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0193bc5da50e2524d7ff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d87364aeaad1f346933f90.png)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8675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22f50ac77da26924c5b09e.png)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和)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大意义
![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06c50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d.png)
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它体系框架的基础,它给了人们一种理解
和探索世界运转规律的新方式,赋予了人们更多深入世界的勇气,指导着人类高度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物质统一性原理,科学家提出了“只有一种物质存在于世界中,它具有
多种性质”的观点。
它表明,世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物质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内
在统一由外在实现,物质之间没有真正的绝对分开和绝对分离,然而,物质的多种属性仍
然保持一定的区分性。
据此,认识论和具体的科学探究都以物质统一性为基础,强调物质
中的内在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当代的科学及非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指明了科学活动及研究的方向,它让科学者能够跨越实验室,大胆探索世界,改善实验
室手段,发展更多样化,多元化,更有效的技术来改造和发现宇宙中的联系;其次,它促
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改善了人的社会关系,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持续发展;最后,它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使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事物,促使社会不断前进,以达
到发展社会新秩序的目的。
物质统一性原理既作为哲学理论,又作为科学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但丰富了人们对
宇宙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
物质统一
原理的存在,让人们能够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更高级的生
存和发展思维方式,促使人们更深入地发掘宇宙秩序,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933e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a.png)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唯物论学问点一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以相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开展规律的意识,那么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那么会使人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树立正确的意识,克制错误的相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势必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缔造,也不能被歼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开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处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根底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敬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敬重客观规律为根底。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d260e0f77232f60ddcca1ab.png)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世界是多样的。
因为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各种运动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差别。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
“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的就是世界的多样性。
而这种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相对的、可变的,体现了事物的个性。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物质就是客观实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批评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中主义观点时,第一次明确指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这说明,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上存在的包罗万象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它并不能独立存在,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认识客观实际,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认识和实践也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使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规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https://img.taocdn.com/s3/m/c0b7c1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3.png)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章 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
![第二章 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dd7324ddee06eff9aff8079a.png)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 一于物质。 1.意识统一于物质; 2.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统一的,运动是绝 对社卫,静止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 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实践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什么是时空?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具有一维性, 不可逆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具有三 维性;
2、时空和物质的关系:时空指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二)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 第一,依靠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意识。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含义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客观规律性是事务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
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 社会的历史前提,பைடு நூலகம்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跟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 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第二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5afaff50e2524de5187e6c.png)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
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
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哲学原理+方法论意义总结
![哲学原理+方法论意义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d36c8dc1c708a1294a440a.png)
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 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来;(两个结合)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 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
辩证法
原理1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矛盾双方互相排 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统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吸 引、相互链接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 赖、相互贯通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分法,坚持两点论。
盾中
中
作用不同 对事物发展的方向起
区
决定作用
研究问题 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
不同 中心、重点、关键、
别
方法论不 同
根抓本住、关核键心、、中首心位、、重 重中之重、点第一要务
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决 定作用
矛盾两个方面发展不平 衡问题
性正质确、认本识质事、物实的质本、质主和 流、主体、主大流局、方向
运用领域 一般运用到“做什么” 一般用到“看什么'问题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论
【原理6】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检验认识真 理性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辩证法
马原论述题考试必备
![马原论述题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3733f21ed630b1c59eeb5a1.png)
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统一性;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特殊表现。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2、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3、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4、试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大意义。
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5、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重大意义。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6、试论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747b56a58fafab069dc0258.png)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
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
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
而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讲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
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本本条文出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eeb19bbb68a98271fefaa1.png)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世界是多样的。
因为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各种运动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差别。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
“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的就是世界的多样性。
而这种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相对的、可变的,体现了事物的个性。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物质就是客观实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批评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中主义观点时,第一次明确指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这说明,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上存在的包罗万象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它并不能独立存在,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认识客观实际,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物质世界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主观符合客观并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认识和实践也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使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规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是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卷)与答案解析(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卷)与答案解析(适用于大学期末考)](https://img.taocdn.com/s3/m/0442f5d4e009581b6bd9eb41.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cb849ccc7931b764ce153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复习题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BC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C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简答1.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8a5a7cf46527d3240ce075.png)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试题和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4b9f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5.png)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根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那么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说明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构造,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对哲学根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答复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6.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7.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9.恩格斯认为:“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
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是要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首先是自然科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的证明。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论断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现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也在不断提供新的证明。
例如现代自然科学所发现的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都无例外地是一种物质存在的方式。
其次,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有赖于哲学的证明。
这是因为一切自然科学的证明虽然是必要的,但自然科学不论怎样发展,它所提供的证明只能是个别的、部分的、相对的;而世界是整体、是永恒的、绝对的,因此必须借助于正确的理论思维即哲学,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把部分与整体、相对和绝对、暂时和永久辩证地统一起来,方能使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得到证明。
无论是自然科学的证明还是哲学的证明,都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际上是没有止境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不存在。
一切现象,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归根到底都是由物质运动所引起的,都可以从中获得最终的解释和说明。
坚持这一观点,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宗教迷信和歪理邪说,树立真正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说明客观世界以及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第一性的。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这就是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论。
只有坚持世界的物质本原性,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也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去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