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均GDP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

人均GDP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人均GDP 是一个很灵验的指标,它到达什么水平,就必然出现什么样的消费现象和产业现象,相应地就出现什么样的商机。研究发达国家的这个演变轨迹,然后对应中国走到了哪个阶段,这是分析商机走向和商潮变迁的一条认识路线,很管用。我们认为:沿着人均GDP 看产业兴衰和商机变迁,应该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整理/ 郭雷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定人均收入水平是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性指标,主要有以下两种判断标准[1] :(一)世界银行标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20 世纪后半叶以来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依据。20

世界70 年代中期,世界银行在其年度发展报告中开始将国家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分类,后改为按照人均国民收入(GNI)分类。世界银行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分类指标较为普及,是当今许多经济学家判断一个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世界银行有两种分类方式,且两者密切联系。一种是将国家或经济实体划分为四个收入档次,分别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这一分类标准非常明确且每年调整一次。2007 年的分类标准为:人均GNI 低于905 美元为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NI 在906 美元至3595 美元之间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 在

3596 至11115 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 在11116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按照此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 处于3000 到10000 美元时,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另一种是在这四个收入档次类别基础上,又划分为“发展中经济”和“发达经济”两个类别。在世行官方文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被笼统地成为“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则被称为“发达国家”。世界银行金融信贷政策对这两类经济体也有明确的收入“门槛”界限。按照1989 年世行有关补充界定,这个“门槛”的收入界限是以1987 年美元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NI 为6000 美元。在此收入门槛以上,便划入“高收入国家”或“发达国家”之列。这一门槛每年随美元购买力或价格指数的变化而调整,2007 年世行确定的高收入或“发达经济”的收入门槛为11116 美元。(二)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在现有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钱纳里阶段划分标准认为工业化是以经济重心由初级产品生产向制造业生产转移

为特征的;他把现代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把随人均收入增长而发生的结构转变过程划分为3 个阶段(表1)。二、人均超过GDP3000美元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人均GDP 达到3000 美元,这是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日、

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实现了人均GDP3000 美元的跨越。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际经济发展轨迹来看,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在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迈进时,经济发展有许多显著的共性特征[2]。(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总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从国外的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速增长期往往出现在人均GDP 3000 美元前后,而且这一高速增长期大多会持续较长时间。如日本从1961 到1973 年保持了12 年的高速增长,GDP 年均增速达到9.8% ;希腊从1961 到1973 年平均7.7% 的增长速度保持了12 年;截止到1994 年,韩国的高速增长已持续了11 年;新加坡与香港的高速增长期则达33 年之久。由此可见,在人均GDP 3000 美元前后,总体经济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是完全可能的。2、人均GDP 水平加快提高在总体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国人均GDP 变化的速度得到证实。统计结果同时显示,较晚进入经济起飞阶段的国家,其经济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较快。如50 年代末期进入起飞期的德国,人均GDP 每增加1000 美元所用的时间分别是9 年、6 年和3 年,快于较早时期开始经济起飞的英国和法国(分别是13 年、7 年和3 年);60 年代后期开始经济起飞的日本又快于德国,人均GDP 每增加1000 美元所用的时间分别只有6 年、3 年和2 年。可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后起国家可以通过借鉴别国或地区的发展经验、引进先进技术等手段来加快发展,形成所谓后发优势。(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1、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第三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历史地观察美国、日本及香港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发现,虽然他们人均GDP 为3000 美元左右的时间分别出现在50 年代、60 年代和70 年代,却共同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二产业稳中趋降,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50%,居三次产业之首。就城市性地区香港而言,由于第一产业可以完全退出经济领域,使第三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时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60%。由此可见,人均GDP3000 美元后,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并持续上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普遍性,是该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表2)。2、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过程。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根据工业先行国家工业化的总结发现,工业化过程包括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起步期;以钢铁、机械、汽车、耐用消费品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扩张期;以组装工业和深加工化为特征的成熟期。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生产要素的构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

识密集型转移。工业化将进入成熟期,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从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化的历程看,人均GDP3000 美元后,将进入以工业重型化和技术先进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化在第三产业推动下进一步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演进密切相关。有资料表明:首先,城市化的速度因工业化的不同时期而不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工业化的起步期,城市化率缓慢增长,可达到30% 以上;在工业化的扩张期,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率是工业化起步期的1.5-2.5 倍;到工业化的成熟期城市化的速度有所下降。其次,由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本身对区位集聚的依赖高于工业,使城市化的进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性高于与第二产业的相关性,在工业化的后期,城市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由于第三产业本身具有集聚出效益的特点(所谓“店多拢市”),第三产业既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又依赖城市化的发展,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推动。(三)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规模扩大和速度提高,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发展经济学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往往经历由粗放到集约的过程,即由重视量的积累到重视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以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为标志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统一的增长。1、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从反映经济效益状况的主要指标劳动生产率看,在人均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