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四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模电实验(附答案)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交流毫伏表4、 模拟电路实验箱5、 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U B ≈211B B CCB R R U R +⨯图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I E =EBEB R U U -≈Ic U CE = U CC -I C (R C +R E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 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 挡测量U E = 2V 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
然后测量U B 、U C ,记入表1中。
表1测 量 值计 算 值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K 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627.2600.65.22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 ≈I E =EER U 或I C =C C CC R U U -U BE =U B -U EU CE =U C -U E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图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实验四差动放大器

④
3.测量共模抑制比CMRR 2.测量差模放大倍数Ad
①
+
① +
rs
uO VT1
RP
VT2
ui1
ui
+ ②
②
-
ui2
rs RE
1.静态工作点 的调试与测量
测量值
-VEE
Ic1 Ic2
UC1
UC2
UE1
UE2
UE
URE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续)
RC1 RB1 RC2
+VCC
RB2
RL ③ ④
-0.1
0.1
0.2
CMRR=|Ad /AC|
四、注意事项
1.接线、改接线路和拆线时关闭电源
2.测量时注意万用表的正确使用。
The END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模放大倍数实物连线
3.测量共模抑制比CMRR
Ui/V Uo Ac -0.1 0.1 0.2
+
① +
rs
uO VT1
RP
VT2
ui1
ui
-
+ ②
ui2
rs RE
CMRR=|Ad /AC|
2.测量差模放大倍数Ad
Ui/V Uo Ad ±0.1 ±0.2 ±0.3 ±0.4 ±0.5 ±1
-VEE差动放大器实验Fra bibliotek路URE/V
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物连线
调零后,将 测量值记录
Ic1 Ic2
测量值
UC1 UC2 UE1 UE2 UE URE
到表中,并
与理论计算 值相比较。
RW
ui
模电实验四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六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表格见实验指导书P13)
1.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的特点,深入掌握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2.实验电路
电路原理图
实际连接电路
3.实验内容及步骤
⑴ 调零,测量静态值
调结旋钮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试静态工 作点,调节RP使 UC1=UC2(调零)。
表1 差动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测量值 理论值
UC1/ UC2
UE1/ UE2
UB1/ UB2
UC1/ UC2
UE1/ UE2
UB1/ UB2
⑵ 测量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①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d Uid1=+0.1V,Uid2= -0.1V时,测出U。,计算 Ad值。 ②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d Uid1=+0.2V,测出U。,计算Ad值。 ③共模输入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c Uic=+0.5V, 测出U。,计算Ac值。 注意: 交流输入信号的加入方法。 加入交流信号后,先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确定正常放大后,再用毫伏表测量。
差动放大电路输出波形
uo2
uo1
uo1
uo2
④观察差模输入状态下(输入交流信号) Ui1与Uod1、Uod2的相位关系。 ⑤计算共模抑制比KCMR=Ad/Ac。
4 实验报告要求
准备报告: 必须算出静态理论值。 总结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回答: (1)单端输入与双端输入方式对输出来说有无差 异? (2) Uod1、Uod2与Ui1的具有怎样相位关系? (3)双端输出形式的差放电路,共模抑制比具有 怎样的特点?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差动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广泛应用。
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并且在信号放大过程中抑制了共模噪声的干扰。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对其进行测试,进一步了解其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采用的实验器材包括:操作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功能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
2. 实验步骤(1) 将差动放大电路按照给定的电路图连接好,并注意正确的电路连接。
(2) 将函数发生器的正弦波输出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节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和幅度。
(3) 通过示波器观察差动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数值。
(4) 对不同频率和幅度的输入信号进行测试,并观察测试结果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搭建了差动放大电路,并通过函数发生器输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进行测试。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记录相应的数值,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分析:1.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关系:通过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正确放大了输入信号,并产生了相应的输出信号。
而且,输出信号的幅度随着输入信号的幅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增益较高。
2. 噪声抑制能力:差动放大电路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抑制共模噪声。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干扰信号,如电源纹波和环境的电磁干扰等,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共模噪声,并输出较为干净的信号。
3. 频率响应特性: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可以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差动放大电路在较低频率时的放大增益较高,但随着频率增加,放大增益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差动放大电路的内部结构和元器件参数导致的。
4. 幅度非线性:在一些高幅度的输入信号条件下,观察到差动放大电路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电路中的元件饱和或者过载引起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对差动放大电路进行调整,以优化其性能。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6、分析与讨论 ①可调电阻RP有什么作用?
②用恒流源代替固定电阻后KCMR有何 区别?为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祝每一位同学获得成功!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葛汝明
一、实验的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 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 测试方法。
二、 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三极管3DG12 7、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三、实验原理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 单端输入 共模输入 Vi VC1(V) VC2(V) / / / / Kcmr =││ 100mV 1V
具有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单端输入 共模输入 100mV 1V
/ / / /
2、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将实验电路图中的开关K拨向右边,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 动放大电路。测量并记录数据也一同填入上表。 3、画出Vi、Vo、Vc1和Vc2的相位关系并用文字说明
四、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 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 V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VO=0。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 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电压VRE,
并使输出旋钮旋至零,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 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Vi(约 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 毫伏表测 Vi,VC1,VC2,并观察Vi,VC1,VC2 之间的相位关系及VRE随V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构 成共模输入方式, 调节输入信号f=1kHz,Vi=1V, 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VC1, VC2之 值记入下表,并观察Vi, VC1, VC2之间的相位 关系及VRE随V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最新东南大学模电实验四-差分放大器

东南大学模电实验四-差分放大器........................................实验四差分放大器实验目的:1. 掌握差分放大器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特性,熟悉共模抑制概念;3.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传输特性。
实验内容:一、实验预习根据图 4-1 所示电路,计算该电路的性能参数。
已知晶体管的导通电压V BE(on)=0.55, β=500,|V A|=150 V,试求该电路中晶体管的静态电流I CQ,节点 1 和 2 的直流电压V1、V2,晶体管跨导g m,差模输入阻抗R id,差模电压增益A v d,共模电压增益A v c和共模抑制比K CMR,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完成表4-1。
表图 4-1.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4-1:二、仿真实验1. 在Multisim 中设计差分放大器,电路结构和参数如图4-1 所示,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DC 分析),得到电路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完成表4-2,并与计算结果对照。
表4-2:I CQ(mA)V1(V)V2(V)V3(V)V5(V)V6(V)1.001252.99750 2.99750 1.0034 1.57651 1.55492仿真设置:Simulate → Analyses → DC Operating Point,设置需要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
2. 在图4-1 所示电路中,固定输入信号频率为2kHz,输入不同信号幅度时,测量电路的差模增益。
采用Agilent 示波器(Agilent Oscilloscope)观察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peak-peak),通过“差模输出电压峰峰值/差模输入电压峰峰值”计算差模增益A v d,用频谱仪器观测节点1 的基波功率和谐波功率,并完成表4-3。
表4-3:输入信号单端幅度1 10 20(mV)A v d -72.95-70.00-63-28.015-8.265-3.160基波功率P1(dBm)-97.239-57.378-46.000二次谐波功率P2(dBm)-103.321-43.025-26.382三次谐波功率P3(dBm)仿真设置:Simulate →Run,也可以直接在Multisim 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
模电实验4差动式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讲解

模电实验4差动式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讲解差动式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可用于信号放大、差分或差分输入信号的选择、共模信号的抑制等应用。
本文将介绍差动式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差动式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输入端口,分别输入正相位和反相位的信号,并在输出端口得到放大后的差分信号。
差动放大电路通常采用共阴或共源的共射或共栅放大器进行相位放大,然后通过输出级进行差分输出。
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输入电阻、放大倍数、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输出电阻、带宽等多个因素。
首先考虑电路的输入阻抗。
为了保证信号源的信号不被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影响,输入阻抗应尽量大。
常用的差动输入级是共阴极级或共源极级,其中共阴极级的输入阻抗相对较大。
其次是放大倍数的确定。
放大倍数的大小决定了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一般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来确定。
放大倍数的大小与电路的元器件参数有关,需要通过理论计算或者实验测量来确定。
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也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差动放大电路应能够放大输入信号的整个动态范围,同时不产生失真。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值范围来确定电路的工作点。
输出电阻是指差动放大电路在输出端口的电阻,一般来说,输出电阻应尽量小。
通过合理选择输出级的工作点和参数,可以使输出电阻较小。
最后要考虑的是差动放大电路的带宽。
带宽一般取决于电路中的元器件和工作点的选取,通常需要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量来确定。
在差动放大电路的具体实现中,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和工作点的选择。
电路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偏置电流和合适的电路参数来实现。
工作点的选择对于电路的放大性能和失真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
总之,差动式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设计与实现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输入阻抗、放大倍数、动态范围、输出电阻和带宽等。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参数调整,可以实现较好的放大效果和稳定性。
实验四差动放大器

实验四 差动放大器一、实验目的①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②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预习要求①复习差动放大器相关理论课相关的内容。
②根据实验电路参数,估算典型差动放大器和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及差模电压放大倍数(R E3=5.1K,取β1=β2=100)。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③思考测量静态工作点时,放大器输入端A 、B 与地应如何连接?④实验中怎样获得双端和单端输入差模信号?怎样获得共模信号?画出A 、B 端与信号源之间的连接图。
⑤怎样进行静态调零?怎样用交流毫伏表测双端输出电压U o ?⑥阅读本实验内容和步骤。
使用Multisim 10仿真软件对实验内容进行仿真。
(三极管可用2N3904)三、实验电路及原理图1-14是差动放大器基本实验电路。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当开关K 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
调零电位器R P 用来调节T 1、T 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 i =0时,双端输出电压U o =0。
R E 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1-14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 E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的估算:EBEEE E R U U I (设U B1=U B2≈0)E C2C121I I I恒流源电路的估算:E3BEEE CC 212E3C3)(R U U U R R R I IC3C1C121I I I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 E 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d 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 R E =∞,R P 在中心位置时,2)1(be B CiopRβR βR U U Ar d单端输出: d A ΔU ΔU A 21i C1d1 d A ΔU ΔU A 21i 2C d2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EC E p be B C i 1C 2)221)(1(R RR R βr R βR ΔU ΔU A AC2C1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0△△iOU U A C 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 C 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E
UIC(V) 1.8
UID=URP
UO1(V)
UO2(V)
UO(V)
AUD2= UO/UID
12
直流稳压电源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12V
4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表格中的有关电压,并计算相关的电压,电流。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直流稳压电源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12V
(V)
UB2(V)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1
2
实验内容和线路
1.正负电源的连接
为了给差动放大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调节双路输出稳 压电源,使E1和E2均为12V。关掉电源,将稳压电源按图接线, E1的正极端子输出电压+12V,接在实验板的VCC处。E2的负极 端子输出电压-12V,接在实验板的VSS处。 E1的负极端子和E2的 正极端子连接后,接在实验板公共接地端。
直流稳压电源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12V
8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表格中的有关电压,并计算相关的电压,电流。
万用表直流电压挡
直流稳压电源
V COM
12V series 12V
- + -+
-12V GND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30 个词左右
实验目的: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功能。
实验仪器:hfe测试电路,测试电源及多米诺锁模拟器。
实验步骤:1.首先,构建差动放大电路。
2.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流。
3.调节结构
支路的两个晶体管的hfe值,并进行多米诺锁的试验。
4.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
出电压,并计算放大率。
实验结果:在此放大电路中,输入电流为1.37mA,输入电压为2V,放大率为-192.45。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差动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功能,通过实践熟悉并掌
握了差动放大电路的hfe控制、输入电流测量、多米诺锁的模拟等实验步骤,更加深入地
理解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能有效利用放大器达到设计的目的。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本实验数据与数据处理由果冻提供,仅供参考,请勿传阅.谢谢~)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R 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V i=0时,V O=0。
R 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零漂。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图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电压表6、晶体三极管3DG6×3,T1、T2管特性参数一致,或9011×3,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①调节放大器零点信号源不接入。
将放大器输入端A 、B 与地短接,接通±12V 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V O ,调节调零电位器R P ,使V O =0。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再记下下表。
2)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须调节直流电压源Ui1=0.1V ,Ui2=-0.1V) 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理论计算:(r be =3K .β=100. Rp=330Ω)静态工作点:E3BEEE CC 212E3C3R V )V (V R R R I I -++≈≈=1.153mA I c Q =I c 3/2=0.577mA, I b Q =I c /β=0.577/100=5.77uA U CEQ =V cc-I c R c+U BEQ =12-0.577*10+0.7=6.93V双端输出:(注:一般放大倍数A 的下标d 表示差模,下标c 表示共模,注意分辨)Pbe B C iOd β)R (121r R βR △V △V A +++-===-33.71A c 双 =0.单端输出:d i C1d1A 21△V △V A ===-16.86, d i C2d2A 21△V △V A -===16.86(参考答案中的Re=10K ,而Re 等效为恒流源电阻,理想状态下无穷大,因此上式结果应为0.读者自己改一下)实测计算:(注:本实验相对误差不做数据处理要求,下面给出的仅供参考比对数据)静态工作点:Ic 1Q =(Vcc-Uc1)/Rc1=(12-6.29)/10mA=0.571mA Ic 2Q =0.569mA Ib 1Q = Ic Q/β=0.571/100mA=5.71uA Ib 2Q =5.69uA U C1E1Q =U C1-U E1=6.29-(-0.61)=6.90VU C2E2Q =6.92V差模放大倍数:(Ui=Ui1-Ui2=+0.2V) (注:放大倍数在实测计算时,正负值因数据而异~!)Ad1=(Uc1差模-Uc1)/(Ui-0)=(10.08-6.29)/(0.2-0)=18.95Ad2=(Uc2差模-Uc2)/(Ui-0)=-18.80 Ad 双=Uo 双/Ui=7.46/0.2=37.3相对误差计算 (||Ad 理|-|Ad 实||)/|Ad 理|r d1=|16.86-18.95|/16.86=12.4% r d2=|16.86-18.80|/16.86=10.9% r d 双=10.6%共模放大倍数:(Ui=+0.1V)Ac1=(Uc1共模-Uc1)/Ui=(6.29-6.29)/0.1=0 Ac2=(Uc2共模-Uc2)/Ui=(6.31-6.31)/0.1=0Ac 双=Uc 双/Ui=-0.02/0.1=-0.2 (Ui=-0.1V 时同理)5.0-=-≈++++-===EC E P be B CiC1C2C12R R )2R R 21β)((1r R βR △V △V A A共模抑制比:CMRR=|Ad双/Ac双|=|37.3/(-0.2)|=186.54.单端输入(注:上面实验中差模与共模接法均为双端输入,详见最后分析)(正弦信号的Uc1=Uc2)Ui=+0.1V时Ac1=(4.76-6.29)/0.1=-15.3Ac2=(7.84-6.31)/0.1=15.3Ao=(-3.70/0.1)=-37.0Ui=-0.1时Ac1=(8.13-6.29)/(-0.1)=-18.4Ac2=(4.47-6.31)/(-0.1)=18.4Ao=3.64/(-0.1)=-36.4正弦信号时(注:部分同学的输入电压可能为500mV,处理时请注意) Ac1=(0.32-6.29)/0.05=-119.4Ac2=(0.32-6.31)/0.05=-119.8分析部分:(注:只供理解,不做报告要求)Vi、Vo、Vc1和Vc2的相位关系电压值放大倍数Uc1Uc2Uo直流+0.1V 4.767.84-3.70直流-0.1V8.13 4.47 3.64正弦信号(50mV.1KHz)0.320.32\其中Vi、Vc1同相,Vi、Vc2反相,Vc1、Vc2反相。
模电实验-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一、实验内容:1、测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调整到合适的数值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vd1,观察vB、vE、vO的波形,并记录它们的相位和大小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vc1、观察vB、vE、vO的波形,并记录它们的相位和大小4、计算共模抑制比Kcmr二、实验要求:(1)IC1Q=IC2Q=0.75mA(2)T1管集电极对地的直流电位VC1=14V(3)二极管D1、D2中流过的电流ID=3mA三、实验仿真分析:1、参数设置:二极管选用D1N4148,参数设为Bf=100,Vje=0.7v,Rb=300。
理论值R2=RW=1333,R3=1K,R4=4.3K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按上述参数得静态工作点值,IC1Q仅有0.3mA。
设置R3为全局变量,输出为IC1Q暂时确定R3=434,此时IC1Q=0.75mA,静态工作点如下,结果ID 又不满足要求VCC15VdcQ2Q2N2222IR44.3kR147kR3{v ar}Rw 1333R21333VEE15VdcPARAMETERS:v ar = 1kQ1Q2N2222Q3Q2N2222D4D1N4148D3D1N4148R547kPARAMETERS:v ar = 1k设置R4为全局变量,同时观察IC1Q和IDVCCPARAMETERS:v ar = 1k可知R4=4531时,ID满足要求,但IC1Q有偏差,最后将R3设为全局变量,确定静态工作点PARAMETERS:v ar = 1k知R3=430.534时,IC1Q 和ID 均满足,此时电位Vc1=14V3、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单端输入,并设置直流扫描分析,以VI为扫描对象,得到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1)单端输出Vc1时,15.0V14.5V14.0V13.5V13.0V-200mV-150mV-100mV-50mV0V50mV100mV150mV200mV V(Q1:c)V_V1得Avd1=(14.158-13.703)/(-26.6239*0.001)=-17.09,理论值Avd1=-100*1333/(300+101*26/0.75)/2=-17.53,相对误差为(17.53-17.09)/17.53=2.5%(2)单端输出Vc2时,得Avd2=(14.277-13.799)/(16.234+11.688)/0.001=17.12,理论值Avd2=-Avd1=17.53,相对误差为(17.53-17.12)/17.53=2.3%(3)双端输出时得Avd=-595.599/17.533=-33.97理论值Avd=2Avd1=-35.07,相对误差为(35.07-33.97)/35.07=3.1%4、将输入方式改为差模输入(取vi1=5sinwtmV,vi2=-5sinwtmV ) (1)设信号频率为3.5kHZ,经行交流扫描分析,看是否在通频带内V_V1-200mV-150mV -100mV -50mV 0V 50mV 100mV 150mV 200mVV(Q2:c)13.0V13.5V14.0V14.5V15.0VV_V1-200mV -150mV-100mV -50mV 0V 50mV 100mV 150mV 200mVV(Q1:c)- V(Q2:c)-2.0V-1.0V0V1.0V2.0V所以3.5khz 在通频带内(2) 设置交流扫描分析,纵坐标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比值单端输出时:Frequency1.0Hz10Hz 100Hz 1.0KHz 10KHz100KHz 1.0MHz 10MHz 100MHz 1.0GHzV(Q1:c)0V50mV100mV150mV200mVVOFF = 0 Frequency1.0Hz 10Hz100Hz 1.0KHz 10KHz100KHz 1.0MHz 10MHz 100MHz 1.0GHzV(Q1:c)/ (2*V(V1:+))05101520(3.5218K,17.472)双端输出时:40(3.5218K,34.944)3020101.0Hz 10Hz100Hz 1.0KHz10KHz100KHz 1.0MHz10MHz100MHz 1.0GHz(V(Q1:c)-V(Q2:c))/( V(V1:+) -V(V2:+))Frequency(3)设置瞬态分析,纵坐标为输入电压,横坐标为输入电流10K5K1.0Hz10Hz100Hz 1.0KHz10KHz100KHz 1.0MHz10MHz100MHz 1.0GHz(V(V1:+)-V(V2:+))/ I(V1)Frequency得差模输入电阻为 6.7k,理论值RI=2Rbe=2*(200+101*26/0.75)=7.4k,相对误差为(7.4-6.7)/7.4=9.5%(4)两个输出端电压为:可知相位反向5、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共模输入(去vi1=vi2=1sinwtV ),(1)设置交流扫描分析,得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443.92*10-6:Time0s 50us 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 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V(Q1:c)V(Q2:c)13.8V13.9V14.0V14.1V14.2VVAMPL = 1VOFF = 0 0(1) 设置瞬态分析,得共模输入电阻为23.447k :(4) 设置瞬态分析,观察两个输出端电压相位关系,知两者同向6、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单端输入,取vi1=10sinwtmV,设置瞬态分析(1)v01波形为:幅值为14.174(2)v02波形为:VOFF = 0 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V(Q1:c)13.8V13.9V14.0V14.1V14.2V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V(Q2:c)13.8V13.9V14.0V14.1V14.2V幅值为14.174V(2) vo 波形为:幅值为346.154mV(5)ve 波形为:幅值为-1.02017、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双端输入,取vi1=105sinwtmV,vi2=95sinwtmV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 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V(Q1:c)- V(Q2:c)-400mV-200mV0V200mV400mV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V(Q2:e)-1.032V-1.028V-1.024V-1.020V(1) V01幅值为14.174(2)v02幅值为14.174(3)v0幅值为346.183mVVOFF = 0 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V(Q1:c)13.8V13.9V14.0V14.1V14.2VTime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V(Q2:c)13.8V13.9V14.0V14.1V14.2V400mV200mV0V-200mV-400mV0s 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 V(Q1:c)- V(Q2:c)Time(4)ve幅值为-925.177mV-0.9V-1.0V-1.1V-1.2V0s50us100us150us200us250us300us350us400us450us500us550us600us V(Q1:e)Time四、回答思考题:答(1)T3,R3,R4,D1,D2等元件在电路中起电流源的作用,提供静态工作电流,对Avd1无影响,由于电流源内阻很大,很好的抑制了共模信号,即大大减小了Avc1,增大了KcmR(2) 将毫伏表的另一端接一个输出端,则双端输出电压幅值为此示数的两倍;直接将示波器两端接输出的两端,便得到双端输出波形。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用于放大信号并提高音频、视频和其他信号的传输质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进行测试,深入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和性能。
本实验报告将分为引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总结等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引言: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基础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领域。
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能够避免共模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干扰。
本次实验将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进行测试,从而深入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2.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搭建和测试方法。
3.测试差动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如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
4.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差动放大器、电源、输入和输出端口等组成。
差动放大器是由两个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并以共源极管引入共模信号的。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有很高的增益放大作用,对共模信号有较低的放大作用。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包括信号源、CATV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电源等。
实验步骤如下:1.将差动放大电路搭建在面包板上,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源、输入和输出端口。
2.设置信号源为正弦波信号,通过输入端口输入信号。
3.设置示波器连接输出端口,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4.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5.测量和记录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计算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6.测量和记录共模输入电压和差模输入电压,计算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差动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的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差动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性能和抑制噪声的能力。
同时,可以对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并进行测试,深入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和性能。
模电实验 差动放大器

模电实验差动放大器报告实验单位电子系xx本(2)班姓名成绩教师签名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号实验项目差动放大器实验日期xx年5月16 日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THM-3A模拟电路实验箱2、SS-7802A双踪示波器3、MVT-172D交流数字毫伏表4、数字万用电表5、差动放大器电路模块三、原理摘要图6-1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当开关K 拨向左边时,构成长尾式差动放大器。
调零电位器RW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i=0时,双端输出电压UO=0。
R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6-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当开关K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E,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长尾式电路(认为UB1=UB2≈0)、恒流源电路、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E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 RE=∞,RW在中心位置时,单端输出、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C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3、共模抑制比CMRR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或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采用直流信号也可采用交流信号。
本实验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长尾式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按图6-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长尾式差动放大器。
模电实验课件 差动放大电路(共11张PPT)

双端输出 放大倍数
VodVo1Vo2
Avd
Vod V sd
单端输出
放大倍数
Vo d 2Vo2Vo2 0
Avd 2
Vod 2 Vsd
差模双端输入
差模单端输入
差模单端输入计算公式 参照双端输入
差模单端输入
实验内容二
测量共模增益
如图,将电路接为共模输入方式 输入Vsc=1v 测填表2.27
共模输入
Re为两管共用的发 射极电阻,它对差 模信号无负反馈作 用,但对共模信号 有较强的负反馈作 用,可以有效的抑 制零漂,稳定静点。
调零电位器Rw用来调节
T1和T2的静点,使输入 电压Ui=0时,双端输出
电压Uo=0。
将两组都调为12V输出。将1组端(-)连2组 (+),此为地端;1组(+)为+12V;2组(-)
双端输出 放大倍数
VocVo1Vo2
Avc
Voc V sc
单端输出 放大倍数
Vo2cVo2Vo2 0
Avc2
Voc 2 Vsc
共模输入
返回
实验内容三
观察大信号传输特性
将电路接为单端输入形式 在A点接入较大幅度正弦信号(信号源地接B点),频率
为1000Hz. 使示波器处于X-Y工作方式,并将输入信号作为X轴,
电路图分析 为-12V。第三组用来提供输入信号 实验当中使用了+12V和-12V的 双电源。直流源能提供三组独立直 流电压输出,具体连接如下。
调节信号幅度,观察传输特性曲线的变化 特点是共模抑制能力很强,但输出不是对地输出 差动放大是将输入信号差分为不同的两部分(差模信号),在电路当中利用成倍的器件,在放大差模信号的同时获得对共模信号的强烈的抑 制,从而有效地抑制干扰 如图,将电路接为共模输入方式 去掉输入端与地的短接线 去掉输入端与地的短接线 双端输出即将|Vo1-Vo2|作为电路输出。 调节直流电源,使Usd=0. 输出形式也有两种: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 设在输入为0时,Vo1对地的电压为Vc1,则单端输出电压应为|Vo1-Vc1| 在放大电路当中,噪声和干扰一般都相同地作用在每个电路上(共模信号)。 差模单端输入计算公式参照双端输入 如图,将电路接为共模输入方式
模电实验4 差动式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讲解

二、带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带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p1的1端T3 的3端连接。)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调零使 VC10=VC20 测量双端输入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测量单端输入电压放大倍数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GDS—2062数字存储示波器、EE1411 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SM1030数字交流 毫伏表、UT52数字万用表、SZ-AMA智 能网络化模拟电路实验台。
五、设计实验报告要求
依据设计要求拟定的设计方案、原理电路 图、元器件参数计算、选用的器件清单。
整理实验数据,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综合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差动式放大
电路的区别,工程上应如何选用? 实验收获与心得。
六、预习与思考要求
差动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元器件的要求。 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电压增益、共模电
三、实验内容
不带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依据原理设计电路,在实验台上确定
选用的元器件。 在实验台上搭建电路,进行调零、静
态工作点测量与调试。 分别测量四种组态类型的差模增益、
共模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带三极管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依据原理设计电路,在实验台上确定 选用的元器件。
在实验台上搭建电路,进行调零、静 态工作点测量与调试。
设计并制作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格。
二、设计任务要求
设计一个不带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主要参数:选用9011(β值约为150),采
用±12V双电源,输入电阻≥20KΩ、双端输出 电阻≥20KΩ,差模电压增益AUd≥10,共模抑 制比KCMR≥20。 设计一个带恒流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主要参数:选用9011(β值约为150),采 用±12V双电源,恒流源为1.2mA,输入电阻 ≥20KΩ、双端输出电阻≥20KΩ,差模电压增益 AUd≥14,共模抑制比KCMR≥40。
报告4 差动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三明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林榕2010.2.21
实验四差动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差动放大电路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差动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仿真方法。
4、学习掌握Multisim交流分析
5、学会开关元件的使用
二、虚拟实验仪器及器材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如下所示,输入电路
1.、调节放大器零点
把开关S1和S2闭合,S3打在左端,启动仿真,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得万用表的数据为0(尽量接近0,如果不好调节,可以减小滑动变阻器的Increment值),填表一:
如下图所示,更改电路。
把相应数据填入下表:
填表二:
更改电路如下所示:
把仿真数据填入表二仿真截屏:
四、思考题
1.、分析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出时CMRR的实测值与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CMMR 实测值比较。
2.、分析图中电路的通频带。
(答案如下右图,大概4.8M)。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数据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数据
[object Object]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1.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板
2.信号发生器
3.示波器
4.万用表
实验步骤:
1.将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板连接电源,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输入一个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
3.将示波器的探头的地线连接到差动放大电路的共地,将信号输入口连接到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口,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
4.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5.通过万用表测量差动放大电路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
1.在不同频率下,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记录幅度和相位的变化。
2.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增益。
3.测量差动放大电路的偏置电压、共模抑制比和通频带等参数。
实验讨论:
1.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如增益、频率响应等。
3.探讨如何提高差动放大电路的性能,如增加共模抑制比、减小失调电压等方法。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构建了差动放大电路,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差动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放大特性,能够有效放大输入信号,并且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
然而,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由于元器件的参数误差、线路布局等因素所致。
为了提高差动放大电路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用高精度元器件、合理设计电路布局等。
实验四 差分放大电路

实验四 差分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掌握用mulitsim 对差分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实验。
了解差分放大器工作原理。
掌握差分放大器巩膜一支笔Kcmr 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差分放大电路是构成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
直接耦合电路的典型缺陷是存在零点漂移。
该问题严重时使放大器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形式,实验差分电路有三种:简单形式,长尾形式和恒流源形式。
本实验中采用恒流源方式。
差动放大电路可以看成是连个电路参数相同的单管交流共射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输入信号具有放大能力,而对共模输入信号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方式有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之分,输出也有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之分。
无论输入采用何种方式,其双端输出的差模放大倍数都等于单管电压放大倍数;而单端输出的差模放大倍数则等于双端输出的一半。
共模放大倍数立项情况下等于零,而实际并不等于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连接电路如下图,列出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参数:负载R L 电流o I ,VT1集电极电流1c I ,VT2集电极电流2c I ,VT1集电极电压1c V ,VT2集电极电压2c V 。
、2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记录入下表。
1c V2c Vo I1c I 2c I4.709V 4.707V 0 0.728mA 0.728mA3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将V i1=10mV 的差模交流信号加到输入端V i1,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测量单端输出电压V o1,和双端输出电压V o2,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V o ,记入下表。
12/2i i i V V V =-=,1212o o o o V V V V =-=,12o o o d i i V V V A V V -==,122d d d A A A ==, i V 1o V 1d A2o V18.42mV 3.295V 178.88 -3.295V四 实验报告要求1 计算静态工作点,单端差模放大倍数,填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表格见实验指导书P13)
1.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的特点,深入掌握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2.实验电路
电路原理图
实际连接电路
3.实验内容及步骤
⑴ 调零,测量静态值
调结旋钮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试静态工 作点,调节RP使 UC1=UC2(调零)。
表1 差动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差动放大电路输出波形
uo2
uo1
uo1
uo2
④观察差模输入状态下(输入交流信号) Ui1与Uod1、Uod2的相位关系。 ⑤计算共模抑制比KCMR=Ad/Ac。
4 实验报告求
准备报告: 必须算出静态理论值。 总结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回答: (1)单端输入与双端输入方式对输出来说有无差 异? (2) Uod1、Uod2与Ui1的具有怎样相位关系? (3)双端输出形式的差放电路,共模抑制比具有 怎样的特点?
测量值 理论值
UC1/ UC2
UE1/ UE2
UB1/ UB2
UC1/ UC2
UE1/ UE2
UB1/ UB2
⑵ 测量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①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d Uid1=+0.1V,Uid2= -0.1V时,测出U。,计算 Ad值。 ②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d Uid1=+0.2V,测出U。,计算Ad值。 ③共模输入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c Uic=+0.5V, 测出U。,计算Ac值。 注意: 交流输入信号的加入方法。 加入交流信号后,先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确定正常放大后,再用毫伏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