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主)
管理心理学最新
![管理心理学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d129ccaeaad1f346933f21.png)
(三)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活动中,以人 的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 群体、领导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科学。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二、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推进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推行人本管理。 1、在管理方式上,强调要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 2、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各种激励机制; 3、在管理制度上,强调民主管理; 4、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上,强调合理用人,人 尽其才。
权力和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提出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官僚结构”组织模式
科学管理理论特点:强调组织和管理的 科学性、精密性,忽视了人的因素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二、行为科学理论
1、20年代末、30年代初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2、 1949年,美国芝加哥会议,首先提出了“行 为科学”概念。 行为科学是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 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 二战后的行为科学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次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三、“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
(一)Y理论要点 1、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要看工作条件如何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3、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 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
第一,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第二,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3d7499998fcc22bcd10d97.png)
.20.( C )管理心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_____。
1.71. ( 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_____,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_____,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_____。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1.72. ( C )下列属于内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晋升B.福利C.责任感D.表扬2.73.下( C )列属于外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责任感B.胜任感C.表扬D.荣誉感1.74.( A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在企业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健因素和_____。
A.激励因素B.心理因素C.生理因素D.社会因素2.75.( D )在奥德弗的ERG理论中,E、R、G分别是指_____。
A.生存;自尊;自我实现B.存在;相互关系;自我实现C.生存;安全;自我实现D.生存;相互关系;成长3.76. ( B )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
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_____。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4.77.( A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_____。
A. 尊重需要B. 交往(或爱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生理需要5.78.( D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_。
A. 尊重需要B. 成就需要C. 权力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6.79. ( D )股票期权理论属于_____。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强化理论;D.综合型激励理论;7.80. ( D )下列哪项不属于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_____。
A. 年薪制B. 承包制C. 构筑利益共同体D. 超时或者超工作量补贴第九章群体动力.81.( D )人与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_____的区别。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e7c4428bd64783e09122bda.png)
第3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管理心理学与其他心理科学的分支一样,是以有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的。
学者们普遍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有密切关系。
因此,本章将简要介绍管理学、心理学和人性假设的基础理论知识。
3.1 管理学理论管理学与管理心理学有密切关系。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是以管理科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有必要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及基本理论问题。
3.1.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1. 古代系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系统管理思想十分丰富。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其建造、管理都体现了古代系统管理思想的萌芽。
在建造工程上,明代一般分为镇城、路城、卫城、关城、堡城、城墙、放台、烟墩等不同等级、不同形式和不同用途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在管理上,沿线设九个镇,每镇设总兵,上受兵部指挥,每镇之下又分级设“路”、“关”及城保、墩台,形成多级管理系统,信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传递迅速、反馈自如。
闻名中外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工程也是系统工程的古代杰作。
该工程由岷江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及水利信息系统构成,融灌溉、蓄水、防洪、排沙于一体,合理地解决了分水导江、防洪防旱、引水灌溉、排除泥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系统思想的典范。
我国宋真宗年间,丁渭修复皇宫的方案“一举三得”,集中反映了公元11世纪初中国管理思想的先进水平,也是运用系统管理思想的典范。
当时,因遭雷击使皇城失火被焚,皇帝命宰相丁渭主持修复。
丁渭提出:将宫前大街开挖成河,取土烧砖,引汴水入宫,水运建材。
宫修复,以废砖烂瓦填平河沟,修复宫前大街。
这样,挖河一举解决了就地取土、方便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问题,省时、省工、省钱,符合管理的最优化原则,成为著名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实践范例。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8248c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08.png)
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旳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旳科学措施。
对工人旳看法是错误旳。(“经济人”) 仅注重技术旳原因,不注重人群社会旳原因。工人
只有单独劳动才干好好干,集体旳鼓励一般是无效旳。 仅处理个别详细工作旳作业效率问题,没有处理企业
作为一种整体怎样经营和管理旳问题。
•1856年3月20日,泰勒出生于美国费城一种富有旳律
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因为他十 分刻苦,视力和听力受到了损害而不得不辍学。
•1878-1897年,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当机械工人,因为工作努力,升为职员,后又被 提拔为机工班长、车间工长、厂总技师,这中间只经过 了六年时间。发觉了许多工人在干活时都有磨洋工、工 作效率低下旳现象,并进行了著名旳“金属切削试验”。
执行分开旳原则。
•在企业中设置专门旳计划机构。 •工人每天旳工作至少在一天前就有人设计好了,大
多数情况下,工人会受到书面指示,其中涉及他旳任 务和工作方式。工人只要按照计划执行就行了。
7、例外原则
•企业旳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
人员,而自己来管理。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旳特点
(1)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明确旳分工 (2)自上而下旳等级系统 (3)人员旳任用,经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实施 (4)管理人员有固定旳薪金和明文要求旳升迁制度 (5)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要求旳规则和纪律以及 办事程序 (6)组织中人员之间旳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是 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旳影响
•福特企业首先利用泰勒旳管理思想和措施。
•奥斯维辛集中营就犹如一种组织严密、管理有效旳工厂。
所不同旳是,工厂生产产品,奥斯维辛生产尸体;工厂 把原料制成有使用价值旳物品,而奥斯维辛把人变成原 料。1941年到1944年旳相对短暂旳3年时间里,纳粹竟 能杀害数百万犹太人、斯拉夫人和战俘等等。
【学习课件】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学习课件】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e3816484254b35effd34a6.png)
39
ppt课件
40
ppt课件
41
ppt课件
42
ppt课件
43
ppt课件
44
ppt课件
45
ppt课件
46
ppt课件
47
ppt课件
48
ppt课件
49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ppt课件
52
ppt课件
53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ppt课件
56
ppt课件
57
ppt课件
77
ppt课件
78
ppt课件
79
ppt课件
80
ppt课件
81
ppt课件
82
ppt课件
83
ppt课件
8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Biblioteka ppt课件61ppt课件
62
ppt课件
63
ppt课件
64
ppt课件
65
ppt课件
66
ppt课件
67
ppt课件
68
ppt课件
69
ppt课件
70
ppt课件
71
ppt课件
72
ppt课件
73
ppt课件
74
ppt课件
75
ppt课件
76
ppt课件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高校电子课件:管理心理学(第五版)
![高校电子课件:管理心理学(第五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5869a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a.png)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科技 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关键。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管理过程, 实质上就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取得个人单 独活动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因此,可以将管理理解为:
05 第5章 需要、动机、目标 与管理
07 第7章 激励与管理
06 第6章 06 第8章
情绪、态度、挫折与管理 群体心理与管理
07 第9章 组织心理与管理 06 第10章 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2章 管理心理学 的基础理论
[
学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了解人性观的含义、
理论观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明确管理的概念、
不断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管 理心理学理论
体系。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3.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技术和资金上,更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 缺乏、管理落后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管理 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 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个体 心理
群体 心理
组织 心理
领导 心理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并逐步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一方面,与社会化大生产分不开;另一方 面,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管理学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为 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成为可能。
管理心理学 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
![管理心理学 第三章知觉、判断和归因(刘毅)](https://img.taocdn.com/s3/m/949933a10029bd64783e2c4b.png)
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
一、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1)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影响因果 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关系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 (2)评价归因后果和造成事件结果的责任, 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对此作出推论; 并根据人的行为表现对此作出推论; 评价人的特征, (3)评价人的特征,并对进一步的工作态度 与行为的预测。 与行为的预测。
3. 决策的类型 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一个完美理性的决策者是完全客观和符 合逻辑的,从而选择那些最可能实现目标最大化的 合逻辑的, 决策方案。(最优决策) 。(最优决策 决策方案。(最优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 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 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 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满意决策) 。(满意决策 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满意决策) 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 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 的经验和判断, 的经验和判断,而不依靠系统性的和详尽的问题分 析。
张红今天管理心理学课迟到了, 张红今天管理心理学课迟到了,你如 何归因? 何归因?
独特性高、普遍性高、一致性高 归因刺 独特性高、普遍性高、一致性高—归因刺 激客体—外因 激客体 外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高—归因行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高 归因行 为主体—内因 为主体 内因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低—归因背 独特性低、普遍性低、一致性低 归因背 景—外因 外因
(1)忽视结果的先验概率 ) 赌徒为何相信自己可以预测赌局的结果? 赌徒为何相信自己可以预测赌局的结果? 2) (2)忽视样本大小 彩民根据最近一月的摇奖情况做出预测 (3)对机遇的误解 ) 对员工绩效的随机抽查是否可以确定其绩效
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2c44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8.png)
03
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的重要性
员工激励是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激励可以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提供了多种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两因素理论等,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
,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激励实践
跨文化管理心理学的应用
跨文化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跨 国公司、移民和多元文化团队等场景中,以 提高员工的适应性和工作表现。例如,通过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需求和价值观, 制定更加符合员工需求的培训和激励机制。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环境心理学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自然环境
组织发展与持续改进
组织发展注重长期规划和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 化组织结构、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组织的适应 性和创新能力。
04
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结合
人工智能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管理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 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员工心理状态的监测、评估和干预,以提高员工的工作 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
03 团队建设和活动
通过开展团队建设和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 作精神,提高团队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组织变革与发展
1 2 3
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组织变革成 为必然选择,能够帮助组织适应变化、提高竞争 力。
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应对
管理心理学研究组织变革中可能出现的阻力,如 员工抵制、利益冲突等,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和 克服这些阻力。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2c2c9df5022aaea998f0f70.png)
《组织心理学》
2。管理策略: (1)用经济奖酬来获得劳务 和服从; (2)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 完成生 产任务,而对人的感情和道义 上应负 的责任是次要的; (3)效率低,情绪低落,解 决方法 是重新审查奖酬方案。
(二)社会人 1.基本观点: (1)不只追求金钱、物质,社会 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2)工作丧失了内在的乐趣和意 义,它们只能在工作中人们的社 交中获得。 (3)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 重视; (4)工作效率随社会需要的满足 程度而变化。 2。管理策略: (1)更应注意为完成目标 而必须工作的职工的个人需 求; (2)关心职工的心理健康 和人际关系、归属感和地位 感等; (3)注视群体的存在和团 体奖励; (4)不仅是管理者,更是 为职工创造条件、方便,富 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5)参与管理。
三、四种人假设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 雪恩 1960年 (一)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 1。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 因,在于追求自己的最大利 益,干工作是为了金钱,在 组织操纵和控制下人是被动 的。 (1)人基本上是受经济刺 激,人是为企业所操纵、激 励和控制的被动力 量。 (2)人的感情基本上是无 理性的,企业机构的设计能 够而且应该用来调和和控制 人的感情,从而控制他们不 可预测的性格。
二、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 美国 麦格雷戈 1960年 极专制和民主宽容
《企业中人的因素》
消
(一) X理论 1.基本观点 (1)好逸恶劳 亚当与夏娃 (2)强制与惩罚 (3)志向不大,规避责任,但求生活安全 2.管理思想 (1)绩效低落由人之本性所至 (2)集权化管理 (3)阶梯原则 通过权威的运用以执行督导与控制 (4)组织要求重于个人需要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24563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b.png)
第三节 人性假设与管理
一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二 X理论 Y理论和超Y理论 三 四种人假设
四 z理论与z式管理
一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哲学上讲的人性论是指人的一般本性和各个时代发生了变
化的本性;是人类本性的最高概括 管理心理学上讲的人性是指管理者对职工需要和劳动态
度的看法;它不同于哲学上的人性观 它一般离开人的阶级性;而 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展开 一人有高度自我 自尊和求得生存的欲望; 二人是有智慧 有感情的动物; 三人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四人的欲望并不完全相同;同一欲望也有强弱之差别; 五人可能因受到某种刺激而要求上进;努力去实现某一目标;甚至 不 惜牺牲生命;也可能因受到某种刺激而感到内心空虚 情绪不安;甚 至感到 人生毫无疑义
及使工作人员适合组织
三 四种人假设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 雪恩 1960年
一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
组织心理学
1 基本观点: 因 干 纵;工和人在作控的于是制行追为下为求了人动自金是机己钱被源的动;于在最的经组大济织利诱操益;
是 的1为被人企动基业力本所上操是纵受经激济励刺和激控;制人 量
1 X理论与Y理论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二者互为条件;互相 补充
2 不能单纯使用一种理论或交替使用两种理论 这都是 片面的 不切实际的 而是将两者有机的 科学的 综合的运用
3 在 y 理论的实践中需要各项规章制度来保证;在 x 理论的实
践中;同样也要尊重职工;在满足职工合理要求的基础上制 定各项规章制度
2 管理策略:
1不只追求金钱 物质;社会需求是 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2工作丧失了内在的乐趣和意义; 它们只能在工作中人们的社交中 获得 3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重视; 4工作效率随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而变化
管理心理学——知觉和归因(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知觉和归因(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2d7a5b71a37f111f1855bcf.png)
皮革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
如果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很高,他们 就不太可能令管理者失望;如果管理者预 期员工只能完成最低水平的工作,则他们 倾向于表现出这种行为以符合这种低期望。
个性 个性对个体知觉什么以及如何知觉产生影响。
环境依赖型/非依赖型 注意外部 环境线索 依赖身体 的感觉
期望(期盼) 两可图形
知识背景 个体的经历和具备的知识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 认知。
对管理的启示: ♦管理者应该避免过分简单地对人们处理信 息和制定决策的能力提出异议; ♦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处理管理中的多元化。
为什么会有归因偏差 • 知觉的影响 – 知觉显著性 – 先入为主的印象 • 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归因的影响 • 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对他人做出性 格归因。 • 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更偏好做出情境归因。
第四节 1、选择性知觉
知觉偏见
任何人、物、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 人们对他知觉的可能性。
个体不可能接受所有观察到的信息,而 只能接受零散的信息。且这些零散信息并不 是随即选择的,而是观察者一句自己的兴趣、 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二、知觉的选择 个体对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 对象知觉的现象。 外部因素(刺激本身)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情境因素
1、外部因素 是指影响s是否被注意的那些因素。 大小 强度 对照 运动 重复 新奇性
2、内部因素(知觉者本人) 当个体看到一个物体,并试图对此进行 解释时,受到知觉者本人特点的明显影响。 个性 知识背景 期望(期盼) 态度 未满足的需要和动机 兴趣 观念
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person perception) 主要是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 认识。 影响对个人知觉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知觉的组织结构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fe0c0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c.png)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单选(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
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 )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1分)A.哈佛B。
霍桑 C.控制 D.梅奥2。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 )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 (2分)A。
自己B。
人际关系 C.群体D。
组织3。
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1分)A.霍桑实验B.系列实验C。
电器实验 D.梅奥实验4。
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1分)A.粘液质B。
多血质C。
胆汁质D。
抑郁质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良好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因素归为(2分)A.激励因素B。
情境因素 C.保健因素D。
工作因素6。
按照期望理论,在()情况下激励力量为0。
(1分)A.期望值等于0.5 B。
期望值等于1。
0 C。
效价等于1.0 D。
效价等于07。
当人们发现和他人相比自己的报酬偏低,会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公平. (2分)A.增加自己的投入B.增加他人的收入C。
减少自己的报酬D。
改变比较对象8. 大棒是最为传统的激励手段之一.以下现象中不属于由“大棒”产生的消极效应的是(1分)A。
对工作漠不关心B。
消极怠工 C.生产劣质产品 D.一切向钱看9.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人员应坚持的哲学是(1分)A.层次需要论B.Y理论C。
X理论D。
超Y理论10。
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内容的是(1分)A.爱好B。
气质C。
需要 D.兴趣11。
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2分)A。
奖励B。
消退C。
倒退 D.激励12. 在勒温的群体动力学中,人的行为改变程序模式的解冻阶段是指(1分)A.形成人们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B.重新组合工作关系C。
重新组合工作群体 D.鼓励人们接受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习惯与传统13。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366c119ec3d5bbfc0a740e.png)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组织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出发点及理论框架一、管理学四种基本的理论1、“经济人”与“X”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X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代表人物是泰勒,但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是麦格雷戈,他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管理概括为“X理论”。
(3)“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的核心内容:(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 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3) 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评价:优点: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缺点: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行为活动的心理动机;忽视管理组织的作用,低估统一指挥在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5)管理方式(1) 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
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
(目的)(2) 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无关。
员工的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努力生产。
(人员)(3) 在奖惩制度上,主要依靠金钱来剌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时消极怠工者给予严厉的制裁。
(途径)2、“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1)梅约的社会人假设●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来自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以及得到和别人的关系及地位上的成就。
●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来的意义不存在。
应寻找工作的社会关系意义。
●来自群体中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影响,比对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的影响更大●人只有在上级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和其它要求时,才会对管理作出响应。
(2)人群关系理论●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而应当把注意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管理者不应当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当更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奖罚方面,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实行个人的奖励制度●管理者的职能部门不仅要负起组织生产的责任,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充当联络人,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及时向上级反映(3)人群关系理论的评价●“考虑工作”的时代到“考虑人”的时代●“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际关系对于激发动机和调动积极性比奖励更为重要。
管理心理学基础课件
![管理心理学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7f71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3.png)
判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信息质量、个体认 知和情感等。
决策与判断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决策在组织管理中 的应用
判断在组织管理中 的应用
决策在组织管理中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如制定战略、计 划和政策,以及解决组织中的 问题等。
判断在组织管理中也有着重要 作用,如人才选拔、绩效评估 和风险评估等,需要管理者做 出准确的判断。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规律,在管理心理学中应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可以 指导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员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而提高管理效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情感需求,在管理心理学中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进而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 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人际关系与团队管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和团队管理对于组织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可以促进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增强组织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06
领导力与影响力
领导力的概述
01
领导力的定义
领导力是指在组织中通过指导、激励、协调和决策等行为,引导团队
影响力的类型
影响力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 影响力基于组织地位和权力,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基于 个人品质、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的建立等方面。
影响力的实现方式
影响力的实现方式包括说服、协商、妥协、暗示和示范 等,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目的。
领导力与影响力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领导力与影响力的关系
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02
领导力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法约尔的管理学思想
法国人,与泰勒齐名的科学管理创始人 之一,管理学先驱。1841年生于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1925年卒于巴黎。早年曾 为采矿师,是在理论上有特殊发现的地 质学者。1885年起任法国最大矿冶公司 总经理30年。在长期实践和大量调查研 究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功能理论。是到 20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 运动最杰出的大师,被后人尊称为 “现 代经营管理之父”。
主要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 法约尔(Henri Fayol)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法约尔的贡献
①首次提出了将经营和管理分开的概念。经 营的六项职能活动
财务的 工 业 企 活业 动中 的 各 种 商业的
主管人 员的各 种活动
安全的
技术的
会计的
管理的
法约尔的14条原则
a.分工。 b.权力与责任。 c.纪律。 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g.人员报酬; h集中。i等级链。j.秩序。k.公平。 l.人员的稳定。 m.首创精神。 n.团体精神。 “组织管理理论”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着重研 究管理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的协调、探求管理组 织结构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等问 题。也适用于企业以外的其他组织。
点评:泰勒制 参与式管理 首次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分享 彼 得. 德鲁克( Peter Drucker)认为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两种哲学,一是马克 思主义,另一种就是泰勒制
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 人的心理因素考虑较少或根本不考虑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 (1)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主要代表亚 当· 斯密,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 究》(1776)。 主要贡献:提出劳动分工学说;生产经济学 概念,提出了计算投资效果的概念。
2、传统管理理论(经验管理)
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成的 一套管理论和方法。其特点是个人管理,管 理者就是企业主,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和扩大 工厂主的权益。 · 巴贝奇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 艾默生概括管理效率十二原则; 麦尤斯提出管理六原则; 白朗倡立了管理三原则 等都是经验管理的总结。
艾默生的管理12原则(和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类似) (1)管理人员要有明确规定的奋斗目标; (2)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常识; (3)要有精明强干的咨询班子; (4)要有严明的纪律; (5)要大公无私,公平待人; (6)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会计制度; (7)要有工作的计划和迅捷的调度 (8)要规定出工作的标准方法,安排好工作的时间进度; (9)建立标准化的负载条件; (10)要有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环境; (11)要有明确成文的标准指导条例; (12)要实行有效率的奖惩制度。
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 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 公司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
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 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 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 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 济组织理论》
(2)大卫· 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 和赋税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资 本、工资、利润和地租,认为工人劳动创造 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得出结论:工 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 润就越低。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中 心问题和剥削本质。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 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 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 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秩序。存在三种纯粹形式的权力: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广义上讲,管理学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 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学并不是一门单纯计算方法的学科,而 是一门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属性特点的 学科,是一种综合地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科学体系。
二、管理理论
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 据认为,人类进行有 效管理的历史,可能 已经超过6千年。
其管理理论为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与泰勒研究的不同: 泰勒: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研究,从
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的具体工作效率。
法约尔: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创立了他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体现在,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
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
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构成科学管理的不是任何一个因素,而是各种 因素组成的整体,科学管理可以简单地概括 为:
它是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行事的的方法。 它提倡合作,而不是不合。 它要求最大的产出,而不是受了限制的产出。 它培养每个人发挥他的最大的效能和获得最多 的财富。
查理•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一个体质较弱的人如 果所使用的铲在形状、重量、大小等方面都 比较适宜,那么他一定能胜过体质较强的人。 (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 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 • 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 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 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3、科学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1911年发表代表作 《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一套 系统完备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 思想和管理方法。
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三大实 验和四条原则
科学管理 之父
三大实验:
(1)搬运生铁试验,通过搬运生铁试验,摸索出工人的日 合理工作量,从而为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
古利克管理七职能论:
计划 组织 人事 指挥 协调 报告 预算
(二)行为科学理论
大致形成于 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人际关 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梅奥(E.Mayo)、马斯洛 (A.H.Maslow)和赫兹伯格(F.Herzbeng)等人。 行为科学: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 生的原因做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人际关系, 提高劳动生产率
于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 出了颇具特色的管理理论。基本观点:
认为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的理论就是指 挥人的理论。 他的管理原则14条中提出的: 合 公 保 创 集 理 平 持 造 体 报 人 精 精 酬 员 神 神 稳 等 定
1
都包含管理心 理学的思想
保持人员稳定有何意义?
20世纪40-50年代行为科学主要研究四个方面 内容:
① ② ③ ④ 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 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和人际关系问题 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
研究重点:以人的行为为研究中心。研究如何满 足人的需要,调整人的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来激 发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终目的是调动工人的 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 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3)金属切削试验前后共花了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费 用,写出了3万多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过80万镑, 最后取得了丰富资料,为制定各种机床进行高速切削和精密 加工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条原则: 第一,建立一种严格的科学;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 第三,工人的科学教育和培训, 第四,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 友好合作。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 的长城,其宏伟的建 设规模都是古人杰出 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 有力证明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20世纪初-30年代)美国、
法国、德国分别诞生了具有奠基地位的管理 大师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W. Taylor) 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 韦伯
泰罗兵团:普及和推广。亨利•甘特(时间和成本在计划和控制 的重要性——甘特图、弗兰克•吉尔布雷思和莉莲•吉尔布雷思 夫妇
其 科 学 管 理 理 论 的 核 心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 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 神变革。
①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②使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1
③生产的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 共同富裕的基础。
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作过试 验。 试验主要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 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 恤金等。试验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 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 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 父。
主要经济管理主张: (1)重视人的因素和人的作用; (2)实行灵活稳健的人事政策和待人处事的方法; (3)主张对人力进行投资; (4)主张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 (5)主张与工人和睦相处; (6)强调对人的本性进行深入了解与剖析; (7)养成一丝不苟、准确无误的工作习惯。
理性-合法的权力的特点:
a.明确的分工; b.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c.人员的使用; d.职业管理人员; e.遵守规则和纪律; f.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继承和发展
厄威克提出组织的八项原则:
(1)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 (2)相符原则,权利和组织必须相符 (3)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 (4)组织级层原则; (5)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 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5人或6人; (6)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职能; (7)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