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28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da483a5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0.png)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独有的智慧和财富,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作为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了众多的元素,如礼仪、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传统医学等。
在这些元素中,我认为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部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尤其是男女关系、亲情、友情和礼义规范等方面。
在传统观念中,男人应该负责家庭经济和外部劳动,而女人则要承担居家和育儿之责。
同时,中国婚姻是家庭伦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传统婚姻观中,妻子要侍奉丈夫,又称“三从四德”,即“从父、从夫、从子,德言、容貌、工艺、品行”。
在交往方面,中国古代有“朋友之交淡如水,爱人之交甜如蜜”的名言。
这说明在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中,人们关注的是亲情、友情和社交礼仪。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礼仪、廉政、纯朴、爱国、诚信、宽容等都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准则。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融入了宗教和哲学,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系强调中庸之道、仁、智、信、勇等美德。
这些美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道德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了许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艺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京剧等,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称得上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承载了人类千百年的智慧和经验,它体现了人类追求高尚品德和卓越文明的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它在新时期得到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60da6ba26925c52cc5bff0.png)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所谓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学期我选了段继红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节课,在接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
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
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
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在传统文化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在几千年的文明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合本民族自身生存发展特点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以及在人们的文明进化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伦理道德。
深入学习、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博大精深,涵盖广泛的体系之中,重人事、重血缘、重家庭、重社会,伦理道德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
可以毫不含糊的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道德传统,对于今天以德治国思想的学习与践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b915c50c22590102029dc5.png)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学生姓名专 业层 次批 次学 号学习中心年 月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论点、论据 40材料、数据 20写作规范性 15字数要求 10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
《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
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
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28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沈晓宙)
![28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沈晓宙)](https://img.taocdn.com/s3/m/9a822b4a336c1eb91a375dff.png)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28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如何看待传统孝道?现代社会怎样传承和实施孝道?学生沈晓宙专业园林层次高起专批次 111学号 320901111276学习中心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 02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如何看待传统孝道?现代社会怎样传承和实施孝道?摘要:孝观念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西周时“孝”开始被确立为宗法道德规范的核心,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它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里继承和提倡孝道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孝道两重性继承与发展目录1孝道的产生及演变 (1)2孝道的两重性 (2)3孝道的继承与发展 (3)4 结论 (4)5参考文献 (5)1孝道的产生及演变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而“孝”的造字经历了从图、符号到文字的过程,是一个会意字。
《说文》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该书的作者许慎以“孝”的小篆字形为依据,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训》,也将“孝”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因此,“孝”字的注释义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的善行和美德。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孝观念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
康学伟博士在《先秦孝道研究》一书中指出:“孝观念的形成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二是个体婚制的建立。
而这两个条件的成熟,当在原始社会晚期,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而且“这时的孝观念只是一种敬亲爱亲的感情,并未超出自然之性,尚不具有阶级性”。
正如《诗经·小雅·蓼莪》所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蓄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可见,懂得善事父母、报答父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良知本性。
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孝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d236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3.png)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较新3篇),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
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精华与糟粕两重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2)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现代化,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根据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使那些可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尽量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弥补传统文化中不足的一部分,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重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既有丰富发展,又有消解异化。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既肯定又否定,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另一方面,马克思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只有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才能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马克思的创新与发展,成为适合中国的马克思。
2、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
这种崛起,也必然要求让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给多样化的世界文明注入活力。
文化的崛起,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推进马克思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47f0b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7.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一种文化模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1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其基本精神肩负着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本文着重从文化含义、分类、功用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几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表明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吸收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继续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从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现在,因为东方中国的出现,使我们觉醒了。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也高举孔子人道思想的大旗,用以反对宗教神权,反对封建王权。
他们对中国崇尚理性的道德观念甚为推崇,甚至著文主张欧洲各国政府必须以中国为范本。
现代学者余秋雨也在《千年一叹》写到:“中国就像是一个两千多岁的老人,今天他还在和众多年轻人一起跑在世界的田径赛场上。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1c7b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f.png)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最新15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仔细讨论,那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保藏并共享哟!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1)京剧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一。
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以超群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杰出代表,饮誉世界。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
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汲取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溶化,演化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动听悦耳,称为“京调”。
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依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超群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颜色明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讲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声腔,颜色明丽的服饰,更用超群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阔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福它连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2)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珍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艳羡不已,啧啧赞扬。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识而又喜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好玩呀。
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
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可怕人们发觉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a6350649649b6648d747ff.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任务1、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初步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自己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在毕业论文中完成自己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调查研究及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以及论文撰写、答辩的能力。
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程序方法1、选题。
2、搜集、整理资料。
3、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4、编写论文提纲、完成一稿。
5、送指导教师修改,完稿。
五、毕业设计(论文)_的时间安排1、2011年4月25日前完成选题、任务书签定、完成开题报告。
2、2011年4 月26日—6月1日完成论文写作。
3、2011年6月2日—3日上交论文。
4、2011年6月4日—10日进行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资料:二、毕业设计(论文)_的基本要求苟立档高清无水印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应规范,并制成电子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中的综述部分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毕业设计(论文)全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其中引用他人的内容不得超过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三、课题的意义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C]//梁漱溟全集:第1卷.济南:山东人E出版社,1989[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5-50[ 4]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5]《论语学而》【M】.湖北:崇文书局,2007年[ 6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7]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8 ]恩格斯.反杜林论[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片社,1972[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馆,2004。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bd053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5.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涵盖了许多领域,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
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逐渐发展演变。
早期的中国文化主要以祭祀和追溯祖先的传统仪式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了文字、礼仪、音乐、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特征。
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志,如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礼乐制度等。
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顶峰,由此形成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尊重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强调孝道、忠诚、友谊等。
家庭被视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基本单位。
中国人相信,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注道德和伦理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和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仁爱他人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
尊重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通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审美和精神追求,通过艺术表现传递情感和思想。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如道家的“自然无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念。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依然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和源泉。
再次,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法。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思考。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五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b3c8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e.png)
【导语】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五篇】》,欢迎阅读。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篇一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
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
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
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
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
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
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
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是啊。
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
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
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
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4562d616fc700aba68fc51.png)
林业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谈家乡文化—豫剧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梆子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
根据中原文化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
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
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
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鼎盛时期,除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
是在民歌,小调及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
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
据20世纪的一些老艺人回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的“十处”,即祥符(今)、杞县、留(今)、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兰封(今并入)、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丘、太康、扶沟、鹿邑。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4756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d.png)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宝库。
在广袤的疆土上,孕育着多样的文化形态,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性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起来的文字系统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它不仅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思想进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
通过学习和理解汉字,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沉淀和智慧。
中国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众多思想流派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崇尚无为而治;墨家思想注重公正和平等,强调利益共享。
这些思想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观念。
中国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展示的重要方面。
从古代的诗词文学到现代的小说和电影等,中国文学以其丰富的叙事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古代文人雅士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现代文学作品也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革。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也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农业、医学、冶金等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成为世界科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传统的婚礼、葬礼和春节等节日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e5983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7.png)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
由于很多学生的文字书写方式和教师的差不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美观、大方,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书写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书写知识,还能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诗文时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相关知识。
中国---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中国---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08e4a9284ac850ad0242dd.png)
上中国文化概论课有感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概论,每一个朝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缩影,今人从书中了解的难免有点浅显,但是中国文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给你身临奇境的妙感,带领你一步一步似乎又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领略中国文化的深邃。
开始选人文选修课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哪些课,当时的我没有电脑,只能叫学长给我选。
我的写作本领不怎么样,但我对文学的兴趣却十分的浓厚,我觉得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才能汲取到文学的精华。
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门课。
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刻,证明了这门课程的意义。
确实,姑且不谈上完此课程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种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庄严之感。
中国文化概论,如果只是看名字并不太像一门学术研讨课,不过即使说成是“概论”,对研究中国文化来说还是不容易的。
“文化”这个词听起来很普通,大家都不感到陌生。
不认识字的人,但这些人的行为、心态都会受到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可是要说清楚什么是文化,要对此作出科学的界定,都似乎又成为难以捉摸的东西。
这门课叫《中国文化概论》,这与文化史课又有所不同。
后者是按照时间顺序,阐明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形式和发展的历程;而作为“概论”,则要按不同的专题进行论述。
虽然有些专题也要讲述其发展顺序,但重点还是要阐明各个专题的特殊内容。
课堂上,老师为了引领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他首先就向我们阐述了民族的定义,告诉我们什么是民族;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先后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中国文明发展的道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还介绍了宗教的相关知识,阐述了中国宗教的发展以及在中国的地位和国家对宗教的处理方针。
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较为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核心、类型以及特点等知识。
虽然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是在老师的介绍过程中,每节课的内容都相互的串联起来,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从而显示出中国文化整体的概貌。
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b3fbb3eff9aef8951e063c.png)
传统文化概论论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
而史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史学、发展、地位与意义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人创造的文明史册中最为瑰丽璀璨的乐章,是对五千年华夏文明前进步履的生动记录,是对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精神的凝聚和聪明才智的结晶。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文字,古代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史学等领域的辉煌成就。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史学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史学,从广义上讲是完全独立于人们的之外的、过往社会的客观及其发展;另一方面,它是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在我看来,史学是通过记述和研究历史演进,以展示未来的学科。
历史记述,受主客观条件局限,不可能完整、全面,还可能出现歪曲事实的情况。
这其中有诸多原因,比如:一,搜集史料的制度有局限,记述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
二,进行记述的人,居庙堂之高则不知江湖之事,而局江湖之远则不知庙堂之事。
三,随着历史发展,修史中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劲,政治思想决定修史的主导思想,主流思潮决定修史者的基本意思等。
由于这些原因,后人所见的历史记述,已经不可能是“纯粹”的人类社会演进客观过程,而是作为社会主体所代表的演进主流的基本历程。
因此,对历史记述进行研究,就要弄清真相,并进行诠释。
史学就是在弄清真相和进行诠释的不断交织中成为一门学科的。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程中,中国史学形成了自己诸多的特征:(一)功用趋于政治化。
史学功用问题,实际是治史宗旨问题,也即研究历史的目的与任务。
(二)思想日益伦理化。
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先是以氏族血缘为纽带,后是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法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fcab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3.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篇1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
传统文化中蕴含和积淀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具有制作、掘垦、居住、动植物培育等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引申出对人的性格的陶冶及品德的教养之意。
而今天的“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而“传统教育”作为一般的日常概念来说,是指历史上延传下来的教育现象而言的,相对近代教育而言有封建的传统教育;相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有近代的传统教育。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清末侵华战争前,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的作用下,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德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的核心。
从孔子开始就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言论。
再到后来的孟子又把德育加以发展。
《大学》开篇也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德主教的教育观。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仁爱的德育思想主要是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争斗,不公都是因为缺乏仁爱造成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彼此之间缺乏同情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1057ff04a1b0717fd5ddf8.png)
虽说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但到了现代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就拿节日来说,现在满大街充斥着各种西方节日,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又有多少人了解它,关于它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
而在众多节日中,尤以春节的规模,文化底蕴和影响程度最大。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即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又要开始了。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置办年货。
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等等。
过年时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道新年,赠送礼品。
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贴上两个门神,在门的两旁贴春联。
屋里还要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窗户上还要贴上窗花,门前挂上大红灯笼,在门的正中间还要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
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的意思。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怪兽。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走,于是燃放鞭炮就成了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目。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的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8cab9d0740be1e640e9a28.png)
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
而史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史学、发展、地位与意义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人创造的文明史册中最为瑰丽璀璨的乐章,是对五千年华夏文明前进步履的生动记录,是对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精神的凝聚和聪明才智的结晶。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文字,古代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伦理、史学等领域的辉煌成就。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史学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之史学史学,从广义上讲是完全独立于人们的之外的、过往社会的客观及其发展;另一方面,它是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在我看来,史学是通过记述和研究历史演进,以展示未来的学科。
历史记述,受主客观条件局限,不可能完整、全面,还可能出现歪曲事实的情况。
这其中有诸多原因,比如:一,搜集史料的制度有局限,记述范围不可能面面俱到。
二,进行记述的人,居庙堂之高则不知江湖之事,而局江湖之远则不知庙堂之事。
三,随着历史发展,修史中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劲,政治思想决定修史的主导思想,主流思潮决定修史者的基本意思等。
由于这些原因,后人所见的历史记述,已经不可能是“纯粹”的人类社会演进客观过程,而是作为社会主体所代表的演进主流的基本历程。
因此,对历史记述进行研究,就要弄清真相,并进行诠释。
史学就是在弄清真相和进行诠释的不断交织中成为一门学科的。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程中,中国史学形成了自己诸多的特征:(一)功用趋于政治化。
史学功用问题,实际是治史宗旨问题,也即研究历史的目的与任务。
(二)思想日益伦理化。
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先是以氏族血缘为纽带,后是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法观念。
它不仅对古代哲学思想有着明显和直接的影响,而且深深地渗透到史学领域内。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617c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6.png)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一块瑰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和功绩,无论我们处于怎样发达的社会,始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早在远古时代,智慧的人们就开始注重珍爱生命了。
然而,在现实中,在现代这样一个发达的社会里,还是存在着那么多的人蔑视生命,不尊重生命,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校园的自杀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除了对这些年轻生命的惋惜,更多的是多他们的鄙视。
他们不懂得珍爱生命,就算他们有太多的烦恼和压力,也不应该选择自杀来解决。
自杀之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懦夫的表现。
“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古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生命的力量是很伟大的,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生命诚可贵”当我们看到日益上升的自杀人数,我们又是怎样一种心境呢?再回到庄子的思想,生命是美的,是大自然的给予和馈赠,生命是宝贵的,是一定要珍爱的。
只要是有损于生命的东西,都要抛弃。
我建议那些想要轻易放弃生命的人去好好读一下庄子的书。
首先,谈一下庄子:1 谈“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继承了老子的根本思想,成为老子当之不愧的继承人,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
庄子的思想有着鲜明独特的风格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其风格和魅力是来自于他所表达的智慧和智慧的表达。
庄子不仅是一个智慧超群的思想家、哲学家,有着卓绝的思辨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美学家,充满着浪漫的气质。
庄子的思想,至博、至大、至深、至约,尤其是《逍遥游》一书,瑰伟奇特、文采绚烂,不愧称之为“天下第一奇书”“百家之冠”。
庄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至人”“神人”“圣人”1.1 至人庄子“庄周梦蝶”——庄子梦见翩翩飞舞的蝴蝶,但醒来之后,庄子搞不清是他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2年7—11月学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
一、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写作提示:
1. 个人学习体会。
可具体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如文学、艺术、民俗、中医、
思想文化等。
2. 当前中国社会需求,如建设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社会里的道德建设、抑制
消费社会的物欲横流等。
3. 个人和社会两方面都谈。
4. 谈的要具体些。
参考文献:
[1] 楼雨烈.中国的品格[M].北京:当代出版社,2007
[2]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二、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写作提示:
1. 儒家思想中哪些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价值?
2. 结合一个企业实例,谈谈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的应用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维明.儒家哲学与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刘军,黄少军.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三、结合具体古典诗歌谈谈中国人的思乡意识。
写作提示:
1. 必须结合具体诗歌谈,不能空谈
2. 思乡类型
3. 解释为什么中国人的乡土意识特别强烈?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2] 胡晓武.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思乡情结”[J] .文教资料,2010(7)
[3] 本课程光盘“中国古典诗歌特征”部分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四、中国古典建筑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写作提示:
1.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2. 成因分析(文化背景)
3. 结合具体古建筑谈
参考文献:
[1] 本课程光盘“中国古典建筑”部分
[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3] 张勃等.中西建筑比较[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
题目要求:
按照题目写作,不能偏离主题
五、分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写作提示:
1. 汉语的特点
2. 汉字的特点
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中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4
[2] 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
(专科2500字以上)
3.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理论应联系实际。
4.论文重点是联系实际,要自选案例,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通过课程论文考核,学习应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5.论文要求规范化:
标题——内容提要(100—15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6.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
7.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28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年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附: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正文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2.层次和标题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3.封面
课程名称:隶书、二号、加粗;
论文题目:隶书、二号、加粗;
4.摘要
摘要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居中、单列一行宋体、小四号;
5.关键词
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6.目录
目录标题格式要求同摘要标题,目录内容中一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为宋体、四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7.正文
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1)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0磅。
(2)图、表、公式: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
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
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
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
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3)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
不要两种混用。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即按文中引用的顺序编码。
作者姓名写至第三位,余者写“,等”(中文参考文献)或“,et al.”(英文参考文献)。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
(1)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 文题. 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译)著:序号作者. 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论文集:序号作者. 文题. 见(in):编者,编(eds). 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 文题:[XX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5)专利: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7)网文:序号作者. 文题. 网页链接地址.
举例如下:
[1]梅树立,陈奎孚,张森文,等. 两点边值问题的Shannon小波数值解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2~16
[2]朱文学. 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
[3]Bettina G, Alexander S, Thompson G A. Translocation of structural P-proteins in the phloem. Plant cell,1999,11:127~140
[4]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 In:White H J.,Smith R,ed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74,44~46
[5]欧阳忠. 中国股市及农业板块的弱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分析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6]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0-07-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100~3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9.图(表)
图(表)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表注为宋体、五号。
附
目录(示例)
1 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5)
2 ****** (6)
2.1****** (6)
2.2****** (7)
2.3****** (8)
3****** (9)
3.1****** (9)
3.2****** (10)
3.3****** (10)
4 结论与建议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