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光污染现状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作者:李增杰陈晨郭晓晓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9期摘要:灯光污染是继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之后新出现的一种环境污染源。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多个居住区夜间灯光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作者归纳、总结出了重庆市居住区灯光污染的6个要素,并针对具体的灯光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或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对策建议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许多城市实施了“光彩”工程,灯光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灯光污染问题。

有关照明污染问题,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并且也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灯光污染防控的法规体系,并对灯光污染的监测和评价有一定的研究。

[1]国内有关灯光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2004年9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的《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被誉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首部限制灯光污染的地方性标准。

2010年12月1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实施了《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对城市环境亮度区域进行了划分,规定了居住区建筑窗户表面的垂直照度、朝向居住建筑窗户方向的灯具光强等。

本文随机抽取了重庆市主城区的若干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居住区照明设计提供建设性意见。

1 调研概况本次调研的对象为重庆市主城的居民小区。

问卷的填写、回收是通过委托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完成。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90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89%。

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样本中,男女比例为1:1,年龄在18周岁以上,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大专以上学历,约占96%。

调查的区域涵盖重庆市的主城区,在选择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以及受教育程度基本代表了重庆市的人群整体,保障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2 调研结果2.1 居民居住环境涉及的灯光污染要素本次调研采用自由开放式的问卷形式,在询问到“您所居住的环境主要涉及那些灯光污染要素?”,通过对问卷进行筛选、归类,得出重庆市居住区居民涉及到的夜间灯光污染有:居住区道路灯光、商业广告灯光、建筑反光、车辆灯光、工地夜间施工灯光、居民生活灯光6个要素。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间灯光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环境问题。

重庆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夜间灯光污染的严重问题。

本文将围绕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部门及公众提供参考和倡导绿色、健康、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重庆市的居住区,夜间的灯光是灿烂的,在摩天大楼的岁月相映成趣,灯光的照明照亮了万家灯火,使得整个城市在夜晚显得异常美丽。

与此夜间灯光也成为一种污染:夜间灯光异样,盖住了夜的明月星光,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

夜间灯光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

夜间灯光过亮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生物节律,进而影响到睡眠和身体健康。

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期暴露于过亮的夜间灯光中,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失眠、视疲劳、心理压力增大等。

二是光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

夜间灯光过度明亮不仅对人类有影响,对动物和植物也有不利影响。

夜间灯光污染会扰乱鸟类的迁徙,影响其繁衍生息;过强的光照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重庆市的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城中村周边的灯光污染严重。

由于城中村属于老旧住宅区,长期以来居住条件差、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突出,夜间照明条件相对较差,而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相关部门会增设更多的灯光,导致城中村周边的夜间灯光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大型商业区夜间灯光过度。

重庆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晚上大型商业街、广场及建筑物都会采用大量的灯光来进行照明,夜晚的灯光非常炫目,但也给周边居民带来夜间灯光污染问题。

三是居民小区夜间安全照明过度。

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许多小区在夜间安排了大量的灯光来进行照明,但这也会导致小区内夜间灯光过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光污染。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

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

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在中国各地愈演愈烈,两江新区也不例外。

本文旨在探讨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大气环境。

一、大气污染现状1.雾霾天气频发2.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工业和交通是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随着城市发展,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3.石化等行业排放物严重两江新区是一个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该行业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物严重威胁着大气环境质量。

如何有效控制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成为了两江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难题。

1. 限制机动车数量交通是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限制汽车的数量和行驶范围,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将公共交通的建设、推广,以及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措施,也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的交通排放。

2. 减少石化排放两江新区重要石化基地,建议在石化企业开始生产之前,严格审查其环保设备的完善性和质量,并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物进行严格监管。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广环保先进技术,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3. 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居民步行、骑行、使用电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同时,政府应该全面推广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4. 加强煤炭污染治理燃烧煤炭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加强煤炭的污染治理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

建议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推广清洁煤技术、加大煤炭矿井安全监管力度、鼓励油燃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等等,以控制煤炭的污染物排放。

5. 重视科技创新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环保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开展环保科技创新合作,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加快推进“低碳”环保国家战略的实施。

总之,两江新区大气污染情况严重,治理大气污染问题需要长期坚持、协同配合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重庆环境调查报告

重庆环境调查报告

重庆环境调查报告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保已成为每一个国家以及城市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西部地区市,重庆也不例外。

通过对重庆市环境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空气污染问题重庆是一个拥挤的城市,汽车和工厂的数量很多,这导致了空气污染问题。

尤其是在冬季时,因为取暖方式的问题,PM2.5指数高达150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大交通限行力度,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推广清洁燃料和新能源汽车等,空气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二、噪音污染问题重庆市的城市建设规划均衡不足,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混杂也导致了噪音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夜间,噪音污染更为严重。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如头痛、失眠、听力下降、心理变化等。

政府应该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噪音污染问题,尽可能减少居民区和商业区的混杂,同时在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的规定上进行控制,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水污染问题重庆市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人们无序的行为和企业的不良行为,导致了水污染问题。

化学品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水中的一氧化碳成分增加,水的PH值也比较低。

这将导致水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影响到沿江沿岸地区的民生水源。

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同时对企业进行更具体的监管,保证水的质量。

四、垃圾处理问题重庆市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垃圾常常成为城市不断出现的“隐形污染”。

在一些商业区,卫生条件较为陋旧,没有及时清理的烟蒂、垃圾等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源源不断的“垃圾堆”。

建议政府加强垃圾处理工作,包括加大环境创建投入,强化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措施。

总体来说,重庆市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污染程度较高。

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之间,需要政府和市民携手合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重庆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城市夜景照明中光污染问题及对策

城市夜景照明中光污染问题及对策

城市夜景照明中光污染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首先对光污染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夜景照明中光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城市夜景照明中光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夜景照明;光污染;法律法规;照明方式1.光污染概述光污染是指干扰光或过量的光辐射(含可见光、紫外和红外光辐射)对人、生态环境和天文观测等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总称,主要形式包括光入侵、眩光、天空辉光。

研究表明,光污染不仅会诱发神经衰弱,导致人体生物节律异常、代谢紊乱,使女性乳腺癌患病率增加,损害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还会危及交通安全,干扰天文观测,造成能源浪费,破坏生态平衡等。

1.我国夜景照明中光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1.法律及标准欠缺我国在光污染方面没有标准的界定,缺乏光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环境保护法》中没有将光列入环境污染物中,在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次将光污染作为危害环境的污染形式。

现仅有山东省、江西省、上海市等地方法规提出控制光污染,但对光污染这一类型并无明确界定,并不能作为防治光污染的法律依据。

1.城市规划不合理我国由于城市建设发展过快,城市照明和玻璃幕墙建设参差不齐,不乏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使用低质量的玻璃幕墙和不符合标准的灯具。

城市夜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城市间出现“亮度攀比”现象,用来展示城市的经济繁荣与发达,令有些地方要求夜间比白天更亮。

1.缺失照明管理和合理设计由于城市照明管理的缺失,使得大量产生光污染的行为未被管理与制裁,完全凭组织机构或个人的意愿来运行,给城市的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光污染影响。

选择科学的、设计合理的照明灯具能减少光污染带来的眩光、溢光影响,但国内厂家灯具设计能力较低,很少考虑防治光污染,且用户因成本问题,通常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照明产品。

1.城市夜景照明中光污染防治对策1.完善光污染法律法规长期以来,国内光污染环境法律法规都是空白的,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有所缺失,因此我们更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标准、规范,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许多人共有的东西总是被关心得最少的,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与其他人共有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可以用来解释今天环境危机的原因。

许多人相信道德的力量,其实道德不过是功利主义的一层华丽的外衣。

人们也许并不真心关心环境,只有一群衣食足又受到过教育的富贵闲人或专家学者在大声呼吁,然而,你如何告诉身处温饱边缘的人们保护金丝猴的意义;你又如何面对无数双饥饿乞求的眼睛,在这些眼睛里,森林就是面包、衣衫,就是生存。

下面我就对重庆市的生态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一些分析。

一、生态环境现状(一)土地全市幅员总面积822.69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97.01%,水域面积2.99%。

土地构成为:农用地292.94万公顷,林地297.39万公顷,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用地55.01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50.61万公顷,其中农用地、林地所占比例较大,未利用土地不足20%。

根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动态数据显示,与1997年比较,2000年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而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显著增加。

(二)水环境状况1、水资源境内各类水资源合计4624.42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资源量3981.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资源量511.4亿立方米。

2、地表水水质2000年,除黄草峡断面外,长江、嘉陵江水质都基本保持1995年水平。

2001年2-3月,乌江220公里河段水质已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

西部地区永川、大足等8区(市)县次级河流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一些地方已出现严重的水荒。

3、湿地市域内湿地面积共计1006469公顷,以人工湿地为主体,占湿地总面积83.25%。

(三)生物多样性1、物种在市域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植物62.5%、4.1%、23.1%。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光污染的防治措施光污染是指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夜间光照强度过高、光照分布不均匀、光污染扩散范围过大等现象。

光污染严重影响了夜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为了减轻光污染的影响,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城市照明。

城市光照管理应该遵循“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

合理规划城市照明布局,应根据城市的建筑和道路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照明设施应该按需求进行安装和布置,避免过度照明和灯光浪费。

其次,优化照明设备。

应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例如LED灯具等,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光污染的发生。

同时,照明设备可以进行智能化控制,根据不同时间和需要进行调整光照强度和亮度。

第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对光污染进行规范和限制。

规定合理的光照强度和分布标准,对超过标准的照明设备进行处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光照设备制造商和使用者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相关规定。

第四,加强宣传和教育。

人们对光污染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还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通过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培训和讲座等形式,普及光污染的知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光照设备。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光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同时,国际组织可以起到协调和引导的作用,推动光污染的全球治理。

最后,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光污染的防治。

个人在使用照明设备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因素。

可以选择使用节能灯泡或LED灯具,避免随意开启不必要的照明设备。

另外,人们在购买照明设备时也要选择低能耗、高效的产品。

总之,光污染的防治需要政府、照明设备制造商、使用者以及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技术、管理和宣传教育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光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光污染建议

光污染建议

光污染建议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光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光污染指的是人为产生的过多或不合理的光线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为了减少光污染,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光污染行为的禁止和处罚。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确保他们合法使用和安装照明设备。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环境保护部门的人员培训和巡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提倡使用节能环保的光源。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节能环保的光源可供选择,如LED灯、太阳能路灯等。

这些光源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而且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对减轻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和推动企业和居民使用这些节能环保的光源。

再次,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照明。

在城市照明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光污染问题。

要合理安排照明设备的布置和亮度,避免光线过于明亮或直射住宅区域。

此外,还要注重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避免照明设备对它们造成干扰和伤害。

最后,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

光污染的形成和加剧不仅与企业和政府有关,也与公众的使用习惯有关。

因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是减少光污染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组织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播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止方法,引导大家减少使用不必要的照明设备和降低光线亮度。

综上所述,减少光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立法工作,企业应选择节能环保的光源,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照明。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努力,才能有效减轻光污染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Western Society丨西部社会W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巴南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实现城乡统筹特色新区建设目标,必须改变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城乡之间的跷跷板状态,充分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建设体系,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迈向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文丨秦 燕 胡高峰“十三五”时期,随着工业园区的建成,人口数量的聚集和增加,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1]“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是重庆市巴南区在“十二五”乃至“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若要在全区范围内,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与乡村一体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不仅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更要注重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环境污染的治理。

巴南区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巴南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池)和垃圾收运系统(及设施)分布在22个镇街。

全区共有污水处理厂25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128200吨/天,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

为进一步处理“三无”企业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区部分镇街集中修建了63座污水生化处理池,处理能力达11820吨/天。

全区共有垃圾中转站6个(花溪、南泉、南彭、界石、一品、安澜),花溪、南彭、界石、木洞、百节、安澜、跳石垃圾收运系统各一个,日处理能力达535吨,全区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6%。

2012年,巴南区集中大量资金和精力着力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全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及中心区镇街人口迅速增加,但市政及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及中心区镇街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乱倾乱倒乱排乱放比较严重。

随之而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垃圾不分类、不处置,污水未处理直接下河,不仅严重阻碍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和拉低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还威胁到居民的健康与生存。

重庆市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重庆市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年第5期重庆直辖之初,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系统指数排名中,重庆列全国各省市倒数第三[1]。

直辖以来,为完成好中央交办的“生态环境保护”这件大事,重庆市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基础工作,又通过“山水园林城市工程”“青山绿水工程”“清洁能源工程”等举措,使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大幅削减;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行动,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但是,受20余年高速发展带来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累积叠加的不良影响,全市城乡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加之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诉求不断增强,全市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构建环境管控的长效机制。

对标这一要求,深入分析全市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现状,深刻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对于提升全市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现状(一)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成效明显2016年底,作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省市,重庆市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开始施行垂直管理,《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环境保护督察办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三项配套试行文件一并印发施行。

同时,通过创新环境监察体系,补齐环保“督政”短板:一是由市级环保部门统一行使环境监察职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日常监察和集中督察;二是由市级环保部门统一承担市级考核涉及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三是强化信息化手段和优化群众举报线索运用,实行网上受理与实地查证联动、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联动;四是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并依法授权市环境行政执法总队主要负责查处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以及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违法案件。

这些创新举措,为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及相互促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充分调动了市、区(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摘要】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的现状、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具体包括加强规划管理、推广节能环保照明设施等措施。

通过研究方法的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现状诊断和解决方案,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展望。

这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健康、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方法、现状诊断、解决方案、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大城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夜间灯光污染主要来自于照明设施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布置,导致了光污染的扩散和加剧,造成了对居民生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夜晚已经不再是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而是被灯光污染打破了作息规律,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出有效的治理对策,以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夜间灯光污染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夜间灯光污染对城市的居民生活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为城市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夜间灯光污染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

夜间灯光污染不仅浪费能源资源,还会影响人们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减弱等问题。

过度的光污染也会对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夜间灯光污染治理对策和研究方法可以为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探讨夜间灯光污染的治理措施和研究方法,可以为解决城市夜间灯光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重庆大气环境现状及其污染控制

重庆大气环境现状及其污染控制

重庆大气环境现状及其污染控制摘要:大气污染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重庆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蓝天行动”,在主城区范围内控制扬尘污染、燃煤及粉烟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等数千个污染源。

这些保护措施都使重庆市的大气环境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近几年重庆市大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制定科学的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庆;大气环境;污染;变化特征;能源结构Abstract: air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urban air pollution problem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 Chongqing launched in 2005 “blue sky” ac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control dust pollution in the urban area, such as coal powder and dust pollution,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thousands of pollution sources. Makes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n chongqing has changed constantly,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chongqing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atmosphere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Key words: chongq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energy structure重庆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一)重庆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重庆市主城区共设置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11个,监测的项目有SO2、NOX、PM10、O3 等。

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

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

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近年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两江新区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了解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现状是制定防治对策的基础。

根据专家调查分析,两江新区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污染等方面。

根据数据统计,工业排放占据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重化工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严重超标。

交通尾气排放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

燃煤污染也是两江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重化工企业的监测和检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超标企业进行处罚,确保工业企业的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

2.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交通尾气污染。

采取措施减少私家车使用,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加大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对车辆的排放检测,在交通拥堵的地区实行限行措施。

3.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污染。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提倡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

对燃煤厂进行污染排放监测,对超标企业进行处罚。

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大对大气污染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提倡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5. 加大科技支持,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研发具有高效、低排放的环保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实行精确化、动态化的污染监测。

两江新区大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生活和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才能改善空气质量,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大治理力度,确保两江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许多人共有的东西总是被关心得最少的,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与其他人共有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可以用来解释今天环境危机的原因。

许多人相信道德的力量,其实道德不过是功利主义的一层华丽的外衣。

人们也许并不真心关心环境,只有一群衣食足又受到过教育的富贵闲人或专家学者在大声呼吁,然而,你如何告诉身处温饱边缘的人们保护金丝猴的意义;你又如何面对无数双饥饿乞求的眼睛,在这些眼睛里,森林就是面包、衣衫,就是生存。

下面我就对重庆市的生态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一些分析。

一、生态环境现状(一)土地全市幅员总面积822.69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97.01%,水域面积2.99%。

土地构成为:农用地292.94万公顷,林地297.39万公顷,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用地55.01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50.61万公顷,其中农用地、林地所占比例较大,未利用土地不足20%。

根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动态数据显示,与1997年比较,2000年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而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显著增加。

(二)水环境状况1、水资源境内各类水资源合计4624.42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资源量3981.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资源量511.4亿立方米。

2、地表水水质2000年,除黄草峡断面外,长江、嘉陵江水质都基本保持1995年水平。

2001年2-3月,乌江220公里河段水质已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

西部地区永川、大足等8区(市)县次级河流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一些地方已出现严重的水荒。

3、湿地市域内湿地面积共计1006469 公顷,以人工湿地为主体,占湿地总面积83.25%。

(三)生物多样性1、物种在市域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植物62.5%、4.1%、23.1%。

重庆大气环境现状及其污染控制

重庆大气环境现状及其污染控制

重庆大气环境现状及其污染控制重庆大气环境现状及其污染控制摘要:大气污染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重庆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蓝天行动”,在主城区范围内控制扬尘污染、燃煤及粉烟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等数千个污染源。

这些保护措施都使重庆市的大气环境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近几年重庆市大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制定科学的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庆;大气环境;污染;变化特征;能源结构Abstract: air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pid dev 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urban air pollution problem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 Chongqing launched in 2005 “blue sky” ac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control dust pollution in the urban area, such as coal powder and dust pollution,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thousands of pollution sources. Makes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n chongqing has changed constantly,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chongqing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atmosphere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Key words: chongq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energy structure重庆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一)重庆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重庆市主城区共设置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11个,监测的项目有SO2、NOX、PM10、O3 等。

重庆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重庆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重庆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重庆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道路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重庆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提出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Abstract: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the problem of ecosystem gradually comes up to the key point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ecosystem, it advances measures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coordinate development fro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对策Key word: ChongQ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system; measure重庆处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建设和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有关部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但是生态环境仍然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这大大制约了重庆市经济的下一步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到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面临西部大开发和重庆成为新的经济特区这一契机,治理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1.重庆的生态环境现状废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水质污染突出近年来,随着重庆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特区的成立,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今后大约有800万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区,届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将大大增加,有害污染物的成分渐趋复杂,浓度也日趋加大。

光污染目前法律规定(3篇)

光污染目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光的需求日益增长,照明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然而,光污染这一伴随科技进步而产生的问题,正逐渐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光污染的定义、现状、法律规定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光污染的定义光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不必要或有害的光辐射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光污染主要分为三类:白昼光污染、人工光源污染和光辐射污染。

1. 白昼光污染:指城市夜间灯光过度,使得白昼也如同夜晚,影响动物迁徙、繁殖等自然规律。

2. 人工光源污染:指城市、乡村地区滥用灯光,造成光辐射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3. 光辐射污染:指过量光辐射对人体生物钟、心理健康、视力等方面造成的损害。

二、光污染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灯光过度:许多城市夜间灯光过于耀眼,不仅影响居民休息,还导致光辐射污染。

2. 乡村灯光滥用:农村地区灯光滥用现象普遍,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导致光辐射污染。

3. 节日庆典灯光污染:节日庆典活动中,大量灯光滥用,造成光辐射污染。

4. 光辐射污染:过量光辐射对人体生物钟、心理健康、视力等方面造成损害。

三、光污染的法律规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光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光污染治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光污染的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规定城市绿化应当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光污染。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照明管理办法》:规定城市照明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应当符合光环境质量要求,减少光污染。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光污染。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使用易造成光污染的灯光。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设施等不得使用易造成光污染的灯光。

城市光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城市光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城市光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光污染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天文学界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人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户外照明照亮天空,对天文观测造成的光干扰。

目前普遍认为,光污染是指环境中的光辐射(即光辐射)过强,对人类或其他有机体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光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城市光污染;现状;防治措施;一、光污染现状1、城市白亮污染当前,城市所使用的大多都是玻璃幕墙、涂料等,一旦受到强光照射,那么就会产生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这类污染就是白亮污染。

其中镜面建筑物的反射率最高,在受到强烈阳光的影响下,就会导致在道路司机出现短暂失明,或者是视力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而且,所反射的阳光还会导致建筑物的温度升高,这样也会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

城市中的白亮污染主要是因为玻璃幕墙所导致,而玻璃幕墙之所以被使用,是因为自身具有美感和吸收红外线等优势,所以在当前的城市中被广泛应用,这也是导致白亮污染的重要原因。

2、人工白昼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城市在发展中通过照明系统来装饰街道,因为为提高城市面貌,一些城市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并且,还存在着一些商业广告牌等,这些广告牌的亮度也非常高。

在夜幕降临下,会增加城市的光污染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城市居民的生活。

3、城市彩光污染通过彩光的方法来营造的光环境就是彩光污染,主要是出现在KTV等场所,或者是城市夜景所组成。

城市在发展上通过不同色彩灯光搭配,以此来丰富城市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人们出现视觉错觉,进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二、光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专家研究发现,白亮污染中的光亮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人们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视网膜和虹膜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

彩光污染中的彩色光源不仅会对眼睛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引发头晕,恶心、失眠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