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摘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如基础设施滞后、文化表现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鼓励少数民族村寨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要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持续繁荣。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建议,政府支持,文化保护,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生动展现,少数民族村寨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民间文化。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也可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设旅游景区、提供旅游服务等方式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还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旅游业的繁荣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幸福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现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作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向往那些保存完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村寨。
尽管少数民族村寨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试论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试论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摘要】民族旅游资源是指与特定民族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景观相关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增进民族友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开发不均衡、开发模式单一、资源破坏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民族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工作,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未来,应该继续深化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不仅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加强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发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定义、重要性、现状、模式、措施、挑战、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加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民族旅游资源定义民族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包括民族风情、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民俗民间文化、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音乐舞蹈等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民族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保护民族旅游资源不仅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也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促进文化传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民族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民族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参与。
通过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民生水平。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群体一致认同,经过世世代代传承、淘汰而得以保留,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民间信仰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在世界经济日渐一体化的今天,保护与传承民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民族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源泉,没有民族文化,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地区旅游业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样,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就必须保护和发展好民族传统文化。
一、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长期以来,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诚如美国著名学者弗克斯(Fox)所言:“旅游业像一把火,它可以煮熟你的饭,也可以烧掉你的屋。
”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必须树立“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工程,设计者要明确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这一核心主题,开发建设道路、商业设施时,不能破坏民族风貌的标志性地貌、地形,要全力保护原始民居建筑,宗教活动场所,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场所,更要充分保护非物质文化,尊重当地的民族生产、生活习惯。
在保护中开发。
诚然,旅游开发也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了许多冲击和影响,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决反对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名来限制民族旅游业发展的行为。
保护不是保守,更不是自我封闭和与世隔绝。
我们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展现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应多发掘一些优良的、高尚的、易于教化和传播的风俗。
要想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文化,我们应当把能表现民族精神、民族特性、行为偏好的文化广泛传播和推广。
二、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和主体(一)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对旅游开发的民族地区,首先要保护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如民居,水系、道路等;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主要是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习俗礼仪节庆、传统手技艺和与自然及宇宙相关的知识及实践等等。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
2.开发程度低:相对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发程度较低,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3.游客结构单一: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主要吸引自驾车族或有特定目的的旅游者,缺乏吸引各类旅游者的能力。
4.旅游业与保护需要平衡:保护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等需要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平衡,如何与保护和谐共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1.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力度,并将其与文化底蕴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确保游客得到舒适的旅游体验。
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4.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发掘文化遗产和特色饮食等独特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主题。
5.加强旅游行业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6.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桥梁、网络设备等,方便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
新疆旅游如何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
新疆旅游如何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拥有着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新疆,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然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加强对游客的教育是保护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一环。
在游客出发前,可以通过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渠道,为游客提供关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介绍和注意事项。
让游客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禁忌,避免因无知而造成的文化冒犯。
例如,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进入清真寺时需要注意着装得体,女性要戴头巾;在与少数民族同胞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不当的词汇。
其次,规范旅游经营活动对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者的监管,确保他们在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遵循文化保护的原则。
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线路和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需求,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
例如,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可以开发成游客体验项目,但要确保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不破坏其原有的文化内涵。
再者,当地政府和社区应当积极参与旅游规划和管理。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当地少数民族参与旅游发展,让他们成为文化保护的主体。
社区可以成立文化保护小组,对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另外,建立文化保护区也是保护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划定一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区域,限制过度开发和游客数量,保护其原有的生态和文化环境。
在保护区内,可以设立专门的展示馆和文化传承中心,向游客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
例如,对于一些古老的少数民族村落,可以进行整体性保护,保留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
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本科)
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本科)一、文山民族文化旅游的概述在这个多元文化、多民族的时代,文化旅游具有很高的价值。
文山州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弘扬地方的民族文化。
因此,对于文山州来说,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文山州的毕业导师,我将会提出针对这个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必须注重文化传承为了更好的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我们需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文山州拥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说。
因此,在开展民族文化旅游中,我们需要注重对文化的传承,保护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还要为游客提供一个真正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
三、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旅游体验,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山州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区,可以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消费,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针对文山州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这一优势,我们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的民族文化。
只有在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
五、提高接待游客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民族文化旅游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服务团队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我们需要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接待游客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六、保护自然环境,打造宜人的旅游环境除了注重文化传承和提高服务水平外,在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时,我们还需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
文山州拥有着一片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了打造宜人的旅游环境,我们需要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遵守环保法规,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资源。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文化保护、侵犯少数民族权益等,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文化保护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文化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度开发会对民族文化造成侵害。
特别是一些受欢迎的景区,由于游客的涌入,会使得当地文化受到冲击,原始的生活方式被破坏,民俗活动变成了表演等,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好民族文化。
对策: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民族文化。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
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不受商业开发影响,同时保护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2. 严格管理旅游开发。
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严格管理,不可随意开发。
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景点,可以实行限流措施,控制游客的数量,以减少对原始文化的冲击。
3. 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引导游客尊重民族文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游览民族文化景点时表现出礼貌和尊重。
二、少数民族权益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的权益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往往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
一些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可能无视少数民族的意愿,侵犯其权益。
1. 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
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时,必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以当地居民的利益为先。
2. 支持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支持当地居民自主开发旅游业,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增加他们的收入。
3. 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开发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侵犯少数民族的权益。
浅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中 获 得 一 种 娱 乐 , 一 种 轻 松 发 展 中 起 到 “ 导 变 迁 ” 的 指 作 用 ,指 导 他 们 完 成 “ 动 被 变 迁 ” 向 “ 动 适 应 变 迁 ”, 主 由 “ 要做 ”变 成 你 “我 要
是 对 旅 游 者 而 言 , 最 愉 悦 的 心 情 ,他 们 并 没 有 时 间
的 发 展 , 加 大 了 民 族 地 区 的 族 地 区 民 族 文 化 的 保 护 与 传 开 发 力 度 ,促 进 了 少 数 民 族 和 民族 地 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对 少 数 民 族 和 民族 地 区 传 统 承有 所 裨 益 。
民族 文 化 旅 游 中的 民族
“ 老 ”文 化 。而要 实 现 这一 古 目的 主 要 依 赖 于 游 客 对 旅 游 目的地 民 族 形 象 、民 族 文 化 的认 知 。这 种 认 知 来 源 于 本
村 、 《 象 刘 三 姐 》、 《 象 变 观 念 , 弘 扬 民 族 精 神 , 树 印 印 丽 、 ( 南 印 ( 云 、 ( 水 立 民 族 自信 心 及 增 强 民 族 认 俪
想 看 什 么 ? 旅 游 者 参 与 民 族 和 耐 心 去 体 验 “ 观 真 实 ”, 客
文 化 旅 游 的 目 的就 是 要 探 寻
而 热 衷 于 在 食 、 住 、行 、玩 舒 适 的 前 提 条 件 下 ,观 看 、参
民族 文化 的真 实 性 和 独有 性 ,
体 验 少 数 民 族 和 民 族 地 区 的
民族 文 化 的 展 示 ,即 游 客 想
的 再 造 民 族 文 化 ,他 们 的 目
变 迁 ”, 这 就 要 求 政 府 在 少 数 民 族 和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者:文斯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06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甚至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支持和培养,如四川西昌、云南丽江等地区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旅游业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造成旅游地价值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注重对少数民族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化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进入,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接待地社会中,引起接待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
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旅游者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他们所接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向往旅游者现代化的都市生活方式。
此外,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趋于商业化,其真正的生活方式在旅游者的影响下在逐渐消亡。
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导致其民族文化的蜕变和消亡。
(二)发展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较为偏僻的山区,旅游者在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的同时,与之相得益彰的还有美妙的自然风光。
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当地大肆兴建的宾馆、度假村,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如西昌邛海,在1998年以前还未进行旅游开发时,邛海海水随处都可清澈见底,但发展旅游的这十年来,邛海边建起了大量的宾馆饭店,虽然有邛海污水处理厂,但现在的邛海水质已经被污染,四五米水深时便无法见底了。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以下是我对这些困境的认识,以及开发建议:一、困境1.缺乏文化保护。
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因为缺乏文化保护,很多传统的艺术、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挑战。
2.资金困境。
由于资金问题使得少数民族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大城市的步伐,游客的舒适度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村寨旅游业发展初期,少数民族村寨缺乏资金投入,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3.旅游市场不成熟。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少数民族村寨的游客经济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民族的需求和习俗来为旅游市场提供服务。
然而,最初未成熟的旅游市场未能够满足游客需求,同时也未能提供稳定的对外投资环境和资源分配机制。
4.生态控制缺乏。
不少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未能合理规划,也缺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
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引起当地居民反感,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二、建议1.注重文化保护。
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针对性的开展文化认知、宣传、培训等活动,让固有的文化呈现出更多人性化、亲民化的状态,也让更多人理解和认同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
2.加大资金投入。
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少数民族村寨的资金支持力度,让资本和实体经济相互契合和服务,形成巩固的合作关系。
同时,政府可以适当出台鼓励、支持和优惠政策,从而创建一个对市场支持、服务并提供资源配置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
要建立一个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社会及人口的良好交流机制,不断加强对各地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前瞻预测,以便有效满足市场的特定需求。
同时为了避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可以在发展初期采用政策指导、市场指导、供给向心等手段。
4.精细规划、生态保护。
建立科学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遵循规划的原则和准则,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和自然特点,针对性地确定经济结构、产品规划和市场定位等内容。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同时又要保护和尊重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进行一些浅谈。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需要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如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以确保其独特性和长久性。
其次,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限制开发的规模和密度,确保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再次,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需要注重民族团结和民俗传统的维护。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当地的居民、文化遗产、游客等多个参与方。
为了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传统,需要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游客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法制教育,确保其权益得到保护。
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自身的文化旅游产业。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开发与保护文化旅游产业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需要在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的问题。
只有在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和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加强民族团结和居民权益的维护,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监管,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总结汇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在一家知名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习,这段时间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篇总结汇报中,我将分享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在实习期间参与了招聘流程的管理和执行。
我学会了如何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安排面试以及制定录用方案。
通过这些工作,我深刻理解了招聘流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招聘流程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
其次,我还参与了员工培训和发展的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员工需求分析,设计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活动。
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员工绩效评估,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这些工作让我意识到,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我还参与了员工福利和关系管理的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设计和执行员工福利计划,以及如何处理员工的投诉和纠纷。
这些工作让我明白了员工福利和关系管理对于维护企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学会了如何制定招聘计划、设计培训计划、执行员工福利计划,以及处理员工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努力。
同时,我也将把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企业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程丽丽 黑龙江省五常市职教中心学校 黑龙江 五 常 150200哈尔滨商业大学在职研究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8-0184-02一、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概述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负载着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了各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学者把它分为以下几类: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科技工艺文化等等。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
但是,并非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内在构成部分都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
显性与隐性的混合文化,如家庭婚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这其中能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的往往是那些显性文化和混合性文化,而隐性文化通常情况下难于被外来游客所感知、理解和接受,因而往往难以被作为旅游资源而开发。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旅游开发不仅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加强了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尊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人们修缮了当地的民居和一些历史建筑;穿起了搁置已久的民族服装;开始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开始频繁的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开始对那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加以抢救性保护等等,不仅复兴了民族传统文化,也使那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获得新生。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新疆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而其中的锡伯族地区更是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锡伯族的文化,同时促进地区的旅游开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着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
本文将就新疆锡伯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探讨。
一、锡伯族的文化特色锡伯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可克达拉市。
锡伯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语言、服饰、习俗等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锡伯族人民崇尚勤劳、朴实、勇敢,他们的文化生活也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锡伯族的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旁遮普语,并且他们还保留了古老的文字“锡伯文”,这为锡伯族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锡伯族的文化还体现在他们的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
他们的服饰十分华丽多彩,主要以红色、绿色、蓝色为主,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
锡伯族的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多为木质结构,外观雕梁画栋,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锡伯族音乐舞蹈更是让人流连忘返,锡伯族的舞蹈舞姿优美、动作独特,给人一种舒展自然的感觉。
二、文化保护的必要性锡伯族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文化保护的工作。
应当加强对锡伯族文化的调研和挖掘,通过对文化遗产、口述史等方面的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锡伯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
要加强对锡伯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建立文化保护基地、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锡伯族的文化。
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保护,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锡伯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工作,对于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旅游开发的重要性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民族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因此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一、外来文化对旅游地区民族文化的潜移首先,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亲眼目睹,还要亲自参与当地人的活动,观看歌舞表演,品尝地方食品,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等。
与此同时,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点,这样当地文化就容易被影响、被侵蚀、被破坏。
尽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性活动,旅游者与旅游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但事实上,旅游者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旅游地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就××目前的民族旅游地区而言,旅游者一般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大多数旅游者传承的是汉民族文化。
而民族旅游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以旅游者所带来的汉文化对当地文化有较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短暂而相对肤浅,接触范围有限。
但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不断的,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旅游者,而是不同时期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群体。
所以民族文化相对于外地汉文化而言,往往成为弱势文化。
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旅游地的民族衣着风格、建筑形式、饮食习惯、思想观念都因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发生较大的改变。
他们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传输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产生。
这种不对等交流还会因旅游者的个人动机、文化特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特别是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经济运行模式、科学管理文化和现代观念带进当地,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旅游业发达地区××*等地的青年已普遍着穿汉装,使用塑料、金属制日用品,而且,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因现代用品的进入而发生变化。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研究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研究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鄂温克族的集中聚居地之一。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在旅游开发的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族乡的文化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进行探讨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地处黑龙江中游地区,境内有吉林省临江市、黑龙江省海林市与敖鲁古雅乡外蒙边境相邻。
乡内有美丽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敖鲁古雅湿地、雅鲁河、阿尔山山脉等,这些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游览体验。
而鄂温克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传承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其特有的语言、服饰、风俗等传统元素都具有很高的参观价值。
二、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的矛盾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旅游业也日渐兴旺。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与此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大量的旅游开发和人员流动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化冲突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成为了摆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难题。
三、关于旅游开发的思考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
应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规范旅游开发行为。
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也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让他们参与到旅游服务和管理中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
也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当地的接待能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四、关于文化保护的思考文化保护是永恒的话题,对于鄂温克族乡来说尤其重要。
要保护好当地的文化,首先需要加强对鄂温克族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挖掘和记录鄂温克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及旅游资源的保护
化 的文 化 自卑 感 ,越来越倍加珍 视 一己的传 统文 化 。 (二) 少数 民族 地区旅游 开发 是民族 文化维护和再造 的 内在要求 些 时被 忽视 的文物古 迹得 到 了 地政府 的应有 的 重 视, 而得 到 了相应的保护 ,建 盘' 从 r 文物保护 单位 , 许 多人文景 观得 以修 复, 从而避免 _少数 民族地 区文物古迹 广 的进 一步 的破坏 和流 失, ‘ 使…些仃价 值的 民族文化遗产 得到 了较 好 的保 护 。 多濒 临失传 的传统 精神 文化和物质文化在 许 旅游大 潮 的触动下得 到复 苏, 已融入 旅游市场 , 并 得到 了重 构和 新生 。
托 自 民族特 色优势 ,大 力发展 ,民族 风俗旅 游业 。旅游 业的兴旺 ,给 当地政府和 人 民带来 丫 大的实 惠 , 足, 为许 多 身 少数 民族地 区发 展旅游 业的过程 叶存存智 ‘ ] 系列 问题 ,因此,在丌 发利J 的 州时,如何加强对旅 游 资源 的保护 ,促进 民族地 L } j 区旅游业 可持续 发展 ,赴 前亟待解 决的 『题 , 从法律保 障的角度进 行深入 细致 的探 讨也 就 得尤 为币 要。本文的 日的也 兀 J 而 就在于通 过对 系列 负面影响 的产 生原 冈进行 分析 ,提出几点保护措 施 ,从 而使少数 民族 地区旅游 、能够 得到 持 续发 展。 I
一
、
少 数 民族地 区旅游开 发的意义
( 一)少数 民族地 区旅游 开发 增强 民族认 同感 跨 文化 传播 增强 了民族地 区原 有 的价值 认 同感 和文化 自尊感 。[] 民族地 区居 民在旅游 者介 入之前 ,由于缺乏与 1 其他地方 、 其他 文化 差异 的比较 , 因而很难 发觉 自己的个性 。 在民族旅游 中 , 当地 少数 民族 居 民与游 客的接 触往往 会唤起 少数民族群 对于 自身的 认识, 还会加强他 们对 于 自身身份及 自我表述 的关注 。 具 有 民族历 史价值 的人文 旅游 景观的再 现和 重组 , 展示 了少 数民族 自 身文化 智 慧和 创造 力 , 重新唤 起 了人们 的民族 认 同意 识,凝聚 了民族 向心力 。 旅 游业对 传统 文化 的需求 ,增强 了人们保护 传统文 化 的 自觉意 识 旅 游业 促进 了当地经 济的发 展, 改善 了人 民的生活 条件 , 当地 居民在享受 旅游 所带来 的巨大利益 的同时 , 也逐渐 发现 了 自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新疆锡伯族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艺术表现等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锡伯族文化,同时利用其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现有以下建议: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锡伯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建筑、语言文字、习俗等。
应该采取措施对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
一方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保留和修缮古代建筑物、墓地和历史遗址,如锡伯族国王墓、状元坟等,让游客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振兴,如锡伯族锡器、皮革制品、织物等,可以组织工艺展销等活动,将传统手工艺业与旅游相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服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是锡伯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
首先,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硬实力和软实力,提高专业技能,倡导文明素质,让游客感受到更好的服务。
其次,建立合理的旅游服务标准,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例如,规范旅游秩序,提高行业的合规意识,防治产生非法经营、损害游客利益、污染环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建立旅游服务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三、开发特色旅游业态在保护和传承锡伯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业态,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游客体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例如,发掘锡伯族文化的特色饮食文化,如锡伯族餐饮文化节,锡伯族美食广场等等,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味蕾体验和家庭式的文化体验;又如,开发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增加锡伯族文化活力,吸引广大游客来体验锡伯族独特的文化表现和民俗习惯。
总之,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密不可分。
只有在强化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开发具有独特锡伯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才能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新疆锡伯族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锡伯族人的聚居地。
锡伯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其语言、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然而,受到现代化进程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锡伯族地区的文化遗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如何保护锡伯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保护的现状1.锡伯族文化的特色锡伯族文化是中国北方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价值。
锡伯族的语言以锡伯文为主体,在群众中广泛使用。
锡伯族的服饰也富有独特性,传统的旗袍和褶裙被保留至今。
音乐舞蹈方面,则以三弦等传统乐器为主,以舞蹈《踏浪》、《盛开的草原》等为代表。
2.文化保护的成效近年来,国家对锡伯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引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寺”重修工程、锡伯文博物馆开馆、中华锡伯文化研究会成立等,都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多年来的努力,锡伯族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不仅得到了广泛认同,也为锡伯族地区的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旅游开发的现状1.旅游资源的特色锡伯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节庆风俗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
比如,以五龙寺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建筑艺术宝库”;以沙湾县为代表的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马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则被视为神秘而灵动的“自然画廊”。
2.旅游开发的成效近年来,锡伯族地区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产品数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锡伯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全面、深层次的锡伯族文化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及解决方案1.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坏、破坏甚至疏远。
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自外部的文明和生活方式进入,可能导致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流失;另一方面,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需求,也可能削弱或丧失原有的文化记忆和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摘要】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各民族和谐聚居,孕育了深厚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但长期以来,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欠开发、欠发展”的现状。
因此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力度,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让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并努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与交流。
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一、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概述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
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人口超过10万的有苗、布依、土家等10个少数民族。
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的县级行政区46个,254个民族乡,民族乡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是继广西、云南之后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贵州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表现在:(一)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全省少数民族的各种节日有1000多个,“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民谣正是民族节日繁多的真实写照。
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芦笙节”;布依族的“六月六”;侗族的“侗年”;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土家族的“赶年”;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卯节”等。
(二)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
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
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等,动作潇洒,风格纯朴,感情细腻,舞姿活泼。
侗族“大歌”的歌声洪亮,气势磅礴,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有歌都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
水族的铜鼓舞、斗角舞等亦颇有特色。
土家族有哭嫁歌、打闹歌、劳动歌、溜子乐等。
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
地剧和傩剧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
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音乐舞蹈台上深受赞誉。
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颗明珠。
(三)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建筑。
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间建筑,式样繁多,风格迥异各具千秋。
较突出的有黔东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栏”式住房,尤其是侗族鼓楼、风雨桥,苗族吊脚楼最具特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建筑艺术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各民族还利用地处高原,跬步皆山,创造了“石头文化”,用石头奠基,用石块砌墙,用石板盖顶,构筑了鳞次栉比的石头建筑。
平坝县天台山的伍龙寺,就是省内规模最大、工艺最精、风景绝妙的典型石头建筑。
安顺文庙的透雕云纹石龙柱,大方奢香墓的园雕彝族虎头和关岭“红岩砷”古迹等,精美奇特,都是罕见的艺术杰作。
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一)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1、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艺术之乡。
贵州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了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事业,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从1994年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艺术之乡”的创建活动,目前共评选出64个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为了更好的展示和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建立了众多民族博物馆。
1985年以来,贵州省分别在兴义、镇远、铜仁、台江、黄平等地建立了“贵州省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婚俗博物馆”、“贵州省傩戏博物馆”、“贵州省刺绣博物馆”等10个博物馆。
1998年10月,贵州省与挪威王国政府合作,得到了挪威王国政府的无偿援助,在贵州六枝特区的梭戛社区建设了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
3、将少数民族文化及时保护,并在发展中保护,因此把有突出文化特色的村寨建成民族保护村寨。
在贵州省的黔南州还建立了四处省级民族保护村寨。
黔东南自治州建立了100多个民族文化保护村寨,其中有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申请预备名单的《黔东南苗族村寨》重点村寨的雷山郎德、西江,台不九摆,剑河九吉、温泉,从江岜沙等,又同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黔东南侗族村寨》中的重点村寨的黎平纪堂、地扪,榕江宰荡,从江增冲、银潭、占里等。
黔东南民族文化村寨既是苗侗民族古老神秘的家园,亦是黔东南古朴多姿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民族文化村寨,在建筑环境、村镇布局、房屋造型、建筑用材、营造技艺、建筑功能以及建筑习俗、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对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等方面,显示出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
它既是苗侗民族的精神家园,又是生态家园,是当代人感受淳朴文化,憩息疲惫心灵的最后净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
通过这些村寨的建设,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来保护各民族的文化。
4、发展民族文化演出。
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贵州也推出了《多彩贵州风》民族文化演出,贵州省委、省政府倾力打造的《多彩贵州风》,旨在通过其提升贵州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保护和开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贵州的民族艺术融入文化产业,培养和推介优秀的民族艺术家,极大地宣传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各民族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文化活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凯里国际芦笙节、台江姐妹节、雷山苗年节等,庆祝民族节日,已成为惯例。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确定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弘扬和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1、缺少资金支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渗透,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将出现消亡的趋势。
贵州省相对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在追求经济上的高速发展,摆脱现有的经济不发达困境的同时,也必定会对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威胁,民族文化特色受到侵蚀,很多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趋与淡化。
如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民族手工艺,歌曲等由于缺乏青少年继承者而出现无人继承的状况。
200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苗族银匠杨光宾也被评选为苗族银饰锻造工艺国家级传承人代表。
但这仍不能阻止古老技艺濒临消失的困境,他仍担心苗族真正的技艺会走向消失。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传承基地,没有资金。
传承需要资金,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影响身边的少数人来学这门手艺,而不是更多的人。
我们需要政府支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教学生,才能保障文化的传承。
2、政策法规仍不完善。
在相关的政策法规方面,缺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应当制定科学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使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3、民众参与不足。
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的主力军的民众却表现出相当的冷漠,其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导致开发的力量不够、效果不佳的状态。
不少依然鲜活在当下的文化形式,之所以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关键原因不在于没有得到保护和珍藏,而在于没有使其在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得到必要的发展。
让他们主动投身到保护文化的行列中。
三、保护和发展我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议当前,在贵州特有的情况下,调整少数民族文化对现代性的适应能力和消化能力,使民族文化在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的同时,又不失去本民族固有的文化要素,并在现代化性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因此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为了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保护下来,针对贵州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设立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机构和设施如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博物馆。
它采取全面收集、集中贮存、科学管理的方法,使其保存对象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养与维护。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民族文化宫是少数民族文化相对集中的展示平台,但是资源和场地的限制使更多的民族文化资源无法更好地让大众了解。
因此应合理博物馆等设施,保护展示民族文化的精髓。
(二)通过旅游开发,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建立民族民间文化基地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所在,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这个文化资源同时是大多民族乡村的优势资源。
通过旅游开发,建立民族民间文化基地,把现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景点再现出来,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风俗、民族建筑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这样既为旅游业增加了文化内涵,又使民间文化资源得以保护、继承和发展。
(三)积极培养民族文化优秀人才。
人才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当前民族文化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教育,培养人才。
首先,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要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整体的计划部署。
其次,要重视民族文化走进课堂。
从孩子们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
并且将这项工作很好的开展,产生积极的效果。
不仅培养他们的技能,还可以从小就树立起珍惜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
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民族乡村及民族学校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民族乡土教材采编、宣传和挖掘工作,努力培养出一批民族文化的研究人才;积极引进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专业人士,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培养通晓民族民间文化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运作的经营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开拓民族文化的展演、发扬光大民族优秀文化。
同是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民间文化区内的学校开展了传统手工艺课程培训或进行双语教学,根据具体情况应在更多的地区实行这样的方式来保护民族文化。
尤其对一些即将消失的民间习俗、民族节庆、戏曲、语言等采取保护措施。
(四)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
贵州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运用多渠道筹资,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使投入的资金,成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的主要来源。
少数民族聚居地应将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切实保护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五)开展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宣传工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保护传统文化资源是以“人”为中心来实现的,我们不仅要在成人中,更要在青少年中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力求改变青少年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欢的状况。
要教育青少年,必须像保护珍稀动物、爱护历史文物一样的看待传统文化,并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