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6~18页)【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课设置了两个红点问题:分别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以及其特征,使学生能从实物抽象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结合生活经验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有了些许了解和认识,但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曲面,比有平面图形围成的长方体、正方体更抽象一些,可以说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又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在体验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教具和学具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柱和圆锥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这些冰淇淋盒子,你有什么发现?2.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形状接近圆柱或圆锥的物体。

学生可能会想到铅笔杆、水杯、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滚子等是圆柱;铅笔尖部、圣诞帽、沙堆、陀螺等是圆锥。

3.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谈话:对圆柱和圆锥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研究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呢?(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怎样计算?(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引出课题:认识圆柱和圆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拿一根一头拴着一个小球的绳子甩动,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结合书第2页2、3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

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

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研究对象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圆柱的特征:⑴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

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⑵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

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学生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以及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直观认识了圆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后面继续学习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基础。

让学生通过观察常见的圆柱或圆锥形状的物体,充分发挥实物的直观作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初步抽象圆柱、圆锥的几何形体。

然后借助直观学具观察和实验操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圆柱和圆锥的具体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实现了图形认识的新跨越,使学生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得以进一步完善,而且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操作、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体验圆柱、圆锥由面到体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各种体验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难点:对圆柱、圆锥侧面和高的认识。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教具、课件、学具模型、自主探究卡、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课前观看微视频,回顾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研究方法,为新课的探究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的吗?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预设:是圆柱和圆锥。

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它们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课件演示)左边图形都是圆柱,右边的三个图形都是圆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柱和圆锥”(出示课题)【设计意图】这节课选取了学生感兴趣而且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作为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回忆一下长方体的特征。

2、回忆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3、比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新知1、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的盒子,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预设:A、左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哪些特点?B、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哪些特点?2、认识圆柱以及圆柱的特征,学习红点问题一。

(1)课件出示左面的图形,在下面出示问题:左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动态演示实物抽象出几何体圆柱,隐去实物圆柱各个面上的图案、颜色、只留下轮廓线,再显示该图形的名称:圆柱。

、问:同学样再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学生自由发言。

(2)合作探究圆柱的特征刚才我们看到圆柱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大家可以用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剪一剪、画一画等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边操作边讨论,同时对发现的结论作好记录。

(3)各小组汇报圆柱的特征。

情况预设:A、我们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并且大小一样。

(其余组同意他们的看法吗?怎样证明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量圆的直径或周长或画下来再比较B、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弯的。

(曲的)课件出示一个大圆柱,随着老师的介绍,表示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说明:圆柱两底间的距离叫作高。

课件展示圆柱的高是有无数条的,并且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

3、学习红点问题二(1)课件出示右面的图形,在图的下面出示问题: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动态演示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圆锥。

(2)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的?学生自由发言。

(3)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学生借助实物根据上面探究圆柱特征的方法来研究圆锥的特征。

小组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老师归纳: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是曲面),一个底面(是圆面)。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两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两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两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两篇篇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一、对圆柱的认识进行重点引导认识圆柱时,由于学生对圆柱已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圆柱,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并对圆柱的侧面教学作了重点说明。

二、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

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

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

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三、注意对比: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

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意有层次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虽然课前钻研教材,准备学具、教具花的时间多些,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脸蛋,我心里和孩子一样乐滋滋的。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反思在以住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概念建立地非常快,而又容易忘记。

我想,概念的建立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地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自由地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

这样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探究精神。

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形的实物,同桌合作,观察讨论,再反馈。

学习侧面积时,让学生卷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发现原来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又如,在推导侧面积公式时,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

打开,又卷一次。

思考: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现在卷成圆柱的什么?生:原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单元目标:1.使同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掌握圆柱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1)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局部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同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同学回答,使同学了解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评判答案是否正确)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二.认识圆柱特征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平安、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外表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身手中圆柱的外表,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转变过程,引导同学考虑: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次课后反思:(一)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程内容时间分配比例失调,导致课堂头重脚轻,没有按时将本课内容处理完,在课堂时间内仅处理了第一个大问题能量的摄取,后面的内容粗粗的利用课间处理完,拖堂严重。

(二)分析原因:在本节内容中有一个学生必做的探究实验,探究食物的热价,而本实验中有些实验步骤课本的描述不够清晰明了,同时本实验又需要使用酒精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课程进入本环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实验,我在课堂中当场演示各个实验环节的实验操作方法,但由于在讲台上人力演示实验的突出弱点就是可视范围较小,声音穿透力不强,且由于一边操作一边解说,精力分散,无法关注到学生的反映,而且语言较为繁琐,操作过程中无法省略可以简化的过程(比如燃烧花生的过程必须一直等到烧完,才能显示出加热后的温度t2;用天平称重必须一直等到天平完全平衡才能显示测得的数据),导致费时较长,同时无法突出强调每一步骤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操作点或者要出现的实验结果,从而导致了整个演示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却仍有有一部分在后面的小组并未看清楚和听清楚实验操作过程,所以出现了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迟疑不决,不敢放手去做,直到向我明确了一些疑惑才动手,导致整个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也比较长,这样整节课的时间几乎全耗费在了实验上,而导致后面的问题处理的非常仓促,出现了拖堂的现象。

(三)调整措施:经过组内的研讨,一致认为可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来演示实验,演示过程借助大屏幕,可有效增加实验操作的可视范围,也可增强教师的声音穿透力度,同时给了教师观察学生反映从而及时调整解说重点的机会,又可将实验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的一些中间环节直接跳过,重点演示需要关注的关键环节和实验结果,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效率。

所以我与本组老师合作,自己录制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并将视频放入了课件当中,并将特别需要关注的实验环节拍成照片,做成一页幻灯片,并配上文字进行强调解释,在让学生观看完视频指导之后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可随时观看屏幕上的提示,让动态的指导和静态的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借力完成实验。

小学数学_《认识圆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圆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圆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并能验证。

教学难点:圆柱的形成过程及圆柱的截面图形。

教学设计:一、唤醒旧知,对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形,它们分别是什么?长方形、正方形、圆。

一定是吗?转动一下,它们还可以能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或长方体、圆柱或圆锥等。

这些都是立体图形,一年级我们已经会辨认它们,并且我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进行过探究。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柱。

(板书课题《认识圆柱》)【设计意图:由看到的平面图形想到它还有可能只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二、探究新知,积累活动经验1、从具体实物抽象出形让学生课前找找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并带来,找到了吗?举起来给大家看一下,找学生简单介绍。

老师也带来一些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不是圆柱的先放一边,闭上眼睛把是圆柱的这几个物体,抛开颜色和图案,只想他们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呢?睁开眼睛,和你想的一样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柱,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的表象,能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观察、发现圆柱的特征,即是什么样子?这些圆柱,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借助你手中的圆柱小组内交流并汇报展示。

圆柱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两个底面;还有一个面,它跟我们以前学的面一样吗?以前学的都是平面,而它是弯曲的面,数学中把这种弯曲的面叫做曲面,这个曲面在叫做圆柱的侧面。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圆柱“是什么?”(板书“是什么?”)3.探究、验证圆柱“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

数学的学习绝不能仅限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也许我们在探究“圆柱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时就能找到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材分析】《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形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求实、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4.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圆柱、圆锥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观察情境图中的物体,形成直观表象(1)谈话: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吃冰激淋和零食,仔细观察这些盒子,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 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预设一:我是按圆柱和圆锥分的;预设二:我是按形状分的。

(2)谈话:一组是圆柱,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一组是新认识的图形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谈话:谁能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圆锥形状的的物体?预设: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滚子等是圆柱。

铅笔尖部、塑料跳棋下部、沙堆、陀螺等是圆锥。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想象圆柱和圆锥的空间图形的样子,一起画下来。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和圆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锥的知识。

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作用。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 二、教学过程(一)、依托具体情境,抽象出圆锥形物体以“前置作业1”引入新课,了解学生对圆锥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对圆锥已有的经验,借助实物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说一说、指一指的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感受圆锥的特征与圆柱的异同。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圆锥的知识。

图片学生展示合作完成圆锥的特征并板书,即对学生“前置作业”的整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互相学习,倾听别人成果的同时,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

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学习、提升和明理。

图片(二)、在认识圆锥的基础上动手创作圆锥前置作业2:你能自己动手试着做一个圆锥吗?(需要用到哪些形状的面?)成功了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不同作品说理中,类比迁移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是扇形,明白圆锥底面周长与侧面展开图形扇形弧长的关系,为后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做铺垫。

(三)、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师: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那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在哪里?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通过动手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通过让学生找圆锥的高,发现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师: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学生上台动手尝试)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其余同学纠正,理解上下放一块硬板的用处在操作中推理得出:1.两平行纸板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小学数学_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认识圆柱和圆锥》是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

先教学圆柱的特征,再教学圆锥的特征。

这是因为学生对圆柱已有直观感受,对圆锥比较陌生。

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都有圆形底面、弯曲的侧面。

先认识圆柱,有利于认识圆锥。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问题对策本节课的设计探究点: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不同学习方式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并能利用他们的特征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主要策略:“引导自主探究”,即借助多媒体与圆柱圆锥的实物或者模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提示,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习方式以观察、操作、交流为主导,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推理、证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把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迁移到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我来说,你来猜”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喜欢,今天老师说物体的特征,大家说出物体的名称。

它是一个立体图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两个面是正方形),并且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整体回顾1、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导入课题——《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并板书。

2、出示图一,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互说,学生发言汇报,其他同学做补充。

情况预设:生1:圆柱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生2:圆柱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师生总结:我们利用图一回顾了有关圆柱特征的知识。

(板书)3、出示图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底面 底面 高 侧面 底面底面底面周长学生先自言自语的说,再有学生发言汇报,其他同学做补充。

情况预设:生1: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生2:圆锥只有一个顶点,一条高。

……师生总结:我们利用图二回顾了有关圆锥特征的知识。

(板书) 师:同学们联想的都不错!4、出示图三,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高底面侧面 顶点师:图三难度加大了,因为它增加了数据。

同桌互说,学生发言汇报,其他同学做补充。

情况预设:生1:把圆柱沿底面半径等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生2: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同学们说的真精彩!回顾下刚才的学习,我们利用三幅图干了什么?生:对圆柱圆锥进行了整理。

师:对,我们今后复习时,也可以像语文选关键词、关键句一样,利用一些图形或者图片,对知识进行整理,比如可以整理一个单元的、一个信息窗的,好不好?生:好。

(二)系统梳理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订正。

师生总结:利用这个表格,我们又系统梳理了有关圆柱圆锥的计算公式,并完善板书。

(三)自主实践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接近圆柱体的实物,求它们的表面积时根据需要,有的求一个面的面积,有的求两个面的面积,有的求三个甚至四个面的面积,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订正。

2、结合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可以把这个圆柱怎样?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教师可引导学生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圆柱和圆锥。

2、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认识和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

2、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高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运用鸿合白板软件“幕布”功能)师:孩子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

那么今天呢,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玩的一种玩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呀?生:橡皮泥,积木,跳房子……师:需要来点提示吗?(运用“聚光灯”功能,引导学生猜出陀螺)师:会玩吗?前两天啊,我还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陀螺,(出示图片)它大约重两吨,号称“中华陀螺王”,是不是很有趣?孩子们啊,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东西,如果我们还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他们,就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好,孩子们,准备好上课了吗?(教师出示陀螺图片)师: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就和这个陀螺有关。

瞧,这个好玩的陀螺,我把他像这样切成了两部分,(教师运用白板“拼接”功能)上面这部分咱给他起个数学名字叫圆柱,下面这部分叫圆锥。

圆柱和圆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那么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从数学角度进一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回想我们过去的学习经验,认识一个图形,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呢?生: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师:你看,咱们孩子很棒,想到了这些研究的方法。

下面啊,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想出的办法,来研究好不好?行,来看一下要求。

(教师出示小组讨论要求,设置“时钟”功能,限时三分钟)师:好,孩子们,有发现吗?咱们来交流一下。

先来说圆柱。

(板书圆柱)哪组想到前边来介绍一下?派一位同学做代表。

(学生上台展示)生1:两个面相同。

生2:两个一样的圆。

师:刚才这两个孩子介绍的信息还挺多,咱们来捋一下,那么在这之前我建议大家先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孩子。

师:刚才他们都提到了面,他说两个面相同,你们的圆柱有这样的特征吗?拿出来互相看看,举举高,两个一样的圆,这一点验证过吗?怎么验证?生1:尺子量直径。

生2:量半径。

师: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两个面啊,我们把它称作圆柱的底面。

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圆柱的这两个底面是一样的圆。

(板书)好,刚被我稍打断了一下,还有补充的吗?生: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师: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出现不一样的声音了,也就是除了两个底面,你认为还有一个面,把你的圆柱拿出来,把这个面指给大家看(学生上台展示)把你们的圆柱拿出来找找看,这一圈是一个面吗?但是跟以前我们认识的面一样吗?哪不一样?可以一起说。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这位孩子,是他带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个弯曲的面。

这个面在数学上啊,我们把它叫做曲面,他称作圆柱的侧面。

这样的话圆柱一共有几个面啊?对,三个面,除了两个底面还有一个侧面(曲面)。

(板书)你看刚才我们是从圆柱面的数量,形状以及相同关系上认识了他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老师找到了这样一个物体,看(出示图片)是鼓,是圆柱吗?怎么又不是了?他不是也符合这几个特征吗?生:圆柱的侧面是直的,而这是弯的。

师:也就是这个鼓看起来是两头细中间宽的,而圆柱上下应该是一样的,那你们觉得圆柱的特征我们还应该补充什么?生:圆柱上下应该是一样的。

师:虽然有些不准确,但意思已经明白了,是怎么样?它应该是上下一样粗。

(板书)好,孩子们,你看,一交流一讨论咱们对圆柱的特征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这些特征咱们可以把圆柱这样画出来(三维工具画圆柱)能找到他的底面和侧面在哪吗?学生抢答。

师:好,孩子们,说好了圆柱啊,咱们再来说圆锥。

(板书圆锥)哪组想到前面来介绍的?来,派一名同学作代表。

生1:圆柱的圆逐渐缩小,还有补充吗?生2:圆柱没有顶点,圆柱有一个顶点。

师:哎呀我觉得咱们班孩子实在太厉害了,来,请坐,有掌声吗?刚才这两个孩子说的你们都听见了吗?都听明白了,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圆锥有几个面?拿起你的圆锥,指一指,看一看,一个是圆的,我们可以把他称作圆锥的底面。

另一个面……生:侧面。

师:你们看,你们很有学习方法,都给他们起好名字了,就听你们的。

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侧面是曲面吗?是,拿出来,摸一摸。

怎么摸?是曲面吗?这一圈也是曲面。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圆锥有几个底面?1个,是圆。

(板书)侧面也是一个曲面,除此之外,圆锥还有一个顶点你找到了吗?你看,有了刚才圆柱的研究经验,咱们再来说圆锥,就方便多了是不是?如果我们也像刚才那样,把圆锥画出来,又是什么样呢?用手比划比划,你们看,是这样吗?(三维工具画圆锥)那你能找到这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分别在哪吗?老规矩,我来指,你们抢答。

好,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操作交流,咱们从数学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觉得自己掌握的怎么样?那我再来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圆柱大变形的游戏,准备好了吗?仔细看,它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生:粗细。

长短,也就是高矮。

师:行,咱们孩子都很会表达,很形象,不过粗细长短高矮都是咱们在生活中的说法。

回到数学的角度,粗细跟什么有关?生:直径,详细说就是直径越大越粗,直径越小越细。

师:那高矮呢?生1:跟侧面有关。

师:你想补充?你来。

生2:跟高有关,师:谁的高?圆柱的高。

师:行,孩子们,圆柱的底面直径,我们相信你们一定很清楚,对不对,那到底什么是圆柱的高呢?这样,咱不是有圆柱吗?拿出你的圆柱,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再试着指一指、量一量。

(学生小组讨论)师:找到了吗?找到的可以举手,来你到前面来(生上展台)师: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垂直着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你是这么量的吗?那我们要为这位孩子送上掌声了。

那我还有一个问题想和你们探讨,除了外边,圆柱里面有高吗?我们来看,(出示图片)这是牙签筒,我把他里面装满牙签,让每一根牙签都笔直的竖立在里面,就像这样,(运用“覆盖”功能)那是不是每一根牙签的高度都可以代表这个高度啊?那同学们想一下,圆柱有多少条高啊?无数条。

行,咱们班的同学确实很厉害,会合作会交流,不过刚才我们都是在交流自己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看数学上怎么说的(出示课件)(板书)师:明白吗?这个说法跟咱们的想法一样,咱们同学真厉害,为会思考的自己鼓鼓掌!认识了圆柱的高,我们再来看看圆锥,它有高吗?如果有,又在哪呢?来,你说。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我们再来看看数学上怎么说的。

(出示课件)(板书)好,孩子们,经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圆柱和圆锥的高。

这会,觉得自己掌握怎么样了?行,那我再来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看,我能做圆柱,明白要求吗?开始吧!有办法吗?生:纸卷成圆柱,找两个相同的圆。

师:明白他做的方法吧?你们和他一样吧?做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生1:两个一样的圆。

还有其他做法吗?生2:把相同的圆片叠起来。

注意点是什么?底面完全重合。

师:好,孩子们,两个办法了,再给你们提高点难度,因为我觉得咱们班孩子今天很厉害,不给你那么些圆片了,只给你一个,有知道怎么做的吗?生:他本身就是个圆柱。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一张圆片,即使很薄,他也有高度,也是个圆柱。

好了孩子们,是不是对圆柱又有了新的认识?三、回顾整理师:回头看看,我们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啊?学生谈收获。

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回顾一下。

(播放视频)四、课堂小结师:好了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在课后呢,希望你们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煎饼果子,还有哪些圆柱和圆锥呢?好了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下课!《认识圆柱和圆锥》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认识圆柱和圆锥》效果分析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体实物,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

认识圆柱后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

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

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多处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为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圆柱圆锥的启始课,安排在圆柱表面积等课之前,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重要的一课,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认识圆柱和圆锥》评测练习1、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先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圆柱和圆锥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

2、我能做圆柱。

如果提供给你一张纸,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圆片。

你能选一选,试着做出一个圆柱吗?先想一想,再到小组中交流你的制作方法。

《认识圆柱和圆锥》课后反思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立体几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为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圆柱圆锥的启始课,安排在圆柱表面积等课之前,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重要的一课,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动手实践,探索对圆柱的特征。

认识圆柱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体实物,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2、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

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交流圆锥的特征。

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3、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