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称与谦称

合集下载

常见谦辞与敬辞

常见谦辞与敬辞

5.下面是一则留言,其中有两处用得不够妥当,请将其序号填在 横线上,并进行修改。 小李同学: 您好! 今天,我于百忙之中①,到你的班级致谢,不巧的是你不在,真是 遗憾②。那天,我丢失了钱包,十分着急,多亏你拾金不昧,使我 的钱包得以璧还③。我万分感谢。今略备薄礼④——笔记本,聊表 谢意,望笑纳⑤。 祝:学业有成! 高三十二班 王超 应该修改的是 改为 ① 删去 改为 ③物归原主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 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 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 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 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 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光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 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 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 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2.敬辞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 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 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阃——尊称 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如拜读——指阅 读对方的文章 ;拜辞——指向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 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 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 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 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 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 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总结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总结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总结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

文明的语言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礼貌”的体现。

这在人们相互的称谓,即称呼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谦称自己,敬称对方,是中国古代语言文明的具体体现。

使用谦称词汇来称呼自己,实际表现了说话者的谦逊和修养,也是对对方的敬重和尊敬。

古人常用的谦称词汇有:愚、鄙、敝、卑、窃、仆等。

这些词都含有愚笨、无知、阅历较浅的意思。

使用这些自谦词时,是以说话者的自谦来提高对方的身份。

读书人或文人常使用小生、晚学、晚生等词,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进之辈。

还使用不才、不佞、不肖等词,谦指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识平庸。

官吏一般自谦为下官、小官、末官、小吏等。

老人自谦时,常使用老朽、老父、老汉等词,以示自己已进入暮年,衰老无用。

中国古代使用的自谦词,数量很大。

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在相互交往时,都使用自谦词,所以中国社会一直能保持谦逊文明的良好风尚。

在谦称自己的同时,古人又以敬称来称呼对方。

敬称词多带有敬重、敬仰、颂扬的感情色彩。

古人常把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才,称为“圣”。

如孔子就被尊称为“孔圣人”,孟子则被尊称为“亚圣”,意为仅次于圣人者。

后来又专门用于对帝王的敬称,如称皇帝为圣上、圣驾。

甚至与他相关的事物,均被冠以“圣”字。

如称皇帝的身体为“圣体”、“圣驾”,皇帝的谕旨为“圣旨”、“圣谕”。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诸多敬称词中,陛下、阁下、殿下、麾下、足下等词,是使用最为普遍的。

“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皇太子言殿下,将军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同类相与言足下。

”(段成式《酉阳杂俎》)陛,即台阶,但专指皇宫主殿前的台阶。

群臣向皇帝上言时,“不敢直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蔡邕《独断》)“陛下”的原意是指站于台阶下,引申为借自己地位的卑下,转指帝王地位的高尊,因而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一般常作为达官贵人的官邸或官署。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总结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总结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总结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

文明的语言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礼貌”的体现。

这在人们相互的称谓,即称呼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谦称自己,敬称对方,是中国古代语言文明的具体体现。

使用谦称词汇来称呼自己,实际表现了说话者的谦逊和修养,也是对对方的敬重和尊敬。

古人常用的谦称词汇有:愚、鄙、敝、卑、窃、仆等。

这些词都含有愚笨、无知、阅历较浅的意思。

使用这些自谦词时,是以说话者的自谦来提高对方的身份。

读书人或文人常使用小生、晚学、晚生等词,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进之辈。

还使用不才、不佞、不肖等词,谦指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识平庸。

官吏一般自谦为下官、小官、末官、小吏等。

老人自谦时,常使用老朽、老父、老汉等词,以示自己已进入暮年,衰老无用。

中国古代使用的自谦词,数量很大。

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在相互交往时,都使用自谦词,所以中国社会一直能保持谦逊文明的良好风尚。

在谦称自己的同时,古人又以敬称来称呼对方。

敬称词多带有敬重、敬仰、颂扬的感情色彩。

古人常把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才,称为“圣”。

如孔子就被尊称为“孔圣人”,孟子则被尊称为“亚圣”,意为仅次于圣人者。

后来又专门用于对帝王的敬称,如称皇帝为圣上、圣驾。

甚至与他相关的事物,均被冠以“圣”字。

如称皇帝的身体为“圣体”、“圣驾”,皇帝的谕旨为“圣旨”、“圣谕”。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诸多敬称词中,陛下、阁下、殿下、麾下、足下等词,是使用最为普遍的。

“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皇太子言殿下,将军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同类相与言足下。

”(段成式《酉阳杂俎》)陛,即台阶,但专指皇宫主殿前的台阶。

群臣向皇帝上言时,“不敢直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蔡邕《独断》)“陛下”的原意是指站于台阶下,引申为借自己地位的卑下,转指帝王地位的高尊,因而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一般常作为达官贵人的官邸或官署。

古代对人的尊称及对自己的谦称

古代对人的尊称及对自己的谦称

古代对人的尊称及对自己的谦称一、敬辞1、“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2、“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储存自己的赠品。

3、“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4、“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5、“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6、“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7、“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

8、“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

9、“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谦称、敬称,贱称汇总表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谦称、敬称,贱称汇总表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
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谦称、敬称、贱称

谦称、敬称、贱称

3、称师长:夫子、丈人、老(如:李老)、父、 亚父、甫、母、膝下、爷、高堂、泰山、先考、 先妣。 4、称朋友、同辈的人:先生、卿、子、公、坦、令郎、令爱、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使用第二人称代 词,如:尔、汝等。 四、贱称:小子、竖子。 五、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1、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2、加“太”表示长一辈。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如:先大母婢也。
谦称、敬称、贱称
一、谦称 1、王侯自称:朕、寡人、孤、寡君、不谷。 2、臣子自称: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 不肖、不佞、后学、贱子。 4、女子自称: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家严(家君、家尊)、家慈、舍弟 (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 加舍)、拙荆、贱息、犬子、弱息、息女、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陛下、庙号(如:世宗)、殿下。 2、称臣子:麾下、足下、执事、阁下、左右、君。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尊敬称谓
1. 大人:用于对身份崇高、地位高的人表示尊敬,如官员、贵
族等。

2. 大人之名:用于对高级官员或地位显赫的人表示尊敬。

3. 太守:用于对地方行政长官表示尊敬。

4. 都督:用于对统领军队、掌握一方武权的将领表示尊敬。

5. 公子:用于对家世显赫、出身尊贵的人表示尊敬。

6.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表示尊敬,特别是身份地位高的女性。

7. 敬称:用于对长辈、学者、名人等表示敬重。

谦称
1. 小人:用于对自己表示谦虚,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自己的低调。

2. 谦谦君子:用于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秀品质表示谦虚。

3. 愚兄愚弟:用于对同辈或好友表示谦让。

4. 敢问尊姓大名:用于对陌生人表示恭敬,表达对对方身份的重视。

5. 公子台:用于对同辈或朋友表示谦逊。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这些称谓和称呼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表达尊重和彼此间礼节的作用。

虽然现代社会使用的称谓方式有所变化,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节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观。

古代谦词与敬称

古代谦词与敬称


谦辞
古人常用的谦称词汇有:愚、鄙、敝、卑、窃、 仆等。这些词都含有愚笨、无知、阅历较浅的意 思。使用这些自谦词时,是以说话者的自谦来提 高对方的身份。读书人或文人常使用小生、晚学、 晚生等词,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进之辈。还使用不 才、不佞、不肖等词,谦指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识 平庸。官吏一般自谦为下官、小官、末官、小吏 等。老人自谦时,常使用老朽、老父、老汉等词, 以示自己已进入暮年,衰老无用。 中国古代使用的自谦词,数量很大。社会各阶层 的人士在相互交往时,都使用自谦词,所以中国 社会一直能保持谦逊文明的良好风尚
敬称
在谦称自己的同时,古人又以敬称 来称呼对方。敬称词多带有敬重、 敬仰、颂扬的感情色彩。古人常把 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才,称为 “圣”。如孔子就被尊称为“孔圣 人”,孟子则被尊称为“亚圣”, 意为仅次于圣人者。后来又专门用 于对帝王的敬称,如称皇帝为圣上、 圣驾。甚至与他相关的事物,均被 冠以“圣”字。如称皇帝的身体为 “圣体”、“圣驾”,皇帝的谕旨 为“圣旨”、“圣谕”。
段成式酉阳杂俎与这些敬称词意思相同的还有在下门下等这些称谓都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假借转注等语法关系以自己之卑微转指对方的尊贵以此表现自己对对方的敬重尊敬仰慕之情故而成为一种特定的教称词
敬称与谦辞

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 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 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 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 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 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 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 的。 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 言辞。所谓敬词,是指敬称 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 黎元、氓等。

谦称与敬称

谦称与敬称

“舍”
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 小的家里人的谦称
寒舍 舍弟 舍妹 舍侄
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臣实不才, 不才 重以不肖 不肖, ②重以不肖,连蹇困顿 不佞寝疾 寝疾, ③不佞寝疾,不能驱走 不敏, 我虽不敏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⑤仁兄高见 D、缘于道德智慧 、 (பைடு நூலகம்)辑录 )
家大舍小令外人
“家”
用于当着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 的平辈的谦称。 的平辈的谦称。
父亲: 父亲: 家父 家严 母亲: 家母 家慈 母亲: 哥哥: 哥哥: 家兄
2、谦称与敬称 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称呼 对方用敬称(尊称) (1)构成 ) 鄙人乃山东人也 ①鄙人乃山东人也 ②仆非敢如此也 君当作磐石, ③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谢家来贵门 ④谢家来贵门 ⑤请问您尊姓大名 请问您尊姓大名 A、缘于身份地位 、
①晚生这厢有礼了 晚生这厢有礼了 ②荷蓧丈人 B、缘于辈份年纪 、 ①欢迎您到寒舍来 欢迎您到寒舍来 寒舍 犬子今年 今年18岁 ②犬子今年 岁 有劳玉趾 玉趾, ③有劳玉趾,光临寒舍 借您宝地 宝地一用 ④借您宝地一用 ⑤贫僧 C、缘于家世财富 、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2010-10-07 07:26:06)转载分类:网论书法标签:文化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附注释)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附注释)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令令尊: 称对方父亲。

令堂: 称对方母亲。

令郎: 称对方儿子。

令爱: 称对方女儿。

惠惠顾: 称他人的光临。

惠存: 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惠赠: 称人赠与的敬词。

垂垂问: 俯问;下问。

垂询: 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垂念: 俯念;关怀。

垂爱:关怀, 俯爱。

赐赐教: 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赐复: 敬称人覆信(回信)的套语。

高高见: 称别人的见解。

高论: 称对方的言论。

高寿: 问老人年龄的敬词。

高龄: 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 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高朋: 犹贵宾。

高邻: 对邻居的尊称。

贤贤弟: 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

贤侄: 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奉奉送: 赠送;敬献。

奉还: 敬词。

归还。

奉劝: 敬词。

勉励;劝告。

奉陪: 敬词。

陪伴。

其他久仰: 早已仰慕。

与人初次见面时的客气话。

劳驾: 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

犹言麻烦您。

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接受自己的意见。

赏脸: 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贵姓: 动问他人之姓的敬语。

贵庚: 动问中青年人年龄的敬语。

大作: 称人作品的敬词。

大驾: 对他人的敬称。

家家父、家严、家君: 对人称说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 对人称说自己的母亲。

舍舍弟: 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舍妹: 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

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称自己的店铺。

愚愚兄: 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

愚见: 谦指自己的意见。

拙拙作: 称自己作品的谦词。

拙著: 谦称自己的著作。

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敝人: 对自己的谦称。

敝校鄙鄙人: 自称的谦词。

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

其他寒舍: 谦称自己的家。

见教: 指教我。

见谅: 谦词。

谓请对方原谅自己。

斧正: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以敬称与谦称为题600字作文

以敬称与谦称为题600字作文

以敬称与谦称为题600字作文回答1:Using Honorifics and Humble LanguageIn many cultures, including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Honorifics are respectful titles or forms of address used to show respect to someone of higher status or authority, while humble language is used to show respect to someone of lower status or authority.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honorifics and humble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In English culture, honorifics are often used in formal situations, such as when addressing a judge or a member of royalty. Common honorifics include "Mr." or "Ms." for adults, "Miss" for unmarried women, and "Mrs." for married women. In addition, titles such as "Dr." for doctors or "Professor" for professors are also used. The use of honorifics is seen as a sign of respect and formality, and failing to use them in appropriate situations can be seen as rude or disrespectful.Similarly, in Chinese culture, honorific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munication. In formal situations, people often use titles such as "先生" (xiānshēng) for Mr., "小姐" (xiǎoji ě) for Miss, and "太太" (tàitài) for Mrs. In addition, there are also honorifics used to show respect to someone of higher status, such as "老师" (lǎoshī) for teacher or "医生" (yīshēng) for doctor.On the other hand, humble language is used to show respect to someone of lower status or authority. In English, this is often done by using phrases such as "please" and "thank you," as well as by using more polite or indirect language. For example, instead of saying "I need you to do this," one might say "Could you please do this for me?" This is seen as a way of showing respect and avoiding being too direct or demanding.In Chinese culture, humble language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It is often used to show respect to someone of higher status or authority, such as a boss or an elder. One common way of showing humility is by using the word "请" (qǐng), which means "please" but can also be used to show deference. For example, instead of saying "我要去" (wǒ yàoqù), which means "I want to go," one might say "请问我能去吗?" (qǐngwèn wǒ néng qù ma?), which means "May I please go?"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By using these forms of address and language, we show respect to others and avoid being too direct or demanding. Whether in formal or informal situ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appropriat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language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nd respectfully.回答2: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is a significant aspect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respect. Honorifics, or respectful titles and forms of address, are used to show reverence and politeness towards others, while humble forms are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humility and modesty. Both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enhancing social harmony.In many cultures, honorifics are a way of acknowledging someone's status or position, and they are often deeply rooted in tradition and social norm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honorifics include titles such as Mr., Mrs., Ms., and Dr., which are used to address individuals with respect and courtesy. In Chinese culture, honorifics such as "先生" (xiānshēng) for men and "女士" (nǚshì) for women are commonly used to address people in a polite manner.On the other hand, humble forms are expressions or phrases that demonstrate humility and modesty. In English, phrases like "I beg your pardon" or "if you don't mind" are examples of humble forms that express politeness and deference. In Chinese, humble forms such as "不敢当" (bù gǎn dāng) and "过奖了" (guòji ǎngle) are used to modestly respond to compliments or praise.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reflects a culture's values and social norms. By using these linguistic markers, individuals demonstr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hierarchy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show respect and humility towards others. In many Asian cultures, for instance, the use of honorifics is deeply ingrained in everyday interactions, andfailing to use them appropriately can be perceived as disrespectful or impolite.Furthermore, 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also contributes to maintaining harmony and foster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in a society. When individuals address each other with honorifics and respond with humility, it creates an atmosphere of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In this way, language becomes a tool for building and reinforcing social bonds, as it reflects the values of civility and respect for others.It's important to note, however, that 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should be genuine and appropriate. Overusing honorifics or employing them insincerely can come across as artificial or even offensive. Similarly, excessive humility may be seen as self-deprecating or lacking in confidence. Therefore, 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should be balanced and reflective of the genuine respect and humility one holds for others.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inlanguage is a reflection of cultural norms and social values. By employing these linguistic expressions with sincerity and appropriateness, individuals can demonstrate their respect for others and contribute to the maintenance of positive social interactions. Whether in English or Chinese, honorifics and humble for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在语言和沟通的背景下,尊称与谦称的使用是社会互动和尊重的重要方面。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尊长者自称:在上7、晚辈自称:在下8、老人自称:老朽、老夫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敬称与谦称

敬称与谦称

敬称与谦称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表达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方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方“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方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

谦称和敬称的文化内涵谦称和敬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尊重和礼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使用谦称和敬称,以示尊重和礼貌。

谦称和敬称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礼仪的体现。

下面我们将从谦称和敬称的定义、使用场合、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谦称和敬称分别指的是在称呼他人时所使用的谦虚的称呼和尊敬的称呼。

谦称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高或者年龄大的称呼,以示自己的谦逊和尊重。

比如在称呼长辈或者上级领导时使用“老师”、“阿姨”、“叔叔”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谦卑的谦称。

而敬称则是指在称呼他人时使用比对方地位低或者年龄小的称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称呼晚辈或者下属时使用“先生”、“小姐”、“同学”等称呼,这些都是表示尊重和礼貌的敬称。

其次,谦称和敬称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场合。

在家庭中,长辈和晚辈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彰显家庭中的尊重和礼貌。

在工作场合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客户和服务人员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维护工作中的秩序和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也会使用谦称和敬称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此外,谦称和敬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而谦称和敬称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通过使用谦称和敬称,人们能够传递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谦逊和礼貌。

同时,谦称和敬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的价值观念,即通过言行举止来展现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谦称和敬称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对于传统的谦称和敬称并不那么看重,甚至有些人认为过分讲究这些礼节已经过时。

在一些特定场合下,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对方的姓名来进行称呼,认为这样更加自然和亲近。

谦称敬称

谦称敬称

谦称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尊长者自称:在上。

7. 晚辈自称:在下。

8.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敬称1. 丈: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 先: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 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吴道子为“画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5.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6.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7.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一句话评书1.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

2. 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3. 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4.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5. 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6. 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7. 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礼仪称谓类常识

礼仪称谓类常识

礼仪称谓类常识称呼可分为尊称、平称、敬称、谦称等。

一、尊称是对别人用恭敬的称呼,以表示敬重的感情,一般用于称呼上级、长者、客人等。

1. 职务性尊称(1)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

(2)可只称职务,如“总理”、“部长”、“局长”等。

(3)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如“张校长”、“李处长”等。

(4)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职务简化后加姓氏,如“张局”、“李处”等。

(5)一般情况下,副职中的副字略去,不宜过分强调。

(6)正式场合,无论正职是否在场,对副职领导一定要加“副”字。

(7)极正式场合,在职务前加上姓名,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

2. 职称(学历)性尊称(1)对于具有较高职称(学历)者,以职称(学历)相称,可示对其学问、技术的敬仰。

(2)可只称职称(学历),如“教授”、“高工”、“博士”等。

(3)在职称前面加姓氏,如“刘教授”、“张工”、“陈博士”等。

(4)极正式场合,在职称(学位)前加姓名,如“基辛格博士”。

(5)一般情况下,副高职称中的“副”字应省略。

3. 职业性尊称(1)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教练会计、律师、法官、警察、司机等。

(2)也可在职业前加姓氏、姓名,如“张会计”、“李教练”、“陈明医生”等。

(3)在文艺界,人们常在“老师”前加姓氏来称呼对方。

(4)对工、商、戏剧界中传授技艺的人,人们常称之为“师傅”。

(5)在知识界,对有学问的女子,也可以称为“先生”,如“宋庆龄先生”。

3. 辈分性尊称(1)在中国内地的一部分地区,习惯上把对方往比较大的大辈分上称呼。

(2)称比自己年长的女性,一般为“大娘”、“大婶”、或“大姐”。

(3)称比自己年长的男性,一般为“大爷”、“大叔”或“大哥”。

(4)在广东,小朋友习惯称比自己年长的未婚男女为“哥哥”或“姐姐”。

(5)在北方,小朋友习惯称以参加工作的成年男女为“叔叔”或“阿姨”。

3. 资历性尊称对德高望重的长辈,可以在其姓氏后面加“老”字或“公”字,如“王老”、“陈老”、“谢老”、“陶公”等。

谦称与敬称

谦称与敬称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小儿,犬子-----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辞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称与谦称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

如《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我听说过诸侯大夫们,不是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均,不是担心贫穷而是担心不安分守己。

)句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古人说自己的姓称“贱姓”;住处称“敝乡”;年岁称“贱庚”;住宅称“寒舍”;自己的作品称“拙稿”;自己的观点称“拙见、愚意”等。

敬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

因此它们虽然都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代词“您”或“我”。

敬辞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尊敬的修饰语,如“奉”和“辱”、“枉”、“惠”等。

“奉”所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但和对方有关),如“奉送”表示在赠送对方时十分恭敬。

“辱”、“枉”、“惠”等所修饰的动词,是对方的动作(但和自己有关)。

其中“辱”、“枉”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是降低了身份,受了屈辱,如“辱示”、“枉驾”等。

“惠”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表示了一片好意,如“惠赐”等。

当然这些都是客套话。

谦辞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如“窃”、“伏”等。

“窃”、“伏”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如“窃闻”、“伏惟”,表示是自己“私下所说,私下认为”。

这些也都是客套话。

讳称:历代避讳的范围并无统一规定,但总的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就是说,凡是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都要考虑避讳。

尊者,主要指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及高官的名字;亲者,主要指直系亲属中的长辈,特别是父、祖的名字;贤者,主要指师长的名字。

避讳的方式较多,主要的是“改字法”,就是用同音字、同义字、近音字、近义字来代替应避讳之字。

例如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后,规定全国不得用“政”字及其同音字。

正月或改称为“端月”,或改读“正”音(zhèng)为“征”(zhēng),这种读正月之“正”音为“征”的习俗,一种保持了下来;又如西汉刘邦的妻子吕后名雉,因此不能用“雉”字而以野鸡代之;唐朝李世民登基后,“民”改为“人”,柳宗元《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人风”就是“民风”;为避晋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就被称做“明君”,以“明”代“昭”;《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为避讳,黛玉把“敏”字念作“密”,书写时少写一笔;还有古人的墓碑上经常撰写“先考某(姓)公讳某某(名)”,用一个“讳”字表示父亲的“名”是避讳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009年3月21日整理补充:敬辞谦辞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辞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别人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己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宾客来到用“光临”归还物件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常用敬辞谦辞释义: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作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作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晋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觐见:朝见(君主)(书面语)。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俪:夫妻(书面语),如“伉俪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蒙尘: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在外)(书面语)。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话,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岳父(书面语)待字:女子尚未定亲,如“待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指父母(书面语)。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故出自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面语)。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回家省亲(书面语)。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称对方的年龄。

过誉:谦词,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合卺: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词。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

还有钧裁、钧安等。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玉成:成全。

如“深望玉成此事”。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

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

如“潭府多福”。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悉:恭敬地知道。

谨启:恭敬地陈述。

兹有:现在有。

顷按、顷奉:刚刚接到。

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

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

迳与:直接地同。

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

不时:随时。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鼎力:大力(敬辞)。

孔殷:十分急切。

售罄:卖完。

鉴宥:请原谅。

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弱点。

迭函:屡次发信。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

如“复函为荷”。

稽迟:拖延、不及时。

惠纳、笑纳:接受。

卓夺:高明的决断。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

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卑职:1、旧制州县以下的官对上司的自称。

2、低微的职位谦称。

寡人:1、寡德之人。

2、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

3、古代王侯夫人的自称。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