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君主论》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论》读书报告
01
一马基雅维利简介
《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人类史上备受褒贬的人物。在政治学史上他被后世誉为“现代政治学之父”,被视为现代国家学说的先行者;另一方面,由他的思想被曲解而产生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又使他本人臭名昭著,成为否定一切道德和宗教的权术政治的代表者。马氏有《君主论》(1513)、《论李维》(1513-1517)、《战争术》(1521)、《佛罗伦萨史》(1525)等著作传世,但是给他留下如此两极的身后名的,就是《君主论》这部政论体裁的谏书。
二《君主论》的主要内容概括
《君主论》全文共二十六章,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到十一章,主要是根据君主国的各种类型、获得统治权的方式对君主国的特点展开分析,并针对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治理意见。第二部分从十二章到十四章,主要论述以雇佣军为代表的非国民军的不可依赖性,力主募兵制建立国民军。第三部分是从第十五章到第二十三章,主要论述君主的品质和处世之道,认为君主要以保有统治权为要务,如有需要可不遵守道德。最后一部分是二十四章到二十六章,总结了意大利君主国的教训,呼吁强大的君主富国强兵,实现统一意大利,洗刷民族屈辱的宏伟使命。
三“恶”是政治的核心特征
《君主论》中无论是对不同特点的君主国的治理意见,还是对雇佣军不忠诚的重笔论述,或是对君主不必坚守道德,甚至必要时必须违背道德以保全自身统治权的鼓动,《君主论》中没有前人对政治的道德附加,没有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甚至将政治简化为争权夺势的
世俗斗争。这种现实主义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他更加强调的是是政治现实的恶,而不是善的成分,而这种恶源自人性中无可避免的自利性。
马基雅维利是如何使我们确信,恶是政治的核心特征呢?他最乐于研究的是“极端的情形”:城市国家的创立,政体的变迁,阴谋。与亚里士多德相比,他从发端或起源的视野描述政治——通常是充满暴力和不公正的——而非从其目的的视域加以考察。他并没有否认在正常的情形下,市民生活可以相当平和,人们可以感知到正义的统治。他不过是想说明,这种“正常的”道德取决于或受到“不寻常的”道德的影响。“善”的出现和维持只有通过“恶”才能实现。马基雅维利并没有消解善与恶的分殊。相反,他保留了这一区分——而同时,为了让“善”建立在“恶”的基础之上这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假设建立起来,他就不得不这样做。
马基雅维利关于恶是政治生活的核心的观点,其实更加凸显了其对于现实政治生活的透彻理解。就像皮埃尔·莫内对他的评价:“马基雅维利只是通过贬抑善的理念去说服人们将恶看作是——无论是诡计,强制力,暴力,抑或‘必要性’——政治秩序的主要渊源。”我们不应该简单将其归结为“自私自利”或者悲观的人性恶论,性恶论本身不带有价值色彩,马基雅维利只是看透了政治生活的内在机理与本质特征。政治的恶也不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去应付与驱除这种恶。
显然,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理论是《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马基雅维利是把性恶论引进政治学的始作俑者,他认为,
“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因为人们受到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拜访,但是对于沉重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人性除非在某种压力下才会表现出美好的一面,否则总是邪恶的”。由这一人性恶理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师法狮子与狐狸,不择手段,使用各种权术与计谋。可以说,这是全书
的立论基础。人性善还是恶历来是各种政治理论的基础。近现代西方政治学的许多主张也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比如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
人性到底善还是恶呢?貌似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张。中国儒家思想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把道德教化作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政治也就和伦理不可分了;而西方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有“原罪”,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来分权制衡。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恶念,而再邪恶的人心灵深处也不可能没有一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善恶是统一于人当中的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无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