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函数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一、课题
反比例函数
二、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册,第三章,第八节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3、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理论的确切性。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分析实际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关系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建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分类归纳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方法:
1、捕捉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精讲、点拨、引导为主线。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归纳总结——综合
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的气压
p(kpa)与气体体积v(m3)之间如何变化呢?本节我们就来探讨类似
这样的两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点评:从现实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用计算机展示例题
例一:电流i,电阻r,电压u,满足u=ir,当u=220v时,①你能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1吗?
②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时呢?
③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当打开计算机时,学生看到背景下的数学,异常兴奋,情绪高涨,教室内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之间交流、讨论,非常热烈,争先恐后,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此时,教师巡视其中,给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流合作初步形成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的形成。
师生共思:
当电阻r越来越大时,电流i越来越小,当电阻r越来越小时,电流i越来越大。当给定r的值时,相应的就确定了一个i的值,所以i是r的函数,满足i=u/r。
点评: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给学生提供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向,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交流、讨论合作是被动学习方式转变的标志之,=
3、建立数学模型,理性升华
教师活动: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例二
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时间1(h j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
教师投入学生活动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问题,班内交流结果和方法。
变量t可以用v的式子表示为t=1262/v的形式,若将变量v与t 的关系式表示成vt=1262或v=1262/t的形式也可以。
教师活动:符合函数概念,变量t是变量v的函数。教师进一步问:如果两个变量的乘积等于-4,那么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由学生列表总结得出,并鼓励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实例,引导学生总结
规律,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k/x。
体会:①当常数k≠o时,xy=k与y=k]x两种表达式形式是等价的,前者是隐函数的形式,作为反比例函数,应表示成显函数的形式;
②允许将实例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因变量)互换;③定义中的非零常数k及变量x,y已不再局限只取正值,而允许取任意非零数值。点评:完美实现了师生互动的过程,实现了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挖掘了知识内在联系,得出了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规律特征。
4、整合学科、综合提高
教师归纳总结:在生活实际当中,除了物理学科中的电流、电阻、电压;路程、速度、时间外,其他学科会遇到反比例的应用问题吗?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被除数、除数、商;化学中的百分比浓度计算;近视镜的度数(度)与镜片焦距(米);燃烧吨数、燃烧天数、每天燃烧量等都可以用类似的问题解决。
点评:这些都是开放性问题,扩大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增长了社会实践当中的数学知识。
5、布置作业、发展能力
①教材129页第一题②利用课堂中的材料,编1-2道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并解答。
点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巧设问题情境,遵循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给学生以讨论、交流、合作展示的机会。真正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花,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惊喜和收获,在数学上都得到了适度的发展。采用“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模式,教学环节过渡自然,体会深刻。
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注重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主、交流合作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的预定目标。
教学中由始至终贯穿: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归纳总结——综合提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探究规律,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