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科学7上-新版-知识点全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b242d465c850ad02df804116.png)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七年级华师科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华师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fb60d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3.png)
七年级华师科学上册知识点七年级华师科学上册是初中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册教材全面的介绍了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1. 静电学静电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主要是研究静电场、电荷和电场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七年级物理学中,学生将学到电荷基本性质、正负电荷、电场等概念,掌握小球静电实验,了解静电实际应用等。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受力变化的学科。
在七年级物理学中,学生将学习平衡和力、万有引力等概念,了解物体受力变化和运动的规律,例如滑动摩擦力、动量、动能等。
3. 声音声音是力的效果,是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在七年级物理学中,学生将学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进而了解声音的频率、振幅等特性、人耳的听力等知识。
二、化学1.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的基本粒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在七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到原子的基础概念、量子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知识,为进一步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打下基础。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化学中不可分割的物质组成单位。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化学变化组合而成的物质。
在七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元素的分类、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并掌握化合物的基础概念、配比等知识。
3. 酸、碱、盐酸、碱、盐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
在七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酸、碱、盐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掌握其物理、化学特性。
三、生物1. 生命机能生命机能是指人体或动物通过生理过程维持生命的正常状态。
在七年级生物学中,学生将学到生命机能的基本概念、呼吸、营养、运动、感官、调节等生理过程,掌握生命机能的调控、失调等知识。
2. 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七年级生物学中,学生将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细胞分裂等知识,并了解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繁殖繁殖指生物通过产生新个体来维持种群的数量。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996cb3d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4.png)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科学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然规律,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华师大,你将会学到各种有
趣的科学知识点,以下是七年级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生命现象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
生命现象是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生物现象,比如说生长、繁殖、代谢等等。
生命现象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物
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为我们提供了
各种重要功能,比如说能够自我复制、接受外部信号等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植物通过这个过程可以
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糖分和氧气。
这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过程,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重要的食物和氧气。
动物的生殖与继承
动物也有生殖和繁殖的能力,它们在生殖和繁殖方面的策略和
种类都非常的多样化。
生殖和繁殖过程中,DNA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DN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它带有我们遗传信息的基因序列。
地质变化与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由许多不同的地质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说山脉的形成、火山爆发等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变化来了解地质历史和地球的构造。
总结
华师大的七年级科学课程包括生命现象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生殖与继承、地质变化与地球的构造等等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并且将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华东师大版本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的学习知识提纲:第八章星空世界
![华东师大版本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的学习知识提纲:第八章星空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a3af0cda67ec102de3bd89e7.png)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星空世界第1节、观天认星变化的星空一天中,星空自东向西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原由:地球的自转。
一年中,跟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形成了四时星空。
原由:地球的公转北极星的地点不发生变化,一直指向正北方向。
原由:北极星位于地轴的正上方。
恒星和行星恒星是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行星是自己不可以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星体.恒星在夜空中的相对地点变化不显然.行星在夜空中的相对地点变化显然.用肉眼能够看见5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星图和星座.星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现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分红88个地区,即88个星座.需要知道的星座及恒星: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牧夫座、仙后座、天鹅座依据北斗七星辰柄的指向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对应的季节为春、夏、秋、冬。
4.找寻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而后将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能够找到北极星.第1 页在夜空中,人们用肉眼能够看到6000多颗星星,为了看到更多的星星,需要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有好多古代的天文仪器.有些恒星一年四时都能够看到,有些恒星永久也看不到,在_赤道_处能够看到全天的星空.有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天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天津四——天鹅座第2节、太阳发光发热的太阳(太阳是离地球近来的恒星,与地球的均匀距离是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亲密的关系。
(太阳是一颗气体(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往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察看到日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因为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b35e95b856a561252d36fc1.png)
2章 生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的主要类群
②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生(体外受精)
②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兼皮肤)呼吸
④卵生(体外受精)。
②肺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生(体内受精)。
①体表有羽毛 ②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卵生(体内受精)。
等高线较密处
等高线较疏处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
3)地形的变化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平缓,具有持久性
地月系
0-4章知识点汇总
0章 走近科学
、
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 相应答案 的学问。
、学习科学的方法有 观察 、 实验 、 思考 。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 ②提出问题 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
⑤检验假设 ⑥合作交流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 米 ,符号 m ,常用的单位还有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
1m=10dm=100cm=1000mm
μm 1μm=1000nm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 ③量程 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秒 ,符号 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完整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39a062369dc5022aaea00f1.png)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章不考)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
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 1μm=1000nm长度测量的步骤:(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精编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8d3058db52ea551811a68706.png)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
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 1μm=1000nm长度测量的步骤:(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重点难点
![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重点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2632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5.png)
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重点难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是初中学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生物学在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重难点,需要学生掌握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生物的多样性特征和保护方法。
二、物理学在七年级上册中,物理学是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物体运动的描述、力和压力等内容。
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相关的描述方法。
力和压力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种类的力和压力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三、化学在七年级上册中,化学是同样重点和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物质和化学变化等内容。
物质的分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物质和化学变化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四、地理学在七年级上册中,地理学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的科目。
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等内容。
地球与地图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图的表达方法。
天气与气候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点以及其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应牢固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示例: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是学生初中阶段的科学学科教科书之一,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七年级上册华师大版科学的重点难点。
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02e6ef69eae009581becb2.png)
页码范围 3-24 25-48 49-74 75-84
85-103 104-125 126-167 168-180 181-197 198-217 218-252 253-270 271-323 324-363 364-399 400-415 416-453 454-470 471-493 494-525 526-541 542-575 576-596 597-620 621-658 659-695 696-723 724-742
也观是察学能习使科人学们的获重得要(方自式人然。为现控象)制的信息
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
)的条件
下再现
返回目录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 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 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 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 步。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苹果落地
问题:熟透的苹果为什么会往下落?
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月亮不往下落呢?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
返回目录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2、蝙蝠飞行、捕食
问题:为什么蝙蝠能在黑暗中飞翔,
准确地捕食飞虫?
蒙住眼睛 堵住耳朵
超声定位
返回目录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3、候鸟的迁徙
迁徙:随季节气 候的变化做有规 律的搬迁。
返回目录
生活小现象
4、液体颜色的变化+C 无色 +A
红色
返回目录
生活小现象
5、瓶中奇景
在上瓶总形成旋涡状的水流
返回目录
生活小现象
6、肥皂泡
空气压力
肥皂膜收缩
返回目录
总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走进科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走进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55554243323968001c9212.png)
走进科学基础知识1.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到结论→检验假设。
3.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等内容。
4.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其他单位: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是否有磨损。
②: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即估计值。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 + (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刻线量起。
但读数时一定要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①误差:与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的方法减小造成的误差。
5.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它的规定是: 把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七年级科学华师大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华师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b912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b.png)
七年级科学华师大知识点随着教育的改革和进步,科学知识也在逐步升级、完善,华师大作为一所教育强劲的大学,在科学教育也是表现优异的。
作为初中学生,更要加强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消化,本文将为大家普及一下七年级科学的华师大知识点,让大家更好的把握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1.动态平衡:在物理学中,动态平衡是一个核心的概念。
它是指一些物体或系统的运动状态。
这些物体或系统的运动状态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才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这些条件包括质量、速度等因素。
动态平衡不仅在物理学中应用广泛,而且在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2.阻力:阻力是指物体在其他物体或介质中移动时所受到的力。
在物理学中,阻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了解阻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移动特性。
3.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们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和物理学中,原子是一个核心概念。
了解原子结构、性质、类型等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解释化学和物理现象。
4.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最小化学实体。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在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中,分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5.纯净水: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生物体内需要的基本元素。
纯净水是一种经过净化后基本没有杂质或化学物质的水。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水的来源、净化和消毒方式等知识,以保证我们饮用的水的质量。
6.营养元素:营养元素是人体需要吸收的化学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
营养元素在维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和增强免疫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摄入量等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7.电池: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中,电池是一个经常涉及的概念。
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种类和一些重要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学和化学现象。
8.自然界中的变化:自然界中的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华师大版自然科学七年级上册重点
![华师大版自然科学七年级上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f002dd50e2524de5187ef3.png)
七上科学重点1、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2、 科学探究的过程:(1)观察和提出问题(2)搜集证据和处理数据(3)建立假设(4)用证据检验假设(5)用科学原理解释3、 实验室测量长度常用刻度尺,国际制单位:米。
4、 刻度尺三要素: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5、 温度计用来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制作的。
6、 温度计读数时测温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可以。
7、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国际制单位是千克。
8、 熟练使用托盘天平。
称量前,用平衡螺母调节平衡;称量时,用砝码和游码调节——托盘往哪边偏就往哪边调节。
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潮湿或腐蚀性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9、 星空的变化:(1)自东向西旋转(2)四季星空10、 恒星:本身能发光发热的星体,表面静止,实际运动。
行星:本身不发光,绕恒星作圆周运动。
11、 现在天文学上把星空分为88个星座。
熟悉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和天鹰座(牛郎星)和仙后座的形状。
12、 银河系从正面看像一个庞大的车轮状的漩涡系统,从侧面看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
13、 1天文单位: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14、 光球层发生的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11年。
15、 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从近到远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16、 金星是自东向西自转的。
土星的卫星最多,有23个。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活动的行星。
17、 小行星主要成分有的是石头,有的是碳,有的是铁质。
18、 彗星主要由一些岩石颗粒和冰块组成,基本结构包括彗核、彗发和彗尾。
19、 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彗星的国家。
20、 太阳系的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和流星。
21、 地球上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也不能自己发光。
22、 地球自转导致:(1)昼夜交替;(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3、 方向:24、 四季成因:(1)地球公转 (2)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面之间有66.5°夹角。
七年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
![七年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9e1f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c.png)
七年级l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华师大版的七年级上册科学内容丰富,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生物方面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主要包括了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种群与环境、动物的运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
在学习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时,我们了解到生物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海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化出多样的物种。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物种的适应能力、竞争和共生关系等知识点。
在种群与环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种群是相同物种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共同生活的群体,同时也了解到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内容。
其次是物理方面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物理主要包括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空气压力与浮力、力与机械运动等内容。
在学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时,我们了解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等性质,以及物质的相变过程。
在学习空气压力与浮力时,我们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对物体的压力产生影响,并学习到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在学习力与机械运动时,我们了解到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同时也学习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最后是化学方面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化学主要包括了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见物质的分离纯净、酸、碱和盐等内容。
在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时,我们了解到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转化。
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物质的颜色、气味、燃烧性等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变化过程。
在学习常见物质的分离纯净时,我们学习到了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凝固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df93301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b.png)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第 1 节、明丽多姿的生物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惯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部分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部分为绿色扁平状,特别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荒漠中神仙掌的针状叶;②茎大部分为直立茎,为了适应生计空间,有的茎特化为爬行茎、环绕茎和攀附茎;③花大部分很娇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娇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构造轻盈的有益于风力流传,比重轻的有益于水流流传等。
(2)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固,天气、土壤和生物环境常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②身体表面有防备水分别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④有的有“ 拟态”、保护色或戒备色,以躲避仇敌;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固,营养物质比较简单获取,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
水生植物多种多样、形态万千。
水生动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惯也与其生计环境相适应。
第 2 节、生物的基本特色1、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入营养物质(食品)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生物经过氧气的作用,从食品中获得能量。
生物都能进行生殖,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则不可以。
3、生物的基本特色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拥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生殖和遗传。
【启示与拓展】例 1 以下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的是()A、大刀螂B、黄蜂C、竹节虫D、避役剖析:不一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一样的。
2020年华师大七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2020年华师大七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ea973f6294dd88d1d26b08.png)
2020年华师大七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总结走近科学走近科学1.观察观察和实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讨论交流。
3.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A.长度的测量(考点.长度的测量(考点a读数;读数;b单位估测;单位估测;c单位转换;单位转换;d平均值;平均值;e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f累积法的应用)累积法的应用)(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米(m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零刻度线零刻度线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放正确零刻度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一定要估读)记正确记录数值数值准确值准确值估计值估计值单位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精编)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a19bc24c5727a5e9846a614e.png)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 相应答案 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 观察 、 实验 、 思考 。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 ②提出问题 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 ⑤检验假设 ⑥合作交流
1 分=60 秒
1 秒=100 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 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 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 (mg)
单位换算: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托盘天平
脊椎动物
鱼类:①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②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生(体外受精)
两栖类:①皮肤湿润,裸露 ②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兼皮肤)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生(体外受精)。
爬行类:①表皮干燥(有角质鳞片或甲) ②肺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生(体内受精)。 鸟类: ①体表有羽毛 ②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卵生(体内受精)。 哺乳类:①体表一般有皮毛 ②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胎生、哺乳。
(1)陆生植物的叶:大多呈绿色扁平状,能够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常绿阔叶树:如香樟,冬青等
阔叶树
叶
落叶阔叶树:如枫树,紫玉兰等
针叶树:如松,杉,柏等
(2) 陆生植物的茎:大多属于直立茎,但也有植物不是直立的茎。
① 匍匐茎:草莓,西瓜等。②缠绕茎:牵牛花等。③攀援茎:葡萄,黄瓜等。
(3)陆生植物的花和果实:利用昆虫进行传粉的,叫做虫媒花,利用风力传播花粉的,
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
![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935dc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f.png)
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中,华师大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因此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对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生物学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体的基础。
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2. 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生物按其形态、结构、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以了解生物的不同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由于环境的不同,各种生物的特性也具有多样性,包括行为、适应能力、寿命等方面的差异。
化学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基本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成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的性质和成分不同于原子中的元素。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反应中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变化。
物理学1. 动力学和静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质量、速度、加速度等方面;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2. 能量和功率能量是指物质可以做功的能力,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方面;功率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量,可以通过功率公式来计算。
地理学1.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人文环境包括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2. 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包括大气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总结七年级上科学华师大知识点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理学方面的知识,涵盖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更好地为未来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科学7上-新版-知识点全第0章走近科学知识内容摘抄整理§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0-2、什么是科学探究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③分度值(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叠积法(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卡夹法(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一下,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4、时间的测量: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min)、时(h)、天、月、年等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3、测量工具:钟、表§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1、质量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物质组成,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底座、平衡螺母、砝码。
5、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3)称量:量时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4) 读数: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5)称量完毕整理天平,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
注意:(1)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2)液体质量的测量:先称出空烧杯质量,再把液体加入烧杯,称出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就是液体质量。
2、能量:一切物体都有能量能量的形式: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形变的物体有形变的能(也称作弹性势能)、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发光的物体具有光能、食物、燃料里都有化学能,一切物体都有热能。
除此而外,还有电能等很多能的形式。
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1)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水电站:水能转化为电能(3)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4)摩擦生热:动能转化为热能3、信息:信息传播的形式: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载体:书籍、报刊、广告等信息传播的工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1-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艳丽多姿的生物是和它们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
我们把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栖息地或生境。
陆地能为陆生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但是陆地上的水分不充分,环境条件复杂,陆生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多种多样。
2、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层,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水分和空气。
3、陆生植物一般有些什么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根的功能:吸收水分、无机盐。
5、茎的作用支撑和输送养分。
茎的形态: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缠绕茎。
各种形态的茎都是对陆地生存空间的适应。
请说说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种茎:草莓:匍匐茎牵牛花:缠绕茎爬山虎:攀援茎6、叶的功能:吸收太阳能,制造有机物。
仙人掌有叶吗?它用什么结构进行光合作用?仙人掌的这种结构适应怎样的生活环境?有,但退化成了叶刺。
用多汁的茎进行光合作用。
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7、许多植物的花五彩缤纷,香气袭人,能吸引昆虫拜访,帮助植物传送花粉。
这些花称为虫媒花。
小麦的花不鲜艳,花粉很小、很轻,依靠风力传播,这种花称为风媒花。
像小麦这种花的特征是植物对风力传播花粉的适应。
虫媒花通常花冠大而鲜艳,有花蜜或有芳香,花柱膨大有黏液。
风媒花通常花粉小、数量多,柱头分叉成羽毛状。
8、色彩鲜艳的果实能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
色彩不鲜艳的果实借助风力来传播种子。
9、陆生高等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要有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主动捕食,并逃避敌人,陆生高等动物具有发达的附肢和有防止水分散失的身体表面是它们对的适应。
10、鸟类虽然可以在空中飞行,但仍然要在陆地上觅食、筑巢,它们是一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化陆动物。
11、生活在北方的绵羊,在冬季到来之前皮肤上会长出致密的毛,毛的含绒量很高,以抵御严寒的气候,而在夏季到来之前,皮肤则脱去部分绒毛,以适应炎热的气候。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适于沙地行走,驼峰内有脂肪,能分解产生水和能量,它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贮水,因此它善耐饥渴,适应沙漠环境,号称沙漠之舟。
12、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他们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的变化来逃避敌人的攻击。
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十分相似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这种现象称为:拟态如竹节虫象树枝。
动物为适应栖息地的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以免受到敌害的攻击,这在生物学上叫作保护色,如蚱蜢在青草中是绿色,在桔草中为灰褐色。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身体上形成的鲜艳的色彩或斑纹,它可使敌害容易识别而不致受到攻击,这在生物学上称作警戒色,如蜜蜂的黑黄色彩。
13、在陆地上,还有一些动物生活在地下,如鼠,身体呈锥形,常在地下打洞。
鼠夜间活动,白天藏于洞穴中,对农业和人类危害大。
14、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水中溶解有各种氧气、氮气、磷、钾等无机物和糖类等有机物,温度变化比较小。
水生生物的结构比陆生生物简单。
15、水生低等植物如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绿色藻类,它们的特点是没有根茎叶。
水生高等植物如浮萍、荷花、芦苇是常见的水生高等植物,它们的特点是有根茎叶,但叶的部分浮在或伸出水面。
16、浮萍:它是一种浮水小草本植物,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形,上面都是绿色,有的仅生一条根,没有明显的茎叶之分。
荷花:它的茎生长在池塘、湖泊的泥中,茎分节。
荷花没有发达的主根,只是从茎节上长出一些不定根。
它的叶通过叶柄伸出水面,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通过它,荷花的水下部分可从水上的大气中获得氧气。
黑藻:全部都沉浸于水中,但开花时雄花伸出水面伸出水面,黑藻并不是藻类,而是高等植物。
17、水生动物:鱼类、哺乳类、两栖类鱼类:身体呈纺锤形,用鳃呼吸特殊的鱼类: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上方,适应:海底的环境哺乳类:体形似鱼,前肢鳍状、后肢消失,具有似鱼的“背鳍”和叉状“尾鳍”,体毛退化。
鼻孔位于头顶,边缘有瓣膜,需在水面呼吸,。
常见的哺乳类动物:鲸、海豚、白鳍豚、江豚两栖类:幼体似鱼,用鳃呼吸;成体有后肢,用肺、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大鲵18、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适应它们的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体现出生物体形态和环境的统一。
19、生物能进行感觉、运动、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生长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非生物2生物的主要类群一、动物的主要类群1、动物是生物界中的最大类群,150多万种动物占据生物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
在庞大繁杂的动物世界里,各种动物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来适应外界环境,争得在大自然中的生存地位。
2、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