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在骨折感染中的应用策略
![抗生素在骨折感染中的应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3f67b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6.png)
抗生素在骨折感染中的应用策略骨折感染是指骨折部位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症,这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抗生素在骨折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阐述抗生素在骨折感染中的应用策略,并探讨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抗生素的作用抗生素在治疗骨折感染中的主要作用是杀灭或抑制感染骨折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
常见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在应用抗生素治疗骨折感染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其次,应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该足够,以确保有效的杀菌效果。
此外,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耐药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抗生素的选取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骨折,合理选择抗生素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对于未强化骨折,治疗初期可采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覆盖常见致病菌。
对于已强化骨折,可使用有效穿透骨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四、联合用药策略联合用药是骨折感染治疗中的常见策略之一。
通过不同机制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常见的联合用药策略包括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以及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联合使用。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骨折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复杂骨折、高龄患者或存在其他易感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十分必要。
在手术前或手术过程中,可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来降低感染风险。
六、抗生素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治疗骨折感染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规范,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生素。
其次,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感染指标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以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结论抗生素在骨折感染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甲强龙在骨科的应用原理
![甲强龙在骨科的应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85f7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d.png)
甲强龙在骨科的应用原理1. 简介甲强龙是一种强效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
本文将介绍甲强龙在骨科中的应用原理及相关注意事项。
2. 甲强龙的作用机理甲强龙属于广谱抗生素,其主要成分是甲硝唑。
甲硝唑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
在骨科中,甲强龙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情况:•骨髓炎:甲强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中,抵达感染部位,并抑制或杀灭感染的细菌。
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骨髓炎症,甲强龙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并促进骨骼的康复。
•骨折感染:甲强龙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抵达感染部位,并发挥抗菌作用。
对于复杂的骨折感染,甲强龙常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人工关节感染:人工关节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甲强龙可以通过局部或全身给药的方式,抑制和杀灭感染的细菌,并预防感染的扩散。
3. 甲强龙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甲强龙进行骨科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抗菌谱:甲强龙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厌氧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在选择甲强龙进行治疗时,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细菌对甲强龙的敏感性。
•抗生素耐药性:由于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强,甲强龙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副作用:甲强龙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在使用甲强龙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不适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甲强龙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药物相互作用:甲强龙与一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
在使用甲强龙时,患者需要向医生提供完整的用药史,以便医生准确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
4. 结语甲强龙在骨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骨髓炎、骨折感染和人工关节感染等疾病。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0ff5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c.png)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骨科感染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骨髓、骨或关节的感染疾病。
抗生素作为一种治疗感染的常用药物,在骨科感染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一、骨科感染的类型和原因骨科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骨髓炎、骨膜炎、关节炎、骨髓炎和软组织感染等。
这些感染通常由创伤、手术或血液感染引起。
一旦感染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二、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广谱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医生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三、在治疗骨科感染时,以下几种情况中抗生素的应用尤为重要:1. 感染控制:抗生素是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杀死或抑制感染部位的细菌,减轻病情并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2. 预防感染:在骨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
手术前和手术后适时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 感染治疗:对于已发生的骨科感染,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将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感染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长期治疗:一些骨科感染需要长期治疗,此时抗生素的应用更加复杂和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进展,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四、抗生素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治疗骨科感染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1. 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 完整使用疗程: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好转或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导致感染复发。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患者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了解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4. 存储和使用条件:抗生素需要储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骨科抗生素使用
![骨科抗生素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25a82939ddccda38376bafe1.png)
预防用药
1 、无内植物的手术预防பைடு நூலகம்药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2: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 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 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 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 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4: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 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 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 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 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感染性疾病的用药
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 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的结果而定。留取标本送细菌 培养,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1 骨、关节感染
包括骨髓炎和关节炎。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 葡菌;少数为其他细菌,如1岁以上小儿亦可由化脓性 链球菌引起,老年患者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长期留 置导尿管的患者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
感染治疗疗程:
轻、中度感染 单剂治疗5~7日
重度感染
单剂治疗7~14日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1: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药物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药物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c3d3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4.png)
药物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骨科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科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
在骨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药物疗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一、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骨科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基石,通过抑制或杀灭致病菌来治疗感染。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致病菌的类型和耐药性来确定,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二、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在治疗骨科真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真菌的种类和临床疗效来确定。
三、抗病毒治疗某些骨科感染性疾病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此时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替米夫欧等。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要根据病毒的种类和病情来确定。
四、非类固醇抗炎药治疗在骨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可以起到减轻疼痛和消炎的作用。
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防止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五、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免疫调节药物是近年来在骨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新兴治疗手段。
免疫调节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使用免疫调节药物需要注意掌握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
在使用药物治疗骨科感染性疾病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感染严重程度、致病菌类型、患者的免疫状况等。
同时,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此外,药物治疗也应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药物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最终,通过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我们相信未来骨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骨科的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骨科的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2944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0.png)
术后感染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厌氧菌感染 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感染综合性预防措施
现场急救处理 手术室管理与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 增强病人免疫功能,治疗潜在性感染 手术处理要点:彻底清创,充分冲洗,消除死腔,通 畅引流,创面覆盖,减张缝合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疫低下,高龄)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全球最权威的循征医学GUIDELINE——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怎样选择预防用抗生素?
★应选择相对广谱、有效(杀菌剂)、能覆盖大 多数SSI病原菌、安全、廉的药物
★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首选一代
★病人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 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 联合使用
★有特殊适应证时,可以选用万古霉素,如证实有MRSA (耐假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SSI(外科切口 感染)流行、人工关节翻修手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 心内膜炎需行开心手术等
一般骨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五水头孢唑啉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五水头孢唑啉
手术(骨折内固定,脊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头孢曲松
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革兰阴性杆菌
27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用药时机极为关键 ★应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但过早
给药无益 ★头孢菌素应在手术开始前30 min(不超过1h)
(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20a78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9.png)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应用指南引言:骨科感染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医疗并发症,其治疗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
抗生素作为骨科感染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控制感染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应用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骨科感染患者。
一、抗生素的选择1. 根据细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感染菌株的敏感性,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 在临床应用中,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作为初步治疗,以覆盖多种常见致病菌。
随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选择更精确的抗生素方案。
二、给药途径与剂量1. 对于骨科感染,通常采用经静脉给药更为有效。
在治疗开始时,建议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以达到快速且高浓度的效果。
2.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药物的半衰期和药动学特点也需要考虑在内,以保证抗生素在感染部位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
三、治疗疗程1. 在骨科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疗程通常较长。
一般来说,感染控制和康复需要至少6周的治疗。
同时,治疗的持续时间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反应进行调整。
2. 康复阶段的抗生素治疗通常会减少剂量或者改为口服给药,以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成本负担。
然而,骨科感染的复发风险仍然存在,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四、联合治疗1. 针对严重骨科感染,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可同时抑制多种感染菌株的增殖,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2. 在选择联合治疗方案时,需要注意各种抗生素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合并使用。
五、手术干预1. 抗生素治疗通常与手术干预相结合,以清除感染病灶并修复受损组织。
手术可以包括去除植入物、引流脓液、清洗骨缺损等。
2. 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手术适应症,同时调整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和剂量,以保证手术成功和术后感染的控制。
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
![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5bea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3.png)
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骨与关节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医疗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风险。
在治疗骨与关节感染的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包括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方法和潜在的副作用。
一、抗生素的选择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感染的类型、致病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病情等。
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和万古霉素等。
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医生会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耐药性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二、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给予患者,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等。
具体的使用方法取决于感染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特点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抗生素的潜在副作用尽管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药物耐受性和胃肠道不适等。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加重治疗难度。
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医生需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首先,医生应该明确感染的病因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其次,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此外,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耐受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合理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抗生素的潜在副作用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谨慎,并定期监测病情。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和策略,以提高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781a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c.png)
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而抗生素则是治疗骨与关节感染中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在骨与关节感染治疗中,抗生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作用机制发挥作用: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2. 干扰细菌DNA或RNA的合成,导致细菌不能进行正常的基因表达和复制;3.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无法产生所需的重要蛋白质。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治疗骨与关节感染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抗生素的作用谱、给药途径、药物耐受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来决定最佳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生素:1. 青霉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好的疗效,如苯唑西林、氧苄西林等;2.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革兰阳性细菌和一些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好的疗效,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3. 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好的疗效,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4. 四环素类药物:对广谱的细菌有较好的疗效,如土霉素、多西环素等;5. 氯霉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细菌和一些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好的疗效。
三、抗生素在骨与关节感染治疗中的应用1. 急性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对于急性骨与关节感染,抗生素在早期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细菌的种类,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在早期治疗中,一般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来迅速控制感染并减轻症状。
随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继续口服抗生素进行长期治疗。
2. 慢性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慢性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相对复杂,可能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抗生素的种类、给药途径和剂量。
慢性感染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和去除感染灶,抗生素可以帮助控制感染并预防复发。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使用建议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使用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3f8b9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6.png)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中的使用建议骨科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医疗问题,使用抗生素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然而,由于骨科感染的特殊性,抗生素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原则和指导。
本文旨在为骨科感染患者提供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骨科感染的首要任务。
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菌有较广泛的抗菌活性,并且能够有效渗透到骨组织中。
同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选择。
针对感染的病原菌,选择对其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二、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动态进行抗生素疗程调整骨科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疗程。
但是,过长或过短的抗生素疗程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动态进行抗生素疗程的调整。
对于轻度感染,一般建议使用抗生素疗程为4-6周。
而对于中重度感染,疗程可延长至6-8周甚至更长。
同时,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炎症指标,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合理选择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在骨科感染治疗中,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应采用足够的剂量来确保抗生素能够充分达到治疗部位,并在组织内维持有效浓度。
对于轻度感染,通常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
但对于中重度感染或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时,应考虑静脉给药或局部注射等方式。
静脉给药通常能够提供较高的药物浓度,更快地达到治疗效果。
而局部注射抗生素一般用于手术切口感染的治疗,在局部给药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全身抗生素的使用。
四、注意抗生素的计划停药和维持疗法在治疗骨科感染的过程中,抗生素的计划停药和维持疗法也需要特别关注。
一般情况下,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确保感染已经完全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对于某些高危患者或存在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长期的抗生素维持疗法。
骨科抗生素应用标准[指南]
![骨科抗生素应用标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bb2f99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1.png)
骨科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臸指标。
参考骨科诊疗规范,结合近年来医院《细菌耐药性统计分析》,及本科的自身学科特点,臸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用的原则,避免重复用药的现象。
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和静滴浓度及速度。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为了有效控臸感染,争取最佳的疗效,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
(2)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3)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4)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5)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药和用药途径。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建议:(1)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患者,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原因不明,而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不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的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3)凡怀疑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包括血、尿、痰、脓性分泌物、咽拭子及各种体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
按照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结合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同时注意药品的来源及价格。
(4)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有严格的指证。
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臸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必须根据药代动力学的特点、组织穿透能力和半衰期确定抗菌药物选择。
需要长期用药以二联为主,应达到协同相加疗效,防止和延缓耐药菌株形成。
(5)要避免外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菌药物。
(6)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发热,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正常或主要症状消失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严重化脓性感染原则上症状彻底控臸。
(7)一般情况不因预防目的使用抗菌药物。
骨科抗生素使用
![骨科抗生素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e123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b.png)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总结词
预防性抗生素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预防感 染而使用的抗生素,其使用原则包括预防用 药指征、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品种选择 等。
详细描述
预防性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和手 术部位感染,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 染。预防用药指征包括手术时间长、手术涉 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等。预防用药时 机一般是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
骨科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预防和治疗感染
01
骨科手术,特别是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存在较高的感染风
险,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
治疗急性骨髓炎
02
急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疾病,抗生素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
一。
控制严重创伤或烧伤引起的感染
03
严重创伤或烧伤易引发感染,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感染,促
患者教育内容包括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
通过宣传册、视频、讲座等形式向患者传递正确的抗生素使用观念,提高患者的认 知水平。
社会宣传与监管
社会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抗 生素合理使用的意识。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传 播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引 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抗生素 使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 规和政策,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和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 、感染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术前应进行严格的评估 和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控制基础疾病、改善营养 状况等。术中应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合 理使用止血带。术后应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情况,及时 处理并发症。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抗 生素使用时间,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同 时,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能力。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2f51ef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骨科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抗生素作为治疗骨科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
一、抗生素的基本概念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抗生素分为很多种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在骨科感染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1. 骨科感染的病原体多为细菌,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感染的范围。
2. 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进展,减少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3. 抗生素还可以减少感染对患者的影响,降低感染对骨骼的破坏,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三、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前景
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抗生素研发的不断完善,新型抗生素的出现为骨科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抗生素的个体化治疗将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医生可以根据
患者的基因型和病情特点进行精准的治疗。
3. 抗生素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骨科感染治疗的重要方向,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模式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四、结语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患者痛苦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抗生素的应用将更加
个体化、精准化,为骨科感染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与前景。
愿医学界
的不懈努力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让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
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
![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6ddea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1.png)
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关节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对于预防感染,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骨科医生在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时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我们对一家三甲医院骨科的医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他们在骨科关节置换手术中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我们了解了医生对于围手术期抗生素种类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生在进行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时选择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等。
他们认为这类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在预防手术相关感染时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也有医生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菌株感染时,会选择其他抗生素进行应用,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接着,我们对医生在骨科关节置换手术中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生在骨科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即在手术前30分钟至60分钟内给予一次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再给予一次静脉注射。
在手术时间较长或手术创口较大的情况下,也会考虑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再给予一次静脉注射。
而在剂量方面,医生普遍会选择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抗生素的有效浓度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我们调查了医生对于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医生普遍认为围手术期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同时也可能会对患者的肠道微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大部分医生表示会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规范,不滥用抗生素,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也会在手术前进行明确的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药物耐药史等情况,避免选择不适当的抗生素。
通过对骨科医生进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在骨科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们普遍认为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是必要的,可以有效预防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抗生素在骨骼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骨骼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d0dd0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9.png)
抗生素在骨骼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指南骨骼与关节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常常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其中,抗生素是治疗这种感染的关键药物。
本文将为您提供抗生素在骨骼与关节感染中的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疗效。
一、骨骼与关节感染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骨骼与关节感染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外伤、手术感染、血源性感染等。
常见的症状有疼痛、红肿、局部温度升高、活动受限等。
病情严重时,感染可导致骨组织坏死、关节功能受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二、抗生素选择原则治疗骨骼与关节感染的抗生素选择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常见的耐药情况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针对常见病原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特殊病原菌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常用抗生素种类及用药建议1. β-内酰胺类: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一般适用于大多数骨骼与关节感染情况,然而对于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联合其他适当抗生素。
2.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对许多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较好疗效。
然而,其对于许多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差,因此通常建议与其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合用。
3.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骨骼与关节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然而,长期和过度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4. 其他抗生素:如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应用。
四、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1. 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代谢情况来调整抗生素剂量和给药方案。
2. 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比如青霉素过敏、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3. 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4.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学指南和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骨科中的抗生素应用要点
![骨科中的抗生素应用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d32b5b312b3169a451a40c.png)
抗生素在骨科中的应用【作者】李静李玉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 感染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普遍需要进行内固定或假体植入的骨科手术而言,感染往往变为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因而骨科围手术期的合理用药对于减少或防治感染、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发生感染后,应用抗生素的治疗又是必不可少的。
1.骨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定义骨科围手术期感染是指骨科手术后30d 内发生在切口及其临近部位的感染,如切口感染、关节内感染和骨髓炎。
2 感染类型2.1 浅部感染是指仅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处有稀薄或黏稠分泌物,细菌培养存在致病菌,切口周围存在局限性红、肿、热、痛。
2.2 深部感染是指累及深筋膜以下软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广泛软组织肿胀和疼痛,有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如B超、CT 、MRI 可发现软组织深部有脓肿;有些患者还可出现窦道和高热;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且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2.3 关节感染是指累及关节腔的感染。
常表现为关节红肿、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 、MRI 可发现关节内积液,滑膜肥厚,大部分病人可表现有软骨破坏,一般2周后,X 线可因有软骨破坏,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
2.4 骨髓炎是指累及骨骼的感染。
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可有窦道形成,X 线常表现有骨骼虫蚀样改变。
3 抗生素的应用3.1 手术部位抗生素预防3.1.1 骨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术野污染的程度,手术切口分为3 类。
Ⅰ类是指无污染切口,常见有闭合性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的椎板减压术,髋膝骨关节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先天或后天畸形的矫正术等。
Ⅱ类是指存在可疑或潜在污染的切口,常见于合并有盆腔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累及胸腹腔脏器的脊柱或骨盆肿瘤切除术,人工关节术后的假体松动等。
Ⅲ类是指存在污染或感染的切口,常见有开放性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脊柱结核、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的病灶清除术,累及胸腹腔脏器的脊柱或骨盆肿瘤切除术,人工关节术后假体的感染性松动等。
骨科抗菌素的应用选择
![骨科抗菌素的应用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1aa4837bcd126fff7050b3f.png)
骨科抗生素的应用选择为了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对于骨科的各种疾患常应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感染,如何正确的选用抗生素,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一、抗生素的选择:在临床治疗及预防感染时,对抗生素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抗生素对组织的渗透性,联合用药的效价,在组织中的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对肝、肾等组织的中毒损害程度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而正确合理的选择应用。
二、感染病原微生物未确定前抗生素的选择应用: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时,对任何一种感染,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确切的将致病菌的种类确定下来,这就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对某种致病菌有效的敏感性抗生素,临床上往往是根据病情,大致感染的途径,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作出初步的估计,以可能性最大的致病菌给予抗生素应用,这种治疗是临床医师的经验总结,所以称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经验抗生素治疗往往据有抢救性,尤其是在重度感染时,为争取时间,抢救生命及肢体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时,等到正确的诊断结论给出后再应用抗生素,往往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及时机,给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
经验抗生素的选择:1、在急性骨与关节感染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率最高,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种。
因此,在选用抗生素时,应首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一般认为,青霉素G及第一代头孢菌素应该作为首选。
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青霉素G等对产生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耐药菌株无效,现在临床上主要选择抗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等,常用的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2、创伤所致的开放性损伤及其它的合并感染已成为骨科常见疾病,感染菌种虽然以革兰氏阳性细菌为最多,但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也有增多趋势。
目前临床上的医源性感染也不能忽视。
这类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左右,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0%左右,对于这些感染,单独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已不能满足要求,要选用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应用头孢二、三代更为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应用原则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异物植入手术异物植入手术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给药方法给药方法给药方法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有无应用指征首选药品应用疗程开放伤口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一般5-7天、可根据血常规及伤口换药情况适当延长I类切口手术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术前0.5~2小时内给药一次,术后适当应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II类切口手术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术前0.5~2小时内给药一次,据血常规及伤口换药情况可适当延长放置内固定物手术有头孢唑林钠、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术前0.5~2小时内给药一次,据血常规及伤口换药情况可适当延长感染伤口有据经验应用广谱抗生素、依据药敏实验调整据伤口情况及药敏实验决定感染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普遍需要进行内固定或假体植入的骨科手术而言,感染往往变为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因而骨科围手术期的合理用药对于减少或防治感染、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发生感染后,应用抗生素的治疗又是必不可少的。
1.骨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定义骨科围手术期感染是指骨科手术后30d 内发生在切口及其临近部位的感染,如切口感染、关节内感染和骨髓炎。
2 感染类型2.1 浅部感染是指仅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处有稀薄或黏稠分泌物,细菌培养存在致病菌,切口周围存在局限性红、肿、热、痛。
2.2 深部感染是指累及深筋膜以下软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广泛软组织肿胀和疼痛,有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 、MRI 可发现软组织深部有脓肿;有些患者还可出现窦道和高热;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且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2.3 关节感染是指累及关节腔的感染。
常表现为关节红肿、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如B 超、CT 、MRI 可发现关节内积液,滑膜肥厚,大部分病人可表现有软骨破坏,一般2周后,X 线可因有软骨破坏,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
2.4 骨髓炎是指累及骨骼的感染。
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可有窦道形成,X 线常表现有骨骼虫蚀样改变。
3 抗生素的应用3.1 手术部位抗生素预防3.1.1 骨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术野污染的程度,手术切口分为3 类。
Ⅰ类是指无污染切口,常见有闭合性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的椎板减压术,髋膝骨关节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先天或后天畸形的矫正术等。
Ⅱ类是指存在可疑或潜在污染的切口,常见于合并有盆腔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累及胸腹腔脏器的脊柱或骨盆肿瘤切除术,人工关节术后的假体松动等。
Ⅲ类是指存在污染或感染的切口,常见有开放性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脊柱结核、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的病灶清除术,累及胸腹腔脏器的脊柱或骨盆肿瘤切除术,人工关节术后假体的感染性松动等。
3.1.2 手术预防用药由于骨科手术常需使用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内固定器材,一旦出现感染,微生物易寄存于内固定物或假体周围以规避药物的作用,因此即便是I 类切口的手术,也需要进行预防使用抗生素。
原则上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选择广谱有效的杀菌剂,能覆盖手术切口感染大多数病原菌。
骨科手术易感染的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菌为主,故应首选一、二代头孢菌素[ 1] 。
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如果是革兰阳性菌可选择克林霉素,克林霉素不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且对厌氧菌也有效,骨组织浓度高,因此对于预防骨科感染有一定优势。
如果病区内有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可选择万古霉素。
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半衰期,掌握好给药时间、剂量等。
3.2 骨科感染的治疗对于明确的骨科感染,不存在预防问题,只是如何控制感染,此时对感染菌的药敏特征应尽早查清,以便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即使是用了最敏感的抗生素,手术清除坏死的骨及软组织仍较抗生素的使用更重要。
一旦确定存在感染,外科手术清除脓汁和一些感染组织总是第一选择,血肿及坏死组织必需完全清除。
第一次清创后可保留牢固的内固定及骨片,但游离骨片需摘除,如果摘除的碎骨片较多,应考虑将内固定更换为外固定。
数天后可再次考虑清创术[ 2] 。
在手术摘除基础上作抗生素介入性治疗,方能保持长期治愈效果[ 3] 。
如果将假体去除,可将骨水泥与抗生素混合制成假体样形成临时关节,在旷置期间使患者有较好舒适度[ 4] ,待感染控制后再做二次置换。
3.2.1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①在抗感染治疗开始之前,尽可能地获取样本,做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②根据感染部位的可能病原体、患者信息(以往治疗情况、工作环境)、当地抗生素耐药情况选择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
③每一位患者在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之前,均应该对其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肾功能相应调整药物的给药间隔。
通过肝脏消除的药物,给药前应考虑患者肝脏功能。
④存在混合感染时,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⑤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菌和污染菌。
⑥病原体、药敏结果确定后,选择抗菌谱最窄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⑦抗生素的给药途径,条件允许时,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做序贯治疗。
⑧给予抗感染治疗2~3d 后,如疗效差,应该考虑以下问题:a.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b.感染部位药物浓度是否达到有效范围;c.患者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状态;d.患者是否存在脓肿、感染部位异物等影响疗效的因素;e.是否已经产生耐药性。
3.2.2 经验治疗药物治疗作为感染术后治疗的补充,抗生素的应用要考虑那些吸附在内植物的微生物。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考虑最为可能的致病菌进行治疗。
用药原则应选择广谱、杀菌的抗生素,但慢性骨髓炎不推荐经验治疗[ 5] 。
对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可选择青霉素类(氨苄西林)、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上述几种药物主要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有效,但半衰期均较短;对MRSA 则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但应注意患者肾功能,并注意万古霉素累计使用超过25g 时粒细胞下降问题[ 6] 。
当需采用序贯疗法治疗MRSA 感染时,如果选用利福平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否则易产生耐药性。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而氨基糖苷类一般不作为首选。
三代头孢菌素以头孢曲松的半衰期最长,大约8h,临床应用较方便,可每天1 次给药;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均为肝、肾双通道代谢,对于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选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在我国应用较多,因此,耐药性相对较高,选择时注意。
对于混合菌感染,可以联合用药,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好具有协同作用,以达最佳疗效,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期达到协同杀菌作用或预防耐药出现。
3.2.3 根据药敏结果治疗在手术前,根据穿刺液、引流液,行2~6 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应在手术前4d 停止,以便在假体更换时能够做出可靠的微生物学诊断[ 7] 。
在得到药敏结果后,应根据临床情况选择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3.2.4 局部使用局部使用抗生素能使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较高,而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从而减少全身用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但局部使用有可能引起耐药性的增加。
抗生素局部使用是否合适,也存在争议。
就临床观察而言,局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对于治疗骨科部分感染还是有一定疗效。
庆大霉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链临床应用最广泛,局部释放抗生素浓度高,可将常规药敏试验耐药的细菌杀灭,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 8] 。
为增加治疗效果,现在可与骨水泥同用的抗生素种类也不断增加,如头孢呋辛、万古霉素、利福平等[ 9] 。
但应注意,由于骨水泥在混合时需释放一定的热量,因此选用的抗生素应耐热。
抗生素的浓度应控制在5%左右[ 10] ,以免影响骨水泥的强度。
3.2.5 特殊人群用药肾功能减退时,应尽量选择肝脏代谢的药物,或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而对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如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等用时应适当减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使治疗更加安全、有肝功能减退时,克林霉素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而像利福平、磺胺类药物的代谢物形成减少,应避免使用。
[ 11] 3.2.6 疗程骨和关节感染通常静脉给药4~6 周[ 5] ,可根据病人耐受情况,适当采用序贯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骨科手术中I 类切口不能完全依靠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手术室洁净程度和无菌技术是预防感染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