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自主理清课文行文脉络、概括中国诗的特点,把握全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比较、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中国诗歌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这些都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如:《山居秋暝》《登高》《天净沙秋思》等)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明确:语言的形象、凝练、结构跳跃,具有深深的画面感等。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诗的特点,那么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知人论世

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

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

著作:《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长篇小说;《谈艺录》诗话;

《管锥编》文论;《七缀集》文论集。

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2.背景:

看课下注释一: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问:假如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方案二:师问:本文的题目是《谈中国诗》,以题目为切入点,谈中国诗的什么?中国诗有什么特点?和外国诗有何不同?)

三、导引自学,宏观把握:

1.问:在座的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那么在文本中,那几自然段涉及到中国诗的特点?

(2--7)(提出来,将其单独作为一部分)

2.问:面对一群对中国诗有所接触,有一定的兴趣但毕竟是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说,钱钟书先生应该如何和他们一起谈中国诗呢?

明确:钱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

3.追问:你是从文章的哪个语段看出来的?

明确: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评价学生回答。)

4.什么是比较文学?

多媒体展示两个问题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刘德华)

那么欧洲人呢?——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5.思考: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较思维。

解析: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点的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如果对这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大谈特谈中国诗的各种特点,很显然会使人一头雾水,难以理解,所以本文,钱钟书先生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解析中外诗歌的异同的。第一段:交代了论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单独作为一部分)

6.问:最后一段讲了什么?(关键句)

总结: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独立作为一部分)

7.教师:通过我们的梳理,我们发现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很清楚。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

第二部分(第2---7段) 论述中国诗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四、合作探究,微观分析:

1.第一部分:怎样理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

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

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

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

2、A.第二部分:既然作者是用比较的方法,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自读课

文第二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思考:①、中国诗和外国诗有何异同?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主要采用了比

较和比喻的方式)

②、通过比较,归纳、概括中囯诗的特点。

指导方法: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点勾画,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信息,划出表

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

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

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

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B.合作探究后,各组选出代表,将讨论结果填表展示,其他同学可补充。

C.引导学生纠正、补充,明确中国诗的特点:发展方面:成熟早;形式方面:篇

幅短;技巧方面:富于暗示性;风格方面: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内容方面:社

交诗特别多,宗教是几乎没有。

比较文学

中国诗外国诗中国诗的特点发展

形式

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