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行正法师
燕青门武术
仃瀑文/张风员陈安记武术乃中华文化之瑰宝,在其不断发展、演变和创新过程中,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为了进一步发扬传统武术,笔者根据所掌握资料,把滨州燕青门武术整理出来,以告慰先人,激励后进。
一、燕青门起源与发展燕青门武术隶属少林派。
相传其创始人为少林寺的紧那罗王。
紧那罗王在少林寺出家前,曾游遍天下,访学名师,武功深厚。
后来他到少林当了一名烧火僧,头不剃,脸不洗,穿着破僧衣,“真人不露相”。
元朝时红巾军部袭击少林寺,众武僧不敌,紧那罗王在危急之时,手持一条烟火棍,率领众借打退红巾军,令人惊奇。
后其借燕青之名创燕青门武术。
因其有一师姐(为道姑J,习练秘宗拳.故又有”一路秘宗,二路燕青,燕青、秘宗不分家”之说。
但此仅为传说,无法考证。
根据现在能够看到的文字资科。
燕青门最早的2叭22正宗传人为清代的孙通。
孙通原籍山东泰安,曾在嵩山少林寺苦习武功十年,其腿上功夫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被人称为”铁腿孙通”。
当前,燕青门武术的每代推延就是从孙通开始的。
孙通后来因打抱不平犯下命案,去东北避难,途中,在泰安、济南、青州、沈阳等地均有传人。
晚年,他隐居河北省沧县,被城东北姚官屯的一个财主聘为护院教头,并教授武艺。
得其真传的是这个富家的一个长工。
姓陈名善,外号“赛胜英”。
陈善回家后也收徒传艺。
城内的主要传人有其侄子陈广志,厦赵友、赵一、李虎、于生等人:东乡还有很多人,不一一介绍了。
后来。
陈善的后代陈广志又收徒传艺,传干城内陈玉山、“杨快手”杨昆山、“铁胳膊”刘俊岭等人。
杨昆山传“双刀”刘振山、扬连生、芦振铎、郭玉芬、刘恩华、刘延照、刘贵森等人。
刘俊岭传赵寿山、陈万岭、^l。
一”,t矗o∥“南咖左脚退一步,右拳变掌,・珂掌分落于体两侧,宜视前方。
习52)。
右脚向左脚并拢,两腿伸鼍成并步,两掌落在两太腿’J,成并步立正姿势,且视前,一l图53)。
器协Ⅳ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燕青门武术作者:张风员, 陈安记作者单位:刊名:少林与太极英文刊名:Shaolin with Taiji年,卷(期):2012(2)本文链接:/Periodical_slytj201202005.aspx。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科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科序,龙省,自瞿昙氏观星悟道。
于是广说经论。
最后以涅槃妙心。
嘱大迦叶。
拈华顾要。
灯灯相续。
初祖西来。
唯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名曰性宗。
慈氏菩萨以所悟识心圆明。
造为瑜伽师地之论。
天亲菩萨揽其渊浩。
创唯识颂。
于是护法标首。
慈恩演传。
成唯识论。
最为精密。
名曰相宗。
古杭绍觉老人。
乃云栖莲大师嫡裔也。
阐释全文。
有唯识音义。
法嗣新伊师广搜奥旨。
有合响。
而我苕圣先法师。
实为伊公入室弟子。
重加集注。
是正有补遗。
兹三集皆以演释唯识精义。
实相宗之宝炬矣。
或曰。
万法唯心。
心唯一也。
深究其原。
则一亦不立。
今相宗所论心王心所。
八识辗转。
观所缘缘。
研极微细。
得无与直指之道背耶。
余曰。
否否。
夫人心影最难穷也。
迷心认影。
一影一心。
即一世界。
循环相生。
何啻万亿。
无论谬执之辈。
据幻为真。
如沉弱水。
如堕夜雾。
不可得出。
即使明悟上智之士。
于斯道中。
已契大意称悟彻。
而微细无明流注性海。
慧剑所不能除。
宝镜所不能照。
化雨法雷所不能洒澹震荡。
是生死因。
随劫轮转。
将奈何矣。
彼慈氏天亲悲悯斯苦。
故造斯论。
绘写变相。
破心影之惑。
斩八识之根。
使学者绝后再苏。
转识成智。
向所谓网罗窠臼。
皆成安乐窝最胜院。
妙用神通。
百法具足。
然则相宗之旨。
正所以洞明差别辅性宗。
如车二毂鸟双翼。
何可偏废哉。
此唯识补遗之刻。
深有功于正法眼藏。
非渺小也。
刻既成。
遂书诸简端。
康熙戊午孟夏谷旦董漠?题No. 825成唯识论音响补遗科文卷上第一卷?论题(成)?论主(护)?译师(唐)?正文大科(三)初宗前敬叙分(二)初归敬述意(稽)次造论因缘(二)初通为利生(今)次别为破执(二)初破凡夫外道(又)次破小乘四师(复)次依教广成分(三)初一颂半(略答)外难略标识相(三)初末论设问(若)次本论颂答(颂)三末论释成(二)初释前三句(二)初略释(三)初释第一句(论)次释第二句(彼)三释第三句(二)初征(如)次释(二)初正释(二)初依相见假说我法(彼)次由熏习变似我法(二)初法释(或)次喻明(如)次结判(愚)次广释(二)初明无实唯似境(三)初征答总标(云)次重征别释(二)初破实我实法不可得(二)初破实我(二)初征(如)次释(二)初正破(三)初叙破外道小乘我相(二)初别破(二)初破六师三计(二)初叙计(诸)次破斥(三)初破胜论数论(初)次破无惭尼犍(中)三破兽主遍出(后)次破小乘三计(二)初叙计(又)次破斥(三)初破即蕴我(初)次破离蕴我(中)三破非即离我(后)次总破(三)初约思虑有无破(又)次约作用有无破(又)三约所缘非缘破(又)次立量以显唯识(二)初显能所缘是见相(又)次结示所缘是识变(是)三结属我执俱分(三)初标列(然)次别释(二)初俱生我执(三)初释总名(俱)次释别相(此)三示断位(此)次分别我执(三)初释总名(分)次释别相(唯)三示断位(此)三结判(二)初正判(二)初判相质有无(二)初判定有无(如)次结成前义(是)次判依遍有无(然)次引证(故)次释妨?次破实法?次结示心外境非所缘?三总结证成?次释假应依实难?次释后三句?次二十三颂半广明识相显前颂意?三后有五颂明修行之位次?三释结施显分??次释妨(二)初正释妨难(三)初释忆识等事妨(二)初难(实)次释(二)初斥非(所)次显理(然)次释造业受果妨(二)初难(若)次释(二)初斥非(所)次显理(然)三释生死涅槃妨(二)初难(我)次释(二)初斥非(所)次显理(然)次结示唯识(由)?次破实法(二)初征答非有(如)次广破执相(三)初正破心外有法(二)初破外道(二)初征(外)次释(二)初约十三家别破(五)初数论师(三)初叙执(且)次破斥(七)初破现量所得(彼)二以能所互破(又)三体应同用破(又)四破三合成一(许)五以总别互破(又)六约变时合不合破(二)初正破(此)次遮救(不)七约无差别破所成(又)三结非(故)二胜论师(二)初叙执(胜)次破斥(二)初正破(二)初明诸句体非实有(八)初被诸句中常无常(彼)二以实德二句对破(又)三破实句中有碍常(又)四破诸句中无碍法(诸)五约唯识破诸句(又)六破大有性(彼)七破同异性(又)八破和合句(又)次显诸句非现量得(二)初明诸句非现量境(然)次显能缘非现量智(又)次结非(故)三自在天等八论(二)初破大自在(二)初叙(有)次破(彼)次例破余七(余)四二种声论(二)初叙(有)次破(彼)五顺世论师(二)初叙(有)次破(二)初破因微(彼)次破果色(三)初破不越因量(二)初正破(又)次破救(三)初破量德合故似粗(若)次约果如因破(若)三约因如果破(若)次破因果同处(又)三破果体是一(又)次束成四种总破(二)初总标(然)次别破(四)初数论等(二)初叙(一)次破(彼)二胜论等(二)初叙(二)次破(彼)三无惭等(二)初叙(三)次破(彼)四邪命等(二)初叙(四)次破(彼)次破余乘?次立量以显唯识?三结属法执俱分??次破余乘(二)初当(彼)次释(二)初总释(破)次别释(三)初破色法(二)初破对无对色(二)初标列(且)次别明(二)初有对色(二)初明有对非实有(二)初略明(彼)次广释(二)初明能成极微不实(二)初约质碍有无破(谓)次约方分有无破(二)初破有方分(又)次破无方分(二)初且约有方分破无方分(三)初约所成果色破(若)次约因能成果破(又)三约果色即因破(执)次结归有方分破其实有(有)次结所成果色非实有(故)次明有对唯识变(二)初征(五)次释(二)初正释(二)初总释依缘(虽)次别释依缘(二)初略明所依(然)次广释所缘(二)初总标所缘缘有无(此)次别明所缘缘有无(二)初明外所缘缘非有(二)初破执(四)初破正量部计能生(二)初叙计(谓)次破斥(非)二破经部师计和合(二)初叙计(眼)次破斥(非)三破经部转计极微(非)四破萨婆多计和集(二)初叙计(有)次破斥(彼)次结况(许)次显内所缘缘非无(二)初明识变似色等为所缘缘(由)次明识所变相非极微成(二)初正明(然)次释妨(为)次结示(由)次无对色(余)次破表无表色?次破不相应行?三破无为法??次破表无表色(二)初征(表)次释(二)初明二色非实有(二)初正明(二)初释有表(二)初身表(二)初破实有(三)初反征(此)次正破(三)初破形(若)次破动(若)三破心所引生(若)三结示(故)次申正义(然)次语表(二)初破实有(语)次申正义(然)次释无表(二)初破实有(表)次申正义(然)次释难(二)初难(世)次释(二)初总答非色(不)次别明业体(二)初明思为三业体(能)次转释身语二业(二)初示由思名业道(起)次明业道是假说(或)次结二色唯识变(由)?次破不相应行(三)初总明无实体用(二)初明依色心分位假立(不)次立量以显无实体用(此)次别破得非得等(六)初破得非得(二)初破他非(二)初征答实有(二)初论主问(且)次外人答(契)次正破实有(二)初依经总非(经)次就义别破(二)初正破得(二)初引经例破(亦)次约二因破(三)初征(又)次破(二)初破能起因(若)次破不失因(若)三结(故)次例破非得(得)次申正义(二)初明得(然)次明非得(观)二破众同分(二)初破他非(二)初征答实有(二)初论主问(复)次外人答(契)次正破实有(二)初依经总非(此)次就义别破(二)初约同智言因破(若)次约同事欲因破(若)次申正义(然)三破命根(二)初破他非(二)初征答实有(二)初论主问(复)次外人答(若)次正破实有(二)初依经总非(此)次就义别破(三)初例破(又)次释妨(若)三结示(此)次申正义(然)四破无心定等(二)初破他非(二)初征答实有(二)初论主问(复)次外人答(若)次正破实有(若)次申正义(二)初正释(二)初无心定(谓)次无想果(无)次结示(故)五破三有为相?六破名句文身?三傍破执随眠等?第二卷?五破三有为相(二)初破他非(二)初征答实有(二)初论主问(复)次外人答(契)次正破实有(二)初依经总非(此)次就义别破(五)初破能相所相体异(非)二破生等相体俱有(又)三破能所相本有(能)四破能相合所相(所)五破生等三世相违(又)次申正义(二)初刹那四相(三)初标立相意(然)次释成四相(四)初列说四相(本)二约世简小(前)三释通外难(如)四述相所表(生)三结成是假(故)次一期四相(一)?六破名句文身(二)初破他非(二)初征答实有(二)初论主问(复)次外人答(契)次正破实有(二)初依经总非(此)次就义别破(二)初正破二师(二)初单破正理论师(二)初破名等异声实有(若)次破声能生名句文(二)初正破(谓)次遮救(二)初遮音韵即名等异声实有(若)次遮音韵非能诠须生名等(若)次双破经部正理(二)初正破(声)次结责(何)次结成愚智(语)次申正义(四)初显假差别(然)二显三用殊(名)三明不即不离(此)四会其相违(二)初正会相违(由)次蹑迹会违(且)?三傍破执随眠等(二)初正破(二)初叙执(有)次破斥(彼)次例余(执)?三破无为法(二)初正破实有(二)初依理总非(诸)次约义别破(二)初正破(二)初例有为总破(二)初例破离色心等定有无为(且)次立量显无为即色心实性(然)次约一多别破(二)初总征(又)次别释(二)初破体一(二)初破虚空(若)次破余二(一)次破体多(若)次例余(二)初准前例破(余)次立比量破(又)次显示正义(三)初总标(然)次别释(二)初依识变假施设有(一)次依法性假施设有(二)初示法性名(二)次出无为体(离)三结示(故)?次立量以显唯识(二)初双显二取是相见分(外)次结示唯识亦是假说(诸)?三结属法执俱分(三)初标列(然)次别释(二)初俱生法执(三)初释总名(俱)次释别相(此)三明断位(此)次分别法执(三)初释总名(分)次释别相(唯)三明断位(此)三结判(二)初正判(二)初判相质有无(二)初判定有无(如)次结成前义(是)次判依遍有无(然)次引证(故)?次结示心外境非所缘(二)初明离识我法非所缘缘(如)次明自心外蕴非所缘缘(二)初简异聚王所(现)次简同聚心所(问)?三总结证成(由)?次释假应依实难(二)初难(有)次释(二)初正释外难(三)初总破法喻(彼)次别破法喻(二)初破喻(二)初破依类假说(三)初正破(依)次遮救(若)三结破(类)次破依实假说(三)初正破(依)次遮救(若)三结破(由)次破法(二)初正破假说依真(又)次结申假说正义(由)三结难非理(是)次示假说意(然)?次释后三句(二)初结前标数(识)次释通别名(二)初释三类别名(一)次释能变通名(二)初总标(此)次别释(二)初释因能变(一)次释果能变(二)初总明(二)次别释(二)初等流果(等)次异熟果(二)初正释(异)次简异(此)?次(二十三颂半广)明识相显前颂意(二)初(十四)行半颂明三能变识相(二)初广释三能变相(三)初初能变相(三)初末论设问(虽)次举本颂答(颂)三末论释成(二)初正释颂文(八)初自相等三门(二)初正释三门(二)初别释(三)初自相门(论)次果相门(此)三因相门(此)次总结(初)次重明因相(三)初标(一)次解(四)初明种子相(二)初正释(二)初正示种相(此)次明种实有(二)初正释(虽)次释妨(二)初难(此)次释(二)初正释(若)次简别(然)次结判(二)初判属相分(种)次判属三性(二)初正判(诸)次释妨(二)初难(若)次释(虽)二明本新义(三)初净月等师唯立本有(三)初释义(此)次引证(二)初引教(如)次引理(又)三结示(如)次难陀等师唯立新熏(三)初释义(有)次引证(二)初引教(如)次引理(二)初证有漏(又)次证无漏(无)三会违(二)初会本有五种性别(三)初标(有)次释(即)三结(故)次会地狱成就三根(所)三护法正义新本合论(三)初正释二类(二)初标(有)次释(二)初本有(一)次始起(二)次斥前互阙(二)初破净月唯本有(二)初正破(二)初明违理(二)初约因缘义破不从熏生(三)初标(若)次释(二)初引证(如)次引论(摄)三结(唯)次约因缘义破由熏增长(非)次明违教(又)次结责(故)次破难陀唯新熏(二)初正破(二)初明违理(二)初正明违理(二)初斥非(二)初约有为无漏无因破(若)次遮性净为无漏生因(三)初出彼所凭(分)次破彼谬解(二)初征(而)次破(三)初破以空理为无漏因(若)次破以即心为无漏因(若)三破有漏心性是无漏(二)初以有漏例无漏(若)次以异生例圣者(二)初正例(又)次破救(若)三申经正义(然)次显正(由)次通前所引(四)初通内种定有熏习(诸)二通无漏由闻熏习(二)初明亦熏本无漏种(其)次判二性为缘亦异(闻)三通依障建立种性(二)初正释(依)次通妨(然)四通三根依当可生(既)次明违教(然)次结责(故)三结示正义(由)三明种子义?四明熏习义?三结?二不可知等三门?三相应门?四受俱门?五三性门?六心所例王门?七因果譬喻门?八伏断位次门?次证有本识?次第二能变?三第三能变?次会三能变俱转示二谛?次九行颂广释外难显唯识??三明种子义(三)初明内种(三)初总标(然)次别释(六)初刹那灭(一)二果俱有(二)三恒随转(三)四性决定(四)五待众缘(五)六引自果(六)三结示(唯)次明外种(外)三简熏习(内)?四明熏习义(三)初总标(二)初问(依)次答(所)次别释(二)初所熏(三)初征(何)次释(四)初坚住性(一)二无记性(二)三可熏性(三)四与能熏和合(四)三结(唯)次能熏(三)初征(何)次释(四)初有生灭(一)二有胜用(二)三有增减(三)四与所熏和合(四)三结(唯)三结判(二)初结熏习(如)次判因果(二)初约种现判因果同时(能)次约三类判因果横竖(二)初正判三类(能)次结属因缘(此)?三结(是)?二不可知等三门(二)初征答总标(此)次别释三门(二)初释行相所缘(二)初略释(二)初明行相(了)次明所缘(二)初别明执受处(二)初释处(处)次释执受(执)次总结是所缘(执)次广释(二)初释行相(三)初略指是异熟见分(此)次通明心心所分量(三)初难陀立二分(二)初正明立二分(二)初正释(二)初释(二)初明心心所各有二分(然)次破安慧唯立自证分(二)初破无所缘(若)次破无能缘(若)次结(故)次引证(如)次大小乘辨异(二)初明小乘偏义(二)初明行相所缘(执)次明王所问异(心)次申大乘正说(二)初明行相所缘(违)次明王所同异(心)次陈那立三分(二)初正释(然)次引证(如)三护法立四分(二)初正明应有四分(二)初正释(又)次结判(二)初正判(此)次引证(是)次摄归唯是一心(二)初明摄(如)次引证(如)三结归是异熟见分(故)次释所缘(二)初正明所变(二)初明唯变处等(二)初正释(二)初明业力所变决定(三)初器界(二)初正明共中共变(二)初释义(二)初正释(所)次释疑(虽)次料简(二)初征(谁)次释(三)初月藏明一切有情共变(有)次次师明现居当生者变(二)初斥前非(有)次申自义(是)三护法明于身有用即变(二)初斥前非(有)次申正义(然)次结显共中不共(此)次种子(诸)三根身(二)初明不共中不共变自根身(有)次明不共中共种变他依处(二)初正释(有)次料简(二)初师亦变似根(此)次师唯变依处(有)次明定等所变不定(前)次结示(略)次明不变心等(二)初问(何)次答(二)初通明诸识有二种变(有)次别显异熟唯因缘变(二)初有漏位唯变色等(异)次无漏位亦现心影(至)次总结所缘(故)次明不可知门(二)初明不可知(不)次征答劝信(二)初征(云)次答(如)第三卷?三相应门(三)初问答总明(此)次别释触等(五)初释触(二)初明正义(二)初正明(能)次转释(二)初释性(三)初释三和(谓)次释分别变异(二)初正释(皆)次通妨(根)三释令心触境(和)次释业(三)初正释(既)次引证(起)三通妨(瑜)次斥异解(然)二释作意(二)初明正义(作)次斥异解(有)三释受(二)初明正义(受)次斥异解(二)初叙执(有)次斥破(二)初破领俱触(三)初正破(彼)次遮救(三)初破受似触生(若)次破受领受体(若)三破不舍自性(若)三结责(故)次破共余相(然)四释想(想)五释思(思)三结相应义(此)?四受俱门(二)初明唯舍受相应(二)初正释(三)初约识行相明(此)次约俱生受明(又)三约执藏义明(又)次释妨(二)初难(若)次释(既)次简非余所相应(二)初征答(如)次释明(二)初明非别境俱(谓)次明非善等俱(此)?五三性门(三)初问(法)次答(此)三释(二)初释无覆无记义(异)次释无覆无记名(覆)?六心所例王门(二)初正释(二)初例三性门(触)次例余诸门(又)次斥谬(二)初叙执(有)次斥破(二)初破一切种(二)初正破(二)初约不能受熏持种破(彼)次纵受熏以种多难破(又)次破救(二)初叙执(谁)次破斥(彼)次破无简别(又)?七因果譬喻门(二)初明正义(二)初正释颂文(三)初征答总标(阿)次法喻别释(二)初释恒转义(恒)次释如瀑流(如)三结示缘起(如)次通妨显理(二)初释过未既假不成非断难(二)初外难(过)次答释(二)初对斥(过)次显理(岂)次释无因无果谁离断常难(二)初外难(因)次答释(二)初对破(若)次显理(二)初略明(因)次广显(三)初标义(谓)次释成(观)三结劝(如)次斥异说(二)初正斥(二)初斥余部(二)初叙计(三)初标(有)次释(谓)三结(如)次斥非(三)初总斥(彼)次别破(三)初破一念二时(何)次破生灭体一(又)三时体互破(生)三结非(故)次斥经部(经)次结劝(由)?八伏断位次门(二)初征答总标(此)次广释颂义(二)初正明舍阿赖耶(二)初总明(谓)次别释(二)初明能舍诸位(二)初明正义(二)初正释(二)初释义(此)次引证(云)次释妨(二)初难(若)次答(二)初约回心向大释(彼)次约直修大乘释(又)次斥异解(二)初正破(二)初叙(有)次破(彼)次破救(二)初叙(地)次破(彼)次简所舍唯名(然)次通明第八异名(二)初广释诸名(二)初释名义(二)初总标(然)次别释(四)初释心等四名(谓)二释阿赖耶名(或)三释异熟识名(或)四释无垢识名(或)次简所舍(阿)次结归二位(然)?次证有本识(三)初征答总标(云)次教理别明(二)初引教(二)初引大乘(二)初引契经证有第八(二)初三经四颂(四)初引阿毗达摩颂(二)初引颂(谓)次释义(二)初时释(三)初约二用释(二)初略判颂文(此)次广释颂义(二)初因缘用(二)初释(二)初正释因缘(界)次转释缘用(谓)次结(是)次依持用(二)初明流转依持(三)初标(由)次释(谓)三结(诸)次明还灭依持(三)初标(及)次释(谓)三结(能)次约染净释(又)三约三性释(或)次结证(今)二重引前经中颂(二)初引颂(即)次释义(二)初正释(二)初释前三句(二)初约含藏义释(由)次约三藏义释(与)次释第四句(二)初约地上释(已)次通地前释(或)次结证(非)三引解深密经颂(二)初引颂(解)次释义(二)初正释(三)初释第一句(以)次释第二句(是)三释后二句(凡)次结证(唯)四引入楞伽经颂(二)初引颂(入)次释义(眼)次指广证有(此)次显大乘是至教量?次引余部?次显理?三总结劝信??次显大乘是至教量(二)初立比量证(诸)次引七因证(二)初引圣慈氏七因(二)初总标(又)次别明(七)一先不记(一)二本俱行(二)三非余境(三)四应极成(四)五有无有(五)六能对治(六)七义异文(七)次引庄严论颂义(如)?次引余部(二)初总标(余)次别引(四)初大众部(谓)三上座部(上)三化地部(化)四说一切有部(二)初引文(说)次论释(二)初释义(三)初明正义(谓)次别简释(七)初简余蕴(谓)二简五欲(五)三简乐受(乐)四简身见(身)五简转识(转)六简色身(色)七简不相应行(又)三总结示(异)次结证(由)?次显理(三)初结前起后(已)次依经广显(十)初持种心(三)初引经证有(谓)次依义广释(二)初明正义(二)初正释(二)初简转识非持种心(谓)次明第八是持种心(二)初正释(二)初顺明(此)次反显(若)次简非(二)初简色不相应(色)次简转识心所(转)次结示(故)次斥异解(五)初破识类受熏持种(二)初叙(有)次破(六)初约假实破(彼)二约三性破(又)三约无心位破(又)四约凡圣类同破(又)五约根法类同破(又)六约事类不俱破(又)二破六识俱转受熏持种(执)三破色心自类前为后种(二)初叙(有)次破(二)初正破(二)初约无熏习义破(彼)次约间断不生破(又)次遮救(亦)四破三世实有能成因果(二)初叙(有)次破(彼)五破执遣相空拨无本识(二)初叙执斥违经(有)次约法斥违理(二)初斥成邪见(智)次斥反正智(若)三总结证成(故)二异熟心?三界趣生体?四有执受?五持寿暖识?六生死时心?七缘起依?八识食体?九灭定有心?十染净心?三指广结略??二异熟心(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简转识非真异熟(谓)次明第八是真异熟(三)初约有情身器显有真异熟(定)次约身受怡劳显有真异熟(又)三约非佛有情显有真异熟(非)三总结证成(由)?三界趣生体(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标义(谓)次释成(二)初简转识等非趣生体(非)次明第八心品是趣生体(三)初约实等四义顺明(唯)次约无色第六反释(此)三约佛非趣生反证(由)三总结证成(正)?四有执受(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明第八是能执受(二)初显有能执受心(谓)次立第八是能执受(二)初正立(唯)次简别(此)次简转识等非能执受(三)初简诸转识(谓)次简诸心所(诸)三简色根命根(非)三总结证成(故)?五持寿暖识(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简转识非持寿暖识(谓)次明第八是持寿暖识(二)初正立(唯)次释成(二)初正释(经)次通妨(二)初难(虽)次释(二)初约三法具处释(此)次约暖不遍处释(又)三总结证成(由)?六生死时心(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正明生死时心(二)初明正义(二)初简转识非生死时心(谓)次明第八是生死时心(真)次斥异说(二)初异说(二)初叙(有)次破(二)初正破(若)次遮救(若)次余部(有)次别明将死时心(二)初立义(又)次释成(二)初简转识不生冷触(眼)次明第八能生冷触(唯)三总结证成(故)?七缘起依(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引经释(谓)次明论释(二)初明第八是名色缘(二)初正明(眼)次遮救(亦)次简转识非名色缘(又)三总结证成(故)第四卷?八识食体(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通明四食相(三)初总标(谓)次别释(四)初段食(一)二触食(二)三思食(三)四识食(四)三结判(二)初约三科判(由)次约三界判(段)次别明识食体(二)初简转识非识食体(二)初正简(眼)次斥异(四)初破过未识等为食(非)二破入定心等为食(亦)三破不相应行为食(又)四破第六意识为食(二)初叙(有)次破(二)初总斥指广(彼)次约义别破(三)初破无漏识为食(又)次破有漏种为食(亦)三破身命互为食(复)次明异熟是识食体(二)初正释(由)次通妨(唯)三总结证成(既)?九灭定有心(三)初引经证有(又)次依义广释(二)初明灭定有第八识(三)初依义明灭定有识(二)初明定中第八为不离身识(谓)次破后时还起名不离身识。
珍贵的禅宗史书——读武汉大学吕有祥教授点校的《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收稿日期:2023-06-14作者简介:刘晓(1988 ㊀),中州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编审㊂珍贵的禅宗史书读武汉大学吕有祥教授点校的‘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刘㊀晓(中州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郑州㊀450000)摘㊀要:‘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相继辑录了从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前后近600年重要禅师的言行资料,弥补了以往灯录传记的缺失与不足,承续了‘禅林僧宝传“,有其特有的风格和重要的史料价值㊂‘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整理出版为学术界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以期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㊂关键词:‘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禅师;灯录;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G25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7-0136-031㊀学术背景㊀㊀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㊁传承好㊁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㊁弘扬民族精神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㊂㊀㊀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合刊本,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21年12月出版,2023年5月‘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一等奖㊂‘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点校出版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㊂中州古籍出版社是专业从事古籍整理及学术著作出版的地方出版社,建社以来出版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及古籍整理图书㊂由中州古籍出版社策划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㊁中国佛教史著名专家杨曾文教授及黄夏年教授主编的‘中国禅宗典籍丛刊“系列丛书,已经出版多部,其中‘禅源诸诠集都序“‘大慧书“‘马祖语录“‘禅林僧宝传“‘正法眼藏“等,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好评㊂‘正法眼藏“(上下册)荣获 2016年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㊂㊀㊀禅宗,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古代印度的菩提达摩为第一世初祖㊂禅宗的名称开始于唐朝㊂初祖菩提达摩传承衣钵至第二世慧可,慧可传承衣钵至第三世僧璨,僧璨传承衣钵至第四世道信,道信传承衣钵至第五世弘忍禅师门下,后分成北方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说和南方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说两个宗派㊂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北方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说宗派逐渐走向式微,而南方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说逐渐盛行㊂禅宗是印度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最典型㊁流传最广㊁影响最深远的佛教流派,对宋明理学的产生㊁发展㊁成熟具有重要影响㊂‘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不晓得禅宗答应能否两字,却便道: 洒家记得㊂ 明徐渭‘次苏长公雪“诗之一: 翩如巾舞玉人纤,皎似禅宗戒律严㊂ 禅宗虽然自称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 ,但实际上记述历代禅师言行且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比其他佛教流派多,卷帙浩繁,体裁各异,有单人专集,有多人合集,有大型语录集(如各种‘传灯录“)等㊂在浩繁的禅宗文献资料中,‘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承续‘禅林僧宝传“,有其特有的风格和较高的史料价值㊂631第43卷第7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7月2㊀基础文献补缺漏㊀㊀武汉大学吕有祥教授常年从事中国佛学教学与研究,校注译释多部佛教典籍,已出版的‘古尊宿语录“‘出三藏记集“‘佛说本生经“‘大慧书“‘禅林僧宝传“等被学术界广泛参阅利用㊂吕有祥教授还参与了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中华大藏经㊃续编“的点校工作,独立承担了‘中华大典㊃哲学典㊃佛教哲学卷“‘中华大典㊃宗教典㊃佛教义理卷“的编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佛教典籍整理经验㊂㊀㊀吕有祥教授点校的‘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点校精当,注释言简意赅,对两书重要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和整理,重新整理了两书目录,介绍了两书作者和内容价值,书后辑录的古今有关评论的文献资料,如:清超永编的‘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三‘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广润巨灵自融禅师“,清潘耒的‘遂初堂别集“卷二‘广润巨灵禅师塔铭“,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卷六‘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㊂㊀㊀‘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以收录在‘卍续藏经“中的版本为底本,对原书疑有衍㊁脱及误刻字㊁通假字㊁异体字均作了校勘记,对书中的生僻字和部分名词作了适当注释[2]㊂对现存‘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进行整理,虽然以禅宗史为主,但文献中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社会㊁人文及禅僧与朝野儒者士大夫的交往㊁儒佛的交流等,为读者了解禅宗史提供了便利㊂因此,两书的校注出版为佛学研究者和佛教爱好者提供了可靠㊁方便利用的文本㊂3㊀内容丰富记述全㊀㊀宋代禅师觉范惠洪为补以往灯录很少记述禅僧事迹之缺,创新编撰‘禅林僧宝传“,独具风格,自成一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记言与记事兼顾㊂以往的僧传着重记述高僧的生平行事而略于记述语录,灯录则着重于记述禅僧机缘语句而略于记述生平行事[3]㊂‘僧宝正续传“记言与记事并重, 既载其语言,则当兼记其行事 ,较完整地记载了禅师的思想言行,充分展现了禅师的面貌风骨㊂二是对禅师言行的记述篇幅相对平衡㊂点校本‘僧宝正续传“卷二宝峰文准㊁卷四圆悟克勤禅师㊁卷六径山宗杲禅师等禅师的言行有4~5页,其他禅师的语录有2~3页,相对平衡,而灯录对言行的记录偏轻偏重,有的内容较多,有的内容较少㊂三是 依仿史传,各为赞辞 [4]㊂两书仿照‘史记“‘高僧传“‘续高僧传“的方式,在人物传记后作一简要评语,对传主进行评价㊂评语既有助于加深对传主的认识,也能展现作者的见识与境界㊂四是时序为主,兼顾平衡㊂在人物的编排顺序方面,以往灯录按禅门法脉相续之次第编列,而‘禅林僧宝传“则以时序为主,兼顾同派禅僧,相对集中㊂‘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与‘禅林僧宝传“一脉相承,为学者了解禅师思想言行提供了较全面的史料㊂4㊀史料内容属上乘㊀㊀‘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相继辑录了从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重要禅师的言行资料,弥补了以往灯录传记的缺失与不足㊂4.1㊀‘僧宝正续传“的相关情况㊀㊀‘僧宝正续传“7卷,南宋禅师祖琇(生卒年不详,大约在南宋初期绍兴至隆兴年间)为补续‘禅林僧宝传“而编撰㊂‘禅林僧宝传“收录81人传记,始于唐末曹山本寂禅师(840 901),迄于北宋末黄龙惟清禅师(? 1117),少数是唐末五代禅僧,多数是北宋禅僧㊂‘僧宝正续传“辑录的禅师传记,按生卒年记载,最早为卒于北宋末年的圆通旻禅师(1046 1114),最晚为卒于南宋初期的径山宗杲禅师(1089 1163)㊂‘僧宝正续传“辑录两宋百年间的禅师,是对惠洪‘禅林僧宝传“的补续[5]㊂该书初写于1159年以前,由于寄给正贤禅师(? 1159)审阅,后增入正贤㊁宗杲㊁道震的传记,全书的完成应在宗杲禅师卒后,即1163年后㊂㊀㊀‘僧宝正续传“共收录30人传记㊂前六卷收录南岳下十二世至十五世临济宗禅师27人传记㊁青原下十二世曹洞宗禅师一人传记;第七卷收录2人传记,作者得之于无尽藏 异书 ,视之为唐末传奇僧人,故 特撰次之 ;卷末附 代古塔主与洪觉范书 ,驳斥觉范的古塔主有 三失 的言论,为古塔主辩解㊂4.2㊀‘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相关情况㊀㊀‘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15卷,清代自融(1615 1691)鉴于明清灯录迭出,但 其文不一且繁 , 参差疑滞,似又莫能释而定之 ,为正本勘误,自融历经20余年, 采考宋建炎以至明末五百岁尊宿不可唐捐之实录 ,弟子性磊加以拾遗补辑而成㊂关于‘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所收录南宋㊁元㊁明三代禅师的人数,自融在‘南宋元明僧宝传序“中称97人㊂性磊在‘南宋元明僧宝传后叙“中说,自融所集者53人,磊所补者41人,合为94人㊂㊀(下转第140页)731刘晓:珍贵的禅宗史书㊀方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即 叶子 的出现㊂程大昌在‘演繁露“中提道: 古书皆卷,至唐始为叶子㊂ [8]人们开始认识到装帧方式与文献的内容与功能相适应的重要性,旋风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作诗工具书的使用需求而产生的,是书籍从 卷子 向 册子 转变的过渡时期,开启了册页装的先河,是卷轴装向蝴蝶装㊁包背装转变的基础㊂旋风装的外表虽然仍未脱离卷轴的形式,但改变了收卷方向,转变为翻阅式阅读㊂旋风装的第一页全幅粘在底纸上,次页紧挨左侧粘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次页翻开阅读完背面后第三页又紧挨粘贴,使阅读具有连续性㊂这种活页的设计方式对于后世的双面书写册页书籍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旋风装作为册页装的最初形式,是我国书籍装帧方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步㊂4㊀结语㊀㊀装帧方式的变化与社会需求密不可分,在唐代诗歌兴盛的情况下,卷轴装与书籍的使用产生矛盾,唐代诗歌兴盛使文人对类书和韵书的使用更加频繁,旋风装的出现满足了唐代作诗时对书籍翻检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㊂旋风装作为我国古籍装帧方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卷轴装形制从唐代起开始向积叶成册 演变;阅读方式开始由单页 展开式 向多页面 翻阅式 转变[9]㊂参考文献:[1]㊀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11.[2]㊀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45.[3]㊀刘鹏宇.唐代图书形制发展研究[J].兰台世界,2013(23):135-135.[4]㊀欧阳修.归田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42.[5]㊀张邦基.墨庄漫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98.[6]㊀王恽.玉堂嘉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68.[7]㊀钱曾.读书敏求记[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83.[8]㊀程大昌.演繁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272.[9]㊀叶筠筠.梵夹装对中国册叶装书籍形制的影响[J].装饰,2009(1):95-97.(编校:孙新梅)(上接第137页)㊀这是因为卷二 祖㊁奇二首座 二人合传,卷十 楚石㊁愚庵㊁梦堂三禅师 三人合传,所以比自融说的97人少了3人㊂准确地说,‘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有94篇,收录97人㊂如果加上最后 拾遗 中的一人,全书收录98人传记㊂在该书收录的98人中,南岳下十五世至三十三世共十九代临济宗尊宿87人,青原下十三世至三十五世共二十三代曹洞宗尊宿11人,其中宋朝禅僧45人,元朝禅僧15人,明朝禅僧38人㊂所收禅僧起自佛灯守珣(? 1134)㊁真际德止(1100 1155),迄于博山元来(1575 1630)㊁天童圆悟(1566 1642)㊁雪峤圆信(1571 1647)㊂从序记可以看出,‘南宋元明僧宝传“大概成书初刊于1664年,再刻于1677年,重刻于1685年㊂5㊀结语㊀㊀‘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两书承续衔接,辑录宋末到明末清初近600年120余名重要禅师的言行,是考察和研究禅宗历史和思想的宝贵史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㊂陈垣先生在‘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将‘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列为主要佛教史书之一,对其名目㊁异名㊁著者的履历㊁卷数的异同㊁版本源流㊁内容体制及历史上有关的其他问题等,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引经据典,加以考辨分析,同时言及祖琇的‘僧宝正续传“及其他撰述[6]㊂‘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㊁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抢救保护㊁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㊂ [7]‘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仅见于20世纪初日本刊行的‘卍续藏经“,未见单行本流传㊂因此,两书的点校整理出版为学术界研究中国佛教史㊁中国禅宗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㊂参考文献:[1][7]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EB/OL].[2023-05-04].ht-tps:///s?id=1729809137117220239&wfr=spider&for=pc.[2][3][5]㊀祖琇,自融,性磊.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M].吕有祥,点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21:1-11.[4]㊀慧洪.禅林僧宝传[M].吕有祥,点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11.[6]㊀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8-159.(编校:孙新梅)041张惠:从唐诗兴盛看装帧方式的演变。
释永信一路风波中的佛门晋升路
释永信一路风波中的佛门晋升路“深山藏古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从少林穷苦潦倒时期走来的释永信,凭借坚定的入世信念和卓越的交际能力,踩着一路风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佛门晋升之路释永信:一路风波中的佛门晋升路右一为释永信2015年夏季,少室山中多雨,少林寺中多的则是风波。
7月25日,一名署名“释正义”的网络举报者发布有关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帖子,称其早年行为不端,有私生活不检点、侵吞庙产等问题,之后更有节奏的定期向媒体发去“爆料信”,包括所谓释永信情妇、私生子的身份证件和户籍图片,以及不知从何处得来的郑州市公安局对“释永信及其情人”的讯问笔录复印件。
作为少林寺曹洞宗第三十代方丈,50岁的释永信又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34年前,释永信带着对出家人“云来雾去、八面威风”的印象来到少林寺,结果看到了一个屋漏连夜雨,寺不挡八面风的破败庭院。
其师父释行正是少林寺当家大和尚,也是一个为争寺权、续香火,努力了十年有余的“老上访户”。
释永信入寺后不久,少林寺就因电影《少林寺》声名大噪。
但少林寺内部却风波不断,老方丈圆寂,当地政府乘机插手,青壮僧人相继出走,寺权再次引来纷争。
辈分、禅修、武功均不出众的释永信,凭借坚定的入世信念和卓越的交际能力,踩着一路风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佛门晋升之路。
出家少林“你来少林寺干什么?”“出家,我想学武术。
”对话时间是1981年,问话的是当时少林寺住持行正法师,答话的是16岁的释永信,那是他叫刘应成。
“说书先生说,少林寺和尚多、功夫高。
”释永信在他的回忆录中如是说。
当年,他本打算去少林寺或五台山出家,因少林寺离老家安徽颍上县更近,所以先投奔少林寺。
在他心中,出家人过着惬意的生活,“云来雾去、像神仙一样”。
“但去了才发现,少林寺的生活与我心目中的形象相差甚远。
”当时的少林,是个被寺院破败、香火难继等问题困扰着的寺院。
“文革”期间,少林寺被毁严重,塔林、佛堂铜像、文物经书还有少林壁画都险些被红卫兵损毁,行正法师在保护塔林时甚至以命相逼:“如果你们要炸塔林,就先把我炸了。
唐三藏:玄奘大师生平及事迹
唐三藏:玄奘大师生平及事迹名号之由来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伟大高僧,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罕有的特出人物,直到现在世界很多学者们,仍然景仰他的德行和成就。
在现代很多学人的著作中,有称他为最伟大的翻译家,最拼命的旅行家,最成功的留学生,最了不起的语言家(精通九十多种印度方言)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称呼,当然是名符其实的,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提起“唐玄奘”、“唐僧”或“唐三藏”,不论有学识的知识份子,或是一般妇孺市井,一提到“唐玄奘”、“唐僧”或“唐三藏”,没有人不知道的。
虽然俗称“唐僧”或“唐三藏”并不是大师的真实名字,也许有一些妇孺们不识大师的名字叫玄奘,可是“唐僧”或“唐三藏”这两种称呼,在当时一般国民心目中,意识上都是非常明白而庄严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现象呢?其实是一种很平常和自然的发展。
因玄奘大师是出生于李唐初叶,在国势隆盛之日,大师的壮志亦如日中天。
大师孤身西征天竺,求取佛经,当时完全没有交通设施,须绕道遍游数十国,历时十七年,艰苦备尝,终于以百折不挠之精神,完成可说是空前绝后的壮举。
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春,他自印度留学回来中国,满载而归地返抵长安京城。
当时受到朝野轰动地欢迎,并不是要为了欣赏他??回那么多的珍贵贝叶经,与及西方国家的宝物,增长一下见识,而是感到一位手无寸铁的贫僧,竟然能够那么志气凌励,比当朝的皇帝东征西讨,还不能称心满意的遨游万里;而一个平凡的出家人,为了实践异常的抱负,不顾生死的远访外邦,却能身经百国,是多么的令人思仰!惊叹!振奋人心!简值是莫测高深的奇迹呀!大唐民族,有此为教不惜牺牲,如此出类拔??的出家人,当时朝野怎不涌发出对玄奘大师,作出光荣的崇敬!所以在其名字上加上“唐”字,因此又称“唐玄奘”、“唐僧”“或“唐三藏”。
“唐僧”一词,不翼而飞的普遍深入民心。
“唐僧”本义,是统摄唐代全部僧伽而言,因三位以上出家人方可称为僧,但在玄奘大师取经过程中,有着感动天地的行迹,所以“唐僧”也即成为千百年来人民尊仰的口号。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文
沩⼭⼤圆禅师警策⽂《沩⼭警策》⼀卷。
全称《沩⼭⼤圆禅师警策》。
是唐代禅宗沩仰宗开⼭祖师灵佑禅师的⼀篇著名的⽂章,它是为了帮助修⾏者觉醒的。
禅师指出了修⾏⼈可能会陷⼊的潜在的危险,并⿎励他们精进修⾏。
在禅宗⾥,⼈们把这篇⽂章置于与《佛遗教经》和《四⼗⼆章经》相同的地位。
三者合成⼀本书,叫做《佛祖三经》。
本书由散⽂、韵语组成。
初以散⽂详述警策意旨,分五节:⼀、⽰⾝之⼤患;⼆、惩出家之流弊;三、明出家之正⽬;四、⽰⼊道之由径;五结劝叮咛。
接着⽤韵语,四⾔三⼗六句,⽂简⽽意切。
禅宗将本书与《四⼗⼆章经》、《佛遗教经》合称“佛祖三经”,为初学者必读之书。
注释书有宋代守遂的《沩⼭警策注》⼀卷、明代道沛的《沩⼭警策指南》⼀卷、弘赞的《沩⼭警策句释记》⼆卷、⼤⾹的《沩⼭警策句释句注》⼀卷。
收⼊《⼤正藏》。
沩⼭灵佑禅师(公元771-853)是唐代的伟⼤禅师之⼀,是佛教⼤乘宗派之⼀的禅宗,分⽀出的第⼀宗沩仰宗的开⼭祖师,⼗五岁的时候,依法常法师座下出家。
然后到杭州,在同⼀位法师的座下受了具⾜戒。
⼆⼗三岁的时候,他成为百丈禅师的主要弟⼦之⼀。
后来去了⼤沩⼭,在那⾥,他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他修建了同庆寺。
⼤批的禅宗学⼦聚集到那⾥修学。
唐朝宰相裴休经常去向法师请益,其⼦并礼灵佑禅师剃度出家赐法号法海。
沩⼭禅师在那⾥修⾏教化了四⼗多年,⼋⼗三岁时圆寂。
沩⼭⼤圆禅师警策全⽂:夫业系受⾝,未免形累,禀⽗母之遗体,假众缘⽽共成。
虽乃四⼤扶持,常相违背,⽆常⽼病,不与⼈期,朝存⼣亡,刹那异世。
譬如春霜、晓露,倏忽即⽆;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刹那间,转息即是来⽣,何乃晏然空过?⽗母不供⽢旨,六亲固以弃离,不能安国治邦,家业顿捐继嗣。
缅离乡党,剃发禀师,内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诤之德,迥脱尘世,冀期出离。
何乃才登戒品,便⾔我是⽐丘,檀越所须,吃⽤常住。
不解忖思来处,谓⾔法尔合供。
吃了聚头喧喧,但说⼈间杂话。
然则⼀期趁乐,不知乐是苦因。
揭秘隐居嵩山一代少林宗师 人称少林活拳谱
揭秘隐居嵩山一代少林宗师人称少林活拳谱(图)∙正文∙我来说两句(6780人参与)扫描到手机2013年11月15日09:37来源:大河网∙手机客户端∙保存到博客第1页 :释永信:锤炼有年,慧行俱进年逾八旬的郝释斋拳脚生风郝释斋记忆力非常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人称“少林活拳谱”。
上世纪60年代,郝释斋经常利用午夜时间,在自家没有窗户的厢房内,伴着烛光,对照着拳谱研究少林拳法,自修少林功夫。
披肝沥胆,悲天悯人。
少林寺首任大和尚释永乾称赞,自己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见过郝释斋这么好的大居士。
据登封市少林文化研究学者岳晓锋介绍,由于郝释斋的入门师傅释行正是一个终身弘扬禅法、具有菩萨心肠的文和尚,所以青年时期的郝释斋一边学武、习医、参禅拜佛,一边帮助父母辛苦耕种田地,同时还倾其家有,救济乡邻与少林寺僧人。
高尚的人品、长期谦逊地学习、勤奋地练功,使得郝释斋年纪轻轻就成为一位万人敬仰的少林武术宗师。
然而最令郝释斋感到精神慰藉的,莫过于从他身边走出去的“门里徒弟”。
见习记者张朝晖文/图释永信:锤炼有年,慧行俱进释永信,俗名刘应成,法名永信,自号皖颍上人,现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
1988年2月,释永信就着手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创立少林书画研究院。
2003年10月,访问西班牙,拜会前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为促进中华武术列入奥运会运动项目而奔走。
1973年,释永信16岁,当时在少林寺一家小饭店打杂,当地的治安主任带释永信来见释行正大和尚,因为释行正双目失明,遂将释永信送给郝释斋,郝释斋待释永信视若亲生,厚爱有加,不遗余力,将一身武艺倾囊相授。
释永信不仅达摩杖练得好,软功也十分了得,即使到了四十来岁,左右劈叉也还十分到位。
后来社会上有人质疑释永信不会少林武功,郝释斋辟谣说:“有我郝释斋在,谁敢说释永信不会少林武功!”郝释斋进而解释说,他那时教释永信练功都是在夜间而且必须在夜间,因为少林武功历来六耳不传(传授武功时不能有第三个人在场),只有战乱时才会在白天练功,所以释永信身怀绝技鲜为人知。
行正法师文档
行正法师imageimage简介行正法师(Hengzheng Fashi),法名法灯,是一位现代佛教高僧,出生于中国湖南省。
他以慈悲心和智慧为指导,致力于推广佛教教义,为人们提供心灵指导。
行正法师以其深厚的佛学知识和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受到广大信众的喜爱和尊敬。
早年经历行正法师出生于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自小就接受佛教教育。
他早年就读于湖南佛学院,师从知名高僧,学习佛经和佛法教义。
在学习期间,他对佛教的渊源和智慧有着深入的理解,并在辩论和讲经方面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毕业后,行正法师进入了一家寺庙,并开始传授佛法给信众。
他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演讲风格和简洁明了的解释受到了信众们的极大欢迎。
佛学研究成就行正法师在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广泛涉猎佛教经典,包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
他对于这些经典有着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信众们提供有用的指导。
此外,行正法师还对佛教的历史和哲学展开了深入研究。
他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探索佛教的智慧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启示。
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发表于学术期刊和佛学杂志,并成为佛教界的重要参考资料。
佛教传播工作行正法师致力于佛教的传播工作,他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传递佛法的真谛,帮助人们解决困惑和痛苦。
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举办讲座、研讨会和禅修营等活动,引导人们学习和实践佛教教义。
行正法师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佛法,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教义解读和生活启示。
他的微信公众号和YouTube频道拥有大量的订阅者,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听取他的教诲。
受人敬爱的导师行正法师以他善良的品质和谦逊的态度深受弟子们的爱戴和敬重。
他宽容和慈悲的态度使他成为人们心灵的导师。
许多人都表示,在与行正法师交流和学习后,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内心获得了平静和满足。
行正法师经常举办弟子们的培训班,并为他们提供个体指导。
他鼓励弟子们修行正道,培养深厚的内心和智慧。
释永信大师简介:现为少林寺掌门人-阜阳市人民政府
释永信大师简介:现为少林寺掌门人.安徽人,小学二年级文化(不过这个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自述“上过几天佛学院,是成绩不算好的学生”,很谦虚。
他拥有MBA、美国博士证书),来到河南时以在少林村摆摊卖老鼠药为生,后拜行正为师,出家为僧,但其并不被行正所喜爱,因其狡猾常做一些不入流的勾当,娄教不改,有一次行正大怒要将其逐出少林寺,因其跪地苦苦衷求才暂且留下他,不久释行正圆寂,释永信没有忌会完全暴露其本性,用尽手段聚财敛权,升为方丈。
他的生座仪式是在寺院里除其几位得意弟子在场外,少林寺的其它僧众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在夜晚偷偷举行的。
释永信德升座仪式会偷偷摸摸的。
从不参禅,不理佛,不懂武功, 据知情人介绍,在少林寺附近,登封城里到处可见他们在高档酒店吃肉喝酒,搂着小姐明目张胆的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身为方丈的这个人,常年在登封城的“丰源”酒店包房,极少回少林寺,他平时喝酒吃肉从不守戒律,被人见到时就自圆其说:“唐王李世民封过的,少林寺和尚可以喝酒吃肉,碑文有记载。
那就请释永信大师你把这块我们找遍了少林寺及其相关环境都找不到的碑文拿出来让我们见识一下吧!他的徒弟个个成家,喝酒吃肉,出入色情场所,他还真是言传身教!真是名师出高徒啊!用这样的人代表少林寺出国,丢的不止是少林寺的脸,更是我们全中国人的脸!1986年12月13日,德禅长老让行正大师接替少林寺方丈一职。
行正是双眼失明的法师,因为当时政府工作组入驻少林寺,德禅主持以年老为借口回避,退任名誉方丈…不料行正接替方丈次日即因重病住进洛阳白马寺医院(由其大弟子永乾法师伺候),并于1987年8月27日病故(其间回寺2次,所住时间约3个月)。
此际被逐出师门的永信回到了少林寺(永信被逐后曾拜还俗僧郝释斋为干爹,目的是请其说情回少林寺,结果未能成功)。
后来他自称是其师父圆寂后得到衣钵——如果是遗物当时在场应是永乾和其他师兄弟(根本没有接法的机缘是骗人的),佛教接法是要真传的,人已死接什么法?永信说他得法得的什么法?行正法师圆寂后,永信企图当家并攻击准备接当家的行孝法师(中国佛学院南京分院毕业),他以卑鄙手段赶走行孝法师,并打着真真假假的招牌在社会上从事各种活动。
中国神仙体系完整综述
中国神仙排名创始元灵(他有4个徒弟,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
这元灵无意中于西昆仑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
在漫长难耐的混沌宇宙中,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的一个“清醒者”,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
仿佛,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灵利用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分别传授给四个徒弟一门修行的法门。
老大鸿钧,修“玄清气”,老二混鲲,修“玄灵气”,老三女娲,修“玄空气”,老四陆压,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
后人分别尊其为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
1,鸿钧老祖收有三大弟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33重天),元始天尊<三清之首35重天>,通天教主(灵宝天尊34重天)老子即太上老君。
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
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
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
《西游记》中,他住在离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圣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称太上老君。
玄都大法师是太上老君唯一弟子元始天尊鸿钧老祖的二弟子盘古,那一日盘古与一众师叔伯门人弟子们正玩耍作乐间,也不知抽的什么风,忽觉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难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头,就此开出一个天地来(这位真可谓猛人是也!),更使法术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
盘古不仅斧子使得好,更在鸿钧老祖所传的“玄清气”中,修出“玉玄清气”的境界,并一手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阐教,法力高强、出神入化。
后世凡人感其开天辟地之功,皆尊盘古为元始天尊。
(汗....盘古居然就是元始天尊) ,后来他成为三清教的主管——《西游记》中的玉清圣地先天教祖。
所收门人弟子无数,其中尤以那“玉虚十二门人”为修行最圆通者,你道哪十二门人?分别是:文殊广法天尊(后入释成佛:文殊菩萨)洞府:五龙山云霄洞徒弟:金吒宝为遁龙桩普贤真人(后入释成佛:普贤菩萨)洞府:九宫山白鹤洞徒弟:木吒法宝:吴钩剑慈航道人(后入释成佛:观音大士)洞府:普陀山落伽洞徒弟:无法宝:玉净瓶惧留孙(后入释成佛:惧留孙佛)洞府:夹龙山飞云洞法宝:捆仙绳徒弟:土行孙玉鼎真人洞府:玉泉山金霞洞徒弟:杨戬法宝:斩仙剑太乙真人洞府:乾元山金光洞徒弟:哪吒法宝:九龙神火罩赤精子洞府:太华山云霄洞法宝:阴阳镜黄龙真人洞府:二仙山麻姑洞徒弟:无灵宝大法师洞府:崆峒山元阳洞广成子洞府:九仙山桃源洞徒弟:殷郊法宝:番天印道行天尊洞府:金庭山玉屋洞徒弟:韦护清虚道德真君洞府:青峰山紫阳洞徒弟:黄天化南极仙翁洞府:昆仑山徒弟:鹤童、鹿童云中子洞府:终南山玉柱洞弟子雷震子燃灯道人,成为燃灯上古佛,灵鹫山元觉洞,弟子李靖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
探讨玄奘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探讨玄奘的佛经翻译史及其贡献探讨玄奘的佛经翻译史及其贡献1,生平公元600年,玄奘出生在河南洛阳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原名陈袆, 玄奘5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0岁的陈袆被僧人哥哥带入白马寺(白马寺:中国最早的寺院)。
公元612年,在一次全国性考试来选择27名剃度的僧人中,陈袆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年27名僧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法号——玄奘。
当时13岁的陈袆还是一个不许进入考场的小沙弥,他的剃度显然是一个意外。
在佛教中,最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
玄奘获得三藏法师的称号那一年,年仅24岁。
公元626年冬,玄奘向当时朝廷申请去天竺,唐太宗并没有理会一次次的请求。
公元627年秋,27岁的玄奘混入逃难的灾民中偷渡出关,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数的道路。
玄奘法师在瓜州讲经时,一位名叫石磐陀的胡人来请法师为他受戒,自愿当玄奘的向导。
有学者认为这个石磐陀就是现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的化身,石磐陀是玄奘收第一个弟子,而且身份是向导。
这一点和孙悟空的身份非常吻合。
而且自从玄奘为石磐陀剃度以后,石磐陀这个胡人就成了一个胡僧,胡僧与孙悟空的俗称猢狲在发音上非常接近,会不会是在流传过程当中,发生了这样的音变呢?但是这个胡人没有像孙悟空一样坚持到底,在一次未遂的谋杀后胡人石磐陀一去不复返。
从这一刻开始,玄奘只剩下了孤身一人,而他的前方却是茫茫戈壁。
当玄奘躲避追捕寻找水源时,他迷路了,在沙漠中迷路显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不幸的是,最后一个水囊也被打翻。
茫茫戈壁中,玄奘四天五夜滴水未尽,奄奄一息。
于是这位虔诚的佛教徒躺在沙漠中默念观音。
对于玄奘而言,观音只是他保持生命的精神支柱,真正帮助他走出困境的是匹枣红色的瘦马,显然,这是一匹具有丰富旅行经验的老马,它把玄奘带到了一口泉水旁边。
走出戈壁,玄奘来到今天的哈密境内高昌国,高昌王鞠文泰与玄奘结拜,此时他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偷渡出境的和沿,而是高昌王的御弟。
《宗镜录》三量说
《宗镜录》三量说佛教认识有三量之说,在一般的说法中,皆称三量是现量、比量、圣言量。
对于圣言量,有时称圣教量,有时称至教量,有时称声量,有时称闻量,有时称正教量等等。
这圣言量因其使用范围太狭窄,只能在自宗之内使用,没有普适(遍)性,所以,在陈那论师时代,即开始把圣言量摄入现量、比量之内。
如《集量论》中说,“量唯二种,谓现、比二量。
[gx1]”陈那论师并解释说,“由所量唯有二相,谓自相与共相[gx2]”,所以只有现量、比量就可以了。
对于陈那论师取消圣言量,我在《汉传因明二论》中曾经说过,“(陈那论师取消圣言量,并)不是陈那论师不承认佛陀的经典是真理,而是陈那论师认为,佛陀所教导的经典是必然符合现量与比量的,如果有虽是佛陀所教导但不符合现量与比量,那这部经肯定不是佛陀所说的。
陈那论师说,即使你是佛陀所教导的,必须凭现量、比量可以证实,同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现量、比量去证明这件事的真伪。
[gx3]”虽然陈那论师只说二量,但在实际应用中,直到现在仍然把现量、比量、圣言量并称三量。
比如印顺法师在《中观今论》、《杂阿含经论会编》等著作中就是如此称呼的[gx4]。
对于三量,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现量、比量、非量并起来称为三量。
这种说法的具体最早来源,有人告诉说是唯识中间有这说法,我找了一下唯识典籍中间所含的“三量”这个词,但没有发现明确说是把“非量”放进去的。
比如《瑜伽师地论》卷十五言,“……现量、比量及与正教,建立顺益道理[g5]”,清清楚楚的是正教量。
《显扬圣教论》卷六中言,“依现、比、至教三量,极善决择智所行所知事。
[gx6]”这是明确地说三量中有圣教量。
《摄大乘论·世亲释》在第一卷有言,“与四道理及三量不相违故名随顺。
[gx7]”这里并没有明确说三量到底是指什么。
在第五卷中有言,“依证、比、圣言三量,寻求其体,实不可得。
[gx8]”这里明确地说三量没有非量,而有圣言量。
在《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第十六卷中有言,“成因者谓三量,一、现量;二、比量;三声量。
广东佛协六届名单
广东佛协六届名单广东佛教2004年第5期广东省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代表名单(共255名,其中比丘僧144名,比丘尼49名,男居士49名,女居士13名)排名不分先后会本部(共8名,其中比丘僧8名)释宏满僧47岁省佛协副会长释悟晟僧24岁光孝寺知客、《广东佛教》美编释光森僧34岁省佛协教务部释光传僧25岁广东佛教编辑部释妙慧僧32岁《广东佛教》责编释通宣僧33岁光孝寺副寺释法海僧38岁省佛协副秘书长释光足僧25岁省佛协教务部光孝寺(共10名,其中比丘僧10名)释明生僧44岁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光孝寺监院释光伟僧32岁广州市光孝寺监院释界权僧45岁光孝寺副寺释照荣僧40岁光孝寺知客释瑞潘僧47岁光孝寺监院释达辉僧57岁光孝寺副寺释达青僧62岁光孝寺监院释戒成僧49岁光孝寺都监释悟净僧26岁光孝寺维那释昌厚僧20岁光孝寺书记广州(共22名,其中比丘僧13名,比丘尼5名,男居士3名,女居士1名)释光明僧46岁省佛协副会长、市佛教协会会长释法量僧39岁省佛协副会长、市佛协常务副会长、六榕寺住持释耀智僧39岁省市佛协副会长、大佛寺住持符剑男居士43岁广州市佛协秘书长释有海僧52岁广州市佛协副会长、六榕寺监院连登男居士59岁广州市佛协副会长释惟信尼34岁广州市佛协副会长释果正尼61岁广州市佛协副会长、无着庵当家释耀慈僧60岁海幢寺监院释宏贤尼39岁无着庵教务长庄壮成男居士25岁番禺洛溪新城释如天僧36岁大佛寺监院释清林僧43岁六榕寺监院释印觉僧45岁华严寺住持释如觉僧33岁六榕寺办公室主任释光玉尼59岁福胜庵当家释永健尼44岁法雨寺住持释传法僧38岁海幢寺知客陈风仙女居士51岁江南西路玫瑰园释耀生僧28岁莲花寺监院释耀长僧21岁华林寺知客释耀本僧23岁华林寺常住深圳(共6名,其中比丘僧3名,男居士2名,女居土1名)释心静僧52岁市佛协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弘法寺监院释一如僧69岁弘法寺首座、监院释心德僧40岁深圳佛协副秘书长徐海宁男居土41岁深圳佛协理事洪小玲女居士64岁深圳佛协副秘书长赵利生男居士41岁深圳佛协副会长珠海(共8名,其中比丘僧6名,男居士2名)释弘如僧38岁金台寺、隐秀寺住持释果慧僧52岁珠海普陀寺监院释顿汉僧47岁珠海普陀寺知客释界心僧36岁黄杨山金台寺监院释印安僧s5岁珠海普陀寺监院释宏维僧32岁昔陀寺副寺郑志添男居士47岁拱北御花园卢中棠男居士41岁香洲区南夏三街汕头(共24名,其中比丘僧15名,比丘尼4名,男居士3名,女居士2名)释海慧僧37岁汕头市梵音阁住持释法性僧50岁汕头市佛教协会会长释金普僧34岁汕头宝峰禅寺当家、佛协道场组长黄雁飞男居士47岁汕头佛协香积厨负责人余庆河男居士36岁汕头佛协总道场组长郑妙云女居士47岁汕头佛协办公室副主任释超广尼33岁汕头市培训中心教导长释昌德尼49岁汕头市佛协副会长释光念僧45岁汕头市澄海莲花寺住持释达乘僧29岁汕头市澄海水仙寺监院释光悟僧43岁汕头潮南区佛协副会长、福田古寺住持肖琴女居士56岁潮阳佛协副会长、源园精舍负责人释禅慧僧42岁汕头潮阳灵山禅寺知客、副寺释持名僧31岁汕头青云禅寺监院、濠江区佛协副会长郑照洲男居士54岁汕头濠江佛协办公室主任释达隆僧36岁南沃县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叠石岩监院释弘养僧40岁汕头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释道鑫僧26岁潮阳棉北平北石泉岩释达兴尼46岁汕头潮南区佛协副会长、白云岩住持释演宗尼49岁汕头莲光精舍住持释光辉僧71岁潮阳灵山寺负责人释光盘僧38岁龙泉寺监院释耀兴僧53岁潮阳灵山寺管委会副主任释隆道僧30岁潮南区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佛山(共10名,其中比丘僧5名,比丘尼3名,男居士1名,女居士1名)释则明僧57岁省佛协副秘书长、杨梅观音寺住持释信妙尼40岁顺德杏坛觉妙净院住持释机佩尼32岁佛山莲社庵当家黄森棉男居士48岁佛山佛协、仁寿寺管委会副主任释净根僧38岁顺德顺峰山宝林寺知客释有顺僧46岁顺德宝林寺副当家粘。
【精选】唐玄奘法师年谱
唐玄奘法师年谱刘汝霖法师名玄奘,俗姓陈,本名袆,颍川人也,汉太丘长仲弓之后。
高祖湛,魏清河太守。
曾祖钦,仕魏为上党太守,征东将军,南阳郡开国公。
祖康,以学优登仕齐,任国子博士,转司业,又转礼部侍郎,食邑河南,子孙因家于此,遂为缑氏人矣。
父惠,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
形长八尺,美眉明目,裒衣博带,好儒者之容,时人方之郭有道﹔郡举孝廉,拜陈留令,又迁江陵。
后隋运将衰,遂息缨冕之心,结薜罗之志,识者高之。
生四子,次曰素,出家法名长捷,法师其季也。
法师形长七尺,身赤白色,端严若神,美丽如画,音词清远,言谈雅亮,听者无厌。
或处徒众,或对佳宾,一坐半朝,身不倾动。
服尚干陀,裁惟细□,修广适中,行步雍容,直前而视,辄不顾眄。
精厉晨昏,计时分业,虔虔不懈,专思法务,言无名利,行绝虚浮。
曲识机缘,善通物性,少年国内求法,中年西域求法,归国以后,则专以译经为事,服勤至死。
共译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第一少年求法时期法师幼怀贞敏,早隶玄籍,年未志学,即悟妙道。
又负笈从学,游方请业,周流燕﹑赵之地,历览鲁﹑卫之邦,背三河而入秦中,步三蜀,而抵吴﹑会,弱冠方过,已足迹遍天下,尽识名僧,***之在中国者,俱了然于心矣。
隋文帝仁寿二年壬戌(六○二)法师生。
法师初生也,母梦其着白衣西去。
母曰:“汝是我子,今欲何去?”答曰:“为求法故去。
”此则游方之先兆也。
按法师之生年,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各书记载,互相歧异无论矣,即一书之中,亦往往自相抵牾。
今分志各不同之记载如下:一﹑六十九岁说是说见于刘轲大遍觉法师塔铭。
而轲之撰铭,明言根据慈恩传,则此处盖即根据显庆五年条下之六十五岁,而推算麟德元年为六十九岁也。
然传中只言是年起首翻大般若经耳,其余各事,则总括于数年之内,未可俱以显庆五年当之也,且由此上推,与他种有关法师年岁之记载,无一相应,则刘氏之误,不待言矣。
二﹑六十五岁说是说见于唐释道宣之续高僧传,道宣固亲见玄奘者也。
以常情而论,同时之人,记其所习见者之事,似可无误矣,然以今观之,则常人对于所交游者之年岁,往往忽而不察。
释永信简历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怎么当上方丈的 释永信简介资料
释永信简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怎么当上方丈的释永信简介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近年来总是负面信息不断,从开始的有老婆到保养大学生,更有多处存款等,虽然少林寺每次都出面澄清事件,但是网友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却越来越感兴趣,释永信也变得异常神秘。
网传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成为方丈的过程安徽人,名刘应成,小学二年级文化,来到河南少林,以摆摊卖老鼠药为生。
因生活所迫,不久出家,拜双眼失明的行正法师为师。
后因泼皮无赖,被行正法师赶出师门。
1986年12月,政府工作组进住少林寺,德禅主持以年事已高为由回避政府工作组,改任少林寺名誉方丈。
释永信简历行正大师接任少林寺方丈。
行正大师升任方丈后不久因重病住进洛阳白马寺医院,其大弟子永乾法师伺候。
87年8月病故于洛阳白马寺医院。
被赶出师门的永信拜还俗僧郝释斋为干爹,目的是通过郝释斋说情再回少林寺,没有成功。
行正圆寂后,永信回到少林寺,自称其师父圆寂后得衣钵。
为争夺方丈之位,攻击代理主持行孝法师,并用卑鄙手段赶走行孝法师。
行孝法师中国佛学院南京分院毕业。
为平息寺内矛盾,名誉方丈德禅重新住持少林寺的工作,素喜大和尚协助。
永信只好以少林寺29代方丈接法人成立所谓武僧团在全国乃至海外表演骗钱。
1993年3月,德禅方丈圆寂,素喜大和尚但任住持并兼任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
印松和永乾法师是副主任。
1994年4月,政府将要在少林寺门口收票。
永信背判少林寺大众,明的要大家坚决反对政府,背后勾结时任分管的副市长苏海阔。
少林寺山门口收票在全国佛教是首例先河,佛教界震惊,时任河南省佛协会长、白马寺方丈海法激烈反对,并在全国佛教会上呼吁未果。
全国效仿少林寺。
永信出卖佛教得到地方政府信任,因此得势。
9月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更名少林寺寺务委员会,增补永信为副主任并协作素喜工作。
1995年9月筹备少林寺建寺1500年庆典,永信勾结贪官进一步得到政府重用。
1500年活动结束,永信贪污几千万,贿赂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等人,运作升方丈事宜。
漫谈少林心意把
24禅武少林漫谈少林拳自达摩西来而名声大振,少林拳因少林寺而扬名天下,少林禅宗和佛法也使得少林拳更为精进。
其动作特点朴实无华,短而精湛,刚健有力,注重实战;要求起横落顺,疾出快收,滚出滚入,闪展腾挪,招势多变,步步连环,里合外摆,天地六合。
少林武功有硬功、轻功、内功、柔功等,必以少林童子功、达摩易筋经、洗髓经为机要,以少林心意把为主要击法,融会贯通于其他拳路中,使少林武术更具实战性。
少林功夫常讲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绝技,目前在全国盛传的少林拳多为“南院拳”,精华内容有:小洪拳、少林五拳、通臂拳、炮拳、太祖长拳、大罗汉、小罗汉、罗汉十八手、通臂拳、五形八法、二十四炮、大红拳、莲花拳、朝阳拳、心意长拳、长护心意门、八门拳(甘肃)、罗汉短打、少林短打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林拳以包容的态度不断推广出去,同时又吸收众家之长,使其内容越来越丰富。
但无论怎么发展,少林心意把一直是少林拳法中的上乘拳法,被称作看山门绝技。
有拳谚道:“太极奸,八卦滑,最毒毒不过心意把。
”少林心意把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绝技,历代少林武僧亦以单传亲授的方式传承,即使在少林寺里也是极少漫谈少林心意把文/朱晓东 王长明禅武少林漫谈数人掌握,绝少有人练出来,只是单传而已。
我老师的师傅释行性(张庆贺)法师讲,心意把又名“锄镢头”,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来自耕自种,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的启发,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
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
只要练好一个侧式,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
练心意把重在心意,并非流于形式架子,而是讲求实用,不尚花架,是盘练心意、气力的无上法门。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少林心意把“外练筋骨皮,内养精气神”,是内外兼修,集技击养生为一体的上乘功夫。
少林心意把有三十六种变化,以练底盘功夫,增长内劲为核心,集功、拳、力、意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行正法师
释行正法师
编辑词条该词条缺少摘要、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目
录基本内容释行正 1
基本内容
编辑释行正释行正法师(1914—1987),俗名李愿安,登封城关刘庄人。
6岁出家少林寺,拜德宝为师,赐法名行正。
后随师习禅研武。
l928年,寺院被焚后与寺僧一起耕田,保护寺院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任少林寺当家和尚。
l937年,豫西遭大旱,田中禾苗多枯焦而死,少林寺也因所种田地大都无收而断炊。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行正大师不顾视力低下来往于崇山峻岭之间,卖煤换粮,终于带领僧众度过历史上少见的灾荒年。
1958年赴武汉佛教训练班学习。
“文革”时,造反派冲入少林寺破“四旧”,为此,行正用转移地点、埋藏等方法,保存传世佛经数千册,匾额多块。
此外还保存有
达摩铜像、紧那罗王铁像、关公木像等。
后造反派欲砸毁千佛殿铜佛,大师用身体护住铜佛,从而保住了这尊珍贵的铜佛,后来造反派又想用炸掉塔林全部古塔,行正大师闻知后,前去劝说,并又徒步疾驰县委,请求制止,最终制止了毁塔事件。
大师用果敢的行动及真诚的心,保住了号称中国古塔博物馆的塔林免遭浩动。
l982年后行正先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和郑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1986年10月,行正出任少林寺方丈,称29代。
大师在任期间致力于弘扬禅法和光大少林功夫事宜,使禅宗祖庭和功夫胜地得以复兴。
1987年圆寂,年73岁,葬于塔林。
行正法师在任当家和尚和方丈期间,为保护少林寺文物传承少林禅宗法脉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得意的弟子有中岳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和重建南少林寺开山主持释永
国法师,论其功、其德、其品、其节则不惭为一代名僧2
释行正
编辑词条标签:释行正合作编辑者:
『忆水寒』词条信息创建者:
『忆水寒』
编辑次数:1 次
词条浏览:7470 次
最近更新:11.04.28少林寺住持展开释德禅释永信释贞绪佛教法师展开延参法师海灯法师虚云禅师
百科消息每天编辑3个词条,iPhone带回家~想兑换礼物,点我领积分吧~百科实现图片的剪切粘贴上传了!新手指引
了解百科
编辑规范
用户体系
商城兑换问题解答
关于审核
关于编辑
关于创建
常见问题反馈申诉
举报与质疑
举报非法用户
未通过申诉
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
邮件合作
官方圈子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企业推广输入法
浏览器
搜狗免费邮箱
诚聘英才
帮助
提意见
2015
京ICP证050897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