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过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寒潮,又称寒流,是指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一种极端天气过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寒潮天气过程,提高自身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参加了寒潮天气过程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掌握寒潮的预报方法。
2. 提高气象观测技能,掌握气象观测仪器操作方法。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寒潮天气过程观测实习期间,我们每天早上7点准时进行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同时,我们还观测了降水量、能见度等要素。
通过观测,我们掌握了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如气温急剧下降、风力加大、降水增多等。
2. 寒潮天气过程预报在观测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寒潮的预报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天气图:通过分析高空图、地面图等,了解寒潮的移动路径、强度、影响范围等。
(2)计算寒潮指标:如降温速率、降温幅度、风力等,以判断寒潮的强度。
(3)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历史寒潮天气过程,了解寒潮的规律和特点。
(4)发布预警信号:根据寒潮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3. 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寒潮天气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实习总结:(1)寒潮天气过程具有以下特点:气温急剧下降、风力加大、降水增多、能见度降低等。
(2)寒潮的预报方法主要包括分析天气图、计算寒潮指标、结合历史资料等。
(3)在寒潮天气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警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实习体会1. 提高自身气象观测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熟练掌握了气象观测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各项观测任务。
3. 提高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在寒潮天气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天气形势,发布预警信号,为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积累了经验。
五、建议1. 加强气象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寒潮天气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1
低槽东移型
此类寒潮的冷空气常来自冰岛以南的 洋面,途径欧洲南部、地中海、里海、 巴尔喀什湖进入我国新疆或蒙古,然后 取西路或西北路影响我国各地。 这类寒潮的冷空气路径很长,容易 变性,所以寒潮强度不大。不过,在以 下三种情况下,冷空气可达到寒潮强度
(1) 低槽东移过程中,受地形、有新鲜冷空气 或贝加尔北部残留的冷空气合并使冷空气强度 加强. (2)低槽东移到乌拉尔山以东时,从黑海到里 海有明显的暖平流,高压脊发展,脊前西北气 流加强,促使新鲜冷空气从新地岛加速南下与 原低槽中的冷空气合并. (3) 蒙古气旋、东北低压强烈发展又向东北移 去,有利冷空气主力向东偏北移。黄河气旋及 江淮气旋发展将导致冷空气南下而爆发寒潮
以概括出三种主要的环流型:
小槽发展型 低槽东移型(这次过程) 横槽型
小槽发展型
小槽发展型也称为脊前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这类寒潮是由不 稳定短波槽发展引起强冷空气爆发造成的。 通常,高空500hPa不稳定小槽最初出现格陵兰以东洋面上。小 槽在东移南下过程中不断发展,最后在亚洲大陆东岸发展成一个大槽, 称为东亚大槽。对应槽后地面高压强烈发展,在高空西北气流影响下 东移南下,爆发寒潮影响我国。 实质是通过不稳定小槽、小脊发展,引导新地岛以西冷空气南下, 取西北路径经西伯利亚、蒙古入侵我国。
3、寒潮路径的预报:
1、地面高压的轴向。 地面冷高压的长轴方向往往就是寒潮入侵的方向。 如:高压长轴呈南北向时,冷空气南侵,当高压长 轴为东西向时,冷空气一般偏东移。
2、看地面正变压中心的移向。 地面+△P3和△P24中心的移向,大致与寒潮 高压的路径相同。 3、引导气流
4、寒潮降温的预报:
(1)、寒潮降温幅度预报,以确定冷空气的等级 ;
• • • • 符合寒潮环流形势 东亚大槽可能重建 南支与北支槽的叠加 地面气旋发展(先有北方气旋、后有南方气旋发展)
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张掖市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张掖市因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常年气温较低,而且时常受到特强寒潮的影响。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一般表现为气温骤降、冰雪覆盖、大风等极端气象现象,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影响因素及成因分析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与多种气候系统的影响有关。
首先是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冬季的重要气压系统之一,它的位置和强度变化会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当西伯利亚高压南退和加强时,就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寒潮天气。
其次是青藏高原冷空气的南下。
冷空气源于青藏高原和西伯利亚,由于地形和季节的原因,冷空气一旦南下,就会引发强烈的寒潮天气。
东亚季风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东亚季风在冬季北移,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和低温天气。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可以总结为冷空气活动频繁、辐合线活动明显和大范围强风的共同作用。
冷空气活动频繁是指冷空气源地有丰富的冷空气资源,南下过程中受到大气环流的推动,形成大规模的冷空气。
辐合线活动明显是指在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南下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边界线处活动强烈,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和降温现象。
大范围强风则是特强寒潮天气的另一重要特征,强风会加剧气温下降和降雪的情况,对交通和生产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二、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的气象特征在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张掖市的气象特征主要包括气温骤降、冰雪覆盖和大风等方面。
首先是气温骤降。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张掖市的气温会出现明显的骤降现象,一般在短时间内气温会下降10摄氏度以上,甚至更多。
这种气温骤降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尤其对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来说,影响更为严重。
其次是冰雪覆盖。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张掖市会有明显的降雪现象,大范围的地区都会受到冰雪的覆盖。
这种冰雪覆盖不仅给城乡交通带来了不便,也对树木和作物造成了损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4-1(本科版)
11日移到巴湖附近,可
在9日至11日期间,前述小槽由于槽后冷
以看到该槽槽后已出现冷 平流,槽前等高线略呈辐 散状;
平流不明显,槽前等高线又无明显的散合 现象,所以该槽在东移过程中强度无大变 化,移速较快.
来自乌拉尔山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两股 冷空气,有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汇合之势(图6.16);
在1970年11月11日至15日期间, 强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侵入我国, 日降温量达100C以上,并出现了六级以上的大风, 沿海有些地区风速曾达20米/秒, 东北平原在12日至14日出现了大范围降雪,13日 至15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也有大片降水,雨 量最大达53毫米。 这次寒潮华南地区也受到明显影响,桂林日降温 达14℃,福州达10℃,广州也达 6℃,南海出现 6级以上大风 09-3-10~13 MICAPS1.0 500、地面 MICAPS2.0 冷槽
在地面图(图6.21)上,里海附近有一1025冷高压,冷 高压前为一条近于南北向的冷锋,冷高前沿冷锋较弱 。
34区一带暖平流 10日08时500hpa图上自喀拉海上的冷低中 上述情况都是促使位于巴
尔喀什湖附近的低槽未来 发展的有利因素。
明显,预示着那里 摆下来一个小槽,11日08时斯堪的那维亚半 的高压脊未来将有 岛东移的冷空气移到鄂毕河口,成为一44℃ 发展。的冷中心,它追赶着自欧洲东移的冷空气, 500hpa图上,一44℃与其东南部—40℃的冷 中心在东西方向只有5个经距的距离。
在同时间的700
hpa和850 hpa (图13.9、图13.10),可以看到 贝尔加湖至我国新疆北部有一个 强锋区,并伴有较强的冷平流。
在同时.9、图13.10),可以看到 贝尔加湖至我国新疆北部有一个 强锋区,并伴有较强的冷平流。
寒潮
寒潮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最新标准是: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温度达到或者低于4℃,陆地上有相当于三个行政区的范围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
达不到此标准只能叫做较强冷空气或者一般冷空气。
形成原因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寒潮灾害寒潮灾害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
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标准: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地理因素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
从中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
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
影响中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中国的寒潮中国的寒潮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
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
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70℃。
1 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引言:寒潮是指冷空气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并且影响范围广泛的天气现象。
它是冬季天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带来大风、降温和降雨或降雪等极端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本章将从寒潮的形成原理和预测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寒潮的形成原理寒潮的形成原理主要有冷空气的移动和暖气团的抬升两个过程。
1.冷空气的移动寒潮的形成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冷空气源地,使冷空气得以移动并向低纬度地区推进。
冷空气源地通常位于高纬度地区,如蒙古、西伯利亚以及北美地区等,这些地区有强大的冷空气形成和储备能力。
当这些冷空气因为高压脊的移动而得以推进时,就形成了寒潮。
2.暖气团的抬升暖气团是指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气块,它在遭遇冷空气的边界时会被迫抬升。
暖气团的抬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抬升沿着冷空气的前缘,这种情况下暖气团往往形成弯曲,被迫向上抬升;二是抬升沿着冷空气的高度,也就是因为地理障碍物阻挡暖空气的前进而导致抬升。
在抬升过程中,暖气团会遇到饱和的条件,引发云雨形成。
二、寒潮天气的预测方法寒潮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预测寒潮天气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两种主要的寒潮天气预测方法。
1.静力学方法静力学方法是通过分析冷空气的移动情况和高压脊的位置变化来预测寒潮天气。
通过监测高空大气环流和高层的大气压力分布,可以得知冷空气移动和高压脊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地面天气图和气象要素的变化,如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来推测冷空气的到达时间和对气温的影响。
2.数值预报方法数值预报方法是通过使用数值模型对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从而预测寒潮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数值模型通常包括大气环流模型和物理参数模型,通过输入实时观测数据和初始场条件,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取决于初始场数据和模型的精度,因此在实际预报中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结论:寒潮天气是冬季天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以丹霞地貌而闻名的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由于地处内陆,张掖市的气候属于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近年来,张掖市频繁受到特强寒潮的影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特强寒潮天气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
一、特强寒潮天气形成原因特强寒潮是指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极寒气团向南侵袭我国内陆地区,带来强烈冷空气和阵风天气,造成温度骤降和大风天气的一种气象现象。
特强寒潮天气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高空槽特强寒潮天气过程中,高空常常存在一个深冷气团,这个深冷气团的存在会影响地表气温的变化。
当高空槽形成时,会加速冷空气南下的速度,从而导致特强寒潮的形成。
2. 温度差异大特强寒潮天气的形成还需要地表温度与高空冷空气的温度差异尤为大,这种温度差异大导致了冷空气的不稳定,从而形成了特强寒潮的天气过程。
3. 气流通道特强寒潮天气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个大气环流通道,这个通道可以让冷空气迅速南下,并在地面形成一个大范围的低温天气区域。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出,特强寒潮天气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气候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
二、特强寒潮天气对张掖市的影响张掖市因为地处内陆,冬季本来就寒冷干燥,而特强寒潮天气的到来更加剧了张掖市的寒冷程度,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1. 农业受灾特强寒潮天气一般会导致气温骤降,甚至出现严重低温天气,这对张掖市的农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一些早春作物往往会受到冻害,影响农业生产。
而且农畜的饮水问题也会因冻结而受到影响。
2. 交通受阻特强寒潮天气造成的降雪、冰冻等现象会对当地的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道路结冰、积雪会导致交通事故增多,道路通行不便,部分公路、高速公路甚至会因此而封闭,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3. 居民生活不便特强寒潮天气的到来,会导致室外温度骤降,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2024版《寒潮天气过程》PPT课件
《寒潮天气过程》PPT课件目录•寒潮天气概述•寒潮天气的形成原理•寒潮天气的观测与预报•寒潮天气的影响与危害•寒潮天气的防御与应对措施•寒潮天气的研究与展望寒潮天气概述定义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伴随大风和雨雪定义与特点寒潮天气是指由于极地或寒带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的天气现象。
不仅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短时间内气温骤降,降幅可达10℃以上。
寒潮天气往往伴随着大风和雨雪,给交通和农业带来不利影响。
冻害农作物低温导致农作物受冻,影响产量和品质。
影响畜牧业寒潮天气对畜牧业也有不利影响,如导致牲畜受冻、饲料短缺等。
道路结冰低温导致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影响航空运输寒潮天气可能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旅客出行。
易引发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低温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通过对寒潮天气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公众提供更准确的气象服务。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指导农业生产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人体健康了解寒潮天气的特点和影响,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对寒潮天气的预测和预警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畅通。
通过研究寒潮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可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促进人体健康。
研究意义与重要性寒潮天气的形成原理冬季,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强大的高压系统,是冷空气堆积和向南爆发的重要源地。
西伯利亚高压极地涡旋阻塞高压极地地区低空的气旋式环流,可将冷空气引导至中纬度地区,与暖湿气流交汇产生寒潮。
中纬度地区高空的高压脊,可阻止冷空气向南扩散,使其在某地区堆积加强。
030201大气环流背景冷空气源地与路径源地冷空气主要源于北极、西伯利亚等中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冬季严寒,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路径冷空气南下主要有三条路径,分别是西路、中路和东路。
寒潮的气候现象解读寒冷天气的科学原理
寒潮的气候现象解读寒冷天气的科学原理寒潮是一种在冬季季节内出现的强烈天气现象,它带来了严寒和寒冷的气候条件。
在寒冷天气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科学原理,本文将对寒潮的气候现象进行解读,并探讨寒冷天气的科学原理。
一、寒潮的气候现象寒潮是指从北方或高纬度地区产生的冷空气的南下过程,它的到来通常伴随着强风、降温和天气急剧变冷等现象。
寒潮在冬季往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如道路结冰、农作物受灾等。
寒潮是由冷空气的南下和暖湿空气的北升相遇而形成的,这种相遇过程导致了空气的密度和温度的变化,进而形成了寒潮的气候现象。
二、寒冷天气的科学原理1. 冷空气的南下寒潮的形成首先离不开冷空气的南下。
当地面产生的冷空气大规模集聚并在上层得到加强时,它们开始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南下。
冷空气的南下过程中,会带来强风和降温等现象,使得气温骤降,形成寒冷天气。
2. 暖湿空气的北升与冷空气南下相对应的是暖湿空气的北升。
当冷空气南下时,暖湿空气会受到挤压而向上抬升,形成了北方地区的气流,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加强,暖湿空气被逐渐抬升至高空,进而形成了寒潮所在的冷锋。
3. 冷锋与暖锋的相遇冷风和暖风之间的相遇形成了寒潮的气候现象。
冷锋是冷空气向前推进的边界,暖锋则是暖湿空气向前推进的边界。
当冷锋和暖锋相遇时,由于两者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异较大,会产生气候的急剧变化,气温骤降,出现强风、寒冷天气等现象。
4. 冷锋的影响冷锋的到来会带来气温急剧降低的现象。
冷空气南下时,会将前方暖湿空气抬升至高层,导致前方出现大规模降雨、雪等降水现象。
而在冷锋后方,由于气温急遽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减少,形成了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
5. 地形的影响地形也对寒潮的气候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是通过地形的起伏和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冷空气的南下速度减慢,并在山脉上升,形成了冷空气下沉和暖湿空气上升的过程,加强了寒潮的现象。
总结:寒潮的气候现象是冷空气的南下和暖湿空气的北升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3(本科版)
2、极涡偏心型的演变特点 极涡偏心型的演变特点 极涡中心偏于东半球(偏心型) 极涡中心偏于东半球(偏心型)——东 东 半球倒Ω流型形成(初始阶段) 半球倒Ω流型形成(初始阶段) 东亚倒Ω流型建立(酝酿阶段) 东亚倒Ω流型建立(酝酿阶段) 乌拉尔山暖脊强烈发展东移, 乌拉尔山暖脊强烈发展东移,推动冷空 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寒潮结束。 爆发阶段) 寒潮结束。(爆发阶段) 2006例2006型槽脊东移型的演变特点 北半球长波槽顺序东移, 北半球长波槽顺序东移,槽后冷空气南 引发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下,引发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 束。 2008例2008-3-10
二、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1、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两个大洋 、 上的暖性高压脊, 上的暖性高压脊,大西洋暖高脊和阿拉斯加 暖高脊对东亚两个暖高脊形成起主要作用。 对东亚两个暖高脊形成起主要作用。
2)酝酿阶段: 酝酿阶段: 东半球倒 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 东半球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 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 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 强并南压, 东亚倒 流型形成 形成。 强并南压,——东亚倒Ω流型形成。 东亚 图6 . 8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 3)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 中纬长波槽脊的急速发展东移或以横槽形 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式,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 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2、乌拉尔山暖高脊的形成 1)补充型 乌山浅脊与大西洋暖脊东伸的正变高叠 乌山浅脊与大西洋暖脊东伸的 正变高叠 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9
2) 结合型 乌山浅脊与阿拉斯加暖脊 暖脊切断出的西移 乌山浅脊与阿拉斯加暖脊切断出的西移 极地高压叠加而发展加强 极地高压叠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10
呼伦贝尔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呼伦贝尔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草原风情和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区。
由于地处高纬度,呼伦贝尔市在冬季常常遭遇寒潮天气,严寒的气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寒潮天气的过程分析对于预防灾害和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寒潮天气的形成原因呼伦贝尔市遭遇寒潮天气主要是受到极地冷空气的南下影响。
在冬季,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通常从北向南流动,途经东北亚地区,其中包括呼伦贝尔市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
这些冷空气受到地形的影响,进入内蒙古后,往往会受到蒙古高原和山地的阻挡,失去了大范围的扩散条件,于是形成冷空气锋面和冷空气滞留现象。
当冷空气锋面和滞留的冷空气与周围暖湿气流相遇时,就会形成强烈的降温和降雪天气,从而导致寒潮天气的到来。
二、寒潮天气的气象特征1. 低温天气:寒潮天气主要特点就是气温骤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
在寒潮过程中,最低气温常常会达到零下30度甚至更低,极端情况下甚至会达到零下40度以上。
2. 多风天气:寒潮天气伴随着强风,尤其是北风,风力较大,经常伴有风吹雪。
强风会加剧寒冷感,也会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3. 降雪天气:寒潮天气还常常伴随有大到暴雪天气,降雪量较大,对道路交通和牧民的生活造成较大不便。
4. 多云天气:寒潮天气过程中,云层密布,日照时间减少,天气阴沉、阴冷。
三、寒潮天气对当地的影响1. 农牧业受灾:寒潮天气的到来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
降温和大雪会对农作物和牲畜造成较大的伤害,尤其是在草原地区,牲畜的生存条件更加恶劣。
2. 交通受阻:大雪和强风会对道路交通造成极大影响,封路、结冰成为常态,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3. 居民生活困难:对于居民来说,寒潮天气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困难,供暖、取暖等问题成为了头等紧急事务。
4. 电力设施受损:强风、大雪等极端天气也会对电力设施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电力的供应也成为了重点保障对象。
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组员:胡苏琼 罗然 马晨誉 茅威 孙晓宇 童颖睿 袁媛
寒潮的定义
中央气象台规定,对局地而言,由于受 冷空气影响,24h气温下降10℃或以上, 且最低温度下降到5℃或以下,并伴有5 级以上偏北大风时,称为一次寒潮天气 过程。
低槽移至乌拉尔山南部, 与 -40℃冷中心配合, 该低压南部冷平流使地 面低压中出现了副冷锋。 槽后有弱脊伴随移出。
东北北部及华 区域性大风 部、东北东部 出现降雪。
1970年11月13日08时地面
低槽东移代替原来减 弱的东亚大槽,锋区 已向东南移动到日本 海、东海附近。
1970年11月14日08时500hPa
地面冷高压中心 减弱到1054hpa, 并向东南移动, 推动着冷高压前 沿的冷锋南下。
受冷空气影响,我国 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幅 度降温,部分地区24h 降温达10℃以上。
L
西来槽从蒙新高地 西侧移至东侧时, 借助有利的下坡地 形在贝加尔湖西部 加深发展,有利于 寒潮向南爆发。
L L
1970年11月12日08时500百帕
内蒙古、新 疆一些地区 降温达到寒 潮标准。
当高空两股冷空 此时冷高压中心一些 气合并时,地面 测站降温已达-24℃。 冷高压中心增到 1052hpa,锋后 出现大风和阵雪 天气。
冷中心加 强
L
关 L 键 区
鄂毕河口处冷 中心温度已降 至-44℃,蒙 新高地西侧有 40°C 冷中心。
DL
东亚沿岸低压 中心和冷中心 重合,系统减 弱东移,有利 于低槽东移发 展。
低槽后高压脊后有 暖平流输送,高压 脊发展。而槽后有 明显冷平流,低槽 加深发展。
时500百帕
咸海东侧冷高压强度 增强,中心气压为 1039hpa,冷高压 外 围冷锋与副冷锋距离 缩减,冷锋已进入蒙 古和新疆北部地区。
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2(本科版)PPT课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5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2 寒潮天气系统
一、 极涡
1、定义: 极区上空长期稳定的冷性
深厚的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 2、极涡出现频数最多的地区 北美—极区—亚洲北部 西半球的频数比东半球多 P269 图6.3
1
2
3、极涡移动路经主要有三种类型 经向性移动 纬向性移动 转游性移动
3
4、 极涡的四种环流型 绕极型:极涡仅一心 个基 中本在极区 偏心型:极涡一个偏 中与 心东(西)半球 偶极型:北美与亚部 洲各 北一个低压中心 多极型:极涡分裂个 为低 多压中心
7
2、形成
1)经向发展型 暖温度脊向北伸入极区——中纬高度脊经向
发展而形成极地高压 图6.4(a)(b)
8
9
10
2)低涡切断型 长波冷槽加深南下,切断为冷低压——冷
槽前的高脊发展,伸入极区而形成极地高压。 图6.5(a)(b)
11
12
13
3、作用
极地高压发展建立——极涡从极区南下 极地高压衰退南垮——冷空气向南爆发,引发寒潮作用
资料统计,我国中等以上强度的大范围持续低温 (寒潮过程),与极涡断裂分为2个中心呈偶极型 有关——亚洲北部极涡中心越强,影响我国大范围 持续低温(寒潮)越强。
6
二、极地高压
1、定义: 极地高压是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区的深厚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一、引言2008年12月2日至6日期间,我国北方地区突然袭来了一股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本文将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影响。
二、天气过程分析1. 形成原因此次寒潮天气的形成与北方的气候环流有关。
在12月2日前,北方地区的气候一直比较温暖,且南方的暖湿空气从南方流向北方,为北方地区带来了温暖的天气。
然而,在12月2日时,一股强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流入北方地区,与南方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次较为剧烈的寒潮天气。
冷空气大量的流入,使得气温急剧下降,而暖湿空气被压制,形成降雪或雨夹雪的现象。
2. 影响此次寒潮天气给北方地区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气温骤降导致居民们需要增加穿衣量,同时也增加了供暖需求,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其次,降雪或雨夹雪使得道路湿滑,给交通出行带来了危险。
雪花积聚在道路上,增大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加之低温导致道路结冰,使得行车更加困难。
另外,此次寒潮还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寒潮天气使得农作物受到冻害,尤其是果树等灌木和乔木。
此外,农民们需要对农田进行保温处理,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三、对策和建议针对此次寒潮天气给人们生活和交通带来的不便,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和减轻其影响。
1. 在生活方面,人们应增加穿衣量,及时添置保暖用品,确保身体的健康。
同时,居民社区或小区应增加供暖设备,尽量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
2. 在交通方面,政府应及时清理和除雪道路,增加道路抗滑功能。
公共交通部门应加强班次调整和运力增加,确保市民的出行。
此外,驾车出行的人要加强安全意识,注意驾驶技巧,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在农业方面,农民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及时对农田进行保暖,并对果树进行覆被以减少冻害的发生。
政府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农田和果树进行检查和保护,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柯桥区位于中国浙江省,其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在冬季,柯桥区常常会遭遇寒潮天气,下面对柯桥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寒潮天气一般是指寒冷空气团入侵南方地区,使得气温急剧下降和天气恶劣的一种气象现象。
这次寒潮天气开始于柯桥区前一天晚上,气温开始下降,天空阴沉沉的,风势也逐渐加大。
到了次日早晨,柯桥区迎来了强劲寒潮。
在这次寒潮天气过程中,气温骤降至0℃以下,最低达到-5℃左右。
冷空气带来的低温使得柯桥区的人们纷纷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围巾和手套,出门时还戴着口罩,以防寒风刺骨。
寒潮天气还带来了湿润的天气条件,柯桥区出现了降雪的情况。
白茫茫的雪花飘落在大地上,给整个区域带来了一片银装素裹的美景。
路面和树枝上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降雪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不便,路面湿滑,行车变得困难,人们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除了低温和降雪外,寒潮天气还伴随着强劲的北风。
寒风呼啸着吹过街头巷尾,给人们带来了刺骨的寒意。
许多人选择待在家里,不愿意外出。
那些不得不外出的人,则会裹得严严实实,抵挡住寒风的袭击。
寒潮天气对柯桥区的农作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低温和降雪,农田的土壤和植被可能遭受冻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困难。
农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覆盖保温,保护作物免受严寒的侵袭。
整个寒潮过程持续了三天时间。
在第四天,天气逐渐转暖,冷空气逐渐减弱,寒潮天气结束。
柯桥区的气温也开始回升,逐渐回到正常的冬季气温水平。
柯桥区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给人们带来了严寒的天气和降雪的美景,但也给生活产生了一些不便。
寒潮天气让人们体验到了冬季的严寒,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寒冷天气中保暖和安全,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寒潮天气结束,柯桥区的天气逐渐恢复正常,人们可以重新享受温暖的冬日阳光。
寒潮天气过程研究报告
寒潮天气过程研究报告寒潮天气过程是指强烈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扩展,引发气温骤降、风力增大以及其他恶劣天气现象的现象。
该现象在冬季常常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寒潮天气过程对于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通常与高空急流、偏北风流、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寒潮到来之前,高空急流的出现为冷空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偏北风流的活动加强了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的输送。
随着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冷空气锋面向南方扩展,最终导致寒潮天气的到来。
当寒潮天气到来时,气温急剧下降,常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的变化。
同时,寒潮天气还伴随着强风、降雪、雨雪冰冻等多种恶劣天气现象。
寒潮天气过程可能在夜间或清晨到达,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风险。
在研究寒潮天气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对其形成和演变进行详细记录和研究。
利用气象卫星、雷达、探空、地面观测等手段,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温度、风速、降水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揭示寒潮天气过程中的规律和特征。
在研究寒潮天气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强寒潮天气的预报和预警工作,提高公众对于极端天气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同时,在农业、交通等方面,也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不利影响。
此外,寒潮天气过程的研究还对气候变异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研究寒潮天气过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对于了解其形成机制、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提高灾害防范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寒潮天气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自然现象带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0年11月10-16日地面+△P24中心演示
图
55
1970年11月9-15日综合动态图
——为08时500hPa图上的槽线○地面图上冷高压的位
置
56
低槽东移型寒潮要注意两股冷空气合 并,本个例中,冷空气在12日合并加强, 寒潮地面高压也大大加强。
而冷空气的合并要注意喀拉海的槽移 速快,冷中心强度达到-44度 ,它的加 入使西来的冷空气大大加强
1 定义: ①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 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 ②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 场配合; ③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 ④高压维持三天以上。
18
2 极地高压的形成 由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
地而形成,与中、高纬阻塞形势的 建立过程类似。
19
极地高压的天气意义 由于中高纬阻高形成并加强,进入极
过程降温
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始末,日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 值之差。
温度距平
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最低日平均气温与该日所在旬的 多年旬平均气温之差。
4
单站冷空气强度标准
过程降温( ℃ ) 温度负距平 绝对值( ℃ )
≥10
≥5
冷空气强度 等级
寒潮
8—9
4
强冷空气
5—7
≤3
一般冷空气
5
二、源地和路径
10
(3) 西路
关键区 南下
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侧 西北、西南及江南
天气:降温幅度不大,不过当南支锋区波动与
北支锋区波动同位相而叠加时,亦可造成明显 的降温。
11
(4)东路加西路 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
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 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 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 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 温。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 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注意:寒潮地面高压与阻塞高压的区别
21
四、寒潮冷锋
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有一条强度 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它随高度向 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 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 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 槽和锋区
中期过程是寒潮爆发前的大的环流 背景。
24
2 .中期天气过程的分类
a.
倒“Ω”流型(占全国性寒潮70~80%)
b. 极涡偏心型
c. 大型槽脊东移型
25
3 倒Ω流型演变特征(三个阶段)
a. 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 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 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 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 大倒Ω流型
地并维持而使极涡分裂变形,有利于寒 潮冷空气形成 而中高纬阻高进入极地是由于极地高压 向南衰退,与西风带长波脊叠加造成 (正变高叠加使脊加强,利于阻高形 成)。
20
三、寒潮地面高压
含义: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地面高压, 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 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 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12
§6.2 寒潮天气系统
一、极涡
1 定义: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 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 极涡。
• 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地面为 浅薄冷高压,700hPa转为低压环流
13
2 极涡的活动范围和维持时间
极涡中心出现频数最多且最集中的地区是 以极地为中心向亚洲北部新地岛以东的喀拉 海、太梅尔半岛和中西伯利亚伸展,另一端 则伸向北美洲的加拿大东部。
41
1963年12月22日20时地面图
42
1963年12月19-25日综合动态图
43
(2)低槽东移型寒潮
含义:欧洲小槽东移过程中,有来自北方 的新鲜冷空气并入,使小槽发展,导致寒 潮过程。
赶槽:在一个低槽的上游又有另外一 个移速更快的槽追赶而来,这个槽称为赶 槽。
44
(1) 低槽东移过程中,有新鲜冷空气或贝加 尔北部残留的冷空气合并使冷空气强度加 强。 (2) 低槽东移到乌拉尔山以东时,从黑海到 里海有明显的暖平流,脊前西北气流加强 ,促使新鲜冷空气从新地岛加速南下与原 低槽中的冷空气合并。
45
(3) 蒙古气旋、东北低压强烈发展又向 东北移去,有利于冷空气主力向东偏 北移。
黄河气旋及江淮气旋发展将导致冷 空气南下而爆发寒潮。
46
47
1970年11月9日08时地面图
48
1970年11月10日08时500hPa高空及地面冷锋位
49
此槽快 速东南 移动, 配合- 44冷 中心, 能否与 东移的 冷空气 合并成 为寒潮 的关键
29
30
二 、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 的作用
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 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 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
预报员常把乌拉尔山的高压脊作为预报寒 潮和强冷空气的关键系统。
综上所述,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应是 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
31
1 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发展过程分为 三类:
i . 温压场结构方面 ii . 风场转变方面 iii .阻高是否崩溃或不连续后退方面 iv. 长波调整方面
68
低层变形场作用
69
1969年1月26日08时500hPa等压面图
70
东槽前的变形场,北部的冷空气借助变 性场后部的偏北气流从低空扩散南下
1969年1月26日08时850hPa等压面图
71
西槽
1969年1月26日20时500hPa等压面图
72
1969年1月26日20时700hPa等压面图
73
1969年1月27日08时地面天气图
74
1969年1月25-31日冷空气活动综合动态
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5
暖层使冰晶、 雪花融化为 水滴
低层低温形 成过冷却水 滴
贵阳1969年1月29日19时探空曲线(雨凇发生)
1 源地 ①新地岛以西洋面上
冷空气经巴伦支海、前苏联欧洲地区进入我国。它出现次 数最多,达到寒潮强度的也最多。
②新地岛以东洋面上
冷空气大多数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前苏联地区进入我 国。它出现次数虽少,但气温低,可达寒潮强度。
③冰岛以南洋面上
冷空气经前苏联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进入我国。 它出现次数较多,但温度不很低,一般达不到寒潮强度, 但如果与其它源地的冷空气汇合后也可达到寒潮强度 。
1970年11月11日08时500hPa等压面图
50
1970年11月11日08时地面天气图
51
两股冷 空气合 并,槽 后脊的 发展及 槽的加 深,使 冷空气
南下
1970年11月12日08时500hPa等压面图
52
1970年11月12日08时地面天气图
53
1970年11月10-15日地面-△T24中心演示 图
6
2 寒潮关键区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 西伯利亚中部 (70°-90°E,43° -65°N)地区并 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
7
冰岛 巴伦支海 新地岛
喀拉海
鄂霍茨克海
寒 潮 路 径
Ⅰ西北路径 Ⅱ超极地路径 Ⅲ西方路径
8
3 冷空气入侵我国的路径(4条)
⑴ 补充型 ⑵ 叠加型 ⑶ 结合型
32
(a)
补充型
大西洋暖 脊的正变 高区叠加
(b)
33
(a)
结合型
极地高压 西移
(b)
34
2 鄂霍次克海高压脊的发展
分两类: ⑴ 阿拉斯加高压脊西退到鄂霍次克海
发展而成; ⑵ 由阿拉斯加脊分裂出闭合高压(极
地高压),极地高压西移到东西伯 利亚、鄂霍茨克海与该地区的弱脊 合并而成。
35
三、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
分为三大类: (1)小槽发展型 (2)低槽东移型 (3)横槽型
36
(1)小槽发展型寒潮
(脊前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
37
1963年12月19日20时500hPa等压面图
38
1963年12月21日20时500hPa等压面图
39
两支槽构成阶 梯,形成疏散 状等高线
1963年12月22日20时500hPa等压面图
第六章 寒潮天气过程
1
要点
1. 寒潮的定义、标准、天气 2. 影响我国冷空气的源地 3. 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 4. 形成寒潮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 5.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有哪几类 6. 我国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主要类型?
简要说明各类寒潮天气过程的异同点? 7. 寒潮预报应包括那些方面 8. 三类寒潮预报着眼点是什么
57
(3)横槽转竖型寒潮
含义:东亚倒Ω流型建立时,极涡向 西伸出一个东-西走向槽,槽前后是偏北 风(340°-20°)与偏西风(300°- 250°)的切变。
冷空气向南爆发的三种情况: 横槽转竖 低层变形场锋生 横槽旋转南下
58
横槽转竖原因:
i .横槽两侧温压场结构发生变化 ii .横槽前方形成“阶梯槽” iii .阻高的崩溃
极涡活动平均持续天数超过5天。
3 极涡的移动路径 ①经向性运动 ②纬向性运动 ③转游性运动
14
4 极涡的分类(依据100hPa环流) ①绕极型:北半球只有一个极涡中心,位于
80°N以北的极点附近的环流称为绕极型。 ②偏心型:北半球只有一个极涡,中心位于
80°N以南,整个半球呈不对称的单波型, 有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到阿拉斯加暖脊,欧 亚大陆高纬度为一个椭圆型冷涡。
59
1972年3月25日20时500hPa等压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