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贫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动物血、肝、海带、紫菜、 木耳、肉类、蛋黄、豆类、绿叶蔬菜
.
19
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场上段
吸收形式: 二价的亚铁形式。
肉、禽、鱼类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 二价铁,机体吸收率为10%。
Fra Baidu bibliotek
植物和乳品等中铁吸收率很低,因为三 价铁占多数,只有在肠道中被VC和胃酸作 用下还原成二价才能被吸收。
.
26
.
27
叶酸的来源
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蘑菇、水果、乳 制品和动物的肝脏中。
叶酸性质不稳定,对热和光敏感,烹调 或贮存不当使其分解破坏。
.
28
叶酸的吸收
吸收部位:空场上段 吸收形式:蝶酰单谷氨酸
.
29
叶酸的转运
叶酸吸收后 进入血液
和叶酸结合蛋白结合
转运到身体各处
以四氢叶酸形式进入细胞
为细胞分裂、增殖和组织生长所必需
吸收量的调节:贮存铁量多吸收少,贮存铁
量少,吸收多。
.
20
铁的转运
铁吸收入血
Fe2+
Fe3+
Fe3+ 结合转铁 蛋白
血清铁
与原卟啉结合 骨髓
血红素 与珠蛋白结合 血红蛋白
.
21
铁的贮存
体内多余的铁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贮存于肝、 脾、骨髓中。
当铁代谢平衡的情况下,贮存铁很少被利 用,机体需铁量增加或铁丢失过多时即动用 贮存铁。
.
11
3.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 ②红细胞破坏过多 ③出血
.
12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肾病肾性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缺铁 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
B12、叶酸缺乏
.
13
②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各种溶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
.
33
维生素B12的吸收
维生素B12必须与胃粘膜壁细胞分 泌的内因子结合才能被吸收 吸收部位在回肠粘膜。
.
34
维生素B12的转运、贮存、排泄
维生素B12与血清中转铁蛋白结合,被输送 至肝、骨髓和其它组织细胞内。
正常人体约有4-5 mg 维生素B12,主要贮 存于肝脏约为2-3 mg,成人每天只需2-5 mg, 可供机体使用3-5年。
.
9
非营养性贫血
骨髓干细胞生成障碍 白血病细胞、癌细胞等转移 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痔、子宫 肌瘤以及出血 寄生虫病、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
.
10
2.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分类:
①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②正常细胞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 性贫血。 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④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如慢性感染性贫血。
铁是骨髓制造红细胞的主要原料,当体内贮存铁
缺乏时,可因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致贫血。
.
24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缺铁不仅是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且含铁 酶的活性下降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2.组织缺铁表现:
1.贫血共有的表现:
皮肤、毛发干燥无光泽
皮肤粘膜苍白
指甲扁平、脆薄易裂
头晕、乏力、耳鸣
口角炎
眼花、心悸、活动后气促
.
14
③出血
出血导致血液的直接损失,导致贫血 如:溃疡或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
.
15
三.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16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 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17
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高的原因:
1.婴幼儿铁的摄人不足:婴幼儿尤其是非母 乳喂养者,由于牛乳中铁的含量低,导致铁的 摄人不足;生长发育期儿童代谢旺盛,对铁的 需要量增加 。
维生素B12主要由尿排泄,胆汁、泪液、 唾液等可排出少量维生素B12。
血红蛋白量
成年男性低于130 g/L 成年女性低于120 g/L 孕妇低于110 g/L 7岁以下儿童低于120 g/L
.
5
我国沿海和平原地区 诊断贫血标准
血红蛋白量
成年男性低于120 g/L 成年女性低于110 g/L 孕妇低于100 g/L 7岁以下儿童低于110 g/L
.
6
贫血程度的判定
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
30
叶酸的贮存
叶酸主要在肝内贮存,贮存量为5-10 mg。 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需要叶酸50-100 mg, 当叶酸缺乏时,体内的叶酸可供使用3-6个月。
.
31
叶酸的排泄
主要由尿排泄,胆汁和粪便中可有少量排出 排泄量与摄入量有关
.
32
维生素B12的来源
主要来源:肉、鱼、肝、蛋类及乳制品 成人每天只需2-5 mg,普通饮食中供给量已大 大超过需要量,一般不会有维生素B12缺乏。
.
22
铁的排泄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铁的排泄量为 不超过1 mg,主要由粪便排出,也可从 尿和汗排除。
.
23
造成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铁的摄人不足:长期不注意补充或偏食 2.铁的丢失过多: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 3.铁的需要量增多: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
青少年需铁量增加。
4.铁的吸收障碍:胃切除、萎缩性胃炎
儿童发育迟缓、体力下降、
长期严重者—心脏病、
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
心脏增大、
少数人喜吃生米、泥土。
心力衰竭
.
25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维生素B12和 叶酸缺乏,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 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特点是外周血液全血细胞减少。 在我国,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叶酸缺乏为主。
饮食与贫血
.
1
主要内容
一. 贫 血 二. 贫血分类 三.营养性贫血 四.非营养性贫血 五.饮食与贫血 六.营养性贫血的饮食治疗
.
2
第一节 概 述
一. 贫 血
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的总 容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缩容积 减少至同地区、同年龄、同性别的 标准值以下而导致的一种症状。
.
3
.
4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
2.妇女月经出血过多:易造成铁的丢失。
3.孕妇和乳母需求量高:摄人的铁不但要满 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还要满足胎儿及婴儿生长 发育的需求,这些都极有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的发生。
.
18
铁的来源
内源性
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后,血红 蛋白分解释放出铁重新利用。
外源性
来源于食物,每天吸收1-1.5mg 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平衡。
Hb值(g/L)
症状
91~正常值下限
症状轻微
61~90
活动后心悸、气促
31~60
休息时也有心悸、气促
<30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
7
二. 贫血分类
1.据是否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而引起分类:
营养性贫血 非营养性贫血
.
8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 贫血
缺铁性贫血
缺乏造血物质铁 最常见
巨幼红细胞贫血
缺乏维生素B12 或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