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础研究
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长 。罗斯 托认为 , 济成 长 的各 个 阶段 都存 在 相 应 的起 主导作 用 的 产业 部 门 , 经 即通 常所 说 的 主导 产 业, 它在产业 结构 中 占有较大 的 比重 , 对整个 国民经 济发展 和其他 产业发展 具有强 烈 的向前拉 动或 向 后 推动作 用 , 对一个 国家的经济 发展起 带头作 用 ; 济成长 阶段 的演进又 以主导产 业部 门的更替 为特 经
的选择 基准是正 确选择 主导产业 从而实 现产业 结构合 理化 的前提 和基础 。
以往有关主导产业的理论和对主导产业的分析 , 从产业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较多 , 考虑
产业变 革的较少 。 目前 , 我们正 处于经 济变革 时期 , 经济全 球 化和 一 体化 发展 , 得产 业呈 现 出变 化 使 发展快 , 生命周期 缩短 , 术含量 高等特 点 。一 国或一地 区 , 果不 能选 择 正确 的产业 , 技 如 不能 跟随时 代 的变化 而不断发 展变化 , 则其发 展将落后 于全球 经 济 , 在新 一 轮经 济 发展 周期 中落后 。 因此 , 态 产 动 业 选择方 法 , 尤其 是主导 产业 的选 择方法 对于本 阶段 经济 发展 和产 业 政策 的制 定 非 常重 要 。本 文 的 研究正是从 产业 发展的 角度 出发 , 即从动 态 的经 济长周 期 的交 替演 变的思想 出发 , 研究主导 产业 的选 择问题 , 出主 导产业选择 矩阵 。 提
二 、主导产 业选择 矩阵的建 立
我们认 为 , 主导产业群 的演进 是经济 周期 的物质承担 者 , 形成经 济长 波论 的物 质基础 。主导产 是 业 群的不 断演进使 得经济形 成 了一 个个 的长周期 , 经济 长 波 的发 展 正是 一个 个 主导 产业 群交 替演 进 的反映 。从 历史 的发展来看 , 经历 了早期 机械化 时代 的经 济长 波 、 汽 化时 代 的经 济长 波 、 蒸 电气化 时 代 的经济长 波和 自动化时代 的经济 长波 , 目前正处 于第五 长周期 。随着 经济长周 期 的不 断交替 演变 , 主导 产业不 断变化 , 动经济 的发展 ( 带 见表 1 。 ) 第 五长 经济周期 , 即第 五长波 时期 的特 点是大 规模集 成 电路 的发 明及 随 后 芯片 的产 生成 为基 本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述评
后 发 现 :钻 石 理 论 适 用势 域 的 主 导 部 门选 择 ;D A 模 型 能较 客 观精 确地 分 析 区域 主 E
与方法的研 究述评
方 丹 常 卅 工 学 院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2 0 2 J 3 2 1
【 关铝 司 】 区域 经济; 导产业; 价基 准; 主 评 现状 综述
一
、
引 言
由 于 主 导 产 业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带 动 作
用, 对主导产业选择 的研究 已成为区域经济 学 研 究 的 重要 课 题 之 一 , 目前 关于 区 域 主 导 产 业 的研 究 主要 涉 及 两 个 问题 :一 是 主 导 产 业 的选 择 基 准 ,二 是分 析 评 价主 导 产 业 的 方法 。前 者 主 要 是对 区域 主 导 产 业 选 择 理 论 、 选择 基 准 的 研 究 ,辨 析 主 导 产 业
产 出表法 、S O W T分 析 方法 在 层 次性 和权
《 州 发展 现 代服 务 业主 导 产 业 的 实证 研 究 ( 项 ) (9 Y O ) 常 立 0ED 1 7
【 文章摘要】 近年来 , 区域主 导 产业选择 的理论 与 方法层出不穷, 众多文献不断丰富着主导产
业选择 的理 论与实践 , 但各种主导 产业选择 的科 学合理 陆越来越受到质疑 , 降低 了 主导 产 业选择 的科 学规 范性。 文就 目 本 前在主 导 产业选挥评价研 究方面得 现状进行述 评 , 总 结 出研 究的重点和 存在 的不足 , 望可 以为 希 今后 的研 究提供一 定的借 鉴 与参考 。
基 金项 目:2 0 0 9江 苏省 哲 学社 会 科 学 基金 项 目
导产业 , 但对数据要求比较高; 灰色聚类分 析 可 以较 好概 括 出区域 的差 异性 特 征 ; A 存 数 据缺 乏 情况下 具有 较 强 的实 践意 HP 义 ;主 成 分分 析 法 一 般 不 能进 行 指 标 层 次 处理 , 比较 适 合 单层 指标 体 系 的分 析; 入 投
三峡库区新农村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三峡库区新农村主导产业选择研究Abstract: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the new countryside leading industries choice of benchmarks and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were presented. Taking Wanzhou district,Chongqing city for example,through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SWOT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positioning of its industries,meanwhile location quotient as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choice of indicators system was selected,and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Wanzhou district was determined as the leading choice for forestry industry.Key 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leading industry; Wanzhou district三峡库区新农村主导产业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发展的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的确立,对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后期农业发展问题,并提出多种发展模式,如城镇化“二元一体化”发展模式[1]、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五种发展模式等[2]。然而,以重庆万州为代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哪些途径和措施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我们认为,最佳和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村级主导产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为此,研究万州新农村产业发展,为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对重庆破解城乡统筹发展难题,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建成渝东北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建成和谐稳定新库区示范区,在渝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衡量指标主导产业选择有两个层次的划分,一是在三次产业中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演进的不同阶段按照农轻重方式选择其中某一个产业类作为主导产业总类;二是在确定某一类总产业中选择某一些部门作为重点主导的发展对象。我们仅对后者作分析研究。1.1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和角度考虑进行选择。在选择基准方面,各国学者提出不同的选择基准,见仁见智,形成了若干理论。国外的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大卫·李嘉图的“区域比较利益论”、俄林的“区域分工理论”、罗斯托[3]提出的“扩散效应基准”和“部门总量分析法”、艾伯特·赫希曼[4]的“产业关联基准(连锁效应基准)”、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5]提出的“收人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等等。基于前者理论的观点,我国许多学者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补充和推广,也提出了不同的选择基准和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周振华[6]提出的三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和瓶颈效益基准)和关爱萍等[7]提出的六基准(持续发展基准、市场基准或需求基准、效率基准、技术进步基准、产业关联基准和竞争优势基准)。此外,还有从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方面及生态保护的角度综合进行主导产业选择,如“双向基准综合法[8]”、“社会生活协调效应基准”、“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效应基准”等等。1.2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指标主要有区位商(LQ)、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产业关联度、市场竞争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发展潜力。区位商一般用来反映该产业区域专门化的相对程度,取决于产业区域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的绝对规模,其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在区域中的地位和生产规模也越大,也可用产业产值集中度表示,一般来说区位商应大于1,而且越大越好。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主要反映国民收入的变化对该产业产品需求量的影响,其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市场前景越好。产业关联度是衡量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指标,可分为前向、后向、旁侧关联度,通常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反映。市场竞争优势指数主要用来反映该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用来反映某地区产业生产的活动规模,是劳动与物质可投入能力、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产业发展潜力即衡量产业生命周期的指标。2万州区新农村主导产业的选择2.1万州区农业产业概况万州区地处重庆东部和三峡库区中心,近几年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2.00%,达到500亿元,是2005年的3.2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万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翻两番。工业支撑作用增强,新材料新能源、盐气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五大特色产业已具雏形,大全新能源、重庆宜化等企业年产值突破40亿元。2009年,第一产业全年农林渔牧总产值44.21亿元,同比增长6.90%。其中,种植业22.43亿元,增长4.40%;畜牧业17.00亿元,增长9.60%;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基地7 933.33 hm2。第二产业增加值197.97亿元,同比增长42.00%,其中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219.48亿元,增长57.70%;建筑业总产值156.68亿元,增长62.20%。第二产业主要由工业和建筑业构成,“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00%,全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随着万州城市快速扩张,基础设施、土地整治、建筑业市场会加速放大。第三产业增加值158.59亿元,同比增长12.30%;“十一五”平均增长18.00%。第三产业一直是万州经济的强项,发展比较稳健。2.2万州区农业产业定位SWOT分析产业定位是根据内外部环境来分析产业在市场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来选择最佳的发展模式。万州产业SWOT分析如下。2.2.1优势库区农业资源丰富。林草资源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畜牧、中草药、土特、林果等产品具有较大的商况区际意义。其次,水资源充足。三峡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大江大河既是经济发展的起源地,又是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集中地。逐水而居,已为世界经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所证明。第三是发展优势明显。万州区工业五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更可贵的是,万州区有十分丰富的优质劳动力资源,职业学校在校生突破10万人,还有数十万外地沿海农民工,这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优势。2.2.2劣势万州区仍然处于“追赶跨越、负重奋进”的发展阶段。而且,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万州还面临严峻的考验和一些困难。一是经济规模不够大,人均水平不够高,经济总量列重庆市第4位,人均列重庆市第13位,与建设第二大城市要求不相适应;二是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还未贯通东西、畅通南北;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3.2∶1.0,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四是困难群众多,民生欠账较多,城乡低保人口14.4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14.07万;五是产业支撑不强,除职业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外,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等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够。2.2.3机遇从西部地区和重庆范围看,万州区进入“十二五”时期,有三大共性发展机遇。一是中央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政策更优、力度更大;二是国务院出台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对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三是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必将为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从三峡库区和万州范围看,有三大独特历史性机遇。一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把万州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把万州区发展上升为全市战略,对万州未来发展导航定了向,并倾力支持,必将为万州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其次是万州区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在西部同类地区和全市区县还是第一个,政策更加优惠,机制更加灵活,必将成为万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磁场”,为加快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第三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全面实施,也为加快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提供了新的保障。2.2.4挑战地处三峡库区的万州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移民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风险挑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p2.3万州区主导产业的确定根据2010年万州区、重庆市和全国8个行业部门总产值数据分析,本研究仅从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中选用区位商指标来反映万州区分别相对于重庆和全国的区位商,其计算公式为:区位商=某区内某产业(部门)产值占该区内产业总产值比重/上一级该产业(部门)产值占产业总产值的比重[9]。计算结果见表1。表1的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重庆和全国的行业部门结构而言,万州区各行业中区位商均大于1的有林业和工业,且结合万州区在重庆地区的经济产业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中,故首选林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在整个万州区域选择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2.4万州区新农村主导产业的评价在充分考虑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及有关定量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万州区实际,我们认为林业可首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而且在整个万州区经济建设中可选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都有利于万州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4.1产业关联度强万州区新农村建设中首选林业作为主导产业,以实现地区1 000亿元经济产值为目标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需要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并重,既要发挥生态效益,又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新植树造林5.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1%,而且中共重庆市委[渝委发(2010)27号]文件指出,在校大学生每人种100棵树,每所大学建1片“大学林”,结合森林工程建设,按照“森林重庆”及绿化长江的总体要求,城区多栽树、栽大树、栽好树、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未来两年时间再造林2万hm2,这些不仅带动林木、水产、花卉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带来良性的林果发展、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林业经济。2.4.2可吸纳较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在万州区的林业产业链中,无论是社区绿化、校园绿化,还是城区、农村的房前屋后、补栽培植等,都可以吸纳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就业。万州区吴政隆书记在区委三届十次全委会上讲话中指出,确保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以上,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创建成为国家级森林城市,这些必将推动万州区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且直接享受城镇化成果。2.4.3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只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在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的林业工程,让流经万州区的80 km长江成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按照“五个重庆”建设的理念,把万州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使万州的林业得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3结语三峡移民工程已经胜利完成,移民后扶持工程也已顺利启动,为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发展主导产业,而且新农村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万州区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过程中,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增强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利用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和发展动力带动整个新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王顺克.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二元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04(6):22-26.[2] 方创琳,冯仁国.三峡库区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效益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228-330.[3] 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p[8] 刘克利,彭水军.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3(3):62-68.[9] 徐家洪.县域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一以安徽A县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8(2):38-4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关键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探讨了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选择因素、建议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各地方相关部门对于如何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越来越重视。
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不仅决定了其经济增长速度,还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章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地区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主导产业选择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2 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主导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它不仅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还对其科技创新和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3.1 地方资源禀赋不同地方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这决定了其适宜发展哪些行业。
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等。
3.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
3.3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研发能力等。
3.4 环境环境是一个地区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产业、税收、金融等。
第四章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4.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一)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一)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主导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选择基准研究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指标的构建原则,最后确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当采用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是西方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比喻性概念。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此后罗斯托在吸取熊彼特创新理论和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
在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导产业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主导产业,是指与经济发展的未来特定阶段相联系的,预期在该阶段将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并对该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本身成长性很高,带动性和扩散性很强的产业。
主导产业不是孤立的一个产业,而是一组产业、一组产业群。
由若干个主导产业组成的产业体系,常被称作“主导产业群”。
因此,主导产业可以是某一个特定的具体产业或部门,但它更多地表现为由若干个紧密联系或相关的具体产业所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述评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首当其冲的是“罗斯托基准”。
罗斯托在《主导部门和起飞》(中译本,1998)一书中,提出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他认为,应该选择具有较强扩散效应(前瞻、回顾、旁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1991)中,提出了联系效应理论和“产业关联度基准”。
他认为,作为政府优先扶植发展的产业和主导产业应能推动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
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1957年在其著名论文《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中提出主导产业选择的两条基准,即“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产业界称之为“筱原两基准”。
青岛环保产业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维普资讯
■●I
关注政府・O E N E T GV R M N
大小 一般 可 以通过 治理污染 的成本反映 青 岛环保 产业 园是 在青 岛市发展奥 运经济 、 争创生态 城市的形势下 , 适应 即
方 面反 映产业 结构 演进 的 内在 根源 , 其 意 向在于把收入 弹性 和生产率上升高 的 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 点发展 ,使之上 升
大收入 , 而创造 了更 大需求 , 社会获 进 从
得 更 大 的 发 展 动 力 。 生 产 率 上 升较 快 的
1罗斯 托准则 。 . 又称 “ 扩散效 应最大 准则”, 强调支柱产业对经 济和社会发展 的影响力 。 国经济学 家罗斯托认为 , 美 应 选择扩散效 应最大的产业或 产业 群作为
意义 。
墨市 委提 出的 “ 向青 岛 , 托青岛 , 面 依 融
入青 岛, 服务青岛 ”的经济发 展思路而成 立 的新型产业园区 。该园区始建于 2 0 00 年 3月 ,由上 海同济大学规划设 计院按 高起点设计 ,前二期总规划 面积 8平方 公里 , 0 2 3年 向北 扩展 了 2平方 公里 作 0 为三期规划 , 合计 总规划面积为 1 0平方 公 里 。 几年来 , 市委 、 近 在 市政府 的正 确 领导下 , 环保产业园按 照即墨市委 “ 一二 三四五六 七 ”以及 “ 建设 大青 岛重要 一 极 ”的发展思路 , 以创新 工作 机制为着力
也 是 产 业 结 构 变化 和发 展 的 原 动 力 。“ 收 入 弹性 ” 的 产 业 , 产 品 增 加 而 带 来 更 大 因
的扩散效应 ,对其 他产业增 长具 有较强 的前 向拉动和后 向推动作用 ,对 经济发 展起导向性和带动 性作用 ,代表 了产业 结构演变方 向或趋势 的产业 。
河南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25 ・
论 涵义 也是 十分 清楚 的 , 政 府 应 当优 先 扶 持那 些 能 带 动其 他产业 发 展 的产 业 。在 赫 希 曼 看来 , 后 向关 联 比前 向关联 更为 重 要 , 从 而使 他 的选 择 理论 有 更 大 的倾 斜性 。 美 国经济 学家 罗斯 托对 主导产 业理论 进行 了系 统 分析 。罗 斯 托 在 研 究 现 代 经 济 增 长 的 本 质 时 发 现, 经济 增长 总 是 首 先 发 生 在 某 个 部 门 ( 即主 导 部 门) , 并且 运 用 部 门总 量 的分 析 方 法 得 出经 济 成 长
关键词 : 主 导产 业 ; 工业 ; 河 南
中图分类号 : F 2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3 7 1 5 ( 2 0 1 3 ) 0 5— 0 0 2 5— 0 4
一
、
引 言
( 2 0 1 2 ) 根 据 主导产 业 的选 择 基 准 选 取指 标 , 在 对 上 海市工 业进 行 因子 分 析 的基 础 上 , 根据 实 际情 况 分 析 出上 海 的 主 导 产 业 。席 雪 红 ( 2 0 1 2 ) 以感 应 度 系
要 意义 。
数、 影响力系数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相对大小为 依据 , 定量 地判 断河 南省 当前 的主导产 业选 择方 向。 这些研究为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是 , 关 于主导 产 业 选 择 研 究 的 方法 并 没 有 突
出地 区竞 争优 势 , 容 易造 成 区域产 业结 构 同构化 , 影 响地 区经 济 的发 展 。 因此 , 本 文 以 区域竞 争 优 势 为 基础 , 以河 南 工业 为 研 究 对象 , 选择 2 0 1 1 年 以 当年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浙江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龙源期刊网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浙江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作者:黎芊宏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7期
摘要: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可以使用某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以浙江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该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研究,为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主导产业;投入产出分析;浙江省
一.前言
投入产出表反应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是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系统运行情况的体现。
本文根据《2012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对浙江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理论研
究。
【1】
二.浙江省主导产业的实证分析
本文指标赋权方案参照李崇阳的方案,具体如下,影响力系数权数为0.19,感应度系数为0.18,技术系数为0.15,经济效益系数为0.22,劳动力投入结构系数为0.10,产业扩展系数为0.16。
计算得到浙江省各部门综合指标的得分,见表1
三、实证研究结论
在加权计算出的总系数中可以看出前三位分别是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化学产品,金融,这些产业从总体来看,无论是经济效益,带动经济的发展程度,科技程度,吸收劳动力的程度和发展前景来看,与其他产业相比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因此浙江省选作主导产业的产业部门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化学产品和金融【2】。
参考文献:
[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张志英.产业关联分析法与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J】.上海统计,2000(3).。
昭通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构战略性调整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加快 建设 经济强市的重要
途 径 和 手段 。
一
该产业 当前所处 的生命周期 阶段和产 品的收入弹性 , 应该选
择 那些处于科研 创新期 和发 展期 、 收入弹性 高的产业作为 主
用 产 业 的感 应 度 系 数 和 影 响 力 系 数 表 示 。 四 , 够 代 表 区域 第 能
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 推动产业高级化与科技化 , 则产业结构 就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对于 昭通这个经济欠发达地 区来说 ,
由 于 受 资 金 不 足 的 限 制 , 须 将 发 展 重 点 放 在 主导 产 业 上 , 必 以 主 导 产 业 带 动 其 他 产 业 的 发 展 ,以 科 学 的 标 准 来 选 择 主 导 产 业 , 别 是 工 业 主 导 产 业 则 显 得 尤 为 重 择 的 原 则 基 准 为 依 据 , 合 统 计 数 据 , 用 产 值 比重 标 准 、 结 运 区 位 商 、产 业关 联 度 等选 择 基 准 来 初 步 确 定 昭 通 工 业 主 导 产 业 。对 于 昭 通 而 言 , 极 培 育 和 壮 大 主导 产 业 , 推 进 经 济 结 积 是
地 区其 他产 业 , 动 地 区经 济 发 展 l 带 l l 。
选 择地区主导产业 ,首先需要 对地 区专业化 部门及其专业化 水 平进 行分 析和判断。地区专业化 部门就是 指一个地 区内那 些 直接或间接为外区提供 商品或劳务的部门。 显然, 直接根据
这 一定 义来 判 断 一个 地 区 的 专 业化 部 门及 其 专 业 化 水 平 是 比
高新区建设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基准
一
代表学者
代表性观点
吴海 民、 王 建 军 、 基准说 方美 产业运行 的 D A有效基准 E
三基准说 周振华
四基准说 党耀 国、刘思峰 、 李炳军 、缪瑞林
增长后劲 基 准 ,短 缺替 代 弹 性 基 准 ,
瓶颈效益基准 产业关 联度 基准 ,收入弹 性基 准 ,增 长率基准 ,劳动就业基准
高新技术开发 区 ( 以下简称高新区)是高新 技 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场所 ,高新 区经济的崛起 和快速 发展 ,是带动 、辐射 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 我国 自18 年至今 ,已建立了 5 98 6个国家级高新区, 遍布在东、中、西部 2 9个 省、 自治区 、直辖 市内, 这些 高新 区 已在 带 动地 方 乃 至 国家 国 民经 济 发 展 中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 09年 7月 ,科技部发布了 《 关于发挥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 ,促进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强调要进一步发挥 国家 高新 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 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同时 ,加强对省级 高 新 区建设 的指导 和培 育 ,要 求对 有优 势 、有 特色 、 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 区加快审批 ,升级为 国家高新 区。该政策的出台,使许 多省级高新 区加快 了向国 家级升级转型的步伐 ,而许多地方工业园 区也开始 了向省级高新 区升级的规划和建设 。而从我国高新 区目前的建设 和发展现状看 ,许多高新 区还不同程 度的存在着主导产业重叠、产业结构雷同 、项 目规 模偏小 ,区域特色不突 出等问题。高新 区主导产业 的选择 、培育是高新 区实施产业政策 的一大战略 目 标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 以主导产业 作为核心,以 带动整个 区域经济 的发展 ,这 是人们 在总结美 国、 日 本和德 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经济发展轨迹后得出 的共识。本文即在这种背景下 ,就高新 区规划建设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理论及其应用——基于SSM确定深圳主导产业的实证研究
大、 独立性较强 , 不能系统地反映产业部门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 , 6 】 在实践 中很有必要引入一种 能够同 时反映产业部门的发展前景 结构基础和竞争力等重要特征 的动态方法—_s M s
“ 钱纳里 一 鲁宾逊 一 塞尔奎因基准” 。在国内, 许多学者结合 国情进行研究 , 也提出了许多选择基准 其中 !
有 : 9 年周叔莲、 10 9 裴叔平等 边 际储蓄率基准,19 年周 振华的‘ , 91 . ‘ 增长后劲基 准、 短缺代替弹性基准、 ‘ 瓶颈’ 效应基准”19 年刘再兴的“ ; 6 9 双向基准综合法” 20 年关爱萍 、 b;02 王瑜的“ 六项基准” 等。
S M的: 法理 论 : S 方
。 ‘ ㈡ 、 l _
21 s . sM 的基本原理 … . !Si ̄ hm ̄ t d国 内学术界译为l !ht sa M h , .f eo ‘ ‘ 偏离一 份额分析法’缩写为 SM0它是由美国学者 u , rf ' ' S D 碑 Jf Q,
业部门作为参照 , 对深圳市 3 个制造业 产业部 门进行研究 , 1 筛选出了最有可能成为深圳主导产业的 6 个产业部门 。
苯键词: 域主 区 导产业; 一 偏离 份额分析法;M三基准; 证分析; s s 实 深圳市
中图分类号 :1762 F2 .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1 5o2o )  ̄ O8 4 l7 —69 (o9 o 一O6 —0
琳後疵
( 兰州交通 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 学院 兰州 7 ̄7 ) 3 o
摘要 : 在简要 回顾 区域主导产业 的传统选择方法理论之后 , 引入 了一种动态 的选择方 法——偏 离 一份额分析 法 , 利用此 并 法作为实证分析工具 , 选取深圳市 20 年和 20 01 06年的 3 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 , 1 以相 同时 间的全 国 3 个相应产 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地方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决策,影响着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
本文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研究发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用于指导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
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整合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加有效的选择方法,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影响因素、方法、国内外研究、研究方法、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产业以及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成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主导产业可能面临市场转型、技术更新等问题,而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旨在解释本研究的动机和重要性,引导读者对本文的关注和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地总结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具体来说,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内在机制,探讨不同因素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以及各种方法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可以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布局和发展。
★中国经济-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论文
★中国经济-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主导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选择基准研究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指标的构建原则,最后确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当采用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是西方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比喻性概念。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此后罗斯托在吸取熊彼特创新理论和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
在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导产业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主导产业,是指与经济发展的未来特定阶段相联系的,预期在该阶段将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并对该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本身成长性很高,带动性和扩散性很强的产业。
主导产业不是孤立的一个产业,而是一组产业、一组产业群。
由若干个主导产业组成的产业体系,常被称作“主导产业群”。
因此,主导产业可以是某一个特定的具体产业或部门,但它更多地表现为由若干个紧密联系或相关的具体产业所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述评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首当其冲的是“罗斯托基准”。
罗斯托在《主导部门和起飞》(中译本,1998)一书中,提出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他认为,应该选择具有较强扩散效应(前瞻、回顾、旁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1991)中,提出了联系效应理论和“产业关联度基准”。
他认为,作为政府优先扶植发展的产业和主导产业应能推动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
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1957年在其著名论文《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中提出主导产业选择的两条基准,即“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产业界称之为“筱原两基准”。
体育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性收入用来补偿 因提供体育场地服务而造成 的“ 损失 ” 。 3 注意解决 “ . 5 瓶颈” 效应 的原 则
边际储 蓄率 基准等 。此 外 , 还有 其他学者与其 他学科综合研究 ,
把 系 统 工 程 理 论 中的 许 多 方 法 引 用 到 主 导 产 业 选 择 之 中 , 灰 色 如
聚类法 、HP 、 E A 法 D A法等 。
3 选 择 体 育主 导 产 业应 遵 循 的原 则
产 业是指在 当前 和未来产业发展过程 , 具有一般产业更多 的后 向
在 主导产 业的选 择 中 , 选择 关联性强 的体育 产业 。一方 要
面, 该产业 的发展会诱发 出新 的产业形成新 的部 门; 另一方面 , 又
定 的 区域 性 与 时 间 性 差 异 。
2 体 育 主 导产 业 的选 择 基 准 21 筱 原 二 基 准 .
会推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 促进体育产业结构 、 布局的形 成 , 从
约 的摩 擦效 应 。 参考文献 : 【 鲍 明 晓 . 育 产 业 :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I 京 : 民体 育 出版 社 , 1 】 体 新 M _ 北 人
联系或前 向联 系的产业部 门 , 一圜经济发展 的某 个阶段 , 在 对产
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 向性和带动性作 用 , 具有广阔 的市场 并 _
前 景 和 技术 进 步 能 力 的产 业 部 门 。
1 体 育 产 业 与 体 育 主导 产 业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要 的 指 导 作 用 。本 文 从 选 择 基 准 、 指 标 和 评 价 方 法 几 个 方 面 对
价的精度 , 但是也增加了其难度 。叶安宁综述 了各个 基准说 的 代 表性 观点 ; 何景 明 、 卢旭提 出主 导产业 选择基准 应从 其基 本
区域 主 导产 业选 择 理 论 进 行 了综 述 , 重 点 对 比 了各 种 评 价 方 法
的优缺 点, 分 析 了 目前 区域 主 导 产 业 选择 研 究存 在 的 问 题 和 不
特征 、 产业结构的演替趋势 以及世界各国在 工业化进程 中具 有
普 遍性 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 我国产业 结构的现状及 经济发
等等。
、
选 择 基 准 研 究
对于主 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来说 , 众说 纷纭 。国 内学 者借 鉴 经典的 “ 赫 希曼基准 ” 、 “ 罗斯托基准 ” 和“ 筱 原基准 ” 等, 根 据
现有 的研 究结果表明 , 区域主导产业 决策基准 的确定应该
从区域的层面选择符合现实政治 经济情况 的决策基准 , 其 内容
阶段 的技术进步 和产业 结构升级转换 具有 重大 的关键性 的导 向作用和推动作 用 , 对经济增长具 有很强的带动性 和扩散性 的 产业 。在经 济发展进程 中 , 地区的资源和技术是有限的 , 无法使 每个部 门得 到均 衡发展 , 需要把 稀缺的资源和 有限 的技术集 中 来优先 发展主导产业 , 同时 以此来带动和促进 其它非主导产业
基准 、 可 持续发展基 准 , 这类基准 由于定 义的 名称差异 而有所
不 同 ;另一部 分是体现 研究领域 特点或 者需 要考虑 的特别 因
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122019年7月 D 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14.212浅析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培育模型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朱露明摘 要:在全局的科学观点下,区域经济主导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也给予当地经济以不同的经济贡献。
所以,任何政策决策都要基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及确认,这个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
需要用全局系统的理论作为基础,再加上实在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等,最后确定。
因此整个主导产业经济系统又是整个世界经济系统和国民经济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因此应以开放的眼界去研究,不光要以系统研究为基础,还要研究系统的背景和环境,这样才能认清系统的本质。
所以,对于主导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本文指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及培育模型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主导产业 区域经济 主导产业选择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7(b)-212-02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1.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1)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存在问题。
目前,我们对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及确定的研究存在很多认识性问题。
只注重数据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的重要性,过于看重数据,而忽略了实际的经济、政策、文化、地理、人文等非常重要的外部宏观环境。
区域主导产业在宏观环境中存在,对于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研究者不得不去考虑。
而目前我们过于重视微观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样则会造成偏差,导致出现选择的不准确性。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往往容易把区域产业研究放在构建区域主导产业的模型研究上,这导致了数据收集的不准确性,即使准确但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没有太多的意义,并且研究出来的结论与实际并不相符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从产业关联度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农 业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第 一 产 业 中 。 感 应 度 系 数 为
16 . 7,影 响力 系数 为 0 7 4 0 . 0 。农 业 为 工 业 和其 它 7 制 造 业 提 供 原 材 料 。但 由 于 农 业 弹 性 比较 小 ,每 年 的供 给 比较 稳 定 ,且 大 部 分 为 最 终 产 品 ,而我 国 的农 业 大 多 仍 然 处 在 以 传 统 手 工 劳 动 为 主要 生 产 方 式 的低 水 平 阶 段 。 因 此 影 响 力 系 数 比较 低 。
维普资讯
园叵譬吾竭鎏瞄j■ 沧研究
理 产 业 政 策 的有 力 工 具 。美 国经 济 学 家赫 希 曼 曾 经 指 出 :发 展 中 国 家 选 择 主导 产 业 时 ,应 该 把 产 业 关 联 度强 的 产 业 作 为 主 导产 业 。 他认 为 这 些 产 业 能 对 较 多 的 产 业 产 生带 动 和推 动 作 用 。 即较 强 的前 向关 联 和后 向关 联 。
, ,
主导 产 业 的
,
件。
一
、
问题 提 出
回顾我 国的经 济发 展历程 ,可 以看出 改 革 开 放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已 取 得 了 巨 大 成 就 ,全 国经 济 和 社 会 面 貌 发 生 了深 刻 的 变 化
如何 使 经 济 持 续 高 速 发 展 保持 良好 的发展 态势 ,政府需 要从宏 观上对产业结构进行 战略调整 正确地选 择主导产业 .
须 是 其 他 部 门的 1 5倍 。 因 此 。当经 济 增 长 加 快 . 7
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探析
引 申为六个 阶段说 , 出经 济 增 长 的 各 个 阶段 都 存 指
在 相应 的起 主 导作 用 的产业 部 门 。 ]
收 稿 日期 : 0 卜0 — 6 2 1 52
目标 。针 对 日本经 济 发 展 的新 形 势 , 日本 产业 结 构
审议 会提 出 了两个选 择 主导产 业 的基准 。过密 环境
发展 , 而促进 整 个 国家 或 者 区 域 的经 济 腾 飞 。产 从
业 关 联效 应是 进行 主导 产业 选择 中一 个重 要 的参考 标准 。在 实 际选择 过 程 中 , 当选 择 那 些 产 业影 响 应 广 度 比较 大 、 动效 应 比较 大 的产 业 优 先 发展 主导 带
( ) 一 赫希 曼基 准
美 国经济 学家 艾 伯 特 ・赫 希曼 在 他 的著 作 《 经 济发 展 战略 》 一书 中提 出 了主导 产业选 择 的基 准 _ 。 】 ] 他认 为 , 产业 关联 效 应 可 以促 进 资 本 积 累 并 带 动市
场取 得更 大 的效益 。不 同区域范 围内的 主导产 业都
2 1 年 7月 O1
J 12 1 u. 0 1
主 导产 业 的选 择 理 论 探 析
杨 歌 , 管 华
( 州 师 范 大 学 城 市与 环 境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 1) 徐 江 2 16
摘 要 : 同时期 的主 导产 业 的产 值 增长 都会 带 动 区域 经济 的发 展 , 不 因而 主导产 业 的选 择就 决 定 了区域 主 导产 业的发 展方 向, 而带 动相关 产 业 同步发 展 。 文章 围绕 主 导产 业 的选 择 的理 论 问 从 题, 分别从 主导产 业选择 的基 准 、 条件 和原 则 方面 分析 探讨 , 主导 产 业 的选 择提 供 了一定 的理论 为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综述
理论从 内部原 因的角 度 阐述 r经 济 活 动在 特定 空 问 聚集 或 区域专 门化生 产 的机 制 。而其 理 论前 提在 于 要 素 的不 可 自
由流 动 。 ( ) 长 极 理 论 2增
法 国经济学 家帕 鲁 于 1 5 9 5年 发表 了论 文《 增 长极 ” “ 概 念 》 提 出了“ 动性单 位” 增长极 ” , 推 和“ 的概念 , 且集 中讨 论 并 了对 经济增 长产生 诱导作 用 的一 系列相 关产业 的特征 : 是 一
己不 具 有 比较 优 势 的 产 品 就 能 获 得 利 益 。 区 域 比 较 优 势
美 国 经济 学 家 兼 经 济 史 学 家 罗 斯 托 在 《 济 成 长 的 经 阶 段 》 , 先提 出 了主 导 部 门 (edn etr 的概 念 , 中 首 1a igsco ) 代 替 之 前 的“ 础 部 门” 基 。罗斯 托在 解 释 现 代 经 济 增 长 的历 史 和 本 质 时 发 现 , 济 增 长 总 是 首 先 发 生 在 某 个 部 经 门—— 主导 部 门 或 主 导产 业 群 。这 些 产 业 部 门最 快 、 最 大 量 地 吸 收新 的 技 术 成 果 , 用 新 的 资 源 ( 成 新 的生 产 利 形 函 数 ) 从 而 降低 成 本 , 加 利 润 和 积 累 ; 的 产 出 ( 品 , 增 它 产 或 服 务 ) 有 相 对 高 的需 求 收 人 弹性 , 而 具 有 持 续 高 的 具 因 部 门增 长 率 ; 迅 速发 展 扩 大 的市 场 , 其 它 部 门产 品或 其 对 服 务 的需 求 , 生 广泛 的直 接 和 间接 扩 散 效 果 , 而 带 动 产 进
象 , 重 于 探 讨工 业 化 过 程 中产 业 之 问 关 系 结 构 、 业 内 部 着 产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变 化 规 律 以 及 研 究 这 些 规 律 的 方 法 。 区 域
资源观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理论与指标
合异质性稀缺资源 ,实施独特 的价值创造战 略,并最终 表现 为在市场 中的价 值创 造 能力 ” 由此不 难得 出这 样 的结论 : 。 个 由众多价值创造能 力很强 的、具有竞 争优势 的企业组 成 的产业一定是能够保持 持续增长 ,在 区域经 济发展 中占据 主
一
素 ,从而把 区域主导产业简单等同于国家主导产业的区域化。
资源观 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 择研究 :理论与指标
郑 江 绥
( 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0 1 ) 30 3
摘要:在既有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 究中,普遍存在忽视产 业微观基础和 区域空间属性 等问题 。文章试图建立 个具有微观基础 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以企业的 “ 资源观 ” 为视 角,以分析 企业 的竞争优势作 为切入 点 ,然后将 区域 的空间属性引入理论框 架,遵循 “ 企业一 企业 集群一产 业” 的逻辑主线逐层展 开分析 ,从 而
导地位的产业 。也就 是说 ,作为区域主导产 业 ,必 须是具有 竞争优势 的 ,即必须具有很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最后 ,我们将 区域的空 间属 性加入分析框架 中。为什 么 呢?因为 区域虽然是 国民经 济的空间组成部 分 ,但 同时更是 个具有 自身利益诉求 的单元 。与 国家 主导 产业相 比,区域
一
2 一个 新的理 论框架 :以资源 观为视 角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的新理 论框架。首 先 ,明确将区域主导产业的分析建立在微 观基础之上 ,具体说 来,新的理论将 以 “ 企业 ”这个微 观单元 作为分析 起点。因
为在经济学理论 中,产业不是一个微观分析元 ,而是一个集合 的概念 ,简单地说 ,产业是指具有某类 共同特性 的企业集合 。 从主导产业的现实形成过程来 看,也是先有企业 ,再有产业 。 主导产业开始于一个或几个持续快速成长 的企业的形成 ,当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础研究
摘要: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产业经济是一种中观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本文主要借鉴产业结构理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考虑主导产业的选择,以期选择的农业主导产业能使安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到合理的状态。
史忠良(1998)认为国民经
济是由许多的产业部门组成,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各产业都有其本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每一个产业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相应产业的变动,并进而引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变化。
同样,在各产业内部,组成产业的各个部分之间矛盾运动也会给产业带来影响,促使产业的发展变化。
产业经济学主要探讨在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联结构、产业内组织结构的菱动规律以及分析这些变动规律的方法。
本文对安县主导产业的研究就是从产业出发,以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安县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增长极概论;比较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然后经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的改进,再经俄林要素享赋理论的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增长的原因》(简称《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的关键点在于各国都应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专
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出口数量,用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去交换本国生产成本较高但又需要的其他产品。
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两个国家发生贸易往来的必要条件是每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要低于其
他国家,否则,这个国家将无法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都居于绝对劣势时,两国仍可以开展贸易的现象。
相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补充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通过实例论证了自由贸易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完善具有重大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相对劳动成本的差别决定了两个国家是否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
虽然一国可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是不同的,总有一种产品的绝对劣势要较小一些,即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那么,该国就可以利用这种相对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出口数量,结果可使贸易双方都能从交换中获得各自的利益,提高各自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两国的产业结构,增加各种产品产量。
这就是所谓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要素享贝武理论
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修正和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提
出了一种国际贸易的纯理论一一要素享赋理论(TheTheory ofFaCtor EndOWment),即H模型。
要素察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各国要素享赋的差异是各国自由贸易中存在的比较优势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
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劳动丰裕度高的国家,比较优势在于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度高的国
家,…其比较优势在于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本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将安县农业各备选产业进行综合比较,最后选择出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产业。
安县若要发展农业,就应该从安县的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优先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但比较优势理论包含了一条假设前提,一个地区只生产两种产品,应当集中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那一种产品,这显然与安县实际不符。
安县产业众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不止一种,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和考虑到安县的实际情况,应确定多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培养和发展。
增长极理论
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在其论文《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中提出了“增长极”的概念。
随后,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ne)、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Fried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Hirschman)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增长极理论认、为:均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极冲心”传导向其他部门或地区。
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有几个优点:第一,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
第二,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第三,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且容易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吸引力。
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
这些优点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增长极理论也有其明显的缺点。
由于因果循环的影响,增长极理论对周围地区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波效应,也称“马太效应”,即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二是扩散效应。
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然而通常回波效应会大于扩散效应,正由于这点的存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慎重。
增长极理论对安县产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县要想平衡发展各个农业产业是不可能的,应集中力量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将其作为安县农业主导产业,打造农业主导产业的核心区,形成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大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