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

姜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姜夔及本词的大意和特点。

【能力目标】:1.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表达技巧;

2.体会“知人论世”等品味诗词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黍离之悲”的含义;

2.体会、鉴赏诗词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鉴赏诗词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以游览扬州不同心情来导入。

二、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多才多艺,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三、解题与诵读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请学生读一遍。)

朗读时要注意: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播放音频)

四、具体研读

(一)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什么,听到的又是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当时扬州城的特点呢?

(二)词人在所见、所闻之后又想到了什么?

(三)哪个词最能表达词人当时心里的感受?他人如何评价这种感受的呢?

(五)为什么会产生“黍离之悲”呢?——介绍写作背景

1127年,“靖康之变”后。金兵频繁发动大规模南侵,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本词是作者22岁时,于1176年路过,初到扬州时所作。已过十五年,映入作者视野的是经强敌侵凌后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扬州城。故有“黍离之悲”!

(六)哪些句子体现了“黍离之悲”?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七)词人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黍离之悲”?(学生讨论,师适当点评补充)

1.今昔对比、虚实结合——昔盛今衰的感伤

2.化用诗句——表崇拜之情;形象鲜明,增加文采;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荒凉,使词更沉郁,丰厚,有力地表达昔盛今衰的感伤。

3.“清角吹寒”

通感——(触觉写听觉)“寒”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用了拟人修辞。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

5.“冷月无声”

词人移情于物,以“冷月无声”营造了萧条、寂寥、冷清、落寞的意境。表现扬州城的残破衰落,抒发作者悲哀之情。

6.“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采用了虚拟之法:红药徒生,徒增感伤而已。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类似的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伤痛之情。

五、小结:

综观全词,作者通过自己路过扬州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以今昔对比、虚实结合、化用前人名句等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巧妙而又淋漓尽致地抒发

了“黍离”之悲,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让我们再来齐诵全词,进一步体会他的“黍离之悲”。

六、作业:收集体现“黍离之悲”的诗词。

七、板书:

扬州慢

姜夔

见闻想感

对比化用

八、教学反思:

九、补充材料:

(一)《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本文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二)化用诗句出处

《赠别·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