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延伸及生物富集发生的原理
伴随食物链发生的生物富集现象
无机物,获得所需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主要指腐生的 细菌和真菌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02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生产者主要指 绿色植物 ,它们通过 光合作用 将无机物 合成为 有机物 。 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以 绿色植物 为食,主要指 动物 ,它们根据食性可分为 草食动物 ,
4、食物链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捕食 关系, 所以食物链中只有 生产和者 消,费没者有 和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练一练
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C
A.黄雀 螳螂
蝉
B.虾
小鱼
大鱼
C.草
鼠
蛇鹰
D.太阳光
草
鼠蛇鹰小组讨论食物网 81草 2草 3草 4草 5草 6草 7草 8草
蝗虫 蝗虫 小鸟 小鸟
兔 兔 鼠 鼠
小鸟 小鸟
老鹰 蛇 老鹰 蛇 老鹰 蛇
老鹰
蛇
老鹰
老鹰
老鹰
老鹰
农药DDT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生物富集
课堂小结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伴随食物链发生的生物富集现象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 态 系 统 多 样 性
在 一定的地域 内, 生物 与 环生境物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非生物
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想一想
一块农田 农田上的所有水稻 农田上的所有水稻和杂草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02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菟填空丝:子
生产者主要指 绿色植物 ,它们通过 光合作用将无机物 合成为 有机物 ,并且将 能量 贮存其中。 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以 绿色植物 为食,主要指 动物 ,它们根据食性可分为 草食动物 ,
污染生态学课后习题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1.何谓污染物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污染物的性质:a.一种物质称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b.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污染物的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
2.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植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器官是根,叶片也能吸收污染物。
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表面,主要由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
细胞膜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并与细胞壁一起构成了细胞的防卫体系。
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能量。
3.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
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
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道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向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4.简述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特征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特征
1.生物富集。
如果一种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中的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在它体内积累。
鹰吃大量的兔子,不易分解也难以排出的有害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
因此食物链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称为生物富集。
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一个物种灭绝,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其物种数量的变化,因此食物链对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并且,如果食物链有一环缺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2.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是一种食物路径,食物链以生物种群为单位,联系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
食物链中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不同生物间传递着,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表现为单向传导、逐级递减的特点。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由于食物链传递效率为10%~20%,因而无法无限延伸,存在极限)。
食物链很少包括六个以上的物种,因为传递的能量每经过一阶段或食性层次就会减少一点,所谓“一山容不了二虎”便是这个道理。
3. 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间断,不出现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即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4. 单方向。
食物链中的不是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食物链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富集: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现象,即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在经过食物链的传递和转化后,浓度不断升高,最终在食物链的顶端生物体内积累。
2.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中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不同生物间传递,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表现为单向传导、逐级递减的特点。
3. 食物链很少包括六个以上的物种:传递的能量每经过一阶段或食性层次就会减少一点,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4. 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间断,不出现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即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5. 同一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物性和其他生活习性极不相同的多种生物:如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可以分级利用自然所提供的各类物质,获取食物,提供产品,从而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产物得以充分利用,使有限的空间养育众多的生物种类。
6. 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它们的长短不同,营养级数目不等。
由于在一系列吃与被吃的过程中,每次转化都将有大量的化学潜能变为
热能消散,因此,自然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是有限的。
在人工控制下,食物链的长短可以调节。
7.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起作用:各类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生态学家。
生物富集现象的原因
生物富集现象的原因
1.生物体吸收能力强:某些生物体具有吸收、富集某些物质的能力,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等,鱼类通过鳃、肠道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机物、污染物等。
2. 热力学稳定性弱:某些物质在自然界中热力学稳定性较弱,容易被生物体吸收、积累。
如汞、铅等重金属离子,以及多氯联苯、六价铬等有机污染物。
3. 食物链作用:某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作用逐级富集。
如水中的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被鱼类、鸟类摄食后,其中的营养物质、污染物等逐渐富集,最终被人类摄入。
4. 生态系统失衡:某些生态系统发生失衡,会导致某些物质被生物体富集。
如水库、池塘等水体由于污染、过度施肥等原因,导致水中富含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藻类、水生植物的生长,进而导致水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富集。
- 1 -。
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延伸及生物富集发生的原理
环境污染与人体保健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延伸及生物富集发生的原理XXX(经济管理学院XXXXXXXXXXXX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地球上,在浩瀚的生态系统中有无数的生物直的我们去关注和保护,今天的社会已经暴露出来了好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物种灭绝、人口暴增,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态系统。
对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延伸、生物的富集发生原理学生以浅薄的知识从生物体内营养的流动和生物的演替作了说明。
从食物链和食物网对营养的流动以及营养的递减造成的物种构成等方面作了概述。
从水生、陆生的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发展作了概述,以及各种条件下营养的积累和利用作了概述。
关键字:食物链食物网演替富集1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成分。
1939年英国生态学家Tanl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后来苏联植物学家Sucachev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
在1965年哥本哈根会议决定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群落是同义词。
生态系统一词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在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至生物圈、海洋、陆地,小至森林、草原、湖泊。
除了自然生态系统以外还有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等。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一般分为六大类: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1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而物质循环是双向进行的,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
同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生物富集的概念
生物富集的概念生物富集是生态系统中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在食物链中被富集过程中,逐级递增地蓄积在某些生物体内(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导致其生物累积量大于周围环境的水平。
生物富集通常会导致生物体内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生物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可能对食用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生物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吞食和吸入,然后在生物体内转化和分配,如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等,它们在环境介质(土壤、水、大气等)中的浓度虽然很低,但在生物链的递进过程中,由于食物链的增长效应以及这些污染物质的生物转换,生物富集逐渐形成。
生物富集过程的主要类型有三种:生物扩散、食物链富集和富集在特定生物体内。
其中,生物扩散是最常见的富集类型,指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性种群在共同环境污染影响下出现的共同特征,即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在所有生物体中出现的相对增加;食物链富集是指污染物通过食物链每级消费者的吞食转移一级一级提高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富集在特定生物体内则是少数污染物质仅富集在某些特定生物中,如汞仅富集在猫头鹰和鲸鱼等物种中。
生物富集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会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当生物富集达到一定程度,其中某些无机和有机物质已经积累到人体内时,就有可能引起健康问题。
这些生物富集物质在人体内的积累可能会导致脑损伤、癌症、免疫系统障碍、可遗传病等。
生物富集的管理是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一。
为了减少或消除生物富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和评估、控制环境污染源、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加强环境标志认证、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
生物富集的管理需要各方合力,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力量,进行综合协作,共同推进生物富集治理,促进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富集的途径
《生物富集的途径》
生物富集是指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逐级放大而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的现象.它可以分为非选择性生物富集(如石油、有毒金属等)和选择性生物富集(如农药、重金属等)两种类型。
前者的特点是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污染时,不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后者则相反,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污染时,将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生物富集作用能够导致许多疾病和病原体的流行,从而引起食品污染问题。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进入水体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硫酸盐,使得水体呈酸性,最终导致鱼虾绝迹。
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食物链积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影响地球上的生命活动。
另外,汞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燃煤和燃油产生的烟尘等,其中燃煤和燃油排放占了很大比例。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降雨发生反应,形成酸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食物链中重金属的传递与生物富集规律研究
食物链中重金属的传递与生物富集规律研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金属元素使得食物链中的重金属含量不断上升,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
目前,火电厂、钢铁厂、冶金厂等工业企业和城市垃圾填埋场、废弃物处理场等环境污染源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什么是重金属?重金属通常指的是密度和原子量较大的金属元素,如汞、铅、镉、铬、砷等,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非常大。
例如,铅能够影响人体的智力和生殖系统,砷能够增加癌症的发生率,镉能够影响人体的肾脏和骨骼。
食物链中的重金属传递重金属通过土壤被植物吸收后进入食物链,最终由食肉动物摄食而导致环境和人体的重金属污染。
一般来说,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它们的生物富集能力相对较强。
比如,土壤中的镉被作物吸收后,其累积量可达到生长在同样土壤环境中的其他植物的3-10倍。
生物富集规律在食物链中,某些生物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更强,例如,水生生物、底栖动物、肉食性动物等。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生物体内的酵素和蛋白质等具有更强的金属离子结合能力和金属离子转移能力。
同时,一些环境因素,如水温、PH值、溶氧量、光照等也会影响生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程度。
如何降低食物链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食物链中重金属含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环境污染源。
同时,人们还需要在从事农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以确保从源头减少重金属的含量并保障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结语重金属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元素,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它们,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食物链中重金属的传递和生物富集规律,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使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防止。
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小资料:水俣病
• 1953年日本九州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 “狂猫症”和人体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 狂奔乱跑,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 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这是由距离该市 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汞废水进入水体 引起的,汞在水中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 →硅藻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石斑鱼→鲟鱼 和鲶鱼→人或猫,最后鲶鱼体内含汞量达10- 20mg/kg,最高达50-60mg/kg,比原来含汞 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导致人或猫, 是指环境中 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因为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 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 特点,所以,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 延长而不断加强。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浓集:
各种有毒物质(重金属、苯酚化合物、 DDT等)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立即参与 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 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 浓缩,即生物浓缩现象,营养级越高,生 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
•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 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 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 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 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 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二章 生态系统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课件(共22张PPT)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各组 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消费者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青虫
小鸟
小草
蛇 蚱蜢 蔷薇 青蛙
讨论:这些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你能写 出图片中所包含的食物关系吗?
蔷薇或小草
蔷薇或小草 蔷薇或小草
蔷薇或小草
蚱蜢 青虫蚱蜢 青虫
青蛙 小鸟 小鸟 青蛙 蛇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 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 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种类越多, 所形成的食物网就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稳定, 越不容易被破坏;
反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种类越少, 所形成的食物网就越简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不稳定, 越容易被破坏。
(4)草→昆虫→食虫鸟→鹰 )昆虫→食虫鸟→鹰
(5)小麦→鼠 →蛇→鹰
1.比较图片中各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哪种生物体内 DDT 含量最少 ? 哪种生物体内DDT含量最多? DDT 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因此鸬鹚体 2.DDT 是如何进入鱼鹰体内的?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 内DDT 的含量最高。 体内DDT的浓度越大?
DDT含量:3×10-12 DDT含量:3.5×10-9 DDT含量:4×10-8 DDT含量:5×10-7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DDT含量:2×10-6
四级消费者
DDT含量:2.5×10-5
什么是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 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增加的现象。 生物富集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 生物富集的规律:
(减少↓)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原理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原理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体及其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机制之一。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能量和物质传递的层级结构。
而能量流动则是描述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原理。
一个标准的食物链通常由草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多个层级组成。
食物链通常以太阳光能作为能量起点,太阳光能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
草本植物所吸收的太阳能被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而这些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则成为了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
食草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它们通过进食植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在食物链中,食草动物通常位于食物链的第二层级。
它们将植物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自身体内储存的有机物质。
例如,兔子吃草,这些草中的能量被兔子吸收,并转化为兔子体内的有机物质。
食草动物是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食肉动物通常位于食物链的上层,它们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来获得能量和养分。
在食物链中,食肉动物一般是顶级捕食者,它们没有自然的天敌。
连接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的层级关系形成了典型的食物链。
食物链还可以延伸到更多的层级和更复杂的关系中。
例如,一个草原食物链可能包括草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以食肉动物为主要食物的顶级捕食者(如狮子)。
在这个食物链中,能量从草变成小型食草动物,再变成大型食肉动物。
而食肉动物被顶级捕食者捕食后,这些能量又能够进一步传递。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传递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将能量从一个层级传递到另一个层级。
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主要通过食物的消化和代谢来完成。
例如,当食草动物吃下植物时,其中的有机物质会被消化和吸收,转化为食草动物体内的能量。
当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捕食时,食草动物体内的能量会通过消化和代谢转化为食肉动物的能量。
食物链传递和富集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食物链传递和富集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有机污染物已成为环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可以来源于田野、河流、大海、天空、农田和工厂等多个方面。
这些有机污染物由于它们的生物降解时间比较长,往往会被食物链不断地传递,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富集,最终达到高浓度的地步。
本文将讨论食物链传递和富集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并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生活中。
它们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来源和类型。
有机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卤代烃、多环芳烃、药品和农药等。
这些污染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医疗保健、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制药等领域。
它们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毒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然而,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分子与分子之间具有很强的化学惰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分解,往往可以在土壤、水体或大气中长期存留。
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和分布有机污染物在水、土和空气中分别具有不同的运移特性。
水溶性有机污染物很容易被水体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吸收,并在水中广泛分布。
然而,非极性有机污染物往往被土壤、沉积物和底泥所吸附,使其难以运移到其他环境中。
对于VOC(挥发性有机物),它们具有很高的蒸汽压,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难以通过沉积沉积物和固体颗粒而阻止其进入食物链。
有机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迁移和分布在食物链中,有机污染物通常从低层次进食者向高层次进食者传递。
例如,污染了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有机污染物会被小型鱼类摄入,然后被大型鱼类所摄入。
这样的传递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富集是不可避免的。
在食物链的层次结构中,由于每一层次进食者需要摄入之前低一级进食者的所有营养物质,因此,有毒有机物质通常在更高层次的进食者中超过了中间和低层次进食者的生物标准。
此外,由于这些污染物非常稳定,不容易分解,也不容易消失。
因此,即便没有新的有机污染物源,它们也可以在食物链中不断累积、富集,并存在好几个世纪。
了解食物链从植物到动物
了解食物链从植物到动物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食物和能量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了解食物链的形成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同时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植物到动物的角度,介绍食物链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生态特征。
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通过合成有机物质来滋养自身。
植物的主要营养来源是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同时也需要适量的光线和二氧化碳。
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植物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并与环境相互作用。
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草食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例如,大草原上的牛羊通过吃草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种食物链中,植物处于第一级,草食动物处于第二级。
草食动物被称为第二级消费者,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
它们通过摄取植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并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能量。
草食动物自身也被其他动物所捕食,而成为更高级别的动物的食物。
食物链的第三级是肉食动物或食肉动物,它们主要以捕食其他动物为主要来源。
肉食动物通过捕食草食动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有时也会捕食其他肉食动物。
这种关系构成了一个连续的食物链,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食物链不仅仅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还存在着食物网的概念。
食物网是由多个相互交织的食物链组成的。
一个生物既可以属于一个食物链的某一级,也可以属于其他食物链中的不同级别。
这种相互关联的食物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除了食物链的传递和转化能量的特点外,食物链还存在着能量和物质的损失问题。
当生物进行代谢活动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失,而无法继续转化为其他生物的能量。
同时,每个层次之间的转化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损耗和浪费。
这些都是影响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的重要因素。
食物链的破坏和中断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某个环节的生物数量急剧减少或者消失时,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连锁反应。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1.何谓污染物?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污染物的性质:a.一种物质称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b.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污染物的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
2.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植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器官是根,叶片也能吸收污染物。
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表面,主要由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
细胞膜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并与细胞壁一起构成了细胞的防卫体系。
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能量。
3.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
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
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道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向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4.简述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与食物链中的影响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与食物链中的影响污染物生物富集与食物链中的影响随着工业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是指某些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积累并富集在生物体内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威胁,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污染物生物富集与食物链中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
1. 污染物生物富集的原因:- 长期存在的污染物:一些毒性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由于其分解速率较慢,会逐渐积累在生物体内。
- 生物体对污染物的选择性吸收:一些生物体能够有选择性地吸收特定的物质,导致这些物质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
- 污染物的溶解度和挥发性:一些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导致它们在环境中更易富集在生物体内。
2. 污染物生物富集的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会导致某些物种数量过多,而其他物种数量过少,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
- 食物链中的食物安全问题: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逐级富集会导致人类食物来源受到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污染物积累在生物体内会对其造成毒性影响,对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 解决方案:- 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管控: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追踪各种污染物的富集水平,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 推动环保科技创新:加大对环境科学和环保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力度,寻找更有效的污染物处理和防治方法。
-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鼓励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化学污染物的排放。
4. 具体操作步骤:- 污染物监测与评估:建立污染物监测网络,对环境中可能富集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并评估其富集水平和潜在威胁。
- 食物链分析与控制:对不同食物链中的富集现象进行研究,了解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转移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食物中污染物的含量。
- 污染物处理与净化: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特性,开发和应用适合的处理和净化技术,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富集和传播。
食物链中的生物堆积与富集
食物链中的生物堆积与富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将能量从一个生物传递到另一个生物。
然而,随着物种在食物链上的不同位置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生物体中的化学物质逐渐堆积和富集,成为了人类和环境健康的威胁。
1. 食物链中的生物堆积食物链的第一级是原始生产者,如植物和浮游生物。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营养物质和气体,转化成为生物量和能量。
而后,它们被食肉动物或肉食性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捕食。
当食物链中的生物越来越多地摄取营养物质和元素,这些元素和化学物质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这被称为生物堆积,或生物体内富集现象。
其中最常见的化学物质为多氯联苯(PCB)、氟化物、汞及多氢苯并(DDE)等。
当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摄入了富集物质,它们的体内富集物质水平将会比其食物的浓度更高。
而当食物链链顶的捕食者再次摄取这些消费者时,它们的体内富集物质的质量和数量将超越前一层次的消费者。
生物堆积现象还可以通过“食物网”来说明。
当不同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并形成更复杂的“食物网”时,生物体中的化学物质将堆积和富集。
这是因为消费者摄取了来自多个食物链的浓度高的营养成分。
2. 生物堆积对生物体的影响富集物质会影响到生物体的呼吸、免疫系统以及生殖能力等重要生理过程。
此外,它还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和癌症等疾病。
例如,由于富集物质的存在,海洋哺乳动物经常受到生殖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导致生殖失败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
富集物质还会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鳄鱼分别在人工喂食和自然生态系统中被暴露于不同水平的多氯联苯(PCBs),结果表明,在富含PCBs的环境中生长的雏鸟较少,且体重较轻,表明富集物质能够降低生物体的存活率和生殖能力。
3. 生物富集对环境的威胁富集物质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时,会营造出一种恶性循环。
例如,典型的飞鸟和海豹被认为是营养链上的最高点。
然而,这些物种通常比其他物种含有更多的富集物质,这意味着它们是物种之间污染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与人体保健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延伸及生物富集发生的原理XXX(经济管理学院XXXXXXXXXXXX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地球上,在浩瀚的生态系统中有无数的生物直的我们去关注和保护,今天的社会已经暴露出来了好多问题,如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物种灭绝、人口暴增,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态系统。
对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延伸、生物的富集发生原理学生以浅薄的知识从生物体内营养的流动和生物的演替作了说明。
从食物链和食物网对营养的流动以及营养的递减造成的物种构成等方面作了概述。
从水生、陆生的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发展作了概述,以及各种条件下营养的积累和利用作了概述。
关键字:食物链食物网演替富集1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成分。
1939年英国生态学家Tanl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后来苏联植物学家Sucachev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
在1965年哥本哈根会议决定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群落是同义词。
生态系统一词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在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至生物圈、海洋、陆地,小至森林、草原、湖泊。
除了自然生态系统以外还有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等。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一般分为六大类: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1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而物质循环是双向进行的,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
同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1.2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和生物成分的关系: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是密切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如土壤系统。
土壤系统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生长什么植物什么动物能够在其表面居住。
但植物的根系对土壤有很大的固定作用,并能大大的减缓土壤的侵蚀过程。
动物的残体经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而变成土壤的腐殖质,增强了土壤的肥沃性,反过来又为植物的根系发育提供养料。
2食物链和食物网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我们把生物之间的这种传递关系叫做食物链。
但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
可见,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的关系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网将所有的生物都包括在内,使他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是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是简单,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在一个具有复杂的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因为一种生物的消失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任何一种生物的消失都会或多或少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其稳定性有所下降。
当一个生态系统较简单时任何外力都有会引起这个生态系统发生剧烈波动。
苔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因而也是地球上比较脆弱和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的生态系统。
虽然苔原生态系统能够忍受地球上最严寒的气候,但是苔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就简单得多了,食物网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个别物种的消失都有可能导致苔原生态系统的失调或毁灭。
2.1食物链的类型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两种最主要的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前者是以活着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后者是以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
2.1.1碎屑食物链在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部分不是被取食,而是死后被微生物分解,因此能量是以通过碎屑食物链为主。
例如,在潮间带的盐沼生态系统中,活植物被动物吃掉的大约只有10﹪,其他90﹪是在死后被腐蚀动物和小分解者利用。
2.1.2捕食食物链在地球上植物药比动物多得多,植食动物要比食肉动物多得多,一级肉食动物要比二级肉食动物多得多,这不仅是从个体数量、生物量、能量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越是处在生物链顶端的动物以他们为食,因此从分他们身上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弥补为搜捕它们所耗费的能量。
一般说来,能量从太阳开始沿捕食食物链传递几次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食物链一般都很短,通常只有4~5个环节构成,很少超过6个环节。
2.1.3寄生食物链除了碎屑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外,还有寄生食物链。
由于寄生生物的生活是很复杂的,所以寄生食物链也很复杂。
有些寄生生物可以借助于食物链中的捕食者而从一个寄主转移到另一个寄主,外寄生物也经常从一个寄主转移到另一寄主。
其他寄生物也可以借助于昆虫吸食血液和植物液而从一个寄主转移到另一个寄主。
食物链也存在于寄生生物彼此之间。
3营养级和生物金字塔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一个营养级是指处在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钟的总和,因此,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指一种生物和另一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而是指一类生物和处在不同营养层次上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和所有自养生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即食物链的第一环节,他们构成了第一营养级。
所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植食动物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包括所有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以此类推,还可以有第四个营养级和第五个营养级。
有很多动物,往往难以依据他们的营养级关系把它们放在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因为它们可以同时在几个营养级取食或随季节的变化食性,如螳螂即捕食植物性昆虫又捕食肉食性昆虫野鸭既吃水草又吃螺虾。
有些动物雄性和雌性的食性不相同,如雌蚊是吸血的,而雄蚊只吃花蜜和露水。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
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4生态系统的发展在农业地区,经常能够见到被丢弃的农田,尤其是在曾今覆盖过森林的地区。
由于无人照看这些农田长满了禾草级其他草本植物。
许多年以后,这片被丢弃的农田生出了树木。
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个群落取代了另一个群落,直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森林占据这片地区从而结束这一演替过程。
这些涉及到森林的恢复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秩序有规律的,并且当排除了人类或自然事件的干扰后,森林的恢复是可以预言的。
这种发生在一个地区之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取代知道一个相当稳定的称之为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叫做生态演替。
整个这一系列的演替的群落,从草地到灌木到森林,到最后的稳定为止,称之为演替系列,其中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阶段就是一个演替系列阶段。
4.1水生演替在一个限定的区域内,通常只是一个池塘,能够观察到从一个池塘发展成为一个中生森林,演替的第一个阶段称为先锋期。
以池塘底部缺乏植物为特点。
这个阶段能够在在新形成的池塘或湖泊中能够看到。
最早侵入这个区域的生物是浮游生物,他们可以密集到充满水体,这种浮游生物包括微小的藻类和动物,他们死后沉到水底有助于形成湖底淤积层。
湖底发育着的淤积层松散的淤积物层形成了适于有根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将松散的湖底沉积物束缚住形成较紧实的基质,并且大大增加了湖底有机物的沉积。
那些在先锋阶段常见的生物,在沉水植被阶段的条件下就不能生存了。
先锋阶段的毛赤木昆虫被能够在沉水植物上爬行并用植物材料筑巢的其他种类所取代。
4.2陆生演替与水生演替相似的顺序也发生在干旱地区。
裸露的地区,不论是自然的还是原生环境,如岩石和沙丘,还是受到干扰的地区,如被丢弃的农田和路堤,都是一种最终要被生活有物体充满的自然生物真空地区。
开始进入这类生境的动、植物组成了先锋群落。
在原生生境中开始不存在土壤,然而由于土壤的发育,掩体的群落才能日益复杂在赤裸的、受干扰的地区,即次生生境中,还会有某种土壤存在。
然而,二者都是以全部暴露在日光下、温度剧烈波动以及温度条件迅速变化为特点。
4.3演替及富养化刚才所描述的水生演替是自然的富养化过程。
在经典的湖沼学中,自然的富养化过程被认为是一种老化过。
进入湖泊、池塘、河口湾的流水夹裹泥沙形成底部淤积层,并且填满了他们的洼地。
那些从周围集水区带入的养分刺激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浮游植物的这种增长了生产有提高了总生物的生产力,并逐渐导致了湖泊和池塘的较大的变化。
光合浮游植物渐渐集中于水的上层使之成为暗绿色。
水体的浑浊减低了光的投射,并且限制表面水体的生物的生产力。
浮游动物以光合浮游植物和少许有机物为食,反过来,他们又成为鱼类的食物。
未被浮游动物消耗的藻类以及流入的有机碎屑和有限植物的遗骸沉降到湖底,在那里,细菌将这些死去的物质转化物机物。
这些分解者的活消耗了大量的湖底沉积物和底部水体中氧气的供给,达到在这个地方不能生存需氧生物的地步。
在这里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很高,尽管物种的多样性很低。
这与贫瘠化或称之为营养缺乏正相反。
贫瘠湖的营养相对枯竭,尤其是氮肥和磷肥,那些有流入而得到正常补给的营养物质迅速被光和植物所消耗。
这里藻类的密度很低,光很容易投射到很深的水里。
水是清澈的,在阳光下呈蓝色到蓝绿色。
氧含量在所有的深度都一致底部动物区得到较好的发育。
尽管这里生物的数量很低,但是物种的多样性很高。
当把中等数量的营养物质加入到贫瘠湖中时,这些养分就被迅速的利用和循环。
当养分源源不断的加入时,这类湖泊就开始从贫瘠到中等营养并向富养条件变化。
参考文献1. 尚玉昌: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页码2672. R.L.史密斯:生态学原理和野外生物学•科学出版社•页码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