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础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础研究
摘要: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是一种中观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本文主要借鉴产业结构理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考虑主导产业的选择,以期选择的农业主导产业能使安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到合理的状态。史忠良(1998)认为国民经
济是由许多的产业部门组成,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产业都有其本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每一个产业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相应产业的变动,并进而引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变化。同样,在各产业内部,组成产业的各个部分之间矛盾运动也会给产业带来影响,促使产业的发展变化。产业经济学主要探讨在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联结构、产业内组织结构的菱动规律以及分析这些变动规律的方法。本文对安县主导产业的研究就是从产业出发,以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安县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增长极概论;比较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然后经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的改进,再经俄林要素享赋理论的修正和完善的过程。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增长的原因》(简称《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的关键点在于各国都应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专
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出口数量,用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去交换本国生产成本较高但又需要的其他产品。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两个国家发生贸易往来的必要条件是每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要低于其
他国家,否则,这个国家将无法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都居于绝对劣势时,两国仍可以开展贸易的现象。
相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补充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通过实例论证了自由贸易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完善具有重大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相对劳动成本的差别决定了两个国家是否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虽然一国可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是不同的,总有一种产品的绝对劣势要较小一些,即具有相对比较优势。那么,该国就可以利用这种相对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出口数量,结果可使贸易双方都能从交换中获得各自的利益,提高各自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两国的产业结构,增加各种产品产量。这就是所谓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要素享贝武理论
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修正和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提
出了一种国际贸易的纯理论一一要素享赋理论(TheTheory ofFaCtor EndOWment),即H模型。要素察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各国要素享赋的差异是各国自由贸易中存在的比较优势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劳动丰裕度高的国家,比较优势在于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度高的国
家,…其比较优势在于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本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将安县农业各备选产业进行综合比较,最后选择出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安县若要发展农业,就应该从安县的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优先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但比较优势理论包含了一条假设前提,一个地区只生产两种产品,应当集中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那一种产品,这显然与安县实际不符。安县产业众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不止一种,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和考虑到安县的实际情况,应确定多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培养和发展。
增长极理论
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在其论文《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中提出了“增长极”的概念。随后,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ne)、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Fried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Hirschman)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均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极冲心”传导向其他部门或地区。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有几个优点:第一,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第二,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第三,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且容易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吸引力。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这些优点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增长极理论也有其明显的缺点。由于因果循环的影响,增长极理论对周围地区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波效应,也称“马太效应”,即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二是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然而通常回波效应会大于扩散效应,正由于这点的存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慎重。增长极理论对安县产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安县要想平衡发展各个农业产业是不可能的,应集中力量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将其作为安县农业主导产业,打造农业主导产业的核心区,形成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大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