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标准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标准钢筋保护层是混凝土构件中保护钢筋不被腐蚀的一层混凝土,其厚度的合格标准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标准说明。
一、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保护要求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若被腐蚀,会导致钢筋截面积减少、载荷能力下降、结构变形增大等问题,最终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结构的失效。
为了防止钢筋被腐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必须设置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应足以防止碱性混凝土环境中的氯离子、水分和氧气等有害物质侵蚀钢筋表面的保护层。
二、保护层厚度合格标准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应少于以下数值之一:(1)普通混凝土工程结构中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2)混凝土结构防水绝缘层下方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3)当混凝土中使用了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时,其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混凝土保护层最大骨料粒径的3倍。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海洋建筑、化工厂房等有腐蚀环境的混凝土构件,建议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在验收时,应使用检测工具来检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工具可以采用金属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等。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应进行修复或重建。
保护层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三、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对保护层的厚度和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2)注意钢筋的施工质量。
钢筋的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钢筋保护层的品质。
钢筋的弯曲、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且使用的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
(3)施工前进行结构造型与保护层厚度的相关计算,以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措施得当。
(4)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使用包含高品质水泥、高品质河砂和优质石子等的混凝土。
对于使用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构件,保护层应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设计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校准允许偏差

钢筋保护层厚度校准允许偏差钢筋保护层厚度校准允许偏差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广泛使用,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仅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还直接影响着结构的使用寿命。
对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校准允许偏差,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1.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意义钢筋保护层厚度指的是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这一参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有效地保护钢筋不受外部环境的腐蚀作用,同时在结构发生火灾等情况时,还能提供一定的防火保护。
保持适当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 钢筋保护层厚度校准允许偏差的标准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校准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校准允许偏差值应该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对于钢筋保护层的合理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设计应该考虑到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与钢筋直径的关系,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和调整。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等工艺因素,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均匀和一致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往往更关注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外观质量,而对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往往容易被忽视。
然而,这一参数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5. 总结与回顾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校准允许偏差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并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校准允许偏差的探讨,相信大家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控制及检测

0前言国家颁布的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明确规定了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偏差控制和检测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位置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大小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粘结锚固性和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控制和检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保护层对结构的影响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其强度和配筋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截面中的位置及钢筋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根据两个因素确定:一是在结构上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即满足受力钢筋粘结锚固要求;二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如果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和GB 50204—2002规范要求,会产生以下后果。
1.1产生裂缝梁或墙上部的混凝土板的负弯矩钢筋[1]在混凝土板中的位置仅靠两端支撑,中部多数没有支撑物而悬空。
当钢筋受到施工扰动时,会引起钢筋位置变化或与板底的钢筋重叠,从而增加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改变混凝土板的受力状态,使其产生挠曲变形,造成混凝土板沿梁边或墙边产生裂缝[2]。
同样,当雨蓬和檐口等悬臂板支座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由于绑扎位置不准确或绑扎不牢而受到扰动时,负弯矩钢筋也易产生倒伏,或达不到设计高度,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增大,造成支座上部的混凝土板产生裂缝或断裂。
1.2承载力下降如果钢筋保护层过厚,不但容易使构件产生裂缝,而且会降低构件的承载力。
根据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钢筋弯矩以及钢筋用量与构件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在钢筋混凝土板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对于80mm 和10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当钢筋保护层厚度由15mm 增至25mm 时,其钢筋用量必须增加24%和17%。
若钢筋用量不变,钢筋保护层厚度增加了10mm ,其承载力将分别下降24%和17%。
1.3降低粘结锚固性[3]和耐久性钢筋保护层过厚,易使构件产生裂缝或断裂,降低构件的承载力。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摘要:本文作者先论述了钢筋保护层厚度定义和重要性,进而分析了当前钢筋保护层在施工中存在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种对保护层厚度控制几种措施。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1 保护层的定义和重要性1.1 保护层的定义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其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1.2 保护层的重要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从受力主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构件外边缘的距离,也就是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表面的尺寸。
钢筋保护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在正常使用承载极限状态下保证结构正常工作的作用;(2)满足构件钢筋粘结、锚固的要求,使钢筋充分发挥其计算所需的强度;(3)满足构件耐久性的要求,使钢筋因有混凝土的保护而不易锈蚀;(4)满足建筑防火要求,不致因火灾使钢筋很快达到软化点而破坏。
正因为钢筋保护层具有上述重要作用,规范要求在结构检测中把它列为必查内容之一,这也反映出其在混凝土构件中的重要性和质量检查的必要性。
所以,在施工中加强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主体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 钢筋保护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准主要有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的原因。
设计上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小,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
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这些都削弱了结构的耐久性,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位置和砼施工质量对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至关重要,造成砼保护层厚度偏大或偏小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于板保护层来说,正常施工中主要表现为板底蛰块数量不够、垫放不均匀、垫块强度不够,在板上部保护层控制不准的主要原因为马凳高度不准、马凳数量不够、下道工序施工中负筋被踩踏变形、电气预埋管交叉太高、板顶砼浇筑标高控制不准。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露天或室1、砼强度小于2、砼强度C23、砼强度大于基础按有无垫保护层具体还筋保护层厚度检测(GB50300-2001)基本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2.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3.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5.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E.0.4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防止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定义: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防止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外表到最外层钢筋〔受力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间隔: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表的间隔。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构造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1.厚度要求根据2023年新的《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2023〕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外表的最小间隔,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构造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外表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2023年《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表的间隔 )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2.钢筋混凝土根底宜设置混凝土垫层,根底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关于厚度的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消费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标准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消费的预制构件,当外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标准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怎样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方法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从钢筋外侧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的外侧在一定厚度混凝土的严密包裹之下,避免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侵袭,钢筋在混凝土的握裹之下,可避免腐蚀引起钢筋生锈的破坏性情况发生,确保其正常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年限。
混凝土对钢筋起到粘结和保护作用,使钢筋在混凝土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取决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规格及混凝土构件的类型等诸多因素,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表1)。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应符合表1的规定之外,还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表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表1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二、基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基础梁、筏板等构件是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地下室的基础和有防水要求的基础,一般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袭和腐蚀,所以基础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显得尤为重要。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要根据设计文件、规范要求和环境类别等因素来确定,特别对潮湿、海水、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更应重视和满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基础梁、筏板应承受来自地基的反作用力和整幢建筑物的自重与负载,一般设计有直径较大的钢筋且较高厚度的基础,就必须采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制作保护层垫块。
垫块要采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制作,规格可为70mm×7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梅花形布置方式,间距要大于1.0m。
在筏板厚度不小于1.5m时,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制作的规格宜加大到100mm×1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的体会,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探讨。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在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无疑是一个重点。
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位置不准。
再加上模板尺寸偏差较大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不能直观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1、从力学角度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
这种组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因此,一般我们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着重考虑的是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和钢筋的受拉应力。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
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
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保护层的作用除上所述之外,顾名思义还起着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作用,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措施
1.设定合理的保护层厚度标准: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标准。
保护层厚度标准应考虑钢筋的直径、混凝土强度等因素,以确保钢筋得到有效的保护。
2.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保护层厚度的质量。
例如,使用模板或支撑结构来确定钢筋的位置,使用振捣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的振实,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空穴等。
3.增加现场检测和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测和监控,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可以使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测厚仪、雷达扫描仪等,对保护层厚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工作流程,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相关的质量管理文件、记录和报告,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监控和追溯,确保保护层厚度的质量达标。
5.培训和技术指导: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指导,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6.加强与监理和设计单位的沟通与协作:与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
通过以上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确保钢筋受到有效的保护,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是承受荷载的主要承载部件,其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伤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安全性降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钢筋。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是一种在钢筋表面形成的保护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筋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伤。
保护层的厚度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准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定。
1.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定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是指混凝土覆盖在钢筋周围并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形成的一层遮盖物,在混凝土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伤,同时也是加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
2.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应根据钢筋的直径和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 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
(2) 钢筋直径大于25mm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四分之一,且不小于25mm。
(3) 在混凝土结构中易受侵蚀或受潮的部位,如地下室、水池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4) 在混凝土结构中易受震动或受撞击的部位,如桥梁、地铁隧道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5) 在混凝土结构中易受高温影响的部位,如烟囱、锅炉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3.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方法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 采用无损检测仪器进行测量,如超声波测厚仪等。
(2) 选取典型的钢筋和混凝土结构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具有代表性。
(3) 测量时应确保钢筋表面干燥、清洁,不得有涂料、锈蚀或其他污染物质影响测量结果。
(4) 测量时应避免锤击、刮削等损伤钢筋和混凝土表面。
(5) 测量结果应记录在混凝土结构图纸或相关文件中,并进行归档保存。
4.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法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 采用无损检测仪器进行测量,如超声波测厚仪等。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பைடு நூலகம்辽宁
鞍山 1 1 4 0 0 0
样 人员应熟悉 图纸及规范 的要 求。翻样 时箍 筋 的翻样尺寸要 正确。对一些钢 筋密集 ,复 杂的梁、柱交接 处,主粱与次梁 的交接处必 须放 实样 ,合理 安排各方 向的主筋与副筋位 置。同时确保钢筋 在制作 时的尺 寸正确 ,给 施工现场钢筋安装 、绑扎节 点创 造条件 。避 免 由于交接点 处钢 筋密集无法 安装而造成钢 筋挤 占保护层位置 ,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 、模板制作 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 的超 标,所 以还 要注意模板工程 制作和 安 装 。制作要规 范、尺寸要精 确 ,特别是缩模 现象很容易导致 钢筋保护层偏 小甚至发生 露 筋现象 。 4 、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绑扎时要 按图纸、规范操 作 。保证钢筋 骨架各部分尺 寸及 精度 ,确保 主筋位置 的安放 准确 ,是避 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 对 一些复杂 的梁板结构 ,以及纵横交 错 的梁 柱交接点应 在认真交底 的基 础上 ,合 理 安插 主、次梁结 构主钢 筋 的位 置,并注意施 工顺序 ,避免 出现钢筋挤 占保护层的情况。 5 、安放 、绑扎 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 作 为钢筋工程施 工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 。鞍 山地 区几年前就 已经推广使用 塑料 垫块或卡撑 式 定位 件等作为确 保钢筋保护层 的措施 ,现在 在建筑工程上应 用 已比较广 泛,但在我们 的 工作 中还 发 现 不少 施工 单 位不 重 视这 个 问 题。一个是垫块 设置的数量不 够,导致钢筋 下沉或垫块被 压碎 、变形 的情况屡有 发生。 我们一般要 求是间距 0 . 8 ~ l m 应设置 一只垫 块,如果钢筋 直径较小 ,则还 应适 当加密 垫 块的 间距 。再一个 比较 普遍的 问题就 是垫块 的混用 、乱用 ,梁 、板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 即使是相 同标号 的,其保护层要求也不相 同, 但在施工现场 ,有 的工 人将梁的垫块 用作板 筋的垫块 ,而将板筋 的垫块用作梁 的垫块。 在我们一般检 测中常发现 的问题就 是楼板负 弯矩钢筋或双 层双 向钢 筋的上排筋保 护层偏 大, 以及悬挑 梁上部负弯 矩钢筋保护 层偏大 等问题,应 作为钢筋绑扎成型 中关注的重 点。 钢 筋 工 程 属 于 隐 蔽 工 程 , 是 混 凝 土 结 构 工 程 施工质量监控 的重点 。施工单位和监 理单位 都要认真做好钢筋工程 的隐蔽验 收。
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

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材料。
其最小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外部与钢筋之间的有效保护层厚度,旨在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害。
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是确保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依据。
深度一:什么是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覆盖在钢筋周围的厚度。
这层混凝土能够保护钢筋免受腐蚀和物理损伤。
最小保护层厚度可以有效减少钢筋受潮、氧化、碱性侵蚀、化学侵蚀和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最小保护层厚度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寿命进行合理确定,并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
深度二: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常见的标准规范有国内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国际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这些规范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类型、使用环境以及钢筋直径等因素,提供了相应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数值。
在国内,最常用的标准规定是根据土建工程及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的要求,其中规定了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按照该规范,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混凝土纵向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小于20mm。
对于地下工程、特殊环境和重要构件,保护层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增加。
国际上也存在类似的标准规范。
例如,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制定的《建筑结构混凝土设计规范》(ACI 318)建议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小于19mm。
同时,ACI 318还提供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比如对地下结构和海洋环境的特殊要求。
深度三:对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理解和观点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对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损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保护层厚度能够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与修复成本,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只是一个基准要求,并不能覆盖到所有的特殊情况。
现浇混凝土梁板钢筋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专项施工方案

现浇混凝土梁板钢筋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现浇混凝土梁板钢筋、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明确现浇混凝土梁板钢筋、板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2.准备施工材料:购买合格的混凝土、钢筋、模板等施工材料,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3.组织施工人员:根据施工需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要求。
二、施工工艺流程1.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确保模板稳固、结构合理。
2.浇筑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按照现场施工订单要求、气温、风力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罐车到达施工现场的时间和顺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3.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将钢筋按照标高、标线、标距等要求布置在梁板区域内。
4.钢筋绑扎:根据施工图纸,使用合格的钢筋扎带将钢筋束扎牢固,保证钢筋的定位准确。
5.螺旋提升:对于板负弯矩钢筋,为了保证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正确位置,可以通过螺旋提升的方式进行定位。
6.施工操作注意事项:确保钢筋与模板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防止过度露出或者埋入过深。
7.报验:完成梁板钢筋、板负弯矩钢筋的施工后,应及时进行报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保护层厚度控制1.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梁板钢筋和板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规定的要求,以确保钢筋的防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2.控制方法:(1)对于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可通过在模板安装时,设置保护层用防护块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来控制。
(2)对于板负弯矩钢筋,可以采用钢筋联结器等措施,以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3.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定期检查梁板钢筋和板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四、施工安全措施1.钢筋操作安全: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具,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2.梁板螺旋提升安全:在进行梁板板负弯矩钢筋螺旋提升时,应使用合适的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完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搞工程的人都知道,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偏差一直是目前施工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一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结构安全。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作了详细说明。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钢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在梁、柱、板中,保护层越大则截面有效高度越小,所能承受荷截越小,故保护层厚度不宜过大;而保护层过小则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及构件的耐久性和耐火性。
所以规范对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有严格的要求,对允许偏差值设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
保护层还具有给钢筋骨架限位、固定的作用.目前在施工中大量使用的是砂浆垫块和塑料垫块,根据不同使用部位、按不同厚度的垫块,预制砂浆垫块上面要预埋铁丝,以方便固定。
其强度不得小于结构混凝土的设计要求。
若强度过低则易被钢筋压碎,且削弱构件强度。
一、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保护层常见质量问题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构件来说,由保护层厚度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有漏筋或截面有效高度不够。
原因是当垫块太小或漏放时,保护层太小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外露(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的表面),这会导使钢筋锈蚀,承载力和耐久性均会降低。
保护层厚度过大时,梁的有效高度降低,截面承载力会降低、柱、墙的核心面积减小,也会降低受压承载力,而且过厚的保护层容易在表面出现较大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在受外力碰撞后容易破碎缺损,对结构耐久性也有不利影响。
混凝土板中的钢筋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
但是,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层很难控制,常见问题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因踩踏而下沉,造成有效高度不足,从而降低抗弯承载力及裂缝控制性能及刚度. 造成保护厚度不当的施工原因有:⒈许多施工人员对混凝土保护层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对梁箍筋的肢高通常是取梁高减去两个设计或施工规范规定的保护层的厚度,认为梁柱的混凝土保护层是针对箍筋而言;有时施工为防止露筋,认为混凝土保护层越厚越好,箍筋内径的尺寸偏小,无形中增大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减小了构件有效高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

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是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保护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着钢筋的锈蚀速度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根据《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直径。
例如,当钢筋直径为25mm时,其保护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5mm。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受力构件、外露构件等,保护层的厚度还需要进一步增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其次,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还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和受力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在受潮、受盐、受碱等恶劣环境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需要相应增加,以提高钢筋的抗腐蚀能力。
同时,在受力构件和受力部位,如梁、柱等,保护层的厚度也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钢筋保护层的施工质量也对其厚度有着直接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
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同时,还需要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和质量达标。
总的来说,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标准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保护层厚度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同时还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和受力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钢筋,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探讨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控制

探讨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控制摘要:钢筋混凝土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施工,使得构筑物存在潜在危害。
为此,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充分看到钢筋保护层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掌握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1、保护层定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包括纵向钢筋、箍筋和分布钢筋) 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2、钢筋保护层的作用混凝土保护层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耐火性、抗风化性、抗腐性、安全性密切相关。
①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
②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容易受蚀生锈,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结构受力,因此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不同使用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影响结构安全的锈蚀。
③对有防火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及预应力构件,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保证构件在火灾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限的这段时间里,构件不会失去支持能力。
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考虑的因素(1)环境因素把环境分为室内正常环境(一类),室内潮湿环境、露天环境及无侵蚀性水或土壤环境(二类a),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水或土壤环境(二类b),使用除冰盐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环境、滨海室外环境(三类);(2)结构类型规范把构件分为板墙壳、梁、柱三种类型;(3)防火要求有防火要求的构筑物及四、五类环境中的构筑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钢筋取材纵向受力钢筋及预应力钢筋、钢丝、钢绞线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相关的规定;(5)混凝土强度等。
4、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作时的受力分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 但如果不加以重视, 所产生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
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从力学角度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
这种组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因此,一般我们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着重考虑的是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和钢筋的受拉应力。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
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h0)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
此类事故在建设史上并不少见。
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
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
裹力。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
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
保护层的作用除上所述之外,顾名思义还起着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作用,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除了特殊的外界因素以外,在一般使用条件下,主要考虑大气的侵蚀而使钢筋氧化生锈。
而混凝土不密实、裂缝、钢筋保护层偏小,再加上混凝土碳化以及钢筋的电化学反应等因素就会因此加速这种侵蚀过程。
钢筋氧化锈蚀又会导致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造成恶性循环,更加加快钢筋锈蚀进程,从而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保证保护层厚度在设计及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就能最大程度的保护钢筋免受锈蚀,延缓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确保结构的使用年限。
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建筑物,如处于腐蚀气体环境下的建筑结构,设计上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还要作一些专门的规定,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二、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4、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
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
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
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5、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州地区几年前就已经推广使用塑料垫块或卡撑式定位件等作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措施,现在在建筑工程上应用已比较广泛,但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发现不少施工单位不重视这个问题。
一个是垫块设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下沉或垫块被压碎、变形的情况屡有发生。
我们一般要求是间距0.8~1m应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则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
再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垫块的混用、乱用,梁、板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即使是相同标号的,其保护层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施工现场,有的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
在我们一般检测中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楼板负弯矩钢筋或双层双向钢筋的上排筋保护层偏大,以及悬挑梁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等问题,应作为钢筋绑扎成型中关注的重点。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重点。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认真做好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
6、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
有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在浇捣混凝土时,无人统一指挥与监督。
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网上施工人员毫无禁忌地乱踩乱踏,甚至将设备器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马墩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内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
这样就会使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
证。
还有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也会使钢筋骨架变形、错位,使保护层厚度不均。
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中,应做到规范操作,除了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外,应有专人指挥监督,严禁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振捣要按操作规范要求认真有序操作,振动捧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