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岛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合集下载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山 东 省 莱 州 市 三 山 岛 金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成 因 探 讨
赵 冬冬 , 金 刚 , 李 海松 , 黄 吉友
( 中国 台 金 地 质 总 局 山 东正 元 地 质勘 查 院 , 山东 烟 台 2 6 4 0 0 2 )
摘要 : 莱 州一 招 远 地 区是 我 国最 重 要 的金 矿 资 源 基 地 , 截 止 目前 已发 现 的 各 类 金 矿 床 ( 点) 2 0 0余
2 矿 区地质 特征
2 . 1 地 层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三 山 岛金 矿床 地处胶 北 隆起 ( I V 级) 西 缘 的沂沭 断裂带 上 。区 内第 四系分 布 广 泛 , 只 在 探 矿 工程 可划分 为 4个超 单元 : 新 太古 代五 台一 阜平 期 马连庄 超 单元 、 栖 霞超 单元 , 新元 古代 震 旦 纪玲 珑 超单 元 ,
三 山岛一仓 上断 裂 控 制 着 矿体 产 出 , 构造带 内
主, NE 向断 裂最 为Fra bibliotek 育 , 规模 较 大 的有 三 山岛一仓 发育 有碎 裂岩 、 断层泥 , 局部 可见糜 棱岩 。断 层泥 为
收 稿 日期 : 2 O 1 3一 o 2—2 7 ;
改 回 日期 : 2 0 1 3— 0 6 0 4;
第 2 8卷
第 4期
赵冬冬等 : 山东 省 莱 州 市 三 山 岛金 矿 床地 质 特 征及 成 因 探讨
5 4 9
表 2 金( 银) 矿 物 赋 存 状 态 统 计 表
Ta b l e 2 Oc c u r r e n c e s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Au( Ag )mi n e r a l s

三山岛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三山岛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从幔枝构造的视 于部分调研工作及 已 有 文 献 资 料 , 角, 简要探讨了三 山 岛 金 矿 的 成 矿 物 质 来 源 及 其 成 矿作用 。
1 区域地质特征
胶 西 北 成 矿 小 区 是 胶 东 地 区 主 要 的 金 成 矿 带, 大地构造位于郯庐断裂带中段以东 , 渤海盆地以南 , 莱阳盆地以北 。 该 区 经 历 了 多 期 次 的 断 裂 活 动 , 并 对成岩成矿有明显的控 对岩浆的侵位提供 了 通 道 , 制作用 。 断 裂 按 走 向 可 划 分 为 N E, NW , EW 向 3 组, 三山岛 仓上断裂带 、 龙口 莱州断裂带 以 及招 远 平度断裂带是 区 域 内 较 为 发 育 的 N E 向成矿控矿 控 制 了 三 山 岛、 新 城、 焦 家、 玲 珑 等 特 大 型、 大 构造 , 型金矿床 。 燕山运动以来的成矿作用主要受郭家岭幔枝构 幔枝构造 的 中 心 为 郭 家 岭 岩 体 向 上 侵 位 时 造控制 , 同化混染围岩成分而形成的核部岩浆 变质杂 岩体 , 外围则为中上元古界及其以上盖层 。 金矿主要集中
4 成矿作用分析与找矿预测
对三 山 岛 金 矿 床 成 矿 作 用 进 行 分 析 , 首先要探 讨成矿物质的来源 。 而对于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主 一种认 为 成 矿 物 质 以 围 岩 萃 取 的 方 式 富 要有两种 : 集; 另一种认为 成 矿 物 质 主 要 来 自 深 源 。 三 山 岛 金 矿矿化蚀变带主要分布在主裂面下0~3 5m 的构造 破碎带中 , 其围岩蚀变范围较小 , 且含金量在地壳平 通过对围岩中金元素的萃取 , 无法为形成 均值上下 , 大型 、 特大型金矿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来源 ; 况且三 山岛金矿矿化蚀变 受 脆 性 剪 切 带 控 制 作 用 明 显 , Ⅰ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赵冬冬;金刚;李海松;黄吉友
【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
【年(卷),期】2013(28)4
【摘要】莱州—招远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资源基地,截止目前已发现的各类金矿床(点)200余处,其中大、中型金矿床20余处,已探明的储量占全国的1/4.三山岛金矿床是区内著名的“焦家式”金矿的典型代表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体地质特征与控矿断裂构造特征相一致,矿床成因属于重熔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交代矿床.
【总页数】6页(P546-551)
【作者】赵冬冬;金刚;李海松;黄吉友
【作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山东烟台26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3;P618.51
【相关文献】
1.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J], 杨清泉;李威;陶晓杰
2.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床地质特征 [J], 杨之利;张旭;姜洪利
3.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中心小学——小小书画廊 [J], 无
4.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J], 袁星芳;刘乐军;王文瑾;韩忠;曲洪飞
5.海域金矿找矿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为例 [J], 田振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东三山岛 仓上金矿带构造 岩浆 流体金成矿系统

胶东三山岛 仓上金矿带构造 岩浆 流体金成矿系统

正文2:仓上金矿带的发现和基 本情况
在胶东三山岛地区,仓上金矿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带位于三 山岛北部,长约10km,宽约2km。仓上金矿带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 控制。断裂构造为金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而岩浆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 成矿物质。该矿带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开采条件良好等特点,是胶东地区重要 的黄金生产基地。
在演化过程中,该成矿系统经历了多期次岩浆—流体作用。早期岩浆活动形 成了富含金元素的花岗岩体,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的物质基础。随后,地 壳深部的岩浆流体和变质流体在断裂构造的作用下向浅部迁移,并在适宜的物理 化学条件下形成金矿床。这些阶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胶东三山 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
形成机制方面,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的形 成主要受到地壳演化和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地质发展过程中,该地 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断裂发育和岩浆活动。这些构造运动和 岩浆活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变质作用也对该 成矿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金元素的富集提供了额外的物质来源。
文献综述
前人对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金矿形 成的背景和条件;化学家们则对区域流体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分析,为理解成矿作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然而,这些研究多从单一的角度 出发,对于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缺乏综合性的研 究和解释。
讨论
本次演示揭示的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与前人 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我们发现流体的高温高压特征在金成矿过程 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不仅揭示了金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也有助于深化 对金矿形成过程的理解。

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杨清泉;李威;陶晓杰
【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0(018)003
【摘要】三山岛金矿区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以发育脆性断裂为特征.矿体赋存于第四系之下,矿化与构造活动及蚀变密切相关.该矿是发现最早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成因属重熔岩浆中温热液型.通过开展物、化探地质找矿工作,发现矿区深部及走向方向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总页数】4页(P5-8)
【作者】杨清泉;李威;陶晓杰
【作者单位】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莱州,261442;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莱州,261442;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莱州,2614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双鸭山七星河金矿矽卡岩中金矿化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探讨 [J], 林洪勇
2.老柞山金矿田鸡爪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何宝林;赵海鹏
3.玲珑东风金矿床171号脉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张丕建;刘殿浩;张军进;丁正江;胡培强;杨国福;李平;李芝荣;孙成焕
4.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赵冬冬;金刚;李海松;黄吉友
5.胶东半岛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J], 马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姜晓辉;范宏瑞;胡芳芳;杨奎锋;蓝廷广;郑小礼;金念宪【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1(027)005【摘要】Sanshandao 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north west of Jiaodong Peninsula, is a typical highly fractured and altered disseminated gold system. Petrography and fluid inclusion study on the altered wall rocks and gold ores from different depths (more than 2km) of the deposit indicate that the Sanshandao gold deposit is formed of similar gold-bearing fluids, characterized by H2O-CO2-NaCl ± CH4 with homogenization tempera ture (170 - 330℃)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50 - 255MPa) during the main gold mineralized stage. The carbon, oxygen, hydrogen and sulfur isotope data show that ore fluids are derived from magmatic origin, most likely sourced from mafic to intermediate dikes. Water-rock interaction led to more crustal fluids with greater input of carbon and sulfur from the crust in the ore fluids. A variety of fluid processes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gold precipitation including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fluid immiscibility caused by cooling and change of mineralizing stress possibly. Additionally, chemisorption' s processes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fluid and sulfides may have further enhanced the deposition of the gold, particularly on the surfaces of these sulfide minerals.%三山岛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属于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为中温、中低盐度H2O-CO2-NaCl±CH4流体;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研究表明,在纵深超过2000m范围内,成矿流体具有较一致的成矿流体介质条件,主成矿均一温度为170~330℃,成矿压力为50~255MPa.H、O、C同位素表明,深源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很可能是与金矿床伴生的基性幔源岩浆脱水形成的岩浆水,在地壳浅部遭受到大气降水的混合,而S同位素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矿区浅表在成矿晚期可能受到了表生硫影响而导致δ34S偏高.水岩反应、成矿应力场转变及表面吸附电化学还原反应等导致金沉淀成矿.【总页数】14页(P1327-1340)【作者】姜晓辉;范宏瑞;胡芳芳;杨奎锋;蓝廷广;郑小礼;金念宪【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莱州,264000;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莱州,2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胶东邓格庄金矿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 [J], 薛建玲;李胜荣;庞振山;陶文;孙文燕;陈辉;张运强2.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 [J], 时伟3.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 [J], 张博4.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探究 [J], 孙超5.胶东莱州新立金矿床深部三山岛断裂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靶区预测 [J], 杜利明;胡创业;付世兴;梅贞华;王璐;陈琦;冯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
根 据 研 究 分 析,胶 东 金 矿 床 流 体 包 裹 体 温 度 范 围 为 120420℃,主要集中在 230-320℃之间,太平洋沿岸成矿热液金的形 成温度一般在 300 摄氏度以下。由于两者的分布也相邻,因此有 学者认为胶东金矿床是浅层热液金矿床。然而,胶东深层勘探的 勘探成果挑战了传统的矿化意识。研究发现,许多矿体从浅层到
1 三山岛矿产资源概述 1.1 区位概况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北缘,三山岛仓上断 裂构造带上。三山岛巨型金矿床中分布着 80 多个矿体。 主要矿 体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体 I 号矿体。矿体分布在三山岛矿区和三 山岛北部。总长度超过 3 km,最深处为 -1886 m,最大倾斜深度 超过 1.7 km,矿体位于三山岛断裂主裂缝面下方,金矿总量超过 500 吨(详情见图 1)。
研究表明,胶东地区部分金矿床黄铁矿标准梯度与矿体延 伸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山岛矿区黄铁矿标准特征的垂直 变化梯度较小,反映了矿区金矿化的良好连续性、稳定而大规 模。本文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当矿体延伸超过 2000 m 时,成 矿流体性质基本不变 [3]。这种广泛而稳定的成矿流体环境表明三 山岛的深部成矿条件良好。 2.3 根据成矿流体对比分析找矿空间
(2)矿化早期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Ⅰ a 和 1b 型,它们是挥发 性流体的典型特征。XCO2 可以达到 011~0132,有些含有 CH4。 总 流 体 密 度 为 0158~0198 g/cm3,绢 英 岩 中 开 发 了 大 量 的 Ia 型 夹杂物和填充度小的 Ic 型夹杂物,总流体密度为 0179~1103 g/ cm3,主要成矿期的流体演化为低密度(0128~0179 g/cm3)流体 和高密度(01 91~1103 g/cm3)流体共存 ;晚期矿化演化成具有 少量挥发性物质(XCO2= 0~0107)(0189~115g # cm-3)的高密度 流体系统 [2]。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矿 初 期 (0 8 代 )一 批 勘 探 队伍 和 学 者 已对 该 7 ~ 0年 , 矿 进 行 了一 系 列 的生 产 和 科 研 工作 ,但 9 0年代 以 来 , 区 开 展 的 地 质 科 研 工 作 较 少 , 有 少 量 关 于 该 只 矿 物 特 征 …、 应 力 场 与地 质 构 造 关 系 分 析 l、 矿 地 成 2 】 流 体 【等方 面 的初 步研 究 。从 近 年来 对 胶 东 地 区构 ] 造 与 成 矿 作 用 _ 、 矿 作 用 发 生 区域 地 质 背 景 _、 4 成 _ 8 _ 构 造 变 形 岩相 [ 9 围 岩 蚀 变 过 程 中 物 质 变 化 特 1及 征 [- 的研 究 来 看 , 必 要对 三 山 岛金 矿 地 质 特 11等 01 有 征 进 行 深入 研 究 实 现 找 矿 预 测 。针 对 上 述 问 题 , 着
出露于矿 区西 北部小 山包 和三 山岛村海边 ,由于
中 图分 类 号 : 6 8 1 P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2 1( 0 1 0 — 0 10 10 — 5 82 1 )4 00 — 5
三 山 岛金 矿床 产 于三 山 岛一 仓上 断 裂 带 内 , 目 前 开 采 的矿 石 主要 为蚀 变 岩 型 , 已开 采 2 0多 年 , 属
2 矿体特征
目前三 山岛金矿 开采 的矿 体 主要是 主断 裂 F 控 制下 的 I 号矿体 , 文重点对该矿体 的空间分布状 况 、 本 矿石 品位及矿体厚 度变化方 面进行 分析 ,以实现 找矿
预测 。
化直接有关 的岩体主要 为下盘 的玲 珑型 片麻 状黑 云母 花 岗 岩 和 郭 家岭 型似 斑 状 花 岗 闪长 岩 []主 要 1, 0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三山岛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南部,是一个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金矿床主要由蚀变岩型金矿床和含金石英大脉组成。

这些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是多元的,涉及到地质、地球化学、矿物学等多个方面。

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三山岛主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的金矿床通常形成于花岗岩或斑岩蚀变带中。

这种蚀变是由于热液流经岩层时,通过氧化、硫化和碳化等化学反应导致的。

其中,硫反应是最常见的。

这些化学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蚀变区的矿化程度也是非常不均匀的。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特点是矿脉经常延伸到较大深度,并在深处形成富集带。

这里的金矿通常出现在破碎带中,靠近侵入体边缘。

矿脉往往是细小的、含量不高的石英矿脉。

在破碎带中,金矿往往与绿帘石、方解石、矽卡岩石、绿泥石等矿物共生,并且常常含有硫化物。

这些岩石和矿物的存在表明了金矿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

含金石英大脉是三山岛另一重要的金矿类型。

这些大脉通常由石英和黄铁矿构成,其中还含有一定的脉石。

这些大脉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含量较高,通常展现出较高的连续性和均质性。

这些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形式是断层控制型,其形成与断裂作用有关。

通常来说,这些石英矿脉在盆地向下沉积的过程中形成,是由于断层活动导致断层空间扩大,而石英蚀变和矿化则是在氧化还原环境下进行的。

三山岛的金矿床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它们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过程共同作用导致的。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而含金石英大脉则与断层作用有关。

这些金矿床的特点是多样的,但它们的产出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分析三山岛金矿床的情况,我们需要列出相关数据。

以下是部分相关数据:- 三山岛目前已知的金矿床数量为40余处,其中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占比约为1:7。

- 三山岛金矿资源储量约为500吨,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

海域金矿找矿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为例

海域金矿找矿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为例

第9 3卷 增刊12 0 1 9年9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93Supp.1Sep. 2 0 1 9收稿日期:2019-08-09,改回日期:2019-09-10;责任编辑:李曼。

作者简介:田振环,男,1983年生。

海洋地质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和海洋矿产勘查工作。

Email:tt266003@163.com。

引用本文:田振环.2019.海域金矿找矿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为例.地质学报,93(s1):19~28,doi: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9206.Tian Zhenhuan.2019.Research on prospecting methods for gold deposits in sea area———An example from the gold deposits inthe north of Sanshan Island in Lai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Acta Geologica Sinica,93(s1):19~28.海域金矿找矿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为例田振环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济南,250014内容提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区是世界上第一个查明的海域岩金矿。

它通过追索延伸至海域的三山岛断裂,圈定破金找矿靶区。

利用海域高精度磁测和浅地层剖面测量配合海上钻探,找到了海域大型金矿。

以三山岛海域金矿普查为依托,研究出来的这套海域金矿找矿方法和海上钻探平台,可为今后开展海域金及其它与断裂有关的矿产资源找矿,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海域金矿;找矿方法;海域高精度磁测;浅地层剖面测量;海上钻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陆地矿产资源正在逐步枯竭,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上,近岸陆架的地质成矿条件与陆地相似,向近岸海域底岩索要固体矿产资源成为提供资源保障的必然选择。

三山岛金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

三山岛金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
断 陷盆地 和 渤 海 拗 陷 ,东 接 牟 平 一 即 墨 构 造 混 杂
走向 4。 0 ,倾 向南 东 ,倾 角 3 。 4 。 5~ 5 ,走 向 、倾 向 上 均呈舒 缓 波 状 ,显 压 扭 性 。 由断 层 泥 、糜 棱 岩 、 构造 角砾 岩 、绢英 岩 ,绢英 岩化 、硅 化 、绢 云母 化 碎 裂岩及 蚀 变 碎 裂二 长花 岗岩 等 组 成 ( 成 1 构 蚀 变带) ,三 山 岛金 矿 体 均 发 育 在 该 构 造 蚀 变 带 中 ,
岛 、仓上 和新 立金 矿 ,其 已探 明金 矿储量 约 占整个
胶东 地 区金 矿 储 量 的 1 。它 们 是 山东 省 黄 金 集 3
3 三 山 岛金 矿 控 矿 构 造
矿 区控 矿构 造 以 断裂 为 主 ,规模 最 大 的为 N E
团公 司 的直 属骨 干矿 山 ,以规 ,宽 6 4 m,由 断 层 泥 、 ~ 0c 糜 棱岩 及 构造 角 砾 岩 组 成 。断层 产状 与 1 蚀 变 带 产 状 一 致 ,走 向 、倾 向上 均 呈 舒 缓 波 状 ,显 压 扭
G oo ia r p riso i rb de f in jn o o r e oi e lgc l o et f p e mano e o iso a gu tui n oed p s J r t
摘 要 :三 山 岛 金 矿 矿 床 以 构 造 控 矿 为 主 ,控 矿 构 造 为三 山 岛 一 仓 上 断 裂 ,断 裂 带 内 主 断 层 为 F , 由 断 层 泥 、糜 棱 岩 及 构 造 角 砾 岩 组 成 ,是 成 矿 期 的 主要 控 矿 构 造 ,F 断 层 泥 对 深 部 上 升 的 成 矿 热 液 起 到 阻 隔 富 集作 用 。 断 裂 带 内 有 利 成 矿 部 位 是 断 裂 分 支 一 复 合 部 位 、构 造 拐 弯 的 引 张 部 位 ,通 过 以 大 探 测 深 度 为 特 征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浅析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浅析

摘要 : 新立矿 区一 2 0 0米 中段是 新立矿 区主要供矿 的运输巷道 , 也 是新 立矿 区矿体在 西南走向上 已探明最远的一个 中段 。通 过坑 探 工程揭露发现 , 此段控矿主 裂面及矿体和以前的矿体产状有一定的 变化 , 弄清此 中段矿体的走向产状和岩石及水文条件对于矿 区一 2 0 0中段的以下的西南部探矿 工程和 采准工程 的布置有 重要 的指导意 义。
邵明明 S HAO Mi n g - mi n g ; 李达 L I Da ; 刘张鸿 L I U Z h a n g — h o n g ; 李龙胜 L I L o n g — s h e n g
( 山东 黄 金 矿 业 ( 莱州) 有 限公 司 三 山 岛 金矿 , 莱州 2 6 1 4 4 2 ) ( S a n s h a n d a o G o l d Mi n e , S h a n d o n g G o l d Mi n i n g ( L a i z h o u ) C o . , L t d . , L a i z h o u 2 6 1 4 4 2 , C h i n a )
Va l ue Eng i n e e r i n g
・4 5・
三 山岛金矿新 立矿 区西南翼成 矿规律浅析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e t a l l o g e n i c Re g u l a r i t y o f t h e S o u t h we s t W i n g o f Xi n l i Mi n i n g Ar e a o f S a n s h a n d a o Go l d Mi n e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5 1
文献标识码 : A

从中国首次发现海域金矿说起(1)

从中国首次发现海域金矿说起(1)

从中国首次发现海域金矿说起(1)从中国首次发现海域金矿说起(1)胡经国一、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㈠、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概述中国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位于山东莱州,是中国在海域发现的首个金矿。

该金矿由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探获。

其金矿资源量达470多吨,储量在20吨以上,为一大型金矿(50吨以上为特大型金矿)。

这个大金矿的潜在价值超过6600亿人民币。

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详查工作完成钻探15万余米,搭建海上钻井平台71架次,海上钻孔最深近2000米,搭建海上钻井平台71架次,海上钻孔最深达1973.46米。

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勘探工作于2015年底完成。

由陆地进入海域勘查找金,揭开了海底面以下2000米的“黄金王国”的神秘面纱。

这在岩金勘查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莱州自古以来就是黄金矿产地。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之内,为一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在这一区域内金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罕见的金矿富集区。

莱州已探明黄金储量达2000多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储量第一市。

一般金矿体多呈板状、凸透镜状、脉状。

而在该海域发现的海底金矿成矿带,其形状有点像巨大的“螃蟹”埋藏在深海底部。

㈡、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历史背景山东莱州自古以来就是黄金矿产地。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内,为一个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在该区域内金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金矿富集区。

莱州已探明的黄金储量达2000多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储量第一市。

实际上,早在50年前,山东地矿勘探人员就发现了三山岛有金矿。

那时,地矿人员只是发现在三个山头下面有金矿的露头,但是它到底有多大?其储量有多少?都不清楚。

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山东省地质局807队,现在的地矿局六队,发现了三山岛金矿。

从中国首次发现海域金矿说起(1)

从中国首次发现海域金矿说起(1)

从中国首次发现海域金矿说起(1)胡经国一、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㈠、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概述中国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位于山东莱州,是中国在海域发现的首个金矿。

该金矿由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探获。

其金矿资源量达470多吨,储量在20吨以上,为一大型金矿(50吨以上为特大型金矿)。

这个大金矿的潜在价值超过6600亿人民币。

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详查工作完成钻探15万余米,搭建海上钻井平台71架次,海上钻孔最深近2000米,搭建海上钻井平台71架次,海上钻孔最深达1973.46米。

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勘探工作于2015年底完成。

由陆地进入海域勘查找金,揭开了海底面以下2000米的“黄金王国”的神秘面纱。

这在岩金勘查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莱州自古以来就是黄金矿产地。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之内,为一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在这一区域内金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罕见的金矿富集区。

莱州已探明黄金储量达2000多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储量第一市。

一般金矿体多呈板状、凸透镜状、脉状。

而在该海域发现的海底金矿成矿带,其形状有点像巨大的“螃蟹”埋藏在深海底部。

㈡、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历史背景山东莱州自古以来就是黄金矿产地。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内,为一个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在该区域内金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金矿富集区。

莱州已探明的黄金储量达2000多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储量第一市。

实际上,早在50年前,山东地矿勘探人员就发现了三山岛有金矿。

那时,地矿人员只是发现在三个山头下面有金矿的露头,但是它到底有多大?其储量有多少?都不清楚。

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山东省地质局807队,现在的地矿局六队,发现了三山岛金矿。

后来,多家勘查单位在三山岛一带陆续发现了新立金矿、西岭村金矿以及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周国发;吕古贤;邓军;申玉科;郭涛【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08(022)001【摘要】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莱州市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内,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2种类型.随着胶东金矿床研究的深入和三山岛金矿资源的不断减少,对三山岛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深部开发前景问题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对三山岛金矿床2种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代表成矿早-中期的蚀变岩型矿石形成于中温(均一温度为325~240℃)、低盐度(2.07%~6.88%)、低密度(0.720~0.868 g/cm3)、酸碱性不均匀(pH=3.27~10.43)、以氟化物和氯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代表成矿中-晚期的含金石英脉型矿石形成于中一低温(均一温度为306~160℃)、低盐度(1.05%~9.73%)、低密度(0.739~0.962 g/cm3)、碱性(pH=9.25~9.85)、以氯化物和硫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成矿流体性质的转变反映了成矿流体处于由比较封闭到比较开放的构造环境的转变期,且成矿流体早期以原生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变质水、大气降水以及海水的参与作用.三山岛金矿成矿深度为2.5~5 km,根据目前的开采深度推算其深部还有一定的资源量可供开发.【总页数】10页(P24-33)【作者】周国发;吕古贤;邓军;申玉科;郭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2【相关文献】1.山东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J], 周国发;吕古贤;申玉科;郭涛;李威2.三山岛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徐九华;谢玉玲;韩屹;李前懋3.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赵冬冬;金刚;李海松;黄吉友4.山东乳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爆裂曲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J], 程伟;沈昆;王强;谢奕汉;于雷亨;瞿友兰5.山东玲珑九曲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秦丹鹤;王可勇;常亮;韦烈民;邓志平;王永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及成果效益探究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及成果效益探究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及成果效益探究结合金矿床控矿构造及现有探矿工程,通过坑探对新立西部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在为新立矿区其他中段探矿工作指明方向的同时,增加了地质储量,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标签:地质特征金矿床效益1新立矿区地质概况新立矿区是三山岛金矿生产矿区之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矿区探矿增储的意义重大。

其中新立矿区-165米中段金矿床西部矿体在走向上基本得到了控制,为-240米中段和-320米中段金矿床西部矿体在走向上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两个中段探矿工程分别施工到:-240米中段的119勘探线、-320米中段的127勘探线。

与之前工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中段控矿主裂面及矿体产状有一定的变化,矿体产状严格受到主断裂面的控制。

2研究方向本次研究主要为119勘探线以西未有探矿工程控制的矿体,矿体在119线附近发生过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导致矿体整体向南平移60米左右,在走向上有较大的改变,从119线以东65°左右走向突变为119线以西45°左右走向(见图)。

3主要工作量本次探矿结合以前工程,主要以探明的-165米中段为依据,对-240米中段的119-139勘探线和-320米中段的131-151勘探线进行探矿。

通过坑探进行探矿,坑探能揭露出巷道内的构造情况,所获得资料准确可靠,对成矿规律研究有重要意义。

(1)-240米中段探矿工程量:沿脉340m,穿脉450m,穿脉取样230个。

(2)-320米中段探矿工程量:沿脉287m,穿脉550m,穿脉取样230个。

4研究成果4.1成矿规律总结矿体受成矿前和成矿中构造控制,矿化强度与蚀变岩的破碎程度及成矿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即矿体分布于紧靠主裂面之下的蚀变岩破碎强烈、成矿裂隙发育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

4.1.1断裂蚀变带内的主矿体赋存在主裂面以下0—30米的范围内主断裂蚀变带具有多期次和继承性活动的特点,主裂面下0—30米范围内,是断裂活动最强烈部位,岩石破碎程度高,裂隙密集,有利矿液运移、渗透及对围岩进行迭加交代和充填。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浅析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浅析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成矿规律浅析作者:邵明明李达刘张鸿李龙胜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26期摘要:新立矿区-200米中段是新立矿区主要供矿的运输巷道,也是新立矿区矿体在西南走向上已探明最远的一个中段。

通过坑探工程揭露发现,此段控矿主裂面及矿体和以前的矿体产状有一定的变化,弄清此中段矿体的走向产状和岩石及水文条件对于矿区-200中段的以下的西南部探矿工程和采准工程的布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构造特征;坑探工程;成矿机理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6-0045-021 矿区概况山东黄金集团金仓矿业有限公司仓上分矿新立矿区位于莱州市三山岛镇新立村,地理坐标:东经119°56′15″~119°51′00″,北纬37°23′15″~37°24′00″。

矿区地处莱州湾滨海平原地带,其北、西两面濒临海,仅东南与陆地相连。

地势低洼而平坦,地面海拔标高一般为1.2~4.5m,区内最高峰为三山岛,海拔为67.3m。

2 区域地质概况[1]三山岛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中朝地台胶辽台隆的郯庐断裂带(山东省境内称沂沐断裂带)的东侧,有较为复杂的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以第四系砂、粘土层与太古界胶东群,下元古界粉子山群和上元古界蓬莱群为主。

胶东群主要是一套呈层状产出的变质岩系,是胶东古隆起结晶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系一套基性火山岩及泥砂质陆源碎屑建造遭受中一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岩石类型主要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母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石的混合岩化较为强烈,主要分布在栖霞—招远背斜的核部,粉子山群主要分布在栖霞—招远背斜的两翼,由各种片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变粒岩等组成。

混合岩化作用较微弱,属低一中等变质,与胶东群呈整合渐变关系。

第四系砂、粘土层则广泛分布于平原及沟谷区域。

由于区域构造活动,胶东隆起的基底之上缺失古生界地层,盖层主要为中、新生界地层。

胶东半岛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胶东半岛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 7月上8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胶东半岛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马 宾(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烟台 264000)摘 要:文中结合实践对胶东半岛三山岛海底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

该矿主要处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区域上,该区发育构造和岩浆活动,断裂构造以脆性为主,第四系之下是矿体赋存主要部位,区内的构造活动、蚀变和该区矿化就这非常紧密的联系。

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重熔岩浆中温热液型是其主要的成因类型,在全面综合研究基础上,总结该矿找矿标志,对区内同类型矿床寻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三山岛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3-0084-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Sanshandao submarine gold deposit in Jiaodong PeninsulaMA Bin(The thir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0,China)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Sanshandao submarine gold deposit in Jiaodong Peninsula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deposit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Jiaodong Peninsula, where the structure and magmatic activity are developed. The fracture structure is mainly brittle. The ore body is mainly hosted under the quaternary system. The tectonic activity,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area are closely related. Comprehens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deposit belongs to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in fracture zone, and the main genetic type is remelting magmatic medium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ype.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study,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e deposit are summarized, which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ospecting work of the same type deposits in the area.Keywords: Sanshandao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prospecting criteria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分布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区域上,华北地台南缘胶北地体之胶北隆起区是该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所在,沂沭断裂带与矿区西侧紧邻,胶北地体之胶莱拗陷分布于研究区的南侧,渤海拗陷与龙口断陷盆地紧邻研究区的北侧,牟平—即墨构造混杂带分布于研究区的东部区域上[1]。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探究

胶东三山岛金矿中深部成矿流体对比及矿床成因探究
胶东三山岛金矿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其属性不断发生 变化,因此在各个成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流体包裹特征。
第I阶段为黄铁绢英岩阶段,此时的石英以碎斑状存 在,主要内部构成为mco2型和nco2型包裹体,同时也 含有部分H -1型D -21型和I -g型包裹体。通过激光拉 曼测试,可发现该阶段石英内部主要包裹体中,含有co?、 CH。和少量HzO等挥发成分;其他含量较少的包裹体含 有的主要挥发成分为H2O, CO2与CHq的占比较低。另外, 包裹体的温度集中区间在2809~380七,盐度集中区间 在 7.0Wt%NaCl.ecjv~ 11.5Wt%NaCl.eqv,密度集中区间在 0.66g/ cm3~0.89g/cm3o第II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阶段,该阶段 的石英中包裹体的含量较大,主要是H -g和H -1型包裹 体,另含少量mco2型,部分包裹体的片子中也发现少量 D -21型和I -g型。通过激光拉曼测试,发现该阶段包 裹体中主要挥发成分为H2O和CO2, CH4含量较低。此时 包裹体的温度集中区间在235七~3209,盐度集中区间 在 6.4Wt%NaCl.eqv~ ll・2Wt%NaCl.eqv,密度集中区间在 0.75g/ cm3~0.95g/cm3o第HI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矿化物阶段,此 时石英达到一定结晶度,包裹体主要为H -g、H -1和I -1 型,mco2型很少出现。通过激光拉曼测试,包裹体以H2O 为主要发挥成分,其余两种成分含量有限。包裹体的温度 集中区间在2209 -280%:,盐度集中区间在6.0wt%Naci. eqv~10.5Wt%NaCl.eqv,密度集中区间在 0.80g/CH?~0.10g/
(Shandong gold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Co., Ltd, Yantai 261400,China)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

中图 分 类 号 : P 6 1 8 . 5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5 6 6 3 ( 2 0 1 3 ) 0 1 —0 0 3 2 —0 4
1 地 质 概 况
三 山 岛 金 矿 床 位 于 沂 沭 大 断 裂 东 侧 次 一 级 断 裂—— 三 山 岛断裂 带 内 , 属 蚀 变岩 型 金 矿床 , 赋 存 在 断裂破 碎带 内蚀 变 花 岗岩 中。花 岗岩 经 热 液 蚀变 所 形 成 的绢 云母化 、 硅化、 黄铁 矿 化蚀 变 岩 赋存 在 花 岗
7 一变 辉 长 岩 一二 长 花 岗岩 " y J H一 黄铁 绢 英 岩 化 花 岗 岩 1 一实测及推测地质介线 S ) ' J H一黄 铁 绢 英 岩 化 花 岗质 碎 裂 岩 3 一 矿 体 及 编 号 S J H一黄 铁 绢 英 岩 化 碎 裂 岩
2 一实测及推测断裂
铁 绢英 岩化 碎 裂岩 、 黄铁 绢 英 岩 化 花 岗质 碎 裂 岩 、 黄
质 特 征 与 玲 珑 式金 矿含 金 石 英 脉 类似 , 但 与 处 于 同 一 矿 床 的 破 碎 蚀 变岩 型 矿 化 有 一 定 差 异 。含 金 石 英 大脉 以充 填 为 特征 , 而 破碎 蚀 变 岩 型矿 化 以 交代 为特 征 。
关键词 : 金矿床 ; 蚀 变岩 ; 石 英 大脉 ; 三 山岛 ; 山东
三 山岛 主矿体赋 存于 以黄铁 绢英岩 、 黄铁 绢英 岩 化花 岗质碎 裂 岩为 主的蚀变 岩 中的金矿 , 其成 矿方 式
以渗 滤交代 为 主 , 属 于蚀变岩 型金 矿 。蚀 变岩 型金 矿
也是 胶东地 区最 重要 的金矿 类型 , 约 占该 区金 矿资 源 量的 8 0 %以上 。 三山岛断裂蚀变带受 控于三 山岛一仓 上主干 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东三山岛 金 矿 田 位 于 胶 西 北 隆 起 带 的 西 端 , 三山岛 仓上金矿成矿带北东段 , 是典型的焦家 蚀变 岩型超大型金矿 。 三山岛金矿的成矿作用引起了广 大地质工作者的广 泛 兴 趣 , 进行了大量的构造成矿
] 15 控矿研究 ,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地质资料 [ 。 该文基
第2 8 卷第 1 1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2年1 1月

三山岛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王铮 , 李斌 , 牛树银
( 石家庄经济学院 , 河北 石家庄 0 ) 5 0 0 3 1
摘要 : 三山岛金矿位于郭家岭幔枝构造北西缘的三 山 岛 仓 上 成 矿 断 裂 带 上 。 通 过 对 三 山 岛 金 矿 成 矿 作 用 的 详 细 认为金矿的控矿构造三山岛断裂是郭家岭幔枝构造外围拆离滑脱带上发 育 的 反 倾 向 铲 状 断 裂 。 幔 源 成 矿 流 分析 , 体通过幔枝构造轴部韧性剪切带向上迁移 , 在有利的温度 、 压力控制下迁移至幔 枝 构 造 外 围 的 三 山 岛 断 裂 带 中 , 当 便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最终富集成 向上迁移还原环境的成矿流体与向下 渗 透 氧 化 环 境 的 大 气 降 水 相 遇 , 矿 。 该文探讨了三山岛金矿床成矿规律 , 建立了成矿模式 , 并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 关键词 : 幔枝构造 ; 断裂控矿 ; 成矿作用 ; 三山岛金矿 ; 胶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5 1; P 6 1 1 文献标识码 : A
1 1] 带[ 。 龙口 莱 州 断 裂 带 与 三 山 岛 仓 上 断 裂 带 都
图 2 郭家岭幔枝构造控矿模式图
1— 中基性岩浆岩 ; 2— 花岗岩 ; 3— 剪切带
了深部矿源 , 为三山岛金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 并且在外围形成拆 离 滑 脱 带 等 构 造 断 裂 带 , 为成矿 热液提供了良好的迁移通道和沉淀场所 。 所以郭家 岭幔枝构造是三山岛金矿的主要成矿控矿构造 。 ( ) 根据幔枝构造成矿的特点 , 幔枝构造核部韧 1 使深部成矿物质沿韧性 性剪切带沟通了深 部 矿 源 , 剪切带向上迁移至 地 壳 , 并在外围拆离带和反倾向 铲状断层等幔 枝 构 造 的 有 利 位 置 沉 淀 成 矿 。 因 此 , 可沿焦家断裂带寻 找 次 级 拆 离 滑 脱 带 , 沿三山岛断 裂带寻找 次 级 反 倾 向 铲 状 断 层 等 有 利 的 构 造 成 矿 带。 ( ) 因成矿物质来自深源 , 韧脆性剪切带切割岩 2 浆房 , 为成矿热液向上迁移提供通道 , 所以韧脆性剪 切带是良好的导岩 导 矿 构 造 , 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和 产出 。 三山岛断裂沟通了深部矿源并对矿体有明显 控制 , 据此推测 , 沿 三 山 岛 Ⅰ 号 矿 体 向 下 追 索, 矿体 金品位也会有所提高 。 应该有加厚趋势 , ( ) 三山岛金 矿 、 新 立 金 矿、 仓上金矿均属于三 3 山岛 仓上断裂带控制的大型 、 特大型金矿 。 属于反 倾向铲状断裂型金矿 。 据此推测 , 在三山岛 仓上 断 裂带上还应有这一类型的金矿 。 多组断裂交会处以 及断裂走向转换处等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均会形成良 好的导矿通道 , 是下一步的找矿重点 。
图 1 三山岛金矿矿区地质图
( 据周国发 , 2 0 1 1 编修 )
4— 斜 长 1— 矿体 ; 2— 绢英岩 ; 3— 钾化带 ; 4— 断层 及 编 号 ; m L v 1
阶段 : 硅化花岗岩中有方铅矿细脉穿插 , 是金矿形成 石英 碳酸盐阶段 。 的主要阶段 。 Ⅳ : 3. 4 金矿物种类粒度及形态
] 8, 9 变[ 。 当其受到持续 活 动 的 陡 倾 韧 脆 性 剪 切 带 切
割时 , 因剪切带的减压释荷作用而形成深源岩浆 , 沿 韧脆性剪切带向上迁移 。 胶东地区因地幔物质向上
] 1 0 隆升造成岩石圈的拉伸减 薄 [ , 后期的韧脆性剪切
带利用和改造前期的韧性剪切带形成幔枝构造外围 核部 的拆离滑脱带 。 随 着 幔 枝 构 造 的 进 一 步 演 化 , 岩浆 变质杂岩 向 上 隆 升 , 外 围 盖 层 向 外 拆 离 滑 脱, 由于应力场的调整 , 在拆离带上盘的构造薄弱带易 形成与 主 滑 脱 面 倾 向 相 反 的 反 倾 向 铲 状 断 层 ( 图 ) 。 招远 平度韧性剪切带持续切割地壳 , 沟通 了壳 2 幔边界中拆离流变的地幔物质 , 为地幔物质上 涌提 供了通道 。 大规模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导致核部岩浆 变质杂岩体向 上 抬 升 , 上覆盖层借助早期龙口 莱 并在拆离面上盘形成与 州断裂带向 NW 拆离滑脱 , 龙口 莱 州 断 裂 带 倾 向 相 反 的 三 山 岛 仓 上 断 裂
6] 元[ 。 玲珑超单 元 侵 入 于 太 古 宙 “ 原 始 矿 源 岩 系” ,
银金矿的形式赋存 于 金 属 硫 化 物 之 中 , 黄铁矿是金 的主要载体 。 粒度微细 , 其中细粒 金 ( 0. 0 3 7~0. 0 1 以下粒级含量占 9 mm) 8. 3 6% 。 金矿物 形态以近 等 轴状为主 , 并以角 砾 状 金 居 多 , 其 次 是 麦 粒 状 金、 尖 角粒状金和浑圆粒状金 。 3. 5 构造蚀变带特征 三山岛金矿是胶西北矿集区大规模成矿作用的 产物 。 其矿化蚀变 带 受 三 山 岛 仓 上 主 干 断 裂 带 控 制, 产状与断裂带一致 , 沿断裂呈带状展布 。 矿脉蚀 变为钾化 、 硅化 、 黄铁矿化 。 矿体两侧围岩蚀变分带 由内向外依 次 为 黄 铁 绢 英 岩 带 、 绢 英 岩 带、 钾 明显 , 化花岗岩带和花岗岩带 。 矿体主要出现在主裂面下 其他蚀变较弱的带矿体 的黄铁绢英岩化碎 裂 岩 带 , 规模较小 。
·1 0·
第2 8 卷第 1 1 期 地 质 与 矿 产 2 0 1 2年1 1月
号矿体沿倾向具有较大延深 。 这些特征说明三山岛 金矿成矿物质应以深源为主 , 以围岩萃取为辅 。 4. 1 成矿作用分析 胶东地区受到郯庐断裂带持续大规模左行平移 运动与库拉 太 平 洋 板 块 向 欧 亚 板 块 俯 冲 消 减 的 共 同作用 , 形成了众多 N E, NN E 向的脆韧性甚至韧 胶东地区进入 脆性剪切带 。 中生 代 燕 山 活 动 以 来 , 地幔热柱演化阶 段 , 莱 阳 莱 西 地 幔 亚 热 柱 上 涌, 遇 沿壳幔过渡带向外围拆离流 到 岩 石 圈 的 阻 碍,
从幔枝构造的视 于部分调研工作及 已 有 文 献 资 料 , 角, 简要探讨了三 山 岛 金 矿 的 成 矿 物 质 来 源 及 其 成 矿作用 。
1 区域地质特征
胶 西 北 成 矿 小 区 是 胶 东 地 区 主 要 的 金 成 矿 带, 大地构造位于郯庐断裂带中段以东 , 渤海盆地以南 , 莱阳盆地以北 。 该 区 经 历 了 多 期 次 的 断 裂 活 动 , 并 对成岩成矿有明显的控 对岩浆的侵位提供 了 通 道 , 制作用 。 断 裂 按 走 向 可 划 分 为 N E, NW , EW 向 3 组, 三山岛 仓上断裂带 、 龙口 莱州断裂带 以 及招 远 平度断裂带是 区 域 内 较 为 发 育 的 N E 向成矿控矿 控 制 了 三 山 岛、 新 城、 焦 家、 玲 珑 等 特 大 型、 大 构造 , 型金矿床 。 燕山运动以来的成矿作用主要受郭家岭幔枝构 幔枝构造 的 中 心 为 郭 家 岭 岩 体 向 上 侵 位 时 造控制 , 同化混染围岩成分而形成的核部岩浆 变质杂 岩体 , 外围则为中上元古界及其以上盖层 。 金矿主要集中
修订日期 : 编辑 : 王秀元 2 0 1 2 1 0 1 7; 2 0 1 2 1 0 2 6;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 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资助 2 0 0 9 1 1 0 0 7 4 0 8 7 2 1 3 7 作者简介 : 王铮 ( , 男, 山东济南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地质矿产研究 ; : _ 1 9 8 6—) E m a i l w a n z h e n 1 9 8 6@s i n a . c o m。 g g
对金起到 “ 预富集 ” 作用 , 是成矿的 “ 衍生矿源岩系 ” 。 而郭家岭超单元侵 入 玲 珑 超 单 元 之 中 , 1 矿体形态 三山 岛 金 矿 Ⅰ 号 矿 体 是 目 前 主 要 开 采 矿 体 , 赋 存于三山岛主裂面 下 黄 铁 绢 英 岩 上 部 , 南段被第四 系覆盖 , 北段延伸入渤海 , 出露较少 。 矿体走向总体 呈4 , 现工程控制走向延长 15 倾向 S 倾角 0 ° 0 0m, E, 为3 , 倾向延深 大 于 15 矿体平均厚度 5 ° 0 ° 0 0m, ~5 金平均品位 3. 1 0. 8 3m, 8 6×1 06 。 矿体沿走 向多 有 透镜体状 、 尖灭再现 、 分支复合 , 形态复杂多变 。 Ⅱ 号矿体赋存于三山岛主裂面下黄铁绢英岩的 产状与 Ⅰ 号 矿 体 基 本 一 致 。 矿 体 平 均 厚 度 中上部 , 金平均品位 3. 膨 5. 7 4m, 1 3×1 06 。 常见分支复 合 、 胀、 狭缩现象 。 3. 2 矿石特征 矿石 矿 物 成 分 较 为 复 杂 ,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
4 成矿作用分析与找矿预测
对三 山 岛 金 矿 床 成 矿 作 用 进 行 分 析 , 首先要探 讨成矿物质的来源 。 而对于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主 一种认 为 成 矿 物 质 以 围 岩 萃 取 的 方 式 富 要有两种 : 集; 另一种认为 成 矿 物 质 主 要 来 自 深 源 。 三 山 岛 金 矿矿化蚀变带主要分布在主裂面下0~3 5m 的构造 破碎带中 , 其围岩蚀变范围较小 , 且含金量在地壳平 通过对围岩中金元素的萃取 , 无法为形成 均值上下 , 大型 、 特大型金矿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来源 ; 况且三 山岛金矿矿化蚀变 受 脆 性 剪 切 带 控 制 作 用 明 显 , Ⅰ
·9·
第2 8 卷第 1 1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2年1 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