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上课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分析问题 )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 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7)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分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 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 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四、课堂训练与检测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其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 的感觉 是否一样?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 “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 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 含水份,繁密。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 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 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迢远—— 遥远。 亭皋—— 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 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歧路—— 岔路。 冉冉——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缠绵—— 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翩翩—— 飞舞的样子。 绵密—— 柔和紧密的样子。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 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迢( tiáo )远
庾(yǔ )信
冉冉(rǎn )
陆厥(jué )
桅(wéi )杆
2.词语理解 炊烟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袅袅—— 垂杨袅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延长不绝); 袅袅婷婷(形容女子步行时体态轻盈)。
皎皎—— 洁白明亮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
7、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 “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 为如何?
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 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 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 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 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 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宋) 陈亮
不怕挫折打击 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污
•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 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 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 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 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 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 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人了 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 一个是忧愁的
天江对细山叶空红渭夜骤寒
街雨潇雨色上山雨城来雨雨
小霏潇鱼空初新随朝风初连
雨霏暮儿濛阳雨心雨雨歇江
润江雨出雨千后翻浥声

如草洒,亦宿
作轻

酥齐江微奇雨


天风



当堂训练与检测
•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 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 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 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
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 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 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 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
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 的可爱、可贵!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 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 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 示性的特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 衣巷》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 感慨和悲愤。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张可久《殿前欢》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 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 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 身临其境的感觉。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受文化传 统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木叶” 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杨柳、月、燕、 草、梅花等。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 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 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 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 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 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阅读4--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 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 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 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 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 “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 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 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 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意境的范 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 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 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二、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 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 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 诗歌同类现象。
三、问题引导下的在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发现问题)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 “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 的疏朗的气息”。
这就是“木叶”的第二个 艺术特征。
总结: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木叶—— 落叶的因素 木质的树干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落木—— 无“绵密”之意 空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 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 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 了怎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 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与审美意蕴。
• “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暗示性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 的因素
微黄干燥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 “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让 我们比较以下诗句: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 下白头人”
1910—2006)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 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 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 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像“杨柳” 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感 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 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林庚(1910—2006) 《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
集。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 灼灼(zhuó) 涔( cén )阳 窸窣(xī sū ) 橘徕(lái ) 柳恽(yùn ) 潜力(qián)
照浦(pǔ )
褒( bāo )奖
亭皋(gāo )
寒砧(zhēn )
万应锭(dìng ) 言筌(quán )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思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离别之情
思念之苦
柳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细读、思考) 2、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 下钟爱 的对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 展 ( 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 诗句;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筛选词语)
一、预习情况检测
1、关于作者 2、知识积累 3、意象意境
生于北京。现代诗人、 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北京大学教授。在 唐诗和楚辞 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 了著名的
“盛唐气象”(一线精 练)。 著有《春夜与窗》、《问 路集》、《空间的驰想》 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 史》、《诗人屈原及其作 品研究》、《诗人李白》、
2、体味下列诗句 中各意象潜在暗含 的意义,把它们各 自表达的情感连线 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