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1唐朝耕作技术发展2江南经济发展3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儒学复兴4中国古代科技特点5唐朝开放的政策6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福州质检)
出处记述
《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
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
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
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C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当时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法律保障土地买卖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包含土地经营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内容,B、D两项错误。
[新知生成]唐代均田制的瓦解:唐代用来均田的土地极其有限,能够用来授给的只有数量有限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加上实际上口分田能还官的很少,用来均田的数量严重不足。加之后来土地兼并严重,荒地数量有限导致均田不足,使均田制无法继续实行。
2.(2019·江苏南通二模)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解析:C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曲辕犁普及于盛唐,故排除A;表格内容仅展现了西北地区的农耕技术情况,未涉及其他地区,故排除B;通过材料可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犁耕形式的推广情况如何,故排除D。
3.(2019·四川德阳二模)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下图。据下图可知,当时()
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
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
D.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解析:A观察图片可知,新开的6个漕渠中只有2个位于黄河流域,其
余4个均位于长江下游,漕渠是用于漕运的河道,说明该区域对于漕运的需求较大,结合所学可以判断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比较大,所以正确答案为A。新开凿的漕渠并不能代表交通设施这个大系统的完善,故排除B项;材料中也没有与经济区域化相关的信息,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并未发生转移,故排除D项。
4.(2019·福建宁德期末)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提出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
B.儒学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
C.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
D.佛教地位凌驾于儒学之上
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到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法统提出了“道统说”,道统说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可以看出道统说体现儒学复兴的正统性、权威性,体现了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C项正确。
5.(2019·广东湛江期末)下表是《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该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
中国针灸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
A.具有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B.侧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C.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D.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析:A表格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主要涉及农业、手工业、天文历法等方面,与古人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注重实用,A项正确;表格中的科技没有相同类型的科技,无法体现继承与创新,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排除C项;中国古代科技理论性弱,排除D 项。
6.(2019·四川内江二模)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一作品()
A.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
B.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
C.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D.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
解析:B该作品为唐代画家描绘的当时的历史事件,用艺术的形式记
录了周边国家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向唐朝进贡的历史场景,印证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B项正确;绘画作品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而非客观记录,A项错误;文人画的特点是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阎立本的画是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描绘,不具备文人画的特点,排除C;图片反映的是唐朝政治影响的扩大,无法体现疆域是否扩大,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9·河北邢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