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组织资料讲解
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
机械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1、机械的生产过程机械产品制造时,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所有劳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制造任何一种产品(机器或者零件)都有各自的生产过程。
对于机器的生产过程而言,其生产过程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这一过程完成产品投入生产前的各项生产和技术准备。
如产品设计,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用工装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各种生产资料的准备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2)、毛坯的制造过程。
如铸造、锻造和冲压等。
(3)、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运输和保管。
(4)、零件的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和其他表面处理。
(5)、部件和产品的装配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组装、部装和总装等。
(6)、产品的检验、调试、油漆和包装等。
机械有很多零件组成,它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复杂,为了便于组织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是组织专业化生产,即机器的生产往往不是在一个工厂内单独完成的,而是由许多工厂和车间联合起来共同完成的。
例如,汽车的生产过程就是包括玻璃、电气设备、仪表、轮胎、发动机等协作工厂以及汽车总装厂等单位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生产过称可以指整合机器的制造过程,也可以指某一部件或零件的制造过程。
一个工厂将进厂的原材料制成该厂产品的过程即为该厂的生产过程,它有可以分为若干个车间的生产过程。
某一车间的成品可能是另一车间的原材料。
2、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性能以及相互位置关系,使之成为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毛坯的制造(铸造、锻造、冲压等)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
我们无锡市浦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主要是机械加工这一环节。
非常注重产品的工艺流程、工装的设计、热处理、表面处理的跟踪。
争取为客户提供一个个满意的产品。
生产运作管理(各章节学习)
主题:导论——重点知识点讲解(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霍桑试验结论)1、生产管理:又称生产控制,是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
以最少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成果。
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2、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3、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运作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仅局限于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实际上是以生产运作系统中的生产运作过程为中心对象。
广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而且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位与设计管理,可以认为是选择、设计、运行、控制和更新生产运作系统的管理活动的总和。
4、霍桑试验:实验结论: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说明起初,一九二四年西方电子公司在伊利诺州的霍桑工厂做了一个实验(Hawthorne Studies,1927~1932),这个实验在于找出是否有「疲劳」之外但会降低生产力的因素。
工人坡分成两组:一组为控制组,所有工人都往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工作,一组为实验组;实验本身是为了观察工作环境经过各种改变时工人的反应情形,并比较两组之生产力。
霍桑实验的工作环境改变是透过改变照明亮度来观察,结果是,亮度增加,生产力增加,但亮度逐渐下障生产力仍然继续升高。
更奇异的是,控制组的照明其实一点都没改变,但生产力仍会上升。
甚至,实验人员延长工时或减少休息时间,生产力也会上升。
许多工人都比实验前更满意自己的工作。
生产计划讲解生产计划讲解
生产计划讲解引言生产计划是一个组织内部用来计划和安排生产活动的重要工具。
它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并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客户。
本文将详细讲解生产计划的定义、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编制过程。
一、生产计划的定义生产计划是指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根据所需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要求,合理安排和组织生产活动的一种计划。
它是生产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二、生产计划的目的生产计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计划需要准确分析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量制定生产计划,以确保产品能够按时交付客户。
2.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生产计划需要根据生产能力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避免生产线闲置或过度运作。
3.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计划需要通过合理的排产和物料调度,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产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4.控制生产成本:生产计划需要与成本控制相结合,通过精细化的计划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生产计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产品需求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订单,确定所需产品的数量、类型和交货期。
2.产能分析:对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生产线的产能和生产能力。
3.生产排程: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和产能分析,制定合理的生产排程,确定产品生产的起止时间和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内容。
4.物料计划:根据产品的生产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物料采购计划和库存管理策略,以确保物料供应的平稳和及时。
5.人力资源调配:根据生产排程和产能分析,合理安排生产人员的排班和调配,确保生产线的人力资源充足和高效利用。
四、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市场需求、销售订单、产品规格和技术要求等数据,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分析需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和预测,确定所需产品的数量、类型和交货期。
3.确定产能:通过对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评估,确定生产线的产能和生产能力。
生产系列生产过程与流程
生产过程与流程生产系列文档(一)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
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
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仪器的生产可以分为3个阶段:生产前的一系列准备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文档整理等);生产中的一系列过程(包括调试、测试、安装等)。
生产完成后的一系列过程。
要对仪器的质量进行控制,就要对这3个过程进行控制。
下面就仪器生产的一系列阶段及过程控制进行阐述一,生产前一系列准备过程:1,样机、小批量输出研发样机、小批量仪器输出的准确、完整、标准性是整个项目顺利进行及大批量生产质量的保证。
首先,要确保样机、小批量的节点输出都按计划、按时间点进行;第二,样机、小批量仪器要经过完整、专业、系统的测试;第三,要保证样机、小批量输出文件的完整性和标准化样机输出文件:《PCB投板文件》;《PCB工艺要求说明书》;《原材料采购清单或焊接文档》;《配件采购清单》;《硬件、软件程序》小批量的输出文件:《焊接文档》;《配件清单》;《做线文档》;《调试文档》;《装配文档》;《软、硬件程序》;《仪器检测文档》2,文档整理、输出仪器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取决于文档的标准化程度。
生产部小批量生产时,一定要对研发部、技术部提供的生产文档进行验证、修改,然后和研发、技术部确认,最后存档保存(由专人管理)。
保存文档时,一定要按项目整套的保存(便于采购、领料、成本计算等)3,原材料采购/原材料仓库采购分为生产原材料采购;成品配件采购;外包采购;生产、检测等工具采购;日常办公用品采购,这里只阐述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原材料采购。
比较合理的是批量、集中采购采购基本要素:合格的供应商、合理的采购流程、明确的采购周期和到货时间、明确的出问题后的处理方法、明确的采购技术要求、明确到货检测流程和标准(1)原材料的采购。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样机、小批量原材料的采购:快速响应采购需求,按需要多采购1或2套多余器件B,年初、年中按生产计划,整批采购:按生产计划,分类整理后,按流程采购C,项目计划追加和新项目大批量生产的采购:按实际需求,分类整理后,按流程采购D,维修用原材料采购:按实际需求,分类整理后,按流程采购E,零散采购:快速响应,及时采购(2)外包采购A,技术要求明确B,周期,开始、完成的时间明确C,出问题后的处理方法明确D,完成时的标准、目标明确E,负责人、接口明确(3)采购到货检测A,检测方案、技术要明确B,品质部尽可能全部产品检测C,生产部焊接、技术协助检测(4)原材料仓库A,入库工作:采购和外加工的原材料、办公用品等检验合格后入库,分类摆放整齐;不合格的与采购协商退货方案B,日常工作:(1),领料发货(2),每周动态库存表,月底盘存表(3),样机、小批量、大批量、维修的采购清单的对比整理,投板、外包工作的开展(4),仓库警戒值关注,到货提醒(5),原材料反馈机制(使用后的反馈)、外包质量反馈(6),损坏材料、废品回收、处理机制(7),原材料使用统计(每周、每月,年中,年底)(8),仓库清洁、整齐度保持C,出库工作(1),生产材料,每天固定时间领料、发货,生产领料由生产部专人负责(月计划,表格制)(2),采取整套领料方案,生产一台仪器领取一套原材料(3),维修领料采取每周用废料换新料原则(表格制)(4),生产、维修零散领料根据领料单及时发货(5),生产损坏换货根据领料单领取更换(6),研发样机领料采用一次给清原则,研发人员自己保管;研发零散领料采用领料单,专人领取(7),小批量领料与大批量生产领料原则和方法一致,由小批量负责人领取4,技术培训(1)新产品发布会:让全公司(特别是经营部、技术部)同事了解并能熟练使用仪器、分析软件,让经营部、技术部的同事能独立地给客户培训(2)生产部内部新产品培训:由生产部技术负责人或小批量负责人对生产部的生产人员和维修部的维修人员进行新产品调试、装配、测试、简单问题分析查找等的详细讲解,原则上要求经过培训后,在熟悉生产作业指导书的情况下,能独立调试、生产、维修、测试本款仪器(此培训方式可能效果较差,并因人而异)(3)生产技术;生产、维修问题交流、讨论:实时收集问题,及时统计、分析,定期组织生产技术、生产问题的讨论、学习,发挥总结和表格的优势,发挥个人的长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进步(4)轮岗工作制:定期组织并合理安排生产、维修各岗位的轮岗工作,让大家都熟悉生产、维修的流程、方法、工作方式、生产和维修的问题,补充单独工作时的技能和知识缺陷(5)问题反馈机制:在生产、维修中发现问题,及时找出或组织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运用到今后的生产、维修中,并及时反馈到技术、研发部,给后期研发提供数据支撑二,生产中一系列过程1,生产计划(1)年度生产计划:年底,根据本年度的生产、销售数量,研发部的研发进度及公司的产品结构,经营部结合市场预估下一年的销售数量,生产部主管、技术负责人、成品生产负责人等结合成品仓库库存,拟出下一年的生产计划。
企业生产运营全过程详解
第一部分运作管理概述在本章,你可以利用“课程讲解”功能、文字素材等开展学习。
在学习中,要重点把握生产与与运作的概念、生产运作的特点、运作系统、运作管理、学习运作管理的意义。
学习结束时,你可以做做练习,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课件为你提供了两个案例,你可以结合本章的内容对这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思考相关问题。
核心概念:生产运作运作系统投入产出时间效用地点效用产品和服务第一节生产与运作的概念本节重点讲述生产与运作的含义,历史沿革,以及生产与运作的基本特征。
学时可以利用本网络课件提供的“课程讲解”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阅读文字资料进行学习。
课程讲解对运作与管理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讲解。
一生产运作概念的沿革生产运作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就是通过生产运作创造了一切社会财富,求得了生存和发展,生产运作的概念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延伸和扩展。
最初,人类以自然界作为基本财富资源,以“自然”为对象进行生产,从事自然物的采集和狩猎,进而发展为农耕、畜牧和捕捞活动,形成了第一产业范畴意义上的生产概念。
之后,随着仅以农耕生产为主的重农主义的扬弃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把“实物制造”列为创造财富的要素,强调有形的实物产品的生产。
因此,生产概念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包容了第一和第二产业,但逐渐更为关注工厂意义上的生产和生产过程。
今天,服务业得以迅速兴起和发展,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服务业来说,它一般不制造有形产品,只是提供劳务,传统的有形产品生产的概念无法反映这种客观现实。
为此,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创造效用”说,将生产理解为是一种创造和增加物品效用的活动,从而使生产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到了非制造的服务业领域,不仅包括了有形产品的制造.而且包括了无形劳务的提供。
过去,西方国家学者将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作“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将提供劳务的服务活动称作“operations”,但现在也常将两者均称为“operations”。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冲刺班讲义04-第四章 生产过程组织(参考Word)
第四章生产过程组织第一节生产过程组织概述一、生产组织1.概念: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组织工作的统称。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2.必要性:(1)顺利进行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前提。
(2)优化的生产组织要遵循工业生产连续性、均衡性、比例性原则,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并有利于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二、生产过程(一)生产过程的概念:生产系统的运行过程,是每个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过程。
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设备和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产品、零件、部件、半成品、毛坯和原料),使之成为产品的全部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2)自然过程:劳动对象借助于自然界的力量,使其产生某种性质变化的过程。
如铸件自然失效、铸锻件自然冷却、涂染的自然干燥等。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1.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
2.构成内部之间的关系(1)基本生产过程是核心;(2)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重要的前提;(3)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服务;(4)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都由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组成。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与要求(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1.生产过程组织定义:是指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生产系统内所有要素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
2.生产过程组织的目标:是使作业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又能按客户的需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生产过程组织通常包括: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1)连续性原则(2)比例性原则(3)节奏性原则(4)准时性原则(5)柔性原则四、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按连续程度可划分为:连续型生产和离散型生产。
1.连续型生产:是指连续的产品生产,其工艺流程往往表现为用化学的而不是物理的或机械的方法,如化肥、药品等的生产。
工厂管理制度详细讲解
一、引言工厂作为生产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一套完善、科学的工厂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讲解工厂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架构、生产流程、质量管理、安全环保、人力资源、设备管理等方面。
二、组织架构1. 厂长:负责全厂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对上级领导负责。
2. 生产经营部:负责市场调研、销售、采购、物流等工作。
3. 技术研发部:负责新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技术改造等工作。
4. 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调度、生产现场管理等工作。
5. 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检验、投诉处理等工作。
6. 安全环保部:负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工作。
7. 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工作。
8. 设备管理部:负责设备采购、维护、保养、更新等工作。
三、生产流程1. 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包括产品种类、数量、时间等。
2. 物料采购:根据生产计划,采购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等。
3. 生产调度: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进度。
4. 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5. 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合格。
6. 包装、入库:对合格产品进行包装,入库保存。
7. 出货:根据客户需求,安排产品发货。
四、质量管理1. 质量目标: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 质量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3. 质量检验: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4. 质量追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找出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5. 客户投诉处理: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分析原因,改进产品质量。
五、安全环保1. 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
2. 环境保护: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减少污染排放。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1-9章
第一章企业及其管理概述考点一:企业的概念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企业概念的内涵(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3.企业一般应具备以几个条件:(1)正式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2)有专门的名称、固定的场所和组织章程;(3)具有独立的资产,实行独立核算;(4)能独立对外开展经营活动。
考点二:企业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一)按企业的投资主体划分1.国有企业主要特点:(1)国家拥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企业具有法人财产权,并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2)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品生产与经营,依法繳纳税金、费用和利润。
(3)行政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企业主要领导人由上级任免或招聘。
(4)企业领导体制或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时,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2.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特点:(1)生产资料归企业从属单位的集体所有,经营者的产生有任命、招聘和职工民主选举等形式。
(2)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涉及行业较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较强。
(3)企业一般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劳动报酬与经营效益挂钩,能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能较好地适应地方需要,有利于利用资源、扩大劳动就业和增加国家财政及个人收入。
3.股份制企业股份制企业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主要特点:(1)企业资产所有权归出资者所有,股东按其持有股份的类别和份额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2)企业具有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完全独立的经营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3)股东以其股份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法人按照其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4)股份制企业可以广泛地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收益和降低出资者的投资风险。
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1)(1)资料讲解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填空题1.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有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均衡性,柔性。
2.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主要包括厂址的选择、工厂总平面的布置和车间内部专业化形式。
3. 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___品种 __、__产量________、____质量________、和___产值______。
4. 按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工作地的生产类型常用的指标有工作地上担负的工序数目的多少和工序大量系数。
5. 若某一个工作地上大量系数0.75,则该工作地属于大量生产类型。
6. 有7件A产品采取顺序移动,若某一个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减少2分钟,则加工周期应(增加或减少)14 分钟。
7. 某车间的投入提前期=该车间的出产提前期+该车间的生产周期8.当前后车间的生产批量相等的时候,某一个车间出产提前期= 后车间的投入提前期 +保险期。
9.某机械厂,装配车间计划月份内某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累计120号,平均每日产量是2台,如果装配车间投入提前期为5天;机加工车间出产提前期为7天、投入提前期为14天;则装配车间投入累计号数为___130__________;机加工车间出产累计号数为_____134________;机加工车间投入累计号数为____148_________。
10.用提前期的累计编号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某车间的出产量=成品出产的累计编号+该车间的出产提前期*最后车间(成品)的平均日产量。
11. 若某成批生产企业生产周期为10天,生产间隔期为12天,则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批数可能为一批或零批。
12.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有 5S管理、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
13.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事后维修阶段、____预防维修阶段_、_____生产维修阶段___________。
14.设备故障规律可分为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化劣故障期三个阶段。
15.设备劣化类型有技术劣化和经济劣化。
16. 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包括 ___工艺在制品______ ,______运输在制品____, ____工序间在制品______,__保险在制品______,其中间断流水线不计 ___________ 在制品, 连续流水线不计____________。
认识生产过程教案
认识生产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和步骤。
3. 培养学生对生产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和步骤3. 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特征、环节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讲解生产过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
3. 分析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和步骤讲解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验等)和步骤(如计划编制、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等),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的详细内容。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管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环节。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生产过程的知识。
9. 教学反思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生产过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现代生产过程的发展趋势。
2. 讲解生产过程优化和精益生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生产过程改进的认识。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工厂,实地了解生产过程的运行和管理。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挤压膨化食品的制作资料讲解
实验五挤压膨化食品制作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挤压膨化食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使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
2、学习如何分析和判断挤压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原辅料及主要设备1、原辅料:谷物、薯类、豆类粉,香味料。
2、仪器设备:双螺杆挤压机、电子称、天平、量杯、切片机、调质桶。
三、实验内容1、挤压膨化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和配方用挤压技术加工的小吃食品和休闲食品有三种:第一种是土豆片、锅巴等脆片小吃食品。
第二种是常规的挤压膨化食品,如利用低水分的玉米粉、小麦粉、大米粉或其他谷物及淀粉,经济压膨化后,干燥至含水率4%,然后调味和涂油;对于高水分的淀粉基物料,在挤压后直接油炸,然后调味。
第三种小吃食品主要指挤压加工为各种形状和组织结构的半成品和成品。
挤压膨化马铃薯脆片:将75%的马铃薯粉和25%的玉米粉,加水调湿至含水量达到19%进入挤压机,在130℃和6MPa的条件下挤出,获得膨胀率在4.8以上的挤出产品,然后在150℃的热空气中干燥3min,再用盐、油调味,即得马铃薯脆片。
四、实验结果(感官评价)表1 烘焙型、油炸型和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感官要求表2 膨化食品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cfu/g)10000 大肠菌群/(MPN/100g)90 致病菌不得检出五、思考题1、调节水分和温度压力的目的是什么?2、挤压膨化食品的基本原理?3、挤压食品的特点?4、双螺杆挤压机的基本结构?连续挤压蒸煮工艺的核心设备是挤压机。
挤压机具有压缩、混合、混炼、熔融、膨化、成型等功能。
挤压机的腔体可以分成3-5个区,各区可以通过蒸汽或电加热,也可通过挤压摩擦加热,从而达到蒸煮物料的目的,物料在腔体中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
当物料通过挤压机腔体各区的时候,可溶性的风味物资和色素可以通过腔体在高压的作用下注入到物料之中。
在挤压腔体的末端,熔融的物料通过在高压的作用下通过模板的模孔而挤出,由于压力的突然下降,水蒸汽迅速膨胀和散失,使产品形成多孔结构,然后膨化的物料被旋转刀切成一定大小的产品。
流水线生产组织设计资料
流水线生产: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的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艺作业的连续的重复的生产过程。
流水生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较高,每个工作地只固定完成一道或少数后道工序。
2、生产具有明显的节奏性,即按照节拍生产3、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
即各道工序的工作地(设备)数同各道工序单件作业时间的比例相一致。
4、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即劳动对象某一工艺阶段原全部或大部分工序都在生产线中完成5、工作地(设备)按照工艺顺序排列,劳动对象如同流水一样从一个工作地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地。
组织流水生产应具备的条件:1、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2、工艺过程能划分为简单的工序,又能根据同期化的要求把某些工序适当合并和分解,各工序的工时不能相差过大。
3、制品的产量足够大,单位劳动量也较大,以保证流水线各工作地(设备)正常的负荷。
4、厂房建筑和生产面积容许安装流水线的设备、工艺装备和运输传送装置。
流水线组织设计内容:1、流水线节拍的确定2、设备需要量和设备负荷系数的计算3、工序同期化4、人员配备5、生产对象传送方式的设计6、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7、流水线工作制度、服务组织和标准计划图表的制定等等。
8、流水线技术经济评价流水线组织设计的准备工作:1、进行产品零件的分类2、改进产品结构3、提高产品的工艺性4、审查工艺规程5、收集整理设计所需资料节拍:指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个相同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节奏(或称运输批节拍):流水线上出现两个运输批量之间的时间间隔。
节奏=节拍×运输批量周期时间(Cycle Time):反映流水线的生产速度,以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时间(秒数)来表示。
节距时间(Pitch Time):是流水线传送带流过两相邻工作站的时间。
在设计过程和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取节距时间等于周期时间。
稼动时间:去除(导致生产线停止、作业故障导致的运输混乱等现象)这些无效时间之后的时间。
生产过程的流程分析
生产过程的流程分析[下载自管理资源吧]在家电行业无序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海尔集团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和海尔率先实施企业信息化流程重组分不开的。
海尔集团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对原来的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形成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具体做法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这是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把集团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创新订单支持流程3R(R&D-研发、HR-人力资源开发、CR—客户管理)和保证订单实施完成的基础支持流程3T(TCM-全面预算、TPM-全面设备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支持流程是以集团的职能中心为主体;注册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这是海尔市场链的支持流程;海尔的市场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海尔文化”和“OEC”的管理法。
整合后集团同步的业务流程中,全球的商流(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订单;产品本部在3R开发支持流程的支持下通过新品的研发、市场研发及提高服务竞争力不断地创造用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订单;产品事业部在基础支持流程支持下将商流获取的订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订单执行实施,在海尔流程重组下的制造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变为大批量定制,采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辅助,实现柔性化生产;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订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形成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物流、商流等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流程体系,商流本部、海外推进事业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订单形成订单信息流,传递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订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贷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至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供货方手中,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生产过程合理组织要求
生产过程合理组织要求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要使生产过程保持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均衡性、柔性化和适用性。
这些要求是现代化大生产所决定的,只有按这些要求去做,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一、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始终保持其衔接紧密,也就是说产品应始终处于被加工或处理状态,尽量不要出现停顿、等待和长距离的运输。
连续性原则可以减少库存和在制品数量,缩短产品的提前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
要实现连续性原则,首先应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保障,在此基础上应提升管理水平。
二、比例性比例性原则是指基本生产过程的各个设备、各道工序、各个生产单元乃至各个车间之间以及基本生产过程与辅助生产过程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保持一定比例,以达到产能平衡。
比例性原则也是实现连续性原则的基础。
现有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设计和计划的变更、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人员的熟练程度等都会使得现有的比例发生改变。
这就要求我们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适当调整比例,建立新的平衡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三、均衡性均衡化原则又称为节奏性原则,是指整个生产过程从投入、加工一直到产出、入库,应统筹安排,有节奏、有计划地进行。
要做到均衡化,必须明确两点:一是生产现场的能力不是以平均值来维持,而是结合生产高峰来维持;二是数量和品种都要均衡。
均衡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原则,没有均衡性,连续性就无从谈起。
四、柔性化柔性化原则是指生产线能生产多种产品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类型的转换,以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柔性化原则要求生产系统的组织应有足够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可调整性。
它反映了企业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越发重要。
五、适应性适应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组织生产。
提高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企业管理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以后的客观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过程组织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生产工作组织与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企业怎样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的组织产品生产,使生产过程能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时间,生产出尽可能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这不仅是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是技术工程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生产过程(一)生产过程的概念:是指从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开始,一直到成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
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这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按照预定的目的改变产品的形状、结构、性质的过程。
自然过程:是指在某些情况下,生产过程的进行还需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如冷却、干燥、自然时效等。
(二)生产过程的组织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根据承担的任务不同,生产过程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指产品投产前所做的全部生产准备工作,如设计、工艺准备、材料与工时定额的制定与修改,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布置等。
(2)基本生产过程:指企业直接从事加工、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
如汽车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等。
(3)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保证基本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
如动力生产、工艺装备制造、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过程。
如原材料、半成品、工模具的保管与发放、厂内运输、装卸等。
上述几个方面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基本生产过程是主导部分,其余各部分是围绕着基本过程进行的。
企业的基本生产过程,按其工艺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个工艺阶段,每个工艺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工序。
工序是基本生产过程中的最基本环节,它是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或同一台机床)上,对一个工件所进行连续的作业。
工序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和运输工序三类:①工艺工序:指劳动对象发生物理、化学或几何形状的变化。
②检验工序:指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
③运输工序:指在工艺工序之间、工艺工序与检验工序之间运送劳动对象。
正确划分工序对于组织生产、制定劳动定额、配备工人数、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进行质量管理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生产类型为了科学、合理地组织不同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必要根据各个企业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生产类型。
(一)按接受任务的方式来分。
1.存货型生产类型它是预先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生产计划,然后生产、产品有库存。
产品的库存是存货生产的特点。
它多是大批大量生产采用方式。
如日用生活品的生产,标准件的生产等。
2.订货型生产类型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生产,生产完成后就交货,所以产品不存在库存的问题。
﹙二﹚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1.连续生产类型它是指长时间连续不断地生产一种或很少几种产品,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
例油田的采油作业,炼油厂的炼油作业,冶金冶炼生产等。
2.间断生产类型输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是间断性投入,生产设备和运输装备必须适合多种产品加工的需要,工序之间有一定的库存,如机床制造厂等。
(三)按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1.大量生产指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其特点是每个工作地都长期固定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通常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
2.成批生产指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
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比大量生产低。
根据生产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工作地程度,通常将成批生产划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三种。
3.单件生产产品品种繁多,每种只生产一件(台)或少数几件(台),生产的重复性低,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很低。
通常使用较多的是通用设备和工艺装备。
只有在不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就不能达到技术要求时,才采取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
因此经济效益较差,有关资料表明,生产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成本要比大量生产的产品高10~50%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目的,是产品生产在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少、效果最好。
为此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产品和它的零部件(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是紧密衡接的,不至发生不合理的中断.停顿和等待现象。
这就要求加工对象要处于加工之中或处于检验和运输之中。
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充分的利用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可以减少生产过程的损失。
﹙二﹚生产过程的协调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以适应产品生产的要求。
它要求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职工人数、生产效率、开动班次等,都必须互相协调,不发生相互脱节或比例失调现象。
比例性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它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加快和缩短生产周期。
﹙三﹚生产过程的节奏性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生产环节)都能按照计划进度有节奏的生产进行。
这就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出大致相同的产品,使负荷和产品出产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忽高忽低,前松后紧的现象。
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具体体现在投入、生产和出产三个方面。
其中:一、出产的节奏性是投入和生产节奏性的最终结果。
二、只有投入和生产都保证了节奏性的要求,实现出产节奏性才有可能。
三、同时生产的节奏性又取决于投入的节奏性。
因此,保持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生产和出产的节奏性,对实现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的节奏性是十分重要的。
﹙四﹚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指生产过程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特点,能灵活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适应能力。
为了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必须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组织方法,成立“灵活的生产单位”,专门负责临时生产任务,还可以组织包括设计、工艺、制造在内的产品开发部门,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工作。
﹙五﹚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实现平行作业,对产品的各个零部件,尽可能的组织平行加工道。
(与比例性、节奏性相似)(一)生产过程的经济性(二)生产过程的自动性第二节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与时间组织一.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实行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要有一定的生产场地、厂房建筑和机械设备,而且要把这些生产物质条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加以组合,划分为若干个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车间,工段(班组)和其它设施(如仓库、运输路线、办公室等),进行生产活动,这就是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问题。
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加工对象从时间方面进行合理组织,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以求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到制成成品验收入库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因此,生产周期的长短具有更大的经济意义,缩短生产周期可以减少在制品存量和流动资金的占用量,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研究,主要从生产工序在时间上的结合方式来讨论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问题。
(一)产品在工序的移动方式一个零件的加工或一个部件的装配,在工序之间的移动,只能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再转到后道工序去加工,因此也就无所谓什么移动方式。
但如果同时制造一批零件时候,它们在工序之间的移动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方式。
移动方式不同,零件的生产周期长短也不同。
1. 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再整批地送到下道工序去进行加工。
见图2—3所示采用这种移动方式,一批零件在各道工序上是连续进行加工,加工时间比较集中,设备没有停歇。
但是,每个零件都有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时间,因而使生产周期较长。
采用该移动方式时,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批零件加工周期 = 一批零件数量×各道工序单件时间之和例:已知某零件加工需经四道工序,其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10分,5分,15分和5分钟,批量为4件,求整批零件的加工周期。
T顺 = 4×(10+5+15+5)=140分钟2.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个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
见图2—4所示采用该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批零件加工周期 = 各道工序单件之和+(零件批量—1)×最长工序单件时间仍举上例比较:T平 =(10+5+15+5)+(4-1)×15=80分钟在平行移动方式条件下,由于工序之间的等待、运输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时几乎没有等待,所以它的加工周期最短,工序间的在制品储备也大大减少。
但是,当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小于前道工序时间,就会出现设备和工人的停工待料现象;当后道工序加工时间大于前道工序时间,则会出现制品等待加工的现象。
因此只有前后道加工时间相等时,则设备和工人无停歇现象。
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在前道工序尚未加工完毕,就将已加工好的一部分零件转入到后一道工序加工,并使下道工序能连续加工为准。
见图2—5所示在平行顺序移动条件下,因长短工序的次序不同,有二种安排方法:﹙1﹚当前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时,加工完毕的每一个零件应及时转入后道工序加工,即按平行移动方式进行。
﹙2﹚当前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大于后道工序加工时间,只有在前道工序完工的零件数是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开始将前道工序完工的零件转入后道工序进行加工。
即使后道工序的结束时间,除了最后一个零件的加工时间不能平行外,其余零件可与上道工序平行加工。
在这种移动方式下,其计算公式如下: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各道工序单件时间之和×零件批量-(零件批量-1)×两相领工序中工序单件时间较小者之和同举上例说明: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10+5+15+5)×4-(4-1)×(10-5+15-5)=35×4-3×15=140-45=95分钟由上述三种移动方式可以看出: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最长平行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最短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介于二者之间第三节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劳动组织工作是企业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采用先进的组织形式,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关系,以便充分利用劳动时间和机械设备,科学地合理组织劳动,是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劳动力配备,分工与协作合理配备劳动力(员工),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各种不同工作配备相应技术和工种的员工,使其人事相宜,达到高效率、满负荷的工作。
1.劳动分工的原则﹙1﹚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技术专长,要尽可能使每个工人所担负的工作适合本人的技术技能,使得到人尽其才,并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