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喷涂问题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喷雾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现象:起粒喷雾原因:作业现场不洁,灰尘混入油漆中;油漆调配好后放太久,油漆与固化剂已产生共聚微粒;喷枪出油量太小,气压太大,使油漆雾化不良或喷枪离物体表面太近解决方法:清洁喷漆室,盖好油漆桶;油漆调配好,不宜放太久;调整喷枪,为了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确定枪口距离物面20-50CM为宜。

2.现象:垂流原因:稀释剂过量令油漆粘度太低,失去粘性;出油量太大,距物面太近或喷运行太慢;每次喷射的燃油过多或过浓,或重新喷射之间的间隔过短;物面不平,尤其流线体形状易垂流解决方法:按要求配比;控制出油量,确保喷涂距离提高喷枪的运行速度;每次喷油不宜太厚,分两次最好掌握间隔喷漆时间;控制出油量,减少漆膜厚度;按使用说明配比3.现象:桔皮原因:固化剂太多,使漆膜干燥过快,反应剧烈;喷雾气压太大,吹皱漆膜以致无法流平;作业现场气温太高,令漆膜么应剧烈解决方法:按使用说明配比;调整气压,不可太大;注意现场温度,可以添加慢速干燥稀释剂以抑制干燥速度现象:泛白4.原因:作业现场气温湿度大,漆膜反应剧烈,它可以与空气中的水结合,产生美白效果;固化剂过量,一次喷雾太多太厚解决方法:注意现场湿度,可添加防白水,防止美白;按比例调制,一次喷雾不可太厚5.现象:起泡原固:压缩空气与水混合在漆膜上,作业现场气温高,油漆干燥太快;物面含水率高,空气湿度大;一次喷雾太厚解决方法:油水分离,注意到排水;添加慢速干燥稀释剂;物面处理干净,油漆加防白水;一次不宜太厚6.现象:收缩原因:在喷涂面漆之前,底漆或中间涂层未完全干燥解决方法;按扒荐的每道扫枪喷雾层的厚度喷雾7.现象:起皱原顺:干燥时间太短或漆膜太厚;底漆或腻子中固化剂选用不当;底漆腻子化不完全;喷雾面漆时一道枪走得太厚,内部深剂未及时挥发,外干内不干。

解决方法:各涂层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干燥时间;实干后只能喷第二道或湿喷湿。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喷涂作业是工业粉体涂装中常见的一种涂装方式,常常被应用在金属制品、木质制品、玻璃制品等多个行业中。

虽然喷涂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常见问题,如粉末回收率不高,颜色不均匀等。

本文将就方案的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以便熟悉喷涂技术的同学们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

1. 粉末回收率不高在喷涂作业中,粉末回收率过低会导致浪费,影响经济效益。

影响粉末回收率的因素有很多,如喷涂室内温度、湿度等,但主要是由于喷枪喷出过多的粉末造成的。

解决方法:1.1 调整喷枪的压力适当调整喷枪的压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粉末浪费,提高粉末回收率。

1.2 使用自动喷枪自动控制的喷涂设备可以比人工更加准确地控制喷涂的粉末量,从而节约粉末的使用,并提高粉末回收率。

1.3 清洁喷涂设备清洁喷涂设备可以减少墙面和设备表面上的灰尘,从而减少粉末的浪费。

2. 颜色不均匀颜色不均匀是喷涂作业中常见的一种问题。

在颜色不均匀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都会受到影响。

解决方法:2.1 填充坑洞和划痕在喷涂之前,要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坑洞和划痕等缺陷,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先进行修复。

2.2 坚持涂层厚度相同在喷涂时,要确保每一份产品上的涂层厚度是相同的。

这通常需要通过涂装设备的设定来实现。

2.3 坚持保持距离相同在喷涂时,要确保距离相同。

如果距离变化,将会导致沉积在产品表面的粉末量不同,从而导致不同颜色的出现不均匀的问题。

3. 出现线条和条纹在喷涂作业中,出现线条和条纹往往被认为是令人不满意的问题。

解决方法:3.1 坚持保持距离相同在喷涂时,要保持喷枪和产品表面的距离相同,避免喷枪在固定位置停留过长时间。

3.2 检查压力如果压力过高或过低,将导致喷出的颜色发生变化。

因此,在喷涂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压力。

3.3 选择合适的喷嘴不同的喷嘴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涂料,选择合适的喷嘴可以避免出现线条和条纹等问题。

4. 喷涂层厚度过薄或者过厚在喷涂作业中,掌握喷涂层厚度的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涂层厚度过薄或者过厚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喷涂中的常见不良现象及改善对策

喷涂中的常见不良现象及改善对策

喷涂中的常见不良现象及改善对策喷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家具、汽车、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在喷涂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涂膜质量差、颜色不匀、起皱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喷涂中的常见不良现象及改善对策。

一、涂膜质量差涂膜质量差是指涂层表面光洁度不佳、有色差或者有气泡等不良现象。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喷涂前表面处理不当:喷涂前应对被喷涂物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打磨处理,以保证涂膜与被喷涂物的粘结性。

2.喷涂材料质量不佳:如果使用的涂料或溶剂质量不佳,也容易导致涂膜质量差。

3.喷涂工艺不当:喷涂时,涂料的粘度、干燥时间、厚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涂膜质量。

改善对策:1.加强表面处理:保证被喷涂物表面的清洁和粗糙度控制,并确保涂膜和基材的粘结性。

2.选择优质涂料和溶剂:选择质量好的涂料和溶剂,可以提高涂膜的质量。

3.控制好喷涂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喷涂工艺参数,如涂料的粘度、干燥时间、喷涂厚度等,以确保涂膜质量。

二、颜色不匀颜色不匀是指喷涂后涂层颜色不均匀、有斑点或色差等不良现象。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涂料颜色不匹配:如果使用的涂料颜色不匹配,也容易导致涂层颜色不匀。

2.喷涂数量和角度不当:喷涂时,如果涂料的喷涂数量和角度不均匀,也会导致颜色不匀。

3.喷涂工艺不当:喷涂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涂料的粘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涂层的颜色。

改善对策:1.选择符合要求的涂料:确保所使用的涂料颜色与要求相匹配。

2.均匀喷涂:保持喷涂时手动或自动喷涂设备的稳定,均匀喷涂涂料。

3.控制好喷涂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喷涂工艺参数,如喷涂数量和角度,确保涂料均匀覆盖被喷涂物。

三、起皱起皱是指喷涂过程中出现皱褶、起皮等不良现象。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喷涂厚度不均匀:如果涂料喷涂的厚度不均匀,会导致干燥过程中涂层收缩不均,出现起皱。

2.喷涂工艺不当:喷涂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涂料的挥发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涂层的干燥。

喷涂缺陷及解决方案(3篇)

喷涂缺陷及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喷涂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具、金属制品等领域的表面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附着力好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喷涂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各种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

本文将针对喷涂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其解决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二、喷涂缺陷分类1. 表面缺陷(1)流淌流淌是指涂料在喷涂过程中,由于喷涂压力过高、涂料粘度低、喷涂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涂料在物体表面形成连续的液膜,无法形成均匀的涂层。

流淌会使涂层厚度不均,影响涂层的外观和使用性能。

(2)缩孔缩孔是指涂料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不均,导致涂层表面出现小孔或凹陷。

缩孔会使涂层表面粗糙,影响涂层的光泽度和附着力。

(3)针孔针孔是指涂料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过快,导致涂层表面出现细小的孔洞。

针孔会使涂层表面出现不均匀的色差,影响涂层的美观。

(4)橘皮橘皮是指涂料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涂层表面张力不均,导致涂层表面出现类似橘皮纹理的缺陷。

橘皮会使涂层表面粗糙,影响涂层的光泽度和附着力。

2. 内部缺陷(1)夹杂物夹杂物是指涂料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涂料中存在固体颗粒、纤维等杂质,导致涂层内部出现不均匀的杂质。

夹杂物会影响涂层的使用性能,甚至导致涂层脱落。

(2)气泡气泡是指涂料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涂料中存在空气或水分,导致涂层内部出现气泡。

气泡会使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影响涂层的外观和使用性能。

(3)分层分层是指涂料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涂料成分不均或干燥速度不一致,导致涂层内部出现分层现象。

分层会使涂层表面出现色差,影响涂层的美观和使用性能。

三、喷涂缺陷解决方案1. 表面缺陷解决方案(1)流淌解决方法:降低喷涂压力,提高涂料粘度,控制喷涂速度,确保涂料在物体表面均匀分布。

(2)缩孔解决方法:调整涂料配方,降低溶剂挥发速度,控制干燥温度和湿度,确保涂料干燥均匀。

(3)针孔解决方法:提高涂料粘度,降低溶剂挥发速度,确保涂料干燥均匀。

喷漆问题及解决方法

喷漆问题及解决方法

1.流挂喷涂在施喷件垂直面上的涂料向下流动,使漆膜产生不均一的条纹和流痕的现象,根据流痕的形状可分为下沉,流挂,流淌等.下沉是指涂装完毕到干燥期间涂层局部垂流,产生厚度不均匀的半圆状,冰瘤状,波状等的现象;流挂是指在采用浸,淋,喷,刷等涂装方法的场合,涂料在被涂物的垂直面和边缘附近积留后,照原样固化并牢固附着的现象;流淌是指被涂物垂直表面漆膜大面积的流挂现象. 1,产生原因(1)所用溶剂挥发过慢或与涂料不配套.(2)一次喷涂过厚,喷涂操作不当,重枪过多,或喷涂距离和角度不正确.(3)涂料粘度偏低.(4)喷涂时环境温度过低或周围空气中的溶剂含量过高.(5)涂料中含有密度大的颜料(如硫酸钡).(6)在光滑的被涂物或漆膜上喷涂新漆时,也容易发生垂流.(7)各涂层之间的相隔时间太短.(8)喷枪的喷嘴直径过大.从关于涂在垂直面涂料垂流的经验公式(Q=ρgδ3/η)可知,垂流涂料的总量(Q)与涂料的黏度(η)成反比;与涂料的密度(ρ)及喷涂厚度(δ)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喷涂的厚度影响最大.2,防治方法(1)正确选择溶剂,注意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2)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喷涂均匀,注意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和角度,一次不宜喷涂太厚(一般控制在20微米左右为宜).(3)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黏度和温度.(4)加强换气,喷漆间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以上.(5)调整涂料配方或添加阻流剂.(6)在喷涂前要预先打磨.(7)喷枪的喷嘴直径应适当.2.起粒漆膜中的凸起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面上的现象.由混入涂料中的异物,涂料变质或过喷涂而引起的称为涂料颗粒;金属闪光涂料中铝粉在涂面造成的凸起异物称为金属颗粒;在涂装时或刚完成的湿漆膜上附着的灰尘或异物称为尘埃1,产生原因(1)涂装环境的空气清洁度差,过滤不好.调漆室,喷漆间内有灰尘.(2)施喷件表面不清洁.如打磨后施喷件内外没有彻底清洁;选用质量较差的绵布做清洁,纤维物留在施喷件上.(3)施工操作人员工作服,手套等材料掉纤维,有灰尘.(4)易沉淀的涂料未充分搅拌或过滤.(5)涂料变质,如漆基析出或反粗,颜料分散不佳或产生凝聚,有机颜料析出,闪光色漆的漆基中铝粉分散不良等.(6)喷漆间内温度过高或溶剂挥发太快.(7)漆雾过多(干喷涂),涂料的粘度过高.(8)输漆系统中用的泵不合适,喷漆间压力不平衡,压缩空气没有过滤或过滤时不充分.2,防治方法(1)调漆室,喷漆间内的空气除尘要充分,确保涂装环境洁净.(2)施喷件表面应清洁.如用粘性擦布擦净或用压缩空气吹净喷涂表面上静电吸附的尘埃.(3)操作人员要穿戴不掉纤维的工作服及手套.(4)供气管路上要安装有过滤器.(5)不使用变质或分散不良的涂料.(6)调整喷漆间内的温度,添加高沸点溶剂.(7)注意喷涂顺序,注意喷漆间内的风速,调整油漆粘度.(8)推荐使用柱塞泵,调整压缩空气的压力.3.露底由于漏涂,涂得薄或涂料遮盖力差未盖住底色而产生显露底材的现象称为露底.(1)产生原因1)涂料的遮盖力差或涂料在使用前未搅拌均匀.2)涂料的施工黏度偏低,涂得过薄.3)喷涂不仔细或被涂物外形复杂,发生漏涂4)底,面漆的色差过大.(2)防止方法1)选用遮盖力强的涂料,增加涂层厚度,使用前充分搅拌.2)适当提高涂料施工黏度或选用施工固体分的涂料.3)提高喷涂操作熟练程度,谨慎操作.4)底涂层的颜色尽可能与面漆的颜色相近.4.咬起喷涂面漆后底漆(或旧漆层)被咬起脱离,产生皱纹,胀起,起泡等现象称为咬起.喷涂含强溶剂涂料(如硝基漆)时,易产生这种现象.咬起一般还容易发生在新喷的面漆层与旧漆层的驳口处或经填补原子灰的中间漆上.1,产生原因(1)底漆层未干透就涂下一层.(2)涂料不配套,底漆层的耐溶剂性差或面漆中含有能溶胀底涂层的强溶剂.(3)底漆层喷涂太厚.2,防治方法(1)底漆层干透后再涂面漆.(2)改变涂料体系,另选用合适的底漆.(3)在易产生咬起的涂层上,应先在底涂层上薄薄喷涂一层面漆,待稍干后再喷涂.5.发白,白化涂装过程中和刚涂装完毕的涂层表面呈乳白色,产生似云那样的变白失光现象,多发生在涂装挥发性涂料的场合,严重时完全失光.1,产生原因(1)喷漆间的湿度太高.(2)所用有机溶剂的沸点低,而且挥发太快,会使后漆膜过快冷却,发生水气凝结现象.(3)喷漆间内环境温度过高或施喷件的温度过低.(4)涂料和稀释剂中含有水份,或压缩空气中含有水份.(5)溶剂和稀释剂的选用及配比不合适,晾干过程中溶剂挥发过快,造成树脂在涂层中析出而变白.2,防治方法(1)喷漆间的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不高于70%.(2)选用沸点较高和挥发速度较低的有机溶剂,如添加防潮剂.(3)涂装前先将施喷件在喷漆间内放臵一段时间或加热,使其比环境温度略高.(4)防止通过溶剂和压缩空气带入水份.(5)防止树脂在成膜过程中析出.6.拉丝在喷涂时涂料雾化不良,呈丝状喷出,使漆膜表面呈丝状.1,产生原因(1)涂料的黏度高,或制漆用的合成树脂(如氯化橡胶,丙烯酸树脂等)的分子量偏高.(2)选用的溶剂溶解力不足或溶剂在喷涂时挥发过快.(3)易拉丝的树脂含量超过无丝喷涂含量.(4)喷枪调整不当,喷涂压力过高.2,防治方法(1)通过试验选择涂料最适宜的施工黏度或最适宜的施工固体分.(2)选用溶解力适当(或较强的)溶剂.(3)使用分子量分布均匀的或分子量较低的树脂,调整涂料配方,减少易拉丝树脂的含量.(4)适当调整喷涂压力.7.缩孔,抽缩,鱼眼受施喷件表面存在的(或混入涂料中的)异物(如蜡,油或硅酮等)的影响,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收缩而露出施喷件表面的现象.由于产生的原因及现象有较大的差别,露底面积大的且不规则的称为抽缩;呈圆形(直径多为0.1mm~2mm)的称为缩孔;在圆孔内有颗粒的称为鱼眼.这种缺陷产生在刚涂装完的湿漆膜上,有时在烘干后才发现.1,产生原因(1)涂装车间中空气不清洁,有油雾,漆雾,蜡雾等.(2)调漆工具及设备不洁净,使有害异物(有些是肉眼看不见的)混入涂料中.(3)被涂物表面不干净,有脂肪,油,蜡,肥皂,硅酮等异物附着.(4)所用涂料的表面张力偏高,流平性差,释放气泡性差,本身对缩孔的敏感性差.(5)涂装工具,工作服,手套不干净.2,防治方法(1)在选用涂料时,要注意涂料对缩孔的敏感性.(2)在喷漆间,无论是设备,工具还是生产用辅助材料等,绝对不能带有对涂料有害的物质,尤其是硅酮.使用前要进行试验检查.(3)应确保压缩空气清洁,无油无水.(4)确保涂装环境清洁,空气中应无灰尘,油雾和漆雾等漂浮.(5)严禁用手,脏擦布和脏手套接触被涂物表面,确保被涂物表面的清洁.(6)在旧涂层上喷漆时,应用砂纸充分打磨,并擦拭干净.8.针孔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象皮革的毛孔那样的孔状现象.一般孔的直径为10μm左右.1,产生原因(1)涂料的流动性不良,流平性差,涂料释放气泡性差.(2)涂料储运时变质,如沥青涂料在低温下储运时,漆基的互溶性和溶解性变差,局部析出,引起颗粒或针孔缺陷.(3)涂料中混入其它物质,如溶剂性涂料中混入水份等.(4)涂装后晾干不充分,烘干时升温过急,表面干燥过快.(5)施喷件的温度过高和表面有污物(如焊药等),施喷件表面上有小孔.(6)环境湿度过高.2,防治方法(1)选用合适的涂料,对易产生针孔的涂料应加强进厂检验,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涂料.低温状态下的沥青涂料出现缩孔,可通过原漆加温到40℃~50℃存放一段时间(24h)来消除.(2)注意存漆容器与涂装工具的清洁和溶剂的质量,防止混入其它有害物质.(3)涂装后应按规定晾干,添加挥发性慢的溶剂使湿漆膜的表干减慢.(4)注意施喷件的温度和表面的洁净度,消除施喷件表面的小孔.(5)改善涂装环境.9.气泡搅拌引起的气泡或由溶剂蒸发产生的气泡,在涂装成膜过程中未消失而残留在漆膜中,统称为气泡.由底材或漆面所吸收含有水份,溶剂或气体,使漆面在干燥(尤其是烘干)过程中呈泡状鼓起的缺陷,分别称为水气泡,溶剂气泡或空气泡.1,产生原因(1)溶剂挥发快,涂料的粘度偏高.(2)烘干时加热速度过快,晾干时间过短.(3)施喷件的表面(填料,裸露金属等)未进行充分的清洁;漆面中含有(或残留有)溶剂,水份或空气.(4)搅拌混入涂料中的气体未释放尽就喷涂.(5)当喷涂面漆后,工件长时间存放于潮湿环境中,而形成潮湿效应.(6)施喷件的温度过高从而加速了正常干燥相隔时间.2,防治方法(1)使用指定溶剂,粘度应按涂装方法选择,不宜偏高.(2)漆面烘干时升温不宜过急.(3)施喷件表面应干燥清洁,上面不能残留有水份和溶剂.(4)添加醇类溶剂或消泡剂.(5)喷涂面漆后,工件应放臵在干燥的环境中.(6)降低施喷件的温度,使其温度略高于喷涂环境温度.10.起皱在干燥过程中漆膜表面出现皱纹,凹凸不平且平行的线状或无规则线状等现象.1,产生原因(1)热塑性合成油漆易发生起皱现象.(2)在涂料中添加过多的钴和锰催干剂.(3)烘干升温过急,表面干燥过快.(4)漆膜过厚或在浸涂时产生"肥厚的边缘".(5)氨基漆晾干过度,表干后再烘干,易产生起皱现象.(6)在不适当的干燥条件下喷涂.如喷漆间的温度或湿度过高.2,防治方法(1)按照工艺要求调整喷漆间的温度或湿度.(2)少用钴或锰催干剂,多用铅或锌催干剂.对于烘干型涂料,采用锌催干剂效果好.(3)每道漆控制在不产生起皱的厚度范围值内.(4)执行晾干和烘干的工艺过程.(5)采用防起皱剂,如油性的纯酸树脂漆喷涂稍厚,在烘干时就容易产生起皱,可以添加少量(5%以下)氨基树脂作为防起皱剂.(6)氨基面漆在按规定晾干后再进行烘干.11.发花漆膜的颜色不均匀,出现斑印,条纹和色相杂乱的现象.一般是由涂料的涂装不当,及涂料组分变化等引起的.1,产生原因(1)喷涂时喷涂压力过高或过低.(2)所用溶剂的溶解能力不足或施工黏度不适当.(3)面漆层过厚,使漆膜中的颜料产生表里"对流"现象.(4)在涂装车间附近有能与漆膜发生作用的气体(如氨,二氧化硫等).(5)涂料中的颜料分散不良或两种以上的色漆相互混合时混合不充分.2,防治方法(1)选用分散性和互溶性良好的颜料.(2)选择适当的溶剂,采用符合工艺要求的涂装黏度及漆膜厚度.(3)调配复色漆时应使用同一类型的颜料,最好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的颜料.(4)喷涂时喷枪走枪要均匀,喷涂压力大小要适当.12.浮色(色分离)涂料中各种颜料的粒度大小,形状,密度,分散性,内聚性等的不同,使漆膜表面和下层的颜料分布不均,各断面的色调有差异的现象,与色不均的差别在于浮色漆膜外观色调一致,但湿漆膜和干漆膜的色差大.1,产生原因(1)在涂装含有两种以上颜料的复色涂料时,由于溶剂在涂层的表里发挥不一,易出现对流而产生浮色现象.(2)涂料中颜料的密度相差悬殊.(3)喷涂时喷涂压力过高或过低.2,防治方法(1)改进涂料配方(如选用不易浮色的,易分散的颜料).(2)添加防浮色剂,如硅油对防止浮色有明显的效果.(3)喷涂时喷枪走枪要均匀,喷涂压力大小要适当.13.11.变色在使用过程中漆膜的颜色发生变化,其色相,明度,彩度明显地偏离标准色板的现象称为变色.1,产生原因(1)受阳光照射(主要是短波区段)潮湿,高温,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作用所致.(2)所用涂料的耐候性差.(3)在涂膜老化,增塑剂析出等过程中有机颜料通过漆膜迁移.2,防治方法(1)根据被涂物的使用条件选用合适的涂料.(2)选用耐候性优良的涂料.12.失光由于涂料不良导致所提漆膜的光泽低于标准板光泽的现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最初在光泽的漆膜表面上出现光泽减少的现象,统称为失光.后一种失光,有时是可逆的,借助抛光能消除.1,产生原因(1)涂装不良,未按工艺执行,如涂得过薄,过烘干和被涂面粗糙等.(2)所选用涂料的耐候性差.(3)漆膜(尤其是挥发干燥型涂料)干燥收缩造成.(4)阳光照射,水气(高温高湿)作用和腐蚀气体的沾污.2,防治方法(1)严格工艺要求或漆厂推荐的涂料施工条件进行涂装.(2)按被涂物的使用条件,选用耐候性优良的涂料.(3)如所用涂料有抛光性,则进行抛光即可恢复光泽.13.云斑(银粉不匀)在喷涂金属银粉漆面时,因喷涂的厚度不均匀,施工方法不当和所用溶剂与涂料不配套而引起的银粉分布不匀,定向不匀,导致漆膜外观颜色不均匀的现象.这种缺陷常常发生在喷涂大面积的金属银粉漆面时.1,产生原因(1)涂料配方不当(如银粉含量偏低,溶剂的密度大,树脂的分子量低等).(2)喷涂时涂料黏度过低或过高.(3)涂层过厚或膜厚不均匀,雾化差,喷涂操作不熟练.(4)喷涂银粉漆与清漆采用"湿碰湿"工艺时,中间相隔时间过短.(5)喷涂环境温度低.(6)涂层受湿空气或潮湿天气影响.2,防治方法(1)改进涂料配方,使用油漆厂指定的溶剂.(2)选用合适的喷涂黏度.(3)提高喷涂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采用专业喷涂工具.(4)采用"湿碰湿"工艺时,中间相隔时间要足够.(5)将喷涂时的环境温度调节到合适的范围内.14.渗色在一种漆膜上喷涂另一种颜色的漆,底漆层的颜色部分渗入面层漆膜中而使面层漆膜变色的现象称为渗色.通常以红或黄色的形式出现.1,产生原因(1)底漆层中含有的有机颜料或溶剂能溶解的色素渗入面漆层中.(2)施喷件表面上含有有色物质或底材上有附着物(如沥青,焦油残留物).(3)面漆中含有溶解力强的溶剂(如酯类,酮类)或底漆层未完全干透就喷涂面漆.(4)聚酯填料(原子灰)中的过量过氧化物(硬化剂)被涂料中的溶剂溶解时会产生穿透性渗色.蓝,绿色调特别易于发生.2,防治方法(1)在含有有机颜料的涂层上不宜喷涂异种颜料的涂料(尤其是浅色面漆).(2)为防止渗色,在喷涂面漆前,应先喷涂一层隔绝底漆.(3)面漆选用挥发快,对底漆层溶解力差的溶剂调配.(4)清洗除去底层上的着色物质后再喷涂面漆.15.光泽不良有光泽涂层干燥后没有达到应有的光泽或涂装后不久涂层出现光泽下降,表面不均匀,并有轻微纹理,呈雾状朦胧的现象.1,产生原因(1)颜料的选择,分散和混合比不适当,树脂的混溶性差,溶剂选择不当.(2)施喷件表面对涂料的吸收量大,且不均匀.(3)施喷件表面粗糙,且不均匀.(4)过烘干或烘干时换气不充分,涂料抗污气性差.(5)喷涂时有虚雾附着或由补漆造成.(6)能抛光的涂层未干透就抛光.(7)在高温,高湿或极低气温的环境下涂装.2,防治方法(1)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涂料,选择油漆厂指定的溶剂.(2)喷涂相应的隔绝底漆,以消除底漆对面漆的吸收或不均匀的吸收.(3)应仔细打磨(注意打磨手法和砂纸拍好的选择),消除施喷件表面的粗糙度.(4)严格遵守规定的烘干条件,烤房内换气要适当.(5)注意喷涂顺序,确保喷涂厚度均匀,减少喷涂虚雾的附着.(6)抛光工序要在涂层完全干透,熟化后进行.(7)控制涂装环境.十三,桔皮在喷涂时不能形成平滑的干漆膜面,而成桔皮状的凹凸现象.凹凸度约3μm左右.1,产生原因(1)涂料黏度大,流平性差.(2)压缩空气压力低,导致雾化不良.(3)施喷件和空气的温度偏高,喷漆间内风速过大,溶剂挥发过快.(4)晾干时间短,喷涂厚度不足.(5)喷涂时喷枪与施喷件表面距离较远.2,防治方法(1)选用合适的溶剂,添加流平剂或挥发较慢的高沸点有机溶剂,以改善涂料的流平性.(2)选择合适的压缩空气压力,选择出漆量和雾化性能好的喷涂工具,使涂料达到良好的雾化.(3)一次喷涂到规定厚度(控制到不流挂的程度),适当延长晾干时间,不宜过早进入烤房烘干.(4)施喷件温度应冷却到50℃以下,喷漆间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5)调整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17.出汗在漆膜表面上析出一种或几种组份的现象.如普通硝基漆在60℃以上烘干时,增塑剂呈汗珠状析出.1,产生原因(1)增塑剂与漆基的混溶性差.如硝基漆采用了蓖麻油,樟脑等非溶剂型增塑剂.(2)漆膜在打磨前未充分干透(溶剂未完全挥发).(3)漆膜中含有蜡,矿物油时,可能逐渐渗出到漆膜表面上.2,防治方法(1)选用与漆基混溶性好的增塑剂,降低增塑剂的黏度,减少非溶剂型增塑剂的用量.(2)漆膜打磨前应干透.18.丰满度不良漆膜虽然喷涂得很厚,但从外表看仍然很薄而显得干瘪的现象.1,产生原因(1)使用高聚合度的漆基制的涂料,其本身丰满度差.(2)颜料含量少,涂料过稀.(3)施喷件表面不平滑且吸收涂料.2,防治方法(1)选用丰满度高的涂料.(2)选用固体成份较高的涂料.(3)打磨以消除施喷件表面的粗糙度,涂隔绝底漆以消除底材对面漆的吸收.19.缩边在涂装和烘干过程中漆膜收缩,使被涂物的边缘,角等部位的漆膜变薄,严重时甚至露底.在水性涂料施工时常出现这种缺陷.1,产生原因(1)漆基的内聚力大.(2)涂料的黏度偏低,所用溶剂挥发慢.2,防治方法(1)在设计涂料配方是应注意消除缩边缺陷.(2)添加阻流剂,降低内聚力.20.烘干不良,未干透漆膜干燥(自干或烘干)后未达到完全干固,手摸漆膜有发湿之感,漆膜软,未达到规定硬度或存在表干里不干等现象.1,产生原因(1)自干或烘干的温度和时间未达到工艺规定.(2)自干场所换气不良,湿度高,温度偏低.(3)一次涂得太厚(尤其是氧化固化型涂料).(4)自干型涂料所含干燥剂失效,或表干型干燥剂用量过多.(5)烘干室内的被烘干物太多,热容量不同的工件同时在一个烘干室内烘干.(6)施喷件表面上有蜡,硅油,油和水等.2,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干燥工艺规范.(2)自干场所和烘干室的技术状态应达到工艺要求.(3)氧化固化型涂料一次不宜涂得太厚,如厚度超过20μm,则应分几次涂装.(4)添加干燥剂的调整表干型干燥剂的用量.(5)不同热容量的工件应有不同的烘干规范,烘干室的装载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6)严防被涂物和压缩空气中的油污,蜡,水等带入涂层中.21.漆雾喷漆过程中漆雾飞溅或落在施喷件表面或漆膜上成虚雾状,影响漆膜的光泽和外观装饰性的现象.如落上异色漆雾则称为漆雾污染.1,产生原因(1)喷涂操作不正确,如喷枪距离被涂物表面的距离太远,与施喷件表面不垂直或喷枪压力过大.(2)施喷件之间距离太近.(3)喷漆间气流混乱,风速太低(小于0.3m/s).(4)不许涂漆的表面未遮盖或遮盖不严.2,防治方法(1)纠正不正确的喷涂操作.(2)施喷件之间应留足距离,以防飞溅.以汽车车身为例,间距应不小于1.5m,且喷涂方向正确.(3)喷漆室的气流应有一定方向,风速在静电喷漆场合不小于0.3m/s,在手工喷涂场合应在0.5m/s以上.(4)不需涂装的表面应遮盖,尤其是在喷涂异色漆和进行修补喷涂时.22.原子灰残痕涂层表面刮过原子灰的部位在喷涂面漆后产生印痕或失光等现象. 1,产生原因(1)刮原子灰的部位打磨不足.(2)刮原子灰的部位未喷涂隔绝底漆,原子灰的吸漆量大或颜色与底漆层不同.(3)所用原子灰的收缩性大,固化后变形.2,防治方法(1)对刮原子灰的部位要充分打磨.(2)在刮原子灰的部位喷涂隔绝底漆.(3)选用收缩性小的原子灰.硝基原子灰收缩性大,只适用于填平砂眼之类缺陷.23.打磨缺陷由于打磨不彻底,不规则或打磨划伤,砂纸纹,上层面漆盖不住而造成的漆膜缺陷.1,产生原因(1)打磨工具的技术状态不良或操作不当.(2)砂纸质量差,有掉砂现象.(3)在打磨平面时未采用打磨垫块,局部用力过猛.(4)打磨后未检查被打磨表面的质量.2,防治方法(1)确保打磨工具的技术状态良好,操作要规范.(2)选用优质的砂纸,在用新砂纸前,应将砂纸相互对磨一下,以消除掉砂现象.(3)在打磨平面时应采用打磨垫块,并注意打磨方向和力度.(4)打磨后应进行打磨质量检验.24.遮盖痕迹遮盖用的胶带痕迹照原样残留在涂面上,或分色线呈锯齿状,超过工艺标准的现象.1,产生原因(1)胶带的质量差.(2)遮盖工具执行不认真.(3)漆膜未干透就撕下胶带或其他遮盖物.2,防治方法(1)选用涂装专用胶带,在烘干场合要求胶带应耐热.(2)按工艺要求认真遮盖,为确保分色线无锯齿,应选用边端整齐的胶带.(3)漆膜干后(至少表干后)才能揭下胶带或其它遮盖物.25.气体裂纹在涂层干燥时受酸性气体的影响,涂面产生皱纹,浅裂纹等现象.1,产生原因(1)涂层干燥场所(或烘干室)的空气中,含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在采用烟道气直接烘干的场合,易产生这一缺陷.(2)所用涂料的耐污气性差.2,防治方法(1)查清原因,消除干燥场所(或烘干室)中的酸性气体或降低其浓度.(2)在采用烟道气直接烘干的场所,应通过试验后才能纳入工艺.(3)选用耐污气性好的涂料.26.色差刚涂完的漆膜在色相,明度,彩色度与标准色板有差异,或在补漆时与原漆色有差异.1,产生原因(1)所用涂料各批之间有较大的色差.(2)在更换颜色时,输漆管路或涂装工具未洗净.(3)干燥规范不一致,尤其是在烘干的场合,产生局部过烘.(4)补漆时造成的斑痕.(5)没有使用油漆厂推荐的配方.(6)原车因长期使用而褪色.(7)涂料没有充分搅拌.2,防治方法(1)加强涂料进厂检验.(2)换漆色时输漆管路或涂装工具一定要洗净.(3)烘干的时间,温度应严格控制在工艺标准范围内.(4)力争少补漆,如需补漆则应整个部件(或有明确分界线的表面)补漆.(5)使用正确配方.(6)运用喷涂技术调整,使颜色与原车匹配.(7)使用扇形色卡核对原厂漆颜色.(8)彻底搅拌涂料.27.掉色在用蜡和擦布擦拭漆面时,布上粘着有涂层的颜色的现象.28.玷污由于铁粉,水泥粉,干漆雾,树脂或化学品等异物的附着,漆面变粗糙,脏污或带有色素物质的沾污,产生异色斑点等现象,令漆面腐蚀和脱色.严重的情况下,这些物质会破坏漆面的光洁度.1,产生原因(1)在漆面干燥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铁粉,水泥粉,砂尘,干漆雾等异。

喷涂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喷涂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常见故障一:涂料表面结皮成因及对策:氧化聚合类油漆、醇酸树脂以及颜料成分较多的硝基漆或氨本醇酸树脂类的底漆,在贮存过程中表面很容易结皮。

一般可通过添加碳酸类和肟类化合物作为有效的防结皮剂,每种只要添加1%以下的用量即可。

常见故障二:涂料凝胶成因及对策:涂料在贮存过程中粘度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称为增粘或滞后增稠。

若进一步发展,涂料会丧失流动性并形成凝胶态。

对于油性涂料,应适当减少干燥剂的用量及添加氧化聚合防止剂。

但需注意,这会影响到涂料的干燥性能,减量必须是有限度的。

对于氨基醇酸树脂的涂料,应添加有氢氧根的酒精类极性溶剂,这对于结皮具有显著的效果。

常见故障三:涂料硬化粘结成因及对策:涂料表面结皮后形成胶状体,若进一步发展往往出现硬化而产生粘结现象。

通常,应选择低酸值的载色剂,也可添加肪酸酯或胺类来防止硬化粘结。

值得注意的是,醇酸树脂对于高酸值载色剂不发生硬化粘结,对于低酸值载色剂反而会产生硬化粘结。

常见故障四:颜料沉积分离成因及对策:通常,颜料粒于在涂料的高分子溶液中呈悬浮分散状态,由于溶液和颜料粒子的比重不同,颜料常常沉淀,处于亚稳定状态,导致镀膜过程中由于搅拌不充分而形成涂膜色泽不均或表面光泽差异,以及涂料在管路输送时阻塞。

为了防止沉淀和分离,应选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使分散剂保持一定的粘度,并合理确定溶剂的组成。

如果涂料已产生沉积分离,应采用良好的分散器械和分散方法,充分搅拌。

常见故障五:涂膜下垂或流挂成因及对策:垂直面上的涂膜流挂后,会产生柱状或波状条纹,长柱状的条纹称滴流,帘状条纹称流挂。

产生滴流和流挂是以涂料的流动性为起因的,它与涂料中颜料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有无添加剂直接相关,而且对其影响较大。

一般流动性好、固化速度和溶剂挥发速度慢的涂料容易产生滴流。

另外,由于含有颜料的涂料容易表现出触变性,所以采用机械搅拌的涂料容易产生流挂。

涂料的粘度对滴流具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涂料粘度越高,越不容易滴流。

喷漆工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分析处理方法

喷漆工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分析处理方法

喷漆工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分析处理方法喷漆工艺在许多制造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产品增加美观度和保护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喷漆不均匀、起泡、色差等。

本文将针对喷漆工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喷漆不均匀喷漆不均匀是喷漆工艺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设备问题、操作不当或者材料质量不合格。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首先,检查喷枪或者喷嘴是否堵塞,及时清理或更换受损的部件。

其次,确保喷涂厚度均匀。

可以使用喷涂厚度仪进行检测,如果有不均匀现象,则需要调整喷涂距离和喷枪压力。

最后,要确保涂料的稀释比例正确,如果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喷涂不均匀。

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2. 起泡起泡是另一个常见的喷漆质量问题,通常是由于涂料中的气体无法完全释放而导致的。

以下是处理起泡问题的一些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喷涂工艺。

可以尝试降低喷涂压力或调整喷枪距离,以减少涂料在表面形成气泡的可能性。

其次,确保涂料完全搅拌均匀,以防止其中存在大气泡。

另外,要保证基材的表面干燥、清洁和光滑,以便涂料能够更好地附着并排出潜在的气泡。

3. 色差色差是指涂装表面出现的不一致的颜色。

这可能是由于涂料本身的质量问题、施工环境的差异或操作人员的不当处理导致的。

下面是解决色差问题的几种方法:首先,确保使用的涂料来源可靠,并符合预期颜色的要求。

其次,要控制好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涂料的干燥速度和颜色表现。

另外,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涂料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正确的涂装过程。

4. 涂料流挂涂料流挂是指喷涂后在表面上形成垂直流痕或滴状流动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喷涂过度或者涂料粘度过高导致的。

下面是处理涂料流挂问题的一些建议:首先,调整喷涂时间和压力,确保每一次喷涂的涂料量适中。

其次,可以尝试使用低粘度的涂料,以减少涂料在表面上流动的可能性。

喷漆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排除技巧

喷漆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排除技巧

喷漆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排除技巧喷漆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汽车喷漆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如起皮、流挂、橘皮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喷漆疑难问题及其排除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1. 起皮问题排除技巧起皮是指喷漆表面出现起泡、起皮、鼓泡等现象,严重影响涂装质量和美观度。

起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1 油漆不兼容:使用不同品牌或不同类型的油漆进行混搭,会导致起皮问题。

解决方法是在涂装前进行相应的试验,确保使用的油漆兼容性。

1.2 涂装面未彻底干燥:涂装面干燥不充分,会导致涂层表面起皮。

解决方法是在涂装前确保涂装面已彻底干燥或使用专用的干燥设备。

1.3 底材表面处理不当:底材表面存在油污、水分或其他污染物,影响了油漆的附着力,容易导致起皮。

解决方法是在涂装前对底材进行适当的清洁和处理。

2. 流挂问题排除技巧流挂是指喷漆涂装过程中,漆面出现流挂、滴流等现象,影响了涂装质量和表面的光洁度。

流挂问题的排除技巧如下:2.1 喷枪调节不当:喷枪出现问题,如喷嘴堵塞、喷枪压力设置过高等,会导致流挂问题。

解决方法是使用合适的喷枪,并根据涂装需求进行适当的喷枪调节。

2.2 涂料粘度过高:涂料粘度过高会降低涂装的流动性,容易导致流挂问题。

解决方法是根据涂装要求,合理调整涂料的粘度。

2.3 操作不当:操作不当也是导致流挂问题的原因之一,如涂装速度过快、持枪角度不正确等。

解决方法是提高操作技巧,确保涂装过程稳定且均匀。

3. 橘皮问题排除技巧橘皮是指喷漆涂装表面出现类似橘子皮的纹理,影响了表面的光洁度和美观度。

以下是橘皮问题的常见排除技巧:3.1 涂层粘度过低:涂层粘度过低会导致涂料在涂装过程中无法充分流动,从而产生橘皮问题。

解决方法是调整涂料的粘度以满足涂装要求。

3.2 喷嘴尺寸不匹配:使用不合适的喷嘴尺寸也容易引发橘皮问题。

解决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喷嘴尺寸,确保涂装均匀且光滑。

喷涂设备常见故障解决

喷涂设备常见故障解决

喷涂设备常见故障解决喷涂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汽车制造、建筑装潢、家具制造等。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操作不当,喷涂设备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故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喷涂设备故障,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用户迅速解决问题。

一、喷枪堵塞喷枪堵塞是使用喷涂设备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喷涂设备使用时间较长或者材料质量较差时,喷涂枪头会堵塞。

这导致涂料无法正常喷出,影响工作效果。

解决方法:1.清洗喷嘴:将喷嘴分解,用洗净剂或清洗液彻底清洗,确保没有堵塞的残留物。

2.用刮刀清理:使用刮刀轻轻刮除喷嘴上的残留物,仔细观察是否有附着物。

3.更换喷嘴:如果清洗和刮除无效,可考虑更换新的喷嘴。

二、气压不稳定稳定的气压是喷涂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

当气压不稳定时,喷涂效果不理想,甚至会造成喷涂表面失真。

解决方法:1.检查空压机:确保空压机工作正常,输出的气压稳定。

2.检查压力调节器:调整压力调节器,使其保持稳定的喷涂压力。

3.检查喷涂枪连接:检查喷涂枪与空气管路的连接是否松动,如果有松动则重新连接。

三、喷涂颜色不均匀当喷涂设备喷涂出来的涂料颜色不均匀时,会给工作带来困扰,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方法:1.调整涂料浓度:根据涂料的不同属性,适当调整稀释剂的比例,以获得均匀的颜色。

2.调整喷涂技术:通过练习和熟练掌握喷涂技巧,保持恒定的喷涂速度、角度和距离,以获得均匀的喷涂效果。

四、漏涂现象漏涂是指喷涂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泄漏涂料的现象。

这会导致喷涂效果不佳,造成资源的浪费。

解决方法:1.检查涂料容器密封:确保涂料容器正确封闭,密封圈无损坏或老化。

2.检查喷涂枪连接:确保喷涂枪与涂料管路的连接紧密,无松动。

3.检查涂料管路:检查涂料管路是否有磨损、老化或者堵塞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

五、喷嘴发生溅射当喷涂设备在工作时,喷嘴周围出现涂料溅射的情况,会造成产品表面不光滑,影响效果。

解决方法:1.检查喷嘴嘴径:检查喷嘴嘴径是否符合需求,如果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导致溅射,适当更换喷嘴。

喷漆问题处置方案

喷漆问题处置方案

喷漆问题处置方案喷漆是一种很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但在喷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喷漆问题及相应的处置方案。

1. 喷涂不匀喷涂不匀是指在喷涂时,漆面存在颜色分布不均,漆面厚薄不一等问题。

造成喷涂不匀的原因可能有:•喷枪没有清洗干净,使用时堵住了其中的一些嘴口;•喷涂距离不匀,使得某些地方喷得过浓,某些地方喷得过稀;•涂料流动性不好,造成喷涂难度增加。

处置方案:•清洗喷涂设备,确保喷枪内没有残留的涂料;•尝试调整喷涂距离,逐步调整成均匀的喷涂距离;•考虑增加或减少稀释液(溶剂),使得涂料流动性更好。

2. 暴泡或气泡暴泡或气泡是指在喷涂过程中,有大或小的气泡出现在漆面上。

造成暴泡或气泡的原因可能有:•喷涂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涂料配比不正确,造成涂层表面张力太大;•喷枪的喷嘴口径过大或过小。

处置方案:•调整喷涂环境温度,确保室温在适合喷涂的范围内;•涂料的配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根据涂料粘度,选择合适喷嘴口径。

3. 喷涂后出现鱼眼鱼眼是指在漆面上出现的小小凸起并与周围的漆面不协调,在光线下常会出现明暗变化。

造成喷涂后出现鱼眼的原因可能有:•喷涂前漆面处理不当,存在油污或者杂物等;•在前一次漆施工之后没有适当的晾干时间;•漆面表面有油性的物质。

处置方案:•在喷涂前,务必将漆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仔细察看是否有油污或者其他杂物;•在涂层完全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喷涂;•如果漆面表面有油性的物质,需要将其从漆面上自行打磨或使用化学清洗剂进行清洗。

4. 漆面粘性过弱漆面粘性过弱的情况在喷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该问题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喷涂时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涂层之间配比不正确或溶剂量过多。

处置方案:•调整喷涂环境温度,确保室温在适合喷涂的范围内;•根据涂料说明书的指导,确保每层涂装之间干燥时间适当;•严格按照涂料说明书的配比比例进行调配。

5. 涂层起皮或开裂涂层起皮或开裂往往是由于下层涂层没有完全干燥或涂层之间配比不正确。

喷漆作业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

喷漆作业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

喷漆作业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喷漆作业是现代修补和装饰乃至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给物体表面提供美观、保护和防腐的效果。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比如喷漆不均匀、出现颜色偏差等。

本文将探讨喷漆作业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喷漆不均匀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喷漆不均匀往往是由于喷枪与物体表面的距离不当或者喷漆压力调整不准确所导致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调整喷枪与物体表面的距离:喷枪距离太近会导致漆面渗透过度,造成流挂、回油等问题;距离太远则会导致漆面薄而不均匀。

通过调整喷枪与物体表面的距离,使之合适,从而达到喷漆均匀的效果。

2. 调整喷漆压力:喷漆压力过高会导致漆面溅射、流挂等问题,而压力过低会导致喷涂不均匀。

通过调整喷漆压力,使之适中,可以解决喷漆不均匀的问题。

二、颜色偏差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颜色偏差是指实际喷涂效果与期望颜色存在差异。

造成颜色偏差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喷涂前的准备工作不当、喷漆设备的调整不准确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选择合适的喷漆材料:在进行喷涂工作之前,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喷漆材料。

不同的喷漆材料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喷涂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喷涂工作之前,需要对物体表面进行充分的清洁和研磨处理,以确保漆膜附着力良好。

同时,还应该进行底漆的喷涂,以保证修补部位与周围区域的颜色一致。

3. 喷涂设备的调整:在喷涂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喷枪和压力的调整。

通过调整喷涂设备,使之能够均匀地喷涂材料,从而避免颜色偏差的问题。

三、漆面起皮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漆面起皮是指漆膜与基材之间出现剥离、开裂等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喷涂前的准备工作不当,或者喷涂材料的粘附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喷涂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喷涂工作之前,必须确保物体表面清洁无尘,并进行适当的打磨处理。

喷涂中常见不良现象及改善对策

喷涂中常见不良现象及改善对策

喷涂中常见不良现象及改善对策喷涂是一种常见的涂装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建筑装饰等行业。

然而,在喷涂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漆面不平整、色差、漏涂等问题。

下面将对喷涂中常见的不良现象进行分类,并提出改善对策。

1.漆面不平整漆面不平整主要包括起针眼、粗糙、凹凸不平等问题。

起针眼是由于喷涂气压过高、喷嘴携带杂物、喷嘴损坏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包括控制气压、清洗喷嘴、及时更换损坏的喷嘴等。

粗糙和凹凸不平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喷涂底材表面不洁净、涂料粘度过高、厚度不均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在喷涂前进行底材表面处理、控制涂料的粘度及厚度,避免发生不平整的漆面。

2.色差色差是指喷涂表面出现的颜色不一致的现象。

色差可能是由于喷涂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喷涂设备损坏、涂料质量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

改善色差问题的对策包括优化喷涂工艺参数、维护和更换损坏的喷涂设备、选择稳定的涂料供应商等。

3.漏涂漏涂是指喷涂表面出现未涂覆或涂覆不均匀的现象。

漏涂可能是由于喷涂工艺参数设置错误、涂料粘度过高或过低、喷嘴堵塞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漏涂问题的对策包括控制喷涂工艺参数、调整涂料的粘度、定期清洗喷嘴等。

4.气泡和鱼眼气泡和鱼眼是由于涂料中存在挥发性溶剂或含有不溶性杂质所引起的。

改善气泡和鱼眼问题的对策包括选择低挥发性的涂料、筛选涂料中的杂质、加强喷涂区域的通风等。

5.粘结不良粘结不良是指喷涂表面涂层与底材之间粘结力不强,容易剥离或起皮的现象。

粘结不良可能是由于底材表面处理不当、涂料与底材之间的相容性差等原因造成的。

改善粘结不良问题的对策包括增强底材表面的粗糙度、选择合适的涂料和底材、确保涂层与底材之间的相容性等。

总结起来,喷涂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包括漆面不平整、色差、漏涂、气泡和鱼眼、粘结不良等问题。

改善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优化喷涂工艺参数、维护和更换损坏的喷涂设备、选择稳定的涂料供应商、控制涂料的粘度和厚度、清洗喷嘴、选用低挥发性的涂料、筛选涂料中的杂质、加强喷涂区域的通风、增强底材表面的粗糙度、选择合适的涂料和底材、确保涂层与底材之间的相容性等。

喷漆过程中遇到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喷漆过程中遇到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喷漆过程中遇到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喷漆是一项常见的装饰和修复工艺,常用于汽车、家具、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喷涂表面。

然而,在喷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喷漆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粘附不良问题描述:喷漆后,漆面无法牢固地附着在物体表面,容易起皮或剥落。

处理方法:1. 清洁表面:在进行喷漆之前,确保物体表面干净,无尘、无污渍。

使用洁净布或清洁剂彻底清洁表面。

2. 使用底漆:使用底漆可以提高涂层与物体表面的粘附力。

在喷涂之前,先施加一层底漆。

3. 注意温度和湿度:在喷漆时,避免高温、高湿度的环境,这可能会影响喷漆涂层的粘附力。

确保环境温度适宜,并保持相对湿度在40%至60%的合理范围内。

二、颜色不均匀问题描述:喷涂后,涂层表面的颜色分布不均匀,出现斑驳或色差。

处理方法:1. 均匀搅拌:在喷漆之前,确保漆料充分搅拌均匀。

有些漆料可能会有沉淀物,需将其搅拌至一致的颜色。

2. 喷涂技巧:喷涂时,注意保持均匀的喷涂距离和速度,避免涂层过厚或过薄。

3. 多次涂层:如果发现颜色不均匀,可以尝试在涂层干燥后再次涂抹一层。

这有助于使颜色更加均匀。

三、垂流问题描述:喷涂后,涂层表面出现垂流现象,形成垂下的凝结物。

处理方法:1. 适当稀释:如果垂流问题较为严重,可以适当稀释喷漆液。

添加适量的稀释剂可以改善喷涂液体的黏度,减少垂流现象。

2. 喷涂技巧:喷涂时,保持适当的喷涂距离和速度,尽量避免在同一位置过度喷涂。

3. 调整环境条件:在高温或高湿度环境中喷涂时,垂流问题更容易发生。

确保环境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四、气泡和鱼眼问题描述:涂层表面出现小气泡或大鱼眼,影响喷漆效果。

处理方法:1. 表面处理:在涂装之前,对物体表面进行充分处理,确保其光滑、无油脂、无尘埃等异物。

2. 底漆施工:在进行主涂层之前,先施加一层底漆。

底漆可以提高漆膜的附着力并减少气泡和鱼眼的产生。

3. 喷涂技巧:注意保持喷涂的均匀性,喷涂过程中避免过多涂料聚集在同一区域。

喷漆表面问题总结

喷漆表面问题总结

喷漆表面问题总结喷漆表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1.表面不平整:这可能是由于底材处理不当、喷枪调整不当或油漆稀释过度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包括确保底材彻底干燥并清洁、调整喷枪以达到适当的喷雾形状和大小,以及使用正确的稀释比例。

2.颜色不均匀:可能是由于使用了不正确的颜色混合比例,或者没有充分搅拌油漆。

应确保按照制造商的指示进行颜色混合,并在使用前充分搅拌油漆。

3.剥落和起泡:这可能是由于底材未彻底干燥,或者表面有污垢、油脂或水分。

在喷漆之前,确保底材完全干燥,并清洁所有表面,去除任何油脂、污垢或水分。

4.皱纹:可能是由于涂层太厚或稀释剂太强。

应使用薄涂层多次喷涂,并确保稀释剂与油漆的比例正确。

5.流挂:流挂可能是由于喷枪设置不正确、涂层太厚或湿膜干燥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应确保喷枪设置正确,涂层薄而均匀,并确保湿膜在干燥之前保持不变。

6.泛白:可能是由于湿度过高或油漆混合了水分。

应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喷漆,并确保油漆中没有混入水分。

7.光泽不均匀: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不正确的涂层厚度或喷枪设置不正确。

应确保涂层薄而均匀,并调整喷枪以达到适当的光泽。

8.开裂:可能是由于涂层太厚或底材太脆。

应确保涂层薄而均匀,并在必要时使用底漆以提高底材的柔韧性。

9.颜色褪色或变色:这可能是由于暴露在紫外线或化学品中,或者使用了不正确的颜色混合比例。

应确保使用耐紫外线或防化学品侵蚀的涂层,并按照制造商的指示进行颜色混合。

10.溶剂的气味:可能是由于使用了过多的稀释剂或使用了低质量的稀释剂。

应确保稀释剂的使用量正确,并在必要时更换高质量的稀释剂。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建议,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以及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

喷涂常见故障及防治

喷涂常见故障及防治

喷涂常见故障及防治喷涂作为一种常见的涂装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或机械故障等原因,喷涂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涂装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就喷涂常见故障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喷涂漆膜粗糙不均匀当喷涂漆膜出现粗糙或不均匀的情况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喷枪的喷嘴是否堵塞。

堵塞的喷嘴会导致漆膜颗粒较大或漆膜表面不光滑。

解决方法是清洗或更换喷嘴,确保喷嘴通畅。

此外,也应认真检查喷涂设备的气压是否过高或过低,气压过高容易造成喷涂过度,而气压过低则会导致漆膜疏松。

调整气压至合适的范围可以有效地改善漆膜质量。

二、喷涂漆膜存在鱼眼症状鱼眼是指漆膜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小坑洼。

鱼眼的主要原因是喷涂前表面存在油污、灰尘或水分等异物,导致漆膜无法附着在工件表面上。

预防鱼眼症状的关键是做好表面准备工作,彻底清洁和除湿工件表面。

另外,在使用助剂时应选择合适的产品,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三、喷涂出现涂层分层现象涂层分层指的是喷涂后出现明显的层状分离现象。

造成涂层分层的原因可能是喷涂材料自身不兼容,或是喷涂时层与层之间的未干燥。

防止涂层分层的方法包括:在涂层之间使用合适的附着剂,提高涂层之间的黏合强度;适当延长涂层之间的干燥时间,确保每一层都充分干燥。

四、漆膜遇热变色漆膜遇热变色一般是由于喷涂材料选择不当或喷涂过程中温度过高引起的。

为了避免漆膜变色,应根据喷涂对象的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

此外,喷涂时应控制好喷涂设备的温度,避免过热。

五、喷涂出现涂料流挂流挂是指涂料在喷涂后在工件表面形成垂直滴状流痕。

造成流挂的主要原因是喷涂速度过快,导致涂料无法均匀覆盖工件表面。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调整喷涂速度,使之能够适应喷涂材料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喷涂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包括漆膜粗糙不均匀、鱼眼症状、涂层分层、漆膜遇热变色以及涂料流挂等。

为了解决这些故障,我们需要加强对喷涂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合理选择喷涂材料,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喷涂常见缺陷与处理方法

喷涂常见缺陷与处理方法

喷涂常见缺陷与处理方法喷涂是一种常用的涂装方式,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设备、建筑等领域。

然而,在喷涂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影响涂装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喷涂常见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1.喷涂剥落和脱层喷涂剥落和脱层是指涂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涂料不粘附、基材表面处理不当、涂层厚度不均匀、涂层层间粘合力不强等。

处理方法包括:(1)喷涂前对基材进行表面处理,例如打磨、除锈、清洗等,确保基材表面光洁且无污染物。

(2)使用适合的底漆和涂料,确保涂料与基材之间具有良好的粘附力。

(3)控制涂层厚度,避免涂层过厚或过薄。

2.鱼眼鱼眼是一种表面缺陷,其特点是涂膜表面出现凹陷,类似于鱼眼的形状。

鱼眼的原因包括基材表面有油污、灰尘等污染物、基材表面有挥发性物质残留、喷涂过程中出现空气污染等。

处理方法包括:(1)在喷涂前对基材进行充分清洗,确保基材表面无污染物。

(2)使用符合要求的喷涂设备和喷枪,确保喷涂过程中无空气污染。

(3)使用合适的涂料,避免涂料中含有挥发性物质。

3.涂装皱褶涂装皱褶是指涂层在表面出现起皱或褶皱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涂料流变性能不良、涂料挥发速度过快、喷涂厚度过大等。

处理方法包括:(1)选择具有良好流变性能的涂料,确保涂料在喷涂过程中能够均匀流动。

(2)控制涂料挥发速度,避免涂料在喷涂过程中过快挥发。

(3)控制涂层厚度,避免涂料厚度过大。

4.喷涂气泡喷涂气泡是指涂层表面出现气泡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喷涂过程中含有挥发性物质、喷涂环境湿度过高等。

处理方法包括:(1)在喷涂前对基材和喷涂设备进行充分清洁,确保无挥发性物质残留。

(2)控制喷涂环境的湿度,避免喷涂过程中水分与涂料发生反应产生气泡。

5.涂装不均匀涂装不均匀是指涂层在表面出现不均匀厚度或颜色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涂料含固体颜料分散不均匀、喷涂器具使用不当等。

处理方法包括:(1)充分搅拌涂料,确保涂料中固体颜料充分分散。

常见喷涂问题及解决办法

常见喷涂问题及解决办法

涂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缩孔现象产生原因: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

罩光清漆颜料分较少的色漆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2、橘纹现象产生原因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流平困难而产生橘纹。

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的困难。

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

喷涂距离太近。

涂料黏度过大。

环境温度/喷件温度过高。

喷涂室内空气流速过快。

底材粗糙。

飞散漆雾在已喷涂表面沉积。

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例如聚氨酯涂料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规范喷涂操作、喷涂环境控制、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提高喷涂清洁度3、咬底现象产生原因涂料中的有机溶剂对底层产生严重的溶胀起皱(塑件内应力在有机溶剂的机型和溶解力较强时,涂料中强溶剂咬进塑件)而脱离的现象。

分为涂膜与底材和涂膜之间的咬底两种。

解决办法在不影响涂料溶解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弱稀释剂的极性和溶解力。

在涂膜咬底的部位用细砂纸打磨一遍,再喷上一道漆。

涂装过程中先将底材易咬底的部分薄薄喷涂,再将此与别处均匀涂膜。

4、颗粒现象产生原因涂膜表面产生颗粒解决办法对于少数微细颗粒,采用1500目以上水砂纸打磨修饰,颗粒过大时或面积较大时800目水砂纸打磨重新喷涂。

5、底漆与清漆层之间附着力问题底漆表面张力不应太大,能与底材咬合最佳。

面漆对底漆的润湿性良好,两层漆要有一定的界面层才有稳定的附着力。

6、针孔现象产生原因清漆精致不良,内部存在杂质。

涂料挥发过快,且用量较多。

涂料表面张力过大,黏度高,流动性差,气泡释放困难。

被涂覆塑料件未冷却,闪干时间过短,使湿膜中溶剂急剧蒸出。

涂膜喷涂太厚且表干过快。

作业环境湿度太高,或喷涂中有水分带入涂料中。

闪干不充分,烘烤温度过快。

涂料长时间搅拌,形成无数细微空气泡。

颜料分散不良。

解决方法采用挥发性慢的强溶剂。

加入适量流平剂(降低表面张力)闪干要充分,涂料按规格配置7、气泡和气孔问题解决方法聚二甲基硅氧烷。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喷涂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前言喷涂作业是涂装行业中常见的一种涂装方式。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喷涂作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喷涂技能。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喷嘴堵塞喷枪的喷嘴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因为涂料固化堵塞。

造成喷嘴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喷枪清洗不彻底,残留涂料造成喷嘴堵塞;二是使用的涂料不适合喷涂工作。

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充分清洗喷嘴,使用清洗剂将堵塞的涂料溶解掉;•更换相应的喷嘴;•换用适合的涂料。

2. 涂层不均匀涂层不均匀是由于喷涂操作时喷枪和工件的距离不均匀造成的。

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涂料的粘度或喷枪喷射的压力不稳定。

解决方法如下:•需要调整喷涂操作时喷枪和工件的距离,以保持其稳定;•调整喷枪的喷射压力,使得喷射的涂料稳定;•控制涂料粘度,确保涂层的均匀性。

3. 涂层开裂涂层开裂是由于喷涂涂层厚度不均匀或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

在喷涂过程中,涂料的干燥速度也会影响涂层的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控制涂料厚度,尽量保持涂层的均匀性;•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调整喷涂的速度和干燥时间,确保涂料干燥的速度适中。

4. 粘度不合适粘度不合适种类会影响涂层的质量和干燥时间。

如果涂料粘度过高,可能会造成喷枪堵塞;而粘度过低则会影响涂层的均匀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密切控制涂料的粘度,确保其适合喷涂操作;•调整喷涂的速度和和喷涂的角度,使得涂料的粘度适中。

5. 涂料流挂涂料流挂是由于喷涂涂层过厚导致的。

过度的涂料会导致涂料流动性差,造成流挂现象。

解决方法如下:•控制涂料厚度,确保涂层均匀性。

•适当增加干燥时间,确保涂料干燥。

总结通过对喷涂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喷涂涂装的技能和过程。

涂装作业虽然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但只要继续学习和实践,就可以在喷涂作业中取得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喷漆问题处置方案

喷漆问题处置方案

喷漆问题处置方案背景涂装喷漆是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保护机器与设备表面防止腐蚀。

然而,在喷漆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喷漆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涂料的质地、环境温度、湿度等等,这些问题对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下将会探讨几种可能发生的喷漆问题,并提供一些处置方案以至于最终品质达到最优。

喷漆问题及处置方案1. 喷道堵塞喷道堵塞会使得涂料喷出不均匀,可能会使产品的表面出现明显漏涂或堆积等情况,并降低喷漆的效率。

处置方案将喷嘴用稀释液洗净,如果喷嘴依旧堵塞,需要将喷嘴拆卸。

使用针头清洁喷嘴内部,然后用稀释液冲洗干净,再次安装好即可。

2. 涂料太稠过稠的涂料会使喷漆设备流动性下降,导致不均匀的喷涂,容易形成涂膜不平滑,表面粗糙。

处置方案如果涂料太稠,可以添加适量的稀释剂,稀释剂的添加量要控制在5%以内,否则可能影响机器的工作效率。

添加完稀释剂后,要将溶液充分搅拌均匀,直到液体变得透明。

或者使用超滤系统处理涂料。

3. 涂料太稀太稀的涂料会导致漆薄的涂膜,粘度过低的涂料喷涂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涂、流挂、流淌等现象,影响喷涂的质量。

处置方案如果涂料太稀,可以通过加料来调整粘度。

需要使用恰当的添加剂进行稠度调整,添加的剂量要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好通过实验确定比例,避免加入过多影响生产效率。

4. 喷漆遮盖不佳在涂装时,遮盖不佳或不当会使得表面出现污染或涂层不均匀,从而影响喷漆的效果和质量。

处置方案在进行喷漆作业前先强制要求做好遮盖措施。

如对室外作业,天气必须干燥且没有风力。

在喷漆过程中使用遮盖膜或胶带遮盖那些需要被保护的区域,将喷漆的区域仅留下需要喷涂的部分。

5. 湿度过高或过低不同的涂料需要合适的环境湿度来达到最佳效果。

湿度过高表面的涂层会变湿、涂层会失去韧性,泛白或发霉。

湿度过低则可能会造成干燥不均。

处置方案应当在生产过程前准确的掌握当前环境湿度,并确保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维持工作区的良好通风;如果湿度太高,则在不影响健康和工作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开启空调,加强通风换气。

喷涂常见异常原因及

喷涂常见异常原因及

喷涂常见异常原因及喷涂作为一种常见的涂装方法,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常常会遇到一些喷涂异常问题,影响涂装质量和效果。

下面将对喷涂常见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颜色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喷涂厚度不一致、粘度不合适、喷嘴堵塞等。

解决方法是调整喷涂厚度,确保喷涂均匀;检查涂料粘度,如果不合适,则进行调整;及时清洁和更换喷嘴,确保畅通。

2.气泡和鱼眼气泡和鱼眼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喷涂表面存在油污、灰尘或其他污染物,或是由于过快的涂料干燥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在喷涂前,对表面进行充分清洁,并确保没有污染物;在喷涂后,控制涂料的流动速度和干燥时间,避免出现气泡和鱼眼。

3.划痕和剥落划痕和剥落的原因可能是对喷涂表面有机硅残留、清洗不彻底,或是对涂层干燥时间过短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确保喷涂表面充分清洁,没有残留物;正确选择和使用涂料,根据干燥时间要求进行适当的延长。

4.漏涂和漏刷漏涂和漏刷的原因可能是施加过多的力度或涂料流动速度过快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控制施加力度和涂料流动速度,确保均匀涂抹和刷涂。

5.附着力不强附着力不强主要是由于喷涂表面存在油污、灰尘或其他污染物,或是表面处理不当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在喷涂前对表面进行充分清洁,确保没有污染物;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如打磨或切割,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6.颜色变化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于涂料本身色差或增色剂添加量不足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确保涂料本身质量稳定,选择合适的涂料供应商;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增色剂,确保颜色一致。

综上所述,喷涂常见异常的原因包括喷涂厚度不一致、粘度不合适、喷嘴堵塞、油污、灰尘、涂料干燥时间过短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喷涂厚度、检查涂料粘度、清洁和更换喷嘴、对表面进行充分清洁、控制涂料的流动速度和干燥时间、选择合适的涂料和适量的增色剂等。

只有充分理解异常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保证喷涂的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缩孔现象
产生原因:
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

罩光清漆颜料分较少的色漆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解决方法:
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
2、橘纹现象
产生原因
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流平困难而产生橘纹。

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的困难。

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

喷涂距离太近。

涂料黏度过大。

环境温度/喷件温度过高。

喷涂室内空气流速过快。

底材粗糙。

飞散漆雾在已喷涂表面沉积。

解决方法
选择合适的溶剂,例如聚氨酯涂料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规范喷涂操作、喷涂环境控制、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
提高喷涂清洁度
3、咬底现象
产生原因
涂料中的有机溶剂对底层产生严重的溶胀起皱(塑件内应力在有机溶剂的机型和溶解力较强时,涂料中强溶剂咬进塑件)而脱离的现象。

分为涂膜与底材和涂膜之间的咬底两种。

解决办法
在不影响涂料溶解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弱稀释剂的极性和溶解力。

在涂膜咬底的部位用细砂纸打磨一遍,再喷上一道漆。

涂装过程中先将底材易咬底的部分薄薄喷涂,再将此与别处均匀涂膜。

4、颗粒现象
产生原因
涂膜表面产生颗粒
解决办法
对于少数微细颗粒,采用1500目以上水砂纸打磨修饰,颗粒过大时或面积较大时800目水砂纸打磨重新喷涂。

5、底漆与清漆层之间附着力问题
底漆表面张力不应太大,能与底材咬合最佳。

面漆对底漆的润湿性良好,两层漆要有一定的界面层才有稳定的附着力。

6、针孔现象
产生原因
清漆精致不良,内部存在杂质。

涂料挥发过快,且用量较多。

涂料表面张力过大,黏度高,流动性差,气泡释放困难。

被涂覆塑料件未冷却,闪干时间过短,使湿膜中溶剂急剧蒸出。

涂膜喷涂太厚且表干过快。

作业环境湿度太高,或喷涂中有水分带入涂料中。

闪干不充分,烘烤温度过快。

涂料长时间搅拌,形成无数细微空气泡。

颜料分散不良。

解决方法
采用挥发性慢的强溶剂。

加入适量流平剂(降低表面张力)
闪干要充分,涂料按规格配置
7、气泡和气孔问题
解决方法
聚二甲基硅氧烷。

8、发花现象
产生原因
颗粒大小不同的颜料对流程度不同。

9、浮色现象
产生原因
颜料在表面上富集、颜料在湿膜中沉降速度不同导致分层(湿涂膜干燥时熔剂不均匀蒸发使表面产生张力差而引起对流现象,这是产生浮色的驱动力)
解决方法
避免絮凝低密度细颜料,用挥发更快的溶剂和黏度更高的基料。

10、露底想象
产生原因
选用涂料遮盖力差。

涂料使用前,沉降的颜料未被搅起或搅拌不充分,造成遮盖力下降。

涂料兑的太稀或喷涂的湿膜太薄。

喷涂膜厚不均匀。

底面漆色调反差太大
解决方法
规范喷装工艺
对于金属闪光漆,由于底色漆很薄,中涂最好与漆面相近。

11、发白现象
产生原因
施工环境湿度太大、溶剂挥发太快(涂抹表面温度急剧下降,涂抹表面水汽凝结,从而使树脂或纤维树脂沉淀出来造成发白现象)。

解决办法
改善施工环境(除去水分)。

加入防潮剂和适量高沸点慢挥发强溶剂
塑件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0℃
12、铝粉漆色调不均匀
产生原因
金属闪光涂料中铝粉含量太低,遮盖力较差,涂料的定膜能力差;涂膜表干时间太长。

底色漆喷的太薄或者漏喷、显露底色。

底色喷的太厚,且图膜厚度不均匀。

“湿碰湿”工艺间的间隔时间太短。

喷涂时空气压力太低涂料雾化不良或空气压力太高,是片状铝粉变形。

解决办法
规范喷涂走枪方式均匀喷涂。

使用专用喷枪。

13、附着力问题(剥落现象)
涂膜附着力或层间结合力很差。

产生原因
底材处理不当,或有色金属未进行适宜表面处理。

底材避免太光滑。

底涂层放置太久重涂间隔时间太长或涂层烘烤过度,影响自身附着力和层间结合力。

旧涂膜表面未打磨直接涂漆。

底、面涂料不配套,造成层间结合力差。

底漆涂层含有硅油类助剂,表面张力过低,影响重涂涂膜的浸湿结合。

塑料表面的预涂底漆品种选用不当。

14、慢干和返黏现象
产生原因
涂料中溶剂挥发性差。

底漆未干透就涂面漆。

施工湿度太大,气温太低。

涂料中混入其他杂质或催干剂添加量不够和固化剂配比错误。

15、涂膜光泽低
产生原因
涂料中树脂之间、树脂与助剂之间混溶性差涂膜雾浊而失光。

颜料分散不良涂料细度差或色漆的颜料体积浓度较高舒适含量低。

溶剂的溶解性较差。

底材粗糙多孔对树脂吸收量大。

(采取打底漆进行封闭处理)
底涂层粗糙不平整,或打磨的砂纸太粗。

(调整涂漆工艺参数或选择较细水砂纸湿打磨)烘房内空气污浊,或烘烤温度过高而失光。

面漆或罩光漆喷涂得太薄。

(增加面漆的厚度)
面漆或罩光清漆未干就抛光修饰。

涂膜还会发生褪色、粉化、起泡、开裂、发脆、脱落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