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玉文化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中的 玉文化

说文解字中的 玉文化

《说文解字》中的玉文化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及两河流域并称四大文明的发祥地。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同时也创造出了举世灿烂的中华文明。

而作为文明最直接的代表就是文字。

从上古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龟甲牛骨上的象形符号,从而演变至篆书行书、楷书,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块形汉字。

汉字的演变几乎可以代表和我们中华名族文化的演变。

汉字是表意文字。

先民们在造字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他们对世间万物和人事的看法和解释等都体现在汉字的形体机构之中。

因此对汉字的解说,也就必然包括文化的解说和阐发《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古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世界观,天人观等等基本能想到都在文字演变中看到。

因此,研究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分析了文字更深入到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当今我们对古代文化研究很多都依赖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的研究。

《说文解字》不仅是最早的一本查字工具书,更是一本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界人事,莫不毕载”。

《上说文解字表》许冲(许慎之子)中如此叙述。

因其所涵盖之广,一一所叙,实乃初学者所不能够也。

因此只在此浅叙《说文解字》中的玉文化。

《说文》第一卷:“玉,石之美。

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

”由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古人对玉石的认识,从而将人性之美好赋予其上。

不论是玉或是与玉极相似的岩石,都具有晶莹光泽、坚硬温润的质感与美感。

这些很自然的和古人的审美情趣,道德伦理意识相契合,因而被引入古人的伦理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的人格化身。

其次,玉在古代生活中应用更为广泛。

祭祀、政权、朝聘、人际、服饰等反面都离不开玉。

表示玉石的偏旁

表示玉石的偏旁

表示玉石的偏旁简介在汉字中,有许多与玉石相关的字符和偏旁部首,它们组成了大量含有玉石意义的词汇。

这些字形和部首的存在,使得玉石在汉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玉石相关的汉字字符和偏旁部首,并介绍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文字与偏旁部首在玉石相关的汉字中,有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了解这些部首对于理解玉石字义和文化内涵至关重要。

1.玉(王)部:玉部是表示玉石的常见偏旁之一,它由“王”字上方的三个点组成。

它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字符,也可以作为其他字符的偏旁部首。

例如,“珠”、“琢”、“玩”等字形中都包含了玉部。

2.石(石、矶、砂)部:石部是表示石头的常见偏旁之一,它由上方的横线和下方的点组成。

它可以表示玉石中的石质成分,如“砂”、“砚”等字。

3.王部:王部是表示贵族、王室的常见部首,它与玉石的含义有一定的联系。

玉石在古代被视为贵重之物,与“王室”有关。

例如,“王”、“珍”、“瑞”等字都包含了王部。

4.龙部:龙部也是表示贵族、权力的常见部首,它与玉石的意义有所重叠。

在中国文化中,虎、龙、麟、凤被称为四灵,其中龙是最具有权力与尊贵象征的存在。

因此,许多与权力、尊贵有关的字都与龙有关联,这些字中也可能包含了玉石的意义。

玉石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有许多与玉石相关的词汇,它们所包含的意义和用法,反映了玉石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1.玉器:玉器是指以玉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工艺品。

古代中国人将玉器视为祥瑞、吉祥之物,具有神奇的保护作用。

玉器不仅作为装饰品出现在宫廷、贵族间,也成为了民间的流行物品。

•玉佩:玉佩是一种佩戴在腰带上的玉石饰品,寓意吉祥、平安。

在古代,玉佩的款式、形状与材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人们通过佩带不同种类的玉佩来表达不同的心愿和寓意。

•玉镯:玉镯是指戴在手腕上的玉石饰品,也是中国传统婚嫁礼俗中常见的礼品。

在中国文化中,玉镯具有保平安、辟邪驱凶、祈求健康长寿的含义。

2.玉文化: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

而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

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

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

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阗玉方才走入民间。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

它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

和阗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

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珍贵的玉石相关的字

珍贵的玉石相关的字

珍贵的玉石相关的字
玉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对于玉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汉字中,也有许多与玉石相关的字,这些字既有描述玉石的物理特性,也有体现玉石文化的深厚内涵。

1. 玉(yù):表示玉石,也指玉石制品。

2. 玑(jī):指一种圆形的玉器,也称为“玉圭”。

3. 玺(xǐ):指古代皇帝传位时赐给继承人的玉石印章。

4. 玛(mǎ):指一种类似玉石的矿物质,也称为“玛瑙”。

5. 玫(méi):指一种颜色鲜艳的玉石,也称为“玫瑰石”。

6. 珂(kē):指一种美丽的玉石,也称为“碣石”。

7. 琢(zhuó):指对玉石进行雕刻的技艺。

8. 瑕(xiá):指玉石上的瑕疵和缺陷。

9. 珠(zhū):指一种圆形的宝石,也可用以形容玉石的美丽和珍贵。

10. 璧(bì):指一种玉石制成的圆形平板,古代用以表示地位和权力。

以上是一些与玉石相关的汉字,它们反映了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历史底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玉石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 1 -。

从现代汉语王旁字看中国的玉文化

从现代汉语王旁字看中国的玉文化

从现代汉语王旁字看中国的玉文化作者:王铮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第10期摘要:中国人喜爱玉、尊崇玉、记载玉。

现代汉语中的王旁字多与玉有关。

本文先从王字旁还是斜玉旁的讨论引出王旁字(玉部字)与玉文化的研究综述,然后对现代汉语辞书中的王旁字进行分析,特别对姓名中的王旁字进行探讨,最后归纳总结了现代汉语王旁字所承载的中国玉文化。

关键词:王字旁(斜玉旁)现代汉语玉文化一、王字旁还是斜玉旁中国人赋予玉石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孔子称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忠、乐、信、天、地、德、道。

语言文字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玉文化也反映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

汉语中的王旁字大多跟玉有关,如“瑾”“瑜”“琼”“瑶”等都表示美玉。

从下文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王旁字普遍是左形右声的结构。

为什么不用“玉”字来作义符而用“王”字呢?沈海华(2007)在《“王字旁”还是“斜玉旁”——由“瑕”字偏旁所想到的》中说,篆书中“王”字和“玉”字写法相似但有区别,“王”字中间一横靠上,“玉”字三横间隔相同。

后人为了避免混淆就在原“玉”字上加上一点。

但在作偏旁时却没有改动,无论是王字旁还是斜玉旁形体上一样都是“王”。

陈寿江(2009)在《“月”“王”偏旁要名实相符》中从文字学和语文识字教学的角度论述,认为应该把表示玉的本义及其引申义有关的偏旁叫作“斜玉旁”,其他与此无关的偏旁叫作“王字旁”。

东汉《说文解字》中玉部字有127个,王部字只有3个。

现代《新华字典》中的玉部字只有7个,而王部字却有151个。

《现代汉语词典》则只有王部,根本没有玉部。

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发生演变,现代汉语中义符不直观表义的现象并不鲜见。

“王字旁”这个名称一目了然且已深入人心,也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其表玉含义的理解。

另一方面,现在除了汉语教学研究人员,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斜玉旁”这个术语。

所以笔者认为,顺应历史潮流使用“王字旁”这个名称更好。

_说文解字_玉部字与传统玉文化研究_周芮同

_说文解字_玉部字与传统玉文化研究_周芮同

玉, 是一个象形字, 在三千年前的甲骨文、 金文中就已出现。 甲骨文字形似 “丰”, 像三块玉 片串连而成之形。 金文字形似 “王”, 与 “君王” 的 “王” 相区别的地方是: “玉” 字三横距离相 等, 而 “王” 的中间一横靠上, 由于后来字形演 变, “王” 字的三横也等距了, 为了区别二字, 遂 在玉上加了一点。 但是当 “玉” 作为一个斜玉偏 旁时, 仍不加点。 而在有些文字学作品中, 却认 为 “王、 玉” 二字古本同形, 后为避免混淆, 故将 “玉” 字繁化。 事实上二字本不同形, 其说有误。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语言文字学研究
第 28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Vol.28
No.5 May 2012
《说文解字》 玉部字与传统玉文化研究
周芮同
(四川外语学院 研究生部,重庆 400031)
[摘 要] 玉石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玉石除了本身具有的独特品质外, 人们更赋予
第 28 卷 第 5 期
周芮同: 《说文解字》 玉部字与传统玉文化研究□ 107
石石凿、 水晶石刀、 和田玉斧等。” 流通货币。 根据马叙伦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甲骨文玉的三横本当作◎, 此为 “璧” 的初文, 俯 视作◎, 侧视则作一。 璧曾为古代货币, 后代铜钱 有孔, 且以绳串之为一贯, 就是玉作为货币的遗俗。
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玉的超凡丽质与人的社会 旨趣相得益彰, 玉被人们推崇到 “载德”、 “比 德”、 “达理” 、 “显贵” 的地位, 从带玉旁的汉字
[收稿日期]2012- 03- 01 [作者简介]周芮同,女,重庆涪陵人,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研究。

《说文》玉部字文化抉微

《说文》玉部字文化抉微
玉文 化 。

从上分类看出 , 古人关 于玉 的品种 、 特征 以及 加工制作都 已认识深刻。 说文》 《 对玉部字的记录趋 美好 含义 , 略贬 的也不 过 玉之 瑕毗 、 点之类 。 斑
二 、 玉 部字 看 玉的 文化 蕴义 从

《 说文解字》 玉部字概况
《 文解 字》 说 玉部 , 收字 16个 , 玉” 灵 2 从“ 到“ 重文 l 个。段玉裁《 7 说文解字注》 有其有简单分 类: 自琮以下皆玉名也 ; “ 瓒者 , 玉之等级也 ; , 用 瑛 玉光也 ; 已下五文记玉之恶与美也 ; 璧至瑞皆言 玉之成瑞器也 ; 墩珩块珥 至碣 皆以玉为饰也 ; 砒至 瑕 皆言玉 色 也 ;琢 碉 理 三文 言 治 玉 也 … …” 我 【 - 们重新分类如下 : ( ) 一 表示玉或与玉相关特征 、 动作名称的字 1 .玉及玉器 的名称 琮、 、 珙 、 珏 、 垧 、 , ; 璀 礅、 崾、 琼、 殉 璐 瑶琪 、 瑾瑜 、 瓒、 、 、 、 、 、 、 、 、 、 、 、 、 、 礁 琦 培 琳 瑶 璧 瑗 环 璜 琮 琥 珑 琬 璋、 、 、 、 、 、 、 、 、 、 、 、 、 玢 场 璩、 瑁 墩 珩 块 瑞 琪 珥 璋 秘 璜 、 、 殂、 、 、 、 琚 、 瑗 璩、 璨 鎏 璃 瑶、 冶等。 2玉 的相关 特征 、 作 . 动 色泽 : 、 、 、 、 、 、 、 璨 。玉声 : 瑛 琰 磋 砒 莹 瑞 瑕 趵、 球、 、 、 、 、 、 。 玲 跄 玎 琐 理 垮 纹理 : 、 治玉 : , , 瑷 琛。 理 碉
” ,

( ) 玉, 二 类 古人 用作 装 饰 的美饰 名 称 珠、 、 、 、 砒 瑞 珧 玫瑰 、 琅歼 、 珊瑚 、 、 、 璀 珍 望。 ( ) 三 近玉相 关 的石 名 璃 、 、 、 璁、 、 、 、 、 、 、 增 ; 垠 堞 琏、 培 墟 堆 璃 瑁 磴 圩、 蚌、 、 玖、 ; 、 、 玲 璜、 殉 碧 琨 珉。 ( 其他与玉有关的字 四) 玩, 也; , 弄 灵 以玉事 神 。

浅析《说文解字》玉部字及中国古代玉文化——以部分玉部字为

浅析《说文解字》玉部字及中国古代玉文化——以部分玉部字为

浅析《说⽂解字》⽟部字及中国古代⽟⽂化——以部分⽟部字为⽂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更是⽂化的载体,东汉许慎编著的《说⽂解字》是我国古代第⼀部字典,是⽂字符号的集⼤成之作,也是古代⽂化的⼀⾯镜⼦。

《说⽂解字·⽟部》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化,其中⽟部就收字⼀百三⼗九个,解释了形形⾊⾊的⽟,对⽟部字及从⽟之字进⾏分类考察,体现了我国发达的⽟⽂化。

《说⽂·⽟部》:“⽟,⽯之美。

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也;鳃理⾃外,可以知中,义之⽅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也;不挠⽽折,勇之⽅也;锐廉⽽不忮,絮之⽅也。

象三⽟之连,其贯也。

凡⽟之属皆从⽟。

”《说⽂》中,许慎在其他字部⾸下,对字义分析⼀般都简单地指明“~也”,但是对“⽟”的解释却⽤了五个排⽐句,象征君⼦“仁”、“义”、“智”、“勇”、“洁”五种德⾏。

这不仅是对⽟的赞美,也是对⽟所代表的五种君⼦德⾏的衬托。

这种解释分析已经超出了⼀般字义解释的范畴,⽽是对“⽟”字和⽟⽂化关系的⼀种阐释。

中国古代可以说是⽟的王国。

帝王⽤⽟既能显⽰其天意和权⼒,更能显⽰其⾄⾼⽆上的威严;君⼦佩戴则可以表⽰出品德之⾼尚及⾏为之端庄;⽽庶⼈戴着也体现出⼀种风流和习俗。

⽟确实很美,这些很⾃然的跟古⼈的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这是⽟在先秦时期受到宠爱的原因之⼀。

再者,⽟在那时⽤途很⼴泛,祭祀、政权、朝聘、⼈事等⽅⾯都离不开⽟。

古⼈不仅能⽤汉字表⽰天然的⽟⽯,⽽且还给打磨的⽟器取了不同的名字,并⽤汉字表⽰出来,这些表⽟器的汉字《说⽂》共收三⼗多个,多为形声字,解释为“从⽟某声”。

只有琥、珑、瑞、瑁、珥这五个字解释为会意兼形声字。

具体可做如下分类:第⼀类:祭祀、丧葬类⽟器。

祭祀⽟器专指那些⽤来祭祀天地四⽅、先宗列祖、⽇⽉星⾠、⼭岳河川以及其他各路神灵的⽟器。

《说⽂》“瑒”字的解说为以祠宗庙者,可见瑒可⽤于祭祀先祖列宗。

《说⽂》⼀上⽟部:“靈,巫也。

以⽟事神,从⽟雷声”异体作靈,从巫。

金岷彬:汉字与火文化、玉文化

金岷彬:汉字与火文化、玉文化

金岷彬:汉字起源与火文化、玉文化(2014-01-15 13:26:36)转载▼分类:语言文字标签:汉字起源文化中国玉文化:解读“黄金有价玉无价”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研究玉和解说玉的文章、著作不可胜数。

笔者对于玉器,是一位外行,但是笔者通过汉字来研究中华文化的持续努力,必然也要涉及到中华玉文化。

作为外行接触到玉文化的内容时,笔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玉文化的探讨里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既然中国的玉器制品及制造工艺享誉世界,历史悠久;既然中国古代有非常精湛的治玉工艺技术,那么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来看,古代中国的治玉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其二,古代赋予玉的种种观念意识,又是如何“从精神变物质”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进程。

还在史前石器时代,玉石就因为其晶莹的色泽、给予人的温润细腻的特别触觉、坚硬的质地而引起原始初民格外的关注,进而受到喜爱,受到尊崇,被赋予了通天达地的“灵性”。

史前考古的出土文物里就有原始先民祭祀天地的玉器。

玉器的特殊质地给人特殊的视觉和触觉,使玉器成为原始先民喜爱的物品随身佩戴,佩戴玉饰的风俗习惯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

历朝历代都有精美的玉石陈设摆饰作品,因其体积和重量、因其雕制功夫量、因其艺术精湛,而成为价值连城的玉器工艺品。

玉,还做成了帝王的玺印,是古代中国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

笔者以为,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内容:①玉器的使用习俗;②玉器的加工制造技术,包括玉石开采运输、对玉材的判断鉴别、加工工艺和加工机械;③对于玉的物理性质的认识和赋予玉的人文性;④对于玉材玉品的价值观念;⑤对于玉器的观赏审美;⑥对于“玉”符号的理念(玉人、玉女、玉面、玉体、玉笋、……玉玺、玉成、玉立、玉策、玉虚、玉台、玉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用玉来表达的概念)。

一位作家把中国的历史比喻为“玉河”(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从“玉”字看中华玉文化

从“玉”字看中华玉文化

文化与艺术162作者简介:陶玲(1983— ),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文化学。

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在汉民族文化心理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汉字中,有大量以“玉”字为偏旁构成的汉字。

玉,甲骨文写作(一期·库二二)(一期·乙三四八六)(三期·佚八三)(新1070),横画表示玉片,许慎《说文解字·玉部》释“玉”:“象三玉之连。

丨,其贯也。

”《甲骨文简明词典》:“象玉成串之形。

”甲骨文玉字有三横、四横、五横,到金文、小篆,形体则统一为三横,金文写作(乙亥簋)、篆文写作(禅国山碑)。

金文“玉”字形与今王字形似,因此也常出现以玉为王的误解。

王,甲骨文写作(乙三三八〇)(甲二九〇八)(后二·三一·九),(佚四二七),像武器“斧”的形状,本义表示斧,斧作为武器,用以征服天下,象征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由此引申,把征服天下、掌握国家统治权的人也称为“王”。

金文“王”多写作(戊寅鼎)(攻吴王夫差鉴),篆文写作(3.613)。

在金文、小篆中“玉”、“王”字形相近,都是三横一竖,不过仔细观察玉字的三横是等距的,而“王”字上面两横距离相对较近,即唐李阳冰释:“中画近上。

”今天“玉”字字形多认为是在秦朝隶变以后才定型的。

《广韵》:“玉,《说文》本作‘王’,隶加点以别‘王’字。

”事实上真正以王字为偏旁的汉字很少,《说文》中只有皇和闰两个,而《说文》中以玉为偏旁的字就多达142个。

玉字作为偏旁,一部分写作原形“玉”,如璧、玺、宝,大部分则写作斜玉旁,形近“王”wáng,如理、珍、玩、玫、瑰等。

一、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重要礼器礼,繁体字写作“禮”,左侧偏旁为“示”,表示祭祀,右边为“豊”,甲骨文写作(三期·诚三五二)下半部“豆”是盛放祭品的礼器,而上半部则是二玉也就是两串玉的形象,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礼》:“象二玉在器之形。

玉的汉字故事

玉的汉字故事

玉的汉字故事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石,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的古代文化中,玉一直被视为最美丽、最神秘的宝石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玉的汉字故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玉”这个字从何而来。

据传说,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玉石的珍贵、美丽、寿命长等特点,并赋予了它们一定的神话色彩。

经过多次演变,最终演变成了现如今的“玉”字。

这个字的构造非常有意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的“王”表示宝石的高贵和尊贵,下面的“玉”则是它本身的名称。

除了“玉”这个字以外,还有一些与玉有关的字,比如“瑞”。

据说在古代,天子会用玉来预测天下的好坏。

如果玉上出现了纹理,则表示天下太平、万民安康、岁稔风调雨顺,被称为“瑞玉”。

而“珠”这个字,则是指玉石、宝石等等精美的东西。

据说珠是九种宝石之一,十分珍贵且永不褪色。

在古代中国,人们还会用玉来制作各种美丽的饰品,比如“佩玉”。

佩玉是指一种饰品,由玉石和金属吊坠构成。

佩玉是古代贵族和富有人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据说,如果一个人身上戴着很多佩玉,那么就表示他的地位非常高尚,家庭也非常富裕。

在中国文化中,玉还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善良和美德。

由于玉石坚硬、光滑、清晰,而且品质优良,因此被视为善良、美德、高尚品质的象征。

在古代,人们会用玉来描述那些品质高尚、谦虚有礼、勇敢正义的人或者事物。

最后,来一个说法更加神秘一些的汉字故事。

传说中,玉上有神奇的力量,可以驱除邪恶、带来好运。

有一种神秘的玉叫做“玛瑙”。

“玛瑙”是一种红色的玉石,传说中可以驱逐噩梦和邪灵。

古代人们会用玛瑙来制作一些护身符,带在身上可以保护自己免受邪恶和腐败的侵扰。

玉的汉字故事就介绍到这里了。

从这些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玉石的高度评价,认为它包含了美好的品质和神秘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的神秘和珍贵依然被人们所珍视。

关于玉的字

关于玉的字

关于玉的字玉,一种贵重的矿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玉的字在汉字中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字,它包含了对玉的描述和赞美。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玉字的含义和由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玉字的构成。

玉字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王”,右边是“出”。

其中,“王”表示玉石,是玉的象形;而“出”的本义是指向外挺出,这里用作声旁,表示发出光芒。

其次,玉字的含义。

王出,即玉石透出美丽光彩的意思。

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被誉为“美玉无瑕是君子”。

玉的品质和形状、纹理有所不同,所以玉被用来象征品德高尚、君子风度。

同时,玉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建筑、工艺等领域。

因此,玉字既代表了一种美丽的宝石,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玉字在诗词中的应用。

在古代诗词中,玉字经常出现。

例如杜甫的《三度目刘侍御见过》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其中“上一层楼”就是指登高远望,有望远方的意思,而“层樓”用玉石的比喻,表现了高雅的情调和追求无尽的境界。

总之,玉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玉石作为一种珍贵的矿物,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玉字的探讨,我们更能够感受到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玉是一种贵重的矿物,它是由硅酸盐类矿物经过地壳运动和变质过程形成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玉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瑰丽的宝石,而且还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汉字中,玉的字是一个古老而有特点的字。

玉字由“王”、“出”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王”是象形,表示玉石的形状,而“出”是声旁,表示释放出光芒的意思。

因此,玉字的意思是玉石发出美丽的光芒。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古代,玉是尊贵的象征之一,在王权时代更是尊贵的御用品。

同时,玉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文化、建筑和工艺等领域。

书法元素在玉器中的运用探析

书法元素在玉器中的运用探析

探索研究[摘 要]玉文化和书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通过梳理分析书法元素在玉器中运用的历史脉络和内容形式创新与发展,深入研究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和应用情况,从不同角度探讨书法运用于玉器作品的路径和时代价值,以对新时代玉器作品的创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书法元素;玉器;脉络;应用[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0-002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蔡士泽,张珂,李贤,等.书法元素在玉器中的运用探析[J ].天工,2023(20):27-29.蔡士泽 张 珂 李 贤 张 幸 南阳市科学院书法元素在玉器中的运用探析作者简介:蔡士泽(1968—),男,汉族,河南南阳人,专科,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张珂(198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艺术硕士,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传统工艺品。

李贤(1988—),女,汉族,河南南阳人,艺术硕士,专技,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张幸(1992—),女,汉族,河南南阳人,艺术学硕士,专技,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中国玉文化和书法艺术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

玉文化的历史比文字要长,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算起,迄今有5 000多年,从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算起,有7 000多年的历史。

而中国文字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6 000多年的原始彩陶刻画符号,但真正发展成为成熟的书法艺术,则是到商周时期。

从现在的发现来看,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琮、玉璧上虽有象形符号和琢磨印痕,但还不能称为成熟的文字。

中国玉器和中国书法两条文脉的真正交汇互融、珠联璧合,则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后的殷商时期。

自此,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且延绵不断的两种优秀文化有机融合,同频共振,闪耀在历史的长空。

一、书法在玉器中运用的历史脉络夏代玉器中至今未见有文字出现,商代玉器上出现文字始于武丁,字体与甲骨文、金文相似,字体较少,往往只标明物主或祭祀对象,著名的有“小臣妥见玉琮”(现藏于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中国汉字中的玉文化

中国汉字中的玉文化

中国汉字中的玉文化《说文解字·玉部》中收有139个字,加上“珏”部的3个字,共141个字。

玉部在《说文解字》中位置较高,居于第六位。

玉部所收的字在所有部首中位列前十。

一、玉部字的分类玉部字的排列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寻的,其排列规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玉的质地《说文·玉部》从“璙”到“琳”共计24个字,主要是按照玉的质地归在一起。

这24个字又可细分为四小类:一般玉:璙、瓘、璥、琠、玒、珦、璐、珂、玘、珝、琡和珙。

品质稍次的玉:瓒、璑、珛。

美玉:瑾、瑜、、璿、琳、瑶。

宝玉(具有宝石般质感之玉):璵、璠。

甲骨文中的“玉”2. 瑞玉、礼器《说文·玉部》从“璧”到“瑁”十五个字都是瑞玉、礼玉。

分别是:壁、瑗、环、璜、琮、琥、瓏、琬、璋、琰、玠、瑒、瓛、珽、瑁、(瑞)。

礼器是陈设在宗庙或者宫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飨等各种典礼仪式上使用,除此之外,礼器还用来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级。

古籍记载礼仪中要佩戴“六器”,有璧、琮、圭、琥、璋、璜,他们都被赋予了礼的规范,用来祭祀天地四方。

《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仓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3. 玉佩、饰玉、玉上花纹《说文·玉部》从“璬”到“瑬”一共15个字是玉作为饰品来用的。

分别是:璬、珩、玦、珥、瑱、琫、珌、璏、瑵、瑑、珇、璂、璪、瑬、(琚)。

可以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佩玉,多是指玉佩:璬、珩、玦、(琚)。

第二种是饰玉,如:珥、瑱、琫、珌、璏、瑵、璂、瑬、是指作为器物的某处的装饰,有刀剑、冠帽上的饰玉,这也只是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所以玉在这里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

第三种是玉上花纹,如:瑑、珇、璪。

瑑指圭壁之类玉器上雕饰的凸纹;珇特指玉琮上的浮雕花纹;璪指水藻花纹。

4.玉色、治玉、玉声《说文·玉部》从“瑳”到“瑝”18个字,外加“瑛”、“瓊”、“球”、“璀”、“璨”5个,共计23个字是此类的字。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玉文化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 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石之美者,是为玉

中国古代文献: 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既包括今日矿物学上所说的“玉”, 也包括部分宝石、半宝石。 专指软玉和硬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
中国的玉文化
玉文化包含着民族精神

结构略粗于老坑玻璃种,光泽、透明度也略低于老坑玻璃 种而与冰种相似或相当 。其特点是通透如水但光泽柔和, 或有少量暗裂和石纹,偶尔还可见极少的杂质、棉柳 。 是翡翠中的中上档、偶见上档的一个品种 。
豆种翡翠

简称豆种,是翡翠家族中的一个很常见的品种 。 油青翡翠:简称油青种或油浸,其通透度和光泽看起来有 油亮感,是市场中随处可见的中低档翡翠。

和田玉/昆仑玉

中国玉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 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这个筛选过程极 为漫长,可以说贯穿于石器时代的始终。 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 “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 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和田玉七千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 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 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 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温润如玉”的君子最高准则 “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 “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 “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守身如玉”的爱情坚贞执着 “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
玉的内涵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 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 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 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
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 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 ”和“家”的合字,这是以“ 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 替代的价值。

玉石文化

玉石文化

政治方面严格觃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 的用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求
《周礼》中觃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子执谷圭,男执蒲壁。“ 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 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 的参照物
形容玉的词句
形容玉的种类丰富多彩,可谓之“千样玛瑙万样 玉”。 说明玉的天然美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 玉可遇而丌可求,可一丌可再”。 表示玉的经济价值为它物所丌及,可谓之“黄金有 价玉无价,藏金丌如藏玉”。 “玉丌琢,丌成器”。这句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 而成了造就人才的箴言。 “宁为玉碎,丌为瓦全”。这正是玉美的“人 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 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
佛教对玉文化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华经》更将玉列为“七宝”之一。金、
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从传统 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挂件、如 意等手把件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馆藏珍品, 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成为玉器产品系列中一 个重要的表现主题。
佛家八宝: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
宝瓶、金鱼、盘长结


开始使用和田玉,幵丏数量较多。
出现了仿青铜器制癿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 大超过了几何形玉器。 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癿俏色玉器—玉鳖,幵丏出现 了大量癿圆雕作品。

西周
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艴癿同时,独创一
面坡粗线戒细阴线镂刻癿琢玉技艴,这在鸟
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
总体来看,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显得呆
良渚文化玉器
种类较多,典型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

从《说文》玉部字看中国古代玉文化

从《说文》玉部字看中国古代玉文化

从《说文》玉部字看中国古代玉文化
王华
【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3)002
【摘要】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是一部按部首编排,分析字形结构、解释汉字形义关系的字典,保留东汉之前珍贵的文字和文献资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文章从《说文解字》玉部字出发,通过对玉部字简要归类,浅析其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玉文化.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王华
【作者单位】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安阳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21
【相关文献】
1.《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玉文化 [J], 杨淑丽
2.探析《红楼梦》人名中的玉文化——以《说文解字》“玉”部字为例 [J], 张嘉鑫;李秋果
3.《说文解字》"玉"部字的内涵及其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 [J], 杨梅;化振红
4.《说文·玉部》与中国古代玉文化 [J], 张韶萍
5.从《说文解字》中的“玉”部字看古代有关玉文化 [J], 郭燕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探究中国古代玉文化

从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探究中国古代玉文化

从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探究中国古代玉文化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它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的“玉部”是指关于玉的字形和含义的部分。

通过《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我们可以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一些特点和意义。

1. 玉的象征意义:
在《说文解字》中,玉被定义为一种美玉,象征着高尚、君子、美德等正面的品质。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于玉的崇拜和尊崇,将玉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物。

2. 玉的材质与特性:
《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描述了玉的字形和构造,揭示了玉的硬度、结构和纹理等特点。

这展现了中国古代人对玉材质的认知和了解,也为后来的玉器制作和工艺提供了基础。

3. 玉的用途与价值:
《说文解字》中的“玉部”还涉及到玉的用途和价值,包括作为贵重的礼物、器皿、装饰品等方面。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于玉的重要性认识,将玉视为珍贵的礼品和文化艺术的体现。

4. 玉与文化、仪式的关联:
通过《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我们可以了解到玉在中国古代文化和仪式中的重要地位。

玉在祭祀、婚礼、冠礼等重要场合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体现了玉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说文解字》中的“玉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崇拜、尊崇、美好的象征意义,了解玉的材质特性、用途与价值,以及玉与文化、仪式的紧密关联。

这些对于研究古代玉文化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用具
禮从豊( lǐ) “豊”是行 礼之器。 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祭祀时,把美玉放置鼎中, 作为祭品敬献给祖先神灵。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其造字本义为: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 地祭祷求雨。 有的金文加“玉” ,表示用玉器祭祀.
(三)、古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一、“玉”的形体演变 二、从汉字形体看古代玉 文化
(一)古代货币 (二)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用具 (三)古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四)传达信息 (五)信物
一、“玉”字的形体演变
二、从汉字形体看古代玉文化
(一)、古代货币
《说文》:“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管子》:“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 以刀币为下币。”
《说文》:“壐 ,王者印也。” 《说文》:“瑞玉也。上圜下 方。公執桓圭,九寸、、、皆 五寸。以封諸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传达信息
绝人以玦, 还人以环。 《荀子·大略》” 官员的内召和外贬。
(五)、信物
班,分瑞玉也。 《说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