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流量串级控制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回路液位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过程特性呈现大滞后、外界环境的扰动较大,要保持水箱液位最后都保持设定值,用简单的单闭环反馈控制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所以采用串级闭环反馈系统。

本设计采用水箱液位和注水流量串级控制,设计系统主要由水箱、管道、三相磁力泵、水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通道电路等构成。系统中由液位PID控制器的设定值端口设置液位给定值,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转速,采用PID算法得出变频器输出值,实现流量的控制。流量控制是内环,液位控制是外环。

制作相对应的控制画面,让画面的个按钮与变量相对应,对系统的个参数进行整定,通过不断的调试,使系统尽可能的保持在要求的位置。

系统电源由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系统电源接通后PLC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初始化,控制器接收到系统启动按钮动作信号后,通过接触器接通电机电源,启动动力系统工作,开始两个闭环系统的调节控制。

目录

1、设计目的和任务 (1)

1.1 目的 (1)

1.2 主要任务 (1)

2、设计方案提出及选择 (1)

2.1 液位单闭环控制系统 (1)

2.2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

3、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结构 (2)

3.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 (2)

3.2 系统总貌图 (4)

4、设计方案的控制流程图和电气原理图 (4)

4.1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设计 (4)

4.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框图的设计 (5)

4.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 (5)

5、系统工作原理 (6)

5.1 水箱工作原理 (6)

5.2 PID控制工作原理 (7)

6、软件流程图及程序的编写 (7)

7、上位机画面制作 (9)

8、PID参数整定 (10)

8.1 串级控制回路系统的优点 (10)

8.2 串级控制系统的作用 (10)

8.3 监控画面参数的调节 (10)

9、结果 (11)

1、设计目的和任务

1.1 目的

利用实验室的多容水箱及其辅助检测设备,并采用PLC作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一个液位控制系统,使得液位能够尽量保持平稳在设定的范围内

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系统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PLC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程序调试等PLC系统的开发过程,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主要任务

1 了解水箱液位的控制系统的物理结构,闭环调节系统的数学结构和PID控制算法。

2 逐一明确检测信号到PLC的输入通道,包括传感器的原理、连接方法、信号种类、引入PLC的接线和PLC的编址。

3 逐一明确从PLC到各执行机构的输出通道,包括各执行机构的种类和工作原理,驱动电路的构成,PLC输出信号的种类和地址。

4 绘制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编制I/O地址分配表。

5 编制PLC程序,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调试,要求尽量多的在试验设备上演示控制过程。

2、设计方案提出及选择

2.1 液位单闭环控制系统

由一个水压力传感器、一个PID控制器、一个控制阀和一个水箱所构成的单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对液位的不断检测、变送,再于设定值的比较,求得偏差去调节进水流量,以达到水位达平稳。

2.2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为水箱液位;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为进水流量,是为了稳定主变量(液位)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由于本实验要求液位能够尽量保持平稳在设定的范围内,对液位的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过程特性呈现大滞后、外界环境的扰动较大,要保持水箱液位最后能保持设定值,液位单闭环控制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控制要求,难以达到实

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所以采用串级闭环反馈系统。

3、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结构

3.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

本实验装置主要包含水箱、压力变送器、流量变送器、西门子S7-300PLC控制系统、SA01电源控制屏、变频器、软件为西门子S7系列PLC编程软件、西门子WinCC监控组态软件。

系统应用的是西门子S7-300系列的PLC,其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且易于维护。它采用模块化设计,本系统主要包括CPU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和电源模块。

3.1.1 硬件介绍

被控对象

水箱:供水系统有两路:一路由三相(380V恒压供水)磁力驱动泵、电动调节阀、直流电磁阀、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另一路由变频器、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 变频调速)、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

检测装置

压力传感器、变送器:三个压力传感器分别用来对上、中、下三个水箱的液位进行检测,其量程为0 ~ 5KP,精度为0.5级。采用工业用的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带不锈钢隔离膜片,同时采用信号隔离技术,对传感器温度漂移跟随补偿。采用标准二线制传输方式,工作时需提供24V直流电源,输出:4 ~ 20mADC。

流量传感器、变送器:三个涡轮流量计分别用来对由电动调节阀控制的动力支路、由变频器控制的动力支路及盘管出口处的流量进行检测。它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反应快。采用标准二线制传输方式,工作时需提供24VDC。流量范围:0 ~ 1.2M,精度:1.0%;输出:4 ~ 20mADC。

控制屏

SA-01电源控制屏面板:合上总电源空气开关及钥匙开关,此时三只电压表均指示380V左右,定时器兼报警记录仪数显亮,停止按钮灯亮。此时打开照明开关、变频器开关及24V开关电源即可提供照明灯,变频器和24V电。按下启动按钮,停止按钮灯熄,启动按钮灯亮,此时合上三相电源、单相Ⅰ、单相Ⅱ、单相Ⅲ空气开关即可提供相应电源输出,作为其他设备的供电电源。

执行结构

变频器:SA-11交流变频控制挂件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的FR-S520S-0.4K-CH(R)型变频器,控制信号输入为4~20mADC或0~5VDC,交流220V变频输出用来驱动三相磁力驱动泵。

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变频调速):本装置采用两只磁力驱动泵,一只为三相380V恒压驱动,另一只为三相变频220V输出驱动。

控制器

西门子S7-300PLC控制系统:西门子S7-300是采用模块化结构的中小型PLC,包括一个CPU313主机模块、一个SM331模拟量输入模块和一个SM332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一块西门子CP5611专用网卡和一根MPI网线。其中SM331为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SM332为4路模拟量输出模块。

3.1.2 软件介绍

西门子S7系列PLC编程软件:本装置中PLC控制方案采用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300PLC,而西门子S7-300PLC采用的是Step 7编程软件。利用这个软件可以对相应的PLC进行编程、调试、下装、诊断。

西门子WinCC监控组态软件:S7-300PLC控制方案采用WinCC软件作为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WinCC是结合西门子在过程自动化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和Microsoft的强大功能的产物。作为一个国际先进的人机界面(HMI)软件和SCADA系统,WinCC提供了适用于工业的图形显示、消息、归档以及报表的功能模板;并具有高性能的过程耦合、快速的画面更新、以及可靠的数据;WinCC还为用户解决方案提供了开放的界面,使得将WinCC 集成入复杂、广泛的自动化项目成为可能。

图1 源控制屏示意图

3.2 系统总貌图

图2 实验室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物仿真

4、设计方案的控制流程图和电气原理图

4.1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设计

本实验以液位为控制目标,

所以以水箱液位为主控参数、进

水流量为副被控参数

Lsp:液位设定值

LC:液位控制器

FC:流量控制器

LT:水压力变送器

FC:流量变送器

图3 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4.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框图的设计

水箱液位流量控制系统图如图3所示,在这里,执行机构是水泵,由PLC经过PID 算法后控制变频器以控制水管里的水流量,控制水箱的水位。该系统有两个控制回路:主控制回路为液位控制,副控制回路为流量控制,主副调节器串联工作,其中液位控制有独立的给定值Lsp,它的输出值作为副调节器的设定值,副调节器的输出值控制执行器(变频器),以改变主参数OUT。

外环为液位环

内环为流量环

Gfc:液位控制器

Gfc:流量控制器

Gm1:水压力变送器

Gm2:流量变送器

控制阀:变频器和水泵

Gp:水箱

图4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4.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

图5 液位流量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5、系统工作原理

5.1 水箱工作原理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会路组成,主控回路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水箱,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副控制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流入水箱的流量作为副控制量,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副调节器的输出直接调节电磁阀的转速,改变进入水箱的泵的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水箱液位的目的;在该控制系统中,由于水箱存在容积延迟,从而导致该过程的难以控制。串级控制是改善调节过程动态性能的有效方法,由于其超前的控制作用,可以大大克服系统的容积延迟。采用一步整定法,通过WINCC 组态软件对整定过程及液位的平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直至达到主、副回路的最佳整定参数。

5.2 PID控制工作原理

比列环节对过程的影响:比例度δ越大,放大倍数Kc越小,最大偏差增大,调节周期增长,稳定性增加;

积分环节对过程的影响:Ti越小,克服余差的能力提高,最大偏差减小,调节周期缩短:但是过渡过程震振荡加剧,稳定性降低,积分时间越短,振荡倾向就越强烈,甚至会成为不稳定的发散振荡。

微分环节对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对控制系统的振荡的抑制,改善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克服滞后,通常和比例、比例微分配合使用。

比例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积分时间越长,积分作用越弱,微分时间越长,微分作用越强

6、软件流程图及程序的编写

这是一个将int型数据变换为real型数据的

变换,为数据的变换做准备,保存为FC1

PLC的AI模块的PIW256对应的是液位的检测,将检

测值送入PLC内

将PIW256口的数据变换为real型

由于采集来的数据可能为负数,通过该

语句将小于0的数据过滤掉

将过滤后的数据转化为0~100之间的数

据,即用采集来的数据乘于系数0.003617。

最后将值保存到MD24中

PLC的AI模块的PIW260对应的是流量

的检测,将检测值送入PLC内

将PIW260口的数据变换为real型

由于采集来的数据可能为负数,通过该语句将小于0的数据过滤掉

将过滤后的数据转化为0~100之间的数据,即用采集来的数据乘于系数0.003617。最后将值保存到MD36中

这是液位控制环的PID控制器的设计,其中SP 为液位给定信号,我们通过计算机设定,设定值存放在MD50中;PV为控制变量(即液位检测、反馈),数据存放在MD24中,它们的差是PID调节器的输入偏差信号,经过PLC的PID程序运算后输出,送给负环,作为流量环的输入

这是流量控制环的PID控制器的设计,其中SP为液位环的输出,存放在MD28中,PV为

控制变量(即流量的检测、变送),存放在MD36

中,它们的差是PID调节器的输入偏差信号,经

过PLC的PID程序运算后输出,调节器的输出

信号LMN经过PLC的D/A转换成4~20mA的

模拟电信号后输出到变频器的输入,通过变换水

泵的频率以控制进水的流量,使水箱的液位保持

设定值。

水箱的液位经过水压力变送器检测转换成相关的电信号输入到PLC的输入接口,再经过A/D转换成液位环的控制量PV,给定值SP与控制量PV经过PLC的CPU的减法运算成了偏差信号e ,又输入到PID调节器中,又开始了新的调节。所以系统能实时地调节水箱的液位。

执行机构是变频器,由PLC经过PID算法后控制它的输出以控制水管里的水流量,控制水箱的水位。它有两个PID回路,分别是PID1和PID2。PID1为液位环(外环),控制水箱的液位,它的输出值作为PID2的设定值,PID2控制水箱的流量。

7、上位机画面制作

在上位机控制画面制作前,先将PLC接入电路,导入PLC事物的各模块

参数如左图

将PLC接入MPI网络中

将应用到的各变量与程序中的存

储器对应起来,注意个变量的类

上位机的控制画面的制作:

在控制画面里面选择各变量的显示形式、显

示类型

其中手动开关设置为鼠标点左键

液位输出有两种形式,数字显示和图像显示

其他变量采用对应的文本显示

点击运行按钮则就可以运行了

注意:如果监控画面没有借到MPI网监控画

面就是深黑色,正常情况下是浅黑色

左图为液位设定原始为25(第一处),达到

平衡后经阶跃跳变为15后(第2处),再次进入

平衡,然后通过外部加水,外部干扰(第3处),

出现扰动,通过自动调节进入平衡。

8、PID参数整定

8.1 串级控制回路系统的优点

串级控制回路系统增加了副回路,使性能得到改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扰动的影响。定性分析:当扰动进入副回路后,首先,副被控变量检测到扰动的影响,并通过副回路的定值作用及时调节操纵变量,使副被控变量回复到副设定值,从而使扰动对主被控变量的影响减少。即副环回复对扰动进行粗调,主环回路对扰动进行细调。因此,串级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克服进入副环扰动的影响,并使系统余差大大减小。

2 串级控制系统可以串级控制、主控和副控等多种控制方式,主控方式是切除副回路,以主被控变量作为被控变量的单回路控制;副控方式是切除主回路,以副被控变量作为被控变量的单回路控制。因此,在串级控制系运行过程中,如果某些部件发生故障.可灵活地进行切换;减少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8.2 串级控制系统的作用

1 克服被控过程较大的容量滞后

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被控过程的容量滞后较大,特别是一些被控量是温度等参数时,控制要求较高,如果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串级控制系统存在二次回路而改善过程动态特性,提高系统工作频率,合理构造二次回路,减小容量滞后对过程的影响,加快响应速度。在构造二次回路时,应该选择一个滞后较小的副回路,保证快速动作的副回路。

2 克服被控过程的纯滞后

被控过程中存在纯滞后会严重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使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使用串级控制系统,在距离调节阀较近、纯滞后较小的位置构成副回路,把主要扰动包含在副回路中,提高副回路对系统的控制能力,可以减小纯滞后对主被控量的影响。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 抑制变化剧烈幅度较大的扰动

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对于回路内的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只要在设计时把变化剧烈幅度大的扰动包含在副回路中,即可以大大削弱其对主被控量的影响。

4. 克服被控过程的非线性

在过程控制中,一般的被控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非线性。这会导致当负载变化时整个系统的特性发生变化,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单回路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由于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非线性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8.3 监控画面参数的调节

在实验中各个变量与监控画面对应,各变量的参数都可以在监控画面里修改。针对本次的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可用以下步骤对PID参数整定:1)根据副变量的类型,按

经验数据选择好副控制器的比例度;2)将副控制器参数置于经验值,然后按单回路控制系统中任一整定方法整定主控制器参数;3)观察控制过程,根据主、副控制器放大系数匹配的原理,适当调整主、副控制器的参数,使主变量控制质量最好;4)若出现振荡,可加大主(或副)控制器的比例度,即可消除。如出现剧烈振荡,可先转入遥控,待产生稳定之后,重新投运和整定。

本供水系统的设定值是水箱满水位的25%时的水位,过程变量是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值和涡轮流量计测流值,输出是作为电动系统的电动机和水泵,可以允许最大值的0%到100%,设定值可以预先设定后直接输入回路表中,过程变量是一个单极性的模拟量,回路输出值也是一个单极性的模拟量,用来控制水泵速度。这个模拟量的范围是0.0到1,分辨率是1/32000.

本工程的特点是在系统中,水泵的机械惯性比较大,故系统主要用比例和积分控制。其增益和时间常数可以通过工程计算初步确定。实际上,还需要一些调整,以达到最优化控制效果。初步确定的增益和时间常数为

Kc=1

Td=20s

Ti=5min

系统启动时关闭出水口,用手动控制进水泵速度,使水位达到满水位的25%,然后打开出水口,同时水泵控制由手动方式切换到自动方式。这种切换由一个输入的开关量控制,具体描述如下:I1.0位控制手动到自动的切换,off代表手动,on代表自动。当工作在手动方式下,可以把水泵的速度直接写入回路表中的输出寄存器,本设计程序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其中,OB1的功能是PLC初次运行时初始化程序并进行下面的试验。

I1.0等于0时进行PID自动控制,并把PID运算的输出值送到PQW272中,从而控

9、结果

1通过本次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不难看出所采用的串级控制方案很好地克服了双容对象的容量延迟对液位控制的不利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通过上位机

监控组态界面的设计,使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状态更直观。目前,控制系统通过调试运行,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2我们还可以明确单回路控制技术并非适用一切,对于时间常数较大、存在时间滞后、系统有较大干扰的情况,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调节质量难于保证。必须改进控制方式,而串级控制系统能较大的解决这一问题,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特性,使等效对象的时间常数减小,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使系统的响应加快,控制及时。同时,由于串级系统具有主副两只控制器,总放大倍数增大,系统的扰干扰能力增强。因此,它的控制质量要比单回路控制系统高。

3和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较,串级控制系统有以下特点:1)改善了对象的特性—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如把副回路视为一等效副对象,那么,它的时间常数和放大系数都比原副对象的小。对象时间常数减小,系统的响应速度将加快,这对及时克服干扰,提高控制质量是有利的;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等效副对象时间常数比原副对象的小。因此,在采用串级控制时系统的工作频率就比采用单回路控制时为高(在相同衰减比下)。这对及时克服干扰、消除偏差、提高控制质量是有利的;3)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中有两台控制器,这就提高了控制器的总放大系数,系统中控制器的放大系数越大,克服干扰就越有力,特别当干扰落在副回路内时,由于响应快、控制及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4)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回路是一个定值系统,副回路却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给定值是随主控制器的输出而变化的。主控制器可以根据操作条件和负荷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副控制器的给定值,从而保证在负荷和操作条件变化时,控制系统仍然具有较好的品质,这就提高了系统对负荷和操作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

通过这次PLC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课本的知识,并使我熟悉和掌握了PLC 基本指令的使用,掌握了PLC的I/O分配、程序调试等。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与意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是有句话叫做思而不学者殆。做事要学思结合。还有,提高了我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使我得到了一次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全面系统的锻炼。使我在PLC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设计思路技巧的掌握方面都能向前迈了一大步。

基于组态软件的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精)

过程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题目: 基于组态软件的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105 学生姓名:金星宇 学号:201123910807 指导教师:马利冯肖亮 设计地点: 31520 设计时间: 2014.7 设计成绩:指导教师: 本栏由指导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审核后,填报成绩并签名。 工业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之 学生姓名金星宇专业班级自动化1105 学号201123910807 题目基于组态软件的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课题性质课题来源自拟题目 指导教师马利冯肖亮 主要内容 通过某种组态软件,结合实验室已有设备,按照定值系统的控制要求,根据较快较稳的性能要求,采用双闭环控制结构和PID控制规律,设计一个具有较美观组态画面和较完善组态控制程序的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 任务要求1. 根据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具体对象和控制要求,独立设计控制方案,正确选用过程仪表。 2. 根据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A/D、D/A和开关I/O的需要,正确选用过程模块。 3. 根据与计算机串行通讯的需要,正确选用RS485/RS232转换与通讯模块。 4. 运用组态软件,正确设计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态图、组态画面和组态控制程序。 5. 提交包括上述内容的课程设计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1] 组态王软件及其说明文件 [2] 邵裕森.过程控制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过程控制教材 [4] 辅导资料 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因此就提出了串级控制方案。串级控制具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单回路控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因此,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一般都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好,而且串级控制系统利用一般常规仪表就能够实现,所以,串级控制是一种易于实现且效果又极好的控制方法。 。 关键词:控制系统单回路串级控制 目录 1引言 (1 2 系统结构设计 (1 2.1控制方案 (1 2.2 控制规律 (2 3 过程控制仪表的选择 (2 3.1 液位传感器 (2 3.2 电磁流量传感器电磁流量转换器 (3 3.3 电动调节阀 (3 3.4 变频器 (4

串级控制系统

习题六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

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控制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 6.如何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答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与副对象特性、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相同,是按照使副回路成为—个负反馈系统的原则来确定的。 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在增加(或减小时),如果要求控制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的;反之,则应选“正”作用的。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完全由工艺情况确定,或者说,只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而与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型式及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完全无关。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将整个副回路看作是构成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时,副回路这个环节的输入就是主控制器的输出(即副回路的给定),而其输出就是副变量。由于副回路的作用总是使副变量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不管副回路中副对象的特性及执行器的特性如何,当主控制器输出增加时,副变量总是增加的,所以在主回路中,副回路这个环节的特性总是“正”作用方向的。由图可见,在主回路中,由于副回路、主测量变送这两个环节的特性始终为“正”,所以为了使整个主回路构成负反馈,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仅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主对象具有“正”作用特性(即副变量增加时,主变量亦增加)时,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方向,反之,当主对象具有“反”作用特性时,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方向。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回路液位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过程特性呈现大滞后、外界环境的扰动较大,要保持水箱液位最后都保持设定值,用简单的单闭环反馈控制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所以采用串级闭环反馈系统。 本设计采用水箱液位和注水流量串级控制,设计系统主要由水箱、管道、三相磁力泵、水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通道电路等构成。系统中由液位PID控制器的设定值端口设置液位给定值,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转速,采用PID算法得出变频器输出值,实现流量的控制。流量控制是内环,液位控制是外环。 系统电源由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系统电源接通后PLC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初始化,控制器接收到系统启动按钮动作信号后,通过接触器接通电机电源,启动动力系统工作,开始两个闭环系统的调节控制。 关键词:PLC控制;变频器;PID控制;Wincc组件;上位机

目录 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1) 1.1 过程控制介绍 (1) 1.2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 (1) 1.2.1 硬件介绍 (1) 1.3 电源控制台 (3) 1.4 总线控制柜 (3) 1.5 软件介绍 (4) 1.6 系统总貌图 (4) 2 串级控制系统简介 (5) 2.1 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介绍 (5)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概述 (5) 2.3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5) 2.4 系统特点及分析 (6) 2.5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 (6) 2.6 主、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时间常数的匹配 (7) 2.7 PID控制工作原理 (7) 3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9) 3.1 实验设备 (9) 3.2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9) 3.3 系统工作原理 (9) 3.4 控制系统流程图 (10) 3.5 实验过程 (11) 3.6 实验结果分析 (13)

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本科论文

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在工业实际生产中,液位是过程控制系统的重要被控量,在石油﹑化工﹑环保﹑水处理﹑冶金等行业尤为重要。在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常常需要对某些设备和容器的液位进行测量和控制。 本设计以过程控制实验室的TK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设备为平台,设计了基于IPC-PLC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上位机采用MCGS组态软件,用STEP7软件进行编程,下位机采用西门子S7-200PLC。首先确定了中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和主管流量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两种控制方案。主要是看副控参数不同时其控制效果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完成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主要是选型和原理图的绘制,软件是完成组态画面的绘制、动画连接和PLC 程序的编写。接着对中水箱、下水箱、中下水箱、主管流量用阶跃响应曲线法进行了建模与辨识,根据响应曲线法中的PID整定公式进行了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完成了下水箱、中下水箱和主管流量单回路PID控制,最终本着先副后主的串级整定方法对中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和主管流量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参数进行了整定,完成了算法对比研究。 通过系统调试得出了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要比单回路控制效果好,表现在调节时间短,超调小,静差小等方面。 关键词:液位;PID整定;串级;响应曲线法

Research and Design about Level Cascade Control System Design Description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level of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charged with the amount of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petroleum, chem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treatment, metallurgy and other industries.Automation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often need to measure and control the level of certain equipment and containers. This design process control laboratory TKJ-2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laboratory equipment as a platform to design 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PC-PLC.Host computer uses MCGS configuration software,Programming with STEP7 software,The next machine with Siemens S7-200PLC.First determine the two control schemes of the flow of the lower tank level cascade control system and competent tank level cascade control system.Mainly to see the vice control parameters while the effect of changes, a comparative study.And then complete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hardware selection and schematic drawing, the software is complete the configuration screen drawing, animations connection and PLC program to write.n on the tank, under tank, under tank competent flow step response curve method for modeling and identification,Tuning the regulator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curve method of PID tuning formula, completed under the tank, the next tank and competent flow single-loop PID control,Ultimately the spirit of the first vice emperor Cascade tuning method of tuning cascade control system of tank level and in charge of traffic of the main regulator of the tank level cascade control system parameters, and complete algorithm for comparative study. Level cascade control system than the single-loop control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e system debugging, performance in the short adjustment time, small overshoot and static error,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Process control;PID tuning;cascade;the response curve method

实验3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实验3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即主被控参数、副被控参数、主调节器、副调节器、主回路、副回路。 通过实验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串级控制主、副控制回路的选择。掌握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并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投运到实验中。 二、实验设备 过程控制实验系统,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工艺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大量的参数定值问题。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艺操作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安全运行和经济性及对控制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但回路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串级控制系统就应运而生。 1、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 串级控制系统是改善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程控制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串级控制系统是指不止采用一个控制器,而是将两个或几个控制器相串级,是将一个控制器的输入作为下一个控制器设定值的控制系统。 2、串级控制系统的名词术语 主被控参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个被控参数。 副被控参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为了稳定主被控参数而引入的中间辅助变量。 主被控过程:由主参数表征其特性的生产过程,主回路所包含的过程,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其输入为副被控参数,输出为主控参数。 副被控过程:由副被控参数为输出的生产过程,副回路所包含的过程,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其输入为控制参数。

主调节器:按主参数的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 副调节器:按副参数的测量值与主调节器输出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直接控制调节阀动作。 副回路:由副调节器、副被控过程、副测量变送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主回路:由主调节器、副回路、主被控过程及主测量变送器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当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它的控制量与被控量都稳定在某一定值。当扰动破坏了平衡工况时,串级控制系统便开始了其控制过程。根据不同扰动,分为三种情况: (1)在副对象上的扰动 副对象加上扰动后,副调节就立即发出校正信号,控制执行对象(工程上一般是调节阀的开度,而本实验装置中是泵电机的转速)动作,以克服扰动对主被控参数的影响。如果扰动量不大,经过副回路的及时控制一般不影响被控量,如果扰动的幅值较大,虽然经过副回路的及时校正,但还将影响被控量;此时再有主回路的进一步调节,从而使被控量回到平衡时的值。 (2)主对象上的扰动 主对象加上扰动后,主回路产生校正作用,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加快了校正作用,使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比单回路系统时要小。 (3)一次扰动和二次扰动同时存在 如果一、二次扰动的作用使主,副被控参数同时增大或减少时,主、副调节器对调节阀(或泵电机转速)的控制方向一致的,即大幅度关小或开大阀门(或大幅度地使泵电机加速或减速),加强控制作用,使主被控量很快地回到给定值上。如果一、二次扰动的作用使主、副被控参数一个增大,另一个减少,此时主、副调节器控制调节阀的方向是相反的,调节阀的开度只要作较小变动即满足控制要求。 3、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基于组态软件的串级液位流量控制系统方案

基于组态软件的串级液位流量控制系统 1概述 1.1本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单回路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在单回路控制方案基础上提出的串级控制方案,则对提高过程控制的品质有极为明显的效果。串级控制系统具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具有许多单回路控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因此,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一般都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好,而且串级控制系统利用一般常规仪表就能够实现,所以,串级控制是一种易于实现且效果又较好的控制方法。 本课程设计课题讨论了一个简单的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液位和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两个测控参数,因此本课程设计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2 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所学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转换技术以及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工程整定参数方法,培养运用组态软件和计算机设计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3 设计要求 (1)根据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具体对象和控制要求,独立设计控制方案,正确选用过程仪表。 (2)根据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A/D、D/A和开关I/O的需要,正确选用过程模块。 (3)根据与计算机串行通讯的需要,正确选用RS485/RS232转换与通讯模块。(4)运用组态软件,正确设计液位-流量串级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态图、组态画面和组态控制程序。 2 系统控制方案 2.1 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过程控制―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目录 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2) 1.1 系统组成 (2) 1.2 电源控制台 (3) 1.3 总线控制柜 (3) 2 实验原理 (4) 2.1 单容水箱设备工作原理 (4) 2.2 双容水箱设备工作原理 (7) 2.3 系统工作原理 (9) 2.4 控制系统流程图 (9) 3实验结果分析 (11) 3.1 实验过程 (11) 3.2实验分析 (12) 3.2.1单容水箱实验结果分析 . (12) 3.2.2双容水箱实验结果分析 . (14) 3.2.3单容双容水箱比较 . (16) 3.3实验结论 (17) 总结 . (18) 参考文献 (19)

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1.1 系统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被控对象和上位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系统动力支路分两路:一路由三相(380V 交流)磁力驱动泵、电动调节阀、直流电磁阀、PA 电磁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另一路由变频器、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 变频)、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 1、被控对象 水箱:包括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和储水箱。储水箱内部有两个椭圆形塑料过滤网罩,防止两套动力支路进水时有杂物进入泵中。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敷塑不锈钢管组成,所有的水阀采用优质球阀,彻底避免了管道系统生锈的可能性。 2、检测装置 压力传感器、变送器:采用SIEMENS 带PROFIBUS-PA 通讯协议的压力传感器和工业用的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含不锈钢隔离膜片,同时采用信号隔离技术,对传感器温度漂移跟随补偿。 流量传感器、转换器:流量传感器分别用来对调节阀支路、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本装置采用两套流量传感器、变送器分别对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调节阀支路的流量检测采用SIEMENS 带PROFIBUS-PA 通讯接口的检测和变送一体的电磁式流量计。 3、执行机构 调节阀:采用SIEMENS 带PROFIBUS-PA 通讯协议的电动调节阀,用来进行控制回路流量的调节。它具有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推动力大、耗气量少、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过程控制之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之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1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也只有一个输入信号,从系统方框图看,只有一个闭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但在复杂的控制系统中,则需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而串级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改善和提高控制品质的极为有效的控制系统。 液位和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两个参数,对液位和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十分普遍。液位的时间常数T 一般很大,因此有很大的容积迟延,如果用单回路控制系统来控制,可能无法达到较好的控制质量。而串级控制系统则可以起到十分明显的提高控制质量的效果,因此往往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对液位进行控制。 1.2 系统结构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控制器、调节器、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本次为流量回路控制,即为闭环控制系统,结构组成如下图1.1所示。 图1.1液位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当系统启动后,水泵开始抽水,通过管道分别将水送到上水箱和下水箱,由HB 返回信号,是否还需要放水到下水箱。其过程控制系统图如图1.2所示。 1.3控图 单容 所Qi 为口流加以控 扰。被调量为水箱中的水位H,它反映水的流入与流出量之间的平衡关系。现在分析水位在电磁阀开度扰动下的动态特性。显然,在任何时刻水位的变化均满足下述物料平衡方程: ()1i o dH Q Q dt F =-(1.1)

其中 i Q k μμ=(1.2) o Q = 1.3) F 为水箱的横截面积;k μ是决定于阀门特性的系数,可以假定它是常数;k 是与电磁阀开度有关的系数,在固定不变的开度下,k 可视为常数。 液位对象的传递函数: ()( )i H s Q s =2.1 控制规律的比较与选择 2.1.1 常见控制规律的类型及优缺点比较 PID 控制的各种常见的控制规律如下: 一、比例调节(P 调节) 在P 调节中,调节器的输出信号()u t 与偏差信号()e t 成比例,即 ()()C u t K e t =(2.1) 式中Kc 称为比例增益(视情况可设置为正或负),()u t 为调节器的输出,是对调节器起始值()0u 的增量,()0u 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调节器的工作点加以改变。 在过程控制中习惯用比例增益的倒数表示调节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1 u t e t δ=(2.2) 其中δ称为比例带。 比例调节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 比例调节的余差随着比例带的加大而加大。从这一方面考虑,人们希望尽量减小比例带。然而,减小比例带就等于加大调节系统的开环增益,其后果是导致系统激烈振荡甚至不稳定。稳定性是任何闭环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比例带的设置必须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裕度。此时,如果余差过大,则需通过其它的途径解决。 δ很大意味着调节阀的动作幅度很小,因此被调量的变化比较平稳,甚至可以没有超调,但余差很大,调节时间也很长。减小δ就加大了调节阀的动作幅度,引起被调量来回波动,但系统仍可能是稳定的,余差相应减小。δ具有一个临界值,此时系统处于稳定边界的情况,进一步减小δ系统就不稳定了。 二、积分调节(I 调节)的特点 在I 调节中,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du (t)/d t 与偏差信号e 成正比,即: ()()I du t K e t dt =(2.3) 或 ()()0t I u t K e t dt =?(2.4) 式中K I 称为积分速度,可视情况取正值或负值。上式表明,调节器的输出与偏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 I 调节的特点是无差调节,与P 调节的有差调节形成鲜明对比。式(2.3)表明,只有当被调量偏差e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1. 设计题目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2. 设计任务 图1所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由水泵1、2分别通过支路1、2向上水箱注水,在支路一中设置调节阀,为保持下水箱液位恒定,支路二则通过变频器对下水箱液位施加干扰。试设计串级控制系统以维持下水箱液位的恒定。 1 图1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3. 设计要求 1) 已知上下水箱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11()2()()51p H s G s U s s ?==?+,22221()()1()()()201 p H s H s G s Q s H s s ??===??+。 要求画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假设干扰为在系统单位阶跃给定下投运10s 后施加的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白噪声); 2) 针对双容水箱液位系统设计单回路控制,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控制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其中PID 参数的整定要求写出整定的依据(选择何种整定方法,P 、I 、D 各参数整定的依据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3) 针对该受扰的液位系统设计串级控制方案,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4.设计任务分析

系统建模基本方法有机理法建模和测试法建模两种,机理法建模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机理已经被人们充分掌握,并且可以比较确切的加以数学描述的情况;测试法建模是根据工业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输入输出进行某些数学处理得到,测试法建模一般较机理法建模简单,特别是在一些高阶的工业生产对象。对于本设计而言,由于双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已知,故采用机理建模法。 在该液位控制系统中,建模参数如下: 控制量:水流量Q ; 被控量:下水箱液位; 控制对象特性: 111()2()()51 p H s G s U s s ?==?+(上水箱传递函数); 22221()()1()()()201p H s H s G s Q s H s s ??= ==??+(下水箱传递函数)。 控制器:PID ; 执行器:控制阀; 干扰信号:在系统单位阶跃给定下运行10s 后,施加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白噪声 为保持下水箱液位的稳定,设计中采用闭环系统,将下水箱液位信号经水位检测器送至控制器(PID ),控制器将实际水位与设定值相比较,产生输出信号作用于执行器(控制阀),从而改变流量调节水位。当对象是单水箱时,通过不断调整PID 参数,单闭环控制系统理论上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系统也将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该设计对象属于双水箱系统,整个对象控制通道相对较长,如果采用单闭环控制系统,当上水箱有干扰时,此干扰经过控制通路传递到下水箱,会有很大的延迟,进而使控制器响应滞后,影响控制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干扰频繁出现,无论如何调整PID 参数,都将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考虑到串级控制可以使某些主要干扰提前被发现,及早控制,在内环引入负反馈,检测上水箱液位,将液位信号送至副控制器,然后直接作用于控制阀,以此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设计中,首先进行单回路闭环系统的建模,系统框图如下: 可发现,在无干扰情况下,整定主控制器的PID 参数,整定好参数后,分别改变P 、I 、D 参数,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加入干扰(白噪声),比较有无干扰两

实验四 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实验四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闭环串级控制的原理。 2、了解闭环串级控制的特点。 3、掌握闭环串级控制的设计。 4、初步掌握闭环串级控制器参数调整。 二、实验设备 A3000-FBS现场系统,百特控制系统。 三、实验要求 1、设计串级控制器。 2、经过参数调整,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并通过干扰来验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在现场系统A3000-FBS,将回路2手动调节阀JV201、JV206完全打开,使下水箱闸板具有一定开度,其余阀门关闭。 2、在控制系统A3000-CS上,将百特内给定仪表4~20mA输出端连到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外给定端,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输出端连到调节阀输入端,下水箱液位输出端连到百特内给定仪表4~20mA输入端,支路2流量计输出端连到百特外给定仪表4~20mA输入端。 3、打开A3000-CS电源,百特仪表通电。打开A3000-FBS电源,调节阀通电。 4、启动计算机组态王软件,运行百特仪表组态程序,登陆进入下水箱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试验。首先进行副回路比例调节。主回路设为手动,副回路设为自动。SP设为60%,主回路调节器输出设为40%,I为1800,调节P值,使调节阀控制量输出即PV1输出平衡。获得P值。 5、在A3000-FBS上,启动右边水泵2#开关,给下水箱注水。 6、切换至单主回路控制即把手动改为自动,调节主回路的P、I值待系统稳定后,对系统加扰动信号。通过反复对副调节器和主调节器参数的调节,使系统

具有较满意的动态响应和较高的控制精度。画下最终的曲线。 7、实验结束后,关闭阀门,关闭水泵。关闭全部电源设备,拆下实验连接线。 六、实验结果提交 1、画出液位流量串级控制实验系统的框图和最终获得的满意响应曲线,以 及最佳串级控制参数。 2、阐述实现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的原理。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回路液位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由于控制过程特性呈现大滞后、外界环境的扰动较大,要保持水箱液位最后都保持设定值,用简单的单闭环反馈控制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所以采用串级闭环反馈系统。 本设计采用水箱液位和注水流量串级控制,设计系统主要由水箱、管道、三相磁力泵、水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通道电路等构成。系统中由液位PID控制器的设定值端口设置液位给定值,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转速,采用PID算法得出变频器输出值,实现流量的控制。流量控制是内环,液位控制是外环。 系统电源由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系统电源接通后PLC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初始化,控制器接收到系统启动按钮动作信号后,通过接触器接通电机电源,启动动力系统工作,开始两个闭环系统的调节控制。 关键词:PLC控制;变频器;PID控制;Wincc组件;上位机

目录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 摘要 (1) 1.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4) 1.1过程控制介绍 (4) 1.2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 (4) 1.2.1 硬件介绍 (4) 1.2 电源控制台 (6) 1.3 总线控制柜 (6) 1.4 软件介绍 (7) 1.6系统总貌图 (7) 2.串级控制系统简介 (8) 2.1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介绍 (8)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概述 (8) 2.3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8) 2.4 系统特点及分析 (9) 2.5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 (9) 2.6主、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时间常数的匹配 (10) 2.7 PID控制工作原理 (10) 3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1) 3.1 实验设备: (11) 3.2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11) 3.3 系统工作原理 (11) 3.4 控制系统流程图 (12) 3.5 实验过程 (13) 3.6 实验结果分析 (15) 3.6.1 整定过程分析 (15) 3.6.2 扰动下的响应分析 (16) 3.6.3 主、副调节器采用不同调节器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6) 3.6.4 主、副调节器采用不同PID参数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9)

液体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前言 过程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控制策略,采用自动化仪表及系统来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或全部直接劳动,使生产过程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运行,所以过程控制又被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轻工、纺织、建材、原子能等领域。过程控制系统是指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粘度、湿度以及PH值等这样一些过程变量的控制系统。过程控制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力工具之一。它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结构最简单、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它解决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参数定值控制问题。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操作条件、控制精度、经济效益、安全运行、环境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单回路控制系统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为了提高控制品质,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而串级控制就是其中一种提高控制品质的有效方案。 本毕业设计课题针对液位对象浅述了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步骤,虽然只是串级控制系统的一个简单的应用例子,但也初步综合了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检测与转换技术、组态软件等自动控制专业的知识,对于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水平、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为总体方案的设计;第三章叙述了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的确定;第四章介绍了实际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论、讨论和建议。 本课题的设计和论文的编写得到了尹绍清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工业监控系统工程设计 题目: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2013年1月4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3) 2 课程设计设备 (3) 3 课程设计原理 (3) 4 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 (3) 4.1设备的连接和检查 (4) 4.2实验接线 (4) 4.3启动实验装置 (5) 4.4实验步骤 (6) 5 实验设计收获、体会和建议 (9) 6 参考文献 (10)

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阶跃扰动分别作用在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被控量的影响。 二、课程设计设备 ICP-7017远程数据采集输入模块、ICP-7024远程数据采集模拟量输出模块、计算机、串口线1根。 三、课程设计原理 因为流量变化瞬速,做为副调节器调节对象,中水箱液位做为主调节器调节对象。控制框图如图所示: 四、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 串级控制系统是改善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程控制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串级控制系统是指不止采用一个控制器,而是将两个或几个控制器相串级,是将一个控制器的输入作为下一个控制器设定值的控制系统。 实验以串级控制系统来控制下水箱液位,以第二支路流量为副对象,右边水泵直接向下水箱注水,流量变动的时间常数小、时延小,控制通道短,从而可加快提高响应速度,缩短过渡过程时间,符合副回路选择的超前,快速、反应灵敏等要求。 下水箱为主对象,流量的改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反应到液位,时间常数比较大,时延大。如图所示,设计好下水箱和流量串级控制系统。将主调节器的输出送到副调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精)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任务 如图1所示的两个大容量水箱。要求水箱2水位稳定在一定高度,水流量经常波动,作为扰动量存在。试针对该双容水箱系统设计一个液位流量串级控制方案。 水箱1 水箱2 图1 系统示意图◆设计要求 1)已知主被控对象(水箱2水位)传递函数W1=1/(100s+1, 副被控对象(流量)传递函数W2=1/(10s+1。 2)假设液位传感器传递函数为Gm1=1/(0.1s+1,针对该水箱工作过程设计单回路PID 调节器,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并给出PID 参数整定的方法与结果; 3)假设流量传感器传递函数为Gm2=1/(0.1s+1,针对该水箱工作过程设计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并给出主、副控制器的结构、参数整定方法及结果; 4)在进口水管流量出现阶跃扰动的情况下,分别对单回路PID 控制与串级控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比较,并说明原因。 ◆设计任务分析

一、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基本方法有机理法建模和测试法建模两种建模方法。 机理法建模就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从中获得所需的数学模型 测试法一般只用于建立输入—输出模型。它是根据工业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的模型。它的特点是把研究的工业过程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从外特性上测试和描述它的动态性质。 对于本设计而言,由于双容水箱的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已知,故采用机理法建模。 在该液位控制系统中,建模参数如下: 控制量:水流量Q ; 被控量:水箱2液位; 主被控对象(水箱2水位)传递函数W1=1/(100s+1, 副被控对象(流量)传递函数W2=1/(10s+1。 控制对象特性: Gm1(S )=1/(0.1S+1)(水箱1传递函数); Gm2(S )=1/(0.1S+1)(水箱2传递函数)。 控制器:PID ; 执行器:流量控制阀门;

过程控制—上水箱液位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1.1 系统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被控对象和上位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系统动力支路分两路:一路由三相(380V交流)磁力驱动泵、气动调节阀、直流电磁阀、PA电磁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另一路由变频器、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变频)、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 1、被控对象 水箱:包括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和储水箱。储水箱内部有两个椭圆形塑料过滤网罩,防止两套动力支路进水时有杂物进入泵中。 模拟锅炉:此锅炉采用不锈钢制成,由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组成。做温度实验时,冷却层的循环水可以使加热层的热量快速散发,使加热层的温度快速下降。冷却层和加热层都装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 盘管:长37米(43圈),可做温度纯滞后实验,在盘管上有两个不同的温度检测点,因而有两个不同的滞后时间。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敷塑不锈钢管组成,所有的水阀采用优质球阀,彻底避免了管道系统生锈的可能性。 2、检测装置 压力传感器、变送器:采用SIEMENS带PROFIBUS-PA通讯协议的压力传感器和工业用的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含不锈钢隔离膜片,同时采用信号隔离技术,对传感器温度漂移跟随补偿。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六个Pt100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上水箱出口、锅炉内胆、锅炉夹套以及盘管的水温。六个Pt100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中检测锅炉内胆温度的一路到SIEMENS带PROFIBUS-PA通讯协议的温度变送器,直接转化成数字信号;另外五路经过常规温度变送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4~20mADC电流信号。 流量传感器、转换器:流量传感器分别用来对调节阀支路、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本装置采用两套流量传感器、变送器分别对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调节阀支路的流量检测采用SIEMENS带PROFIBUS-PA通讯接口的检测和变送一体的电磁式流量计。 3、执行机构

组态王串级液位流量控制系统

目录 目录............................................................................................................................... I 1.问题描述................................................................................................................ - 1 - 2.系统需求分析........................................................................................................ - 1 - 3.系统方案论证........................................................................................................ - 1 - 4.系统设计步骤........................................................................................................ - 2 - 4.1设计监控画面及动态模拟......................................................................... - 2 - 4.1.1监控画面.......................................................................................... - 2 - 4.1.2动态模拟.......................................................................................... - 3 - 4.1.3应用程序命令语言.......................................................................... - 5 - 4.2在数据字典中定义需要的内存变量和I/O 变量 .................................... - 8 - 4.3监控系统的实时、历史曲线显示............................................................. - 9 - 4.4参数报表打印........................................................................................... - 10 - 4.5报警信息的显示及提示........................................................................... - 11 - 5.心得体会.............................................................................................................. - 13 - 参考文献................................................................................................................. - 1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