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政诉讼法课件
(2024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2024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f541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3.png)
2024/3/26
行政复议的范围
行政复议的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 等具体行政行为。
16
行政诉讼概述
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 决的活动。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主要包括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 务以及监督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6
2024/3/26
02
CATALOGUE
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
7
行政主体概述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代表国家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 的组织。其特征包括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能独立承担 因实施行政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等。
20
行政补偿概述
行政补偿的概念
行政补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 合法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失,依法给予 补偿的制度。
行政补偿的构成要
件
包括合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 关系和法律规定四个要件。
行政补偿的范围
包括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移民 安置、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涉 及财产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 多种权益。
行政主体的类型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受委托的组织等。
2024/3/26
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行政主体的职权是指其依法享有的行政权力,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 、行政处罚权等。其职责则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等。
行政诉讼法ppt课件下载
![行政诉讼法ppt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3763dfa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3.png)
07
行政诉讼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行政处罚案件
总结词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 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 戒的行为。
VS
详细描述
某市城管局对一家沿街商铺进行了行政处 罚,原因是该商铺在店外经营,违反了城 市管理规定。该商铺不服,认为城管局处 罚过重,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 审理认为,城管局处罚程序合法,但处罚 幅度略显不当,故对处罚进行了部分调整 。
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司法建议。
依申请收集与保全
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收集和保全证据,法院根据 申请进行调查和保全。
证据保全措施
对于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法院可 以采取保全措施。
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关联性审查
对证据是否与待证事实相关联进行审查,排除与本案无关的证据 。
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查
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排除非法证据。
级别管辖
基层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高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地域管辖
原告所在地管辖
行政案件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不动产所 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所在地管辖
行政案件原则上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原告所 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案例三:行政强制案件
总结词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法律、法规所 确定的管理目标,而采取的强制措施和强制 手段。
详细描述
某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一辆违法停车的车辆进 行了强制拖离。该车主不服,认为交通管理 部门强制拖离行为不当,遂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交通管理部门强制拖离行 为合法,但拖离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故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70d95c7cd184254b3535bc.png)
行政诉讼 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 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人民法院通 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 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在我国,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并称为 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经过复议的税务案件,只要纳税 人或第三人提起税务行政诉讼, 复议机关无论是改变原行政行为, 还是维持原行政行为,都要当被 告。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 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 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 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 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 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 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 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 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 被告。
.
9
谢谢大家!
.
10
.
8
新《行政诉讼法》对税务部门的主要影响
5
行政诉讼可以调解。
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涉及的 自由裁量权事项,在法院审理过 程中,可以对该类事项引发的争 议进行调解。
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 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 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 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 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 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 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立法历程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通过,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法典分为11 章,75条。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13859302768e9951e738fb.png)
第一章绪论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在大陆法系的法国(称行政审判),指公民等一方对行政机关的违法侵害行为,请求专门的行政法院通过审判程序给予救济的手段。
在英美国家(称司法审查),指普通法院应公民一方的请求,审查裁判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违宪和违法的诉讼活动。
在我国,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1) 认为(2) 行政机关(3)及其工作人员(4)的行政行为(5)侵犯自己(6)的合法权益时,依法向法院申请,并由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7)的一种诉讼活动。
俗称“民告官”(二)行政诉讼的特征1、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即国家权力之间的分工和制约2、原告和被告的地位具有特定性3、被告不能反诉4、举证责任的特殊性5、行政诉讼证据来源的特定性(在具体行政行为成立之前即已存在)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关系:1.联系:(1)行诉法没特殊规定时,需参照民诉法的有关规定。
(2)行政赔偿诉讼中,举证责任、能否调解2.区别:(1)诉讼客体行政争议;民事争议(2)诉讼主体在行诉,原、被告恒定而民诉不恒定。
(3)当事人权利义务不对等。
在行诉,只有相对人才可起诉,行政主体不可反诉,举证责任也主要被告。
而在民诉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充当原告,被告也可反诉,举证原则上“谁主张、谁举证”。
(4)调解行诉不适用调解(行政赔偿例外),而民诉可适用调解。
(5)合议审判行诉均实行合议审判,而民诉依法可独任审判。
(6)判决方式。
行诉通常不对当事人在行政法上权利义务直接作出判决,原则上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作出相应的判决;而民诉则针对当事人在民法上权利义务直接作出相应的判决。
(7)执行方式。
在行诉,法律对原、被告规定了不同的执行措施,且被告行政机关依法享有部分判决的直接强制执行权。
而民讼,对原被告采取执行措施遵循同样的规则,且只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3.具体关系的处理:(1)附带关系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满足三方面的条件(《行政诉讼法解释》第61条):a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裁决b对该行政裁决审查后发现其违法c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一并解决但即使存在当事人的要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也可以不一并审理,而作为独立的民事案件由民庭审理。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c03a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1.png)
共同诉讼人是指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 作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被告
被告是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由其作出 或者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 关。
行政诉讼的管辖
01
02
03
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 级别划分受理第一审行政 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按照地域范 围划分受理第一审行政案 件的分工和权限。
行政诉讼的审理与裁判
审理方式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 准绳,遵循合法、公正、 公开、及时的原则。
证据规则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 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 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 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裁判种类
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判决撤销或者变更具体 行政行为、判决被告履行 法定职责等。
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 政征收等行政行为引起的诉讼。
03
不受案范围
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情形包括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人
事管理行为等。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原告
共同诉讼人
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 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案例三:行政强制案件
总结词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法律、法规所确定的管理目标,而依法直接采取的强制手 段。
详细描述
某市城管局因某商家占道经营,对其采取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物的行政强制措施。商家不 服,认为城管局的强制拆除行为违法,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城管局的强制 拆除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因此判决撤销该行为,并责令城管局重新作出行政强制决定。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c531b969dc5022aaea004d.png)
《行政诉讼法》学习提纲★主要法律及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原则(一)概念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根据法定程序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二)特征原告-被告-主管机关-内容-核心。
(三)原则——共有原则(《行政诉讼法》第3-10条)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4、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6、辩论原则7、检察监督原则——特有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不停止执行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有限变更原则。
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肯定范围——《行政诉讼法》第11条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二)否定性范围1、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内部行政行为;4、终局行政行为;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6、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行政诉讼法课件(一)
![行政诉讼法课件(一)](https://img.taocdn.com/s3/m/a764fb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0.png)
行政诉讼法课件(一)行政诉讼法课件教学内容:1.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和程序3.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适用法律4.行政诉讼的诉讼请求和举证责任5.行政诉讼的裁判文书和执行程序6.行政诉讼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教学准备:1.讲义:包括行政诉讼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2.PPT:整理好的课件,包含各个教学内容的主要要点和案例分析3.板书工具:白板、笔4.视频和录音设备(可选):用于录制课堂讲解或学生讨论的过程5.教学案例:准备好多个相关行政诉讼案例,以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目标:1.了解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理解其在维护合法权益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性。
2.掌握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和程序,了解行政诉讼的基本流程和参与主体。
3.理解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诉讼请求和举证责任,能够分析并判断案件的诉讼主张和证据充分性。
4.能够熟悉行政诉讼的裁判文书和执行程序,知晓行政诉讼案件的最终解决方式和执行结果。
5.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加深对行政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说明:本次课程主要围绕行政诉讼法展开,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行政诉讼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上,老师将采用PPT展示,讲解各个教学内容的主要要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相关案例。
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出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2.介绍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15分钟):–解释行政诉讼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讲解行政诉讼程序的主要环节。
–列举案例,分析不同行政诉讼程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3.解析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适用法律(15分钟):–介绍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的地位和权利义务。
–讲解行政诉讼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特点。
4.强调行政诉讼的诉讼请求和举证责任(15分钟):–解释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诉讼请求和证据举证的责任。
行政诉讼法ppt课件
![行政诉讼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6852cde45c3b3567ec8b8a.png)
《撤诉规定》以撤诉为切入点,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 对“和解”的相关问题作了规定。 法院可以建议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法院裁定准予撤诉的条件 对“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的界定 法院对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及原告申请撤诉的监督
2020/4/16
10
4、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2020/4/16
8
2、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⑴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对象是行政主 体的具体行政行为。
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限于外部行政行为,不审查内部行政行为
⑵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是 否合法进行审查。(原则上对合理性不审查)
是否超出了法定界限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可分为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
2020/4/16
6
(一)行政诉讼的共有原则 这些原则与其他诉讼活动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的原则相同的,是诉讼活动的一般准则,又称为一般 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5、辩论原则 6、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合议制原则、回避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两审终审制原则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 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具体表现: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许 可、行政确认、行政复议等
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3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l0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 课件
![行政诉讼法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8837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1.png)
当法律之间发生冲突时,应依据《立法法》的规 定解决法律冲突。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对法律进行解释,并在审判活 动中适用。
Part
04
行政诉讼法的实践与展望
行政诉讼法的实践意义
保障公民权利
01
行政诉讼法为公民提供了法律途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行
政机关侵害。
监督行政机关
02
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进行监督,促进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
维护社会稳定
03
及时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行政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扩大受案范围
未来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可能 会进一步扩大,覆盖更多行政行 为。
强化律师作用
鼓励律师参与行政诉讼,提高行 政诉讼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加强司法审查
加强司法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力度 ,提高司法公信力。
行政诉讼法是三大诉讼法之一,主要调整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依法对行政机关 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意义
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 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政行为引起的争议。
排除规定
但并非所有行政行为都能成为行 政诉讼的对象,例如国家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等不在受案范围内
。
行政诉讼的管辖
管辖定义
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 限。
级别管辖
新版行政诉讼概述课件.ppt
![新版行政诉讼概述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e41ae6d15abe23482f4da6.png)
一种(解决行政纠纷的)诉 ①对行政诉讼的定位: 讼活动
②行政诉讼的原告: 只能是行政相对人
③行政诉讼的被告: 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行政主体
精选
3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二、行政诉讼的性质 三、行政诉讼法概念 四、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精选
4
二、行政诉讼的性质
对行政诉讼的不同角度认识
1、从行政主体的视角考察: 行政诉讼:司法审查制度
②“独立”:就特定案件,上级法院不能要求下级 法院按照自己的意见审判
③“独立审判” 与 “接受监督”并不矛盾
精选Βιβλιοθήκη 17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条)
要求: 法院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在查清案件事实真 相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作出符合案件 事实和法律的裁判。
3、合议原则(6条)
合议庭的组成人数:3人以上的单数; 第一审程序:一般由审判员或者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第二审程序:一般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③“平等”:并不是指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完全对等和相同。
精选
21
9、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8条)
①各民族公民的宪法权利(4条)
②少数民族聚居地/多民族共同居住地: 法院审 理案件、发布法律文书应当使用 当地民族通用的 语言文字。
③法院有义务为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精选
22
10、辩论原则(9条)
10
⑥规章中的行政诉讼法律规范?
《行政诉讼法》53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 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 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 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 章。
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3fec34f61fb7360a4c65bf.png)
⑶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 法性审查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是参照的依据。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行政诉讼法课件
3、不适用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进行调解。(第50条)
行政诉讼法课件
二、级别管辖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除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外,其
余第一审行政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管辖规定》对此有新的补充。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主要法律0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
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3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l0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997年4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2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2月1日)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行政诉讼法课件
第一章 总 则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
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受案范围 第三章 管辖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五章 证据 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五节 审判监督程序 第八章 执行 第九章 涉外行政诉讼 第十章 附则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七:可跨区域管辖
【修改】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
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 域管辖行政案件。
【点评】龙非说,行政审判面临的症结性问题就是行
政的干预。一些基层法院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和行 政机关,导致一些案子不能判、不好判、不敢判。这 次修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法院的“地方化”问题 对公正审判造成的影响,从体制层面给行政审判注入 了一剂十分有效的“强心针”。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二: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 【修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
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点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龙非 认为,虽然这是一个宣示性的条款,但把这个要求写 进来,体现了在行政诉讼中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 保障。这是四中全会精神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中的一个 重要体现和具体化。 “当然,要让这一规定得到真正的落实,我们期待 下一步还会有更具体的制度来配套完善,使之具体 化。”龙非说。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八:不执行可拘留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
【修改】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 的,增加规定“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
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 以拘留”。 【点评】“这一规定对于促进执行还是比较有力度 的,虽然有‘社会影响恶劣’的限制,实践中可 能会慎重使用这个手段,但是拘留还是有一定威 慑力:明确提出要解决行政争议
【修改】修改后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决行政
争议”的表述。 【点评】“行政诉讼本来有三大功能:监督行政机关依 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和解决行政争议, 即监督、救济、解纷。”姜明安指出,过去仅注重行 政诉讼的监督和救济功能,而忽视了它的解纷功能。 “把解决争议纳入行政诉讼目的是对行政诉讼性质、 功能正确认识的结果,为扩大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 围提供了立法目的依据。”姜明安说。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根据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 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法〉的决定》修订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一:受案范围扩大 【修改】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
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 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 范围。 【点评】经过20多年的实践,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已 经不仅仅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范围在单行法中 不断扩大。“这是这部法在制度建设上的一个进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扩大受案范围是总体 趋势,进一步明确列举可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可 以避免法院借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不予受理。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五: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
【修改】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
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点评】“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延长了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作为原告的起诉期限,由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当 中的三个月延长到了六个月,并且对一些特殊情况, 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可以给原告更多的时 间来提起诉讼。”王敬波说。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六:行政首长出庭
【修改】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
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点评】“修改后的法律把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 诉,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是特别强调,老百 姓告官要见官。”王敬波说,虽然由谁到法院去应诉, 并不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但是通过这种行政首长 出庭应诉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官民矛盾,另一方 面也有利于案件的解决。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三:可口头起诉
【修改】起诉应当向法院递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
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认为,这一规定方
便了当事人行使诉权。“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百姓 更希望采用口头方式起诉。这种做法在实践中操作性 较强。但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起诉都要符合条件, 如有明确被告、基本事实等。”沈岿说。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
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 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 提起的诉讼。 民告官
行政诉讼法
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法律性质:程序法
参与主体:民、官、法院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令第16号公布 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四:应当登记立案
【修改】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规定的起诉条件
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 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点评】“这样做减少了对原告起诉的阻碍。”龙非说, 以前立案很大程度上是实体审查,以后法院立案主要 是对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形式要件要求进行判断。新 规定同时要求法院要对当事人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释明, 给予指导。虽然会给法院增加工作量,但这是对当事 人诉权的一种保护。
修改后的十大看点
看点九: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修改】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
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 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点评】实践中复议机关为了不当被告,维持原行政
行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行政复议制度未能很好发 挥作用。“这一修改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行政复议因 许多地方和部门复议机关做‘维持会’而导致复议公 信力严重下降的现实困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 明安说。