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30例

中医辨证论治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30例
中医辨证论治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30例

-52- 中华医学·湿证·内分泌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4

中医辨证论治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30例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eyelid gland dysfunctional dry eyes

王 芳

(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273100)

中图分类号:R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4-0052-02证型:DGB

【摘 要】目的: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展开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择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60名,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分别30名,试验组60患眼,参照组60患眼),对试验组行以中医综合干预措施,对参照组行以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做以讨论。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的患者的整体疗效好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之后,试验组的患者的OSDI积分、泪膜破裂时间以及睑缘异常评分上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使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干预,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中医疗法;效果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al dry eye of the eyelid gland. Method: 60 patients with eyelid gland dysfunctional dry ey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Ma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and 60 ey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CM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ye drops.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observ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addition, after treatment, the OSDI score, the rupture time of tear film and abnormal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dry eye patients with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could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and it wa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wider application.

【Keywords】Dysfunctional dry eye of the eyelid gl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Effect analysi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24.023

在临床当中,睑板腺功能障碍症状(简称MGD)属于一种弥漫性的病损,有可能会造成眼表刺激以及泪膜不稳定等情况,伴有(或者不伴有)炎症反应或者是其他不同的眼表疾病,这往往都是导致蒸发过强性干眼症的重要影响因素[1]。如今临床MGD发生率逐渐升高,对其进行有效治疗的措施也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2]。本文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30例,并对照3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60名,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分别30名,试验组60患眼,参照组60患眼),试验组当中包括男性患者14名以及女性患者16名,年龄24~65岁,平均(47.23±6.76)岁;参照组当中包括男性患者16名以及女性患者14名,年龄25~66岁,平均(46.87±6.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分析。1.2 方法

对试验组行以中医综合干预措施,使用药方为清眩润目饮(药方:麦冬、玄参、金银花、生地黄、连翘、苍术、淡竹叶、天花粉、菊花,研磨成颗粒状,备用),在服药之前对患者给予睑板腺按摩,随后将中药颗粒倒入到高筒容器当中,取150 mL 开水进行冲泡,借助药物热气对眼部进行熏蒸,并交替双眼,每次每眼进行10分钟左右熏蒸即可,随后内服药物,每天早晚进行,共2次,有需要可适当联合童子髎和刺络放血,每周进行2次。对参照组行以滴眼液进行治疗,取1%氟米龙滴眼液,每天给药四次,每次每眼一滴即可。

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辅以适当的基础治疗以及相同的护理干预。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做以讨论,观察项目主要包括:OSDI评分(眼表疾病评分指数),使用问卷进行;BUT(泪膜破裂时间);睑缘异常评分;治疗整体效果(整体有效:眼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药治疗;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好发于中青年,其病程长,日久不愈,并发症多.给广大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至今尚无有效根治方法。我们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运用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系在我院就诊的病人,年龄最小20岁,最大52岁,其中30-40岁者35例,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20年,其中1-10年者40例。 2诊断标准 1、症状:尿频、残尿感、会阴及肛门周围疼痛不适。 2、前列腺触诊:表面不平或不对称,可触及不规则的炎性硬结、压痛、质地失去了正常的均匀的弹性; 3、前列腺液检查: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前列腺PH值﹥6.8,前列腺液取不到时可以取精液检查。WBC ﹥5个/HP。即可诊断。本组50例均符合上述标准,同时除外急性前列腺炎。 3治疗方法 本组50例均采用中药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治疗。基本方:熟地20ɡ、知母15ɡ、肉桂10ɡ、当归12ɡ、白芍30ɡ、黄芪30ɡ、萆解25ɡ、蜈蚣2条、牛膝30ɡ、石菖蒲8ɡ、蒲公英30ɡ、甘草6ɡ。辩证加减:1、湿热证:加车前子12ɡ、扁蓄15ɡ、矍麦15ɡ、滑石30ɡ、木通10ɡ;2、肾虚证:加枸杞15ɡ、山药30ɡ、乌药10ɡ、益智仁10ɡ、莬丝子15ɡ、仙灵脾30ɡ;3、血瘀症:加三棱10ɡ、莪术15ɡ、荔枝核30ɡ、穿山甲10ɡ、王不留行10ɡ、元胡10ɡ;4、中虚证:加党参30ɡ、白术15ɡ、茯苓15ɡ、陈皮10ɡ、灸升麻6ɡ。每日一剂,水煎三次共约600ml分三次口服,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休息2-3天后再行下一疗程。 4疗程标准 4.1显效症状完全消失,前列腺液检查连续2次(间隔一周以上)正常,肛门指诊压痛消失。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前列腺液检查连续2次以上WBC 减少1/2以上,肛门指诊压痛及质地均有改善。3、无效:症状、体征及前列腺液检查无明显变化。

中医综合-8模拟题

中医综合-8 (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80,分数:120.00) 1.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主要与下列哪一组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 A.脾、胃、肺 ? B.肺、脾、肾 ? C.肺、三焦、肝 ? D.肺、肝、膀胱 (分数:1.50) A. B. √ C. D. 2.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气血的盛衰 ? B.气机失调 ? C.阴精阳气的盛衰 ? D.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盛衰 (分数:1.50) A. B. C. D. √ 3.下列哪种治法为从治法 ? A.通因通用 ? B.寒者热之 ? C.用热远热 ? D.补泻兼施 (分数:1.50) A. √ B. C. D. 4.既治寒痰咳喘,又治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的药物是 ? A.天南星 ? B.白附子 ? C.白芥子 ? D.贝母

(分数:1.50) A. B. C. √ D. 5.提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的医著是 ? A.《难经》 ? B.《诸病源候论》 ? C.《金匮要略》 ? D.《内经》 (分数:1.50) A. B. C. D. √ 6.“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确切病机是 ? A.气不摄血 ? B.气机逆乱 ? C.血随气脱 ? D.血随气升 (分数:1.50) A. B. C. D. √ 7.下列哪一项不是痢疾的主要病理变化 ? A.脾虚湿盛 ? B.湿热壅滞肠中 ? C.气血壅滞肠中 ? D.肠道传导失司 (分数:1.50) A. √ B. C. D. 8.以邪正斗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下列哪一种说法欠妥 ? A.正胜邪则不发病 ? B.邪胜正则发病 ? C.正虚邪实则病进 ? D.正虚邪衰则病危 (分数:1.50)

1999年中医综合真题及解答

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 A.阴虚阳盛B.阴阳两虚C.阳盛阴虚D.阴盛阳虚E.阳虚阴盛 2.下列不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 E.酸、苦、甘、辛、咸 3.在五脏之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肝之变动为握B.心之变动为笑C.脾之变动为哕 D.肺之变动为咳E.肾之变动为粟 4.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 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相侮E.反克 5.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肃降 D.肺朝百脉E.肺输精于皮毛 6.联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影响C.心营、肺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E.以上都不是 7.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脾燥胃湿,燥湿相济B.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胃主纳谷,脾主磨谷D.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E.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 8.“中焦如沤”是比喻 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D.水谷精微的布散状态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 9.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海B.肺为气海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E.胃为水谷之海 10.下列哪一组经脉是环绕口唇的? A.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肾经、任脉、胆经、冲脉C.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胃经、肝经、冲脉、任脉 11.《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2.在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中,较为次要的是 A.久病伤阴,累及于肾B.五志过极化火,耗及于肾 C.幼年肾气虚弱,老年精气衰退D.它脏为病,累及于肾 E.房劳过度,耗伤于肾 13.“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因寒用热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 14.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 A.世医得效方B.诊家枢要C.脉诀汇辨D.诊家直诀E.脉义简摩15.青舌黄苔的主病是 A.酒毒内盛B.寒湿化热C.寒湿内盛D.寒凝血脉E.宿食内停16.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多由 A.气郁化痰,痰火扰心B.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心气不足,神失所养D.痰气郁结,阻蔽神明E.瘀热互结,上扰神明 17.白喉的咳嗽特点是 A.干咳B.顿咳C.咳声清脆D.咳声重浊E.咳如犬吠18.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 A.气虚不能摄血B.肝气郁滞C.血热内迫D.寒凝血滞E.瘀血积滞19.病人有无遗传性疾病,属以下哪项内容? A.既住史B.家族史C.个人史D.婚姻史E.生育史20.以下哪项属于细脉的相似脉? A.微、弱、散脉B.濡、弱、伏脉C.微、濡、虚脉

1991年考研中医综合试题及答案

199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互为消长 D. 平衡协调 E. 互相转化 【参考答案】B 2. 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 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 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E. 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B 3. 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 A. 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 B. 肺具有布散水液的功能 C. 肺具有输精于皮毛的功能 D 肺为脏腑之华盖 E. 饮入于胃……上归于肺 【参考答案】A 4.“乙癸同源”应归属于: A. 肝和心的关系 B. 肝和肺的关系 C. 肝和肾的关系 D. 肝和牌的关系 E. 肾和牌的关系【参考答案】C 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 气能生津 B. 津能化气 C. 气能摄津 D. 津能载气 E. 气能行津 【参考答案】D 6. 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A. 经别 B. 别络 C. 浮络 D. 孙络 E. 奇经 【参考答案】E 7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 A. 脉凝泣而变色 B. 皮搞而毛拔 C. 筋急而爪枯 D. 肉胝皱而唇偈 E. 骨痛而发落 【参考答案】D 8.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 A. 体内气机的逆乱 B. 体内阴血的不足 C. 体内阳气之变动 D.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E. 体内筋脉失常 【参考答案】C 9.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的经脉是 A. 手少阴心经 B. 任脉 C. 冲脉 D. 足阳明胃经 E 足太阴脾经【参考答案】D 10.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于:

2017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含标准答案(完整)

2017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含标准答案(完整) A型题(1-81题) 1.《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其影响因素是B A.体质因素 B.社会环境因素 C.地理差异因素 D.季节因素 2.与“阳胜则阴病”,病理变化相关的是B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相互转化 3.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C A.抑强 B.扶弱 C.泻子 D.补母 答案:C泻子。心为肝之子,子病导致母病,病因在子,因而泻其子。 4.根据《素问》,女子“面始焦,发始堕,面始白”与哪条经脉有关C 5.A.太阴脉衰 B.少阴脉衰 C. 阳明脉衰 D.少阳脉衰 6.“治痰先治气”的理论依据是C A.气能生津 B.气能载津 C.气能行津 D. 气能摄津 7.在奇经八脉中,与精冷不育证最密切相关的是B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8.依据《素问·刺志论》,能够导致气虚身热的原因是D 9.A.伤风

B.伤寒 C.伤湿 D.伤暑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三焦功能失司的病理变化是C A.水谷精微输布障碍 B.水谷受纳腐熟障碍 C.全身水液代谢障碍 D.糟粕传化排泄障碍 11.温热病过程中,邪热里结,阴液大伤,应选用的治则是D 12.A.治本 B.治标 C.先治标后治本 D.标本兼治 13.症见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者属于B A.神乱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4.动脉与紧脉均可见于B A.寒证 B.痛证 C.惊恐 D.宿食 15.促、结、代脉的共同特征是A A.脉来时止 B.脉来迟缓 C.脉来数急 D.脉来无力 13、呼吸微弱,手撒身软,汗出不止,二便失禁,舌淡白,脉微欲绝,所属的证候是D A气陷 B亡阳 C气逆 D气脱 14.症见咳嗽痰黄,发热,微恶风寒,苔薄黄,脉浮数者,宜诊断为D A.风寒犯表证 B.痰热壅肺证 C.风热犯表证

中医综合-386模拟题

中医综合-386 一、B型题(总题数:9,分数:30.00) ? A.手三阴经穴 ? B.手三阳经穴 ? C.任脉、督脉穴 ? D.足三阳经穴 (1).治疗咽喉病、热病,宜选用的经穴是(分数:1.50) A. B. √ C. D. (2).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宜选用的经穴是(分数:1.50) A. B. C. √ D. 腧穴的主治规律:手三阳经穴治疗咽喉病、热病;任脉、督脉穴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和妇科病。手三阴经穴治疗胸部病。足三阳经穴治疗目病、神志病和热病。足三阴经穴治疗前阴病和妇科病。 ? A.足少阴肾经 ? B.足太阴脾经 ? C.足厥阴肝经 ? D.手少阴心经 (1).肓俞穴所属的经脉是(分数:1.50) A. √ B. C. D. (2).曲泉穴所属的经脉是(分数:1.50) A. B. C. √ D. 足少阴肾经穴歌(27穴):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接,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到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半寸辟,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毕。足厥阴肝经穴歌(14穴):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五里阴廉急脉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 A.足少阳胆经 ? B.手少阳三焦经 ? C.手太阳小肠经 ? D.足太阳膀胱经 (1).天柱穴所属的经脉是(分数:1.50)

A. B. C. D. √ (2).天宗穴所属的经脉是(分数:1.50) A. B. C. √ D. ①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中、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至阴。②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天宗、颧髎、听宫。 ? A.内踝正下方凹陷处 ? B.外踝正下方凹陷处 ? C.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 D.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申脉穴的定位是(分数:1.50) A. B. √ C. D. (2).太溪穴的定位是(分数:1.50) A. B. C. D. √ 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主治:头痛、癫、精神病、踝关节痛。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主治:①肾虚诸证;②阴虚性头面五官病证;③肺部疾患;④消渴、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 A.肩井 ? B.承泣 ? C.瞳子髎 ? D.委中 (1).针刺操作时应注意轻、慢、压的腧穴是(分数:1.50) A. B. √ C. D. (2).既可直刺、深刺,又可针刺放血的腧穴是(分数:1.50) A. B. C. D. √ 因为解剖位置的原因,操作时应注意。 ? A.支沟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它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在中医领域,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分型治疗,根据不同的类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它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在中医领域,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是分型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的前列腺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一:分型治疗 1:湿热型可见发病急,会阴及小腹胀痛、抽痛,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清热除湿,理气活血。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 黄柏10g 山栀子10g 车前子10g 木通10g 川楝子10g 赤芍10g 丹皮10g 茯苓10g 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2:气滞血瘀型病程较长,以疼痛为主,牵掣小腹和睾丸疼痛。治疗宜活血化瘀。常用的处方为:丹参30g 赤芍10g 红花10g 王不留行10g 乳香10g 没药10g 青皮10g 川楝子10g 小茴香10g 水煎服,每日1剂。 3:肾气亏虚型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及阳痿早泄等症状。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的药物为:黄柏10g 知母10g 生熟地各10g 山药30g 山萸肉10g 茯苓20g 泽泻10g 王不留行10g 丹皮10g 川楝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如有肾阳虚的情况,可加入制附子10g,蛇床子 20g,仙灵脾10g。 二:中医偏方 1:知母车前子治慢性前列腺炎【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组成】知母12克,车前子12克,柴胡12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000年中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中医综合200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2.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惊胜怒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3.“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可以实大便 B.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C.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 D.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E.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4.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5.与语言、声音、呼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元气 B.肺气 C.宗气 D.中气 E.心气

6.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经脉是 A.督脉 B.阴维脉 C.阳维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7.其循行既至目外眦,又至目内眦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足太阳膀胱经 8.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足少阴与足太阳 B.手少阳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9.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10.“味过于酸”,则 A.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B.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C.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D.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1.《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属于 A.体内气机的逆乱 B.体内阻血的不足 C.体内阳气之变动 D.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前列腺有用的中药药方

前列腺有用的中药药方 有的前列腺友分泌的前列腺液很多,那过多好不好呢?其实,造成前列腺液分泌过多的原因很多,但多数都与前列腺炎症有关,希望腺友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造成更多伤害。 前列腺液是男性生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着养护精子的作用。不少男性朋友往往会发生前列腺液过多分泌的现象,造成前列腺液过多的原因主要有:一.性刺激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有些男性朋友很容性兴奋,而流出大量的液体。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反应,性兴奋导致**血流增加,前列腺液生成相应增加,又因为兴奋时肌肉出现持续收缩,出现前列腺液大量流出。二.能引起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前列腺液中含有较多的炎性物质,看似分泌前列腺液过量。 可见,前列腺液分泌过多很有可能是前列腺炎症造成的原因,倘若读者长期发现自己前列腺液有不同程度的分泌出来,则需要考虑进行前列腺检查,考虑是否由于前列腺炎造成这种情况。前列腺保健操第一节:仰卧,两腿自然伸直,将臀部抬起后放下,反复10次。第二节:仰卧,两腿屈膝,两脚移向臀部,以肩、脚着床,臀部高高抬起,同时深吸气,提肛;臀部放下,同时放松,深呼气,

反复12-20次。第三节:仰卧,两腿自然伸直,腰身 如鱼游水般左右摆动100-200次。第四节:仰卧,两 腿伸直。40°左右两腿交叉,外展50-100次。 第五节:仰卧,两腿抬起,做骑自行车的蹬踏动作50-100次。第六节: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握 空拳,以腰为轴左右旋转,腰左旋时,右拳、右前臂轻击小腹,左拳、左前臂轻击尾骨部;腰右转时左拳、左前臂轻击小腹,右拳、右前臂轻击尾骨部,如此反复20次。 “目前社会上极度渲染、夸大慢性前列腺炎的危害性,把慢性前列腺炎严重妖魔化,这无形中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患者认定前列腺炎就一定会造成**质量低下,或是**质量出现问题,就反推一定是自己的前列腺出了问题。”李郑生主任说。“部分前列腺炎患者可有**参数的改变。”大多数学者认为仅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质量低下有关,而这种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前列腺炎仅占发病率的5%左右,临床很少见;而90%~95%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于没有细菌感染,一般不会影响**的质量。引起**质量低 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莫因为**质量出现问题,就都去找前列腺的“毛病”。多数情况下,**质量出现问题,单纯去“处理”前列腺,收效甚微,甚至一些治疗前列腺炎的药物会导致**质量出现问题。晨第一次排尿很重要,通过分析晨尿的颜色、气味、状态上能分辨出身体状况、饮水量够不够、

中医综合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中医综合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您的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口舌生疮需调治的脏腑是() [单选题] * A.肺与大肠 B.心与小肠(正确答案) C.脾与肾 D.肝与胆 E.肾与膀胱 2.中医建立治则治法的主要依据是() [单选题] * A.症状 B.体征 C.疾病 D.病因 E.病机(正确答案) 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症的是() [单选题] * A.胸闷 B.恶寒 C.口苦 D.发热 E.消渴(正确答案) 4.“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理论体现了() [单选题] *

A.阴阳交感互藏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互根互用(正确答案) E.阴阳消长平衡 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最适于治疗的是() [单选题] * A.阴盛则寒之证 B.阴虚则热之证(正确答案)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阳损及阴之证 6.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相传是() [单选题] * A.心病及肺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心病及脾(正确答案) E.脾病及心 7.下列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木为土之所胜 B.木为水之子(正确答案) C.火为土之子 D.水为火之所胜 E.金为木之所胜 8.五行相克关系下列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金之所不胜为火 B.火之所不胜为水 C.金之所胜为木 D.水之所不胜为木(正确答案) E.木之所胜为土 9.“肝火犯肺”属于() [单选题] * A.子病犯母 B.相乘 C.相侮(正确答案) D.相克 E.母病及子 10.表现出心悸怔忡、精神委顿、失眠健忘的病机是() [单选题] * A.心阳虚 B.心气虚 C.心血虚(正确答案) D.心阴虚 E.心气充沛 11.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单选题] *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输精于皮毛 D.肺朝百脉 E.肺主宣发和肃降(正确答案) 12.中医“得神则昌,失神则亡”指() [单选题] *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 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合计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01.下列属于金元时期滋阴派观点的是(A)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C.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D.阳在外,阴之守也 002.阴阳互损体现了什么阴阳关系?(B) A.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制约 003.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D) A.母病传子 B.子病传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004.肝主疏泄最基本的机能是(C) A.调畅情志 B.促进消化 C.调畅气机

005.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出现的是(A) A.早衰 B.畏寒 C.自汗 D.出血 006.按照子午流注运行规律,上接手少阳经的是(C) A.手少阴经 B.足少阴经 C.手厥阴经 D.足太阴经 007.下列选项中,体现风性善行的的是(B) A.眩晕震颤 B.痛无定处 C.手足抽搐 D.角弓反张 008.五气过极与六郁气滞均可化生(D) A.痰浊 B.湿热 C.燥热 D.内火 00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B)

B.《难经》 C.《中藏经》 D.《伤寒论》 010.症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微弱者,属于(D) A.假神 B.神乱 C.少神 D.失神 011.濡脉和弱脉的共同特征是(A) A.脉形细脉势软 B.脉位沉脉势软 C.脉位沉脉形细 D.脉形细脉率快 012.以下选项中,属于斑秃常见原因的是(D) A.气阴两虚 B.气血两虚 C.血燥化热 D.血虚受风 013.患者心烦失眠,面红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C) A.肝阳上亢证 B.肝火上炎证

中医辨证治前列腺炎要点

中医辨证要点 1.抓住病机特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湿热为病,腺体瘀浊阻滞,腺液排泄不畅。故治疗过程中需紧紧围绕瘀浊阻滞这一特点来辨证用药,无论何证都要选用祛瘀排浊之品,如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败酱草、薏苡仁、冬瓜仁、浙贝母、石菖蒲等。 2.注重局部辨证辨证过程中除全身整体辨证外,还要注重前列腺指检及各种理化检查的局部辨证。湿热证者,前列腺多肿大,可有灼热感,白细胞多有成堆;瘀血证者,前列腺质地偏硬,可有结节但结节光滑,EPS按出较困难,可见红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明显。3.分清寒热虚实湿热为病,常易阻遏阳气和伤阴、伤阳,故治疗时需分清寒热虚实。湿热阻遏阳气者,临床除见湿热证外,还有会阴、睾丸、下腹部畏寒怕风感;湿偏胜易伤阳,而见足心凉、大便溏或全身怕冷等阳虚症状;热偏胜易伤阴,而感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症状。 中医论治 1.总的治疗原则清利湿热,祛瘀排浊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可根据辨证情况,或以清热利湿为主,或以活血祛瘀为主,或偏于排泄为主。病程日久,还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象。或伤于阴,或伤于阳,治疗需寒热之品并投,伤阴加二至丸,伤阳加附、桂等。2.辨证论治 (1)湿热证 ①临床表现本型病程较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小便有灼热感,尿黄赤,会阴部、肛门、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伴口苦口干,肛门灼热,大便或干或溏。前列腺略肿大,有压痛,多有热感;EPS镜检,白细胞多有成堆现象,或满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不明显;EPS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稍数。 ②证候分析湿热为病,排出物及分泌物多且滞涩而不畅。故湿热之邪留滞前列腺,前列腺液分泌较多且排泄不畅,见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口常有乳白色分泌物。前列腺导管直接于前列腺尿道底精阜两侧,与后尿道相通,湿热波及尿道,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感及排尿不尽等症状;前列腺与直肠毗邻,湿热波及直肠则出现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灼热感等直肠刺激征;湿热入络,阻碍气血,故见前列腺略肿大、压痛,且有发热感。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溏滞,舌苔黄腻,脉弦滑稍数,是湿热常见之象。 ③治法清热解毒,祛湿排浊。 ④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方取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萆薢、车前子清利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一测血压眼部检查湿热;石菖蒲祛湿排浊;丹参凉血活血。加虎杖、败酱草、红藤、金银花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品,有助前列腺湿热清、气血通;土茯苓、瞿麦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之品,有助于尿道湿热去而不流注前列腺,且前列腺湿热亦有去路,即从尿道去之。大便干者,配大黄;刺痛明显者,加桃仁、赤芍、穿山甲等祛瘀之品;口干者,合天花粉,既可养阴生津,又可祛瘀排浊。以上药物一般用量为:黄柏12克,萆薢15克,车前子15克,石菖蒲12克,丹参15克,虎杖12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 克,金银花15克,瞿麦15克,大黄6~9克,桃仁15克,赤芍12克,穿山甲15克,天花粉15克。 (2)瘀血证 ①临床表现本型病程较长,接受过前列腺注射治疗史者多见。疼痛明显,常见会阴部、后尿道刺痛,痛引睾丸、阴茎、腹股沟或小腹,尿频,排尿不适,尿有余沥,排尿时尿道刺痛,尿道口乳白色分泌物反不常见,性生活次数常因疼痛而减少(主要是射精疼痛)。伴忧愁思虑,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精神抑郁症。前列腺触摸质地偏硬,大小正常或偏小,或有结节,但结节光滑;EPS较难按出,镜检白细胞可出现成堆,但不似湿热型大量成堆,亦可见红细

中医综合-388模拟题

中医综合-388 一、A型题(总题数:13,分数:27.50) 1.治疗呕吐取足三里、公孙,其配穴方法是 A.同名经配穴 B.表里经配穴√ C.上下配穴 D.前后配穴 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与足太阴脾经(公孙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互为表里。 2.与寤寐关系较密切的经脉是 A.心包经、阴维脉 B.督脉、肾经 C.心经、阳维脉 D.阳跷脉、阴跷脉√ 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睡眠)。 3.下列关于提插补泻之泻法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先深后浅 B.提插幅度大 C.提插频率快 D.以下插用力为主√ 针刺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为泻法。 4.根据针灸治疗原则,寒性病证宜 A.补之 B.泻之 C.留之√ D.疾之 针灸治病的基本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灵枢·经脉》)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同名经配穴的是 A.耳鸣取中渚、足临泣 B.头痛取外关、阳陵泉 C.失眠取神门、三阴交√ D.牙痛取合谷、内庭 同名经配穴法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合的方法,是基于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落枕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①手阳明大肠经:合谷。足阳明胃经:内庭。②足太阴脾经:三阴交。③手少阴心经:神门。④手少阳三焦经:中渚、外关。足少阳胆经:阳陵泉、足临泣。 6.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主要体现的是 A.十四经穴主治的基本规律 B.腧穴的特殊作用√ C.腧穴的近治作用 D.腧穴的远治作用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疗心动过速;又如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

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史,2002年)。 (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会阴部、外生殖区、腰骶等部位坠胀、疼痛不适。 (2)好发于青壮年,易于复发。 2、西医诊断: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 (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道灼热,尿道滴白,会阴部、外生殖区、下腹部、腰骶等部位坠胀、疼痛不适。 (2)前列腺触诊: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炎性结节,或质地较韧,可由举办局限性压痛。 (3)国际NIH-CPSI评分。 (4)好发于青壮年,易于复发。 (5)EPS检查白细胞≥10//HP,或正常(IIIb型)。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伴尿黄短赤、尿后滴沥,小便白浊,阴囊潮湿,心烦口干,口臭腕痞。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2、气滞血瘀证:会阴部、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疼痛,以上部位坠胀。伴尿后滴沥,尿刺痛,小便淋漓不畅。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3、肝气郁结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坠胀不适,以上部位似痛非痛,精神抑郁。伴小便淋漓不畅,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舌淡红,脉弦。 4、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疲软或痠痛。伴尿后滴沥,精神萎靡,阳指或性欲低下,舌淡舌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5、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伴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6、肝肾阴虚证:腰膝痠软或痠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伴小便白浊或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或中成药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四妙丸合萆薢分清饮加减。川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薏苡仁、茯苓、白术、怀牛膝、泽兰、丹参等。 中成药:萆薢分清丸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川穹、赤芍药、五灵脂、蒲黄、枳壳、柴胡、延胡索、巴戟天、仙茅、牛膝等。

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试题及答案(最全、最准确、最完整)

自2106年官方已不再公布往年真题,大家翻阅资料或上网可以发现2016真题都不全,40题往后即使有也 是往年凑得题,这套题原汁原味。 2016年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科目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朱丹溪 C、李杲 D、刘完素 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 A、阴阳消长 B、阴阳互藏 C、阴阳平衡 D、阴阳交感 3、“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A、脾肾阳虚证 B、心肾阳虚证 C、心脾两虚证 D、肾阳虚损证 4、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A、泪 B、唾 C、涎 D、汗 5、肺主一身之气基于() A、肺的肃降功能 B、肺的百脉功能 C、肺的呼吸功能 D、肺的宣发功能 6、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是() A、营气 B、宗气 C、卫气 D、元气 7、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A、经络 B、腠理 C、脉道 D、三焦 8、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为() A、手厥阴心包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太阴肺经 9、劳力过度对身体的主要损害是() A、耗气 B、耗血 C、伤精 D、伤神 10、“皮槁而毛拔”《素问·五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甘 B、多食苦 C、多食辛 D、多食咸 11、脏腑气滞多见于() A、肺、肾、肝、胆 B、肺、肝、脾、胃 C、心、肾、肝、胆 D、心、肝、脾、胃 12、“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伤寒论》,其病机是() A、津亏气耗 B、津随气脱 C、津伤液脱 D、气随津脱 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病治阳 14、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 A、顺应自然 B、护肾保精 C、体魄锻炼 D、养性调神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尿时感觉异常的是() A、癃闭 B、遗尿 C、小便失禁 D、尿后余沥不尽 16、症见少卧不饥,哭笑无常,骂詈不避亲疏者,其病机属于() A、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B、气郁化火,痰火扰神 C、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D、痰气郁结,蒙蔽心神 17、下列各项中,皆属于面色黄主病的是() A、肾虚水泛证,脾虚湿阻证 B、寒湿困脾证,寒滞肝脉证 C、气血两虚证,阳气暴脱证 D、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嗳气常见原因的是() A、食滞胃脘 B、肝气犯胃 C、胃气衰败 D、寒邪客胃

2002年中医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2002年中医综合考研试题及答案 126.津液不足的病理表现有 A.形瘦肉瞤B.口渴引饮C.皮肤干燥D.目陷螺瘪 127.引起胃火的病因有 A.邪热犯胃B.嗜食辛辣厚味C.肝胆火旺D.胃病日久 128.阴阳偏盛的治疗,可选择 A.壮水之主,益火之源B.实则泻之,因时制宜 C.寒者热之,热者寒之D.兼顾不足,配合扶阳或益阴 129.妇女面青,多由于 A.水饮内停B.湿浊下注C.肝肾阴虚D.肝强脾弱

130.小儿食指络脉色青,主 A.外感表证B.血络闭塞C.风证D.痛证 131.裂纹舌形成的病机有 A.脾虚湿盛B.热盛伤津C.血虚不润D.阳气虚衰 132.错语是指 A.语言错乱B.说后自知C。笑骂无常D.喃喃不休 133.小儿夜啼,应考虑的原因是 A.惊恐为病B.心经有热C.脾经有热D.脾寒腹痛 134.弦脉主病有 A.宿食B.痰饮C.热盛D.痛证 135.心脾两虚的主要症状有 A.心悸失眠,面色萎黄B.心悸怔忡,畏寒肢冷 C.眩晕耳鸣,两目干涩D.神疲食少,腹胀便溏 136.中药的服药时间,应根据下列哪些方面确定?

A.年龄D.性别 C.病情D.药性 137.牡丹皮、赤芍均可用于治疗 A.血热吐衄D.阴虚内热C.血滞经闭D.痈肿疮毒 138.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有 A.益母草B.泽兰C.郁金D.虎杖 139.能补肺胃之阴的药物有 A.天门冬B.麦门冬C.沙参D.玉竹 140.剂量过大,易致呕吐的药物是 A.青木香B.使君子C.通草D.木通 141.具有止血功效的药物有 A.马勃B.骨碎补C.乌贼骨D.孩儿茶 142.属于水银制剂类的药物是 A.硼砂B.雄黄C.轻粉D.升药 143.上能敛肺,下能涩肠的药物是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在中医学属于“白浊”、“精浊”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下焦湿热”、“气化失调”所引起。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 内治即口服中草药治疗法,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一般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五型: 1、湿热壅滞型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如热偏重,则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如湿热并重,则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也可用八正合剂。不过,上述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2、阴虚火旺型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4、气滞瘀阻型为病程长,经久难愈的患者。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不适,疼痛,尿道刺痛。治疗以活血化换,理气导滞为原则。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5、中气不足型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而不痛,尿末滴白,会阴胀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香。治疗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外治为非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常为中药内服的辅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针刺疗法常用穴位有两组。第一组有关元、膀胱俞、合谷穴;第二组为中极、肾俞、尺泽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针刺这些穴位有补肾利水、理气活血之功效。治疗时以中强度刺激,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关元、中极穴时以患者阴茎头或尿道口出现酸胀感为好。 2、灸法对肾阳虚型选灸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对中气不足型选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对气滞淤阻型选灸血海、气海、阳陵泉等穴位。每次灸20分钟左右,或先针后灸,或针与灸隔日交替使用。 3、生姜灸取新鲜生姜,稍切去两侧姜皮,放骶椎旁一厘米处,左右各两块,或放在曲骨、中极穴、放上艾绒灸三壮。 4、前列腺按摩 5、坐浴疗法与西医不同之处在于,可用内服药的第二、第三次煎液坐浴。也可专用中药煎汤坐浴,方药:鱼腥草20克、马齿苋lO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野菊花20克。煎取汁1500毫升,每日坐浴l一2次,每次30分钟。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 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 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张从正 D、张元素 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相互对立 D、相互消长 3.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济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4.化生“涎”的脏腑是 A、肾 B、肺 C、脾 D、肝 5.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 A、调和气血 B、调畅情志 C、调畅气机 D、调节血量 6.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7.“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 A、元气充 B、卫气和 C、宗气足 D、营气盛 8.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为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 9.风邪伤人,痛无定处,所体现的是 A、风为阳邪 B、风性数变 C、风性开泄 D、风性善行 10.“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咸 B、多食苦 C、多食甘 D、多食辛 11.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机是 A、气陷 B、气闭 C、气脱 D、气亡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 A、血燥生风 B、阴虚风动 C、风中络脉 D、热极生风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14.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属于 A、热者寒之 B、用热远热 C、阴中求阳 D、因人制宜 15.最早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医籍是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16.症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苦笑无常者,其病机是 A痰气郁结,蒙蔽心神B肝风夹痰,蒙蔽清窍

中医综合模拟试卷241

[模拟] 中医综合模拟试卷241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4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1题: 女性,有萎缩性胃炎5年,现出现呕吐,时作干呕,口干咽燥,似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当选 A.理中丸 B.半夏厚朴汤 C.保和丸 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E.麦门冬汤 参考答案:E 第2题: 不属于善色的是 A.青如翠羽 B.赤如鸡冠 C.黄如枳实 D.自如豚膏 参考答案:C 第3题: 崩漏除主穴外血热者宜加( ) A.血海 B.阴陵泉 C.太冲 D.地机 参考答案:B 第4题: 泄泻发生的根本病理是 A.食滞肠胃

B.脾胃虚弱 C.脾虚湿盛 D.肝胃不和 参考答案:C 第5题: 《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此为何经之别的病变 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 E.足太阴脾经 参考答案:D “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属足阳明胃经病变。 第6题: 壮热,大汗不止,突然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证属 A.上热下寒 B.表寒里热 C.真寒假热 D.热证转化为寒证 参考答案:D 第7题: 仅作为取穴定位标志的腧穴是 A.乳中 B.神阙 C.膻中 D.攒竹 参考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腧穴的定位与操作。乳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乳中穴不针,不灸,只作为胸腹部腧穴定位标志。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8题: 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中,最重要的是 A.促进脾胃的功能 B.促进血、津液的运行 C.调畅情志 D.调畅气机 参考答案:D 第9题: 患者腹中雷鸣彻痛,胸胁苦满,呕吐,舌苔白,脉沉紧。治疗宜选( ) A.乌头桂枝汤 B.金匮肾气丸 C.附子粳米汤 D.通脉四逆汤 参考答案:C 第10题: 病人男性,24岁,遍身浮肿而光亮,伴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尿短赤,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宜选用何方 A.五皮饮合胃苓汤 B.疏凿饮子 C.五皮饮合五苓散 D.猪苓汤 参考答案:B 第11题: 黄而枯瘦者多为 A.脾虚湿蕴 B.脾胃气虚 C.寒湿郁阻 D.胃病虚热 参考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