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主题:病毒感染对生物体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病毒感染的认识和看法。
3.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病毒感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繁殖过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对病毒知识的学习兴趣。
3.教师强调病毒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增强健康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病毒感染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病毒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生活中病毒感染的实例,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要求不少于300字,以书面形式提交。
2.设计一份关于病毒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繁殖过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字迹清晰。
4.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提高健康意识。
3.通过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生命周期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病毒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征,区分病毒与其他生物。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病毒的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复制、装配、释放等过程。
3.掌握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4.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总结能力。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正确。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和情感态度,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病毒知识水平。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病毒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资料搜集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病毒这一特殊生物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将病毒与细菌、真菌等生物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区分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加强学生对病毒特征的理解。
第五章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说出病毒的主要特征2.描述病毒的繁殖过程3.通过观察老师的讲解及绘制病毒的繁殖示意图,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动手能力、绘画意识。
4.通过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关注病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繁殖过程2.教学难点:病毒的繁殖过程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生物微课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的学习。
前几天,老师看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关于一个病毒的自述,一起来看看。
由于我的结构过于简单,连生活中必须的一些酶和细胞器都没有,因此,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只能像孙悟空一样生活在别的生物“肚子”里,靠吃现成饭混日子。
【提问】病毒究竟是怎样简单的结构呢?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呢?(二)新课讲授1.病毒的结构【图片】展示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杆状的烟草花叶病毒、球状的腺病毒、蝌蚪状的大肠杆菌噬菌体),看看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填空】2.病毒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通过教材阅读,得出病毒结构简单,___(有或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中。
离开活细胞后通常会变成________。
4.病毒的种类【讲述】教师讲述:正是因为病毒不能对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的活细胞内,因此我们人为的将病毒寄生活细胞种类的不同将病毒分为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并举出相关例子。
5.病毒的繁殖继续展示病毒的另一段自述内容:而且,我一旦进入到活细胞内,便可随意使用主人的“零部件和设备”,使单独的“一个”快速繁殖成“千千万万个”,这样就可以侵染更多的细胞,将他们变成为我生儿育女的摇篮。
【提问】病毒是怎样由“一个”快速繁殖成“千千万万个”呢?【视频】展示教师手绘病毒的繁殖过程,一边绘制一边讲解。
【动画】在对病毒的繁殖过程加以总结,同时概括出新病毒就是由病毒自身的遗传物质及细胞内的物质共同形成的(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一下本节内容吧。
第五章病毒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课题:《病毒》一、教学内容分析:《病毒》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这节课主要包括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学习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绿色植物形态结构、生长与开花结果,动物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类群和行为,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相关利用等内容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学生将认识到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利于学生将对生物的几大类烊有一个整体把握。
同时学生将进一步地认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学习病毒的发现和特征,应该同时渗透科学家探索发现病毒的逻辑推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并引导学生关注病毒对人类的利与弊的辩证认识。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病毒的结构包括内部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2)病毒的生活和繁殖方式分别为寄生及自我复制。
”该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没有明确安排实验或者其他的学生活动,主要考虑到病毒微小,不易观察到,且大多病毒具有危险性,不宜开展生物实验活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概括、分析能力不足,需要老师借助视频、图片、模型模拟等方式方法来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病毒的结构简单,使用模型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病毒结构的本质。
再基于当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社会背景,学生已对病毒有所了解,更有利于开展课程学习。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病毒的结构和视频学习病毒生活方式,概述病毒的结构及复制的繁殖方式,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分析多种多样的病毒图片和视频资料,从寄生宿主细胞的特点,阐明三类病毒的分类,通过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及细菌和真菌细胞的结构异同,归纳病毒的形态特点和营养方式,发展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
3.通过观察病毒的模式图,小组合作制作病毒结构的物理模型;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概念模型,进一步概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过程,培养识别、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1.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由原来的七年级上册内容改到八上,有利于学生分清细菌、真菌和病毒。
本课内容从而编排上看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教材选取了与当前人类生活关系更紧密的常见病毒种类,并介绍了这些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从而体现出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级学习生物学的基础,生活中对各种传染病耳闻目染,但因为细菌、病毒都是肉眼难以见到,所以会有很多人把它们弄混,甚至以为是同种生物。
我们在上课中要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尽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建构模型、生成认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及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通过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三.教学重点:1、病毒的生活结构与繁殖。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学。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五章病毒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二、病毒的结构:1、没有细胞结构 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三、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四、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细菌病毒(噬菌体)五、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也有利七.课后反思《第五章病毒》课例反思通过本节的讲解,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发现上课的节奏太快了,没有充分利用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去理解本节课比较难的地方,同时,本节课的课堂习题难度设置较大,给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计5:5.5病毒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繁殖特点.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2.撰写一篇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短文,探讨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预防病毒性疾病。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400字。
3.调查家人或朋友对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分析其中的误区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爱健康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病毒能在无生命环境中生存吗?
2.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病毒的繁殖过程?A.粘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B.粘附、复制、侵入、组装、释放;C.粘附、侵入、复制、释放、组装;D.粘附、侵入、组装、复制、释放。
3.问答题:简述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3.培养学生面对病毒性疾病时,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克服恐慌,学会正确的预防方法。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的价值观。
5.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气。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病毒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病毒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如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因此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深入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4.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病毒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给予总结和评价,强调病毒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病毒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病毒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概念、分类及繁殖过程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
(二)讲授新知
1.病毒的概念与分类:介绍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各类病毒的特点。
2.病毒的繁殖过程:详细讲解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复制、装配、释放等阶段。
3.病毒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分析病毒与人类、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病毒性疾病、疫苗研制等。
4.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讲解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方法,如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等措施。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病毒的繁殖过程,了解病毒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3.了解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意识;
4.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观察病毒,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病毒相关知识;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生活史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形成对病毒的科学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病毒的特点和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3.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特别是病毒学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前沿,探索未知。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了解病毒传播与防控的基本知识,为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生活史。
•病毒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病毒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及其复制过程。
•分析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作用。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病毒结构示意图、病毒复制过程动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图片等)。
•相关科学文献或网络资源,介绍病毒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病毒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病毒案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措施。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述近期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如流感、COVID-19等)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设疑导入:提问:“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病毒的基本结构:•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介绍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核酸、蛋白质外壳等)。
•强调病毒作为非细胞生物的特性,即它们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的复制过程:•播放病毒复制过程的动画,详细解释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利用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并释放新的病毒粒子。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病毒复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病毒结构模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在讲解病毒的生活方式时,我结合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小论文,内容可以包括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生动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病毒的距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病毒知识。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包括病毒的基本组成和生命活动方式。
2.掌握病毒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病毒的特点和实例。
3.讲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包括病毒是如何感染宿主的、病毒是如何繁殖的等,让学生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病毒实例,进行病毒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3.多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组织小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强调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病毒与人类健康的相互影响。
3.总结病毒研究的意义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小结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病毒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病毒的真实存在,引发他们对病毒的好奇心和兴趣。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病毒感染案例,如流感、艾滋病等,让学生认识到病毒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参与病毒知识的小游戏、竞赛等,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4.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应用: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病毒感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病毒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在讲授病毒相关知识时,我注重把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布置富有思考性的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科学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病毒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尚需加强。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介绍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2)讨论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作用;
(3)强调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病毒是如何繁殖的?有哪些关键步骤?
(2)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有哪些?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病毒的特点。
2.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病毒。病毒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病毒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毒防治措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计3:5.5病毒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病毒的种类.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运用资料,了解病毒和人类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毒性疾病.【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了解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导入学习的主题.我们注射的流感疫苗,主要是用来预防流感,流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还知道哪些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板书:病毒)学生举例: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乙肝、狂犬病、小儿麻痹症等等.目前,已经发现能够引起人类患病的病毒有1200多种,据统计,在人类的疾病中有6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发现的过程病毒发现的过程,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加深对自然认识的一部奋斗的历史.通过病毒发现过程简介,使学生逐步获得对病毒特点了解.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病毒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①人们为什么要研究病毒?当人们研究病毒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在同各种疾病(人类、动物和植物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借助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逐步认识病毒的.引导全体学生讨论并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病毒是怎样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病毒是怎样繁殖的?病毒为什么容易发生变异?病毒的结构怎样?病毒有哪些种类?病毒会思考吗?有的疫苗是病毒,可为什么对人体没有害处?病毒和细胞有哪些区别?病毒是怎样传播的?等等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清楚表达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的同时,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属于课堂上要讨论的,标上序号;属于课后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的,写在另外的区域;并将要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分层次,便于在后续的课堂上解决.病毒的种类教师让学生认识到:按一定的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展示狂犬病毒、AIDS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几种病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病毒的结构病毒从形态上看千差万别,它们的结构有没有共同之处吧?展示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结构有没有共同之处.引导学生总结出病毒的一般结构包括: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的核心;并把病毒L和细胞进行比较,得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结论”,知道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繁殖在对病毒的结构特点了解之后,提出:思考: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为病毒,站在病毒的立场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现在我们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假如你是病毒,想要长期生存下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再次讨论,病毒是生物吗?学生根据病毒可以繁殖等特点,了解到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仍然是生物,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本着使病毒为人类造福的思想,提出:思考:最早病毒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它能使人、动物和植物患病.当人们对病毒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认为科学技术能否让病毒为人类造福呢?【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病毒一.病毒的种类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对病毒相关信息的辨识能力,避免误信谣言,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毒的相关图片、视频,以及病毒感染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病毒的秘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病毒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通过病毒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病毒对生物圈的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如疫苗研制、病毒防治等,同时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生态平衡、基因传递等。
3.掌握病毒的防治方法,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7.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报告、实验操作考核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病毒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病毒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生活周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病毒的繁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病毒的结构特点,掌握病毒的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掌握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繁殖、释放的过程。
3.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4.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病毒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出问题: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哪些病毒性疾病?病毒是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教学过渡:从新闻报道过渡到病毒的基本知识,强调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病毒的结构特点
-介绍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
-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病毒的结构,使学生形象地理解Hale Waihona Puke 毒的特点。2.小组讨论过程:
-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小组成员互相提问、质疑,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判断题:关于病毒结构、繁殖过程、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的陈述,正确与否。
1.请学生绘制病毒结构示意图,标注出病毒的主要结构,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够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毒。
(2)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二、教学重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本章节内容接在细菌和真菌之后,虽然细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但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但也属于生物的一类特殊生物。
本章节展示了大量的图片,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病毒结构的特点。
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促进了学生对病毒的作用形成辩证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情境导入:教师咳嗽,陈述病理,让学生思考病因。
问学生老师的感冒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病毒教师:没错,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一种小生命:病毒。
由此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病毒(二)讲授新课:病毒的发现教师提问:对于病毒,人们一开始并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发现了病毒?学生:伊万诺夫斯基教师播放PPT,学生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教师简单总结病毒的发现过程,结合伊万诺夫斯基实验,请学生思考病毒的个头大小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
初步形成病毒个头非常小的概念。
1、病毒的形态小:以纳米为单位,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形状:球形、杆形、蝌蚪形。
2、病毒的结构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并强调细胞的结构是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请学生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学生:比细胞简单。
展示三种病毒结构图,请同学总结共同点。
病毒的结构:内部:遗传物质;外壳:蛋白质教师:病毒结构太简单,如何生存和繁殖?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在条件恶劣时形成结晶体度过;病毒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新的病毒。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3.我解释说,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病毒,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深入探索这个微小而神秘的世界。
(二)讲授新知
1.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病毒的基本特征,包括病毒的结构、遗传物质和外壳等。我同时展示病毒的显微镜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毒的外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病毒探索之旅”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病毒模型,认识病毒的结构特点,理解病毒与细胞的不同。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病毒生活方式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病毒寄生生活的必要性和其对宿主的影响。最后,我以新冠病毒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病毒既能给人类带来疾病,也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接着,我讲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包括它们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复制遗传物质以及释放新病毒等。我结合具体的病毒实例,如流感病毒和HIV病毒,让学生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过程。
3.在讲授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在疫苗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病毒与人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病毒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病毒的哪些内容?谁能总结一下病毒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2.学生可能会回答出病毒的基本特征、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复制遗传物质的过程以及释放新病毒等。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c.面对病毒感染,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繁殖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3.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病毒模型制作、观察病毒图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多元教学,提高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过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病毒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病毒知识的学习,学生普遍对病毒的概念、分类及危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形态结构、繁殖过程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对薄弱。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不足,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健康观念。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繁殖过程。
2.掌握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了解病毒感染的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病毒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病毒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预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掌握病毒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理解病毒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特征,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查询病毒相关资料,提高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掌握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了解疫苗研制和应用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特征,让学生亲手操作显微镜,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将病毒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通过分析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让学生了解预防措施,提高健康素养。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补知识,共同提高。
-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详细的图解和实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知识。
7.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理解病毒的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例如:让学生分组探讨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鼓励组内分享观点,形成共识。
5.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例如:播放病毒相关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过程。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设想:分组讨论、汇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病毒的观察、培养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设想: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如观察病毒的形态、培养病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病毒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病毒的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毒及其特点。
3.掌握病毒繁殖的基本过程,了解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
4.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病毒相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病毒这一特殊生物体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恐惧。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病毒的认识程度:大部分学生对病毒的概念、形态和繁殖方式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病毒的具体分类、感染机制等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设想:布置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病毒案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发学生对病毒的关注和兴趣。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导入:
1.展示病毒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病毒的了解。
4.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教材在介绍生物圈中的动物、真菌、细菌等生物后介绍病毒。
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类群之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的生物类群,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发现、种类、结构、生活和繁殖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怎样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
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本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没有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设计课后“再学习”。
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会使知识更全面。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记忆能力、主动学习、逻辑思维、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病毒的发展过程,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度之间的关系。
(2)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组学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4)、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四、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非典、甲型H1N1、H7N9 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谁?你从这些图片中能感受到什么?
教学意图:学生观察体会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带着好奇进入课堂。
课前巩固教学目标的提出:
展示课题,请学生分析,老师将课题设置成没有细胞结构微小的生物——病毒你能从中受
到什么启发?
学生分析课题,从字面意思分析以前所学习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好奇心的调动。
进一步帮组学生建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精讲悟疑:
一、病毒的发现、大小与分类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讲述自己感受的病毒的大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证据证明病毒比细菌小?
教师展示与精讲:
教师精讲:
课件展示病毒的发展史,实验设计体会科学家们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细胞发现于1665年而病毒发现于1892年,而真正看清其真实面目是在1931年,让学生体会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设置疑问:当时的科学家用什么工具看到病毒?由学习小组代表根据所收集的有关病毒形态大小资料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往往以纳米为单位,形态比细菌小得多,举例:上节课我们学习细菌时,知道了绣花针的针孔可以排列2000-4000个细菌,大肠杆菌在细菌中算小的,可流感病毒的大小只有它的五十分之一;10万个病毒排列起来才能够用眼睛看到,所以病毒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进一步引发学生推测,如果把病毒比喻为篮球,那用什么比喻细胞合适呢?在学生大胆推测、踊跃发言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病毒是篮球而细胞是摩天大厦的图片。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区分细菌与病毒。
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得出病毒的形态微小程度,增强感性认识。
过度
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揭开了病毒的面纱,让我们现在也和科学家们一起一睹病毒的尊荣吧。
利用课件展示多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由学生观察得出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教师说明只是近似球形)、杆形和蝌蚪形等。
此外病毒还有其他形态,如砖状、丝形、冠状等。
再看病毒的名称,如烟草花叶病毒、昆虫病毒等,从病毒的命名上我们还可以怎样对病毒进行分类呢?根据寄主的不同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埋下伏笔。
二、病毒的结构特点
设置疑问:病毒的结构与我们所学的植物、动物细胞结构一样吗?
学生观察课件比较动植物细胞、细菌、病毒的结构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基本结构很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此处,教师强调提出,病毒的结构如此简单能否说明病毒是最原始的生物?
教学意图
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病毒之“小”。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病毒、分析其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病的生活与繁殖
设置疑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他与动植物细胞、以及细菌相比他显得非常的贫穷,但是他们却在地球上生生不息,那么他们是怎样养育他们的后代的呢?
探究导入对病毒生命活动的学习。
教师用课件出示阅读资料: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第一次将病毒提纯出来,得到了一些结晶体。
后来,许多科学家将各种各样的病毒提纯出来,均为结晶体。
这些结晶体表现不出任何的生命特征,但是将这些结晶体移入生物体内,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使生物体致病。
至今美国加州大学原斯坦利实验室里保存的他当时提纯的病毒结晶仍然具有致病力。
由这些资料可知,病毒是一种特殊生物,只有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离开活细胞后,病毒无法进行任何生命活动。
由于病毒必须生活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繁殖。
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能否培养病毒?
病毒体内有叶绿体和光合色素吗?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吗?既然病毒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化能合成,并且他又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生命体征。
同学们试想他会像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那样用分裂的方式来增加数量吗?病毒如何繁殖呢?
教师用课件来展示放射性物质标记的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的过程:噬菌体附着绿脓杆菌→穿入→注入遗传物质→利用细菌内物质制造多个新噬菌体→细菌破裂,释放出新噬菌体(用这个例子可以为学习病毒对人类有益方面的知识作铺垫)。
设置疑问:是什么物质指导病毒在繁殖后代?蛋白质外壳还是遗传物质?
学生分析,教师补充。
留在细胞外的是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胞的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用这个问题深入说明,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病毒是利用细胞中的物质作为原料,在自己的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新病毒的。
用一句话来说,他们是非常自私的一类生物,也是典型的杀富济己的一类生物。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思考。
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为高中学习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初埋伏笔。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整理你们收集的资料,各组汇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那些。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汇报,教师从致病原因、症状、危害、防治、运用等方面用图片和语言进行总结。
为了实施教育部关于“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要求和配合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无论学生是否提到艾滋病,教师都向这方面引导,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病人。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和网上搜集资料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突出教学重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党和政府对艾滋病及家属的关怀进行德育教育;培养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大小与分类
二、病毒的结构特点、
三、病毒的生活与繁殖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