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发展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发展文献综述

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发展文献综述张粒植物学21107016 1 概念及相关内容1994年澳大利亚Macquai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ms等在意大利的一次科学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这个概念该英文词汇由蛋白质的“prote”和基因组的“ome”拼接而成并且最初定义为“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质”1。然而这个定义并没有考虑到蛋白质组是动态的而且产生蛋白的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容易受它们所处环境的影响。目前认为蛋白质组是一个已知的细胞在某一特定时刻的包括所有亚型和修饰的全部蛋白质2。蛋白质组学就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提示蛋白质的功能与细胞的活动规律。2 蛋白质组学的分类蛋白质组学从其研究目标方面可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和结构蛋白质组学。前者主要研究细胞或组织在不同条件或状态下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这将有助于识别各种特异蛋白3目前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这方面开展的最为广泛其运用技术主要是双相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以及图像分析系统当对感兴趣的蛋白质进行分析时可能用到质谱。由于蛋白质发生修饰后其电泳特性将发生改变这些技术可以直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并有助于发现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如糖基化和磷酸化等4 。结构蛋白质组学的目标是识别蛋白质的结构并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常用的方法同时研究者也将此方法不断改进5。有研究者最近发现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通过纯化蛋白复合物并用质谱进行识别是很有价值的4。3 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在表达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最为广泛其分析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蛋白质分离技术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第二步应用质谱技术或N末端测序鉴定分离到的蛋白质第三步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存储、处理、比较获得的数据。3.1 蛋白质分离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电泳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双向电泳技术其他还有SDS-PAGE、毛细吸管电泳等。除了电泳外还有液相色谱通常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二维液相色谱2D-LC。另外还有用于蛋白纯化、除杂的层析技术、超离技术等。3.1.1双相凝胶电泳双相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这是最经典、最成熟的蛋白质组分离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但主要的技术进步如实验的重复性、可操作性蛋白质的溶解性、特异性等是在近lO年取得的。它根据蛋白质不同的特点分两相分离蛋白质。第一相是等电聚焦IEF电泳根据蛋白质等电点的不同进行分离。蛋白质是两性分子根据其周围环境pH可以带正电荷、负电荷或静电荷为零。等电点pI是蛋白质所带静电荷为零时的pH周围pH小于其pI时蛋白质带正电荷大于其pI时蛋白质带负电荷。IEF时蛋白质处于一个pH梯度中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质将移向其静电荷为零的点静电荷为正的蛋白将移向负极静电荷为负的将移向正极直到到达其等电点如果蛋白质在其等电点附近扩散那么它将带上电荷重新移回等电点。这就是IEF的聚焦效应它可以在等电点附近浓集蛋白从而分离电荷差别极微的蛋白。pH梯度的形成最初是在一个细的包含两性电解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管中进行。在电流的作用下两性电解质可形成一个pH梯度。但由于两性电解质形成的pH梯度不稳定、易漂移、重复性差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研制了固定pH梯度的胶条IPG。此种胶条的形成需要一些能与丙烯酰胺单体结合的分子每个含有一种酸性或碱性缓冲基团。制作时将一种含有不同酸性基团的此分子溶液和一种含有不同碱性基团的此分子溶液混合两种溶液中均含有丙烯酰胺单体和催化剂不同分子的浓度决定pH的范围。聚合时丙烯酰胺成分与双丙烯酰胺聚合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第二相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进行分离。此相是在包含SDS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能缠绕在多肽骨架上使蛋白质带负电所带电荷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成正比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与它在胶中移动的距离基本成线性关系。SDS-PAGE装置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形式垂直装置可同时跑多块胶如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的Ettan DALT II 系统可同时跑12块胶提高了操作的平行性。经过2DE

以后二维平面上每一个点一般代表了一种蛋白这样成千种不同的蛋白即可被分离有关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及每种蛋白的数量信息也可以得到。蛋白质组学分析对2DE后的染色技术要求很高除了标准的敏感性要求外还要求染色技术的线性和均一性6。目前有多种染色方法如考马斯亮蓝染色、银染色、及荧光染色等。银染比考马斯亮蓝染色灵敏度高已有学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如PhillipCash等在检测肺炎链球菌红霉素敏感株和抵抗株表达的蛋白时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发现了200多种蛋白PI 4-7分子量15000-110000在相同的PI和分子量范围下用银染检测到360多种蛋白7。但是银染的线性效果并不是很好并且对质谱分析干扰大。考马斯亮蓝染色线性、均一性较高对质谱干扰较小但其敏感性较低。较理想的是荧光染色Thierrry Rabilloud等比较了两种荧光剂RuBps和Sypro Ruby的效果发现其敏感性、线性都很好对质谱干扰小6但其成本较高。实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方法。2DE图像所产生的大量蛋白质点是单纯用肉眼分析无法完成。目前有多种图像分析软件可用于胶的图像分析如MelanieII BioRad PD Quest BioRad Phoretix 2D Full又称2D Image Master Elite 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 等这些软件可以完成蛋白质点的识别、匹配等具有很强的分析功能但其缺点是需要很多的图像手工校对一般分析一个图像需要8-10h。2DE是目前唯一的一种能溶解大量蛋白质并进行定量的方法具有高通量、重复性好、敏感性较高等优点8。它能同时分离和定量数千种甚至上万种蛋白8。它的分辨率极高等电聚焦相可以区分PI相差0.1的蛋白质SDS-PAGE相可以区分分子量相差1kD的蛋白质9。其缺点是由于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较大一些低丰度的蛋白不易检测810。另外某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在2D胶中呈多点或不同基因的表达产物共点使2D胶数据的比较、定量更加复杂8。2DE 分离的蛋白数量受诸多因素影响疏水性的膜蛋白往往是药物设计最好的靶点很难用此法分离同时染色技术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不足以呈现所有分离的蛋白质。目前人们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少这些缺点如通过增加上样量分离低丰度蛋白应用窄范围固定pH梯度胶条、蛋白层析等技术提高分离的蛋白数目应用荧光染色提高检测灵敏度等。 3.1.2双向荧光差异电泳双向荧光差异电泳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lGE 2D—DIGE分析系统是在传统双向电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多重荧光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块胶上共同分离多个分别由不同荧光标记的样品并第一次引入了内标的概念极大地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在DIGE技术中每个蛋白点都有它自己的内标且软件自动根据每个蛋白点的内标对其表达量进行校准这样可以很好地去除样品的假阳性差异点。DIGE技术可检测到表达差异小于10的蛋白统计学可信度达到95以上。利用Ettan DIGE技术还可以对微量少到5μg 样品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2D-DIGE的具体操作过程与常规2DE的步骤相似所不同的就是在样品制备时在每份样品中预先分别加入不同的荧光染料并且需要制作一个供其他样品比较的内参另外在电泳后的凝胶显色时需要在特殊的荧光检测仪中进行。3.1.3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因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高效液相色谱是利用高压输液泵驱使带有样品的流动相通过装填固定相的色谱柱利用固液相之间的分配机理对混合物样品溶液进行分离的方法。例如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11。二维或多维液相色谱是将分离机理不同而又相互独立的两支色谱柱串联起来构成的分离系统。样品经过第一维的色谱柱进入接口中通过浓缩、捕集或切割后被切换进入第二维色谱柱及检测器。二维液相色谱通常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离机理分析样品即利用样品的不同特性把复杂混合物如肽分成单一组分这些特性包括分子尺寸、等电点、亲水性、电荷、特殊分子间作用亲和等。在一维分离系统中不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可能在二维系统中得到更好的分离分离能力、分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完全正交的二维液相色谱峰容量是两种一维分离模式单独运行时峰容量的乘积。 3.2目的蛋白点的筛选对目的蛋白的筛选通常与双向电泳连用主要用来分析凝胶中分离出的蛋白质样品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通常是Western印迹和差异蛋白比较分析。Western印迹主要是将双向电泳后的凝胶不经过染色而直接转印到固相支持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