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健康概论(PPT 85页)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医学PPT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51225b83d049649a66581a.png)
22
再生材料
氡 气
②壁纸、地毯
* 纯羊毛地毯和壁纸的细毛绒是一种致敏源。 * 化纤壁纸在使用过程中,可向室内释放大量的有机物,如甲醛、氯
乙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
* 化纤地毯可向空气中释放甲醛、苯、五氯苯酚等有害物质。
③人造板和人造板家具、粘合剂 人造板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大量粘合剂、防腐剂等,使用过程中会释
CO2、CO代谢废气氨气、二甲胺、二乙胺、酚等)。
* 人体如果吸收了某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无机毒物,也能呼出这些毒气
的部分原形态或其他代谢产物。如苯、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 氯甲烷、三氯乙烯、砷、氡等。
* 代谢产物除了通过呼吸作用还可以通过皮肤汗腺排出,如尿素、氨等。 * 说话、打喷嚏、咳嗽也能将口腔、咽喉、肺部的病原微生物喷入空气中
编辑版ppt
14
14
四、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健康危害
1. 城市空气污染 全球每年由于城市空气污染造成大约80万人死亡。亚洲地区每年因
大气污染造成48.7万余人死亡。中国每年因城市大汽污染而造成17.8 万人死亡,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中国大 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2020年将达到 13%。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妇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后,患致命性冠心 病的危险性高于男性,如果同时暴露于空气中的臭氧或二氧化硫时, 这种危险性更高。
编辑版ppt
35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由化妆品理化性质刺激引起的皮肤局部表浅的渗出性炎症反应; 主要发生在涂擦化妆品的部位,以面部多见。轻度表现为红斑,
重者可出现疱疹和湿疹,皮肤有烧灼或痛感; 停用致病化妆品后症状可逐渐消退。
编辑版ppt
36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再生材料
氡 气
②壁纸、地毯
* 纯羊毛地毯和壁纸的细毛绒是一种致敏源。 * 化纤壁纸在使用过程中,可向室内释放大量的有机物,如甲醛、氯
乙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
* 化纤地毯可向空气中释放甲醛、苯、五氯苯酚等有害物质。
③人造板和人造板家具、粘合剂 人造板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大量粘合剂、防腐剂等,使用过程中会释
CO2、CO代谢废气氨气、二甲胺、二乙胺、酚等)。
* 人体如果吸收了某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无机毒物,也能呼出这些毒气
的部分原形态或其他代谢产物。如苯、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 氯甲烷、三氯乙烯、砷、氡等。
* 代谢产物除了通过呼吸作用还可以通过皮肤汗腺排出,如尿素、氨等。 * 说话、打喷嚏、咳嗽也能将口腔、咽喉、肺部的病原微生物喷入空气中
编辑版ppt
14
14
四、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健康危害
1. 城市空气污染 全球每年由于城市空气污染造成大约80万人死亡。亚洲地区每年因
大气污染造成48.7万余人死亡。中国每年因城市大汽污染而造成17.8 万人死亡,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中国大 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2020年将达到 13%。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妇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后,患致命性冠心 病的危险性高于男性,如果同时暴露于空气中的臭氧或二氧化硫时, 这种危险性更高。
编辑版ppt
35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由化妆品理化性质刺激引起的皮肤局部表浅的渗出性炎症反应; 主要发生在涂擦化妆品的部位,以面部多见。轻度表现为红斑,
重者可出现疱疹和湿疹,皮肤有烧灼或痛感; 停用致病化妆品后症状可逐渐消退。
编辑版ppt
36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第七章 环境与健康_PPT幻灯片
![第七章 环境与健康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b0499f5083d049649a665828.png)
宪法 法律 法规 规章
国际公约
三、国际环保标志与中国的环境 标志
中国的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 及十个环组成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强调发展 (二)、辩证统一 (三)、公平分享 (四)、改变观念
五、为提高保护环境的法律意 识而努力奋斗
(一)、古代人的环境意识
(二)、环境保护是我国政府 的基本国策
农业污水 泥沙悬浮物
东部 西部 北部
上级目录
晨练指数:分为5级,1级是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
非常适宜晨练;2级、3级比较适宜;4级不太适宜;5级 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不宜晨练。
气象条件包括天空状况、风、温度、湿度以及污
染状况等。阴天时,人们应避免在树林中晨练,以免二 氧化碳中毒;雾天不宜室外锻炼,尤其是浓雾天,会产 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病原体也会趁虚 而入,危害健康。
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
薄。1~2级为夏季着装,3~5级为春秋过渡季节着装, 6~8级为冬季着装。
感冒指数感冒病毒的传播与繁衍、人体的免疫力状
况都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指数分4级,1级, 发病率≤8%,低发期,不易发病。2级,发病率9%至20%, 易发期。3级,发病率21%至32%,多发期,病人增多。 4级,发病率≥33%,高峰期,发病人数剧增。
(三)、十五规划的环境保护
最新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排名
2005.1.27(144个国家)
第一名 芬兰
倒数第一名 朝鲜
第二名 挪威
倒数第二名 中国台湾
第三名 乌拉圭
倒数第三名 土库曼斯坦
第四名 瑞典
倒数第四名 伊拉克
第五名 冰岛
倒数第五名 乌孜• • •
国际公约
三、国际环保标志与中国的环境 标志
中国的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 及十个环组成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强调发展 (二)、辩证统一 (三)、公平分享 (四)、改变观念
五、为提高保护环境的法律意 识而努力奋斗
(一)、古代人的环境意识
(二)、环境保护是我国政府 的基本国策
农业污水 泥沙悬浮物
东部 西部 北部
上级目录
晨练指数:分为5级,1级是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
非常适宜晨练;2级、3级比较适宜;4级不太适宜;5级 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不宜晨练。
气象条件包括天空状况、风、温度、湿度以及污
染状况等。阴天时,人们应避免在树林中晨练,以免二 氧化碳中毒;雾天不宜室外锻炼,尤其是浓雾天,会产 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病原体也会趁虚 而入,危害健康。
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
薄。1~2级为夏季着装,3~5级为春秋过渡季节着装, 6~8级为冬季着装。
感冒指数感冒病毒的传播与繁衍、人体的免疫力状
况都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指数分4级,1级, 发病率≤8%,低发期,不易发病。2级,发病率9%至20%, 易发期。3级,发病率21%至32%,多发期,病人增多。 4级,发病率≥33%,高峰期,发病人数剧增。
(三)、十五规划的环境保护
最新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排名
2005.1.27(144个国家)
第一名 芬兰
倒数第一名 朝鲜
第二名 挪威
倒数第二名 中国台湾
第三名 乌拉圭
倒数第三名 土库曼斯坦
第四名 瑞典
倒数第四名 伊拉克
第五名 冰岛
倒数第五名 乌孜• • •
环境污染与健康ppt课件
![环境污染与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8c857e4b35eefdc8d333bd.png)
最快的病症。
生态系统(动态系统)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自然系统=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 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 进行 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 • 环境自净能力有限,超过能力:环境污染
五)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归的特点
1 . 大多数情况下: 1)高浓度 → 低浓度; 2)高分子有机物 → 低分子有机物 3)有毒物 → 低毒或无毒物。
→ 无机物;
2. 少数情况下: 1)低浓度 → 2)无机物 → 3)低毒性 →பைடு நூலகம்
高浓度; 有机物; 高毒性。
三)生物放大作用
• 污染物随着食物链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低位营 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逐级放大,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 例 如 : 海 水 DDT 浓 度 0.00005ppm→ 浮 游 生 物 0.04ppm ( 约 1000倍)→鱼2.07ppm(约4万倍)→海鸟75.5ppm(约100 万倍)
天只能趴在床前过日子。2005
年7月10日
• 河北省涉县固新村现有癌 症病人50多人,
• 每年癌症死亡20多人
• 2008年3月18日
• 每天大量粉尘吸进肺部。 在这里干一、二年,他们 就感到身体不适,甚至发 病。
• 农民工大多是贫困地区
• 2005年4月10日
2)致突变作用
• 突变:机体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然的变异。 (1)基因突变—DNA分子损伤 (2)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
生态系统(动态系统)
(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自然系统=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阳光空气水土岩石)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 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 进行 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 • 环境自净能力有限,超过能力:环境污染
五)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归的特点
1 . 大多数情况下: 1)高浓度 → 低浓度; 2)高分子有机物 → 低分子有机物 3)有毒物 → 低毒或无毒物。
→ 无机物;
2. 少数情况下: 1)低浓度 → 2)无机物 → 3)低毒性 →பைடு நூலகம்
高浓度; 有机物; 高毒性。
三)生物放大作用
• 污染物随着食物链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低位营 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逐级放大,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 例 如 : 海 水 DDT 浓 度 0.00005ppm→ 浮 游 生 物 0.04ppm ( 约 1000倍)→鱼2.07ppm(约4万倍)→海鸟75.5ppm(约100 万倍)
天只能趴在床前过日子。2005
年7月10日
• 河北省涉县固新村现有癌 症病人50多人,
• 每年癌症死亡20多人
• 2008年3月18日
• 每天大量粉尘吸进肺部。 在这里干一、二年,他们 就感到身体不适,甚至发 病。
• 农民工大多是贫困地区
• 2005年4月10日
2)致突变作用
• 突变:机体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然的变异。 (1)基因突变—DNA分子损伤 (2)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精选幻灯片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精选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5a39ed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c.png)
二. 环境问题
概念: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引起的环境 恶化、 生态系统失衡,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 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就称为环境问 题。这不包括诸如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而主要是指由于 不恰当的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森林消 失、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 题)。
怎样辨别食品污染
▪ 对西红柿而言,正常生长的西红柿的顶部是平的或略 微凹陷,果实饱满,表面平滑无凹陷;而使用激素处 理后的果实的顶部则突出,畸形果多。对猕猴桃来说, 正常的猕猴桃的单果重在80克以下,果实紧密,绒毛 较多,颜色褐色;使用激素处理后,果实大,果实质 地松软,绒毛少,果实褐中带青。
▪ 对于叶菜类蔬菜,颜色浓绿,叶片肥厚,植株粗壮者, 化肥使用量大;叶色暗淡,施肥量不足;叶色淡,叶 片大而薄者,光照不足造成的。对于韭菜和葱,叶片 肥厚,粗壮者,有可能使用了激素。
如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等。此外,砷中
毒、酚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都给人 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3) 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 质,如砷、铬、镍、铰、苯、胺及其他 多环芳烃等,污染水体后,能在悬浮物、 底泥和水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 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 物质的生物,就有可能诱发癌症。
(3)眼睛疾病:大气中刺激性的污染物, 除刺激呼吸道粘膜外,尚能刺激眼结膜, 使眼部疾病增多。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居 民慢性眼结膜炎检出率较轻污染区和对照 区增高。
应当看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还远不止这些,大气污染可以引起各种 各样的中毒症状,如汽车尾气中排出的铅, 可以通过几种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产生铅 中毒的症状等。此外,烟尘和水蒸汽形成 雾后,可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因 此,切不可低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第三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可修改版ppt]
![第三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e2941fa1c7aa00b42acb6b.png)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
引言 2.1毒物经历人体的途径 2.2毒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2.3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 2.4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小结
引言
环境污染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问题。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内通过空 气、水、食物链等多种介质侵入人体,或 几种污染物联合侵入人体,达到一定浓度 时会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以小剂量 持续不断地侵入人体,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才显露出对人体的慢性危害。
元素的生物学分类
生物必须大量 生物必须微 可能必 非必需元 有毒元素
元素
量元素
需元素 素
H、C、N、O、Li、B、F、 Ti、Ge、 He、Ne、Be、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S、K、 Si、V、Cr、 As、Br、 Ar、Kr、 Ga、Cd、
Na、Ca、 Mn、Fe、 Rb、Sr Xe、15 In、Sb、
Mg、Cl
或恶化,影响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引发各种疾病或死 亡,成为公害病。
公害病特征:
①它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
②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复杂。
③公害病的流行一般具有长期(十几年或数十年)陆续发病 的特征,还可能累及胎儿,危害后代;也可能出现急性爆 发性的疾病,使大量人群在短时间内发病。
④公害病在疾病谱中是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 缺乏特效疗法。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急性危害
氯霉素、非那西丁和苯
慢性危害
妥英等,另外一些包括: 联苯胺、苯、双氯甲醚、
远期危害:
芥子气、镍、氯乙烯、 铬、氧化镉、砷化物、
致癌作用
石棉、烟煤等
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066ca2336c1eb91b375d50.png)
2、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 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 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
3、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 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 变异的作用。
19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 是一个典型的药物导致胎儿畸形的例子。
当时一家西德药厂生产了一种治疗早期 妊娠反应的新药,有很好的止吐作用。许多 有呕吐反应的早期妊娠妇女,服用此药后, 可迅速把妊娠反应性呕吐停住,因而取名为 “反应停(沙利度胺 )”。
4
地方性甲状腺肿
5
(二)、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症状的 地方病,因1935年最早发现于黑龙江克 山县而得名。目前对病因还未真正查明, 初步认为与环境缺硒有关,因为多发生 在缺硒地区。
6
全国克山病发病主要分布在16个省(市、 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 河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四川、贵 州、云南、重庆、甘肃、西藏;
环境激素直接或间接地隐藏在我们生活中 的多种物质里。 典型的一类被叫做"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POP)。这类物质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环境 激素作用。它们最具代表性的是:滴滴涕(DDT) 类杀虫剂和除草剂物质,多氯联苯(PCB)类绝 缘材料和塑料物质,二恶英等垃圾焚烧产生的 物质,激素类医用药物。这些物质长期与人类 和动物接触,会渐渐引起内分泌系统、免疫系 统、神经系统出现多种异常。
21
22
23
24
现已知孕妇禁用或慎用对胎儿有致畸作 用的药物有:抗肿瘤药物,性激素类药物对 胎儿可产生生殖器官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 化。孕妇用己烯雌酚可使她的女孩年长后发 生阴道腺癌。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钠不仅可使胎儿畸形,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凝 血功能。催眠镇静药如安定、利眠宁、眠尔 通等早期妊娠时持续用药,可有引起小儿唇 腭裂的危险。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 也可引起腭裂及骨骼畸形。
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 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 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
3、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 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 变异的作用。
19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 是一个典型的药物导致胎儿畸形的例子。
当时一家西德药厂生产了一种治疗早期 妊娠反应的新药,有很好的止吐作用。许多 有呕吐反应的早期妊娠妇女,服用此药后, 可迅速把妊娠反应性呕吐停住,因而取名为 “反应停(沙利度胺 )”。
4
地方性甲状腺肿
5
(二)、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症状的 地方病,因1935年最早发现于黑龙江克 山县而得名。目前对病因还未真正查明, 初步认为与环境缺硒有关,因为多发生 在缺硒地区。
6
全国克山病发病主要分布在16个省(市、 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 河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四川、贵 州、云南、重庆、甘肃、西藏;
环境激素直接或间接地隐藏在我们生活中 的多种物质里。 典型的一类被叫做"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POP)。这类物质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环境 激素作用。它们最具代表性的是:滴滴涕(DDT) 类杀虫剂和除草剂物质,多氯联苯(PCB)类绝 缘材料和塑料物质,二恶英等垃圾焚烧产生的 物质,激素类医用药物。这些物质长期与人类 和动物接触,会渐渐引起内分泌系统、免疫系 统、神经系统出现多种异常。
21
22
23
24
现已知孕妇禁用或慎用对胎儿有致畸作 用的药物有:抗肿瘤药物,性激素类药物对 胎儿可产生生殖器官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 化。孕妇用己烯雌酚可使她的女孩年长后发 生阴道腺癌。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钠不仅可使胎儿畸形,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凝 血功能。催眠镇静药如安定、利眠宁、眠尔 通等早期妊娠时持续用药,可有引起小儿唇 腭裂的危险。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 也可引起腭裂及骨骼畸形。
环境卫生教学课件(第六版)第五节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卫生教学课件(第六版)第五节环境污染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5d1e552c31b765ce05081461.png)
二、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 作用对象的广泛性 老、弱、病、幼、胎儿
● 低剂量长期性 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少
● 作用的多样性 局部刺激、全身中毒反应、特异作用、非特异作用、 远期效应
● 污染物的复杂性 联合作用( 相加、协同、增强、拮抗)、转化、增 毒、降解、生物放大
三、 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一)急性危害
● 伦敦烟雾事件-------SO2、烟尘 ●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NOx、 VOCS
NOx + VOCS 日光 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产物 (O3、PANs等)
●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件(1984年) (异氰酸甲酯)
●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 4 号核反应堆
2B类------对人可能致癌 (234种) 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 动物实验证据不充分 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 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3类--------对人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可疑)(493种) 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1种)
常见的人类致癌化学物或生产过程
化学物或生产过程
主要靶器官
黄曲霉毒素
1.非特异性影响 免疫功能抑制 --- 抵抗力下降,感染易感性增强
人群患病率、死亡率增加
2. 引起慢性疾患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3. 持续性蓄积危害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 Pb、Hg、Cd、As等重金属
煤焦油沥青
皮肤、阴囊、肺、膀胱
常见的人类致癌化学物或生产过程(续)
化学物或生产过程
环境与健康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
![环境与健康概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902e4f647d27284b735185.png)
挥发性烃类CHx 重金属化合物Pb,Mn 苯并芘B(a)P
(二) 物理因素
Physical factor
生活、生产环境
气象因素(微小气候) 阳光电磁辐射
放射元素——电离辐射
物理因素变化
放射物质使用
人为原因 微光、激光应用
机器、交通噪声、振动
自然原因:异常气象
(三) 生物因素
Biological factor
表1-1 DDT农药在环境中的富集作用
环境状态 环境中浓度(ppm) 富集系数
海水 藻类植物 鱼类 水鸟类
5.00×10-5 4.00×10-2
2.07 75.50
8.00×102 4.14×104 1.51×106
多氯联苯的生物聚集性
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
银鸥卵
胡瓜鱼
鲑鱼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 统一性
2
(二) 环境分类
环境
自然环境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原生环境 primary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
经济、文化、人际、 社会心理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有利健康因素
不利健康因素
“正常”空气,水,土壤,阳光,微小气候,风光 “不正常”水、土壤:元素含量异常
3、个体感受性差异:如人体的健康状况、性 别、年龄、生理状态、遗传因素等。
4、多因素综合作用:呈现为相加作用、增毒 作用或拮抗作用
三、 环境因素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一) 吸收:消化道、皮肤、呼吸道 (二) 分布与蓄积 (三) 转化:解毒;活化 (四) 排泄:肾脏、呼吸道与肠道
环境保护概论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环境保护概论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795e2a964bcf84b9d57b62.png)
环境保护概论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辨证、关系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人体各 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中各种化学元 素含量是相适应的。如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 化学元素含量和岩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有明 显的相关性(见P59表)。从化学元素这一 点看,人和环境是紧密联系着的。自然环境 是不断变化的,人体总是从内部调节自己的 适应性来与环境不断变化的地壳物质保持平 衡。
疾病是有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功能、代谢及形 态上发生病理变化的一个过程,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程度 时才表现出疾病的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
疾病的发生一般可分为潜伏期(无临床症状)、前 驱期(有轻微的不适)、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某些疾 病的典型症状)、转归期(恢复健康或进一步恶化)。
第二在节急性环中境毒污的情染况及下其,对一般人前体两的期作很短用,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辨证、关系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与环境 的变化是相适应的。如解毒和代谢功能往往 能使人体与环境达成协调统一。但是,这些 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工业的三废、农 药等毒物进入环境并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当超过了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引起中毒, 导致疾病或者死亡。由此可见,人和环境是 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地球的长期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 用的统一关系。
五第、二影响节环环境污境染污物对染人及体作其用对的人因素体:的环境作污用染
空气中气体毒物或悬浮的颗粒物质,可以经 呼吸道进入人体;水和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主 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经消化道被人体吸收。整 个消化道都有吸收作用,但以小肠更为重要。 2、毒物的分布和蓄积:毒物经上述各种途径 进入人体后,由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 同的毒物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如 铅积累在骨内,DDT蓄积在脂肪组织内。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辨证、关系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人体各 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中各种化学元 素含量是相适应的。如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 化学元素含量和岩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有明 显的相关性(见P59表)。从化学元素这一 点看,人和环境是紧密联系着的。自然环境 是不断变化的,人体总是从内部调节自己的 适应性来与环境不断变化的地壳物质保持平 衡。
疾病是有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功能、代谢及形 态上发生病理变化的一个过程,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程度 时才表现出疾病的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
疾病的发生一般可分为潜伏期(无临床症状)、前 驱期(有轻微的不适)、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某些疾 病的典型症状)、转归期(恢复健康或进一步恶化)。
第二在节急性环中境毒污的情染况及下其,对一般人前体两的期作很短用,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辨证、关系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与环境 的变化是相适应的。如解毒和代谢功能往往 能使人体与环境达成协调统一。但是,这些 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工业的三废、农 药等毒物进入环境并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当超过了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引起中毒, 导致疾病或者死亡。由此可见,人和环境是 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地球的长期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 用的统一关系。
五第、二影响节环环境污境染污物对染人及体作其用对的人因素体:的环境作污用染
空气中气体毒物或悬浮的颗粒物质,可以经 呼吸道进入人体;水和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主 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经消化道被人体吸收。整 个消化道都有吸收作用,但以小肠更为重要。 2、毒物的分布和蓄积:毒物经上述各种途径 进入人体后,由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 同的毒物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如 铅积累在骨内,DDT蓄积在脂肪组织内。
环境与健康概论(PPT 95页)
![环境与健康概论(PPT 9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ba9509376baf1ffc4fada2.png)
– 大气 –水 – 住宅 – 土壤 – 阳光 – 生活健康相关产品
生活环境因素
• 人类赖以生活和生存的物质条件。
• 既对人体产生有益的作用,即健康保障 作用,又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不良 影响,即健康损害作用。
1、室内环境污染与健康
•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内活 动,特别是老、幼、病残者室内活动时间更 多。
建筑材料---氡
– 由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 – 来自含镭的地基土壤和建筑材料,其半衰期
为3.8天,平均寿命5.5天 – 呈气体状态,可从附着物中逸出进入空气,
传播极为迅速,可继续衰变直至成为稳定的 铅。 若氡来自于地基土壤,则低层房间内的氡浓 度总是高于高层房间; 若氡来自于建筑材料,则房间内的氡浓度与 层高无关
•室内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环境
• 住宅室内问题是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所面 临的一个新课题。
• 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 前,住宅的功能已延伸为人们生活活动、 学习工作、文体娱乐和家庭办公等多功能 活动场所。
住宅环境的卫生学要求
实例
• 1999年,医院诊断宋女士为过敏性鼻炎,
常常涕泪横流。丈夫、女儿也是经常咳 嗽、感冒。最后宋女士都不能上班,只 能待在家里休养。
2002年11月,她来到哈医大一院
呼吸科,医生诊断为变异性哮喘, 认定是装修材料挥发引起的过敏 性疾病。
室内环境污染
• 之后,宋女士找到哈工大园区的室康环 境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技术人员检测
– 来自我国的监测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室 内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都在增加。
室内污染每年"杀"掉11万中国人!
生活环境因素
• 人类赖以生活和生存的物质条件。
• 既对人体产生有益的作用,即健康保障 作用,又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不良 影响,即健康损害作用。
1、室内环境污染与健康
•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内活 动,特别是老、幼、病残者室内活动时间更 多。
建筑材料---氡
– 由建筑材料中释放出来 – 来自含镭的地基土壤和建筑材料,其半衰期
为3.8天,平均寿命5.5天 – 呈气体状态,可从附着物中逸出进入空气,
传播极为迅速,可继续衰变直至成为稳定的 铅。 若氡来自于地基土壤,则低层房间内的氡浓 度总是高于高层房间; 若氡来自于建筑材料,则房间内的氡浓度与 层高无关
•室内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环境
• 住宅室内问题是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所面 临的一个新课题。
• 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 前,住宅的功能已延伸为人们生活活动、 学习工作、文体娱乐和家庭办公等多功能 活动场所。
住宅环境的卫生学要求
实例
• 1999年,医院诊断宋女士为过敏性鼻炎,
常常涕泪横流。丈夫、女儿也是经常咳 嗽、感冒。最后宋女士都不能上班,只 能待在家里休养。
2002年11月,她来到哈医大一院
呼吸科,医生诊断为变异性哮喘, 认定是装修材料挥发引起的过敏 性疾病。
室内环境污染
• 之后,宋女士找到哈工大园区的室康环 境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技术人员检测
– 来自我国的监测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室 内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都在增加。
室内污染每年"杀"掉11万中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尘和飘尘
大气中的固体悬浮粒子主要来自工业烟 尘、火山喷尘和海浪飞逸的盐质等。粒 径较大者称降尘,几小时可落到地面, 粒径小的(小于10μm)称为飘尘,可在大 气中飘荡数年
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
气体组分在大气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少则几小时,多 则达百万年以上。这与组分的性质,在大气中的储 量,以及迁出或循环的途径等有密切关系
可以认为大气是各种气体和微粒组分的“储库”。 某组分x在储库中的总输入速度(Fx)和总输出速度(Rx) 是相等的
组分的停留时间长,即使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组分 的输入(出)速度,对其总储量的影响也不明显.
相反,若组分停留时间短则其储量对输人(出)速度的 改变就很敏感
大气的结构
大气的总质量约3.9×1015吨,只有地球总质 量的百万分之一。
由于参与循环的物质仅是该物质总储量的很少 部分,所以各物质总体循环一周所需时间很长
如水需200万年,氧需2000年,二氧化碳平均停 留300年,经生物圈循环时间约10—20年,氧则 需600年。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是 紧密相关的
生物圈中,人类是最活跃、有生机、最 具影响的因素
3氮循环
氮是构成蛋白质及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 素
大气中的氮气(N2);海水中的溶解氮;沉 积物中的有机氮。其余形式的氮则处于 不断地复杂变化、流动和交换过程中
其他物质循环
磷循环:岩石和土壤中的磷酸盐经风化 淋溶而进入河流,然后汇人海洋并沉底, 直至地质变迁成为陆相而再次参加循环, 故一次循环需数万年。然而在陆地和水 体生态系统中存在两个小的局部磷循环。 人类开采和使用磷肥、农药、洗涤剂等 对磷的自然循环有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大气的组成 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 大气的结构 大气与生命的关系 大气污染 大气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组成
大气的组成
大气圈的主成分是空气,另外还含有少量 水气、尘粒和其他微量杂质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78.09%)、氧(20.95 %)、氩(0.93%),三者共占整个空气的 99.9%。空气中CO2含量只占0.03%,此外 还有一些稀有气体(氦、氖、氪、氙)和CH4、 NO2、SO2、CO、NH3、O3等,它们总共也 不过占0.1%
环境污染与健康概 论(PPT 85页)
自然圈层与物质循环
生物圈:通常指有生物存在的地球表面层 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 全部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土壤和岩石构成地壳层称为岩石圈 这四个圈层组成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水循环是联系地球系统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纽带它是 全球变化三大主题碳循环、水资源和食物纤维中的核心 问题之一
环境的污染
广义地说,当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改 变原有状态时,就是受到了“污染”。
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在一定范 围内,自然界的污染物可以通过“自净”作用 得以恢复
由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 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对人体的 健康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甚至是潜在的不利影 响,这就叫做环境的污染。
由于重力的作用,大气质量的垂直分布很不 均匀,其质量的一半集中在离地面5km以下, 90%集中在30km以下。
根据大气物理性质(温度、扩散、电子密度等) 垂直分布的待征,可将大气圈分为许多层次。 如以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将大气自下而上分 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下层,其厚度在中纬度附近 为10—12km;赤道附近为16—18km;两极附近 为8—9km。
在环境内各个圈层中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 化碳来进行的 .
绿色植物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借光合作用转化为 葡萄糖,再综合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食物关系 (食物链)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
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体内的部分碳转化成二 氧化碳放回大气。动、植物残体中的碳经微生物 分解(生物体腐败)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排人大气
人类与其他生物体有着根本的区别,她 并不完全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能够 通过劳动能控制环境,改造环境,利用 自然环境为人类服务的
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群落与其周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环境构成的整体叫做生 态系统
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各种生物与非生物体之间的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共同的
无数个大小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形成了地球这个 大的生态系统
环境的化学物质循环
1.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在
太阳能和地表热的作用下,地球上的 水不断被蒸发成水蒸气,进人大气。 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又凝结为雨、雪、 雹等回地面,周而复始。这种水的循 环在全球范围内(大循环)和各个地区 内(小循环)不停地进行着。
2.碳循环
碳是构成有机物质的中心元素,也是构成岩石和 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特点:1.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 100m,温度平均降低0.6℃(或6℃/km),所以对 流层上部的气温为零下50℃左右
2.气体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75%以上,水气的 90%集中于该层中。因此,主要的天气现象(云、 雾、降水等)。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和变化等,都发 生在这一层里
硫循环
陆地和海洋中的硫通过生物分解和火山 爆发等,以H2S、硫酸盐和SO2形式排人 大气;大气中的硫通过降水、沉降、表 面吸收等作用,回到陆地和海洋.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冶炼过程、石油炼 制等释放大量S02,干预硫的自然循环而 造成污染.
氧循环
由于氧的含量丰富和性质活泼,因而环境中到 处有氧(游离态或化合态),故其自然循环是很 复杂的。上述各种循环中都包括了氧,因而也 表现了氧循环的一部分。实际上各种物质的循 环都是相互关联的。
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 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但是在一定时间、一定 空间内可表现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相 对平衡
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 自然界发生变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作用.如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洪水、旱灾、 虫灾;流行病、地方病等自然灾害. 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 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如现代工业发展 所产生大量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盲目开发 自然资源所引起环境退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