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动物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谁被称为动物学之父,他的代表作。答:亚里士多德,《动物历史》

2、复分裂。答:核先迅速分裂形成多个后,通常移到细胞的表面,随后围绕每一子核细胞质也进行分裂,从而形成许多子体,即为复分裂。如孢子虫

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答:(书上)营养方式多种多样,原生动物所有的三种营养方式鞭毛纲都有。有色素体的鞭毛虫可进行光合作用,无色素体的则可进行渗透营养;梨波豆虫等则可用鞭毛抓住固体食物颗粒送入体内,形成食物泡。此外,如绿眼虫等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制食物外,在无光的条件下也能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外界的有机物质,此为兼养性营养。P34原生动物有三种营养方式;光合营养,如有色素体的鞭毛虫,它们能像植物一样,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渗透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可溶性有机物质,如一些寄生的种类;吞噬营养,靠各种不同的细胞器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屑为食,如变形虫、草履虫等。

4、肉足纲的主要特征。P42答:①以伪足运动②体表无坚固的表膜③繁殖通常为二分裂,除有孔虫和放射虫外,一般不行有性生殖。包囊形成普遍④广泛生活于淡水、海水和潮湿土壤中,少数营寄生生活。

5、简单掌握多孔动物所特有的水沟系统。P66-67答:①单沟型是最简单的水沟系。水流自入水孔直接流入中央腔,再经出水孔流出体外,如白枝海绵。②双沟型相当于单沟型的体壁凹凸折叠而成。形成两种管道:一种为流入管,与外界想通;一种为辐射管,与中央腔相通,领细胞在辐射管壁上。两管壁上有孔相通,或由孔细胞组成的前幽门孔相联络。水流自入水孔进入,经流入管、前幽门孔、中央腔,最后由出水孔流出,如毛壶。③复沟型构造复杂,管道多分支,在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细胞的鞭毛室,中央腔壁由扁细胞构成。鞭毛室借流入管与外界相通,又借流出管与中央腔相通。水流自入水孔进入,经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再由出水孔流出,如浴用海绵和淡水海绵等。

6、什么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从什么门动物开始出现三胚层。P72答: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多细胞动物。在发生过程中,植物极大细胞内陷形成内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包围在外面形成外胚层,进而发展成腔肠动物的体壁。故称为两胚层动物。从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三胚层。’

7、简单掌握水螅的神经系统和涡虫的神经系统。答:水螅: P75只有一个神经网,位于外胚层基部;多数种类具有两个神经网,分别位于内、外胚层基部,两神经网间各以神经触突连接;但也有两网不接触的,如帆水母。涡虫:P93为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眼下的一对神经节构成“脑”。由此发出一对腹神经索,沿身体两侧通向体后。腹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连接,构成梯形。头部的眼点只有感光作用,而不能看物象。避强光,趋弱光,适应在石块底面附着生活。

8、腔肠动物的体型,不同体型所适应的生活方式。P75答:水螅型:树枝状,固着生活;水母型:伞状,漂浮生活。

9、简单掌握腔肠动物的分类。P76答:水螅纲(水螅形,水母行)、钵水母纲(海月水母)、珊瑚纲(海葵,珊瑚)。

10、水螅的消化方式。P78答: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于腔内进行消化,分解为食物颗粒,尔后由内皮肌细胞伸出伪足将其包裹,行细胞内消化,剩下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12、日本血吸虫的形态构造,生活方式。P101答:虫体细长,雌雄异体,常互相合抱。雄虫粗短,乳白色,其大小为10~22mm*0.5~0.55mm。常向腹面弯曲。具口吸盘和腹吸盘各1个。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产生褶襞,形成沟状,延至尾端,称抱雌沟,雌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雌虫细长、线形,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后方。雌雄交配后,雌虫产卵于宿主肠黏膜下静脉末梢处。成熟的卵内含毛蚴,在毛蚴分泌的酶的作用下,溶解肠黏膜,虫卵随之穿破肠壁,进入肠腔,和粪便一起排出体

外。入水后,毛蚴孵出,钻进钉螺体内,并在其中发育,经母、子两代胞蚴而发育为尾部分叉的尾蚴。尾蚴在水中游泳,与人的皮肤解触时,便穿入皮肤,进入人体,脱去尾部发育为童虫。童虫侵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随血液循环而到达门静脉发育为成虫。疫区农民赤足在田间劳动,或涉水、洗澡、捕鱼等,均有可能被感染。

13、疟原虫的种类,疟原虫的营养方式。P48答:疟原虫有100多种,寄生人体的仅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四种。

14、疟原虫的生活史。P48答:世代交替现象。

15、蛔虫的体腔特点。答:P126-127 排泄孔1个,位于口后约2mm处的腹中线上。雌生殖孔位于前端1/3处的腹面。雄孔与肛门合一,有时可见自泄殖腔伸出一对交合刺。体表角质层上有环状横纹,侧线明显,背、腹线较细。消化管简单,在宿主肠内吸收半消化的营养物质。无特殊消化腺。蛔虫在宿主肠内长期适应低氧环境,具有较完善的糖酵解及有机酸盐还原酶系统的代谢途径,将体内糖原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氢、脂肪酸和其他有机盐,并从乏氧分解中获得能量。蛔虫的管型排泄系统,是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一对纵行排泄管分布于侧线内,由后向前,至咽处左右两条排泄管合成一条,开口于唇附近的排泄孔。蛔虫的生殖系统盘曲于原体腔中。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一对管状卵巢,经输卵管通入子宫,两子宫汇合后通入阴道,前行到生殖孔。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精巢1个,经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与直肠汇合入泄殖腔。背方有交合囊1个,内有1对交合刺。

16、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答:中胚层形成形成实质,储存养料和水分功能。由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交配和体内受精

17、皮肤肌肉囊。P90 答:扁形动物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形成体壁,包裹全身,具保护和运动机能,称为皮肤肌肉囊。

18、原肾管。答:来源于外胚层,由焰细胞、毛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具有

排泄机能的管状系统。

20、从什么门动物开始出现了分节现象,分节的种类。答:环节动物门。同律分节: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基本相同、异律分节:节肢动物身体的若干原始体节分别组成头、胸腹各部。

21、蚯蚓的外形与土壤穴居生活适应。P146 答: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其身体的形态和结构表现了对土壤环境的高度适应:①头部退化,触手、触须、眼点等感官均已消失。②口前叶富有肌肉,当内腔充满体液时,可向前伸张,并吞食泥土。

③疣足退化,刚毛着生在体壁上,支撑身体或在地上蠕动。刚毛的数目随种类不同而有变化。如带蚓属每体节有刚毛④体表生有粘液腺,可以分泌粘液;同时亦由背孔放出体腔液来湿润皮肤。使其在土壤中钻动时,有润滑作用,并且也有利于皮肤呼吸。⑤蚯蚓的生殖带(即环带),保证了陆地干燥环境里完成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22、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答:疣足和刚毛

23、蚯蚓的呼吸。答:靠体表呼吸,氧气溶在体表湿润黏液中,再渗入上皮内部达微血管丛。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O2结合后将O2送达体内各部。

24、软体动物的身体组成。P162 答:头、足、内脏团

25、软体动物的贝壳种类。P162 答:多数软体动物有1到2个或多个贝壳,但在不同种类中,贝壳的形态差别很大,多板类为8块呈覆瓦状排列;腹足类单一的螺旋状;瓣腮类两片都呈瓢状;掘足类呈管状;头足纲除原始种类保留外壳外,多数种类的贝壳退化为内壳,藏于背部外套膜下面。

26、软体动物的体腔特点。P163答:软体动物的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同时存在,但次生体腔极度退缩,仅留围心腔和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的内腔。

27、软体动物的口腔构造特点。P162答:除瓣腮类(蚌、蛤、扇贝、蛎)外,口腔内均有角质颚和齿舌。齿舌是口腔底部的片状角质突起,上有一行行细齿,其形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