主义㊂了解双创大赛责任担当三瓯一木的传承学生通过分析双创大赛中三瓯一木获奖作品,在掌握大赛要求的同时,感知责任担当㊂组建创业团队评估创业潜质吃苦耐劳温商 四千精神学生通过分享温州人创业故事中的 四千精神 ,在认知到创业者具备素质的同时,树立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㊂初建创业团队理想信念党的团队组建学生通过讨论党的团队是如何组建的,在掌握团队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等组建原则的同时,领悟党的理想信念㊂㊃79㊃续表2教学模块项目内容育人元素思政素材切入点评估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人文仁爱温州安乐保止滑鞋学生通过止滑鞋防止老人㊁孕妇等摔倒的案例分析,掌握通过关注社会痛点识别创业机会,感知人文仁爱㊂评估创业机会制度自信我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学生通过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在掌握评估原则㊁方法的同时提高制度自信㊂分析目标市场分析目标用户经世济民党的群众路线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同时,激发经世济民的意识㊂分析行业竞争诚信公正温州企业的 隐形冠军学生通过分享温州企业创新发展成为细分行业小精尖的案例,在掌握行业竞争分析的同时,体会诚信公正㊂设计产品原型创新产品设计精益求精党的土地政策演变学生通过视频资源了解土地政策演变,在理解产品要持续完善的同时,感知精益求精精神㊂保护核心技术守正创新温州企业的 产权纠纷学生通过收集温州企业的 产权纠纷 案例,在深刻理解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的同时,树立守正创新意识㊂整合创业资源获取创业资源不忘初心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生通过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解团结一切力量获取资源的同时,树立不忘初心的意识㊂筹措创业资金奋斗精神工贸学子的三瓯一木创业路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工贸学子在三瓯一木传承与发展中的资源困难,在掌握筹措资金渠道的同时,激发奋斗精神㊂创新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追求卓越三瓯一木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享收集的资料,分析三瓯一木的发展,在了解商业模式在持续变化的同时,感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㊂创新商业模式改革创新党的价值主张 救国㊁兴国㊁富国㊁强国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党在救国㊁兴国㊁富国㊁强国路上采取的创新举措,在理解创新切入点的同时,领悟改革创新精神㊂呈现创业项目撰写创业计划精准科学党的精准扶贫学生通过了解精准扶贫故事,了解脱贫致富的原因在于精准把握,树立精准分析㊁科学决策的意识㊂开展项目路演团队合作火神山的中国速度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火神山的迅速呈现,在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树立分工协作意识㊂图1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创业的育人体系3㊀教学实施坚持公共课服务专业的理念,在教学实施中,结合专业,以项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㊂如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设计等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使命感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乡村旅游创业项目设计进行任务驱动,嫁接城市周边乡村旅游真实项目㊂课程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㊂通过情境创设㊁问题引导㊁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做中学㊁做中悟㊂通过教学团队自主建设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生创业基础和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保障线上学习,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资讯㊁竞赛等信息把握,有力支撑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㊂国家级众创空间为课后的双创实践提供了保障,如创设真实情境,带学生到近郊新农村感受美丽乡村新风貌,立足专业,激发双创活力,思考服务家乡路径㊂通过实地调研,在行动中培养爱岗敬业㊁吃苦耐劳的时代品质㊂从而,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增强创业真实体验㊂课中,通过实训平台的演练,增强学生对创业项目设计过程的理解并实现构思成果的可视化㊂自主开发的‘活页式创新创业工具手册“为创业项目设计提供了可视化工具,便于小组协作学习㊂根据教学任务内容,主动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创新㊁创业案例融入㊂如在调研乡村旅游现状任务中,通过讲述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感受实事求是的时代品质㊂同时,在构思乡村旅游创意任务中,通过讲解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案例,领悟党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励学生探索可行的创意,一次次优化改进,在行动中培养精益求精的时代品质㊂㊃89㊃4㊀教学评价和反思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忌机械㊁倡综合㊁重感悟㊁观实效等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利用量化和质性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效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尤其要注重 过程 增值 和 综合 ㊂课程借助平台的计时㊁作业正确率等数据,以诊断性评价来明确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的不足;以过程性评价来评估学生发展;通过课前课中知识正确率对比㊁课中课后任务成果对比,以增值性评价来掌握学生进步;通过创业项目设计成果的呈现,以综合性评价突显教学成效㊂基于此,以形成性评价贯彻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程,与学习环节和阶段性成果相对应㊂根据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审标准进行了创业项目设计成果的评价内容制定,并采取平台㊁学生㊁创业教师㊁专业教师㊁企业教师等全员参与评价㊂借助职教云等网络平台,达到评价智能化㊁可视化,同时注重教与学行为采集,做好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实现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育人的 三全 评价体系(见图2),促进学生成长成才㊂图2㊀ 三全 评价体系㊀㊀从课堂发言㊁小组活动㊁实践反思等方面进行素质目标的考核,以个人自评㊁组内互评㊁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取得了效果㊂目前,还需要加强实践的评价比例和内容,以真正悟化于行㊂同时,在个人自评㊁组内互评的增值对比基础上,进行两项评价的分析,做好有效增值评价㊂5㊀结语线上线下结合㊁课内课外结合㊁校内校外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实施需要多元化㊁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来保障教学实施㊂目前,线上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教材方面,需要立足学校和地方优势,挖掘特色思政资源作为重要载体,融入教材中,改变当下创新创业教材缺乏育人元素的现状,并针对不同专业,编写特色的校本教材㊂参考文献[1]刘秀娟,谢志昆. 互联网+ 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8):11-14.[2]康丽滢,隋丽娜. 课程思政 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 体验式 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创新基础 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5):143-145.[3]赵其国,赵民兴,付文娟,等.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与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05):88-94.[4]丁伟.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4):242-246.[5]张法清,陈小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4):45-47.[6]张小斌,吴小平. 课程思政 视域下高职 双创 学科建设的思考 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9,(11):124-128.[7]尹兆华,刘丽敏,王丽红,等.融入党史元素的 思创融合课程化探索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2,(06):145-148.[8]杜震宇,张美玲,乔芳,等.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原则㊁标准与操作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70-74.[9]朱丽. 课程思政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耦合与路径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1-4.[10]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25-31.㊃99㊃。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运作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运作方案1.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思考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方案内容2.1 课程设置-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专业课程中,适当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例如,在技术类专业中可以加入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精神培养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2 教学方法- 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 借助互动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3 培养计划- 设立思政工作小组,由相关教师组成,负责监督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运作。
-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
- 注重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
3. 方案实施- 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的深度结合。
- 成立教学质量评估小组,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工作效果。
4. 方案评估- 每学年结束后,组织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评估,收集师生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 通过考试成绩和学生反馈等方式,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评估。
结论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将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参与式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该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
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0.12.09
•【字号】浙教高教〔2020〕61号
•【施行日期】2020.12.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
案》的通知
浙教高教〔2020〕61号
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经研究,现将《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
2020年12月9日。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操作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操作方案背景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的本操作方案旨在加强和规范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内容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部门的要求,融入职业学科前沿知识和思想文化,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职业化、实践化特点,建设符合学生特点和职业需求的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1. 安排课程思政专题教育- 整合课程资源,按照学科特点制定课程思政专题教育计划;- 开设集中授课、学术报告、读书会等形式,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育;- 注重与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2. 建设课程思政在线平台-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课程思政交流互动平台;- 利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视频、文献等资料,拓宽学生思想视野;-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课程思政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3. 挖掘课程内涵,创设思政教学模块- 对各类课程进行剖析和拆解,挖掘和建立符合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要求的课程思政内涵;-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设计、创设创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块;- 通过协作教学等方式,促进课程思政与职业技能的结合。
落实措施- 学院应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与指导,并为专题教育、在线平台和课程内涵建设等工作提供必要经费和技术支持;- 各学科教师需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研究,落实课程思政内容并进行教学评估;- 学生应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积极参加专题教育、交流互动、人生规划等活动,争做思想道德素质高、职业技能强、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技术人才。
结论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
学院应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和指导,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推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新课程设置2门必修课: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思政-概论”)(4学分)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政-基础”)(3学分)。
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1学分)。
另外,也可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开设选修课,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近现代史》、《法制漫谈》等课程。
二、关于课程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新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时间安排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讨论稿)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特定本行动方案意见。
第一章实施原则第一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第二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
通过积极调动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育人作用,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切实承担起工作的主体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主要内容第三条“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计划”,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抓住教材、教师和教学三大关键要素,立足课程、课堂,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以问题为导向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推进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与学生德育考核深度融合。
每学年开展一次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打造思政理论课教学示范课堂,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估等环节全面提升示范作用。
有效推进教育新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用3年时间,完善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建设。
第四条在全院范围内“实施课程思政行动计划”,每门课程要结合课程特色,设计课程导论环节,强调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
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要明确体现德育内涵与元素,授课教师要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形势与时事热点,从育人角度阐述成长与成才关系,学院每学年组织一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或经验交流活动,有效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汇编3份)
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按照《XX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4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24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XX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XX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二)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改。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Io(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
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
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讨论稿)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讨论稿)第一篇:《浙江工贸职业技术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讨论稿)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2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法律,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学院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
学院应当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条学院教代会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认真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学院教代会和教代会代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院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学校、集体和教职工的利益关系。
第五条学院教代会在中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教代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二章职权第六条学院教代会的职权是:(一)听取学院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二)听取学院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三)听取学院年度工作、财务工作、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四)讨论通过学院提出的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院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五)审议学院上一届(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六)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院领导干部;(七)通过多种方式对学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院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八)讨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及学院与学院工会商定的其他事项。
现代治理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第20卷第3期2020年09月V ol.20No.3Sep.2020Doi:10.3969/j.issn.1672-0105.2020.03.001收稿日期:2020-08-03作者简介:郭薇(1968—),女,新疆米泉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现代治理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郭薇(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摘要:高职院校的现代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主体共同探讨“办什么样的学、培养什么样的人”。
从现代治理的角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从治理主体出发,围绕教师、思政工作者、行政管理者、教辅人员、科研人员、企业导师等群体构建与其相匹配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关键词:高职;现代治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105(2020)03-0001-05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GovernanceGUO Wei(Zhejiang Industry &Trade V ocational 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Abstract:The modern 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mphasiz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governance subject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ability.The governance subjects jointly discuss “What kind of college to run and what kind of student to cultiv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mplementation ways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urriculum are based on the governance subjects.It is to build the pattern of all staff,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which matching around course staff,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dministrators,teaching assistants,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enterprise tutor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chieve substantial results.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odern governance;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implementation ways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实施方案
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实施方案,对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规范。
4. 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三、实施方案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划。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定期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5.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施保障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倡导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3. 加强家校合作,积极引导家长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五、总结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关于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关于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其中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我们决定推出一项名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素质。
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情操。
4. 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的提升。
5.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三、实施方案1. 教学内容设计(1)综合课程设置: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课程中,消除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2)专业核心课程:为各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公共课程:开设公共课程,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法律等,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创新(1)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讨论和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和挑战,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科研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3. 评价方法改革(1)多元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评定、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素质发展。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方案介绍本方案旨在推进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我们将全面落实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交流能力。
方案课程设置1. 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设置法治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科专业课程:- 深化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 鼓励师生探索将社会实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2. 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思政教育,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支持。
学生思政活动1. 组织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如主题讲座、座谈会等。
2.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
考核评价1. 设计合理的考核体系,将思政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 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并确保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2. 开展师资培训和教师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3. 组织各类思政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 定期评估思政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资金保障1. 学校将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以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通过上述方案,我们将全面推进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推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推行方案引言本方案旨在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通过有效的推行措施,我们将为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 建立有效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推行措施1. 优化思政课程设置- 设立专门的思政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等核心内容;- 梳理课程架构,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 强化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
3. 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积极探索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4. 加强思政教育评估与反馈- 定期组织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改进;- 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工作。
推进策略1. 制定明确的推行计划- 设定时间节点和目标,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2. 加强协同合作- 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沟通平台,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加强与学生会、教工会等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力量宣传与推动思政工作。
3. 推行信息化管理-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便于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研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4. 加强社会支持与参与- 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思政工作;- 创造机会,邀请社会名流、专家学者等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丰富课堂内外的思政教学内容。
预期效果-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 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升;-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基于教育服务型高校的大学生思政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达 、产 业 集群 富足 之 办 学优 势 ,充 分吸 纳温 州文 化 的精 髓 ,将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教 育与 地 方 经 济建 设 、 产业 结 构 特 色 以及 人 才
培养 目标相 结合 ,构建 了集 学校、企业、行业等 多位一体的服 务型职教体 系,为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开辟 了一条发展之路 。
教 育服 务型高校的标志是 “ 教育服务 ” ,是 以教 育为载体 、以 “ 文化性 ” 、 “ 智力性 ”和 “ 技术性”
等 为特 征 的 面 向全 体 学 生 、面 向社 会 的服 务 。 因 此 ,
健 全的人 格 ,同时提升大学生服务他人 ,服务社会 的
能力 ,做 一个有 价值 的人。
W AN G unlu Ch i
( hj n d s y& Ta e o a o aC l g , n h u Z ei g 2 0 3 Z ei gI ut a n r rd ct n l ol e Wez o , hj n 5 0 ) V i e a 3
Abs r c : h j n d s y& T a eV c t n 】 o l e a e nd v t e o s u t no u ainsrieo e td t a t Z ei gI u t a n r rd o ai a C l g s e e oe t t n t c o f n d c t vc .r ne o e h b doh c r i ae o e i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安排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安排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任务日益重大。
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本方案旨在制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三、具体安排1. 整合课程资源- 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课程中,促进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 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创设思政专题课- 设立专门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 设计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组织思政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思政活动,如演讲比赛、主题讲座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建设师生共建共治的思政教育机制- 打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建立完善的师生互动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四、评估与调整每学年末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五、保障措施学校将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充足的经费和教学资源,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确保课程思政建设顺利进行。
六、总结本方案的实施将为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
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作者:金浏河高哲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6期[关键词]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课程研究[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060-01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是源于上海高校陆续提出的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将原来具有专项专职专业性质的“思政课程”打通其任督二脉——思行和善政,直连高校各专业的各课程教学,主旨是让高校的思政教育全面地浸透于每次教学,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
这既是身为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义务,又是作为学校应尽的育人担当。
从此引发出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必是系统与全局化的。
那么作为培养具有高技能型与职业型并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这场变革中如何思考领会、如何操作实施以达到真正的效果和目地?笔者认为,首先还应从学术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纯粹意义上去寻求它们各自的“理”。
因此有几个问题需要事先进行深思与研讨。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背景是依据上海高等学校推进的全课程育人框架,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对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师资团队,形成密集型与全方位并存,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课程思政”。
然而,从教育学、管理学或是思想政治领域,“课程思政”的这一概念都还未有官方或是学术上的统一界定。
教育领域内的学者专家依据各自高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案并无不妥,但如果从规范且学理的角度来看,概念模糊不清或是界定不严往往也会使问题走向客观事实的表象。
如果说研究是一个交往各方不断辩证对话,从而共同建构研究结果的过程,那么概念界定就是研究起步与过程中思想定足,方法立位,从而寻找研究逻辑的过程。
由此看来,“课程思政”概念的明晰与确定还面临着认识论上的建构性的挑战。
二、明确“思政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思政课程”从学术角度来说,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中的“上层建筑”,偏向于精神与素质体系;从教育领域而言,属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下的核心体系;从专业课程设置来讲,属大类课程中的必修课,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特定本行动方案意见。
第一章实施原则
第一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第二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
通过积极调动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育人作用,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切实承担起工作的主体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三条“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计划”,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抓住教材、教师和教学三大关键要素,立足课程、课堂,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以问题为导向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推进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与学生德育考核深度融合。
每学年开展一次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打造思政理论课教学示范课堂,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估等环节全面提升示范作用。
有效推进教育新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用3年时间,完善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建设。
第四条在全院范围内“实施课程思政行动计划”,每门课程要结合课程特色,设计课程导论环节,强调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
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要明确体现德育内涵与元素,授课教师要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形势与时事热点,从育人角度阐述成长与成才关系,学院每学年组织一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或经验交流活动,有效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第五条每个专业建立系列化的红色案例库,每个案例库至少包括10个案例,其中原创性案例不少于50%。
学院每年进行一次红色案例库评选活动。
所有案例应有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专业领域内重点关注问题,或实践中代表性问题,充满思政元素,具有德育功能,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年起红色案例库评选以增量、原创为主要评价标准。
红色案例库评选成果纳入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第六条学院督导在全面听课的基础上,每年推出1-2门思政功能明显的示范课。
示范课不但满足第四条、第五条的要求,而且建设有“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基地,引领学院“课程思政”工作。
第七条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在现有的听课评价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
第三章保障与激励
第八条学院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有党委宣传部、院督导、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团委、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工作。
各二级院系要把“课程思政”摆上重要位置,在全院整体框架下制定本单位的实施细则。
第九条成立课程教材引进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全院课程教材的引进与管理工作。
全院各类课程教材采购实行严格的审查和备案制度,侧重思政隐性价值取向,保证教材使用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条学院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重点资助和保障“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
加强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杜绝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第十一条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平台等现代媒体手段,大力营造“处处有德育、时时讲育人”的良好氛围。
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典型专业课程,加强舆论引导,确保“课程思政”入脑入心。
第十二条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学期教学质量考核和年度考评体系中,并贯彻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十三条实施“课程思政”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学院每年汇集出版“课程思政”案例集,对入选的作品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
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成果公开发表,并全额资助在南大核心及指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行动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解释。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版
附件2 “课程思政”案例模版
表格内统一字体:宋体小4,行距20。
附件2 “课程思政”案例模版
题目:***********(宋体,3号,加粗)
作者单位:******* (宋体,小4)
正文,宋体,小4,行间距20.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点:
1)背景(标题4),案例需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背景介绍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标题4),案例要有一个主题。
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想反映“德育元素”是什么,要有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专业领域内重点关注问题,或实践中代表性问题,充满思政元素,具有德育功能,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细节(标题4),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的教学过程。
(4)结果(标题4),案例教学期望达到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标题4),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其利弊得失的看法和分析。
评析可以是理论阐述,也可以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