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精神
日本樱花节赏樱的文化意义与庆祝活动
日本樱花节赏樱的文化意义与庆祝活动樱花(Sakura)是日本国花之一,赏樱已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现象。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人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称为樱花节。
樱花节既是日本人欣赏美丽樱花的机会,也是传承和弘扬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日本樱花节赏樱的文化意义以及一些庆祝活动的特点。
【樱花节赏樱的文化意义】樱花在日本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日本人而言,樱花代表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象征着爱情、友谊和希望。
樱花的盛开只持续数天,之后花瓣便飘落,这被视为人生的暂时和脆弱。
赏樱成为了一种感受瞬间美丽、珍惜生命的方式。
除了象征意义,樱花还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将樱花作为诗歌和绘画的主要题材,这种表现形式被称为“樱花文化”。
樱花文化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美和经历瞬间时刻的追求。
樱花节是人们通过欣赏樱花来感受自然之美和人生之美,与家人、朋友共享快乐时光的重要方式。
【樱花节庆祝活动】1. 赏樱派对日本人经常组织赏樱派对,以庆祝樱花盛开的季节。
这些派对通常在公园、花园或山区举行,人们会穿上漂亮的和服或者只是简单的服装,庆祝樱花的美丽。
他们会席地而坐,在樱花树下进行野餐,品尝着各种美食。
赏樱派对提供了一个社交的机会,人们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一美好时刻。
2. 花灯展樱花节期间,日本各地会举办花灯展,常常在夜晚进行。
树上的樱花被灯光照亮,映衬在夜空中格外美丽。
此外,还会悬挂一些精美的纸鹤、灯笼等装饰物,更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人们在赏樱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夜景的独特美感。
3. 歌舞表演樱花节上,很多地方都会举办传统的歌舞表演,展示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
能够观赏到日本传统乐器如筝、琴等的演奏,以及传统舞蹈的表演。
这些表演不仅增添了樱花节的欢乐氛围,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结语】樱花节赏樱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更传承和弘扬了日本传统文化。
它提醒人们珍惜短暂而美好的时刻,感受自然之美和人生的意义。
被“樱花”操纵的神风特攻队——读《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有感
被 樱花 操纵的神风特攻队读‘神风特攻队㊁樱花与民族主义“有感胡铁燕(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㊀单位邮编:210094)摘要:在研究日本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的著作中,‘神风特攻队㊁樱花与民族主义“这本书有别于‘菊与刀“,认为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并非是日本的军国主义㊁极端主义所致,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利用了这些青年才俊的理想,操纵和利用了 樱花 这一美学符号,将他们送上了自杀袭击的道路㊂关键词:神风特攻队,美学符号,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G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20)01-03-074㊀㊀在‘菊与刀“里,本尼迪克特从美国人的视角研究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在美国人眼里,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是他们极端主义的体现,是狂热军国主义的驱使㊂然而在‘神风特攻队㊁樱花与民族主义 日本历史上美学的军国主义化“,作者大贯惠美子却对本尼迪克特的这个观点提出了批判,她从一个日本研究者的视角㊁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神风特攻队,得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答案:是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和操纵了 樱花 这一美学符号,灌输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将这些青年精英们送上自杀式袭击的悲剧之路㊂作者写本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给二战时期日本的侵略行径开脱,而是表达了一个诉求 反对战争及一切形式的暴力㊂而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提醒世人警惕军国主义将罪恶进行政治美化的警示录㊂一㊁被误解的神风特攻队二战后期,太平洋战争打响美军参战后,日本深陷东西两线作战的泥潭,内外交困,大势已去㊂面对美国军队强大的优势,为了挽救战败的局面,日本军部提出建立一个 神风特别攻击队 ㊂为什么叫 神风 呢?历史上,忽必烈曾经两次东征日本,都因为海上突如其来的飓风而告吹㊂日本人认为这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了 神风 ,击退了元朝军队㊂所以在二战后期这个日本又一次必败的战争局势中,军部打算孤注一掷,希望能通过组建这个 神风特攻队 ,再现 神风 的神话㊂神风特攻队 的作战方法,是在飞机上安装大量的烈性炸药,放在飞行员座舱之前㊂一旦发现敌军的目标,就连人带机一起撞过去,引发剧烈爆炸,同归于尽㊂可以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 自杀式 攻击方法㊂提起当年日本的这些神风特攻队队员,人们也自然认为他们是一群头脑发热㊁胆大妄为㊁狂热甚至残暴的极端分子㊂但实际上,这些特攻队员很多都毕业于东京大学㊁京都大学这样的名校㊂通过他们留下的手稿和书信,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群饱读经典著作㊁受过很好的教育的青年才俊㊂可为什么这样一群社会顶尖的知识精英,会自愿参加送死的 神风特攻队 呢?本书的作者大贯惠美子从 美学 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这些青年才俊参加 神风特攻队 自愿去送死和樱花是脱不了关系㊂二㊁青年才俊的理想主义神风 招募来的队员主要都是青少年,其中有一千多人是为了入伍而提前毕业的公费大学生㊂这些 学生兵 都是顶尖的知识精英,在日本打开国门,加入到全球化浪潮的年代,他们阅读了大量哲学㊁社会学㊁文学巨匠的作品,渴望从书中找立国兴邦的道路㊂他们当中有大户人家的少爷,有出身书香门第的高材生,有基督徒也有马克思主义者㊂他们博览群书,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㊂他们并不是脑子里简单地充斥着极端思想的狂热分子,而是一群主动思考,积极感受那个年代的各种思潮的有志青年㊂从他们留下的大量的手稿㊁日记和书信记录当中看不出什么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相反他们厌恶极权,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㊂在战火纷飞的乱世,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青年人作为知识精英,往往都具有强烈的的责任感,他们往往会坚定地相信 匹夫有责 ,不能只顾全小我,这一点在日本也不例外㊂于是, 神风特攻队 就成了青年精英寄托这种理想主义情怀的载体㊂在这些青年精英的精神世界里, 神风特攻队 的送死的行为变成了 像樱花飘落一样 浪漫的 为国捐躯 行为㊂三㊁ 樱花 美学符号的扭曲(一) 樱花 丰富的象征意义我们都知道,日本被称为 樱花之国 ㊂一开始,樱花的象征着春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青春,爱情和生命力㊂后来,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渐渐在文化上产生了一种独创的需求㊂日本精英开始不甘于总是活在中国文化的阴影之中,想要有意识地发展具有自己风格的艺术,于是贵族们开始咏诵樱花,让樱花成为日本上上下下全体国民文化的一部分㊂日本文化具有十分细腻和敏感的特质,也就是所谓 物哀 的美学精神㊂在‘源氏物语“这部代表了日本 物哀美学 开山鼻祖的作品中,樱花就常常用来形容短暂而华丽的美好㊂它让人感叹生命的伟大,赞赏生命的美好,又让人唏嘘生命的短暂㊂当樱花逐渐被上层阶级接受之后,樱花又衍生出了新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纯真㊁正直,代表财富,权力和生命的美好,可贵,因为短暂而更应该加倍珍惜㊂(二) 樱花 的 死亡美学神风特攻队队员走上不归之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以 樱花 为象征的死亡美学的影响㊂历史上樱花并没有 死亡美学 这个意象,而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利用和扭曲 樱花 的象征意义,把樱花所象征的 生命力 和 珍惜短暂的生命 被渐渐偷换㊁扭曲,变成了 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 和 忠于信仰的灵魂会幻化成樱花 的死亡美学,并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要素,让民众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 像樱花一样去死 是美的,浪漫的,理想化的,最终让民众对樱花的意义产生了误识,思想被意识形态灌输给扭曲了㊂前文提到青年们本来就属于富于热情㊁理想和抱负的人群,因此这种思想灌输,对青少年人群的的影响就尤为严重㊂樱花的传统的积极意义中,关于对纯洁㊁对青春㊁对爱的部分很容易打动年轻人,同时夹杂了军国主义邪恶目的的 死亡美学 也被灌输进了这些年轻人的脑海之中㊂军国主义正是利用了这些青年的梦想㊂理想主义㊁浪漫主义,把他们送上了死亡之路㊂四㊁小结美学符号的影响,可以说一种对人类思想 源代码 级别的影响㊂它 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又无处不在㊂就如同学者色川大吉所说, 我们有能力打败军国主义和军政府,但我们无力打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㊂ 我们批判那些利用美学符号行邪恶目的的政治力量,可面对美学符号对个体思想的影响,却无能为力㊂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都应该时刻警惕传统积极的美学符号被阴谋家利用,不做邪恶目的下无辜的亡魂㊂472020年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女报㊃家庭素质教育。
日本樱花节的文化意义与庆祝活动
日本樱花节的文化意义与庆祝活动日本樱花节,又被称为樱花季或樱花祭,是日本民众每年盼望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时期,樱花树开满了粉色的花朵,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然而,樱花节不仅仅是一场欣赏美丽花朵的庆典,它还寓意着深层的文化意义,并且通过多样化的庆祝活动来表达。
樱花在日本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国家的象征之一。
这是因为樱花盛开的时期很短暂,通常只持续一到两周。
樱花树的花瓣飘落得如雪般美丽,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可避免的逝去。
这种精神贯穿了许多日本文化中的作品,例如文学、绘画和音乐,使樱花成为一种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象征。
樱花节是日本人民庆祝春天到来的重要活动。
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在公园、庭院和行道树下举办樱花赏花活动。
这不仅是一种家庭和朋友聚会的机会,也是人们沉浸在大自然美景中的时刻。
在赏花活动中,人们可以漫步于花海之中,欣赏樱花如云的美景。
还有一种传统的活动是进行花见酒会,人们会在樱花树下摆放席子、准备日式点心和酒水,喝酒、聊天,畅享花季的美好时光。
除了赏花活动,日本的樱花节还有其他庆祝活动。
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是夜间樱花灯饰。
在夜晚,樱花树会被灯光照亮,展现出不同的氛围。
这种灯饰让人们有机会在樱花树下欣赏到不同的美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樱花的美丽和神秘。
除了正式的庆祝活动,日本的樱花季还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即赏花弁当。
赏花弁当是特制的便当,内含各种美味的日本料理,例如寿司、丸子、盐烧鱼等。
人们会将赏花弁当带到户外,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品尝食物,享受美景,创造美好的回忆。
除了在日本本土庆祝之外,樱花节在世界各地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庆祝活动。
在一些国家和城市,特别是具有日本人口和文化的地区,人们也会举办樱花节,欣赏樱花的美丽,并体验日本文化活动。
总的来说,日本的樱花节不仅仅是一场赏花盛宴,它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并通过多样化的庆祝活动来传达。
樱花所象征的生命的短暂和逝去,以及赏花活动所营造的美妙氛围,使得樱花节成为日本人民热爱的春节庆典。
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生死观
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生死观绪论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一直以来与日本人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樱花是日本文化的图腾,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无时无刻的涌动着粉红色的樱花情节。
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在民族文化的象征中,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悠久的历史。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樱花除了报春,更为人们欣赏的是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
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洁净无瑕,。
樱花之所以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之后,随即凋落的壮烈。
“樱花七日”,樱花从开花到凋零大约只有七天,十分短暂,却也十分绚烂。
日本人认为人活着,就要像樱花盛开时一样绚烂,即使死去,也该像樱花凋零一样,果断离去,不带一丝杂念死去,在日本人眼中死是无常的,不知死亡何时会来临,所以珍惜活着的时间,努力创造生命的光芒,也正因为如此,日本人也能坦然面对死亡。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它代表着的是整个日本民族,体现出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
即使是在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樱花依然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
对日本人而言它不仅仅是春日来临的象征,更是象征着日本大和民族的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生而绚丽,死则凄美。
日本人对樱花的认识不仅仅是简单的喜爱,而是上升到一种文化的传承。
把樱花尊为国花,在文学作品中歌咏樱花,将樱花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日本人有着一种浓厚的樱花情结。
然而,樱花深受日本人喜爱的原因是,它能使日本人对于生与死这种人生问题的思考。
日本人由樱花的花开花落感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然而他们却并不一味的感时伤逝,反而从樱花凋零之美的永恒中领悟出“生与死并非是对立的存在,死则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思想。
最后由对这种瞬间美的追求引伸出樱花精神的生死观:人应当像樱花一样,活得绚丽,死得凄美,在人生的最巅峰毫不留恋地死去,才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樱花既是日本的国花,也是代表着日本大和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日本人团结的民族精神,代表着日本人对生死观的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
通过钢琴曲《樱花》窥探日本的民族精神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通过钢琴曲《樱花》窥探日本的民族精神朱绍庚(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摘要】《樱花》是耳熟能详的日本民歌,后被平井康三郎改编成了钢琴曲。
这首乐曲可以说是日本精神的最强写照。
笔者以本曲各部分的结构形式和织体特点,结合日本的民族精神,分析《樱花》中所蕴含的日本民族精神,为音乐爱好者、学习者研究本曲提供更丰富视角。
【关键词】日本民族精神;矛盾对立;武士精神【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每年春季,日本的富士山下都汇集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慕名前来就是为了欣赏富士山下著名的樱花海。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富士山下的樱花更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一道风景线。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于樱花的爱和其中夹杂的浓厚民族精神。
甚至可以说,樱花就是日本人。
樱花盛开的花期极短,樱花从盛开到衰败只有十几天,他们绽放时美丽壮观,凋谢时又悲壮凄凉,轰轰烈烈。
樱花从盛开到衰败的过程,就如同日本人的一生一样充满着壮丽的激情又夹杂着颓败的悲情。
由于日本人对樱花的极度热爱,作曲家们甚至还以此为名创作了《樱花》这首闻名世界的日本民歌。
对于中国人而言,这首歌可能再熟悉不过,各种影视作品中只要出现日本的情节,就基本上能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樱花》。
由于《樱花》浓重的日本风格,日本作曲家平井康三郎在其民歌基础上,将其改编成了钢琴曲,命名为《幻想曲さくらさくら (Sakura Fantasia)》。
这首作品以日本民歌《樱花》为主旋律,对其进行了一定篇幅的扩展和变奏,以下详细分析。
本曲为变奏曲式,共对主题进行了一次呈示,两次变奏。
全曲开头首先以8小节的引子引入乐曲,随后进入第一主题,乐曲的速度与引子产生对比,速度较慢,充满了哀伤和凄凉的情感。
主题部分采用的是民歌《樱花》的主旋律,通过一定的织体变奏和柱式和弦来强调主题。
整个主题呈示的部分,音乐织体并不复杂,所表现的情感也没有较大的对比和过分的冲突。
樱花精神
[原创]日本的樱花精神四月将尽,为了避开五一高峰,特地去玉渊潭赏樱花。
谈到樱花,心情总是很复杂。
一方面其满山花开的时候的确非常美,非常有诗意,同时其蕴藏的“人生绚烂,但苦短于一瞬”的情结,让人唏嘘不已。
另一方面,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大和民族的精神象征,让人对其咬牙切齿,恨从中来。
樱花原产喜马拉雅一带,不知何年东渡到了日本,总之很早就在日本落地生根,虽然日本人死乞白赖地不承认。
樱花在东瀛能成为国花,与自然条件分不开。
日本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非常适宜樱花生长,当满山花开的时候,景色是非常让人陶醉的。
特别是当颓败冬天刚刚过去,凄凉之景首先会被樱花打破,给人一种振奋、欢欣、生机的感觉,这样樱花更容易被人注意。
樱花的生理特点与日本民族的岛国审美心理非常接近。
樱花虽好看,但其开花期短,一般十几天花就开始谢了。
花开满山,花谢满山,这种不滞不沾、转瞬即逝的美,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感受。
对于日本人,最让心灵震撼的一件事,莫过于目睹一阵风吹过,樱花雪片般从树上飘落而下的情景,那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凄艳,又是何等的富有生命的味道!日本人认为欣赏樱花的最佳时机不在于樱花的盛开之时,而在于樱花开始凋谢的瞬间,于樱花凋零的瞬间欣赏一种残缺的悲怆之美,让心灵感受强烈的震憾,这才是美的极致和赏花的至高境界。
樱花的生理特点,也与日本狭隘岛国的民族心理想吻合。
在玉渊潭赏樱花,发现樱花并不具有特别出众的姿色,也没有什么醉人的香气。
单独地看,它一点不起眼,无论颜色还是造型,都很单调。
因此,看樱花只看一株两株是看不出名堂来的,一定要成片地看,成林地看,在远处看,才能发现它不俗的魅力。
那是一种铺天盖地、汪洋大海、浩浩荡荡的集合之美,洋溢着无限的生机和令人恐惧的生命能量。
这是否与喜欢集体活动、思想行动高度一致的日本人有相似之处呢?日本人喜欢有一个权威整合他们,从而所有的人服务于整个集体,这样就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二战时候日寇口中念着“忠君爱国”,为了“天皇陛下”“大日本帝国”,“武士道精神”“樱花精神”把他们变成了畜生不如的恶魔,在中国、在亚洲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战后,日本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完全忠于企业,一辈子为一家企业服务,加班加点成了价值的表现。
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
: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深受日本人的喜爱。
每年春季观赏樱花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
樱花开放时的绚丽多姿与凋谢时的壮烈凄美为日本人所推崇与敬仰。
古时日本的武士以樱花般绚丽的存在与壮丽的逝去为一身所追求。
因此樱花与武士道的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千树万树的樱花集合在一起也体现了日本人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
樱花作为日本民族的代表,更是日本民族性格特征的展现。
日本的国民性和其它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深刻的集团意识,“生死任生死”的生死观,崇尚武士精神以及美意识,从“哀”升华到目空生死的“物哀的审美心理等等。
日本人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甚至一言一行等全部都深受国民性的影响。
日本人看来樱花深刻体现着国民性,同国民性存在着着复杂的关系。
樱花的特征和日本国民的性格很相似,更是有“樱花是日本人的象征,日本人是樱花的化身”这样的方言。
樱花情结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在他们心中更是成为了一种信仰。
提起日本的武士道,人们常常想到的是血腥、残忍和杀戮。
而提起樱花,人们则会想到圣洁、柔美和浪漫。
武士道和樱花似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但事实上,在日本,人们却习惯于用樱花来比喻武士,因为樱花与武士有一种特殊的勾连,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气质,这些气质也体现了日本的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及其审美追求。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它在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中占居着重要的位置,日本人认为樱花是生命最重要的象征——“宁愿短暂,只要灿烂”。
樱花盛开时璀璨耀眼,圣洁美好,往往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但它的花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四至五天,盛开之后,还不曾残败,常常就已经落英满地了。
当樱花飘落之时,会令人有昨夜还曾灿烂、今朝已随风逝去之感,悲凉、感伤之情油樱花转瞬即逝的美,影响了日本武士对生命的理解。
日本武士认为自己的一生,应该生如樱花,即使短暂,也要像樱花一样灿烂,绽放美的极致,假如死,也要像樱花一样,果断离去,仿佛落花一瞬,凄美壮观。
日本的樱花文化【精选文档】
日本的樱花文化“又见繁英放满枝,浓桃艳李斗芳姿。
平生知己知谁是,合有扶桑木屐儿。
”我国诗人这样描述英豪的美;而日本情怀的春樱花是-—“花如樱美,人若武士威”。
无论你喜爱含苞欲滴、绽放五分,还是独爱展颜七分、倾力奔放,不容否认,燃烧热切的粉粉樱色,一生终会相见一次.每当临近樱花绽放的时节,走过樱花树下,人们总会满心期待地望着樱树枝头,体会了这般的心情,每当樱花枝头上饱满的花苞绽放吐蕊,或白或粉红的花瓣为街道染上一层新妆的时候,散步在街道上都显得脚步轻松、心情愉快。
日本文学家写咏樱诗,画家绘樱花图,音乐家谱赞樱曲,银行印出樱花图案的钞票,工场制出樱花工艺品,电视台以樱花为背景作节目,并特辟报告樱花开放动态的专栏……樱花的魅力和影响力可说渗透到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早在远古,日本人就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是花的神灵.日本人眼中的樱花,美在盛开时的那种执著追求和热烈,美在绽放后飘落时的那种弧高纯洁和壮烈。
日本语中的“樱时”(古语),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
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樱花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
花蕾结得多少好坏,开花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开得灿烂,凋谢时能不能遇上春风,落瓣洁净。
樱花是否开花顺利在古代日本人看来,意味着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所以每当花开时节,人们就聚集在樱花树下,放歌畅饮,用整个的身心去赞美春天,祈祷神灵的保佑。
这种习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特别是进入江户时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平民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樱花更是成为从宫廷到民间约定俗成的最大乐趣。
日本人酷爱樱花,更乐于赏樱,据说赏樱在日本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在日语中被称为“花见”.广义地说,“花见”的意思是“赏花、观花”.但是只要一提起“花见”,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春天里日本各地都要举办的各种赏樱活动。
“花见"虽不是法定的节日,但它的热闹非凡却不亚于日本任何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庆典。
从赏樱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赏樱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摘要:每到春天来临,日本各个电视和报纸上便会报道日本各地樱花盛开的日期,日本的地形呈长条形状,樱花从南部到北部依次开放,日本气象厅每年会预测各地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即称为“樱花前线”。
日本民众翘首以待樱花的盛开。
在花季来临之际,日本人会做好饭团和美味的食物与亲朋好友相约在樱花树下,欣赏着漫天飞舞的樱花,小酌一杯清酒,谈谈心,放松下心情,享受惬意的生活。
日本人为何对樱花情有独钟呢?其根本原因是樱花的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具有一致性,而樱花盛开的过程恰恰能够反映日本人的生死观。
本文从赏樱活动中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樱花生死观自杀一、生如灿樱众所周知,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樱花为国花,但樱花早已以国花的身份深入人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比日本人更加喜爱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名花,被认为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征。
赏樱是日本人的习俗,日文称作花见。
赏樱源于奈良时代开始的花祭、花会、花宴和花舞等。
从平安时代起赏樱作为京都宫廷贵族的一种娱乐而流行。
武士时代的足利义满和丰臣秀吉等将军都酷爱赏樱,遂使赏樱亦成为武士的爱好。
在江户时代商人阶级兴起之后,赏樱逐渐扩展到庶民之中,成为人们春季游乐的活动之一。
在今天,赏樱已成为日本的全民性活动,樱花初露姿色,探出花蕾,便会吸引路人驻足观赏。
到了满开之际,粉红色的樱花树下聚满人群,人们推杯换盏,享受着赏樱的快乐。
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0年樱花花环称为东京申奥的标志;日币一百日元的硬币上是樱花图案;日本公安部门警视厅的徽章为樱花型。
除此之外樱花还受到化妆品、家电家器等各大广告商的青睐。
随着经济的发展,樱花周边产品风靡全球,如星巴克樱花系列、樱花饮品、樱花甜品、樱花杯子。
据《人民日报》登载,1982 年3月,日本福冈市为拓宽高速公路将不得砍掉大片樱花树。
当市民得知这一消息时,纷纷到市政府请愿,请求市长宽限几日以让樱花开罢最后一春。
这样一来,随时工期延误了半月,但福冈市却为此沸腾,市民赏到了最后一春的樱花。
日本与樱花
4.近世时期(明治—平成时代)
这个时期,把它称作樱花的“灾难年代” 也不为过。明治时期,基于著名的“明治维 新”,西洋文化从美国和欧洲大陆陆续传入日 本, 日本本国的古老文化被当时的国民所无 视, 许多有关于樱花的名胜古迹被荒废,樱花 文化在当时受到空前的打击。然而进入大正时 代,有关于樱花的复兴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多种樱花名品由此得以保存下来。但是,二战 的爆发,又致使许多有名品种面临灭绝的危机。 在战争中,樱花也沦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所谓 的“精神图腾”,确是一段惨痛的历史。
樱花,是日本 的民间国花。对 于日本人来说, 它不仅仅是一种 单纯的植物,而 饱含更深层次的 意义。
日本把樱花定为国花,因为它是爱情与 希望的象征。在日本,相传在很久以前, 日本有位名叫“木花开耶姬”(意为樱花) 的仙女。有一年11月,仙女从冲绳出发,途 经九州、关西、关东等地,在第二年5月到 达北海道。沿途,她将一种象征爱情与希 望的花朵撒遍每一个角落。为了纪念这位 仙女,当地人将这种花命名为“樱花”, 日本也因此成为“樱花之国”。
人们都说,樱花一开,春天就回来。当冬日的寒气 褪去,人们便渐渐的开始脱去外套此时就是樱花开始 绽放的时期。樱花像是温柔的春天给人生带来的希望, 让日本人的心情更加明朗。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以礼开始,以礼结束”,由此 日本人也被人们称为是世界上最懂礼仪的人。他们在 和外人说话时,脸上经常洋溢着微笑。在发怒的时候, 也不把愤怒写在脸上,不会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内心。 日本人在谈话的时候经常以对方为重,以避免给对方 带来麻烦,这雨樱花带给人的感觉很相似。 这是否可以说樱花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
終わります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一活花定花如下樱樱争 起牢与哪开日了花花艳春 。固日天放本不与绚的天 地本插的人解日烂季 联人秧情根之本芬节在 结的 况据缘人芳里百 在生樱决樱。结。 花
构筑美好国家的方法樱花
构筑美好国家的方法樱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国家里。
那么,如何构筑一个美好国家呢?樱花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樱花是一种娇美、充满浪漫与诗意的花朵,每到春季,樱花盛开的场景总是让人心驰神往。
在日本,樱花被誉为“国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美好和繁荣。
在日本人心中,观赏樱花几乎成了一种宗教信仰,每年的樱花季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赏花。
这种对樱花的热爱之情,也许正是我们建设美好国家的一个重要方法。
樱花教会我们要坚持美好的信念。
樱花虽美,但花期却非常短暂,大约只有十几天的时间。
这并没有影响樱花的美丽和妩媚。
正是因为樱花有坚持美好的信念,才能让人们乐此不疲地前来欣赏。
建设美好国家也需要我们坚持美好的信念,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秉持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不放弃、不退缩,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樱花教会我们要团结和谐共生。
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共同欣赏这美丽的花海。
在这一刻,人们之间的种种分歧和矛盾都会被抛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团结和谐的氛围。
建设美好国家也需要我们团结和谐共生,不分你我、不分南北、不分种族、宗教,让人人心怀善意,互相帮助、理解、包容,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美好国家。
樱花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
樱花虽美,但只开一季,稍纵即逝。
人生亦如樱花,转瞬即逝。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这一季的美好时光,不要在无谓的抱怨和牢骚中浪费了时光,不要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中迷失自己。
建设美好国家也需要我们要珍惜当下,脚踏实地,珍惜眼前的人事物,不要沉湎于过去或幻想未来,而是努力做好当下,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樱花教会我们要顽强生存。
樱花生长在山间、田野、街道旁,无论环境多么苛刻,无论遭受多少风雨侵袭,樱花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建设美好国家也需要我们要有顽强的生存意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努力去克服,顽强地生存下去,不屈不挠地前行,终将开出美好的花朵。
从国花看中日两国国民性-日本人与中国人
从国花看中日两国国民性-<日本人与中国人>书摘国花往往体现了一国的民族精神。
日籍华裔作家陈舜臣从国花入手,探讨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性格。
在民国时期,中国人习惯将梅花视为国花。
新中国成立后,国花至今未定。
各国国花各有特色各国国花中,希腊的橄榄很有名,法国鸢尾花很可爱,埃及的睡莲很有古国之风,墨西哥的仙人掌(墨西哥官方定的国花为大丽花,仙人掌为民间约定俗成的国花)惹人喜欢。
印度的罂粟花(其实,印度的国花是荷花)被当成鸦片的原料,就让人感到有点危险。
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这并没有被法律规定,但谁都没有异议。
菊花作为皇室的纹章花,级别更不同。
中国处逆境,所以选梅花中国的国花,南京国民政府曾规定为梅花(1929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将梅花审定为国花)。
那是有原因的。
以前中国认可的国花是牡丹。
陶渊明爱菊,周茂叔(即周敦颐,著有《爱莲说》)爱莲,但最受人喜爱的还是牡丹。
但是,牡丹太华丽了,跟当时中国革命状况不相符,所以改成梅花。
中国制定国花的法令是在“九一八”前,即昭和四年(1929)。
“梅与莺”被用来形容搭配得好,这是日本独特的说法。
中国没有这样的俗语,诗歌中也很少有这样搭配的例子,没有把它们当成一对。
倒是“梅与雪”成为一对。
升格为国花的梅花的优点,在于凌寒绽放。
推翻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迈向现代国家建设的国家的国花,只有与雪相伴的梅花才适合。
牡丹在唐代盛极一时那么,失去国花地位的牡丹呢?在日本,说到赏花一定是赏樱花。
过去,在中国说到赏花,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象一般都是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白居易曾如此吟咏唐朝长安的赏花。
唐朝时,如果是牡丹的珍奇品种,寺院等都投入大片土地和人手来栽培牡丹,然后卖出,很能赚钱。
还有叫做“斗花”的活动,即人们头插引以为豪的花,去京城大路上游行。
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牡丹名胜地,一到赏花时节,拥挤异常,很多人涌往开花较迟的太真院惜春。
牡丹有一种惑乱人心的魅力。
樱花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三月花人交映时,共作嫣然漫天舞——论樱花与日本武士道精神“霪雨霏霏下,樱花色衰香也消,悲叹春去了。
此景此情映我身,风华正茂终也调。
”一首和歌咏尽了樱花短暂之繁华,也道出了日本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樱花,作为日本广为世界所知的象征,以它花开的惊为天人与凋落的轰轰烈烈深深给予世人神秘难解的震撼。
神秘难解的,不是花朵,而是流传已久的灿烂背后一直难以揭开面纱的日本之魂——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难以诠释的谜团,以它一反世人“渴生”愿望的背道而驰而成为大和民族的标志。
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成立了专门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团,随着武士势力的加强,11世纪初期开始这种武装集团超越了庄园范围,武士道自此兴起。
武士道基于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条,是一个武士基本的信条。
而在此之中最引人注意的,不同于中国传统儒学“仁义礼智信”的,便是日本特有的观念——崇死。
武士道的核心目的在于对君主的绝对忠诚或是武士个人尊严的维护,在当时这样的绝对忠诚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必须的——只有集体才能维护个人的生存,而这种集体需要绝对的忠诚才得以维护。
这种忠诚的极致表达便是赴死,将生命也交予集体,意为已经尽责或自我剖白,是一种气节与荣誉。
正因为以这样的死亡为傲,形成了日本人对面对死亡的淡然与乐观,面对离去也就变得果决、毫不犹豫。
从容为生,从容赴死,这样的从容使得日本武士“生死无差”,形成了类似佛教的生死观——有常与无常。
樱花正是符合了这种日本武士道的精神。
首先,樱花的辉煌在于万千花朵同时绽放的绚丽与气势。
由于日本的岛国环境,自古以来常有自然灾害,使得日本人民在面对困难时自发的凝聚,而日本武士道中忠君思想更是强调了这种极度忠于团体的行为。
一枝独秀难为春,樱花齐放时的满树繁华正与日本武士不惜集体牺牲以求得一个团体的荣耀相呼应,或是胜利时的气势,或是败北时的悲壮。
从“樱花魂”到“桃太郎精神”——日本昭和初期小学国语课程价值取向剖析
诗 。充满生命活力 的 日本小学生俨然就是一排排
2、
国语课程价值取向中的军国主义思 想进行深入的剖析,无论是对 日本还是对 中国都具有 重要的历 史与现
实意 义。 ’
关键 词:樱 花魂 ;桃 太 郎精 神 ;课 程价 值取 向; 军 国主 义思 想
作者简介:李 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 长春 10 2 ) 3 0 4 高山达雄/ 宫城教育大学教育临床综合研 究中心教授 ( 台 9 004 ) 仙 8.85
人 的 精 神 , 正是 因为 有 了这 样 的 . ,我 们 才 成 液 为人 ,成 为 口本 国 民的 。 ”【日本 著 名 学者 小林 佐 I 】
、
《 花 》 与 《 太 郎 》课 文 内容简 介 樱 桃
1 《 、 樱花》课文 内容简介
《 花 》 是 ~ 酋 短 诗 , 山 1个 片 假 名 组 成 。 樱 3 具体 为 : “ 花 I ,樱 花 ,盛 开 的樱 花 ” ( 保 樱 啊 为 持 诗 的 韵 味 , 笔 者 采 用 了 意 译 的 方 法 ) 。课 文 原
维普资讯
李 广高山 达雄: “ 从 樱花魂” “ 到 桃太郎 精神” ——日 夺
塑 堂里 堡 堕堡 篁墼 堑 型
摘要: 樱花》与 ( ( 桃太郎 是 日 本昭和初期小学国语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两篇课 文,分别位于该 册
教科 书的开头和结尾 。 《 樱花 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 “ 日本魂”与 “ 大和心”, 《 桃太郎)一课 旨在塑 ) 造学生的 c c 爱心”、 t c 勇气” 、 “ 孝行”与 “ 海外发展” 的品格与精神 。这两篇课文在 日 国语教育 史 本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其课程价值取 向具有 浓重的军 国主义思想 色彩。对 日本昭和初期小学
一个中国人眼里的日本
一个中国人眼里的日本我曾于1998年10月到1999年10月,在日本研修农业,又于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在日本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还曾作为农业考察团的翻译到日本考察。
7年来,在日本研修和留学的过程中,在与日本各界人士的交往中,对日本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一些感想和体会,想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从樱花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第一次看樱花,是在1999年的春天。
当时我在日本四国岛的香川县研修,工作、生活都在濑户内海国立公园的范围之内,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那年4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接收我研修的五户果树农家和当地农协的朋友邀请我们几个中国研修生一起到公园赏花。
举头望去,漫天的樱花连成一片花海,在明媚的阳光下,流光溢彩,蔚为壮观。
樱花树下,亲朋好友席地而坐,有人举杯痛饮,引亢高歌;有人略微小酌,浅唱低吟;更多的人则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轻松。
一个星期后,当我和一中国朋友再次到那里时,又见另一番景致。
纷扬的花瓣,随风飘摇;落英缤纷,撒满荒原。
身在异乡的我们,见此情此景,还颇有几分伤感。
我俯身抓起一把花瓣,仔细端详,怎么也想象不出它们几天前高悬于树时的风采。
而日本人喜欢樱花,不仅欣赏它盛开时的绚烂,更感叹它凋零时的凄美。
后来,我也在盛花期采摘过一、两朵樱花置于掌心,同样看不出它美在哪里。
于是,我想起了中国的牡丹。
在我看来,二者相比至少有两点不同,一是牡丹之美,或展现于凛然怒放之时,或表现在含苞待放之际,但无人欣赏其残花败絮之态。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牡丹哪怕仅有一朵也娇艳逼人,而单朵的樱花却丝毫不引人注目,可以说,不论哪个花期,樱花之美,都体现为一种集团之美。
由此,我想起了日本人。
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复杂而又矛盾,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忠诚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
我也确有同感。
日本人的性格不是仅靠樱花就能形容的,但从樱花开始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自然的切入点。
论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变
论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变王雪(072021022)(咸宁学院人文学院)不同民族的人们赋予花卉不同的涵义,就像梅花之于中国,经过历代文人、画家、仁人志士的吟咏,描绘,逐渐积累沉淀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之魂”的象征。
樱花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则集中体现了日本民族特殊的审美观念。
每年的三月到五月,日本由南到北,都会陆续进入观赏樱花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日本各大电台和报纸,都会争相预报各个地区樱花开放的情况,为人们观赏樱花提供便利,被称之为“樱花前线”。
但在日本人数千年的认识发展长河中,樱花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的,其象征意义是随着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着的。
一、谷物丰收的象征成书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五年,即公元712年的散文《古事记》,是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之一,书中在叙述日本开天辟地的神话时,记载了一个叫做“木花之佐久夜比卖”的神女,传说天皇的祖先、天照大御神的孙子迩迩艺命降临人间时,遇见了大山津见神的女儿“木花之佐久夜比卖”,[1](P39)因其艳丽动人,迩迩艺命就向她的父亲大山津见神求婚。
大山津见神非常欢喜,便把象征繁荣的“木花之佐久夜比卖”连同象征长寿的她的姐姐石长比,携带百台结纳彩礼,一同奉献给了他。
由于姐姐的相貌丑陋,迩迩艺命看着害怕,便送走了姐姐,结果以后的天皇寿命都不长。
“木花”在古代日本专指樱花,“木花之佐久夜比卖”是樱花盛开的意思,而樱花对于古代人们来说是繁荣的象征,因而大山津见神为了祈求天皇代代都像樱花盛开那样繁荣,才把“木花之佐久夜比卖”送给迩迩艺命的。
在民间神话中,樱花除了象征繁荣,还有象征谷物丰收的说法。
根据日本民俗学者和歌森太郎的考证,樱花(sakura)中的sa是指农耕之神、谷物之神;kura,根据磐座(iwa kura)、高御座(takami kura)等例子看(日文里“座”读做kura),kura在古语中应该是神灵的供台,所以,sakura是指稻谷神灵的依归之物。
日本精神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日本诗人本居宜长的和歌。
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应该果断离去。
樱花盛开时,极其绚烂夺目,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
日本号称大和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
“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
日本人的团结是非常可敬也是非常可拍的。
日本人的团结在二战中是无与伦比的。
奋不顾身的海员们明知必死无疑,还要争先恐后地要求驾驶鱼雷艇,(电影《珍珠港》)而神风特攻队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们则不惜撞向敌机同归于尽,这种奋不顾身的团结意识是其集体本位主意的体现。
为了国家、民族和天皇的利益,一个充满激情的日本人可以二话不说地牺牲一切,上至东条英机首相这样的高官,下至街头田边的平民,无一例外。
日本政治中极少有异议者。
日本电影老人小孩讲食物让给青年人,然后从容赴死。
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投降后在中国切腹自尽的日本军人,被公司开除或公司倒闭后自杀的职员)“武道每晨习死,对彼对此皆以死视之”。
总而言之,武士道精神就是不怕死,负责任。
这种精神在中世纪以后被彻底发扬光大,广泛地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接受,而不仅限于武士阶层。
因此可以说武士道精神尽管发扬于武士阶层,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代表日本的日本精神。
1970年,日本文豪三岛由纪夫率领右翼团体“循之会”会员强行闯入市谷自卫队东京总部,扣押总监为人质,在登上建筑物阳台高呼“让日本重返日本的真面目……”之后,和同伴森田必胜一起切腹。
三岛在他的遗书中高呼“天皇陛下万岁!”,三岛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中提到,一个行动的男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在成就的最后阶段未以死作结。
这美丽的“和服”,中国人叫它和服,日本人却称“吴服”。
吴服者,三国魏蜀吴,吴国之服装也。
远自战国吴越争霸的时候,吴人便已穿这种衣服。
汉末这衣服传入刚刚开始有文明的日本。
樱花的花语是什么
樱花的花语是什么樱花,这种美丽而迷人的花卉,在世界各地都备受喜爱。
每当樱花盛开的季节,人们纷纷涌向樱花树下,欣赏那如粉色云霞般的美景。
然而,除了其令人陶醉的外表,樱花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花语。
樱花的花语之一是生命。
樱花的花期虽然短暂,但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它却能绽放出极致的美丽。
这就如同生命,无论长短,都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出最绚烂的姿态。
樱花从花苞到绽放,再到凋零,整个过程迅速而决绝,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而短暂的,要珍惜每一刻,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让生命如樱花般璀璨夺目。
樱花也象征着爱情。
那粉色的花瓣,宛如恋人羞涩的脸庞,充满了温柔与甜蜜。
樱花树下,常常有情侣相依相伴,许下永恒的誓言。
樱花的爱情花语,代表着纯洁、真挚和坚定不移。
它寓意着爱情的美好与珍贵,就像樱花在短暂的花期里全力绽放,爱情也应该在有限的时光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芒,不惧风雨,不畏艰难,始终保持着那份最初的热情和执着。
此外,樱花还寓意着希望。
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之后,樱花迎着春风绽放,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和新的希望。
它象征着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遭遇多少挫折,只要心怀希望,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樱花的盛开,仿佛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黑暗总会过去,光明终将来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日本文化中,樱花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
武士们认为,生命应该像樱花一样,在最辉煌的时刻壮烈地消逝。
这种观念体现了武士们对荣誉和尊严的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无畏和坦然。
同时,樱花也是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日本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
樱花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刻花语。
它教会我们珍惜生命、追求爱情、怀抱希望,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当我们漫步在樱花树下,感受着微风拂过,花瓣飘落的瞬间,仿佛能够听到樱花在轻轻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每一片花瓣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和爱情的甜蜜,每一阵花香都传递着希望的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精神贺杰婵(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湖北武汉430223)【摘要】樱花,纯洁美丽,然而又浓烈绚烂、气势宏大。
在日本,樱花被赋与了深厚,沉重,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樱花的热爱体现了哪些日本民族精神呢?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樱花;日本精神;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审美意识【Abstract】Cherryblossom is beautified with purity as well as spendidness and grandness.In Japan,it is identified with significant and deep historical cilivization and humanity spirits.The tremendous love of Japanese people toward Cherryblossom can embody many of their national spirits.And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explain those national spirits,including collectivism,warriorism,ethic of death and the sense of beauty through theillustration of Cherryblossom.【Key words】Cherryblossom;Japanese national spirits;Collectivisim;Ethic of death;The sense of beauty日本把每年的3 月15 日至4 月15 日定为“樱花节”。
春天一到,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樱花的气息之中。
在漫天飞舞的“花吹雪”中,总是看不厌那刹那间辉煌的怒放与其后干脆利落的凋谢。
樱花的生命很短暂。
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 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 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
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
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
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
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
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复杂而又矛盾,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忠诚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
日本人的性格不是仅靠樱花就能形容的,但从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悟,和热爱,可以看到日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花开时,心系团队,绚烂精彩;花落时,果断干脆。
作为个体的内敛、作为团体的张扬,这是樱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的民族精神。
以下,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从樱花可透视的日本民族精神。
首先,从集团主义这方面进行叙述。
1.从樱花透视集团主义日本人的国家意识自古就相当强烈。
国土狭窄、四面环海从而易于整和的特色是其原因之一;此外,特别重视“纵的序列”也是一个重要理由。
强烈的国家观念在现代社会里直接反映为集团化。
在世界各国的国民当中,若是比较一下各自的才能或性格,日本人并非是出类拔萃的。
而战后却经济上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就应该归结到起集团性了。
日本人较之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更为具有强烈的集团指向和紧密的团结心。
日本人重视集团的做法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过去曾因此而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玉碎或集体自杀的悲剧;现如今,在强调企业管理的工薪阶层社会里更重视集团的“和”,从公司直至学校的学生服,重视集团的风气在人们心中广泛而深厚地扎下了根。
他们特别看重社员的协作精神,而且还倾向于认为,经验比能力重要,只要在这个团队里按要求去学、去干,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大多采取终身雇佣制,社员一旦入社,一般就一直干到退休。
企业为职员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和学习培训的机会,职员则忠于企业、“爱社如家”,职员之间也必须互相关照,团结协作。
为了维护团队的运作,个人不求出头冒尖、集体不评先进模范(当然不是绝对的,但与中国相比,极少),这也是日本人的一大特点。
那么,个人奋斗的原动力从何而来呢?可以说一半来源于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的观念:不给人添麻烦;而另一半最体现日本人的性格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已经随日本文化的传承而熔入日本人的骨髓之中的一个观念:不能被人耻笑。
假如自己工作不努力、不认真,就会拖集体后腿,就会给所有的人添麻烦,甚至会被人耻笑。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每个人都不能落后、不能出差错。
也正因如此,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世界一流的。
不同企业各有特色,但同一企业里的员工,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言行整齐划一。
好比赏樱花时,人们会比较哪棵树漂亮,决不比较哪朵花漂亮。
由上可见,从樱花可透视日本的集团意识。
2.从樱花透视武士精神历史上,日本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由武士集团建立稳固的军事体制并置于武士阶级的统治之下。
先天的禀性再加上后天的条件,封建时代的日本人有着尚武的习气,非常好战。
在日本,樱花被当做是团体精神和武士精神的象征而受到热爱,日本有句谚语:“花要樱花,人要武士”。
即花当中樱花最突出,人当中武士最优秀。
樱花是一种骤然开放骤然凋零的花,盛开之时,一经风吹,樱花树下落花缤纷,宛如花瓣的地毯,一夜之间,花儿尽落。
此花凋落方式之果断干脆,犹如倨城而战、全体阵亡的武士集团,从而与武士的人生观紧密相关。
对武士而言,樱花凋零时的精彩便是自身向往的生活形态。
他们认为,樱花与武士在气质上是相通的,最直接的相通处是:樱花虽美但花期短暂,正如武士常常年纪轻轻就使大好的年华付诸东流是一样的,因此早期的武士们睹物思情,多少流露出人性的悲凉,这与其后的军国主义下的武士们的理解还不是一回事。
樱花的美丽与早逝,启发了早期武士的舍生忘死,他们认为,肉体的牺牲是返回永恒的神国的悲壮的仪式。
但这种对于生命的不尊重,为日后被军国主义利用,推动民族的狂热奠定了文化基础。
樱花带给武士的精神共感是凄美悲壮的,也是诗意的,因此对一个日本男子的诱惑也是深远的。
因此,樱花与武士精神是不可分割的。
3.从樱花透视生死观从古至今,日本人赞赏樱花的刹那芳华瞬间的寂灭使其短暂的缤纷更为绚烂,人的生命亦如是。
在日本文化和历史的核心,存在一种追寻自我毁灭、自我升华的传统。
日本人把祖先或为国捐躯者当做神仙来敬仰,而死去的人都被当做佛来尊敬,他们对生和死有着独特的认识。
对日本人的生死观产生最大影响的佛教。
在一本名叫《叶隐》的关于武士道的书中写道:“武士道,视死亡为等闲之道也。
”它教导人们不为生死问题所束缚,死时要敢于舍弃对生的执着痛痛快快地去死;活着便要每时每刻尽全力彻头彻尾地去活———这一禅宗的理念被进一步拔高,启示人们,投身于死便可造就完美的生。
尤其是处于领导阶层的武士,都必须恪守这种精神。
每逢做出有损名誉的事或遇到重大挫折时,武士都会痛苦地死去平息事态,并由此解除一切责任。
在日本古代和现代文学中,有许许多多关于死亡的凄美的描述。
很多日本文人更是用自杀来书写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章,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和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
樱花同样是很有日本特点的死亡符号,樱花那种转瞬即逝,随风飘零,却又纯静得仿佛一尘不染的美。
很符合日本人对纯洁生命的想象———因为纯洁,所以注定了它的短暂。
樱花的飘零也就象征着纯洁生命的逝去。
因此樱花也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生死观。
4.从樱花透视审美意识日本传统审美意识是“物哀”。
“物哀”是贯穿在日本传统文化和审美有时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美丽与哀愁,似乎是一对相生相息的姐妹。
“物哀”精神是日本文学的传统审美观念。
本居宣长着重强调了哀,他说:“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优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虽然“物哀”在以后的发展中不仅是“哀”,_还含有壮美、赞颂之意,但壮美、赞颂、感动、感慨、可怜等都是在“哀”这一基础上引发而来的。
樱花是日本美的集中体现。
淡雅,单薄,让人怜爱;满树花开,那摄人的美让人如堕梦里;飘然落下,生命短暂,把春让给其他花草。
美和死,是它吧!尽力活得好些,让生命像樱花一样.艳丽无比。
死的时候,则要“视死如归”,“义死不避斧饿之诛”。
日本是一个多自杀的国家原因是在日本这种“以死求生”的自杀为被看成是勇敢的行为,而不被认为是罪恶。
一位旅日中国学者曾对吟咏樱花的和歌作过统计,据说在“樱花歌”中,咏叹凋落樱花的竟占一半之多,而赞美盛开樱花的仅占13%,这也与日本人的审美观有关。
由佛教“诸行无常”演变而来的审美观是视悲凉、忧伤为美的。
樱花花期一般只有十天,它已经成为日本人审美意识最合适的象征,一种一瞬间即逝的美,消亡之美。
综上所述樱花反应了日本民族的“物哀”的美的意识。
以上,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精神这个论题进行了论述。
综上所述,樱花反映了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
如有不完善之处,请读者指教。
【参考文献】[1]吴鲁鄂,张杭萍.美丽的岛国日本[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04-129.[2]胡稹.日语学习与研究[J],2005,1.59-63.[3]三好学.樱[N].朝日选书296.38.[4]藤正二.花的思想──为了相对化地看待此一问题[M].花ぺりかん社.1984.[5]王宣琦.日本语[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7.作者简介:贺杰婵(1981—),女,湖南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日语教师,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