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导学案含答案教学内容
《安塞腰鼓》导学案附答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附答案17导学案安塞腰鼓精彩开篇词,当时有1997年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有一群西北汉子演绎了一段“绝活儿”人曾这样形容: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牛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来是什么吗?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
劲。
大家知道这么让人有劲的“绝活儿”学习目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1.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喜不喜欢“劲舞”同学们喜不喜欢“摇滚”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
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晦.(huì)暗羁.(jī)绊冗.(rǒng)杂蓦.(m?)然烧灼.(zhu?)戛.(jiá)然而止亢.(kàng)奋辐.(fú)射搏.(b?)击淋漓..(l ín lí) 2.解释下面词语。
【狂舞】纵情地舞动。
【闪射】闪耀。
【火烈】兴旺热烈。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比喻鼓声和观众的心灵相撞击。
【搏击】形容后生们奋力舞动胳膊、腿、全身。
【烧灼】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激动着观众、感染着观众。
【奔突】奔驰向前。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翻动飞扬。
【恬静】安静。
【冗杂】繁杂。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同邈远。
遥远。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3.作者链接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安塞腰鼓》导学案 (第课时)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三、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四、预学局部【自主学习】1.注音,据拼音写汉字骤.雨〔〕亢.奋〔〕晦.暗〔〕戛.然〔〕渺.远〔〕恬.静〔〕冗.杂〔〕烧灼.〔〕羁.绊〔〕蓦.然〔〕2.词语解释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新课知识: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人物是____;性格是_____;神情是_____;而腰鼓那么是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2.自由朗读课文,试用“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3.读一遍课文,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理清文章思路,想想,安塞腰鼓是一种激情奔放的舞蹈,为什么文章要以静开头,以静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扩展延伸】这样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结合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2)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3)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七、课后反思:22 《礼记》二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通过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品味文中的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它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陕北人民的豪迈粗犷和蓬勃的生命力。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瞳仁()恬静()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烧灼()磅礴()戛然而止()(2)解释下列词语。
亢奋:____________________羁绊:____________________蓦然:____________________冗杂:____________________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2、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描绘了哪些场面?(2)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五、课堂探究1、听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1)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或音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磅礴的气势。
(2)请学生谈谈观看或聆听后的感受。
2、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短句的运用,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体会其简洁有力的表达效果。
(3)分析文中排比句的运用,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体会其增强语势、突出安塞腰鼓特点的作用。
(4)分析文中比喻句的运用,如“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安塞腰鼓导学案(含答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含答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理解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阳刚之美。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一、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1.查字典,读准写列加点字的音。
XXX(sī liū liū)飞溅(fēi jiàn)亢奋(kàng fèn)晦暗(huì àn)羁绊(jī bàn)……蓦地(mò dì)冗杂(rǒng zá)捶打(chuí dǎ)烧灼(shāo zhuó)辐射(fú shè)……磅礴(páng bó)颤栗(chàn lì)XXX(XXX)戛然(jiárán)恬静(XXX jìng)……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 狂舞:纵情的跳舞。
(2)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3)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4) 飞溅:向四处溅。
5) 亢奋:极度兴奋。
(6) 晦暗:昏暗,不明显。
7)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住。
(8) 蓦地:不经心地、猛然。
(9) 冗杂:(事务)繁杂。
(10)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11) 烧灼:烧、烫,使受伤。
(12)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13) 大彻大悟:彻底了解、领会、觉醒。
二、课前研讨与练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齐读,读出气势。
)2.作家简介。
XXX,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XXX 中文系。
现任XXX副主席、XXX常务理事。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领会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力量美。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难点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它产生于陕北黄土高原,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古代,安塞腰鼓多在军事和祭祀活动中使用,如今已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
安塞腰鼓以其豪放、粗犷、刚健的风格而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学生字词,积累下列词语:(1)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
(2)晦暗(huì àn):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羁绊(jī 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4)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5)冗杂(rǒng zá):繁杂。
(6)搏击(bó jī):奋力斗争和冲击。
(7)烧灼(shāo zhuó):烧、烫,使受伤。
(8)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形容彻底觉悟或醒悟。
3、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描写了安塞腰鼓哪些方面的特点?(2)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1)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安塞腰鼓?场面描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安塞腰鼓》导学案 优秀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安塞腰鼓》课文学习设想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
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前置预习1.查找刘成章及安塞腰鼓资料。
3.掌握以下生词。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或终止。
划分文章的结构。
5.画出文中能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6.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势?思考一下其何作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课堂流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
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学生齐读目标,圈出关键词语二自主学习18分钟独学一、齐读、正音。
〔读音准〕二、读出音乐美1.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师版)
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
(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
(1)朗读指导。
例段一:第7段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
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2.知内容。
朗读课文后,用“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内涵。
(2)理解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四、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瞳仁”“羁绊”“戛然而止”等。
3、思考:文章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方面?五、合作探究1、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2、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充分表现了打腰鼓者的投入和激情。
3、文中有很多句子含义深刻,如“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谈谈你的理解。
4、安塞腰鼓所展现的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吗?它还蕴含了什么?六、拓展延伸1、观看安塞腰鼓的视频,进一步感受其魅力。
2、比较安塞腰鼓与其他地方的腰鼓表演,说说它们的异同。
七、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骤雨()(2)旋风()(3)瞳仁()(4)亢奋()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3、理解句子含义。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八、课后作业1、模仿《安塞腰鼓》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某种民间艺术的短文。
2、推荐阅读刘成章的其他散文作品,如《羊想云彩》等。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豪迈之情。
3、领会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生命力量和陕北人民的精神风貌。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2)理解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难点(1)理解安塞腰鼓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义。
(2)体会作者对陕北人民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的娱乐活动,展现了陕北人民的豪放与热情。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探究1、朗读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重音。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2、整体感知(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按照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梳理文章结构。
3、精读文本(1)找出文中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展现了怎样的特点?(2)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4、主题探究(1)安塞腰鼓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吗?它还象征了什么?(2)作者通过描写安塞腰鼓,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5、写作手法(1)除了排比和反复,文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六、拓展延伸1、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进一步感受其魅力。
2、仿照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某种艺术表演或活动场面的文字。
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安塞腰鼓的特点、表达手法以及所蕴含的主题。
八、课后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瞳仁()羁绊()冗杂()戛然而止()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大彻大悟叹为观止惊心动魄元气淋漓B 奇伟磅礴张灯结彩人情世故变化多端C 垂珠联珑吹毛求疵销声匿迹目空一切D 周而复始海枯石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品味文中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2)理解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难点体会安塞腰鼓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和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读音和释义。
2、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3、思考:文章描绘了安塞腰鼓哪些方面的特点?五、课堂探究1、朗读指导(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重音。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读出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安塞腰鼓?(2)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语言赏析(1)找出文中运用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的热烈和疯狂。
(2)文中还有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请从用词、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4、主题探讨(1)作者通过描写安塞腰鼓,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进一步感受其魅力。
2、尝试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民间艺术形式。
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安塞腰鼓的特点、语言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八、课后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同时,要让学生深入分析文中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拓宽视野。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体会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的娱乐活动,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动作和刚劲奔放的舞姿,充分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刘成章的相关信息。
3、思考: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2、精读文段(1)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段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后生们击鼓的动作和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3、主题探究(1)作者通过描写安塞腰鼓,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精神内涵与陕北人民的生活和性格有怎样的联系?4、写作借鉴(1)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排比、比喻、反复等,进行一段仿写练习。
(2)观察生活中的一种民间艺术或传统活动,仿照《安塞腰鼓》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短文。
3.10《安塞腰鼓》导学案(二)--答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二)--答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3、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二、学习过程①赏析下列句子语言赏析(一)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提示]从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体会语言的气势和强烈的情感。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长句短句相结合突出了安塞腰鼓体现出来的激昂勃发的生命力:摆脱束缚、打破闭塞,让生命充满激情的力量。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提示]从短句的运用、词语的排列及语言的气势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短句,排列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非常有次序。
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对文中“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一句如何理解?这句话把南方与北方作了对比。
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比喻贴切形象。
南方秀美,适合轻柔的丝竹;北方壮美,适合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
这句话突出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
语言赏析(二)1.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表达出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2)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抒发了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呆呆地”一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②难句探究1.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1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导学案)
第3课《安塞腰鼓》导学案重难点学习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中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此时也远离家乡来到省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旋着黄土高原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面对祖国的新景象,他感悟到:“安塞腰鼓”不仅是陕北这块黄土地的 地域文化信息,它俨然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的精神象征。
于是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传达黄土地上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1.重点读音瞳.仁( ) 羁绊..( ) 颤栗..( ) 蓦.然( ) 恬.静( ) 冗.杂( ) 戛.然( ) 磅礴..( ) 亢.奋( ) 烧灼.( ) 晦.暗( ) 骤.雨( ) 辐.射( )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亢奋:晦暗: 羁绊: 蓦然: 磅礴: 淋漓: 惊心动魄: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大彻大悟:3.教师提问: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按什么顺序来写?4.梳理全文结构。
{ 表演前——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演中{ 气势雄浑的腰鼓响声震天的腰鼓搏击心灵的腰鼓舞姿奇丽的腰鼓表演后——寂静的腰鼓}生命的宣泄《安塞腰鼓》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的凝练而又富有动感多余眼,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虽然现在的大西北依然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从那些茂生生的后生身上,从那隆隆四安塞要构声中听到了生命的力量!相信那片响彻着隆隆鼓声的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而这当中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安塞腰鼓将更加气势磅礴,更加地震撼人心!1.上节课我们感知课文的时候说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三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是不是一样的意思?2.为什么每写完一个方面,作者就要写“好一个安塞腰鼓”?文章中有四次之多,不觉得重复吗?3.在“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完整版)17《安塞腰鼓》导学案附答案
17安塞腰鼓导学案精彩开篇词1997年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有一群西北汉子演绎了一段“绝活儿”,当时有人曾这样形容: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牛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来劲。
大家知道这么让人有劲的“绝活儿”是什么吗?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不喜欢“摇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
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晦.(huì)暗羁.(jī)绊冗.(rǒng)杂蓦.(mî)然烧灼.(zhuï)戛.(jiá)然而止亢.(kàng)奋辐.(fú)射搏.(bï)击淋漓..(lín lí) 2.解释下面词语。
【狂舞】纵情地舞动。
【闪射】闪耀。
【火烈】兴旺热烈。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比喻鼓声和观众的心灵相撞击。
【搏击】形容后生们奋力舞动胳膊、腿、全身。
【烧灼】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激动着观众、感染着观众。
【奔突】奔驰向前。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翻动飞扬。
【恬静】安静。
【冗杂】繁杂。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同邈远。
遥远。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3.作者链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导学案含答案17 安塞腰鼓1997年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有一群西北汉子演绎了一段“绝活儿”,当时有人曾这样形容: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牛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来劲。
大家知道这么让人有劲的“绝活儿”是什么吗?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不喜欢“摇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
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晦.(huì)暗羁.(jī)绊冗.(rǒng)杂蓦.(mò)然烧灼.(zhuó)戛.(jiá)然而止亢.(kàng)奋辐.(fú)射搏.(bó)击淋漓..(lín lí)2.解释下面词语。
【狂舞】纵情地舞动。
【闪射】闪耀。
【火烈】兴旺热烈。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比喻鼓声和观众的心灵相撞击。
【搏击】形容后生们奋力舞动胳膊、腿、全身。
【烧灼】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激动着观众、感染着观众。
【奔突】奔驰向前。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翻动飞扬。
【恬静】安静。
【冗杂】繁杂。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同邈远。
遥远。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3.作者链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4.背景链接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
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思考:1.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交流点拨】如“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震撼”、、“亢奋”“豪放”、“有力”、“激扬而飞动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2.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交流点拨】鼓响前1-4(安静)——腰鼓表演5-27(激昂)——鼓声止28-30(寂静)(二)探究文章主旨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交流点拨】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
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
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它反复出现,使内容逐步具体化,内涵加深,突出强调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了安塞腰鼓的什么特点?描写安塞腰鼓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从壮阔豪放的场面、令人震撼的鼓声、奇伟磅礴的动作、力量之美的舞姿、粗犷雄劲的节奏中描写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目的:以此渲染生命的激情,安塞腰鼓象征着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三)探究场景描写的作用。
1、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扌“寂静的腰鼓”两个场景中的“静”是否一样?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
第二个“静”是安静。
2、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这里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慑力。
3、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来反衬寂静。
第二课时(四)赏析下列句子语言赏析(一)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提示]从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体会语言的气势和强烈的情感。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长句短句相结合突出了安塞腰鼓体现出来的激昂勃发的生命力:摆脱束缚、打破闭塞,让生命充满激情的力量。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提示]从短句的运用、词语的排列及语言的气势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短句,排列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非常有次序。
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对文中“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一句如何理解?这句话把南方与北方作了对比。
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比喻贴切形象。
南方秀美,适合轻柔的丝竹;北方壮美,适合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
这句话突出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
语言赏析(二)1.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表达出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2)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交流点拨】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抒发了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交流点拨】“呆呆地”一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五)难句探究1.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交流点拨】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那些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竟然勃发出如此激昂奋发、奇伟磅礴的生命力,实在令人钦佩和震撼。
6.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交流点拨】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
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
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六、拓展延伸(一)[文化探源]1、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法确实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
随都会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答: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青海热巴鼓、云南水鼓、广西笙鼓、辽宁满族腰铃鼓、浙江红妆鼓、湖北大鼓等。
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古代:军旅作战,鼓舞士气;图腾崇拜,以鼓为舞;庙堂祭祀,鼓人掌教。
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竟渡、货郎招徕生意(二)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交流点拨】例(1)旋风一样,是神速的飞奔,乱蛙一样,是跳远的动作;飞鸟一样,是空中的掷球;精灵一样,是蹦跳的毽球。
运动会上的健儿们强健的身姿遍布在操场上的每个地方,就连角落也不放过。
(2)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激情,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严肃,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让人折服。
(3)回忆我们的合唱表演,那声音黄河一样是惊涛的声响;老人一样,是沉稳的步调;岩浆一样,是流动的激情,真是充满热情的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