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5 自由落体运动32-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5 自由落体运动32-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76abefcfc789eb162dc83e.png)
必修Ⅰ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体自由下落的一种理想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也为后面的平抛运动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次新教材对这部分的内容分为二块。
一块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另一块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教学目标(1)会利用科学实验方法判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技巧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四.教学过程设计思想:(1)1971年宇航员做的实验和教师自己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3)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
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4)着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5)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重力加速度;(6)应用训练1.引入:月球自由落体实验提问:自由下落运动与什么有关?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己阅读)(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5 自由落体运动31-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5 自由落体运动3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5791a1bb4cf7ec4afed0cc.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2、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学习难点】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自主学习】思考问题: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请举例说明?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 (实验小探究)取两张相同的白纸,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①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相同的纸片,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②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叠起来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③其中一张减半叠起来板和另一张完整的白纸,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可以观察到谁下落得快?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无关.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阅读课本并回答:(1)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注意: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位置0 1 2 3 4 5 6时间(s)0v(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e21f3336c1eb91b375d9a.png)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安排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半部分,相当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与拓展。
同时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为后面学习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打下基础,所以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正值从初三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在学习方法上仍以初中记忆和模仿的学习方式为主,未能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进行调整。
2、在身心特点方面,高一学生正值身体发展的旺盛时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方向。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提高学生对事物变化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自由落体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够认识物理规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的变化,了解科学的规律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的认识。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法、谈论法学法:观察体验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牛顿管、金属片、石头、纸片、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物体下落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例如苹果的“掉”落,树叶的“飘”落。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这两个运动。
问题1:这两个物体的下落过程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我们还发现,苹果比树叶重,下落得就快,树叶轻,下落得慢。
那么是不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就下落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学完大家就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一)自由落体运动看大屏幕,铁架台上悬挂着一个静止的小铁球,小球受到什么力作用,重力和绳子的拉力。
当烧断悬线后小球,就沿竖直方向下落,并且是在什么力作用下?重力,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烧断绳子后,小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必修一 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一 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b671638bcd126fff6050b07.png)
2-5.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案)学科 物理 教材名称 高中物理必修一 课 题 自由落体运动年级 高一 学段 第一学段备课组长 伏军明 主备人 伏军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三、教具1.自由落体演示仪及附件,计算器。
2.硬币(一元)两枚,薄纸袋(恰好可装下硬币),抽气机,牛顿管。
3.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s1∶s2∶s3=1∶4∶9 s Ⅰ∶s Ⅱ∶s Ⅲ=1∶3∶5 (二)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演示Ⅰ]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1.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认识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
2.伽利略(Galileo)的贡献(1638年) 两个物体mA >mB 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结论:①整体分析: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C=mA +mB ,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814371af1ffc4ffe47acd1.png)
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对前几节运动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提升。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合作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和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且使学生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本节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运动轨迹和时间的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结论得出、误差分析等实验方法。
本节教学的难点在于实验探究的思路、方法。
【学习者分析】学生前面已认识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且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已体会到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以及测加速度、处理实验数据等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渗透物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科学抽象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交流结论成果),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归纳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判别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4.运用理想化方法,通过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由落体问题。
5.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点,具体设计思路流程如右图。
虚线框内为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一、通过演示实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1.概括落体运动是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1)悬挂在铁架台上的小球,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悬线拉力)演示1:用火将悬线烧断,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0737362960590c69fc3763b.png)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题: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材:人教版高一物理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人教版高一第二章第五节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
教材将自由落体运动放在此处有两个原因:其一,它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其二,在它的定义中,用了“仅在重力作用下”的定义,初步渗透了用力的观点研究运动的方法。
由此可知,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运动学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的影响,学生对于“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印象很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本知识。
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明白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在忽略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快慢相同;(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条件。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理想化方法,体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进行处理;(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物理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合理地假假设与猜想,最后进行验证,这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教学中渗透对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对问题的研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2)通过提问,鼓励、启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发言,促进课堂和谐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感悟学科价值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改正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这个错误观念;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条件。
难点: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这个观念的认识。
理解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
突破方法: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57ccccabb4cf7ec4afed05b.png)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1、本章教材简析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依据教材内容及特点,本节用1课时完成,重点、难点如下: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通过学习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2.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为完成目前所采取的教学方法1、关于教学方法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理论推导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列举几个常见落体运动的生活实例,并介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落体运动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2.5-6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2.5-6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19c43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1.png)
5. 小组讨论
现在,我们分组进行讨论。请同学们相互分享你们的计算结果,并探讨一下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同时,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 总结提升
好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其规律可以用公式h=1/2gt^2来表示。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这一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数据的结果,还要注意实验方法的改进和误差的分析。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能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困难,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课堂参与度: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够活跃,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3. 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虽然我使用了部分教学资源,但还有更多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如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
问题:一颗从高度h自由落体的物体,经过时间t后,其位移是多少?
解答: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1/2gt^2,我们可以得到位移h的计算公式。将已知的时间t和重力加速度g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位移h。
然而,学生在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部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困难,这将对他们的学习进度产生一定影响。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参差不齐,这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可能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够积极,这将对课堂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3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c321962d52ea551810a68766.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练习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处理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会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再次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模型思想。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总结,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激情。
教学重点1、所有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与重量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想化方法的应用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规律的得出教学资源电脑投影机、硬币和纸片、牛顿管、小球和秒表各一只、电源、插板及导线若干、打点计时器12套、米尺(带毫米刻度12把)、铁锤、弹力球、石头,乒乓球各3个教法设计主要以启发式让学生分析、总结概念,实验探究运动规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新课引入新课教学情景设计:展示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等场景影片剪辑。
到这些物体下落的时候,你们想过这种运动吗?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一定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种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手拿一块硬币和一张纸,双手举至同样的高度)我同时松手,硬币与纸片谁先落地?演示:硬币先落地。
教师:确实是硬币先落地。
可是,你们说硬币先落地的理由是什么呢?教师:再做一次实验,还用同一张纸,重力没有变,但是把纸片捏成团,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看看硬币和纸片谁先落地。
教师:我们都看见了,纸片被捏成纸团后,下落情况有了明显变化,差不多是与硬币同时落地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5 自由落体运动3-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5 自由落体运动3-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1aba744431b90d6c85c760.png)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2)知道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3)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2)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生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实质。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自由落体运动[问题设计]1、在空气中,将一张纸片和一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哪个下落得快?若把这张纸片团紧成一团,再与石块从同一高度释放,情况会怎样?3、牛顿管实验:玻璃管中有羽毛、小软木片、小铁片……玻璃管中抽成了真空,将物体聚于一端,再将玻璃管倒立,让所有物体同时下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小结:(板书)1、定义: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只有重力的作用;(2)初速度v 0=0,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开始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小结:(板书)1、自由落体加速度(1)重力加速度又叫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用g 来表示.(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3)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一般不同,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 =9.8 m /s 2或g =10 m/s 2.2、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实录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cfbffce6bec0975f565e210.png)
5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直线运动(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共同探讨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
【教学重点】1、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所受重力无关;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教学道具】小硬币、纸片、牛顿管、真空泵、铁架台、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物、纸带、毫米刻度尺、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自由落体运动。
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落体?大家请看我手中这个粉笔头的运动(演示:斜下抛粉笔头),它做的是落体运动吗?生:有些回答“是”,有些回答“不是”。
师:这个粉笔头的运动不是落体运动。
它应该叫抛体运动。
大家把课本翻到42页。
课本中举了两个例子: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可见,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才叫落体运动。
师:请大家再看我手中这个粉笔头的运动(演示:在手中无初速地释放粉笔头),现在粉笔头做的是落体运动吗?生:是。
(整齐地回答)师:那是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呢?生:有些回答“是”,有些回答“不是”。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它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师:回答正确。
所谓“自由”,就是没有受到阻碍,但是现在粉笔头明显受到空气阻力对它的阻碍作用,所以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新课教学]一、自由落体运动师: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呢?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由重力决定的呢?(实验探究)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人教版2020高中物理 专题2.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2020高中物理 专题2.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39eb51dbe23482fb4da4c88.png)
2.5 自由落体运动【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解决实际的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提高学生对事物变化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把生活中常见的落体运动,采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理想化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还要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并且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理想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经历探究物体运动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物理情景——物体的下落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
【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会下落得比树叶快?是不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新课内容★一、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一:将一张白纸裁成相同的两半,另一片揉成纸团,让其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看到纸片比明显比纸团下落得慢。
实验二:将一张白纸裁成相同的两半,其中一半再裁成两半即原来的四分之一,将四分之一的这半揉成纸团,让其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看到纸片比明显比纸团下落得慢。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ca7b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3.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优秀3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
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
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2310302de80d4d8d15a4f64.png)
2.5自由落体运动山丹一中毛晓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 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4.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 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计算机、背投、多媒体课件、打点计时器、40cm刻度尺、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纸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活动设计:⑴师生合作做一个小游戏:教师出示小书签,用两个手指捏住书签顶端,让一个学生伸出两个手指在书签的下端做好捏住书签的准备,但手指不能碰到书签。
当看到教师放开手时,学生立即去捏书签。
这个小实验能检验人反应的灵敏程度。
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老师现在手中的这把尺子就可以估测人的反应时间,(师生互动),同学们想学习这种方法吗?(二)新课教学一、自由落体运动提出问题: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的快?学生活动: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的可行方案。
1.、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探究: A 等大的硬纸片和纸片等高释放。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2.5《自由落体运动》精品教案(教师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2.5《自由落体运动》精品教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adeb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3.png)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2.5《自由落体运动》精品教案(教师版)必修一2.5 自由落体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物体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实验难点:斜面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实验过程中科学猜想、数学推导、合理外推的体现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有过思考,接触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但未曾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理想实验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1、牛顿管、抽气机;2、10套:纸片、铁架台、铁螺丝、铁夹、铁横杆、纸带夹、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长刻度尺。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t V 0V +at 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石头的重量比树叶重,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高一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必修一)
![高一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a8b9d42749649b6649d74736.png)
课题课时名数称3 课课型问题解决课时《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知识的详细内容标准以下: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经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快度大小,成立重力加快度的看法,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及纬度差异;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色和规律;4.经过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用于研究、坚持真理的崇高情操。
1.知识与技术:(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着落快慢的要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是初速度为 0 的匀加快直线运动,并能自行设计实验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2)经过实验丈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快度,并用结论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计算自由落体运动有关知识。
(3)认识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认识逻辑推理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1)指引学生利用实验进行物理研究的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办理实验数据。
(2)让学生领会抽象思想、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调换学生踊跃参加议论的兴趣,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及表述能力。
(2)经过认识历史,培育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
重点要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运用。
(2)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及实验手段在研究中的运用。
难难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运用。
学习过程[根源:]评论任务(内容、问题、试题)学习活动(方式、行为策略)一、自由落体运动的成立【问题1】联合教材预习,你认“亚里士多德的看法: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着落得快”正确吗?试试用你逻辑推理证明或许颠覆这一结论。
【成功发现】:其实再理想状况下,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同样快。
不过平常生活中,物体着落或多或少地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我们感觉轻的物体着落得快。
像这类,假如没有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着落运动称之为“自由落体运动”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着落的运动称之为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色是:1.初速度为 0;2.只受重力,没有空气阻力,或许空气阻力能够忽视。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课件3 新人教必修1
![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课件3 新人教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f0d13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0.png)
1
x1
3
4
x2
x3
x4
x5
x6
5
6
∵ (x2-x1) = (x3-x2) = (x4-x3)= (x5-x4) = (x6-x5)= 恒量
自由落体加速度 g(重力加速度)
1.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2.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 g=9.8m/s2 注意:一般 g = 9.8m/s2 ,粗略计算可取 g =10m/s2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一、定义:
三、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方向: .
竖直向下
大小:
g =9.8m/s2或g =10m/s2
纬度越高
g 值越大
二、特点:
只受重力
V0=0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三、教具
1.自由落体演示仪及附件,计算器。
2.硬币(一元)两枚,薄纸袋(恰好可装下硬币),抽气机,牛顿管。
3.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s1∶s2∶s3=1∶4∶9 sⅠ∶sⅡ∶sⅢ=1∶3∶5
(二)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演示Ⅰ]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1.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认识
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
2.伽利略(Galileo)的贡献(1638年)
两个物体m A>m 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
结论:①整体分析: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 C=m A+m B,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②局部分析:A物体下落的快,受到一个下落得慢的物体B的作用,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单独大人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他们的共同速度应介于A、B两物体之间即v A>v C>v B。
伽利略用归谬法巧妙地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重物体不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亚里斯多德忽略了空气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示Ⅱ]将纸袋揉成纸球和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相差不多),把硬币装入纸袋与另一枚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也相差不多,若减小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会如何呢?
[演示Ⅲ]牛顿管中的物体下落,将事先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硬币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实验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硬币落下有声,眼可直接观察鸡毛下落,将牛顿管放入空气再做实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3.自由落体运动
①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运动,在实际问题中有空气时,物体的密度不太小,速度不太大(H不太高),可以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②性质:伽利略所处的年代还没有钟表,计时仪器也较差,自由落体运动又很快,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了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直线运动(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证明了在阻力很小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逻辑推理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多么巧妙啊!
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需用实验来验证,三百多年后,我们来验证。
[演示Ⅳ]介绍自由落体仪,然后测量数据。
s(m) t(s)
1 0.100 0.1436 9.70
2 0.400 0.2866 9.74
3 0.900 0.4293 9.77
结论: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③重力加速度g(自由落体加速度)
a.数值及单位 g=9.8m/s2初中g=9.8N/kg(常量) 粗略计算g=10m/s2
b.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
(三)练习:
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n秒通过的路程为s N,n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 n,则
物体在n-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 n-1,则
根据题意,得
(四)课堂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2.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并且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3.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还给大家介绍了归谬法,即理论推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的学习重要的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中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获取知识、处理知识。
4.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的运动形式,抛体运动可以看成是另一个运动形式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也就是说自由落体是研究其他抛体运动的基础,一定要抓住其产生的条件和运动规律。
五、说明
1.牛顿管的演示,要事先抽好气,一般在课前抽好。
若先演示鸡毛与硬币在空气中的落体运动,然后来抽气,会影响课堂气氛,抽气机的响声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做好了鸡毛和硬币在几乎是真空中的运动后,将空气充入牛顿管再来做前面的实验,效果更好。
牛顿管进空气时最好将鸡毛置于进气口附近,可看到进入管内的气流将鸡毛吹到另一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牛顿管确实在进气。
2.讲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时,可拟定一个讨论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正亲临现场观赏这场争论——情景教学。
3.自由落体仪电磁铁电路中,最好设计一个电路让电磁铁正充磁一次,反充磁一次,这样可以减小剩磁对小球的初速度的影响。
当然为了避免上述实验引起的误差可以用两个光电管计时,就像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一样在中间某段来研究,但不如上述教学过程设计的方案,让学生一看便知。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需要计算加速度就可以了。
4.三组实验数据在处理时一定要灵活,可将全体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学生计算一组数据,让其中一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算,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达到了总结规律的目的。
5.课堂练习是写在投影幻灯片上的,也可以再准备一些水彩笔和投影片,让学生在上面解题,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学生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